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六章取景构图

第六章取景构图

(2009-04-04 22:59:45)
标签:

杂谈

分类: 第六章取景构图

第八章  取景构图

何谓构图?

    构图一词来自拉丁语,意为有组织、结构、联结。《辞海》解释为“造型艺术的术语”,是“艺术家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关系和位置,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构图是一种造型手段,它通过各种摄影技术技巧,在对画面各物像进行选择、排列、组合等等的造型处理中,传达出一定的思想和情绪的内容。

构图的主要作用:使宾主分明,重点突出,使部分与部分的关系清楚,使环境气氛浓郁,使隐含的意义通过美好匀称的形式灌注人心。

构图的三项指导原则:

⒈好的照片必须有一个主题——能表达普遍性意义的主题

⒉好的照片要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趣味中心——被摄主体上

⒊好的照片必须画面简洁,也就是说只摄入必要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你的创作水平永远不会超出你的“观察力”—捕捉美妙瞬间、巧妙构图的能力。

巧妙构图的技术: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易于理解二有使用价值的技术—把注意力吸引到被摄主体上—突出重点法

第一节                摄影构图的三大形式因素

    在摄影画面上内容是借助具体可视的形象为人们所领会。用以反映内容的形象有三个:主体、陪体和环境,即称为构图的三大形式因素。学习构图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要了解这三大形势因素各自在画面中的作用及其关系,以及怎样使重点突出,宾主分明,使内容得到明确而充分的表达。

一、         主体——摄影构图的中心

    主体是摄影者赖以表达自己思想情趣的主要形象,因此,就必须用各种手段把观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主体上去,以通过主体来引导观者的思维,否则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画面内容就无法表达。

1、突出主体的方法

突出主体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对比

对比的方法有:明暗、正斜、刺激强度、指向、形状、大小、方向、秩序和混乱、虚实、动静、远近、疏密和冷暖

常用方法:

⑴运用色调对比来突出主体

色调:又称基调,是指画面上诸色彩之间的整体关系。画面上起主要作用,或在量上占有相当比重的色彩称为主色调。

影调:是指照片上景物的明暗反差。

影调类型:高调、低调、中间调

对比方式:①亮调的主体衬在暗的或中间调的背景上

②暗调的主体衬在亮调的或中间调的背景上

③中间调的主体衬在亮的或暗调的背景上

④冷色调的主体衬在暖色调的背景上或反之

拍摄人像:一般讲,浅色背景最适合创作出优美的效果,而深色背景对创作戏剧性效果很理想,但是不要忘记考虑被摄者的色调,为使你的人像醒目和明快,将浅色调的被摄者安排在深色的背景前,而将深色调的被摄者安排在浅色背景前,白种人皮肤白头发黄时,建议使用单色的深背景。

经验:蓝色用于儿童和 年轻的妇女;棕色用于男人和成年妇女;对于深色皮肤,用浅色背景比较好。

⑵运用景深突出主体

运用景深突出主体,就是造成主体清晰,次要部分模糊(稍虚),以虚衬实、虚实对比来突出主体的手法。

对比方式:运用短景深(利用长焦镜头、大光圈或近距离拍摄)

影响景深的因素:光圈(反比关系)、镜头焦距(反比关系)、拍摄距离(正比关系)

⑶运用透视突出主体

一般说,一个形象在画面上所占的空间大于其它形像,就容易引起视觉注意而显得突出。运用透视突出主体就是利用镜头能造成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这一光学特性,在拍摄时使相机靠近主体,并和其他部分拉开一定距离,就能使主体在画面上的形象大于其它部分而显得醒目突出。

以上几种突出主体的方法,在电影和摄像中也常被应用,但技术处理方法略有不同。

2、主体的画面位置

主体在画面种的不同位置能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表达不同的感情情绪,因此可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来安排主体在画面种的位置。但仅从人们的视觉美感和心理要求来讲,一是位于画面的中部,一是位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

⑴对称式构图

人的视线具有向心性因此主体位于画面的中部较适合人们的视觉习惯而容易取得醒目突出的效果。当主体在中部,对整个画面就起了等分分割的作用,这样组织和布局画面,能取得均衡和严谨的结构,给人一种齐整、严肃、和端庄的静态感觉。

对称式构图常用于拍摄庄严、隆重的场面合具有静止感的形象,如人像、建筑和科学应用方面的摄影。

缺点:呆板单调。

⑵非对称式构图

“黄金率”有称“黄金分割”,是指事物各部分间的一定比例关系。

黄金分割:把一条直线分割成两段,使较长的一段与较短的一段的比,等于全长与较长一段的比,数值为1:1.618  (2:3,3:5,5:8)。

优点: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心理要求。能使画面显得生动、活跃,并具有一种和谐协调的舒适感。(呼应构图)

