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职业教育转型“以德为师”

中国职业教育转型“以德为师”
 

2013-3-07 13:57

 

图为在职业培训学校接受培训的德国年轻人,成功的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稳定的“秘密武器”。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郭洋 实习记者 聂翔宇 发自柏林、北京

  元宵节刚刚结束,中国多个城市再现“抢工”潮。在深圳,甚至曝出3000人角逐8000个工作岗位的新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地的新春招聘会上,很多高校毕业生奔波于各大招聘会,却未必得到用人单位的垂青。

  近几年,就业市场“招工难、就业难”,这看似矛盾的结构性“用工荒”现象,凸显了国内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反观深受债务危机影响的欧洲,独德国屹立不倒,成为欧盟中少有的经济坚挺、失业率低的国家,其秘诀之一就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超过六成年轻人选择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很少出现企业“用工荒”和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也许,以德为师,会让急需破解就业、招工两难困境的中国有所收获。

  校企“双元”:理论完美结合实践

  德国职业教育所谓的“双元”,一元在学校,一元在企业。学校和企业完美结合,为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提供良好保障。

  一般来讲,德国人初中毕业后,即16岁左右就可申请参加职业培训,不过也有超过两成的高中毕业生放弃申请大学,转而参加职业培训,因此,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年龄通常为15岁至19岁间。

  与中国不同,这些希望习得一门技能的学生并不是直接到职业学校报名,而是先找企业。他们需先找到招收学徒的企业,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再到当地职业学校报名。

  职业培训时间依专业不同而有所变化,通常是2年到3年半不等,学生每周花一至两天在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三至四天在企业里进行实践操作。他们有时也会按星期“倒班”,例如一周在学校,一周在企业,这些都依培训合同而定。

  职业学校多由地方政府设立,负责教授学徒理论知识,不过,学生在这里不仅学习相关技能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数学、德语、社会学等基础课程,因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学习技术,还包括提高学生个人管理、社交、解决问题、逻辑思维等多种能力,以保障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团队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

  企业则是职业教育的主导力量。他们负责提供培训岗位,并为学徒提供一定补贴,补贴金额通常为正式员工薪酬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图为在职业培训学校接受培训的德国年轻人,成功的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稳定的“秘密武器”。

  培训结束后,学徒通过考试可获得相关行业协会颁发的技工证书。这时,“双元制”培训结束,就职开始。

  当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或愿意亲自培养人才,对一些企业来说,购买培训设备、找人实施培训费用十分高昂。于是,一些专门帮助企业承担学徒“校外培养”任务的职业培训中心应运而生。

  比如位于德国图林根州首府的埃尔福特职业培训中心,就是这样一家工业技术培训机构。该培训中心与西门子、博世、汉莎等超过500家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帮助后者提供培训服务。这样,拥有教师和先进设备的职业培训中心就成为企业的一种延伸,学生可把在企业的实习全部或部分搬到培训中心。企业需要什么,培训中心就培训什么。

  政商协作:投资教育不吃亏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政府和工业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联邦政府、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工商协会,各司其职,目的只有一个:培养技术型人才,保持德国竞争力。

  德国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搭建合理的法律框架(德国职业培训参与各方除须遵守《职业教育法》外,所有行为还须符合《劳动法》等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认可培训岗位并对培训、创新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为职业教育学校设定课程,为教职人员提供资金支持等事务则落到各联邦州的头上。同时,联邦州还需监管商会活动,因为商会在职业教育中承担了监管企业、证书发放等重要任务。

  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企业有必要不断创新、更新职业培训岗位,提名专家参与规则制定,并提供一定的培训补贴。

  在德国,监管企业的重任主要由工商联合会和手工业协会两大协会负责。它们在“双元制”培训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包括核实企业培训资质、监管企业培训、登记培训合同、管理考试等重要环节。此外,商会还会为企业培训提供咨询,在企业与学徒产生纠纷时充当调解人角色。

  乍一看,德国政商各界对职业教育倾注的热情没有直接的利益回报,但按照德国教研部的说法,投资教育不吃亏。

  对企业界来讲,他们得到了需要的技术人才,减少了员工适应工作时的融入成本,又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

