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0岁,人生分水岭

30岁,人生分水岭---什么成为你"巨富"路上的绊脚石?

(2010-07-02 00:36:51)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职业发展



     并非每个人在步入三十岁的时候能够成为一位“准富人”。不可否认,成为一位“准富人”有着偶然的因素,个人的天生素质、家庭环境、外在的机遇等等,然而成为“准富人”的确也有着共性可言。

那么,哪些因素是阻碍你成为“准富人”的绊脚石呢?

 

     绊脚石1:缺乏明确的目标

     不难发现,能够在三十岁前收获财富和成功的人,他们不仅对财富和成功有着强烈的渴望,在这种渴望的推动之下,他们更愿意通过明确的目标来规划自己走向富有的道路。这个目标并不是一幅空洞的“蓝图”,正如很多三十岁人所经历的那样,而立之年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压力,但如果寄望于一夜之间变身为一位“ 大富翁”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明确的目标,“现实性”是它的第一要素。对于三十岁人来说,“准富人”的目标就如同树上的桃子,踮起脚,够一够,或许就能够把它囊入怀中;而如果你好高骛远,或是连踮踮脚的力气都不愿意花费,也许你就只能留在原地徘徊。

     同时,明确的目标并不是单一的,如果能够把自己的目标具体化,分阶段地逐步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机率也会比较高。这就好比运动员在进行长跑比赛时需要绕着运动场跑上很多圈,教练员不仅会告诉运动员,最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成绩水平,还会为运动员制定出不同进程中的途中跑成绩目标。“ 准富人”的五项能力,我们未必能够一次性拥有,但是按照这种总目标,为自己制定出逐步实现分目标的可行性方案,努力的过程中不仅更有成就感,收获也会更多。

 

   绊脚石2:错误的定位

   成为“准富人”的途径有很多,拥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创建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包括房地产、股票等在内的投资,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搭上财富的快车,过上富裕的生活。

 
   然而,对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人来说,找不到成功的道路往往源自于他们对于自身的错误定位。比如尽管创业是造就富人的首选方式,遍数全球的财富榜,荣登榜首的无一不是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创业者。但是,创业却又像一项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资,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往往遍布荆棘。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不仅需要独到的眼光、超凡的市场嗅觉、老道的运作经验、更需要付出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如果你缺乏这方面的素质与能力,那么很可能在创业的道路上遇到的永远是挫折。在这个时候,找到一种更加适合自己的致富方式,往往获得的成就要高于最初的选择。

  

   绊脚石3:支出不合理

    在我们身边,其实也不乏一些高收入的群体,他们虽然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然而财富的积累成果却着实令人沮丧。探究其中的原因,与他们盲目的高支出往往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高收入、高支出往往是一对孪生子,特别是现代的消费观念里主张不仅要花掉今天的钱,更要透支明天的财富。

通过消费,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无可厚非,否则即便富有如葛朗台,又有什么生活的乐趣。但是过于盲目的消费,往往会在无形之中侵蚀你积累财富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今天的,更是对未来财富的提前透支。别小看了这块“绊脚石”,在财富的通途上,时间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今天与“准富人”的一小步距离,明日就可能是你与“富人”之间不可跨越的沟壑。

    富豪们的三十岁

比尔?盖茨:30岁时正面临事业的最大机会,这一年微软与IBM达成协议,联合开发OS/2操作系统,并推出了自己标志性的产品Windows1.0,与IBM的PC一起出售。事实证明,这一协议最终成就了庞大的微软帝国。

松下幸之助:30岁时,松下注册了成熟的电器商标“NATIONAL”,也就是日后的Panasonic;第二年, 31岁的松下已经是日本第一富豪。

李嘉诚:从打工仔起步,30岁时的李嘉诚在香港的资产已经突破了千万元,同样在这一年,他洞察到了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投资潜力,开始了从“塑料花大王”向“房地产巨子”转变。

霍英东:30岁这年,霍英东创立了立信置业有限公司。并率先提出了“预售楼花”的销售方式,成为香港房地产市场的一大经营特色。

约亨?蔡茨(彪马全球首席执行官):27岁时蔡茨辞掉了美国高露洁—棕榈公司行销经理的工作,转投彪马。不到两年就升任为行政总裁。30岁时,蔡茨凭借五年的“彪马改造计划”,成为最年轻的欧洲上市公司总裁。这一计划也帮助彪马公司走出当时的经营困境。

陈天桥:创办盛大的时26岁,在他30岁时,个人资产达到了40亿元,成为中国内陆第一新富。

 