经验:把主体安排在屏幕的左上黄金分割点上,会使人感到醒目、亲切;而把主体放在屏幕右上的黄金分割点上,会使人感到庄重、肃穆。

 

二、         陪体——摄影构图的参考系

    画面的内容主要通过主体形象来表达,但是常有此种情况:主体单凭自己的表现力无法完成反映主题内容的任务。

陪体的作用:陪衬、烘托和说明主体,帮助主体充分表现内容。如:(影视中)画面中出现灯,表示夜;有扇子表示热天;戴眼镜表示是知识分子。

注意:当主体依靠自身的表现力足以说明问题时,陪体可以不出现在画面上。安排和选择陪体时,无论在位置上、形象上还是在色彩上,陪体决不能哗众取宠、干扰或削弱主体。

三、         环境——摄影构图的渲染因素

环境:前景和背景的总称。

作用:说明主体所处的位置、地点和环境气氛等,并作一定的渲染以加强主体的表现力。

1、前景

前景是位于主体前面的景物。前景距离相机近。无论艺术照片还是新闻照片,都讲究前景的应用。

特点:成像大,影调深,容易吸引视觉注意而给观者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作用:

    ⑴前景能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三度空间幻觉)

    ⑵前景能渲染事物,有利于画面内容的充分表现,能引导观者的视线,使主体突出。(框式结构)

    ⑶前景能加强画面概括力,深化主题内涵,阐明画面的主题思想(横幅、标语等)。

    ⑷前景能造成观者参与画面的幻觉

⑸前景的其它作用:暗示季节、时期、地点、时间和环境,渲染气氛情绪,制造画面图案美等等。

框式前景:窗口、洞口、廊下、拱门以及树丛,特征是画面的上下左右都有前景。

垂直式前景:垂柳、垂直、树叶等。一般在画面上方。

突笋式前景:芦苇、小树丛、雕像等。位于画面下防或旁侧。

2.背景

背景是位于主体背后的景物或空间。

背景重要性:除了特写镜头,一幅画面可以没有陪体和前景,但背景总是以各种方式存在着,它和主体不可分割地联系为一个整体。背景的处理是摄影构图的一个重要方面。

背景的作用:有助于说明主题,营造气氛和环境,衬托主体,增加画面深度,平衡和美化画面。

注意问题:

⑴注意背景形体、色调(影调)对主体特征的影响

当主体和背景的色调相同或接近时,主体的一些轮廓特征就有可能淹没在背景中,既不能突出,又会使自己的含义模糊不清(摄像术语“靠色”)。主体和背景的色调应有差别。反差越强烈,衬托越有力。

⑵注意选择特色背景来说明和烘托主体

背景要明确交待主体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气氛让背景和主体紧紧连在一起,以便“借景显人”。同时摄影者也可以通过背景来暗示自己的见解或思想感情,即“侧面落笔”。

⑶注意纯化背景

与主体无关甚至相违背的背景,在美也无用,只能干扰和分散注意,削弱主体形象。

第二节                摄影构图的视觉语言

    摄影画面是由主体、陪体和环境这三大视觉形象组成的,摄影者的思想感情也主要是通过这三个视觉形象来表达。

摄影构图的视觉语言主要是:色、线、形。

了解视觉语言本身的含义及其不同组合所给人的不同感受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内容。

一、         线条

线条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

    有形:形象的轮廓和边缘、形象的形态、形象与形象的交界处等等。

    无形:可体验到的、可感觉到的线条(视觉后像)。

1、              线及其视觉心理

    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

    直线:垂直线、横线和斜线等。

垂直线的视觉作用:给人以高耸、挺拔、尊严和向上升腾的力感。

较长的横线:给人以怡静、安宁、沉稳、开阔的感受和具有一种舒展和延伸的稳定感。

斜线:给人以动感和惊险、奇突的感觉。

曲线:自由曲线、波状曲线和几何曲线。

自由曲线:给人以自由活泼、优美生动、轻灵流畅的运动感。

线条具有轻重感和远近感(长线近,短线远;粗线重、近,细线轻、远)

2、              线条的运用

    线条是一种造型手段。“无线者非画也”。

    线条在摄影构图上的主要作用:一是表现画面的空间感;二是塑造画面的可视形象。

三角形:使人感到稳固、坚定。

⑴线条透视

在摄影构图中,透视规律有着较重要的作用,它能表现空间深度感,使画面的空间表现符合人的空间知觉经验而具有真实性效果;还能形成远近对比,突出主体。

摄影画面的透视主要是靠线调和色调形成的。

主观加强线条透视效果一般有四个方法:

