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你制作肥皂,末日生存狂必备知识

作为生存狂来说,任何手工艺以及制作流程,多学些总是有用的。

过年不吃的肥肉,炼出不少猪油,没人吃,丢掉就变成地沟油。

怎么办?

想起高中化学:脂肪 氢氧化钠 水=硬脂酸钠(肥皂) 甘油。

能不能把猪油变成肥皂?

在百度文库里一查,网友们介绍不少配方和制作方法,学习了一阵子,如法炮制,成功了!非常好用,洗衣物很下灰,无异味,比在超市买的产品肥皂好且耐用。

制作很简单:

1,按1000g猪油【动物脂肪即可。。】、390克水、145克比氢氧化钠【烧碱】称量好,再准备一汤匙盐、一汤匙糖。

2,不锈钢容器内放称量的水(如果你那里水硬,请用去离子水),奖盐和糖放入水中熔化后,再把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徐徐放入水中,一边放一边搅动,以散掉溶解热。容器大一些,利于散热。

这一步一定小心,防止溅出,烧伤皮肤、眼睛和烧坏衣物!

最好带皮手套和防护眼镜。远离小孩和家人。

3,不锈钢容器内放称量好的猪油,慢火(或水浴)加热,至60---80℃并保持 ,将溶解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油中,同时用不锈钢勺至少搅拌15---20分钟,搅拌这一步很重要,让油充分皂化,开始搅拌时油和氢氧化钠混合物会粘着在勺子上,到最后油被皂化,就不粘勺子啦,并且在容器底部出现棕色液体(水、甘油、少量氢氧化钠、糖盐)。这就可以停止加热和搅拌。

4,静置20分,倒入500克左右的饱和盐水(浓盐水)搅拌后,将底部的棕色溶液尽量掏干净倒掉(肥皂不溶浓盐水,目的是减少多余的氢氧化钠)

5,再加200克左右的水(软水),在慢火上加热并搅拌至皂基熔化,倒入模具中冷却,出模静置一周即可使用。

不限于猪油,炸完食品的剩油、排油烟机油碗里的油,甚至是人.....都可以。

其实还有一种更简洁的肥皂——胰子

重量配比为皂角水提物82.5%-85%,胰子油15%-17.5%

其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将皂角干品切片、浸泡、过滤去渣、煮料浓缩制成稀稠状浸提物;

取重量为皂角干品6-7%的胰子油块切块、打浆至稀稠状;

再将两者置入搅拌机充分搅拌;注模成型、切块、阴干、包装。

另一种方法与上述方法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胰子油块是在煮料浓缩时放入煮料锅同煮并搅拌

浓缩至稀稠状时两者即混匀

采用纯天然原料制成,不含碱性物质,为中性可降解碳水化合物,无毒、安全、环保,对皮肤无刺激,既可除油去垢,又有润肤嫩面、护发去屑的效果,优于合成洗涤皂产品。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肥皂配方起源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人们便将1份油和5份碱性植物灰混合制成清洁剂

在欧洲关于肥皂起源的传说很多:

一说古罗马的高卢人,每遇节日便将羊油和山毛榉树灰溶液搅成稠状,涂在头发上,梳成各种发型。一次,节日突遇大雨,发型淋坏了,人们却意外发现头发变干净了。

又传说,罗马人在祭神时,烧烤的牛羊油滴落在草木灰里,形成了 “油脂球”。

妇女们洗衣时发现,沾了“油脂球”的衣服更易洗干净。

这都说明了人们用动物脂肪与草木灰(碱)皂已用千年历史。

考古学家在意大利的庞贝古城遗址中发现了制肥皂的作坊。

说明罗马人早在公元2世纪已经开始了原始的肥皂生产。

中国人也很早就知道利用草木灰和天然碱洗涤衣服

人们还把猪胰腺、猪油与天然戌混合,制成块,称 “胰子”。

肥皂之所以能去污,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分子结构

分子的一端有亲水性,另一端则有亲油脂性

在水与油污的界面上,肥皂使油脂乳化,让油脂溶于肥皂水中;

