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节气养生与习俗,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名人传记大全
二十四节气养生与习俗,
立春
2013年"立春"到来的精确时间为: 2013年02月04日00时13分25秒
立春概况:
2013年立春【the Beginning of Spring】(本年度第1个节气)。
时间范围:2月3~5日 【2013年02月04日00时13分25秒】
小雪情况: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小雪说明: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基本介绍:
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我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还未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说法十分准确地把立春这个阶段的特征和预兆形象地表现出来。
俗语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习俗:
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重大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并有吃春饼、鞭春牛等趣味习俗。
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了立春时节的自然景象。时至立春,人们会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或增多。
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其意义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萝卜还可以解酒、通气,具有营养、健身、祛病等功效。
除“咬春”外,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因为,春牛在塑制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现在,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
有意思的是,立春时节,民间艺人还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除了“吃春饼”和“鞭春牛”习俗之外,我国民间百姓在立春之日还有喝春酒、贴春帖、迎春、报春、踏青等习俗。
立春养生:
立春节气至,天气乍暖还寒,忽冷忽热。此时节公众在生活起居上要防“病”保“健”,饮食调理上宜少“酸”多“甜”。
立春期间是由冬寒向春暖过渡的时节,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有时早晨还是旭日东升、春风送暖,傍晚却可能寒流突至、冷气逼人。同时,人的机体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免疫力和抗病力均有明显的下降,再加上立春时节,天气刚刚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开始生长繁殖。因此,在立春时节,公众在生活起居上要格外注意防“病”保“健”。
有资料表明,春季是流感、脑炎、呼吸道疾病、肺结核等病症的多发季节,而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染病后是否发病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理。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立春时节的养生保健要注意搞好居室内的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减少病菌孳生的条件;坚持晨练,起床后散步、慢跑、打拳、做操对身体健康均大有益处,能提高机体适应气候变化及抵抗疾病的能力;注意口鼻卫生保健,阻断温邪上升,断其犯肺之路。
立春时节乍暖还凉,多风干燥。在这个时候,公众在饮食上要合理地调整,有目的地选择食物,根据时令变化和自身需求,进行合理的调配和养护,以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传统中医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肝气最旺,如果再吃酸性食物,就容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肝旺则容易损伤脾胃,引起脾胃虚弱病症。
立春时节,应当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中草药和食品,中草药可选用枸杞、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等,多吃些升发阳气的韭菜、菠菜、荠菜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可以达到很好的养生保健效果。此外,护肝养脾还可选择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食用。
除了饮食调理之外,公众还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恬静的心态。平时应积极参与户外活动,活动时动作宜舒展、缓慢,还可进行郊游、踏青,以畅达胸怀、陶冶性情、活动筋骨。
雨水
2013年"雨水"到来的精确时间为: 2013年02月18日20时01分35秒
雨水概况:
2013年雨水【Rain Water】(本年度第2个节气)。
时间范围:2月18~20日 【2013年02月18日20时01分35秒】
小雪情况: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小雪说明: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基本介绍:
每年公历2月18日前后为雨水,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而且表示雨量开始增多。《历书》中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说明雨水节气中,水獭开始捕鱼了;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草木在绵绵春雨中悄悄吐出嫩芽。从此,气温回升,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雨水习俗:
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此项风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雨水这天在民间还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则是干爹)。而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以前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于是便有了雨水节拉保保的活动。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雨水养生:
