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食物过敏,你的皮肤症状可能是哪些疾病?
本文结合文献研究,整理了7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其中重点讨论了食物过敏和皮肤的关系。


食物过敏是全球性问题,对日常生活有重大影响。在食物过敏的免疫发病机制和表现中,环境影响和遗传因素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精确诊断食物过敏有赖于可靠而完整的病史,必要时行皮肤点刺试验、食物特异性IgE检测或者口服食物激发试验。目前尚无治愈方法,治疗上通常包括严格避免过敏食物、患者教育和药物治疗。

本文结合文献研究,整理一些重要的临床问题,其中重点讨论了食物过敏和皮肤的关系。

要点一: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

食物过敏(food allergy指一种特定的免疫反应,在暴露于某一特定食物时会重复发生。这些免疫反应可以是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非IgE介导的(细胞介导的反应)或两者的结合。

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通常被误解为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ance),但两者并不相同。食物不耐受并非免疫反应,可能因暴露于代谢物质(如乳糖不耐受)、毒素(如微生物污染)、活性药物性成分(如老化奶酪中的咖啡因)后通过不明机制所致。

另外还需要厘清几个相关概念:临床脱敏、持续无应答和口服耐受
  • 临床脱敏clinical desensitization在主动治疗期间对食物过敏原的反应阈值增加。脱敏通常在治疗数月后实现,需要持续治疗。
  • 持续无应答sustained unresponsivenes在停止主动治疗后,对食物过敏原无临床反应,这需要一定程度的持续接触过敏原以保持无应答状态。获得持续无应答需要治疗多年,而且仅部分特定人群才会出现。
  • 口服耐受oral tolerance在摄入食物过敏原后不会产生任何临床反应的特定免疫反应,通常在生命早期自然发生。

要点二:食物过敏不少见


西方国家儿童食物过敏的估计患病率约为6%~8%,甚至有数据认为可高达10%。在亚洲国家中,新加坡、韩国、中国东北部的食物过敏率分别为4%~5%、10.9%、4.98%。也有研究指出,我国食物过敏的患病率从1999年的3.5%显著上升到2009年的7.75%。

预计随着城市化、社会发展和富裕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食物过敏的发病率将进一步增加。此趋势与观察到的哮喘发病率上升相似。

要点三:警惕众多病因及危险因素



皮肤屏障完整性破坏(如特应性皮炎)和婴儿延迟添加潜在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花生、坚果、大豆、小麦、鱼和贝类),则可能促进以皮肤为途径接触食物和环境过敏原,这可能增加局部致敏性,从而避开了口服耐受。相反,早期摄入花生等食物则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口腔耐受被破坏或者发展延迟,则较容易增加食物过敏风险。

增加食物过敏反应风险或严重程度的因素有:特应性体质(如哮喘);过度清洁;暴露感染机会减少;慢性肺病;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使用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

可能降低过敏反应阈值的危险因素有:运动、病毒感染、月经、情绪紧张和饮酒。

严重食物过敏的常见危险因素有:肾上腺素治疗不及时;对特定食物(主要指花生、坚果、鱼或贝类)过敏;特定年龄段(青春期或青年期);哮喘;其他风险因素(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怀孕、过敏反应期间无皮肤症状)。

要点四:食物过敏要根据机制进行细分



食物过敏分为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非IgE介导的(细胞介导的反应)或两者的结合。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

这类食物过敏与严重或致命反应相关性更大,最常见的食物是牛奶、鸡蛋、花生、坚果、大豆、小麦、贝类和鱼。

在食物过敏原致敏(接触过过敏原并有初始免疫反应)的个体中,再次接触食物过敏原会触发IgE介导免疫效应细胞(如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从而迅速出现临床症状:

  • 胃肠道症状可有口腔刺痛、瘙痒、肿胀、恶心、腹泻、腹痛或呕吐。
  • 呼吸道症状可有喘息和/或喉头水肿等气道炎症。
  • 皮肤症状包括潮红、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或瘙痒。
  • 另外亦可出现全身性反应,例如血管系统的液体渗漏和/或低温引起的低血压。
食物过敏症状多变,上述症状可随机组合发生。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

大多数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主要影响胃肠道,而非皮肤和呼吸道。例如,食物蛋白可能诱发小肠结肠炎综合征、食物蛋白性直肠结肠炎和食物蛋白肠病。

要点五:食物过敏与皮肤关系密切



虽然食物最初接触胃肠黏膜,但过敏症状通常发生在胃肠道外。

皮肤不仅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食物过敏反应最常见的靶器官之一。食物反应的临床表现包括:

  • IgE介导的反应,如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潮红和瘙痒。
  • 细胞介导的反应,如接触性皮炎。
  • IgE介导和细胞介导的混合反应,如特应性皮炎。

荨麻疹(除外接触性荨麻疹)

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是食物过敏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发生率占8.7%~62%。

急性荨麻疹易发生于特应性患者,相比之下,慢性荨麻疹很少由食物的IgE介导反应引起。虽然患者常认为食物是慢性荨麻疹的潜在病因,但双盲安慰剂对照未能证实两者的关联。据估计,仅1%~2%的患者会因食物引起慢性荨麻疹。

在儿童中,最常引起荨麻疹的食物是鸡蛋、牛奶、花生和坚果。在成人中最常见的是鱼类、贝类、坚果和花生。

接触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可能因胃肠道摄取和处理抗原所致,也可能是局部接触食物引起的反应。食物可以直接接触皮肤或以灰尘、蒸汽和雾化蛋白质(在烹调或煮沸过程中产生)的形式接触。过敏反应可能从局部开始,但会伴随全身症状传播。

