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思想】富尔等:学会生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012月根据第16届会议通过的1131决议,授权其总干事成立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总干事于19712月委任法国前总理和教育部长富尔(Edgar Faure1908~ )为委员会主席以及其他文化背景和专业背景各不相同的著名人士为委员会委员,以便从多学科、多方位的视野研究世界教育发展问题。从19713月到19724月,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委员实地考察了属于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总计23个国家,亲自访问了总计13个国际与区域组织,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了6次行政会议,最后在1972518日由富尔代表委员会向总干事提交了由各委员参与撰写的报告,即《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learning to be ,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简称《学会生存》)。

 

虽然富尔在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呈送报告书)中写道:“试图预言这份报告在多大的程度上符合您的期望,或者说,它对世界教育的贡献能有多大,这对我说来,就未免太冒昧了。”但这份报告的意义,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在给富尔的复函中所指出的:“这样高质量的一份调查报告肯定了目前指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的思想,即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教育不仅是大家都可得到的,而且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实现作为它的目的。……你们的工作已经提出了许多实际的建议,这些建议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许多政府和这个国际共同体提供了行动的指导方针。”

 

这份报告自始至终贯穿着这么一条主线:社会把个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教育应该扩展到人的整个一生;同时,在当前的世界里谁也不能再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或终身教育去建立一个不断演变的知识体系,这就是“学会生存”

 

自从该报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开发表以来,使得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终身教育思想更为广泛传播,更加深入人心,并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大政方针。

该报告的中译本约26万余字,前面有富尔写的题为《教育与人类的命运》的序言,正文分成三个部分,共9章。第一部分题为“研究的结果”,其中3章分别是“教育问题”、“进步与极限”和“教育与社会”;第二部分题为“未来”,其中3章分别是“挑战”、“发现”和“目的”;第三部分题为“向学习化社会前进”,其中3章分别是“教育策略的作用与功能”、“当代策略的要素”和“团结之路”。

 

《学会生存》发表以后,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使终身教育的概念更为全面、清晰、具体,促使终身教育由一种思想转为各国主导的教育政策和普遍的教育实践,因而被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文件。在《学会生存》发表25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7年发表的报告中特别指出:“终身教育这一思想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它超越了启蒙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传统区别。它与另一概念——人人学习的社会——相联系,在这一社会中,所有一切都为接受教育和开发个人的潜力提供机会。”从中可以看出《学会生存》所阐述的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思想具有何等旺盛和强大的生命力。 

1当代教育革新的必要性


教育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为:

 

(1)从生物学上讲,“人是毫无防备的,而且并不特别适合于他的环境。…人之所以今天能够生存,这是因为他积累了历代传下来的,日益丰富的知识,这就是说,因为教育已经广泛传布而且日臻完善。”

 

(2)从社会上讲。“教育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自然特征出现的。在社会发展的一切阶段上,教育对社会的命运都曾有过贡献。……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个人与集体的成就都是和教育分不开的。”

 

教育的历史发展为人类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思想以及其他种种传统都具有各种价值,它们不但是在继承这些传统的国家中成为教育体系获得启示的源泉,而且是世界教育思潮获得启示的源泉。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历史上形成的“过时的教条和习俗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教育,而且在许多方面,年轻的国家以输入模式的方式继承了教育体系不合时代的错误,而古老国家在教育体系方面所受到的不合时代的错误的害处也不少于年轻的国家”,因此,教育的历史为未来的教育提出了双重任务,既要复原,又要革新。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制度化的教育,即只培养年轻一代的学校教育占着统治地位,所以不少人仍然相信,学校等于教育。“教育过程仅限于幼儿和成人之间的这—段时间,让经过选拔的一批学生接受知识。学校的目的是,在学生离校时,已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知识,以备他终身之用。”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教育的发展证明,各国政府无论如何大力扩充制度化的教育,并为此投入如何巨额的费用,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的教育需求。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第一次出现了3种值得特别注意的现象:

 

(1)教育行先。即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

(2)教育预见,即教育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

(3)有些社会正在拒绝制度化教育所产生的成果,即拒绝使用学校的毕业生。

 

最后的现象说明:当知识变化很慢,而人们又能在几年之内希望“学会”一切足以满足理智上和科学上需要的东西时,为少数人建立的教育体系是有效的。但如果把这种教育体系运用于急剧变化时代的大众教育,而知识数量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时,那么这种教育体系很快就变得过时了。“这个教育体系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它所教育出来的人没有受到恰当的训练,因而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当这种体系所授予的资格和技术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时,这些社会便拒绝接受这些毕业生。”“所以,在本世纪初期。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我们就感觉到有改变之必要。教育必须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必须更好地符合学习者的意愿和能力。同时教育还必须提供更多的平等机会。”

