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催人上进的海外“创意”奖励模式
userphoto

2006.11.10

关注
催人上进的海外“创意”奖励模式

【wswire编者按】
这些海外新颖奖励法是否给我们启发——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鼓励,发自内心的,带点新意的,传递着欣赏与尊重……

    


    【美国】奖励“陷阱”激发学生智慧

    ◆卓群

    在平面及网络设计课上,老师乔伊斯布置的第一个项目是让我们在三天内设计一本画册来介绍自己,做得好的还有奖励。一向不甘示弱的我当天回去就选材料、画图纸,想向老师和新同学们显示一下自己的身手。听说美国人想象力丰富,我也很希望将画册搞得有一些创意。

    想到自己希望往电视制作的方向发展,我就把画册做成一个电视新闻串联单,然后填进自己的简历、爱好什么的。做完了,我还特地送到店里去彩打在高级画纸上,花了不少钱。

    第二节课上,乔伊斯将大家的作品收了上去,什么也没说。等到第三节课,我见她带来了我们的作品,很着急地想知道她是不是最喜欢我的,或者至少给我一个好分数。

    可是乔伊斯第一个拿起的不是我的作品,而是同学麦克的。乔伊斯对他的作品赞赏了一番,然后说:“麦克,你获得了最有个性奖。”说完,她将一份手制的奖状发给了麦克。

    美国人最重个性,乔伊斯一定是最喜欢麦克的作品了,我觉得有些失望。

    不料她接着拿起的就是我的作品,说:“群,恭喜你获得了最有创意奖,我非常喜欢你的想法。”我接过她亲手做的奖状,上面还真写着我的名字。

    我的高兴劲还没过,她又“颁发”了“最有人情味奖”,“最佳色彩奖”,“最出人意料奖”和“最有趣奖”。连我觉得设计得实在不怎么样的詹姆斯也得了个“最有潜力奖”。搞了半天,全班7个人,人人有奖励。

    发完奖,乔伊斯说道:“从你们的作品可以看出,每个人都花了心思。希望大家能这样认真地对待以后的每一个项目。今天每个人都有奖,因为大家都是新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后我可得给你们的作品评分了。”

    上完了一个学期的课,我才体会到这第一个项目实在是个“陷阱”。得了“最有创意奖”的我,以后每做一个项目都绞尽脑汁想别出心裁。不过看到丰硕的成果,心里还是很满足的。

    【美国】 诱人目标+物质“利诱”

    ◆徐云程

    我的好朋友克里斯蒂有一个令人头疼的弟弟,凯文。我认识他们的时候,凯文已经上高中了,正是半大不小的年纪。就像许多男孩子一样,凯文只喜欢运动,一看到书本就头痛。放了学,总是见不到人影,隔三岔五还要闯几个不大不小的祸。随着申请大学日益接近,他的父母真的发起了愁。如果再不采取什么措施,凯文上大学的前景恐怕不容乐观。

    有一天,我去克里斯蒂家做客,环顾周围却没有看到凯文打球的身影。一问才知道,凯文到图书馆去温习功课了。这可是一个天大的新闻。克里斯蒂的父母得意地告诉了我他们的“利诱”计划。原来,他们针对凯文喜欢曲棍球的特点,专门选择了几所有着最好曲棍球队的大学作为目标,吸引凯文向那里的要求靠拢。因为这几所大学的门槛很高,这就迫使凯文在学业上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一些。为了怕凯文泄气,他的父母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教育基金,许诺只要凯文能够申请成功其中任何一所学校,他们就会将这笔基金交给他自己管理。这可是一个太有诱惑力的提议!自从有了这个目标,凯文似乎一下子长大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忐忑地等候了几个月后,凯文被一所纽约州的大学录取了。不但如此,因为他在体育上的专长,这个学校还给了他一部分奖学金,父母为他设立的教育基金也正式交接了。

    毕业典礼那天,凯文从校长手中拿到毕业文凭,他的父母眼中泛起了泪光。典礼结束后,凯文的老祖母忽然大声说:“走,我请客,我们去吃牛排。”看来,连老祖母都学会用物质奖励了。