  



 附:30岁,人生分水岭 (值得认真考虑)



1. 30岁,人生分水岭(1)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对职业生涯的划分,以年龄为依据,每10年作为一个阶段比较合适,即20岁至30岁为一个阶段,30岁至40岁为一个阶段,依次类推。而30岁是一个人的在职业生涯和家庭生活过程中最重要的年龄。在职场上,30岁的人大多有了7、8年的工作经历,在各自的领域内或是专业好手,或是职业经理人,但也有人正陷入职场迷途,开始认真思考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之路;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已经有自己的家庭或是即将组成自己的家庭,三十而立,社会赋予他们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30岁是人生的分水岭吗?听听职业专家们怎样说:

  年龄优势:
  心态稳定、有信心,年富力强,积累了一定能力和经验,工作已驾轻就熟。
  年龄劣势:
  常为寻找自己的位置而变换工作和苦恼,对年轻一辈的追赶开始产生危机感。
  建议:在工作之余多补充新知识,提升自身竞争力。

  三十来岁,迈过而立之年的一道坎。这个年龄段的职业人士可以说是公司里的“少壮派”,工作已驾轻就熟,人也开始走向成熟,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处理、应对工作上的种种局面。
  30岁就如人生的期中考,是检验前阶段成绩的时期,审视过去,思考未来,并自觉不自觉地将此当作人生的重要门槛;许多人还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调整:有些打工的自主创业了,有些从这个行业跳到另一行业,此时的思考和调整都是相对成熟而理性的,因而出现了所谓“三十岁现象”。
  “三十而立”或许是人生、事业的一个崭新起点,但也可能是一道坎!一边是逐渐远去的青春与活力,一边是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优势不是特别明显,“后生晚辈”则咄咄逼人,自己容易被别人替代,因此难免产生危机感。
  专家认为,这个年龄段的职场人士应该在工作之余多补充一些新知识,提升自身竞争力。毕竟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30岁的人与20岁的人在知识结构上差别较大。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更新知识结构,晋升的机会才越多。(编辑:老林)  
top
2. 30岁,人生分水岭(2)
要体面地过下去就要不时充电
  LUCY(女,30多岁,任职于某跨国公司部门经理)
  参加工作转眼已有14年,停留在目前这个职位上也有四年多了,而且看样子可能还会更久。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一般三十来年。我的第一个十年已过去,第二个十年也快过半了,最重要的事情是懂得自我反省。
  和刚刚工作时不同,对目前的状态我常常心怀感激。我是学中文教育的,毕业后也曾跌跌撞撞好几年,一直为自己适合做什么而困惑。在不断选择与变换工作的过程中,我尝到了在职业发展上没有目标和发展方向带来的苦恼。能误打误撞走到今天,实在不易。现在越来越觉得,以前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今天的事业而准备的。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应该算是公司里的“少壮派”,相对于二十来岁的人来说,褪去了浮躁,多了些沉稳;相对于四十来岁的人来说,尚有活力,但稍缺火候。这样一群收入逐渐丰厚、实权逐渐在握的人,自然对事业、生活、家庭都有不少要求,压力也随之而来。
  表面上是维持生活素质,孩子、车子、房子、旅游,还要预备进修需要的昂贵学费。要体面地过下去,就要不时充电,哪方面花的钱都不能少。更深层的,是对职业发展的期待。三十多岁走向四十岁是个关卡,职位能不能再往上走,除了努力更重要的是把握机会。以我自己为例,我是那种把工作视为最大乐趣的人。以目前的状态,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左右逢源,呆在一家不错的公司,有一群合作无间的同事,有多年被公司认同的业绩,跟上司的关系蛮好……这份工作有太多好处。在这种状态下换工作,无异于给自己制造危险。但是,危机感仍然时时存在。于是,一边追求稳定,一边为了寻找自己长远发展的位置渴望成长。  