这些接触反应可分为免疫性或非免疫性。

免疫性(变应性)接触性荨麻疹是由速发型超敏反应(IgE介导)引起。非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由直接刺激和肥大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引起。这两种形式的接触性皮炎同样表现为在红色基底上迅速出现的风团和红斑。

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的食物常含大量组胺/组胺相关化合物(泡菜、腌鲱鱼、金枪鱼)、直接释放组胺的食物(草莓)或软饮料/口香糖/烘焙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山梨酸、肉桂酸、肉桂醛和秘鲁香脂)。

接触性皮炎

除了荨麻疹,食物的接触反应还包括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蛋白质接触性皮炎、光接触性皮炎(光毒性和光过敏)和全身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是最常见的,是一种药物对表皮直接毒性作用的结果,无需事先致敏。常诱发ICD的食物包括大蒜、洋葱、香料、柑橘类水果、土豆、菠萝、玉米、萝卜、胡萝卜、芥末、香料及其精油。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是一种典型的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IV型),发生在接触致敏个体身上。ACD很难与ICD鉴别,前者可能更为急性,表现为显著瘙痒,可能形成水疱和肿胀,边界往往更模糊。此外,ACD可能会经历“二次传播”——在身体其他未接触过敏原的部位会出现额外的皮损。

与食物有关的ACD的典型例子是芒果皮炎。芒果属于漆树科植物,后者还包含腰果和银杏,它们都含有与毒常春藤交叉反应的相同油树脂“漆酚”。芒果皮炎最常见于口周和手部,因接触芒果的果皮、叶子或茎所致,果汁无影响。

其他较少见的接触性皮炎还有蛋白接触性皮炎(如生海鲜、鸡蛋和面粉)、光接触性皮炎(如柑橘类水果)和光变反性接触性皮炎(如大蒜中的二烯丙基二硫)。

特应性皮炎(AD

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明显瘙痒和独特的皮肤分布为特征。AD患者(主要指儿童)的过敏性疾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成年人群中极少出现食物加重AD的情况。

AD、食物致敏(sensitization)与食物过敏(allergy)的关系较为复杂,尚存在争议。一方面,食物特异性IgE水平高与AD发病年龄早和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有关。另一方面,AD患者对食物的致敏率在30%到80%之间(比例较高),但确认真正食物过敏的实际比率要低得多。

因此,AD中发现食物特异性IgE与临床相关的食物过敏相关性很差,食物是否加重(以及多大程度上加重)AD还需要更多研究。

要点六:诊断需要综合病史和检查



了解食物过敏和其他对食物的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自然过程、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才能进行可靠诊断和治疗。

对于诊断,病史(过敏史)是关键,包括可能的食物、过敏反应时间,症状、反应的一致性、摄入数量、其他因素(运动、药物和并发疾病)等。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呈急性发作(暴露后2h内),症状通常累及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而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症状呈延迟发作(通常1~24h)。

食物过敏的诊断包括皮肤点刺试验、特定血清IgE试验和口服食物激发试验(oral food challenge,OFC),后者为诊断金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忽略病史的检查对评估和诊断价值有限。

在食物过敏的诊断方面,不建议使用血清总IgE测定、皮内试验、贴贴试验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等手段。更不应使用未经证实的检测,如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G4测定、头发分析、虹膜学检查、应用运动学(applied kinesiology)和皮肤电检测(德国Vega Expert仪器)。

要点七:治疗需要细化



治疗的重点是:识别过敏反应的症状和体征;随时提供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在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症状或体征时尽早使用,然后在使用后立即在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监测;严格避免引起食物过敏的原因(包括可能的交叉反应);同时做好安全食品的患者教育。

对于单纯的皮肤受累,可考虑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发病迅速,累及多器官系统(如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甚至可导致死亡,除了注射肾上腺素外,可能需要吸入β受体激动剂等减轻症状的辅助药物。

此外,针对食物过敏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有显著进展,主要有3种治疗形式:口服、舌下和皮内免疫疗法。这些疗法与传统的皮下免疫疗法和黏膜免疫疗法相比有巨大的安全优势,它们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来诱导对过敏性食物的耐受。

参考文献
[1] Stacie M Jones, A Wesley Burks. Food allergy. NEngl J Med. 2017, 377(12): 1168-1176.
[2] Jaidev M Devdas, Christopher Mckie, Adam T Fox,et al. Food allergy in children: an overview. Indian J Pediatr. 2018, 85(5):369-374.
[3] Jonathan S Tam. Cutaneous manifestation of foodallergy. Immunol Allergy Clin North Am. 2017, 37(1): 217-231.
[4] Wong Yu, Deborah M Hussey Freeland, Kari CNadeau. Food allergy: immune mechanisms, diagnosis and immunotherapy. Nat RevImmunol. 2016, 16(12): 751-765.
[5] Scott H Sicherer, Hugh A Sampson. Food Allergy: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4,133(2): 291-307.
[6] Bhavisha Y Patel, Gerald W Volcheck. Food allergy:common caus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yo Clin Proc. 2015, 90(10): 1411-1419.

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
作者:唐教清
责编:风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在查过敏源!——如何认识不同的过敏原检测?!
手册 | 从认识开始,告诉你春天容易过敏的原因
【别让慢性食物过敏害了你】浅谈功能医学之食物过敏、敏感与不耐受---<功能医学医生>专业分享
90%的人想不到,这种食物竟然会引起过敏?
常过敏要学会“躲”着走
春天到了,过敏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