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论坛│关于姓氏文化历史之我见—张金生(上)

关于姓氏文化历史之我见(上)

中国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文明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姓氏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什么是姓氏文化、姓氏文化的历史属性,姓氏文化的组成及时代特征,如何运用姓氏文化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当前,姓氏文化发展应该注意到文化政治属性,姓氏文化法律的自我约束,以及如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问题的探讨。

    通过对这些姓氏文化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找出规范化、独特的管理模式,使姓氏文化对当前社会人群道德水准、思想素养。行为品质等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正能量地创新和发展,对社会和谐进步,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创新发展,体现推动和促进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上,产生积极有效的、永恒的动力。

在这里先浅谈:姓氏文化历史之我见。

01
姓氏和姓氏文化产生的历史

  严格地讲,姓氏是每个人的家族属性,即血缘关系标示和认可的基础核心。姓氏无论是官方与民间、公与私,均被承认的符号。

姓氏文化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支撑及组成部分,具有极其坚强的生命力。

宋代〈百家姓〉收入628个姓氏,明代〈千家姓〉收入1594个姓氏。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北京市的户籍档案中就有2200多个姓氏。

历史上,海内外中国人,常见于文献的姓氏5662个,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这只不过是某一个时期的,不权威的统计。

根据甲骨文、金文的出现,以及中国史籍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体现出一是最早,二是姓和氏在当时有着严格的区别。

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氏是当时贵族宗法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其他人不能僭越。

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历史进程的演变,到西汉武帝时期,太史令司马迁作《史记》时,可能是为写作简化和方便,他把姓和氏一并统称,从此姓、氏合而为一,氏即为姓,只是为简便省事、省力,从而打破了氏与姓的界线,无形之中,也没有了贵贱之分,这不能不说是姓氏文化的一大进步,司马迁在这个姓氏革命方面的功劳,历史上几平没有评价,今天我们应该给他补上。自司马迁那时起,很多平民开始从无姓到有姓,后来帝、王因功赐姓,甚至贵族让服侍於他的下人,必须改姓于贵族的姓,来提高他们的权威,更是比比皆是。

全民皆有姓。姓氏也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特殊存在形式,这就是家族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国每一个家族的成员。

02
姓氏文化历史特色

   中华民族姓氏诞生的历史极其悠久,姓氏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中华姓氏大辞典》(袁义达,杜若甫编著)中的全部姓氏均来自于历代姓氏编著、古今文献资料,以及考古发现和近代的人口普查资料。以该书收录的姓氏为基础,后又统计出了中国总计23813个姓氏;其中单姓6931个姓氏,双字姓(复式)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 9个,八字姓1 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

笔画最少的姓1笔,笔画最多的姓30笔。

汉族姓氏4820。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数量1834个,约占汉族姓氏的38%。

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当今13亿多人口中,前10个汉族姓:

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这前十个人口大姓,占汉族人口5.5亿,占总人口比例44.19%。

   1、李占7.94%,95300000人

   2、王占7.41%,88900000人

   3、张占7.07%,84800000人

   4、刘占5.38%,64600000人

   5、陈占4.53%,54400000人

   6、杨占3.08%,37000000人

   7、赵占2.29%,27500000人

   8、黄占2.23%,26800000人

   9、周占2.21%,25400000人

   10、吴占2.05%,24600000人

氏姓肇源排序按三皇(伏羲、神农、轩辕)五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禹)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顺序编排,中国目前常用的氏姓约有4 千多个(已消失了2 万多个),此编仅有大姓(十万人口以上)的300 氏姓肇源图表,供诸姓大家参考。

Y代表炎(帝),H代表轩(辕);

Y01 炎帝后裔29 氏姓:

Y0101 纪姓,Y0102 农姓,

Y0103 雷姓,Y0104 方姓,

Y0105 申姓,Y0106 许姓,

Y0107 吕姓,Y0108 焦姓,

Y0109 封姓,Y0110 谢姓,

Y0111 姜姓,Y0112 尚姓,

Y0113 柯姓,Y0114 邱姓,

Y0115 丁姓,Y0116 崔姓,

Y0117 高姓,Y0118 柴姓,

Y0119 卢姓,Y0120 连姓,

Y0121 章姓,Y0122 贺姓,

Y0123 贺姓,Y0124 白姓,

Y0125 麻姓,Y0126 易姓,

Y0127 畲姓,Y0128 储姓,

Y0129 畅姓。

H01 黄帝—多子系35 氏姓:

H0101张姓,H0102尹姓,

H0103金姓。H0104任姓,

H0105奚姓,H0106佟姓,

H0107薛姓,H0108祝姓,

H0109童姓,H0110姬姓,

H0111左姓,H0112巫姓,

H0113门姓,H0114史姓,

H0115官姓,H0116师姓,

H0117保姓,H0118吉姓,

H0119麦姓,H0120刁姓,

H0121苟姓,H0122岳姓,

H0123邝姓,H0124瞿姓,

H0125仲姓,H0126练姓,

H0127揭姓,H0128庄姓,

H0129敖姓,H0130冼姓,

H0131芦姓,H0132银姓,

H0133尤姓,H0134柏姓,

H0135乔姓。

H02 黄帝—帝喾—唐尧系7 氏姓:

H0201傅姓,H0202房姓,

H0203刘姓,H0204唐姓,

H0205杜姓,H0206祁姓,

H0207 范姓。

H03 黄帝—颛顼—帝舜系15 氏姓:

H0301姚姓,H0302虞姓,

H0303胡姓,H0304陈姓,

H0305田姓,H0306袁姓,

H0307孙姓,H0308车姓,

H0309陆姓,H0310王姓,

H0311饶姓,H0312陶姓,

H0313盖姓,H0314 占姓,

H0315满姓。

H04 黄帝—颛顼—夏禹系15 氏姓:

H0401丛姓,H0402涂姓,

H0403余姓,H0404蒲姓,

H0405辛姓,H0406曾姓,

H0407植姓,H0408欧姓,

H0409欧阳,H0410娄姓,

H0411楼姓,H0412窦姓,

H0413鲍姓,H0414关姓,

H0415夏姓。

H05 黄帝—颛顼—陆终系44 氏姓:

H0501己姓,H0502斟姓,

H0503妘姓,H0504芈姓,

H0505苏姓,H0506温姓,

H0507顾姓,H0508廖姓,

H0509董姓,H0510龙姓,

H0511彭姓,H0512韦姓,

H0513钱姓,H0514全姓,

H0515路姓,H0516鄢姓,

H0517邬姓,H0518曹姓,

H0519晏姓,H0520牟姓,

H0521罗姓,H0522熊姓,

H0523朱姓,H0524邹姓,

H0525颜姓,H0526倪姓,

H0527苗姓,H0528屈姓,

H0529莫姓,H0530和姓,

H0531阳姓,H0532卓姓,

H0533伍姓,H0534严姓,

H0535叶姓,H0536包姓,

H0537靳姓,H0538项姓,

H0539楚姓,H0540荆姓,

H0541蒙姓,H0542利姓,

H0543景姓,H0544米姓。

H06 黄帝—玄嚣—皋陶系22 氏姓,

H0601龚姓,H0602阮姓,

H0603舒姓,H0604安姓,

H0605甄姓,H0606江姓,

H0607葛姓,H0608谭姓,

H0609覃姓,H0610徐姓,

H0611廉姓,H0612马姓,

H0613赵姓,H0614骆姓,

H0615裴姓,H0616谷姓,

H0617梁姓,H0618缪姓,

H0619桑姓,H0620蓝姓,

H0621池姓,H0622秦姓。

- 未完待续 -


备注: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姓氏肇源排序系由姓氏文化专家陈晓(從树)教授提供。

中国地名·姓氏传承弘扬姓氏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寻姓氏起源:教你一分钟完成认祖归宗
新史学荐书073 | 李凭《北朝论稿》
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大神,你姓什么?看看你是哪位远古大神的后裔
没想到吧,陕西近半人口,都来自这10大“姓”
若你是这4个姓氏之一,或许并非炎黄子孙,极有可能是蚩尤的后代
我国5600余个姓氏中只有8个姓氏从未衰落,看一下有你的姓氏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