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安康。

端午 沐洛泱 - 沐洛泱

端午。端者,端正,人是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故,端为始;午者,正中,一纵一横为午,纵横交错才正中。由此,阴阳交错立正,是为端午。这最初始最中正的,或许才是人类渐行渐远的准绳。—— 日端午

 端 午

 安 康 

 +

by: 国际艺术大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有“初始”之意,是仲夏的开端,盛夏的起始,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于是便有了“端午”之称。
 
只是由于端午节的习俗众多,它的叫法也衍生出了20多个:端阳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女儿节、五月节、粽子节、屈原日等等。
 
但无论用何种方式去称呼它,它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都无可取代。
 
追根溯源,端午节不是粽子节,也不只是一个庆祝的节日,它是驱毒避邪,禳灾纳吉的节令。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端午节起源于何时,纪念何人,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 端午起源于“恶日”
 
战国时代,五月五日被视为“恶月”“恶日”。农历五月,多阴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烂,稻田亦易遭虫害。
 
旧时人们认为五月诸事不吉,称为“恶月”,采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回避的办法。
 
因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所以,这一天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

 
■ 起源于古百越祭祀活动
 
中国长江以南曾居住着一个龙的图腾族群,即古百越族。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每年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
 
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的游戏,绘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其实,恶日是北方的习俗,赛龙舟是南方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南北的不断融合,就发展成了今天的端午节。

 
■ 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热爱楚国,却换来君主的猜疑与贬谪,眼见楚国覆灭,楚原悲痛欲绝,投汩罗江而死。
 
百姓们感念他对于祖国的忠诚,于是划舟船找寻他的尸体,又将饭团等扔进水中,希望水里的鱼虾不要伤害他的身体。
 
于是,赛龙舟、吃粽子发展成为纪念屈原的习俗。
 
据考证,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早在屈原出生前就存在,屈原在《楚辞·涉江》中亦有关于龙舟的描写。

 

■ 吃粽子
 
大街小巷弥漫着一股清香的气味,这是粽叶与糯米蒸煮过才有的味道——粽子。
 
传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不是,粽子最初是祭祖、拜神所用。
 
而如今,粽子被赋予更多的意义,还来到百姓家,每逢端午,都能吃上几个。
 
鲜香软糯的粽子,一口下去,满嘴留香。沁人的糯香味,香而不腻,放凉一些,手抓着粽叶就能吃了。
 
粽子,这入口的糯香,才是端午的味道。

 
■ 赛龙舟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隆重的节日,总也离不开龙。
 
龙舟,就是端午的一条条巨龙。这天,男女老少汇聚江边,吃着粽子听锣鼓,欣赏龙舟的风采。
 
龙舟赛不是普通的竞技比赛,它还寄托着人们渴望风调雨顺、平安健康的美好祝愿。
 
龙舟赛虽然激烈,但很和谐,这才是端午应有的活动。

 
■ 喝雄黄酒
 
据说屈原在投江自尽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撑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一位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用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

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从那之后,端午节就有了喝雄黄酒的习俗。


■ 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已久。
 
民间使用最为普遍的药用植物就是艾草和菖蒲,它们能够挥发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油脂,对蚊虫有驱赶和杀灭作用,对人有提神理气、通窍消滞等功效。
 
据《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蹋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
 
人们在端午节这天,采艾草悬于门上,把菖蒲做成宝剑形挂在屋檐下,此俗沿袭至今。

 
■ 拜神祭祖
 
中国人把神明放在心里,把祖先放在根里。
 
“举头三尺有神明”,是中国人的信仰,心头的神明,让我们克制自我的言行,从而问心无愧。
 
“落叶归根”,同样是中国人的信仰,哪怕漂泊到天涯海角,也仍记得自己的归处,因为我们将祖先,放在了根里,一辈子都不会忘。
 
拜神祭祖的仪式,年轻人知之甚少,常常要等到历经沧桑,才懂得它的重要,才明白,原来拜神祭祖,是端午真正的仪式感。

 

其实端午的习俗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习俗也有差异,每一种习俗,都带有独特的寓意。
 
端午除了纪念,也象征着团圆,最理想的画面,是一家人齐齐整整,吃着粽子,看赛龙舟。
 
但现实往往不如意。要么孩子不在身边,要么父母在远方。几十个端午走过,真正一家人吃粽子的日子,少之又少。
 
这份端午的情谊,许多时候只能化作一通电话,听得见,摸不着。
 
端午节,虽然随处都能买到粽子,甜的、咸的、红豆、绿豆还有花生,各种各样,都是熟悉的口感。
 
可是满大街的粽子,却再也吃不出小时候家乡的味道。

 
起初我们只以为是小贩做得太差,后来才明白,粽子还是那粽子,只是我们远离了家乡,太想家。
 
一颗粽子,带来的是故乡的回忆,勾起的是我们的思念。
 
而我们每个人记忆里的端午,都不一样。

小孩的端午,是吃不够的粽子;青年的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中年人的端午,成了一场思念。不知道将来的端午,又会是什么?

同一个端午,却在不同的阶段,体会到不同的滋味。

中国人的端午节,既是美食,也是思念;既是童年,也是乡愁。


五月五,过端午。
登高望远,
或临江观龙舟竞渡,
或遍尝节日美食,
时光静好,
不负岁月绵长。

行端,念正,
方为端午。
让我们在这个传统节日里,
追思过去,展望未来,
祝您端午:
安康吉祥,平安幸福

来源:东方生活美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端午节的传说、来历及习俗
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关于端午节的优美句子
端午节,总是想起家的味道
中国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到底是怎么起源的?都有哪些不能忘的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