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期-教学研究
如何高效听课
作为一名教师,听课是必不可少的。听课既是教研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通过听课,教师问可以进行业务交流、切磋、互动;听不同科目的课,可以跨学科交流,促进优势互补。听课往往还与评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筑教研活动的有机部分。但听课听什么?如何高效听课?仍然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问题。
观点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
听课的效率高低,首先取决于听课的目的是不是明确,其次是要在听课中学会思考。思考什么呢?第一是要用放大镜去发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闪光的地方。第二要思考这位老师的教学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和不足,想一想如何修正。第三就是要想一想,这位教师出现的问题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在什么范围内出现的问题,就在什么范围内解决。第四,是要拿这位教师的教学与自己比一比,看看自己有哪些长处?有那些不足?所谓“见贤思齐,以人为鉴”就是这个道理。再者,听课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比如,我现在听课主要看三条:一是看符合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看教材把握的水平与程度如何;三是看教师是不是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听课是一项需要精力和心智的活动,不付出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
观点二、把自己当成研究者
记得很多年前刚去听课时,脑子是混沌的,完全不知道该听些什么。有一次觉得一个环节很好,课后却被权威人士批得一塌糊涂,同事告诉我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为了不让自己这个外行露马脚,就常常把自己隐蔽起来,听课自然也谈不上“有效”、“高效”了。
后来因为教龄渐长,特别是带了徒弟之后,有些场合总是被年轻老师“逼迫”着讲点什么。出于通过一定要讲出些什么来维护一个老教师的尊严的心理,我只好在听课时多一只眼睛、多一只耳朵、多一颗心。我的听课本总是被分成两半,一边写着过程,一边写着自己的即时点评。末了,还要一、二、三、四地梳理一下,算是总评。这样才渐渐有了一些研究的目光与心态。
大概是从做课题开始,又逐渐有了“项目意识”;习惯将课堂中的问题分成封闭、半开放和全开放三类来研究。我一直在做一件很“傻”的事情,每听一节课,就将课堂中的所有问题一一记录,课后一一归类,看看常态下的课堂这三种问题占了多大的比例,哪种问题是最常用、最实用的,怎样进行问题之间的转换,等等。通过这样的研究,直到现在,我发现自己对课堂中的“问题”都是最敏感的。
观点三、欣赏他人,提升自己
以何种心态去听课,往往决定了听课的质量。带着欣赏的心态去听别人的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他人如何处理教材。通过听课分析他人是如何处理教材的,如何设计课堂的。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最初的“剧本”。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材,、突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40分钟的时间内,更多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学科功底以及教育理念、教育视野。能欣赏到这些,何乐而不为?
欣赏他人教育教学技巧。教无定法,通过听课看他人是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巧的,看教师是如何渗透教育思想与方法,实现“智慧地教”,聪慧地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不同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能力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教师的预设往往与生成出现很大的偏差,教师怎样应对?对课堂上出现的现象作出怎样的反应,大有看头。听课中,隐藏在授课行这后面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每一点都值得仔细品味.深入思考。同时反思自己,学会汲取,学会舍弃。
欣赏他人如何唤醒学生。激发唤醒学生,指导他们聪明地学,是新课改重要理念之一。通过观察学生,反思自己上课时学生的表现,相互对照,查缺补漏,及时改进,提升自己。及时交流,分享智慧。听了课后,一定要及时地跟同伴交流。如实分析课堂教育教学情况,发现其中的优点与不足,感受课堂教育教学这门“遗憾的艺术”,并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及时改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写尽八缸水,博取百家长”。多学习他人,欣赏他人,才能成就自己,提升自己。
观点四、听随堂课好处多
我校有一位年轻教师,十分勤奋好学。他是擅长随堂听课的高手,奇怪的是他从来不在教室听,而是在教室外面的后门边听。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听课时不惊扰老师和学生,老师的讲课和学生的表现都是纯天然的,原汁原味的。另一个好处是听到自己不够满意处或学生写作业时,可以拍屁股走人,再到别的地方听。这位教师成长很快,进校不到三年,在各种竞赛课、汇报课上都捧回了大奖。这位教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善于吸取百家之长,融于自家之处,学习的结果是迅速走上了成功的阳关大道。
