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络刺血疗法总结

经络刺血疗法总结 【中医针推外治版】

刺血疗法 , 又称放血疗法 , 是用三棱针、毫针、梅花针、或用刀具刺破躯体的一定部位 , 放出一定量的血液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法应用广泛﹑简便安全﹑且疗效肯定 , 因而在民间广为流传。

  1. 刺血疗法概况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1. 1 中医刺血疗法析源

  刺血疗法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现存的文献中,此法最早载于马王堆出土的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其中曾有 “······ 引下其皮,以砭穿其旁 ” 的记载,即用砭石刺破八髎以治疗疝气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内经》的问世,使这一疗法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全书 162 篇,论及此疗法的竟多达 40 余篇,从理论到临床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其中对放血疗法的机理﹑施术部位﹑操作手法﹑适应症及禁忌症均作了精辟的论述 [1] 。《汉书 · 苏武传》[ 102 ]曾有这样的记载: “…… 武(作者注)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 也就是说,卫律的医生在坎火的辅助下,用蹈其背出血的方法,使苏武的呼吸在半日内恢复到正常。这种放血疗法极像后世刘涓子所说的水角或水银角血法。晋 · 葛洪《肘后方》载以 “ 针角 ” 之法治病。南北朝《小品方》载 “ 若有聚血在折上,以刀破之 ” ,即是用刺血的方法治疗疾病。

  唐代刺血疗法的应用更为广泛,理论更臻完善,出现了用刺血疗法治疗疾病的专案记载。如御医秦鸣鹤针刺百会及脑空出血,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目不能视。宋 · 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载在治疗舌头肿胀时, “ 用手指或铍刀把舌下两边的皮肤弄破使之出血 ” 此法不仅为后世医家所借鉴用于治疗舌肿胀,而且发展为针刺金津、玉液出血,治疗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金元时期,随着医学争鸣之风的兴起,刺血疗法也得到了提高和发展。身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虽不专攻针灸,但对刺血疗法的运用颇有心得。据《儒门事亲》记载,张从正曾身患目疾,或肿或翳,休止无时。后用铍针针刺攒竹、丝竹空等穴,且使之出血约两升许,三日后平复如故,从此张从正对刺血疗法不仅在理论上潜心研究,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发挥和创新,形成了其极具特色的刺络放血诊疗方法。张从正认为刺血不仅可发汗,而且可以补虚。在治疗时,不仅刺血部位多,针刺次数多,而且出血量大 [2] 。他在《儒门事亲》中记述的针刺医案凡 30 余例,几乎都是刺血疗法的验例。脾胃学派的代表李东垣对刺血疗法也很精通,其门人罗天益在其代表著作《卫生宝鉴》中,也收集了不少刺血疗法的经验。

  明清医家杨继洲、叶天士、赵学敏等皆擅刺血。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一书中详细记述了针刺放血的穴位及针刺放血治疗重症、急症的经验。清代医家郭志邃所著《痧胀玉衡》堪称刺血治疗急症的专著,对后世影响极深。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近年来,刺血疗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刺血科王秀珍医师,承继祖传,积 40 年临床经验,与助手写成《刺血疗法》一书。她的经验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而且还为日本、西欧各国、港澳等医学界人士所关注 [3] 。

  1.2 中医理论框架下刺血疗法的适应症

  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构成万物的元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血并行脉中,濡润营养全身,人体各种机能的正常发挥,均有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而经络 “ 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 ,沟通人体的内外表里,通过其 “ 行气血、营阴阳 ” 的功能维持着人体机能平衡。

  人体的气血,在生理上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 病理上,则因气血的失常或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所以《素问 · 调经论》说 :“ 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

