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到中年,才明白“小人物”的可悲,可惜当年太年轻没读懂

【本文申明原创,享有原创版权】

俄国19世纪最为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

提起“别里科夫”这个人物,估计认识他的人并不多,但是要说到“契诃夫”这个作家,大家就非常熟悉了。

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最为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写短篇小说著称,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之一”。“别里科夫”是契诃夫在其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一个迂腐、守旧,反动、悲剧的“小人物”。

由于过于经典,这篇课文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材,列为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学时代,我们在学习阅读这篇小说时,给予了“别里科夫”无限的嘲笑和批判,然而时隔多年,当我再次阅读这篇小说时,我竟沉默了,而这种沉默却是“迟来的叹息”。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

初读“别里科夫”:嘲笑

说实话,在高中时,我们刚刚接触这篇课文的时候,不仅仅是我,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对“别里科夫”都抱着一种“嘲笑”的态度,毕竟那个时候的老师就是这么引导的。

01.嘲笑一个“大男人”竟会如此“胆小”。

别里科夫是一名教授古代语言“希腊文”的老师,四十多岁的样子,生活中遵守法令,符合规矩。但是他却非常的“胆小”,小说中记载:他只要一上床,就把被子拉过来蒙上脑袋;他把门窗关得紧紧的,躲在被子下面,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儿,深怕会有小偷溜进来;他经常做噩梦,讨厌与人交往,非常害怕挤满人群的地方。

这难道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男人应该有的形象吗?难怪他找不到女朋友,这样胆小,如何去保护女人呢?中学时代的我们,就喜欢讨论这些话题,经过讨论之后,我们一致认为:别里科夫还不如一个女人,女人恐怕都没有他这么“胆小”的。

回家后,“别里科夫”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02.嘲笑他一本正经地行“荒诞之事”。

别里科夫的生活就像一部喜剧,而他本身就是一个滑稽式的人物。然而,他在学校里面却是“一本正经”,对所有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他都要进行干预和禁止,由此他还产生了一个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一本正经”的别里科夫,却往往让人忍俊不禁。他像一个小女生那样躲在被子里面不敢出来,看到别人给他画的漫画他嘴唇都气得发抖:“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还指责中学老师骑自行车“不成体统”,从又高又陡的楼梯上乒乒乓乓地滚下去……所有这一切,在其他同事看来,都“荒诞不经”,其“滑稽样貌”正像一位“小丑”那样令人前仰后合。

别里科夫的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二读“别里科夫”:同情

第一次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觉得别里科夫确实是一个滑稽式的小丑人物。但是,当我再次回头阅读这篇小说时,我发现事实并非想象地那么简单!

01.究竟是“谁怕谁?”

在小说中,因为别里科夫喜欢“告状”,他慎重,多疑,喜欢用一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最终让小城的人们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全城的教师们都“怕他”;太太们礼拜六不敢举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不敢当着他的面吃荤,也不敢打牌。

契诃夫如此描述别里科夫的“厉害”:

“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很显然,这里面对别里科夫的描写有夸张的成分,他即便是作为一个迂腐、守旧的老教员和小人物,是无法真正拥有这种等级的“威严”的。

相反,当我们认真地理解了别里科夫,你就会发现事情的真相:并不是所有人害怕别里科夫,而是别里科夫害怕所有人;也并不是他压抑了别人的生活,而是别人压抑了他的生活。他由于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只能把自己装在一个个“套子”里面。

别里科夫只有“把自己装起来”,才能借此“躲避现实生活”,就算是跟同事并排走路,他也会感到这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现实生活闹得他“六神不宁”,他希望用一个“套子”好让他“与世隔绝”,不受世人打扰。

老实讲,这个别里科夫极为可怜,人们总是从“拔高政治”的高度,将别里科夫批判为“沙皇政府的卫道士”,而忽略了别里科夫“脆弱的内心”。他要是不脆弱,就不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他要是不脆弱,就不会害怕现实外界。

整座城市都受着“别里科夫”的“辖制”

02.我们都在嘲笑别里科夫,但是谁来可怜他?

毫无疑问,在沙皇的黑暗统治时代,别里科夫就是一个卑微的“小人物”。这个“老是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竟然“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然而,我们都在“嘲笑”别里科夫,可又有谁来同情别里科夫呢?

他被同事们反感抵制,被周围人嘲笑批判,这些人就像鲁迅小说里的那些“看客”一样,对“别里科夫”是多么冷漠无情!有人说,别里科夫是被“沙皇专制主义”迫害致死,但我认为,他的死和学校周围、教堂周围那些冷漠无情的“看客”不无关系。

别里科夫并不是沙皇的“特务”或“密探”,他甚至连沙皇的“走狗”都称不上,他为沙皇做了那么多“维护秩序”的事,却并没有受到沙皇政府的恩遇和优待,反而被压抑的生活折磨致死,死了还得不到安宁,永远背上“沙皇卫道士”的骂名。

如果别里科夫的确是“特务”或“密探”,那么他也“名副其实”,然而他不是,他仅是千千万万百姓中的一员,他只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随波逐流的“小人物”,既然是“随波逐流”,那么命运便由不得他自己了!