图为在职业培训学校接受培训的德国年轻人,成功的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稳定的“秘密武器”。

  对于学徒个人来说,职业培训为他们提供了登上职场的台阶。他们在培训中获得了国家认可的职业证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工作中对自我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并获得了良好的就业前景,进入职场的适应阶段也不成问题。

  而国家则利用这一职教体系把培养人才的部分重任成功让渡给企业,降低了成本。年轻人的低失业率也在保持社会稳定中起到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培养全面高素质技术人才,以出口为导向的德国保持了其赖以生存的国家竞争力。这也难怪“双元制”职业教育常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社会认可:做技工不丢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能够顺利运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社会对技工的认可。

  在德国,做一名技工并不丢人。德国教研部表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均十分重要,“师傅”级别的技术工人应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归为同一等级。而且,接受职业教育还有一个明显优势,就是他们通常可更早地进入职场,建立公司,自立门户,从而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在德国不是所有年轻人都想上大学。正在接受机床技术培训的21岁男孩卢卡斯就是其中之一。这已是他接受的第二个职业培训。“我总是闲不住,不想上大学,喜欢做一些动手的活儿,”他说。

  通常情况下,普通学徒结束学业后就可获得相应技工证书。如果他们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还有必要提高,便可选择参加进修班,取得“师傅”、“技师”等资格,升级为中层管理人员。进修过程中,他们除需进一步学习技术外,还要进修部分社会学课程,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人交往,如何对待下属等。

  完备的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办法也得到了德国父母们的认可,他们对子女是否读大学并不看重,而是更重视子女的兴趣爱好。

  斯特凡妮2009年开始在柏林急救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目前她的月收入已超过2000欧元,已经与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初始收入相当。

  斯特凡妮的母亲说,她并不对女儿放弃大学选择职业教育感到失望,“虽然大学毕业意味着可能获得更高收入,但女儿在学习伦理学过程中发现这一专业并不适合她,我没有理由强求她。如果她以后觉得学历低,可以随时再进修,这并不冲突”。

德国中国输出职业教育模式

  相比之下,“重学历轻技能”思想在中国非常普遍。在国内,一般只有考不上高中的人才会考虑接受职业培训,而职业培训学校办学的科学性又相对欠佳。这不仅体现在上级规定招生人数等硬指标上,还体现在教师队伍建设不足、资源优化配置不够等多个方面。

  海南某技术学校的一名老师告诉本报记者,不少国内公立职业学校就是政府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且不以需求为导向,在招多少人、开哪些专业上“须听上级安排”。

  另外,国内企业在人才培养与储备方面似乎并不十分在意,不少技校老师坦言,在企业界寻找合作伙伴并不容易,不少中国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并不高。

  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目前很多地方的技术工人处于严重短缺状态。据相关统计,我国制造业仅高级技工的缺口就达400余万人。

  有鉴于此,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了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已有9个省市的所有中职实现免学费。2013年2月20日,教育部新春首次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中国职业教育全面实行免学费将是大势所趋。

  但免费只是起点,依靠免费获取的吸引力并不长久。只有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政府对中职教育的“埋单”才物有所值。而中国职业教育若想改变现状,恐怕还要静下心来从根本着手,即从以需求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技术工人社会地位开始做起。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这种“双元制”模式也被移植在中国的土地上。在采访埃尔福特职业培训中心时,本报记者意外发现,来自中国各省市、地区的职业学校老师也正在埃尔福特的培训学校学习。

  据德国《明镜》周刊1月27日报道,德国驻外商会和中国劳动部签署了一项协议,德国承认部分专业的中国技校文凭。这使在德企实习的中国技校生有机会去德国工作。同时,这种中德联合职业教育模式也许会给中国的职业教育带来改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学徒制(二):德国的现代学徒制
所有的工业传奇都来自教育
现代学徒制何种模式适合我国?
德国职教培训保障路在何方
利益共同体下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职教大国是如何培养“学徒”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