雨水时节,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天气变化无常,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宁,影响身心健康。此时节,公众要学会调控和驾驭好自己的情绪,科学应对来自生活及工作方面的压力,保持心情愉快舒畅,情绪稳定,并注意避免过度精神疲劳。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是养生的好时机。此时节,早晚较冷,常见口干舌燥现象,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在饮食调理上,建议公众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荠菜、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蜂蜜、大枣等。另外,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辛辣、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而伤肝损脾。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俗话说的“倒春寒”现象仍经常发生,而这种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除了对已经萌动和返青的作物、林、果等的生长产生影响外,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很大。
雨水时节,人体皮肤腠理已经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减弱,易感风寒而致病,所以此时穿衣着装要注意“春捂”。当然,“春捂”指的是不要突然减衣的意思,而是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婴幼儿、老人、孕产妇尤其如此。“捂”要适宜,否则太过,对身体也是有害的。如果“捂”得过度,会使人体体温调节紊乱,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春季里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因此,“春捂”的重点是下身,要加强下身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当然,要使身体能够适应早春的气候变化,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春捂”只是一个方面,公众还应注意加强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
惊蛰
2013年"惊蛰"到来的精确时间为: 2013年03月05日18时14分51秒
惊蛰概况:
2013年惊蛰【the Waking of Insects】(本年度第3个节气)。
时间范围:3月5~7日 【2013年03月05日18时14分51秒】
小雪情况: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
小雪说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基本介绍:
每年公历3月5日左右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时节,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升高,土壤开始解冻,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桃花已红,如霞似锦;黄鹂鸟开始鸣叫;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见斑鸠在鸣叫。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经升到0℃以上。
惊蛰习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打小人”驱赶霉运,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养生:
惊蛰时节,天气渐暖,春雷乍响,此时节肝气旺盛,人易动怒。随着惊蛰的到来,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量不断增加,新陈代谢日渐旺盛。人体的血液循环加快,而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随之增多,以适应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血液循环的加快主要在于血量的调节,营养供给的增加则重在消化、吸收。这些生理功能的变化在中医看来,均与肝脏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惊蛰时节养生的重点要放在对肝脏的保养上,使肝脏机能正常,以适应惊蛰气候的变化,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首先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情绪神志的调摄,心情愉快,不妄动肝火,否则肝气升腾太快,易患眩晕,中风之病。
饮食上,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建议公众可多食鸭血、菠菜、韭菜、绿豆芽、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
春分
2013年"春分"到来的精确时间为: 2013年03月20日19时01分55秒
春分概况:
2013年春分【the Spring Equinox】(本年度第4个节气)。
时间范围:3月20~21日 【2013年03月20日19时01分55秒】
小雪情况: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小雪说明: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基本介绍:
春分在每年阳历的3月20日或21日。从这一天开始,太阳直射的位置逐渐向北方移动,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夜长昼短。春分节气一到,雨水明显增多,气温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是庄稼生长的好时节。
“春分”是反映季节和气候的一个节气。“春分”一是表示昼夜平分的意思,二是表示春天一半的意思。按二十四节气讲,立春为春季的开始,谷雨为春季的结束,春分恰为其半。
春分时气温升高,北方的天气已经变暖,在全国各地流行的九九歌中,“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指的就是春分。古人认为这个时节,“地气已贯通”,也就是冻土层已完全融化,土壤透气性良好,是适合播种的时节,在民间还流传着“惊蛰到春分,下种莫放松”“春分种子普遍抢,有田种在春分前”“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等类似的谚语。
另外,现在的农业研究也证明,农作物适合在日平均气温0摄氏度以上的日子种植,并且它们需要在10摄氏度以上的气温下才能积极生长。春分时节,除了高寒的特殊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普遍稳定在0摄氏度以上,所以这个时节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备耕。
春分习俗:
“春分至,蛋儿俏”。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竖蛋比赛,用以庆祝这个节气的到来。
“春分竖蛋”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习俗。据史料记载,“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
