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苟大师

有这样一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迄今为止,新冠肺炎已带走了110万生命;

目前全球有3.3亿的心血管病患者;

 全世界每年会新增393万恶性肿瘤患者;

 每年被抑郁症吞噬的有9000万人口;

全球每年诞生100万个不健康的新生儿;

 ……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本该幸福美满的家庭。

 科学的终极目标,在于解决人类的根本问题,其实也就是解决上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如果说数字是冰冷的,那么把时间线拉回到今年春节,感受就会如此贴近。这个冬天,对中国人来说,是21世纪以来最漫长且黑暗的冬天。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举国民众彷徨无措。

 无数人失去亲人,无数人奔赴一线,无数人舍生忘死,无数救援奔向武汉……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中国人内心的感受,应该就是——“痛”。

 当时83岁的钟南山,也是17年前抗击非典时,高喊“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的抗疫英雄,这一年,他再一次站出来,奔赴武汉,中国的抗疫从此有了一根定海神针。

 钟南山关注的问题,就是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人类究竟如何面对疾病?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11月8日,钟南山、张文宏、葛均波等全球顶级医学家、科学家,济济一堂,参加了一场盛大空前的会议——一场主题为“痛点”的腾讯医学ME大会。

马化腾、钟南山、张文宏:

为什么这一件事,如此重要?

在这次腾讯医学ME大会上,钟南山总结中国为什么可以迅速遏制疫情,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

这次中国防疫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社区的群防群控,这意味着在上游就实现了控制疾病蔓延。同时,这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会各界在医学科普上的大力投入,让公众消除了恐慌的情绪,理解和遵守社区联防联控措施。

那为什么是中国率先遏制住疫情呢?钟南山说:AI、大数据、5G云网络,在疫情的预报、疫苗的研发、病情的诊断方面都给予了团队巨大的帮助。

学术界有一本著名的杂志叫《Nature》,7月份的时候,钟南山团队在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项成果,可以对新冠患者的病情进行预测,能够分别预测5天、10天和30天内病情危重的概率,有助于为病人进行早期分诊。

因为一部分新冠患者,当疾病到了一定程度后,可以靠自身肌体调节恢复痊愈。但有6.5%的患者,会演化为严重,而且他们需要大量医疗资源,并且死亡率高达49%。

所以说,早期识别风险患者,并进行有效分类,进而对医疗资源合理分配,这种能力在疫情大规模暴发时至关重要。

钟南山的团队,就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而这项成果的背后,就是AI技术,是钟南山团队与腾讯AI Lab实验室共同研发的,就是通过10项指标,以及575个医疗中心的1590名患者进行模型演练出来的。

没有AI,没有大数据,没有超算技术,以上都很难实现。

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

“我誓在自己的判断力和能力范围内尽己所能,

一切行为以患者的利益出发,救治患者,

绝不做出任何危害患者的行为。”

这次疫情,让无数人敬畏医学的使命。在这次ME大会上,钟南山也提到了这个使命。

他说,“马化腾先生说过,互联网的任务就是要找到用户的痛点,解决痛点。这跟医学的使命也很像,我们医生也要解决人类最根本的痛点,当然最根本的痛点就是生命之痛。”

而解决医学问题,又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和基础科学,从这个角度上讲,医学、科学,实际上是殊途同归。

都是为了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当然,对于抗击疫情,虽然中国取得了成功,但人类是个命运共同体,全球疫情仍在蔓延,所以钟南山就提议全球的医学专家,去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作交流机制,把抗疫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分享出去,让医学的研发,能够获得更前沿科技力量的支持。

张文宏在ME大会上的演讲,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全球已经是抗疫的共同体,当前世界疫情没有结束,中国是无法独立于世界之外,中国经验就是“比病毒跑得更快”的策略,要把经验分享出去。

当然,如前所述,人类面临的“痛点”远远不止于新冠,还有肿瘤、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等等等等。所有这些难题,最终都要依赖技术和科学的进步去解决。

这就是为什么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大力去做,钟南山、张文宏及世界专家重点关注这一件事的原因。

因为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也是与每一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花费大、不赚钱,腾讯为什么要做?