    A:使相机尽可能靠近最近的景物,并以小光圈拍摄,这样近大远小的效果明显。

    B:充分利用前景来增加近大远小的线条透视效果。

    C:根据拍摄对象本身的线条情况来选择拍摄角度。

    D:运用短焦距镜头,焦距越短,表现透视规律的能力就越强。(线条汇聚)

    ⑵线条结构

在画面众多的线条中,选择一条或一组最能反映摄影者思想感情的线条作为画面主线,来联系其它线条,从而把画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画面组织形式就称为线条结构。    

 常见线条结构种类:水平线结构、垂直线结构、斜线结构、曲线结构、三角形结构、集心式结构等六种。

水平线结构:适宜表现具有安谧、恬静感,以及平坦开阔的对象,能使人产生一种静态心理。(缺乏透视感,易单调)

垂直线结构:可以表现刚直、沉着、坚定的性格和渲染庄重、肃穆、悲壮的气氛。适宜强调建筑物或树木等的高耸、挺拔,人物的庄严、伟大。

斜线结构:构图中的斜线及倾斜物能表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使人产生动感和不稳定心理的因素,因此斜线结构易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其他带有惊险性的场景。

曲线结构:曲线结构历来被认为是最富有魅力的结构形式,具有活泼、流动的特性,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在构图中增强视觉运动的舒适、流畅感,传递着轻快欢乐的感情,使画面具有流动感。曲线有多种,摄影最常采用的是S形结构。(包涵着最单纯的多样统一。多样统一是形势美的最基本规律。)

三角形结构:正三角形结构有一种内在的稳定、坚固性,能给人沉稳、庄重和静默的感受。;倒三角形因为它本身的不稳定性,就使人们在观看画面时会产生一种动荡不安的视觉心理。因此倒三角形结构适宜渲染画面的紧张、匆忙、危险的气氛。

集心式结构:集心式结构的特点是能够引导人们的视线自然地向中心聚集,以鲜明地突出主体形象。(当主体形象较小、容易被忽视时用这种结构形式。)

横幅格式:表现开阔、舒展,具有横向运动性质的对象。

竖幅格式:表现被摄对象的高耸、挺拔等特点。

线条结构是摄影构图的一大难点(可利用光线、角度、镜头、后期制作来强调或提炼),摄影者主要是靠寻找和发现来获取,需要有精细的观察和特殊的敏感。

“只有在深受了一种艺术力量的熏陶之后,我们才能充分意识到它的存在,甚至在它部分地隐藏或伪装起来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到它。有了这种意识,我们能认识到那些缺乏素养的人无法认识的东西;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对生活中看到的东西,以及对于别人抒发生活意义的作品,都会产生更强烈的感受。”

 

二、         色彩

    色彩具有极强的直观性,一幅有魅力的画面,最先吸引人注意的往往是色彩效果,然后才可能是线条及其结构,色彩是摄影画面外形式中最令人瞩目的因素。“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1、              色彩中的黑、白、灰

    黑、白、灰一般称为消色。在黑白画面上,三色比例不同,可形成高、中、低三种不同的影调。

    以白色或淡灰色为主,以黑色或深灰色为次的画面称为高调结构。高调画面给人以明朗、简洁、素雅、柔和及清丽的感觉。

    中间调画面上除黑、白两色外,主要是由丰富的灰色层次构成。中间调给人以和谐、平缓、朴实和真实的感觉。

低调画面主要是由黑色或深灰色构成,并由白色勾画形象的主要部分。低调给人以深沉、凝重、庄重或沉闷、压抑的感觉。

运用:黑白灰三色是调和色,能使对比过于强烈、刺目的色彩显得和谐、协调。在色彩构图时注意运用黑、白、灰来间隔或包围对比强烈的两色相,容易取得良好的色彩效果。其次,可用黑白灰三色来衬托其它色相。

任何颜色在黑色的衬托下都会显得格外鲜艳明快;灰色的衬托能使明度较高的色相显得既鲜明又柔和;暖色近黑色愈显暖,冷色近白色愈显冷。

在彩色摄影中,如果白色面积较大,能使画面显得高雅和纯净;如黑色面积较大,会给人神秘和庄重感;而灰色面积较大,能使画面朴素与和谐。

2、色彩的特性

特性:色彩有冷暖之分和轻重之分。

原因:色彩——刺激(感官)——心理反应——联想

暖色:倾向于红、橙等色的色相。能引起人们兴奋、高昂的情绪并产生近、动、膨胀的效果。

冷色:倾向于青、蓝、紫等色的色相。能引起人们静穆、凄凉的情绪,并产生远、静和收缩的效果。

中性色:如黄、绿、紫等色相(具有相对性)