根据有关资料表述,春分这一天鸡蛋之所以容易竖起来,除了技巧问题外,其中有很多科学道理。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
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易于竖蛋成功。
更重要的是,鸡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和决定一个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那么这个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
此外,最好选择生下后4至5天的鸡蛋,这是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春分竖蛋”这一传统习俗既让公众在实践中了解了相关科学知识,也增加了生活情趣,有兴趣的公众不妨在春分这一天试着“竖蛋”,看自己能立起来几个。
据了解,除了竖蛋这一习俗外,我国民间还有吃春菜、送春牛、拜神、春祭等趣味迎春习俗。
春分养生: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分期间,春光明媚,气候回暖,人们容易感到困倦、疲乏,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民间称之为“春困”。保证充足睡眠,作息规律和多食含维生素B族食物可驱“春困”。
“春困”不是病。冬季气温低,人体血液循环慢,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相对增多,而春季则正好相反,气温回升,血液循环加快,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相对减少,因而人们就会产生懒洋洋的感觉,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另外,春季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多,而植物在此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很少,也是导致人困倦的因素之一。此外,缺乏维生素B族与饮食过量也是诱发“春困”的重要原因。
“春困”虽然不是病,但也会影响人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因此,李艳玲提示说,“春困”不能单纯依靠多睡觉来解决,过度睡眠反而会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从而“越睡越困”。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促进或改善机体血液循环,舒展肢体,使淤积在体内的物质循行,阳气生发。在饮食调理上要多吃含有维生素B族的食品,如大豆、花生、火腿、黑米、鸡肝、坚果类、菠菜、奶酪等,同时,饭量不宜过饱。
对健康养生而言,春分的重要性仅次于夏至和冬至。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春分时节,气候变化剧烈,忽冷忽热,这种气候变化易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体弱者容易生病,有旧病的人容易复发,诸如高血压、月经失调、失眠、痔疮等。因此,在注意保暖的同时,还要多喝水勤锻炼。
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在吃寒性食物时应佐以温热之品,服益阳之品时则应配以滋阴之物,以保持阴阳平衡。
春分这段时间还宜食用具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尿功效的春笋、芝麻、花生、莴笋、苹果、橘子等食物。
清明
2013年"清明"到来的精确时间为: 2013年04月04日23时02分27秒
清明概况:
2013年清明【Pure Brightness】(本年度第5个节气)。
时间范围:4月4~6日 【2013年04月04日23时02分27秒】
小雪情况: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小雪说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基本介绍:
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开始。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据《淮南子·天文训》载:“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因此时正是万物滋长,天气晴朗,故称“清明”。与其他节气不同的是,清明还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在阳历中的日期并不固定在某一天。民间有“四五清明”的说法,公众千万不要因此就认为清明节就固定在4月5日这一天。事实上,与其他23个节气一样,清明在阳历中的日期会在几个日子中变动。
清明习俗:
清明除了讲究禁火寒食、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祭奠祖先,为先人扫墓。据了解,扫墓习俗起源于周代,当时并无固定的祭期。到战国时代,祭墓已普遍。但到秦汉时代,才有祭墓的礼俗。当时提倡孝道,为祖先扫墓成为传统习俗。到了唐代,扫墓日期固定在清明节,从此,清明扫墓便成为一种风俗传统。
清明也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一直有着清明踏青的习俗,古诗“踏青结伴过南塘,二月春风夹路香。蜂蝶紧随衣袖舞,田野十里菜花黄。”描述的就是清明节亲近自然、踏青春游的民俗风情。
在清明节期间,还有放风筝、荡秋千、打球、拔河、吃春饼等习俗活动。民俗专家认为,清明节时,桃李初绽,鸟语花香,人们在祭奠已逝先人,表达哀思之外,也会走向郊野,参与一系列的民俗活动,使清明节不只是哀思之日,也成为一个富于生活情趣,裨益身心健康的良好节日。
清明放风筝是中国古代普遍流行的习俗。我国是最早发明风筝的国家。风筝别称纸鸢,也称风禽、纸鹞等,据古籍记载,放风筝一开始就和原始的宗教有关,因当时生产力低下,科技水平极不发达,人们还没有能力抵抗疾病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因此产生了崇拜神灵、祈求天赐好运的心理,在风筝上予以寄托便是一例。古人认为,清明节放飞风筝可以消除灾难、放飞晦气。因此,古人在放飞风筝时,通常会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面,然后等风筝升到天空时就剪断风筝线,任凭清风把它送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一年平安吉祥。这种习俗,在我国民间又叫“放断鹞”。所以,别人放走的风筝,是不能捡拾的,否则会沾上霉运,给自己带来晦气。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民俗专家表示,清明放风筝可消灾难、除晦气的习俗到今天已经淡化,放风筝成为今人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医学科学研究表明,春日里放风筝,沐浴着春天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走仰望,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而且对治疗抑郁症、神经衰弱、视力减退、腰椎病、颈椎病等都有疗效。