去听随堂课除了向教师学习之外,还可以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学生听课时思维的投入,回答问题时的精彩表现,有创造性的灵光一闪等,都是极好的教研素材,我们可以随手记录下来,待到来日检索使用。现在的新教材,内容上时代感很强,如果我们不去听课,就赶不上趟。所以说,随堂听课,一方面是对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另一方面也是对新知识、新概念的重新接纳。
其次,随堂听课,可以督促青年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教师是*知识和嘴皮子吃饭的,教师的基本素质一般来讲,除了有扎实的专业底蕴之外,还要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有一手漂亮清洁的粉笔字,有一手挥洒自如的简笔画。我去听随堂课,发现青年教师板书不规范了,写字太潦草了,讲话速度太快了,都要在下课时与讲课老师一一探讨。天长日久,刚进校的青年教师也就在这方面引起了重视,形成了大练基本功的良好习惯。
课堂尤如舞台。演员是讲课的教师和学生,听课者是观众;观众是去欣赏的,是去享受的。只要你有了这份心态,演员就会放得开,听者就会乐开怀。随堂听课,是讲课者、学习者和听课者共同成长的大舞台。
观点五、带着问题听课
听课者课前要熟悉所听课的教学内容,盘点自己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的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让自己带着思考、学习、探究的态度去听课。看授课者是如何处理类似问题的,教与学行为的有效性如何等,再通过比较,找出差异,积极寻求改进的措施,生成新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超越。
带着问题听课,能促进听课者改变原来那种“旁观者”的身份.以积极“参与者"的角色深人课堂,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程度,并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从而在问题求解中主动听课,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如果由一名教师带着某个专题或典型性问题上课,其余教师则带着问题听课,每位听课者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就可以更好地借助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把问题转化成课题进行研究,从而更有利于问题的全面解决,达到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成长进步的目的。
观点六、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
我自己成长最快的一个时期,是八年前刚开始带毕业班的那段日子。当时区教研室组织毕业班的物理老师开展了一周一次的复习研究课活动,活动遍及全区城乡各中学,先由一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然后由教研员和听课教师评课。我带着眼睛看,带着耳朵听,带着笔记录,带着脑袋思考,带着嘴与其他教师交流。我一直这么认为:一节公开课,如果有一个、两个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一节成功的课。在听课、评课中我记下自己的心得。在回家后我常“放电影”般地回忆别人的课,然后想:如果我来上,会怎么处理?一学期十多节复习研究课,每次来回几十里的路,我是一节课也没有耽搁。就是在这样的学习和观摩中,我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到后来自己也开始承担全区的公开课任务。
即使现在,只要有听课学习的机会,我也不会放过。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个教师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一定有他个人独到的地方,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自己善于把握机会,不断地在听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就一定能够很快地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
(中国教师报)
理 综 答题技巧
理综试题题量大、分值多(全卷31题,满分300分),在考察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能力的考察,使试卷的难度较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呢?考试如打仗,有战略上的全局安排,也有战术上的灵活机动。除了平时知识的积累,心理素质等因素之外,掌握一些基本的应试技巧,这也是高考成功的一个重要砝码。笔者结合近年指导学生参加高考的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统揽全局,合理安排
拿到试卷后,切勿急于答题,首先要看清试题说明的要求,例如开头说明的一些常量取值,元素的原子质量等。还要看清共有多少道题,多少大题,多少小题,反面有无试题,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紧张而漏做试题,另一方面心中有数,便于计划具体的答题时间。要注意是否有缺页现象,如有应立即报告监考老师。
各科的时间安排,应按分数比值作相应的分配,每二分值占时一分钟。物理、化学各55分钟左右,生物40分钟左右比较合理。当然如果某一个学科题目较难或者某一学科的分数的比值稍微多一点时间也就应该多一点。同时自己的优势学科可适当减少时间,劣势学科可适当增加时间。
二、缜密审题,扣题做答
“磨刀不误砍柴工”,拿到一个题目,一定要花必要的时间(约10%左右)看清题目、弄清题意。首先要全面、正确地理解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和解答范围,比如结果保留几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g取9.8m/s2还是10m/s2等,然后根据要求,抓住重点,认真作答,这样才不会答非所问。审题不认真也会造成大量失分,如将2002年理综第30题中要求的O、B之间的绳烧断,看成烧断A、B之间的绳,一分不得,造成终生的遗憾。