在水与空气的界面上,肥皂围住空气的分子形成肥皂泡沫。

原先不溶于水的污垢,因肥皂的作用,无法再依附在衣物表面

从而溶于肥皂泡沫中,最后被整个清洗掉。

拓荒时期的美国,移民们会在初春天气暖和的时候

选择一天,召集全村的人来做肥皂。

肥皂的材料来源,是从橡树、山毛榉等木材中提炼涩汁,做为碱汁的来源

如果不够,就从暖炉的灰烬中添加。

有了碱汁,再从动物脂肪或是料理用的植物油取得油脂,

但一旦油水分离,就得再重头来过【比♂利是最重要的因素】

因为古人在黄河流域使用皂荚来洗衣服,后来到长江流域就没有皂荚树了,

于是他们又发现有另一种树,其果实跟皂荚的性能一样,可以洗衣服,但是,比皂荚更为肥厚丰腴,所以,给她取名叫肥皂子,也叫肥皂果.

后来发明了人造的去污剂的时候,依然使用了'肥皂'这个词.

所以,虽然没有瘦皂,可是有不肥的皂,就是'皂荚'.

因肥皂是由西方制造引进,所以当时称为“洋碱”,虽然“碱”和肥皂本身并不能划等同的关系,但新奇感驱使的中国人民还是将这个名字在官方沿用了好几十年,

直到民族工商业自己造出了肥皂,才渐渐舍弃了“洋”字。

【据说太祖少年时的理想就是开一家肥皂厂】

古代不管是东西方,最早的洗涤成分不外乎都是碳酸钠和碳酸钾。

前者为天然湖矿产品,后者就是草木灰的主要洗涤成分。

肥皂的发明据传是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

传说在西元前7世纪古埃及的一个皇宫里,一个腓尼基厨师不小心把一罐食用油打翻在地下,他非常害怕,赶快趁别人没有发现时用灶炉里的草木灰撒在上面,然后再把这些混合浸透了油脂的草木灰用手捧出去扔掉了。

望著自己满手的油腻,他想:这么脏的手,不知道要洗到什么时候才能洗干净,他一边犹豫著一边把手放到了水中。

奇迹出现了:他只是轻轻地搓了几下,那满手的油腻就很容易地洗掉了。

甚至连原来一直难以洗掉的老污垢也随之被洗掉了。

这个厨师很奇怪,就让其他的厨师也来用这种灰油试一试,结果大家的手都洗得比原来更加干净。于是,厨房里的佣人们就经常用油脂拌草木灰来洗手。

后来法老王也知道了这个秘密,就让厨师做些拌了油的草木灰供他洗手用。

当然,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未必完全当真。

埃亚历山大城附近的埃及湖中,盛产天然碳酸钠

因此古埃及洗涤技术相对发达,发明肥皂也就不足为怪了。

从结构上看,在高级脂肪酸钠的分子中含有非极性的憎水部分(烃基)和极性的亲水部分(羧基)

憎水基具有亲油的性能。

在洗涤时,污垢中的油脂被搅动、分散成细小的油滴,与肥皂接触后,高级脂肪酸钠分子的憎水基(烃基)就插入油滴内,靠范德华力与油脂分子结合在一起。而易溶于水的亲水基(羧基)部分伸在油滴外面,插入水中。

这样油滴就被肥皂分子包围起来,分散并悬浮于水中形成乳浊液,再经摩擦振动,就随水漂洗而去,这就是肥皂去污原理。

但普通肥皂不宜在硬水或酸性水中使用。

在硬水中因生成难溶于水的硬脂酸钙盐和镁盐

在酸性水中生成难溶于水的脂肪酸,大大降低其去污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纯天然洗涤用品 古人早就用了!
肥皂又叫“胰子”?90%的人不知道为什么
肥皂的发展历程
肥皂的故事
保定老行当——胰子制造业
新发现--油烟机排出的油有妙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