    【英国】 全勤记录得市府褒奖

    ◆张帆

    在英国,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得到奖励,但学生仍然十分看重这些奖励,并格外珍惜,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学期末,学校老师都根据孩子的特点发小奖状。我住的英国家庭的小杰森就得了两张小奖状,一张奖励他数学算得好,一张奖励他学习努力。每周,他还间或得到铅笔、糖果等奖励。这个学期末,他还得到了市政府颁发的一张大奖状,表彰他在这一学期里全勤,没有缺过一天课。

    【日本】无尚荣耀:指挥校歌合唱

    ◆周国荣

    小林教授给我们研究生上第一节课时,非常认真地问:“大家会唱校歌了吗?”这不禁让我回忆起了刚刚参加过的开学典礼:典礼结束前,容纳了3000人的大会堂里,在早稻田大学学生交响乐团的伴奏下,全体师生起立,齐唱校歌。此时,主席台两边的大屏幕上打出了校歌的歌词,3个身着学生制服的男生站在主席台中央分成左中右3个方向同时指挥。绝大多数日本师生唱得十分投入,脸上带着自豪的神态。

    课后,小林教授开始布置任务,让同班的日本同学教我们这些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唱校歌。开始,我对小林教授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不就是唱支歌吗?用得着那么兴师动众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对创建于1882年的早稻田大学来说,这首校歌在师生的心目中就是“早稻田”的代名词,它早已成为大学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一般卡拉OK店的歌单里都有这首歌。除此之外,该校还有一首啦啦队的“加油歌”,在日本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小林教授要求我们尽快掌握这两首歌,“会唱之后,用处很大”,他补充道。

    果然,这两首歌贯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班上每次组织的文娱活动,结束时小林教授总会提议大家唱校歌和“加油歌”。一年中同外校的体育比赛丰富多彩:棒球、橄榄球、篮球、足球、排球……,“加油歌”自始至终回响在比赛场上。

    一次,小林教授安排我们分组讨论亚洲经济合作模式,最后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和近年来提倡的自由贸易协定,分析了以中日韩合作为基础的亚洲经济合作模式。小林教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下课前,他冷不防朝我一指:“明天全班去为我们学校和庆应大学的棒球比赛助威,唱歌由你指挥”。

    第二天,我们全班准时坐上了观众席,不久,小林教授也来了,他戴着一顶印着我们大学名字的棒球帽。比赛紧张激烈,比分交替上升。我们看得非常投入,当轮到我们队进攻时,“周君,指挥大家开始唱呀!”平时文质彬彬的教授好像换了一个人,朝我兴奋地大叫了一声。我这才想起他昨天说的话。于是,我站起来,“蔚蓝的天空,预备──唱!”开始指挥。我偷眼看了看教授,他和全班同学一起大声地唱了起来,脸上阳光灿烂,很满足的样子。突然,我发现歌声一下子响亮了很多,原来其他班级的同学也把目光投向了我们这边,随着我的指挥,几乎所有前来助威的同学都唱了起来,运动场内将近一半的人唱着同一首歌,那嘹亮的歌声和齐心协力的气势,让我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兴奋。接着,是助威的掌声和如潮的欢呼声。指挥完后,我激动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息……

    后来,我发现,由于校歌和“加油歌”的重要作用,小林教授对学生采取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奖励法”,让他认为值得表扬的学生在某种场合指挥大家唱歌。那次比赛间隙指挥唱歌的经历令我至今难以忘怀。后来,可能我的同学也注意到了教授的这种奖励方法,有时,他们开玩笑,会学着教授的样子朝班上某个同学一指:“下次你指挥!”

 

来源:新民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届“安欣健”杯POP创意大赛
初衷
期末颁奖可以这样创意
Google 20%时间制:比金钱奖励更有效的激发创意手段
周末读书丨游戏化思维入门课:改变未来商业的新力量
今天聊聊我小时候的吃喝玩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