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行用法:在临床治病上正确运用五行…………
userphoto

2023.12.09 安徽

关注

五行学说用以解释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一、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当内脏有病时,人体内脏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可以反映到体表相应的组织器官,出现色泽、声音、形态、脉象等诸方面的异常变化。由于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以五行分类归属形成了一定的联系,这种五脏系统的层次结构,为诊断和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在临床诊断疾病时,就可以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材料,根据五行的所属及其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

1.从本脏所主之色、味、脉来诊断本脏之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

2.推断脏腑相兼病变:从他脏所主之色来推测五脏病的传变。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克火等等。

3.推断病变的预后:从脉与色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得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即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若得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

二、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

五行学说在治疗上的应用,体现于药物、针灸、精神等疗法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疾病传变:运用五行子母相及和乘侮规律,可以判断五脏疾病的发展趋势。一脏受病,可以波及其他四脏,他脏有病亦可传给本脏。因此,在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处理外,还应考虑到其他有关脏腑的传变关系。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与不及,控制其传变,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活动。

2、确定治则治法:五行学说不仅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现象,综合四诊,推断病情,而且也可以确定治疗原则和制订治疗方法。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临床上运用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多属母病及子,其次为子盗母气。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临床上运用相生规律来治疗,除母病及子、子盗母气外,还有单纯子病,均可用母子关系加强相生力量。所以相生治法的运用,主要是掌握母子关系,它的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凡母虚累子,应先有母的症状;子盗母气,应先有子的症状;单纯子病,须有子虚久不复原的病史。这样三者治法相似,处方则有主次之分。

(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临床上由于相克规律的异常而出现的病理变化,虽有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反克之不同,但总的来说,可分强弱两个方 面,即克者属强,表现为功能亢进,被克者属弱,表现为功能衰退。因而,在治疗上同时采取抑强扶弱的手段,并侧重在制其强盛,使弱者易于恢复。另一方面强盛而尚未发生相克现象,必要时也可利用这一规律,预先加强被克者的力量,以防止病情的发展。运用五行生克规律来治疗,必须分清主次,或是治母为主,兼顾其子;治子为主,兼顾其母。或是抑强为主,扶弱为辅,扶弱为主,抑强为辅。但是又要从矛盾双方来考虑,不得顾此失彼。

3、指导脏腑用药:中药以色味为基础,以归经和性能为依据,按五行学说加以归类:如青色、酸味人肝;赤色、苦味人心;黄色、甘味人脾;白色、辛味人肺;黑色、咸味入肾。这种归类是脏腑选择用药的参考依据。

4、指导针灸取穴:在针灸疗法上,针灸医学将手足十二经四肢末端的穴位分属于五行,即井、荥、俞、经、合五种穴位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进行选穴治疗。

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精神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情志疾病。情志生于五脏,五脏之间有着生克关系,所以;隋志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由于在生理上人的情 志变化有着相互抑制的作用,在病理上和内脏有密切关系,故在临床上可以用情志的相互制约关系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临床上依据五行生克规律进行治疗,确有其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并非所有的疾病都可用五行生克这一规律来治疗,不要机械地生搬硬套。总之,临证时既要正确地掌握五行生克的规律,又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祖国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机体内脏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都可以反映到体表,而在色泽、形态、声音等方面表现出来。因此,在诊断上可用五行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资料,根据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疾病。

例如,病人有目赤肿痛,烦躁易怒等表现,便可考虑肝木为病,肺阴虚的病人,出现两颧红色,则是“火乘金”的征象,病情较重,脾虚柏病人面见青色,为“术乘土”的征象;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克火”的征象。所以,《难经》说:“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电。”

在辨清了脏与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在治疗时,除了对本脏病变进行处理外,还应考虑到其他有关的脏腑,并调整其关系,控制其传变,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五行学说在治疗上的具体运用,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木郁达之。木郁是指肝气郁结而致瘸,达之是通过治疗使之畅选。也就是说肝气郁结的病人,如果在临床上表现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呕吐酸水、食欲不振、腹痛、腹泄等症状时需用“疏肝法”治疗。

2、火郁发之。火郁是指热邪伏于体内,发之是因势利导而开泄的意思。例如,心火上炎,出现烦躁不安、失眠,或口舌糜烂、小便色赤而淋沥疼痛、舌质红与绛,此时,需用“清心泄火法”。

3、土夺之。土郁是指湿邪郁阻脾胃,夺之是指祛除湿邪不使滞留。也就是说如果湿热之邪郁阻脾胃,临床上出现大便稀薄而热臭、舌苔黄腻、脉濡数等症状,需用“苫寒燥湿法”治疗,或寒湿之邪郁阻脾胃,临床上出现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清稀,舌苔白腻、脉濡缓等症状,需用“苦温化湿法”治疗,或湿热蕴结下焦,临床上出现小腹急胀、小便浑赤,小便时涩痛、淋沥不畅、舌苔黄腻等症状,需用“清热利湿法”治疗。

4、金郁泄之。金郁是指肺气不宣,泄之是用宣降法使之通畅。例如,因风寒袭肺,导致肺气不宣,临床上出班鼻塞、喉痒、咳嗽、痰多,苔薄白等症状,需用“宣肺化痰法”治疗。

5、水郁折之。水郁是指水气郁滞于内,折之是指调节、制约的意思。例如慢性肾炎周肾阳衰弱不能化气行水,临床上出现颜面苍白、眩晕,腰痉痛、四肢发冷,小便短少、浮肿自头面部开始延及下半身,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症状,需用“温阳利水法”治疗。此外,“汗法”、“逐水法”也属于水郁折之的范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行学说』在中医防治疾病上的运用
日积月累话中医--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9课 《中医五行》
保健秘诀 调适五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