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情景互动看唐诗气象演变:从雄浑豪迈到哀怨悲凉

以“雄浑悲壮”为显著气象特征的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唐诗气象是指贯穿唐代诗歌的时代风貌和美学品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范畴,它经历了初.盛、中、晚唐的发展历程。这里,我们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两种要素“情”、“景”以及它们在唐诗中的相互关系出发,结合各时期作品,展现唐代诗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的不同风貌和美学品质,也以此看出唐诗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流变。

触景生情初唐气象

初唐的诗歌可以说是在六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唐立国之初,结束了大规模连年战乱,社会生活初步安定,带来了充满朝气的新希望,因此,这个时期的诗歌充溢清新的朝气,极力追求和推崇自然之美。初唐诗歌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有了更为高华的境界与刚健的风格。

在当时,真正能反映这一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他们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作不甲之名,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陈子昂的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前人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歌中,回荡着目空一切的孤傲之气。面对浩渺的历史和无尽的江河,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生命悲剧感凝重地交织在一起,忧愤难抑,感慨更为深沉。

总的来说,由于初唐的诗人们刚刚摆脱宋齐梁陈那迤逦的诗风束缚,加之社会风尚的引导,使得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不免有些小心翼翼的试探,并未能完全地将自己的情感充分地表达。

情景相生盛唐气象

盛唐时,经贞观之治到玄宗开元年问,国家已成全盛之势。与之同步,唐诗也呈全盛之势。热情洋溢、豪迈奔放、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生气弥满,光彩非常,这就是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盛唐风骨”。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有着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国家的强大,鼓舞了李白向往功名事业的雄心;政治的危机,更激发了他拯物救世的热望。他在许多诗歌里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他羡慕诸葛亮:“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羡慕谢安:“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他屡次自比大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商上九万里”。长安三年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生活和创作有很深刻的影响,他的理想和愤懑中充满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杜甫同李白一样,也是盛唐气象的典型的体现者和实践者。诗至杜甫而大成,诗之大变亦自子美始。诚然,中晚唐乃至宋诗的诸多变化都莫不可追溯到杜诗,杜诗的许多创意也确实为其所独有。

“诗圣”杜甫一生都抱着“太平宰相”的梦想。作为晋代名将兼宿儒杜预的后人,他自信“自谓颇挺出,琵琶要路津”,并能“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甲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闪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的诗歌在思想上极富有儒家的民本意识和入世情怀,因此他的诗不是而向自然的,而是面向社会的;不是抒发个人理想的,而是描写实事苍生的,所以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正是因为盛唐时期诗人们雄浑的胸襟,悲壮的情绪,使得他们的诗歌中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浑然交织地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盛唐气象”。

移情于景中唐气象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盛衰的分界线,也足华夏国家衰微的开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家在大乱之后,元气大伤。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诗人们往往以生疏、冷漠的眼光与心态对待社会,且遁入自我封闭的内心世界,他们由盛唐诗人对雄浑、劲健、明朗之美的欣赏而转向对幽微,内敛的欣赏,盛唐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气概不再,流露出浓厚的孤独、悲凉和感伤,所谓“气运日薄,衰态毕露”。

这时的诗人作诗,也不再像盛唐那样情景相生了,而是选择了将一腔悲愤之情移到了景之中,有一种浮华的虚无之感。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他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染上一层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真是“人境俱夺”,只剩清、空的寂寥与禅境。

中唐时候的诗人,已经少了盛唐的那份诗情豪气,再去观察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已经不是与之溶为一体了,而是抽出身来,将自己心里的或喜或悲加之于物,虽然另辟新径,毕竟道路崎岖。

因情造景晚唐气象

晚唐社会混乱,尤其是“甘露之变”后,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藩镇割据变本加厉,农民起义势成燎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日益衰败。深沉郁结的忧患意识无可避免地成为晚唐时期诗歌的基本旋律,浓重的忧患意识带有凄凉萧瑟乃至悲观绝望的意味。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可谓练字练意都达到了极致。然而也因此失去了中唐诗歌中尚存的锐气和豪气。在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中,已感受不到春意和阳光的温暖。诗歌描绘的是一幅凌晨出发冷清黯淡的图景,时值春未,却弥漫着一山的寒意。这首诗句正是晚唐气象的写照。

晚唐的诗人们,往往在现实的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虽有爱国之心,却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对丁:感情、人生,都有着无限的困惑。景不可解,唯有情自解,所以在诗歌中,往往根据自己的心境造出情境来,美则美矣,只是有着些许海市蜃楼般的假象。

唐代诗人丰富的创造性、新鲜的认识感,使唐诗不断圆熟并臻于完美。唐诗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美,互不可替代。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有一种悲凉叫唐诗,有一种凄美叫宋词?
凭栏观史12期:飘落在大唐的文人墨客
【名家解读唐诗】吴小如:读《唐诗三百首》
初唐诗歌,从纤巧轻浮的“江左遗风”走向豪迈高远的“盛唐气象”
古代诗歌的高峰——唐诗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丨经典作品简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