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曦明|杜应强-花鸟画

他笔下如诗般的农家田园生活

林曦明先生是位全才的艺术家,其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剪纸等样样精通,剪纸自不用说,他是我国著名的剪纸大师。在绘画方面他最擅长的是大写意山水画。

他对山水情有独钟。不论是北方气势雄浑的山水,还是南方婉约柔媚的山水,都在他笔下以大写意的方式展现,笔墨豪放而意境清新。特别是江南的山水,表现得尤为酣畅淋漓,一条清溪,一只小舟,一树倒影,一脉远山,寥寥几笔,江南的意境跃然纸上。


林曦明:1925年生,原名正熙,号乌牛,浙江永嘉人。擅长中国画、剪纸。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学会名雀会长、美协上海分会理事、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现代书画研究会会长、浙江画院特聘画师等。

出版有《林曦明画选》 、《林曦明国画选》、《林曦明剪纸选》、《农村新窗花集》及诗歌插图多种。

林曦明的艺术道路并不像传统中国画家那样从临仿明清诸家而上溯宋元,也非系统地接受新式美术教育打下学院派造型的功底。他出生于浙江永嘉县乌牛镇溪口西山村,父亲是闻名乡里的画工,他四岁开始就喜欢画画。

他的童年是随父亲走乡串村,食宿在庙祠农家,协助父亲作壁画、漆画、祖先挂像和戏台装饰画中度过的。童年接触的各种民间绘画艺术,无不滋养着他童年心灵的艺术萌芽。

他对民间美术的接触不仅甚早,而且非常广泛,民间美术也开启了他的艺术慧根。他最早从事艺术创作的是剪纸,用于春节的龙灯装饰和婚事中的礼花。

10岁时入乡村私塾就学,攻读诗文,后到正式学校读书,那时他仍不忘临摹当时的香烟牌头的戏剧人像。林曦明的中国画学启蒙于在私塾时自己临摹的《芥子园画谱》、《醉墨轩》和《钱慧安画谱》。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14岁随父亲学艺,绘制民间壁画、漆画、泥塑和刻制剪纸。

16岁后,他正式师从温州的古典人物画家苏昧朔先生。学习中国画、书法和诗词,成了他的入室弟子,受益终生。师从苏昧朔先生,才在真正意义上给林曦明打下了人物画的造型基础。在先生的指引下,他临摹了许多古画和小说中的人物秀像,兼习书法和诗词。

1946年,林曦明20岁时,在温州“神州画苑”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了表现民间风俗(如街头卖艺、渔、樵、耕、读等)的中国画百余幅。能够看到作于这个时期的《关公读春秋》和《执剑钟馗图》,颇能显示他在人物造型和笔墨上的悟性与才华。

1956年林曦明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期间,有机会接触了许多海派名家,这对于他画学道路的开阔影响深远。他曾师从王个簃先生,从而在书画诗词方面的研习更深入了一步。通过王个簃先生,他开阔了画学的视野,广泛临习了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诸多门派的艺术,并有幸与林风眠、关良先辈相识,结为终生师友。

50年代初,林曦明主要精力投入在剪纸上,对于中国画尚处于沉潜的研习状态。50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是他艺术的转换期。

70年代是林曦明开始形成自己艺术面目的重要时期。1971年,林曦明因周总理指示为上海六大宾馆作布置画的契机而调入上海中国画院工作。这一时期,他为了丰厚自己的笔墨底蕴,而意临了一些齐白石的人物画和永乐宫壁画。

七十年代那个特殊的政治化岁月,在客观上也扩大了林曦明的山水画视野,那些为反映革命圣地而得到的外出写生的机会再次赋予他的山水画以清新的意境。

1975年,林曦明被借调到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任教,因此他有了更多的带领同学出去写生的教学实践。

他无数次地深入雁荡山区、江南林落以及祖国各地,无数遍地实地观察、写生,直到耳熟能详为止。练存了几千幅写生稿,作品生活的气息、生命的力量就是这样而来。他的一首诗可以更好的解读他作品:

“群书翻尽寻法度,踏遍青山觅画材。

方圆曲直点线面,梦里江南民族魂。”

大榕树下|杜应强的乡村情景水墨画(85幅)

在人们为繁闹的“现代”生活困扰的今天,阅读和欣赏杜应强描写乡村情景的水墨画,会获得心境的宁静和感情的慰藉。

杜应强作品的选材很专一,是他从童年时期就很熟悉的榕树与牛。杜应强先生对榕树的研究具有独到之处,他解决了古榕树纵横交错树干交叉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另外他还汲取西画的种种表现技法,熟练地运用传统的宿墨、渍墨、水墨,巧妙地利用宣纸的特点,画出了榕树的品格。


杜应强:生于1939年,广东澄海人。当代著名画家。自幼酷爱绘画,擅长版画、国画和速写,画风浑厚、朴实、清丽、明快、富于诗情与乡土气息。现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汕头画院院长。

出版有《杜应强水墨画集》、《杜应强版画集》。《杜应强画集·百榕图》、《杜应强山水画集》、《杜应强 榕树与牛·水墨系列》等二十多册著作。

'

版画《山村十月》入选中国版画百年回顾展,中国画《夏》入选百年中国画展。版画《南天丽日》和中国画《根深叶茂》分别获第六届、第九届全国美展铜牌奖。

1996年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曾在香港、澳门,台北、新加坡、吉隆坡、曼谷、洛杉矶、旧金山,悉尼和北京等城市举办国画个展。不少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馆,博物馆等单位和收藏家收藏。

杜应强作品的选材很专一,他画的是人们常见的景物,也是他从童年时期就很熟悉的榕树与牛,选材的平凡同时也给他的艺术表现增加了难度。

因为这些景物无奇特之处,他要加入自己的艺术经营和构思,也就是“怎样画”,来获得画面效果,建立自己的艺术面貌。

经过不断摸索,他认识到在“怎样画”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笔墨上下功夫,寻找新的途径。

在全面掌握笔墨效能的基础上,杜应强把探索的重点放在墨的运用上,同时充分发挥它的效果。画面上盘根错节、枝叶繁茂的榕树占主体位置,榕树枝干体面之间的边线由淡墨映现出来,墨色在柔和的调子中有微妙变化。

与榕树形成对比的多是边线轮廓较为清晰、墨色较浓和黑白对比较为强烈的水牛(有时还有骑在牛背上的农人),或者是由较浓墨色画成的地面。

画面敷以淡彩,墨与色融为一体,在统一气氛中有变化、有灵动。这些水墨作品格调柔和、雅致、大方,给予人以和谐感与悠闲感。

这些感觉既是画家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启发,也是他内在平静心态的反映。 也许有人会问,杜应强描绘榕树与牛的水墨系列,是不是距离当下沸腾的时代太远,是不是缺少时代感?

其实,正如本文前面所说,艺术反映时代的变革,不仅仅体现在题材上,同时也表现于艺术语言。杜应强创新的水墨语言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至于说到艺术题材对时代的回应,也有多种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种:直接描写新事物、反映时代跳动的脉;针对时代变革过程中人们精神上的缺失,用艺术创造加以弥补,以适应人们的精神需求。

杜应强的水墨画用的是后一种方法,在人们为繁闹的“现代”生活困扰的今天,阅读和欣赏杜应强描写乡村情景的水墨画,会获得心境的宁静和感情的慰藉。

所以他的画有现实意义,他的画受到了人们的赞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曦明山水作品欣赏
林曦明作品精选集(1)
榕魂-杜应强中国画赏读!
杜应强作品欣赏
林曦明:墨色江南 洇染诗意
他笔下如诗般的农家田园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