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100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 100 以内的数,建立 100 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 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 生活。 我在设计这节数学课时, 着力体现以下一些新课标理念: 一.注重情境导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有意识地选择 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数智慧星、 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例举生活中 100 以内数的应用等,使学 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 二.师生角色转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成了学生研 究成果发布会。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 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 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争夺智慧星、估测 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种子、挑自己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 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的猜数游戏、找生活中 100 以内的数等 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 尤其在汇报小组合作数百以内数的方法时,就是一个小型的学生 研究成果发布会。 三.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本课学习的各环 节中,当学生完成某种探索知识的任务(数的方法) 或运用所 , 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小组合作数种子、举生活实例)后, 教师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鼓励,并奖给智慧星,使学生获得成 功的快乐。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 100 以内的数数、 读 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在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 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填写百数表时,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数数、 读数、写数的基础,所以我让学生去独立填写,从而形成 100 以 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为进一步加深对各数的顺序的记忆,也 为理解和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打下基础。 2、通过对百数表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使学生对 100 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 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 100 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发展 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比较活跃,效果较好,但是时间上 把握的不太好,在观察这一环节花费时间太多,后面有 2 道习题 没有完成,以后教学时要注意适当控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 开始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 这里面的数学信息。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 又问:“要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 学生说:“需要知道没打开的和小朋友发下去的。” 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 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 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 35 根小棒时我问:“再 加上的 30 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 3 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 3 捆小棒 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 “拿来的 3 捆小棒是表示的 3 个十,所以要和 35 里面的 3 个十放 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 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 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 1 说:“这两个算式 里面都有 35”,生 2 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 3,第二个算式加的 是 30”。我问:“35 是几位数?,3 是几位数?”,生说:“35 是两位数,3 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 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 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 就是两位数”。 灵机一动我说:“30 是两位数,也是我们认识的两位数里面很特 殊的什么数呢?”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 我们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 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做好学生的课堂常规教 育,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实践,、反思,认真做好备课上课 工作。并且要把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有 一个更大的提高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这节课后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与生活 又有本质的区别,数学是对生活现象的理性思考和提升。做老师 的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这一点,并且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 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主要教学例 7 和例 8。 教学例 7 问题不大,他们都知道买几样东西就把几样的价钱 加起来。在教学 2 元+4 角时,有的学生得出结果是 6 角。我抓住 这个“错误”挈机引导学生意识到 2 元不是 2 角 不能直接相加。 , 从而懂得算加法是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并且结果要保证符合日常 生活实际。如结果不应该写成 15 角,而应该是 1 元 5 角。 例 8 有两个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有两种情况用到减法:一是 求找回的钱就是用付出的钱减去花掉的钱,二是比较两种价钱贵 和便宜也用减法。计算人民币减法也和加法一样先统一单位然后 再计算。我本想例 8 无非就是把加法变成减法,学生应该也是迎 刃而解。可是真正教学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高估了学生,自己又一 次犯了自以为是的错。学生能理解找回多少钱,但不明白找回的 钱就是花掉后还剩的钱。“找回”两个字和他们所学的加和减的 含义好象脱节。可见我平时的教学不够灵活,在教学加减法的意 义时,我应该给学生提前渗透花钱的时候,花掉就是去掉,找回 就是还剩,求找回的钱就是用付出的钱减去花掉的钱。 在我教学例 8 的时,学生能够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要买一 个皮球 6 元,付出 10 元,应该找回多少钱,学生几乎异口同声马 上就能说出是 4 元,但让他们用算式表达他们的思考过程,他们 却只有少数能说出。这出乎我的意料。看来他们的生活经验远远 高于他们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啊。于是我又从他们熟悉的 生活场景开始引导。如果你要买一根 5 角钱的雪糕,你给了售货 员 1 元,他应该找你多少钱呢?他们说是 5 角。怎么列算式呢? 他们意识到是用 1 元减去 5 角等于 5 角。我再次引导为什么用减 法呢?因为这 5 角钱是买雪糕花掉的,而且是从 1 元里花掉的, 花掉就是减去,要找的钱就是你自己还剩多少钱。当找回多少钱 和还剩联系起来时,他们好象又有很多人理解了。到是计算方法 上还比较顺利。 《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反思 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孩子所使 用的方法必然是不相同的,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 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 的一个教学新理念,凭着自己对它的理解,我尝试上了“两位数 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余,想法颇多??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努力希望能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 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学习 兴趣浓厚。我设计的情境是买玩具:电动赛车的价格是 36 元,小 明带了 8 元钱,想买一辆赛车还要攒多少元?引导学生列算式: 36-8,由个位不够减,引发孩子拆十,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在引导学生探索 36-8 这一道退位减法之 前,我先联系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29-7,通过对比使学生 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使 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 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 6-8 不够减怎么办? 