  30多岁的人就像刚打开瓶盖的香水
  Blues(男,33岁,在某集团任总裁助理)
  从1990年参加工作算起,至今已十多年。目前的工作是协调、沟通、建议和管理。这份工作压力很大,但发展和思考空间也不小。对于这样的状态,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我能用自己的智慧、能力、经验服务企业,同时有所收获。和很多比我努力、条件比我好的人相比,我算幸运的。
  在我这个年龄段,工作和生活压力都挺大。首先是经济压力,要供房、供车、养家、敬老等等,要维持目前的生活品质要求,每月最少要有4000元到5000元稳定的收入。
  工作上则要承受更大的压力。现在企业里是能者多劳,很多工作需要脑勤、嘴勤、腿勤。要完成好任务,必须认真思考、积极主动。而且工作量大、责任重,不能出错。所以,思想总不能放松。另外,感觉社会资源还是欠缺。因为是外地人,来广州时间不长,没有去维护和深入与社会的关系,颇感压力。
  此外,还要面对前途压力。现在能干不一定永远能干。随着年龄增长,时间越来越紧,机会越来越少,精力越来越差,学习效率也越来越低。每次想到50岁,就想不下去了。
在生活上,我希望能多些时间锻炼身体,健康对我们非常重要。工作上,我希望有新的机会;生活上,我考虑最多的是人性和工作的结合,是如何让自己和家人健康、快乐、平安。
  30多岁的人就像刚打开瓶盖的香水,香气开始散发,虽不浓郁,但能影响别人。我们的激情还没有消退。所以,30岁左右的人在生活中、职场上应该成为骨干。不过,由于压力和竞争,30岁的人进一步可海阔天空,但如果受了挫折而退却,可能就很难恢复。我觉得30岁的人应该开始对自己有更高要求了。
  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我自然有一番规划。我觉得我们这个阶段的人有理论基础,有实践经验,有学习和思考能力,一定可以实现目标。目前遇到的瓶颈是知识更新需要很多精力和时间,因为工作而没有及时思考和更新自己的资源,总觉得很难提高。(编辑:老林)

top
3. 30岁,如何寻找新激情

  职场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打拼多年,积累了相当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很多人成为企业的中层员工,拥有令人羡慕的收入,出入高级写字楼之间;在各种光环之下,他们却拥有许多无法名状的烦恼,上升空间趋小,对企业未来和个人事业缺少了以往的热情和活力,注重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平衡,不愿承担有风险性的新工作或额外付出的工作。

  这群人的主要特征是
  1.年龄大都已过30岁,经过了事业的激情阶段,步入到相对稳定的工作阶段;
  2.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比如有自己的车子、房子,一定的企业职位,比如经理、总监等;
  3.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资力,在一家或多家知名企业工作年限较长,环境适应能力强,阅历也比较丰富;
  4.事业向上发展空间有限,几年内不会在职业上有大突破。对工作的态度是,但求无过,工作是维持良好生活水平而不得不做的事。

  工作当然首先是为了生活,但是当年级过了30,要保持比较好的工作状态和热情就要靠工作乐趣和职业精神了。重复工作是无法持续热情的,他们普遍感到了职业上的"天花板",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所以注意力转向家庭,怕麻烦。所以对他们来说,调整心态和价值认知是最重要,要重新从日常的工作中去挖掘工作兴趣,获得成就感,如果仍然不能,那么好的态度应该是要求指派新的任务,或者要求新的工作岗位。对一个职业人来说,愿意接受工作挑战,保持职业竞争力也是争取更大的职业上升空间,避免职业淘汰的唯一途径。

其次,注重生活、家庭不能以降低工作效率为代价。企业、行业始终处于技术更新和市场竞争中,个人的职责和收益是直接相关的,因为家庭或个人兴趣、喜好而忽视企业利益实质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作为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必须先站在企业战略和决策角度考虑自己的职业行为,应该尊重客户、尊重团队、尊重下属,尊重彼此的合作关系。如果觉得自己更愿意从事低风险、低责任的岗位,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家庭生活,那么也应该向企业提出调换更合适的岗位,当然收入相应会降低,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样随着自身经济增长和生活环境改善后,滋长出的激情不再,逃避挑战的心态也是一个必然现象。对于一个发展已具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也需要有这么一批员工,因为他们往往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担负复杂或重要的工作;他们流动性小,不会因为其他公司多给些钱就离职不干,职业素养比较高,是企业的稳定元素。公司对他们的态度往往给比他们年轻的员工带来正面或负面的激励作用。
  但是他们身上的惰性和安于现状也是企业管理上的一大难点。首先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应该对员工有一定的压力,也就是员工的收入组成部分中应该有一定比例与员工的职业表现关系密切,注重员工的人性化不等于宽容员工无原则的享受生活,比如在业务比较忙的时候安排个人休假就不妥当。
  其次,企业应该和个人一起为为员工创造新的职业高峰,制订有针对的激励机制,为他们重新找到努力目标。比如喜欢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可以多提供培训进修的课程,经常安排新的工作任务,保持他的职业新鲜度;如看重物质鼓励,钱就是最好的激励;如喜欢团队共同作业的,可安排一些需要集体工作的大型任务,并注意挑选合适的团队人员予以支持;如喜欢刺激挑战,特别艰难的工作更适合他。
  最后,企业在部门和岗位的人力资源配备上也应该对这样的老员工有客观的理解和安排,如在运营性、稳定性的职位上比较能发挥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资力,而在创造性强、目标相对不清晰的职位上,比如项目经理,需要时刻应对变化和挑战,就不太适合。一年一次的岗位重新聘任,定期的企业结构调整,都能对惰性日趋严重的老员工们因势利导,改变个人和企业活力不足,竞争力降低的有效方法。(编辑:老林)  
top
4. 30岁,你知道自己的身价按钮在哪里吗?