  一旦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失常,机体就会发生疾病,而解决办法就是 “ 通其经脉,调其血气 ” 。《灵枢 · 九针十二原》则说 “ 宛陈则除之。 ” 就是说要通过刺络放血的方法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紊乱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积极的治疗作用。一般而言,针刺放血主要有泻热、止痛、镇静、消肿、急救开窍、解毒、化瘀消癥的作用 [4]; 其主要的适应症是急证、热证、实证、瘀证和痛证 [5] 等病症。所涉及的病种有乳腺炎 [6] 、急性腰扭伤 [7] 、带状疱疹 [8-16] 、周围面神经炎 [17-20] 、高热 [21-26] 、痹痛 [27] 、踝关节扭伤 [28] 、软组织扭挫伤 [29-30] 、关节炎肿胀疼痛 [31-33] 、急性中暑 [34] 、腰椎间盘突出 [35-37] 、黄褐斑 [38-39] 、扁平疣 [40] 、坐骨神经痛 [13 、 41] 、口唇干裂 [42] 、早期甲沟炎 [43]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44] 、高血压 [45-49] 、支气管哮喘 [50] 、痛风 [51] 、银屑病 [52-55] 、角膜溃疡 [56] 、顽癣、美尼尔氏综合症、大隐静脉急性炎症、流行性腮腺炎 [57-59] 、急性咽炎扁桃体炎 [60-72] 、外眼急性炎症 ( 如麦粒肿等 ) [73-80] 、惊厥 [81] 、百日咳 [82] 、 顽固性头痛如偏头痛 [83] 、肺水肿 [86-87] 流行性感冒、急性淋巴管炎、中风后遗症 ( 特别是语言不利 ) 、腱鞘囊肿等。 详见表 1 。
表 1: 刺络疗法的适应症 [88]

  科 别 病 种

  内 科: 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心脏病,消化性溃疡,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肾炎,血管神经性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肝炎,癔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痹痛,梦遗,美尼尔综合症,痛风,中暑,高热,风湿性关节炎

  流行性感冒

  外 科:疖肿,乳腺炎,急性淋巴结(管)炎,肩关节周围炎,骨折后功能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前列腺炎,踝关节扭伤,软组织扭挫伤,蛇咬伤,甲沟炎,银屑病,顽癣,黄褐斑,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妇科 痛经 不孕症

  儿 科 儿童偏头痛,睑腺炎,喘息型支气管炎,外伤性癫痫,食后泻,腮腺炎,惊厥,百日咳

  五官科 急性结膜炎,角膜炎,麦粒肿,鼻炎,耳鸣,耳聋,咽炎扁桃体炎,角膜溃疡

  1.3 中医刺血疗法的放血部位及放血方法

  1.3.1 中医放血穴位的选择

  对针刺部位的选择,古人早在《内经》中就有详细而精辟的论述,如 “ 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 ”。又如在《灵枢 · 终始》中说,“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 ” 。可见,放血部位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般地讲,放血部位的选择应遵照如下原则 : 循经选穴、局部选穴和经验选穴 [84] 。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灵活选穴,而不要拘泥于选穴原则。

  据《循经考穴编》记载,可用于放血的穴位共计 28 个,在临床应用时则往往根据医生自己的经验和体会选穴。如王秀珍老中医最常选用的穴位有 : 头部的太阳,上肢的曲泽、尺泽,腰背部的腰俞、腰阳关,下肢的委中、委阳、阳交,还有手背部和足背部的穴位 [85] 。除此之外,现在临床常用四肢末端的十二井穴、十宣治疗中风初起、高热,太阳、攒竹、印堂等穴常用于头痛、偏头痛的治疗,商阳、鱼际、少商等穴用于咽喉部疾病的治疗,背部反应点、丝竹空、太阳等穴放血治疗外眼疾病,球结膜放血治疗角膜溃疡,特别是耳尖、耳背放血治病历史悠久,在民间广为流传。常见的刺血部位详见表 2 。

  表 2: 刺络放血疗法常用的腧穴及特定部位 [88]

  躯体分区 常用的腧穴及部位
  头面部 太阳 印堂 丝竹空 攒竹 瞳子髎 鼻前庭
  耳背 耳尖 舌下静脉 球结膜 素髎
  听宫 地仓 下关等
  上肢部 井穴 十宣 鱼际 尺泽 曲泽 曲池 四缝
  中渚等
  下肢部 井穴 委中 委阳 丘墟 阳交 阳陵泉 条口
  血海 梁丘 丰隆 三阴交 阴陵泉 足三里
  解溪 然谷 内庭 太冲等
  躯干部 大椎 陶道 肩髃 腰俞 腰阳关 上髎
  关元俞 次髎等
  此外,病变的局部也常常是刺络放血的施术部位,如踝关节扭伤后的肿胀局部或痈肿疮疡的病变部位往往是关键的治疗部位。

  1.3.2 刺血方法

  临床上刺络放血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三棱针点刺出血,梅花针叩刺出血,毫针散刺出血,或刺络后配合拔罐,均是有效治疗手段。此外,割治疗法也是放血疗法的组成部分。对某些疾病的治疗,静脉内直接抽放血即可见效,如直接静脉内放血对慢性肺心病的治疗就是突出的例子 [87] 。代表性的刺血手法有点刺法、散刺法、泻血法、挑刺法、丛刺法、顺刺法、逆刺法等。其比较详见表 3 。