目标很重要、也很伟大,但把全球专家请来,这件事情花费巨大,又不赚钱,腾讯为什么要做?

其实,腾讯并不是从此次疫情之后才开始关注科学,而是很早之前就有的计划。

早在2013年腾讯就开始举办科学WE大会,把全球各地的科学家邀请到北京,分享基础科学领域的前沿突破。2018年的WE大会上,曾经有一个观点让科学界很兴奋,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提出说:“未来腾讯要打造会救命的AI”。同年,腾讯也推出了WE大会全新的子品牌活动——腾讯医学ME大会,专门聚焦关注医学突破。

大家都知道,腾讯在好几个领域都开发了人工智能,这不足为奇。但其实,这几年间,倾注最多心血和激情的,却是在医疗领域。

比如说,2017年发布的“腾讯觅影”,就是一款AI产品,能迅速辅助医生阅读医学影像。

新冠期间,搭载着腾讯AI医学影像和腾讯云技术的人工智能CT设备,在湖北方舱医院成功部署。通过这套设备,AI算法只需数秒即可助力医生识别新冠肺炎,大大缓解了当地CT筛查能力不足的压力。

还有些非常厉害的是AI Lab、腾讯云等,当时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黄牛教授实验室,以及中山大学药学院的罗海彬教授团队承担了《新冠肺炎的药物筛选和病毒突变预测》工作,急需大量的算力,腾讯知道后,就是向他们免费开放了腾讯云的云超算能力和运算集群支持。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 汤道生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在这次ME大会上就说:“我们相信,科技应当向善,与医学结合,共同助力消除人类的痛点”。 他期望,能够让科技守护生命之光,让每个人的健康,变得可度量、可管理、也可改善。 

这次疫情我们对科技的力量深刻折服。实际上,历史上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推动了人类文明车轮的前进。就像1895年,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100多年后的今天,医学影像检查已经成了临床诊断最重要的途径。

今天我们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沿着历史的脉络,看未来,我觉得汤道生给出的3个医学数字化创新路标非常,非常值得思考:

第一个路标是连接。

互联网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链接的多元。比如,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上海的女医师周雪在线上义诊,2个月就帮助了1300多名病人,答疑超过40万字。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专家,也在网上科普,缓解民众焦虑。

另一方面,原来去医院“看病难”的问题,就在于很多环节没有打通,挂号你得排队、买药要等待、不同医院病例不通,有时候同一个检查要做好几遍……这些都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现在腾讯要做的医疗健康服务,最核心的关键就是“链接”,打通资讯、挂号、问诊、购药、支付等各个环节,让检测数字化、结果能够实时推送,让病历数字化、各地区通用,真正做到用“一部手机管健康”。

第二个路标是算力。

算力不同,拉开的差距十分巨大。举一个例子:

1990年时候,人类启动了基因组序列计划,当时花了30亿美元,耗时14年,才得到人类第一张基因图谱。

如今,云超算能力只需要用一周时间,就能完成一个人的基因序列。

这一差距可谓天差地别。有了这一技术,人类的各种遗传病就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这次疫情,云计算的高性能与高弹性,被用来破解病毒入侵机制、筛选药物、助力疫苗研发等,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     

第三个路标是智能化。

人类寿命越来越长,同时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多,这就给医疗系统带来很重的负担。

中国本来医生数量就严重缺乏,但是人工智能能够辅助医生决策,给基层医疗带来很大帮助。

而且,人工智能会深度学习,通过大数据,能帮我们发现未知的疾病规律。就像前面讲到的钟南山院士的AI模型,能够对患者重症概率进行预测,帮助医生更精准地进行分诊。

这些技术,都给医学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

所以说,医学是温暖的,数字技术也不是冰冷。搞医学科技,绝对不是马化腾一时的心血来潮。

那为什么要去做呢?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在《腾讯传》中有过这样一段描写:

马化腾在小的时候就非常热爱科学,他14岁生日时候,想跟家里要一个天文望远镜,那时候要花他父亲4个月工资。

父亲不舍得给他买,他就写日记说“扼杀了一个科学家的梦想”。后来,父母给他买了,他拿着望远镜,在哈雷彗星来临那天晚上,第一个看到了彗星。

即使后来创建了腾讯,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对科学的兴趣始终都在,从初中到现在,一直都在订阅《天文爱好者》。

创立腾讯之后,即是一次商业上的冒险,也是一次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可以说,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一直是马化腾这几年来思考的命题之一。因为他希望腾讯能够成为一家“受尊敬的公司”,能够在社会责任上有所践行。

所以,这就是马化腾这几年,几乎在任何场合,都会讲到一个词——“科技向善”。

钟南山就对这一点很有感慨,他在这次ME大会上,就直接表达:“腾讯提出了 ‘科技向善’,我很有共鸣。”以为这些科学技术,在回归到常态后,能够成为预测病情、快速诊治、找寻疾病规律等多方面不可或缺的助手。

其实说到医疗问题,中国确实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一点无须避讳。

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医疗问题,美国那么发达,医疗上也有很多不足。

比如,美国医疗最大的问题就是“昂贵”,看病非常地贵,平时有个着急的事情,叫个救护车,1000多美金没了,所以,人们都不敢随便叫救护车,没有医保也不轻易就医。

美国一些有社会责任的大公司,像亚马逊、苹果等,也想办法解决医疗问题,比如“分钟诊所”等,因为降低了费用,这几年快速的发展。

中国跟美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昂贵,而是“不均”,有质量又服务的医疗是一种稀缺资源,你在北京的街头,经常能看到凌晨四五点,从全国各地赶来,在各大医院排队挂号的人们。

对比之下,一些乡镇的老百姓,却不能找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从这个角度上讲,科技的作用就很重要,5G技术带来远程就诊,帮助解决很大一部分城乡就诊的空间问题;AI技术能够辅助三四线城市的医生,让他们像一线医生一样,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再加上马化腾为腾讯定义的“连通一切”的能力,通过智慧医疗,优化就医流程……

这些所有的一切,其实就是把更先进的医疗技术普适化,让科学造福更多的人,为更多的人解决“痛点”问题。

这是腾讯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致力于科技和互联网赋能的意义。

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理解腾讯为什么要做ME大会了。

打破“信息黑洞”的陷阱

我们塑造工具,然后,工具塑造我们。

——麦克卢汉

前面讲的也许有些复杂,但实际上,这次腾讯ME大会还有一大亮点值得关注。

先说平时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在你的家庭群里,总有“七大姑八大姨”时不时的来一条分享,里面全是各种伪养生知识,这个不能吃、那个又有毒,还有很多是吹的上天的卖各种“神奇功能”的保健品。

比如说,来自韩国的杀人菇出现了”,“重要,这样洗鱼会把自己洗进ICU”,“每天一头大蒜,癌症离你远一点”……

有的时候,父母是处于好心,转发给你,你跟他们说了无数次这些都是伪科学,都是忽悠人的,但他们就是不听,生怕出现这些问题。

而且,这类文章,基于算法推荐的逻辑,往往会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火,会让更多的人获取到这类伪科普。

就像“劣币驱逐良币”,反而是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规范的科普内容躺在角落,因为这类内容很难“冷启动”,这就是为什么几十年来,医学科普很难进入到大众层面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在这个“恶性循环”下,人们真正有病,需要专业知识时候,却又不知如何是好,甚至“病急乱投医”……

腾讯的微信和QQ作为国民级通信软件,很容易洞悉这一现象。2017年时候,就推出了“腾讯医典”,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权威、细致可靠的医学科普平台。

这个“腾讯医典”,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医学领域的“维基百科”,你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专业、可信赖的知识,减少面对疾病时候的恐慌。

我们都知道,在医学领域,面对不可信赖的知识的代价非常高,前几年,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过非常惨痛的教训。