    各主要色相的重量感按由轻到重的次序大致可排列如下:白、黄、橙、红、灰、绿、青、蓝、紫、黑。

    一般来说,明度高的色彩为暖色、轻色、近色、膨胀色,通常认为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又称积极色;明度低的色彩为冷色、重色、远色、沉静色、收缩色,通常认为具有消极意义,又称为消极色。

3、色彩的感情与象征

    所谓色彩的感情与象征,实质上也是人们在观看色彩时的一种心理的、联想的作用。

    人们常用色彩所表达的感情和象征大致如下:

    黑——权威、庄严、渊博、高雅、静寂、悲哀、神秘、没落、  污垢、不幸、绝望、死亡

    白——神圣、纯真、清洁、光明、皎美、素雅、超俗、凄惨、阴险、哀悼、冰冷

    灰——轻盈、柔润、温和、朴素、沉默、中庸、悲哀、空虚、溷浊、失望、卑秽

    红——美好、热烈、艳丽、健康、炙热、威严、英武、真诚、革命、危险、烦杂

    橙——辉煌、富贵、高贵、华美、温情、乐观、忧郁、烦闷

    黄——明朗、活跃、愉快、希望、智慧、尊贵、清新、幼稚、荒凉、寂寞、孤独

    绿——柔顺、幽静、新生、和平、青春、生命、喜悦、舒畅、恐怖

    青——沉静、理智、贵重、苍凉、阴森、冷酷、狰狞

    蓝——镇定、高爽、脱俗、永恒、清澈、洁净、文静、凄凉、冷淡、凶残

    紫——华丽、廉洁、优雅、友谊、奸诈、凄怆、险恶、不安

4、色彩的运用

⑴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色彩之美在于各色彩的相互关系中,这种相互关系就是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色彩的对比包括明度的对比,纯度的对比和色相的对比。最引人注意也是运用的最普遍的主要是色相对比中的互补色或冷暖色的对比。

色彩的和谐主要是指色彩在对比的关系中能给人造成既鲜明又协调的感受。取得和谐的三种方法:一是注意黑、白、灰的消色调和作用(也可用其它间色);二是造成对比双方的面积差距;三是使对比双方在纯度上有较大差别。

⑵摄影画面的色彩基调

    所谓确立色彩基调,就是根据内容和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某一种色彩作为画面上的主导色彩,让它来强调事物的特征,表达或渲染某种情绪。

第三节  摄影画面布局的基本要求

摄影画面的布局要求:均衡、疏密得当

一、均衡

    均衡主要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能给人一种稳定、合理、严谨完整的感受。

画面有重心,假想的中轴线是重心线,布局均衡就是指出现在中轴线两边(左右或上下)的被摄对象必须给人一种视觉等效的印象,以造成观者的心理平衡。

摄影画面的均衡一般有以下三种处理方法:

1、              对称式结构的均衡

     对称式结构的均衡是指中轴线两边的被摄对象,在位置、大小或状态等方面都相同或类同或略有变化。

    对称式的均衡的视觉效果:稳重、庄严、平静、安定、整齐、和谐。

2、重力式结构的均衡

    重力式结构的均衡是指中轴线两边的被摄对象以等量不等形的形式,给人以视觉等效的感受。

    对形体和色彩的视觉重量感:形体上大的重于小的,粗的重于细的;色调上黑的重于白的,深的重于浅的,明度地的重于明度高的,纯度高的重于纯度低的,冷色的重于暖色的;结构上,密的重于疏的,实的重于虚的;状态上动的重于静的;形象上人重于动物,动物重于非动物;空间上,近的重于远的等等。

    布局方法:依据视觉和心理上的重量感,用类似于力学中的力矩平衡原理;或轻者多放,重者少放的规律达到视觉等效从而使观者获得心理上的平衡稳定感。

3、呼应式的结构均衡

    呼应式的均衡就是指以引起观者的“内在的兴趣”来形成画面均衡的一种形式。

    呼应是指画面上的主体和其他形象的有机联系。某些不能和主体的重量感想抗衡的形象,由于与主体有了联系和呼应的关系而引起了观者的内在兴趣,加强了力感,取得了和主体的重量感想抗衡的条件,形成了画面的均衡。

    均衡使人们普遍的心理要求,是摄影构图时画面布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二、疏密

中国画的布局讲究“疏能走马,密不通气”