 

报告中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世界各国在60年代已经作出巨大的努力,甚至达到了努力的极限,通过扩充制度化教育来增加儿童和青年入学人数并同成年文盲作斗争,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当代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和愿望,因此,教育改革或革新势在必行。

教育怎样改革或革新?报告指出:“如果我们所采用的手段仍然和过去一样,这种努力也决不能满足可预见的未来需要。”为了使教育顺利地承担起应负的使命,就要考虑当今世界的特点,诸如人口爆炸、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知识增多、群众崛起、民主思想等因素对教育提出许多新的要求。

 

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教育发展情况的综合分析,报告得出结论:“很久以来,教育的任务就是为一种刻板的职能、固定的情境、一时的生存、一种特殊行业或特定的职位作好准备。教育灌输着属于古旧范畴的传统知识。这种见解至今仍然十分流行。然而,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取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传统教育的这个根本准则正在崩溃。现在不是已经到了寻求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的时候了吗?我们要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要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学会热爱世界并使这个世界更有人情味;学会在创造过程中并通过创造性工作促进发展。”也就是说,在当代的条件下,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南构建教育体系已经是必须即刻着手进行的急务。  

2当代教育革新的可能性

报告还探讨了以终身教育思想来革新教育和走向学习化社会的可能性。

 

首先,科技的发展既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教育革新创造了有利条件。科技的发展要求“科学与技术必须为教育事业的基本组成部分,科学与技术必须同一切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以帮助个人既控制自然与生产的力量,也控制社会的力量,并从而控制他自己,控制他作出的决定和行为。最后,科学和技术还必须帮助人类养成科学精神,因而使他能促进科学而不是为科学所奴役。”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形式。以通讯科技发展为例,尽管直到今天“学校是在继续不断地发挥着它们在教育体系中的重大作用,但是学校和其他各代之间的教育手段和通讯工具比较来说,它所具有的重要性不是正在增加而是正在减少。……我们必须清晰地把教育想象为一个为整个社会所设计的连续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学校,而且还包括它的传递系统和通讯系统,它的各种通讯工具以及自由公民间那种有组织的和多样化的相互影响。”报告指出,通讯技术正朝着2个相反的方向发展:教育信息的个别化和大众化。个别化意味着每个人(不论是何年龄段)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需要来选择教育信息,而大众化意味着干百万儿童和成人可以获得教育信息,这样正好可以有利于克服以往教育中忽视学习者个性的弱点和消除教育中不平等的现象。此外,大众通讯媒体使知识能够深入到那种早期通讯方式所不能达到的环境。极大地有助于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学习机会,从而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创造了条件。

 

其次,各门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发现给教育革新提供了合理依据。报告简述了各门科学如生物化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人类学、符号学、信息论、运筹学、人类工程学等的新发现和新进展,并阐明了它们对教育的意义和为教育革新开辟的前景相提供的启示。例如,关于大脑的研究表明,人未曾利用的大脑潜力高达90%;早期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所有3岁以下儿童发展商数大致是相同的;成人心理学研究也否认了“教育应集中于儿童后半期和青年期,并在这个时期范围内教育不能中断”这个被广泛接受的设想,而提出以下新的见解:“第一,教育应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第二,重新教育应该前后相关而并非继续不断的时期进行”。利用信息论、符号学、控制论、运筹学等研究成果,可以改变传统学校教育的方式、手段、内容等,并可以形成新的教育体系和多种教育方式新的组合等。总之,这些研究成果和发现都表明,教学只是为少数青少年设立的并且只能在学校里进行的这种观点是种偏见,终身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报告指出:在当代,教育只有“采纳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才能变成有效的、公正的、人道的事业。。而且,终身教育这个概念演变到现在,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了。……因此,终身教育就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式。”“从今以后,教育不能再限于那种必须吸收固定的内容,而应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进程,……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的学习,才能完善自己……教育就要终身进行,要在所有现有情况和环境中进行。这样教育就会体现它的真正本性,即完善的和终身的教育,而超越千百年来硬加在它上面的各种机构上、程序上和方法上的限制。” 

 