说的直白一点,“腾讯医典”就是要向这些“伪科学”和利益派系宣战。这也是划分一个企业,是不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要做“腾讯医典”,第一步就是扩充内容。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9月,腾讯医典已经和全国5000名医生、院士专家合作,搭建了涵盖1万多个病种诊疗全流程的专业医学科普,不仅覆盖常见病,也包括肿瘤等重疾和慢性病深度体系化内容。

前面提到的,此次腾讯ME大会上,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就是腾讯医典宣布了三个计划——

1,医学科普官计划;

2,大众科普官计划;

3,内容开放计划。

医学科普官计划就是通过搭建wiki内容开放共建平台,让不同领域的专业医生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让他们走向前端,推动3.0医学科普走向社交化。这点与“内容开放计划”——通过搜狗搜索、腾讯新闻、或者智能手表等共同开发推进,都很容易理解,不多解释。

我重点想说一下这个“大众科普官计划”。

一直以来,“知识鸿沟”这个话题,都是社会问题中讨论的热点。它本意是说,有钱人往往比一般人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随着媒介信息越来越多,二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可能越大。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原本专家们认为,信息大爆炸,平民获取知识越来越容易,那么“知识鸿沟”应该越来越小。这样有利于社会更加公平。

但是,现实有的时候却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在看似人人都能获取知识的时代,一些人却只能获取垃圾信息,另一些精英们,获取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知识鸿沟”反而越来越大。

如前面讲的那些“伪科学”信息疯狂转发的例子,它们形成了一个“信息黑洞”,把有益的信息都吸走隐藏了。

 怎么破解这个“信息黑洞”难题呢?

 腾讯医典的办法是,助力有益的信息更容易传播。比如,加入了人人都爱的“直播”,让那些医学科普官成为“网红”,吸引大量粉丝,进行定频直播,并且用户还可以与医生实时互动。

另外,这个“大众科普官”,一般来说还是一些患者,他们有了对该类疾病的知识积累,已经成为了“意见领袖”,让他们通过社区分享自己的经验,一方面能减缓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普及了医学的素养和水平。

 如淋巴瘤界的'灯塔患者'柱子哥,就是通过与腾讯医典等比较有影响力的平台,科学传递抗癌理念,鼓励相似患者,改变社会认知。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曾经说过:“我们塑造工具,然后,工具塑造我们。”

 这句话已经不断地成为现实,因为互联网,我们改变了看电视的方式;因为汽车,我们改变了出行的方式,因为美团、盒马,我们改变了买菜的方式……因为科技,我们终将改变人类的命运。

 “塑造”究竟是“好”还是“坏”,要看背后是鼓励良性还是放纵欲望。

 马化腾说的“科技向善”,这背后,更重要的是人们愿意去改变,去肩负起这个社会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让这类企业如同漫天繁星,越来越多。

结语:

科学是点亮未来的火把

 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突破将不会来自技术,而是源于对“生而为人的意义”的更加开阔的理解。

——约翰·奈斯比特

 再一次回顾今年的疫情,很多话读起来至今让人感动: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一线岗位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 

“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我没有钱,所以我只能捐菜,我有什么就捐什么。”

 农民、军人、医生、护士,他们成为了“最美的逆行者”,我们能够记住那些脸上被勒出痕迹的护士的脸;能够记住那没有防护服,就穿上麻袋上一线的无数医生;能够记住那灯火不眠的雷神山、火神山医院,能够记住83岁钟南山老先生的眼泪……

 中国人付出了太多伤痛,我们需要医治伤痛、照亮光明的“火把”,全世界亦是如此。

 而我相信,这个“火把”就是科学,就是对科学的精神,去直面人类的“痛点”。

 约翰·奈斯比特说:

 “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突破将不会来自技术,而是源于对‘生而为人的意义’的更加开阔的理解。”

也许是的,因为人类面临的最终极问题,就是人类自己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钟南山:医务人员科普过程中一定要严谨,不能信口开河
腾讯的医疗梦想
顶级专家推荐的“长效处方”
腾讯豪掷200多亿元布局医疗,我们给他画了张生态图
当生命被标上价格,价高者得
健康科普网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