“别里科夫”被当成“密探”一样深受讨厌

三读“别里科夫”:叹息

多年以后,我从一名学生变成一名老师。我站在讲台,要求学生们打开课本,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这是我第三次阅读“别里科夫”,然而,我看到的别里科夫不再是“滑稽可爱”,而是一种“沉重的叹息”。

(一)“戴眼镜”和“带面具”。

01.“戴眼镜”的别里科夫:用“套子”来躲避现实。

在契诃夫的小说中,别里科夫是一个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怪人:“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着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别里科夫为什么要将自己打扮得如此奇怪?其实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这些能够看起来“保护”他的东西,才能让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别里科夫”总是把自己装在各式各样的“套子”当中

02.“带面具”的人们:用“虚伪”来掩饰生活。

这让我想到了那些“带面具”生活的人:“各种带着面具的人”和“带着各种面具的人”。人为什么活得如此之累?因为他们带着面具生活,将自己真实的一面隐藏起来,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就是“最精彩”或者“最光鲜”的东西,然而一点也不真实。

美国著名战争作家曾说“真诚是灵魂的面孔,虚伪则是假面具”,带面具的人越来越多,生活就越来越“虚伪”。人为什么会活得如此之累?除开他要带着各式各样的面具疲惫地奔波之外,还要费尽心思去辨识别人的各种面具背后的“虚伪”。

然而,生活需要真诚,“虚伪”得太久,必定会遭致深层次的伤害。正因为如此,鲁迅才说:“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带着“假面具”生活的人会越来越累,越来越伤悲

(二)“套中人”和“笼中鸟”。

01.“装在套子里的人”:极度缺乏安全感。

别里科夫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他常常将自己包裹在各种各样的“套子”里。归纳起来,别里科夫一共有“三种套子”:一是“衣服”,二是“房间”,三是“坟墓”。

雨鞋,雨伞,棉大衣,黑眼镜,羊毛衫,高衣领……组成了别里科夫的第一类套子,他把自己装在这个套子里面,裹得严严实实,不想和外界往来,不想受外界影响。

他的卧室,细小狭窄,像一只箱子。房间是别里科夫的第二类套子,每次下班回家,他就把房子里的门窗关得严严实实,随后立即躲到床上去,拉上被子蒙上脑袋。

那冷冰冰的棺材和寂静的坟墓,是别里科夫的第三类套子,他在这里得到了永久的安息,告别了人世生活的恐惧,只有这里,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衣服套子”和“房间套子”,无疑显示了别里科夫对现实生活的惧怕,他的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只有这种没有安全感的人才会以一种看似严肃的神情去要求、强迫周围的人。

故作强大的背后,是脆弱和恐惧的“表演”。

故作强大的背后,是脆弱和恐惧的“表演”

02.“生活在笼中的鸟”:与自由无关,人们需要的是“安全”。

有人说现代生活极其“开放”,我却不以为然。现代人的生活并非是真正的“开放”,而是一种“闭塞”。尤其是在城市里,家家户户都用各种各样的“防盗网”将自己“关起来”“套起来”,这和那生活在笼子中的鸟有何区别呢?

当然,“套中人”和“笼中鸟”还是有区别的,他们的区别在于:“笼中鸟”是被迫进入鸟笼,它们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而“套中人”则是主动装进套子,他们追求的不是自由,而是“安全”。

为了所谓的“安全”,他们不得不把自己严严密密的套起来。躲避陌生人,躲避小偷,躲避一切不想见到的人,躲避现实,躲避外界,在这种现代“鸟笼式的套子”中,生活俨然开启了一种“躲避模式”。

当生活变成了一种“躲避”,还能够寻到那童真似的快乐和幸福吗?现代人的生活,真沉。

现代人把自己关在像“鸟笼”一样的家中

(三)“大时代”和“小人物”。

越到中年,你就越会明白:别里科夫不是一个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

他为了能够安稳的生活,一切遵照政府的禁令行事。换言之,别里科夫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市民。虽然他所遵守的纪法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纪法”,但是他作为一个小小的教员,不遵守又能怎样呢?

反抗吗?虽然学校的那些同事老师极力嘲笑别里科夫,但是他们何曾又敢真正地反抗过“沙皇专制统治的纪法”?在那样一个专制时代,一个小人物能够决定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吗?

不能!别里科夫不能,嘲笑别里科夫的“布尔金”及其他同事也不能。在黑暗的大时代,“小人物”注定要随波逐流,注定要失去自我。

别里科夫的可悲还在于,他踏踏实实的生活,做出一个“良民”的形象,却既不被周围人所理解,也不被沙皇政府所认可,最终却成为沙皇政府的“替罪羊”走进了坟墓。

后世学者对别里科夫“过度的政治解读”,抹杀了别里科夫的“悲剧性”。别里科夫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然而,他只看到了沙皇政府的“这一个时代”,而没有看到革命力量的“另一个时代”。

“别里科夫”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结束语: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中学时代必须学习的经典作品之一,“别里科夫”最先是一个令人可憎、可笑的滑稽人物形象,但是,在这种“可憎”“可笑”的背后,是“可悲”“可叹”的人物命运。它像一只蚂蚁一样被人们、被社会玩弄,然后又被轻而易举地踩死,送进坟墓,死了还不得安宁,被人们骂为“卫道士”。

人们将对“沙皇专制”的憎恨,都统统地撒给“别里科夫”,“别里科夫”最终莫名其妙地成为了“沙皇”的替罪羊和“政治”的牺牲品。这对于一个“小人物”来说,难道不可悲么?

(如果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实的枷锁
你我都是套中人
[俄]契诃夫· 套中人·作品赏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2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人教版高一)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