  表 3: 主要的刺血方法比较 [5 、90]

  主要刺血法 特 点
  点刺法 针刺一个点,深 1 ~ 2 分,针刺时速进速出多用于手指、足跖的末端
  如十宣、十二井穴等处。
  散刺法 以病变局部中心为圆心行环形点刺,可刺 10 ~ 20 针以上,多用于局部瘀血肿痛、顽癣等。
  泻血法 结扎施术部位的近心端, 对准静脉针刺,深 0.5 ~ 1 分,主要施术部位为肘窝、腘窝及太阳处的浅表静脉。
  挑刺法 挑刺对象为穴位或阳性反应点,施术时先挑破皮肤约 0.2 ~ 0.3cm
  然后深入皮下,挑断白色纤维组织,挑尽为止。
  此外,王秀珍老中医在《刺血疗法》中记载了三种刺血法,分别为血管刺血法、孔穴刺血法和局部刺血法。其比较见表 4 。

  表 4: 王氏刺血方法比较 [90]

  刺血法 特 点
  血管刺血法 直接刺入皮下浅静脉,血液自然流出,血尽而止,自然止血。
  孔穴刺血法 穴位上施术,刺破皮肤后, “ 待血尽而止 ” ,可配合拔罐或用
  手挤压使之出血。
  局部刺血法 在病变部位或四肢末梢点刺,“ 出血如大豆 ” ,或用梅花重扣局部加拔火罐。

  至于针刺出血量的多少,古书记载不尽相同,或 “ 出血如大豆 ” 、或 “ 微出血 ” 、或 “ 出血盈斗 ” 。如清代名医王孟英  针刺放血,常 “ 盈斗盈升 ” 。现在刺血治病的出血量,也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新病、实证、热证、体质较强的病人,出血量较大,反之则较少。可见运用刺血疗法治疗疾病并不受出血量多少的限制,如有人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治疗,出血量竟多达 150 ~ 350mL[87] 。同样,针刺放血的治疗时间,也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体质强弱酌定,以王秀珍老中医的经验而言 [89] ,对慢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癫痫、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可间隔 1 ~ 2 周刺血治疗一次。若效果不明显,可根据病人的情况适当增加 ; 急性病如神志昏迷、精神分裂症躁狂不宁、急性腹痛等,可连续刺血治疗 1 ~ 2 次,待病情好转后,适当延长治疗间隔时间。

  针刺放血治病安全可靠,一般没有什么危险。但是,如果病人过分担心或操作时疏忽大意或针刺技术不够熟练,也往往会导致异常情况的发生。为了避免晕针或其它意外情况的发生,应在治疗前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 在施术过程中要规范操作,严格消毒,同时一方面要熟悉解剖,注意不要刺伤深部动脉,另一方面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防止意外的发生。

  针刺放血疗法不仅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有效,而且对某些疑难病症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我们应该明白,放血疗法并不是对所有的疾病都有效,它也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临床治疗时必须正确地加以选择运用,才能确保和提高疗效。

  1. 4 我国其他的民族医学放血疗法概况

  放血疗法不仅是中医药学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而且也是其他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藏医 [91-93] 来说,该法也是藏医治疗学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治疗技术。在公元 1 世纪前后成书的古代传统医学巨著《月王药诊》中,就有专章论述了藏医的放血疗法。 如《月王药诊》中写道 :“ 剖刺放血法包括截除、穿刺、放血三种施术法。烤灸与剖刺放血则为疗法之最 ” 。此外,该书中还详细叙述了放血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施术方法、放血部位的选择等内容。《四部医典》的问世使放血疗法的理论进一步完善、经验进一步丰富,如在该书中记载 :“ 五械之首放血之章法 ” ,可见,藏医很重视穿刺放血疗法,将它看作疗法之佳法,五械之首具。

  放血疗法是藏医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放血有固定的部位或络脉的名称,但无穴名。在工具中提到用石块、竹子放血。角法治疗中有两种角,虽然都是黄牛角,但用法不同。如用于虎口者为先吸出 “ 鼓疮 ” 后放血,而治疗 “ 肝上有水泡 ” 则在阿是穴上放血。作砭石的石块也有两种,用羊脂白石刺血,又用坟墓中的石块烧热后再使用[ 103 ]。