  我们的社会天才少,普通人多,个人资质都是差不多的。如果在职场上,有的人能够迅速上升,而有的人却在低薪低职位上长跑,那肯定是因为他没有掌握职业的发展规律。
  比如说,有的人做了10年,仍然升不了,做不到职业经理人。他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小年轻,做了四五年,拿了一个MBA证书就升上去了。按理说,自己做了10年,经验和专业能力都有了,也在大公司历练过,怎么就不能上升呢?他想不通。

还有的人,拿了MBA证书,也做不了经理人。他们就会想,我不是拿了证书了吗,我为什么还是“海待”,这个“坎”就是过不去,为什么呢?
  其实,是他们没有按对身价提升的按钮,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收效甚微。内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就是当你的职业经历积累到一个什么样的时间点,或者一个什么样的基础的时候,他才需要去看你的资质,而当你还不具备足够的职业经历,你的资质就没有了被看的前提。
  职业发展分三个不同的阶段,从低到高分别为:
  实施层
  执行管理层
  决策层
  在这三层中,有不同的职务、等级,在这个过程中,对内职业生涯的要求,也就是使职业人向前跨越的核心按钮是不一样的。找对了提升身价的关键点,顺应职业上升规律,才能够快速上升,不至于误入歧途。

  实施层
  在实施层,最被看中的是职业气质、职业潜质,看一个人是不是可以去积累那些工作经验。比如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那企业就会重点看他的潜质和气质,看这个人是否值得企业花成本培养。
  执行管理层  
  在执行管理层看的更多的是什么呢?是职务经验。比如说,有的人读MBA回来就要做销售经理,但是别人为什么会给你做,你有职业经验吗,你有客户资源吗?作为执行管理人员,作为经理,是要立即产生业绩的。你的业绩表现就是马上把客户带来,直线经理人就是马上把企当下的商业价值做出来的人,虽然是要展望未来,但是你不是为未来做构架的人,而是把企业计划好的事情做出来。怎么才能确定你肯定能做出来呢,就是说你做过,甚至说你的资源和客户能拿来就用。你的职务经验是最被看中的,这时候,职业资质就不是核心关键点了。很显然,JOE就是在这个阶段,多年的经验还不够,还要有先进管理理念,所以他需要的是突破原有知识结构。
  决策层
  第三是决策层,决策层是做架构的。像我们前面讲到的,有人做了10年,他上不去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做架构的人,你光会说我什么都会做,我什么都懂,是不行的,你未必是一个架构者。架构者是要有足够高度的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的,你的学习资质的进一步攀升,才能证明你有架构的能力,有前瞻未来的能力。这时候,就把资质看的很重要了,光有经验是不行的,还是要有证书。
  因此,这三个层级中,每一个里面都有关键点,每一个关键点都和你的身价有关,很多人不能实现他的身价是因为,他启动的按钮不对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病急乱投医。学生觉得,企业要的是经验,我没有工作经验怎么办;总是不能晋升的人就觉得,那些小年轻不知道怎么,拿个证书就上去了,我到底哪里不如人呢,他也搞不懂,所以说各阶层的人都没有理清不同发展层级刺激他身价增长的要点。(编辑:老林)

5. 30岁,听企业老总谈跳槽

  在职场上曾经流行过一个简单的跳槽测试:
  1.上司是否具有“体恤民情”的亲和力?
  2.上司是否愿意倾听员工的意见?
  3.公司里人际关系是否轻松和谐?
  4.薪资是否随着公司创利节节升高?
  5.公司里的个人发展是否前景光明?
  如果以上答案为“No”,那就可以“跳”了。