清明插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当时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而用柳驱鬼的习俗,则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有“插柳户上,百鬼不入”之说。这是因为,柳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具有驱邪功能的吉祥物。清明节祭祖扫墓,事涉鬼魂,为了防止鬼魂邪气侵扰,必须禳灾、驱邪,办法就是插柳于户,戴柳于首,因此,清明节又称“插柳节”。据史料记载,五代时,清明节家家门楣上插柳之风已兴。宋时,插柳避鬼之俗已十分盛行。到了明、清时代,插柳之风依然盛行,并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如以插柳来占年成好坏、预测当年丰歉,插柳还可明目等。除了插柳习俗外,清明时节还有戴柳的习俗。所谓戴柳就是将柳枝编成环戴在头上,或者将嫩柳枝结成花朵插在头上。清明戴柳,除了辟邪禳灾、祈福迎祥之用外,还有纪年华之义。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之说。这是因为青青春柳,有象征青春之意,特别是妇女戴柳,有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
清明养生:
清明时节,天气虽然已日渐暖和,但昼夜温差较大,晴雨多变。这种天气变化容易使人受凉感冒,患上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这时,还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因此,公众要注意防寒保暖,少出入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此外,清明时节,也是多种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病症易复发的时候,有这些病史的人要忌食“发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讲就是指易生痰、发毒助火助邪的食品,如海鱼、海虾、咸菜、羊肉等。
在此节气的饮食调摄方面,要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肥胖者要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特别注意低盐饮食,在降低摄盐量的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
清明这段时间还应多吃柔肝养肺的食品,如益肝中和的荠菜、利脏通血的菠菜、健脾补肺的山药等。
谷雨
2013年"谷雨"到来的精确时间为: 2013年04月20日06时03分18秒
谷雨概况:
2013年谷雨【Grain Rain】(本年度第6个节气)。
时间范围:4月19~21日 【2013年04月20日06时03分18秒】
小雪情况: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小雪说明: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基本介绍: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
我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但是华南其余地区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采取灌溉措施,减轻干旱影响。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降水量一般仅5至20毫米。华南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现机会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清”,这种夜雨昼晴天气,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
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还有谷雨节气如气温偏高,阴雨频繁,会使三麦病虫害发生和流行。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变化,搞好三麦病虫害防治。
谷雨习俗:
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要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因此,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这一习俗在今天胶东荣成一带仍然流行。过去,渔家由渔行统一管理,海祭活动一般由渔行组织。祭品为去毛烙皮的肥猪一头,用腔血抹红,白面大饽饽十个,另外,还准备鞭炮、香纸等。渔民合伙组织的海祭没有整猪的,则用猪头或蒸制的猪形饽饽代替。旧时村村都有海神庙或娘娘庙,祭祀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
旧时,山西临汾一带谷雨日画张天师符贴在门上,名曰“禁蝎”。陕西风翔一带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可见需求量是很大的。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叼一嘴,毒虫化为水……”画面中央雄鸡衔虫,爪下还有一只大蝎子。画上印有咒符。雄鸡治蝎的说法早在民间流传。神魔小说《西游记》第五十五回,孙悟空猪八戒敌不过蝎子精,观音也自知近他不得。只好让孙悟空去请昴日星官,结果马到成功。昴日星官本是一只双冠子大公鸡。书中描写,昴日星官现出本相--大公鸡,大公鸡对着蝎子精叫一声,蝎子精即时现了原形,是个琵琶大小的蝎子。大公鸡再叫一声,蝎子精浑身酥软,死在山坡。山东民俗也禁蝎。清干隆六年《夏津县志》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禁蝎"的民俗反应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平安的心情。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
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北方谷雨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陕西白水县谷雨祭祀文祖仓颉习俗,“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谷雨的河水也非常珍贵。在西北地区,旧时,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谷雨节人们以“桃花水”洗浴,举行射猎、跳舞等活动庆祝。
谷雨节流行禁杀五毒的习俗。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谷雨贴,属于年画的一种,上面刻绘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还附有诸如“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迟七星剑,单斩蝎子精”等文字说明。山东的谷雨贴,一般采用黄表纸制作,以朱砂画出禁蝎符,贴于墙壁或蝎穴处,寄托人们查杀害虫、盼望丰收、安宁的心理。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多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
谷雨养生:
春天由于天气多变,因此在饮食和养生方面很讲究,谷雨到时,已是暮春,我们该如何健康饮食、吃适合这一季节的食物呢?