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 摆——再反馈,让学生自己探索实质。3.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 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 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4.是优化练习。注重练习设计中 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等。5.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 识,提高能力。游戏活动的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 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的精神。 节课的不足之处: 1、 学生在讨论 36-8=?时,由于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所以方 法较多,但对算法优化时对基本算法强调不够,致使学生在本节 课中没有牢固地掌握 16-8=8,20+8=28 这种基本方法,所以在口 算技巧方面效果不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机智得做到“收”、 “放”自如。 2、本节课“100 以内的退位减法”,大部分学生明确算理,但在 口算时速度太慢,原因是没有做好充足的铺垫练习,20 以内退位 减不熟练,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20 以内进位加、退位减还需要 强化训练。 找规则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其成功之 处在于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激发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游戏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 响课堂教学效率。在上课的开始,设计游戏,有意识地按规律呈 现,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一环节以学生 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学生凭直觉做出判断,人人能 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 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理解知识。 二、转变学习方式,强调合作与交流。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找规律内容具 活动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找规律”的 内容不能用“对或错”来简单的判断其正确与否,而是要听学生 介绍“找的规律”有无道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 上,充分与同学展开交流活动,注意倾听同学讲的有无道理,联 系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做出判断,不断地及时地优化自已的数学 知识,在合作交流中获得了发展。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的作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因此,数学 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个案例从主题图------学生 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 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 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 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 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 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美和作用,以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 《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 1、利用"猜想"的情景引入新课,为新知识作铺垫,通过数 的变化,让学生明确数目增大,比较结果也会变化。根据课堂上 学生的反应,我发现学生表现积极学习气氛活跃,用词也很准确。 总之引入新课阶段达到良好效果。 2、在例题探讨过程中(比较三所学校的学生人数),首先 教师应以平等的意识,宽容的心胸接纳学生,亲切地和学生说话。 比较多少,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数相比,所用词也 会不同。应启发学生用哪个词描述更为合适?那就要采用充分让 学生讨论,达成一致,用"多得多"比较恰当。所以"90 比 40 应该 '多得多',80 比 65 才应该是'多一些'"。 3、在例题的拓展中,学生举手非常活跃,都想把表现自己, 我忍不住多提问了几位学生。其实要让学生用同桌或前后相互说 一说,提问形式毕竟有它的局限性,达不到人人参与。 4、学生对超市里一些商品根本不知道实际价钱,缺乏感性 认识,课中有这种练习建议:应适当修改。"猜一猜"的练习形式 很好,如果学生猜不中时,老师就采用"多一些"、"少一些"、" 多得多"和"少得多"提示,让学生逐步调整。也可以学生之间互相 猜一猜,效果更好。 5、本课教学设计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给学生一个宽松 的学习空间,学生对学习数学发生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会用数学 的眼光去观察,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这次所学为分类与整理,本单元按由易到难的顺顺序,分别安排 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 根据教材我设计了第一课时为单一标准的分类与整理。 先创设情 境,通过看课本上六一儿童节的气球来导入新知,让学生自己发现了 什么。在进行互动新授,引导孩子看看这些气球给它如何分类。学生 汇报可以按颜色分还可以按形状分。 这时把气球的分类写在一个表格 中,让学生按照表格分类整理出不同颜色的气球个有多少个,不同形 状的气球各有多少个。这里大家的吸收能力都比较好,很快的就把数 据整理出来了。为了激励大家继续保持这个好状态,我还特地说自己 奖给自己一个顶呱呱,全班同学很开心的说‘棒棒我真棒,棒棒我最 棒’ 。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再趁势然他们继续去功课难题,布置了 几道课堂练习进行巩固。 总体来说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 就是对课堂的活跃程度没有 很好的控制好,有些同学趁机说点小闲话了。 《认识图形(二) 》教学反思 本单元在学生上学期的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上, 继续学习平面图 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为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目标是使学生直观认识几种常 见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能够辨别和 区分这些图形,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概念。 这一课时我我先带了一些礼品盒, 让大家说一说什么物体的面是 什么图形,应道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 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再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左面,文具盒的面, 书面有什么感觉,体会面的手感。接着出示本课立体图,问他们有什 么好办法能把这些积木的面画下来,学生操作实物,师巡视指导。展 示学生画的面,并标注上各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通过分一分,认 识各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进行小组进行分类活动,并说明分类理 由。小组内利用尺子、绳子、剪刀等工具,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着三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汇报相同点:三种图形都有四条边,都有四个角。不同点:长方 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上下两边、左右两边相等;正方形四边都相等。 这节课整体上的非常有条理,就是活动太多,时间没有控制好, 最后的巩固练习都没时间来做了。 《十几减 9》教学反思 本课在已有的”10 以内的加减法”和“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 础上继续学习“十几减 9” 。 先进行简单的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复 习,为学习新课进行铺垫。本课通过“卖气球图”通过小朋友与卖气 球小丑对话,一个出条件和问题。组织学生围绕“15 个气球,卖了 9 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组织学 生用学具圆片摆一摆,和小组内互相交流。学生汇报: “把 15 分成 10 和 5,先算 10-9=1,再计算 1+5=6” “因为 9+6=15,所以 15-9=6” “9 分成 5 和 4,先算 15-5=10,再算 10-4=6”??学生的思维非常 活跃,提出了很多解题方法。接着自己总结板书两种方法:破十法, 先算 10-9=1, 再计算 1+5=6; 想加算减法, 因为 9+6=15, 所以 15-9=6。 本节课重点学习这两种方法。再布置课本第 10 页做一做第 1,2 题。 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摆圆片来探索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 鼓励学 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 活跃,想出了非常多的计算方法。今后要多通过引导孩子自己探索解 题方法,让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应用解题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年级下第六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15用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