再次,世界各国的教育上的各种发明创造奠定了教育革新的现实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0多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断改变传统的学校教育,扩大教育的时空范围,改变和重组教学内容,涌现出—大批教育革新事物,例如,统一学校、不分级学校、无形大学、模数课程、个别教学等。这些教育革新的目的旨在发展比较有效的和比较灵活的教育形式,成为落实终身教育思想的初步轮廓和教育实践。有关知识的组织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有人创造了一套一套可以分成许多单元的教学内容。而这些单元又是可以掉换进行的,因此,学生可以按照不同的知识水平选择一条最适合的途径。学习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通过教育无线电和电视节目发展起来的多种媒体途径而获得的学习材料就更加丰富多彩了;学习的时间不再被分为许多划一的课时,而可以按照学习者本人的进度来学习;学校向社会开放,成为一个多重目的的文化中心,学校的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为大众服务,学校礼堂就是当地的剧院、科学实验室、车间、运动设备、无线电、电视广播和资料中心都可以为公众所利用;社会也向学校开放,学生家长和公众可以参与学校管理,各行各业促使学校靠近劳动世界,挖掘校外报刊、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电影院及其他大众传播媒体等的教育潜力等。这些充满创意的教育实践就为以终身教育为指南的教育革新奠定了现实基础:“它首先关心儿童教育,帮助儿童过着他应有的生活。同时它的主要使命是培养未来的成人,使他准备去从事各种形式的自治和自学。后一种学习要求为成人发展许多范围广阔的教育结构和社会活动”,从而使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终身受教育。 

 

最后,作为教育革新目标的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并不完全是种空想。报告承认,在当时的条件下,终身教育不可一蹴而就,含有一定的空想成分;“但是发展这种教育的前景看来不仅符合当前世界的基本需要和革命的主要方向,而且也适合于各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所出现的许多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教育就不是一种空想了。”其前景必然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将会在一个天气晴朗、组织完备、设备充足、闪闪发光的情况下出现在人间”。“社会经济的变化和科举技术的革新,使教育革新成为迫切需要着手进行之事。教育科学的研究、教育技术的进步以及世界人民的觉醒,使教育革新成为可能之事。” 

3当代教育革新的方向——学习化社会

报告指出:“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特别强调两个基本概念,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如果我们要学习的东西都必须不断地重新发明和日益更新,那么教学就变成了教育,而且就越来越变成了学习。如果学习包括—个人整个一生(既指它的时间长度,也指它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包括全部的社会(既包括它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它的社会的和经济的资源),那么我们除了对‘教育体系’进行必要的检修以外,还要继续前进,达到一个学习化社会的境界。”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学习化社会是终身教育带来的成果。

 

那么,如何以终身教育为指南“检修”以往的教育体系来开展教育革新,并进而走向学习化社会呢?报告提出若干附以实例说明的原则与建议,强调每一个人终身必须学习而且能够学习,呼吁世界各国政府把终身教育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并勾勒出如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一个广泛的轮廓。

 

限制时间(规定“学龄”时期)与限制空间(一定要在学校里面)的教育必须废除。学校教育不应该被看成教育的终点,而应视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既包括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也包括校外教育。有一部分教育应该是不拘形式的,并为一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所取代。必须避免过长的义务教育,过长的义务教育是某些国家力所不及的。扩充继续教育,不应把它看作是由于初等教育平均年限缩短而作出的补充,简言之,必须把教育理解为一个终身存在的连续体。

 

“封闭的”教育体系应该变成“开放的”教育体系,必须逐步地淘汰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之间的严格的区分,一切近路和支路都应该纳入教育的渠道。

 

应该特别注意促进学前儿童教育。在这项工作中,应该挑选和培植家庭和社区联合的形式,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包括常规的与非常规的手段,都应该用来发展这个基础教育。

 

普通教育和技术教育应该协调一致。品德与智力的训练应该和谐配合。德育与工作应该密切结合。技术应该既是内容,也是方法,而始终贯穿于教育过程之中。技术教育不必多花钱。对于技术教育,应该用校外职业训练加以补充,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取而代之。应该把训练活动组织起来,使它便于人们在职时重新受训,使它适应人们在各个专业之间的流动转换,使它能够产生从国民经济和受训者本人的观点看来是最大可能的收获,应该避免狭隘的和过早的专业化。

 

高等院校应该多样化,大学应该成为为成人和青年人开放的、具有多种目的的机构,一方面为了使学生专业化和从事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也为了学生按时升级和继续接受训练。

 

应该尽力使教育个人化和个性化并为自学作好准备。只要对学习者和社会共同有利,讲授与学习的过程就应该加快。复制和交流教育资料的新技术应以更快的步伐加以采用,而技术一般应该被看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资源和促使教育活动更加民主化的手段。

 

应该使教育管理民主化,一般公众在教育决策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报告还指出,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社会中,世界各国应加强合作、交流与援助,尤其要给发展中国家和社会弱势群体予以特别考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读后感1
《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
重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探讨和展望面向未来乃至2050年的教育
21世纪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教育
(二)“全民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