【晨起喝杯水】暮春气候复杂,不过绝大多数地区都多大风天气,此时人体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容易诱发、加重感冒与很多慢性病。这个时候,"补"水就显得特别重要。一夜春眠之后,人体内水分消耗较多,晨起喝水不仅可补充因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洗涤已排空的肠胃,还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喝水量以250毫升为宜。
【少吃燥热物】春季应选择吃些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包括荠菜、菠菜、马兰头、香椿头、蒲公英等,这些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的作用。春夏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暮春时节,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诱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饮食应“五低”】暮春饮食,应注意考虑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等5个方面。低盐就是少食钠盐,因为钠盐太多会诱发高血压病,因此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低脂也就是少食油脂,油脂每天摄取总量不超过膳食总量的30%;低糖也就是少吃游离糖,食糖过量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低胆固醇是少吃含胆固醇高的动物食品,因为胆固醇过高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脏及脑血管等多种疾病,每天食肉类食品不能超过300克;低刺激即少吃辛辣食品。
谷雨节气的三种膳食调养食谱
谷雨节气的膳食调养应体现天人相应,食药一体的营养观,在选择食疗时不可错用食谱。现列举常用药膳几款:
【参蒸鳝段】 配料:鳝鱼1000克,党参10克,当归5克,熟火腿150克,食盐、绍酒、胡椒粉、生姜、大葱、味精各适量,清鸡汤500克。做法:党参、当归洗净浸润后切片备用;鳝鱼剖后除去内脏,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稍烫一下捞出,刮去粘液,剁去头尾,再把肉剁成6厘米长的段;熟火腿切成大片,姜、葱洗净切片、段备用。锅内入清水,下入一半的姜、葱、绍酒烧沸后,把鳝鱼段倒入锅内烫一下捞出,装入汤钵内,将火腿、党参、当归、放于面上,加入葱、姜、绍酒、胡椒粉、食盐,再灌入鸡汤,用绵纸湿浸封口,上蒸笼蒸约1小时至蒸熟为止,取出启封挑出姜、葱加入味精,调味即成。功效:温补气血,强健筋骨,活血通络。多用于风寒湿痹引发的腰膝酸痛。
【菊花鳝鱼】配料:粗活鳝鱼1斤(两条),白糖2两,番茄酱1两,干淀粉1两,黄酒、白醋、食盐、葱、姜、湿淀粉、麻油、蒜泥各适量,花生油2斤。做法:鳝鱼宰杀、剖腹去内脏,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长片块,用刀顶头斜批成两片(末端不批短),再直切成条状(一头不切断)加黄酒、盐、葱、姜浸渍起来,然后再逐个排上干淀粉;将番茄酱、白糖、白醋、湿淀粉一起放入碗内,加适量水调成芡汁。烧锅置旺火上烧热,锅内倒油1斤,烧至八成热,将鳝鱼抖散入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锅内留少余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芡汁烧沸后淋入麻油,起锅浇在菊花鱼上即成。功效: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对体虚乏力,风寒湿痹,痔疮等患者尤为适宜。
【三色汤】配料:黄豆芽2两,姜丝20克,红大椒1个,植物油、白醋、湿淀粉、鸡汤、食盐、麻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油锅烧热,下黄豆芽煸炒几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锅备用;将锅内放入鸡汤,姜丝,烧开后把红大椒入锅再次滚开后,将黄豆芽、盐、入锅,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锅即成。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对筋骨拘挛,腰膝疼痛者更为适宜。
注意: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年度“中华二十四节气”文学作品大奖赛入围大展:陈立仁
[萧放]二十四节气与民俗 · 中国民俗学网
二十四节气民间习俗(一)
民间养生智慧:养生需顺应二十四节气
春季限定 | 节气和手帐碰撞出的奇妙火花
二十四节气立春的谚语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