  藏医认为 : 在放血前三天,应先服一些药和三果汤,目的是把好血和病血分开,放血前应温暖身体,用扁形细绳捆扎放血以上部位,放血进针的部位都有固定。放血时,如流出液色黄而稀,甚或有泡沫、粘液者,均为歹血病血 ; 如色红而粘者,则显然不是病血,不能再放。出血量视病人和病情而定。放血时机亦应根据病情和病种的不同分早中晚三种不同的时机进行治疗。

  蒙医的放血疗法也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据史书记载: “ 乌桓、鲜卑知以艾灸,随痛病处,以刀决脉出血 ” 。也就是说,蒙古民族的医生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就已经知道运用放血疗法治疗疾病。蒙古传统医药学中的放血疗法,最初以 “ 引病外除 ” 原理和寒热学说为指导。随着《医经八支》和《四部医典》传播到蒙古地区,蒙医传统的放血疗法吸收了古印度医学和藏医学的理论。因此蒙医放血疗法在很大程度上与藏医放血疗法相合,从理论体系到临床经验都有其相似之处和共同的特点 [93-101] 。藏、蒙医药学中刺血疗法适应症详见表 5 。

  表 5: 藏、蒙医刺血疗法的适应症

  民族医学 适 应 症
  藏医 瘟病 波动热 扩散伤热 疖肿
  丹毒 黄水病 麻风病 疮疡等
  蒙医 伤热扩散 骚热 疫热 疖肿 麻风
  疮疡 痛风 结核病 丹毒 黄水病等

  蒙医虽然深受藏医的影响,但其放血疗法仍有自己的特色。蒙医认为,心位于胸中,红脉起于心脏而周布全身,并分跳动和不跳动两种红脉。这些红脉都与络脉和砭血有关。在治疗时,常用的放血疗法有七十八脉放血法。杰出的蒙医代表伊希旦金旺古拉一生潜心于医学,特别注重对放血疗法的研究,对蒙医放血疗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04 ]。

  维医所用放血疗法是致病体液用手法排泄法之一,又称全身泻法。此法用于 “ 依密提拉 ” 即实证的治疗,多适用于血液质性和胆液质性气质失调疾病。和回医一样,维医放血部位也相对固定,而且在不同的 “ 脉 ” 放血,可主治不同的疾病。

  中国回族 [93] 在一千多年的与疾病斗争过程中,不但形成了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刺血疗法。如眉心放血法俗称挑头,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前额痛、畏寒等症 ; 太阳放血法适用于感冒头痛、寒热往来、瘀血头痛、高血压头痛等 ; 此外还有腘窝放血法、肘窝放血法、中指放血法、外耳廓放血法及内迎香放血法。维、回医放血适应症比较详见表 6 。

  表 6: 维、回医刺血疗法的特定部位及主治症 [93]

  民族医学 放血部位 主 治 症
  维医 “ 克法力 ” 脉 五官疾病
  “ 巴斯力克 ” 脉 肺、肝、脾疾病
  “ 奥克艾力 ” 脉 全身性和复杂性疾病
  “ 马比孜 ” 脉 脊柱、肠道、肛门、子宫疾病
  “ 奥塞来木 ” 脉 肝脾疾病
  “ 萨分 ” 脉 生殖系统疾病
  “ 尔困尼萨 ” 脉 坐骨神经痛等
  回医 眉心 风寒感冒、头痛、身痛、前额痛、畏寒等
  太阳 感冒头痛、寒热往来、血瘀头痛、
  高血压头痛等
  腘窝 风寒感冒、身痛、腰痛及腹痛等
  肘窝 风寒感冒、肢体疼痛、身痛等
  中指 风寒感冒、小儿客忤惊风、妇人癔病等
  外耳廓 咽部红肿充血、扁桃体炎、口疮、
  皮肤疥癣、神经性皮炎等
  内迎香 急性眼炎、红眼、咽炎、咽部充血等

  苗医药学 [93] 放血法常用碎瓷片或铁制针具在指 ( 跖 ) 尖、指 ( 跖 ) 甲旁、肘窝、腘窝、人中、舌下青筋等处点刺放血。

  侗族医药学 [93] 在痧症高热不退时,采用放血疗法,放血部位常集中在舌下、肘窝、腘窝的青筋处及十个手指头。此外涉及放血的传统医药还有畲医药学 [93] 中放血治疗痧症 ; 纳西医药学 [93] 中用于治疗小儿惊风 ; 水医药学 [93] 中用于眉毛风等。

  下一页:世界范围内的刺络放血疗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总结
刺络疗法
刺血疗法
拔罐知识
中医奇葩之刺血疗法
针灸美容——美丽在指尖下绽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