  前程无忧执行总监郑诺民:
  当公司的成长非常缓慢时,给个人提供的发展空间就渐渐变小,个人通过跳槽来寻求新的职业发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一般而言,一个人要熟悉自己的行业大概要两年的时间,如果想要对行业、职业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则需要五年的时间。一个总是不断跳槽的人,他的职业选择机会会越来越少。而且,在应聘新的职位时,用人单位肯定会关心他频繁跳槽的真正原因,很可能会对他的忠诚度大打折扣。
  对于中层人士,在跳槽时更应该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1.公司的性质及规模。这决定着公司的不同文化定位,以及公司的规范程度。规模较小的企业,因为企业内部人员竞争较小,一般能给员工提供更多的提升、发展机会;大公司一般比较规范,各项设施、体系都比较配套,但竞争会很激烈,而且都要按部就班来进行。
  2.你必须对你未来要服务的老板进行仔细了解,分析你们对公司的认同是否一致。只有双方认同一致时,这样的合作才是比较理性的。
  3.应分长期和短期来看你打算去的新职位,如果它对你职业前景非常有帮助,就要积极地投入。
  4.应该看未来职业给你提供多少薪酬。

  中华英才网总裁张杰贤:
  判断你是否该跳槽,关键是看现有岗位是否还对你有吸引力。大多数的工作都具有很强的重复性。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总是在重复相同的工作,很多人对此都会感到厌烦,希望能够调换另一份工作。跳槽也许能马上给你带来新鲜感,但需要提醒你的是,你应考虑你能否长期对一份新的工作保持热情。张杰贤说,目前看来,人们考虑跳槽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现在的工作对自己的吸引力还有多大;
  2.经济收入;
  3.新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新工作的岗位状况、整体环境和发展前景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华信惠悦的总经理程达:
  对于职位越高的人,在跳槽时他越应看重事业发展的前景,一定要选那些能给自己职业发展带来最大价值的职业和职位。  
  20岁的人跳槽和30岁的人有着很大的区别。20多岁,事业尚未定型,多接触一些领域,多尝试一些新鲜事物,对他们来说是锻炼;而30岁跳槽必须考虑的东西就太多了,特别是在一个领域内涉足了很长时间,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再转向的时候就要格外小心。

金令牌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经理王景春:
  中高级人才在跳槽时最应关注的是企业发展前景。那如何判断一家企业的发展前景呢?王景春说,业内有一句话:
  “小型企业看老板,中型企业看行业,大型企业看文化(企业文化)。”
  很多时候看一家企业的发展前景,首先是看企业老板如何,其经营理念、个人魅力都是中层人士考虑是否应投其麾下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因为对老板做法决策不满而离职的中层约占跳槽的70%。其次,是看企业的规模。中层职业人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到企业后他是要带动企业发展的将帅;过于狭小的发展空间会造成人才“缺氧”,从而失去跳槽的价值。(编辑:老林)  
top
6. 30岁,谨慎跳槽

  司徒南,31岁,有着6年的市场管理工作经验,并且对市场有较好的敏感度。他曾经在南方一家颇有名气的企业做市场部经理,成绩相当不错。不过,这家企业的文化过于呆板,他觉得受到压抑。司徒南从南方来到北方,跳槽到沈阳的某家外贸公司,他很快就适应了新岗位。到现在,司徒南工作快两年了,他所带领的团队业绩一直保持领先的位置。虽然上司对他十分欣赏,可他总得不到提升的机会。司徒南也寻找过跳槽的机会,不过一直没有理想的职位。司徒南不明白,一些比他年轻的人拿到了高学历,就可以做到更高的职位,他虽有丰富的市场经验,为什么一直不能晋升。
  曾经有调查显示,有7年以上经验的职场“老人”很难晋升,而工作经验在5年左右的人却反而更容易获得晋升。司徒南的困惑在30岁左右的职业人中非常普遍,他们一般都有六七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和本科学历,他们的职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和突破,但由于某些原因,他们无法突破瓶颈。很多人都认为,随着职业年龄的增长,更容易跳上高位。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人跳来跳去之后才发现,自己一直在同一级别上转悠,还有很多人越跳越不如从前。专家建议,跳槽前应该有详细的策略规划,尤其是职场“老人”如果不能在这家单位迅速晋升,即便跳槽到其他单位,也很难被委以重任。(编辑:老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试必须要警惕的26个问题
别让经验成为绊脚石
欲谋好职业 面试是关键
吃回头草的马一定是好马
当薪资福利不再起决定作用,我们该如何吸引Z世代求职者?
HR喜欢的简历一定有这五项优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