“疏”是关键,疏即画面的空白部分。所谓空白,是指画面上没有具体形象的单一色调。

画面空白的组成:天空、地面、水面、墙壁等。

空白,在动态画面中,主要表现为“头上空间”,就是指人物头顶到像帧上面的空白。空间太小,图像就显得紧缩、压抑。头部被安排得过高,看起来仿佛是要被从画面上推出去;空间过大,图像就显得松散,给人头轻脚重,仿佛正在往下掉的感觉;侧身像距离左边太近,像被迫紧贴着墙,脸部(五官)接近画面中间,周围空间显得流畅,截掉一部分肩部(靠近相机一侧),有被摄者进入画面的感觉。空间恰当,就使人感到协调、舒适。

第四节  拍摄角度的选择

拍摄角度包括拍摄方向、拍摄高度和拍摄距离三个方面。选择拍摄角度,即选择聪那个方向,在怎样的高度和多远的距离去表现被摄对象。

一、拍摄方向的选择

    选择拍摄方向,就是为了寻找到最能表现主体特征,最能表明主体和环境关系的拍摄位置。

四个基本拍摄方向:正面拍摄方向、斜侧面拍摄方向、正侧面拍摄方向、背面拍摄方向。

1、正面拍摄方向

正面拍摄能表现出被摄对象的全貌,以及正面特征和对称结构,能给人一种庄重、严肃和稳定的感觉(亲切、真实感)。

缺点:缺乏透视感

2、斜侧面拍摄方向

可供选择的位置较多,但采用最为普遍的是相机位于和被摄对象成30度至60度角的位置上。

优点:富有生气和动感、透视效果强(45度)。

3、正侧面拍摄方向

能比较细腻地表现出被摄对象侧面特征和外形轮廓,尤其有利于突出动体的形态轮廓线。

4、背面拍摄方向

背面拍摄有利于表现人物及人物与背景的关系有特殊的效果。

二、拍摄高度的选择

    ⒈平角度拍摄—镜头位置相当于人眼的高度,这样透视感看起来是自然的。它可以使平常的脸型成为比真人漂亮的椭圆形的脸型。

    被运用最广泛的拍摄高度。

    优点:透视正常,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能使人感到自然、真实和亲切。(破线)

⒉俯角度拍摄—拍摄人像时,目光往下看,前额被夸张,鼻子被加长,下巴变得又窄又尖,脸部成三角形(上面宽,下面窄)

    适于表现景物以及盛大场面。(地形、地貌)

    优点:增加画面的空间感。

⒊仰角度拍摄—高度下降6英寸,拍摄出的人像往往显得很傲慢或自命不凡的样子,此外,它缩短了鼻子而加长了脖子,夸大了下巴而弄窄了前额,脸有点成方形。

    仰角度拍摄主要用来强调或夸张被摄对象的高度,以及宏伟、庄严的气势。(跳高)

人像摄影应调焦与眼睛处,选用f8或更小的光圈。

三、拍摄距离的选择

⒈远景

    一般没有一个较具体的可指的主体对象,而是以表现自然景色为主。(“远取其势”)

⒉全景

一般有具体的主体对象。主要是表现主体的全貌及轮廓特点,以及主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⒊中景

中景包含的景物范围较小,但主体形象较大。主要表现主体对象的形态、动作、和表情,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主体和环境的关系。

⒋近景

进京用以表现物体,主要是强调该物体的质感特点及结构特点;表现人,近景主要是强调该人物的容貌、神态、依照、仪表等,并对此作细致入微的刻划。(近取其神)

⒌特写

特写侧重于揭示人物的情绪变化和内心活动,通过表现某一局部的、有代表性的细节来反映。(眼睛)(心灵的艺术)

    眼睛方向的每一次改变,向上、向下或是从一边转向另一边会产生不同的表情。眼睛的方向略微向上看,使人想到动态而不是恬静感。女人的眼睛方向略微转向一边,给人以卖弄风情和有调逗性(在某些角度眼睛看上去像变形了)。通常,摄影师会请被摄者看他们举起来的手,摄影师的这只举起来的手将略高于照相机并位于照相机一侧。这时典型的“看小鸟的姿势”“看镜头的姿势”更经常使用,使用此两种方法比较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用手机拍出好看的照片?这个10个小技巧非常有用!
来学习摄影突出主体的技巧!
手机摄影有技巧*
好照片是对比出来的 简单7招成就完美画面
照片拍得好的关键是什么?摄友照片点评
摄影教程 第七课:实用摄影小技巧,教你玩转极简风格摄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