在审题时,要特别重视题目中的关键词,如物理试题中的静止、匀速、匀加速、初速为零,、自由落下、一定、可能、正确的等词,还要特别注意逆向题中的关键词,如不正确的、错误的、不可能的等等。
三、深刻理解,描绘情景
理综试题,文字描述的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它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中可能有题中所给的已知量,也可能隐藏在题中未给的量或通过作图来描绘情景。
对于头脑不清的问题,可通过作助解图,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清运动过程,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利于找出解题的有效途径,帮助我们正确地建立有关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可以说正确的作图分析,是解题成功的一半。
四、先易后难,从容解答
理综考试与单科考试有很大的不同,理、化、生在同一张试卷上。Ⅰ卷一般按生物、化学、物理的顺序,Ⅱ卷按物理、化学、生物的顺序排列,每科中一般是先易后难,有时碰到难题,一时难以解答,可以先暂跳过难题,先做后面的容易题。如果避易就难,啃住难题不放,只会费时甚至会影响对容易题的做答,还可能造成紧张的心理状态,打乱思路和步骤。过去有的考生就是吃了这个亏,到收卷时,前面的化学难题没有啃通,后面的物理易题也未做好,这是应当记取的一个教训。
一般来说,遇到一个题目,若思考了3—5分钟仍然理不清解题的思路,应视为难题可暂时放弃,即使这个题目的分值再高,也要忍痛割爱,而把精力放到解容易题和中档题上,以便节约时间,等有时间再回头来攻克难题。要知道在高考中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对你成败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五、易不轻视,难不畏惧
在试场中可能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看到试题比较简单或者比较适合自己的胃口而特兴奋,此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失去了警惕性而粗心大意,要知道在你感到比较简单的同时,也可能大多数考生均有此感,那就意味着谁细心谁就能得高分。有时看起来特别容易、熟悉的题要是改变了关键词或条件,也易出错。如2002年上海高考卷中,α、β、γ射线放它们在电场中,而课本上是磁场,如不仔细看题,很可能就出错。
另一种情况是看到试题比自己想象的难度大,则应注意不能丧失信心,要明白试题对所有的考生都一样,你觉得难,别人也绝对不会感到轻松,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能沉着地思考,谁就能得高分。要静下心来,采用基本方法,按部就班地审题、作图、深入分析,有些看似困难的题就能迎刃而解。特别是信息题,信息量大,文字长,要善于抓住提炼有用信息,这些题目大都属于“高起点,低落点”,所用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比较简单。
考场上切记:“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六、一步到位,稳扎稳打
理科综合,150分钟完成300分的题,时间比较紧张,复查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解题时要力争一次到位,要稳扎稳打,不要寄希望于第二遍的复查上。同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在没有特别把握的情况下,最好还是不要随便改动第一次的答案。
七、作选择题要“不择手段”
可不要误解,这里所说的不择手段可不是去做什么坏事,而是说做选择题时,要破除固定模式,解题时不一定要计算出结果,要通过各种条件推出结果。高考的客观题因全部改为单选题,使解答选择题是更具技巧性。
例如:质点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质点在任1s内的位移比前1s内位移大1m②质点在1s末的速度比前1s末的速度大2m/s③质点在任1s内平均速度比前1s内平均速度大2m/s④质点的加速度每经1s增加2m/s2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②③④
此题通读一遍后,就会发现④错误,其余选项就没有必要多考虑,得出A选项正确。这样做题既快又准。
同时也有可能极少数的题目得不出答案,在得不出的情况下,可以大胆地进行猜想,能够猜测对也是一种能力,写上答案比不写答案要强得多,因为它还有正确的可能性。
八、做计算题注意规范
计算题解答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是,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这是对考生规范解题的一个明确要求,规范化不仅有利于阅卷老师掌握平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主次分明,规范有序的解题思想,还可以减少因主观因素造成的失分。同时也要,如果一个题目不能全部做出来,但你一定要把你能做出来的写在试卷上,因为高考的评分是分步给分的,理科综合由于题量的限制,每题分值较大,每一步分值也较大,可能有时写上一个方程能得几分,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在高考试场中,不要考虑考试的结果,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同时要沉着、细心地思考问题,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以达到容易题不丢分,中档题尽可能不失分,难题能得多少分就多少分。相信,若你能在考场中做到了这些,一定能取得高考的胜利!
物理 计算题要注重计算过程
选择题按去年评分标准,少选会给相应分数,但多选不给分,因此考生实在没把握时对某一选项可干脆放弃,只选能确认的,这样较保险。主观题主要是计算题和实验题。计算题要把原始表达式用准确符号书写出来,要写明代入数据的过程,最好将整个思维过程书写出来。如计算题最后答案正确,但没有过程,按去年标准此题不给分;如有计算过程,答案不正确,也能相应得分。因此做计算题既要注意结果,更要注重计算过程。实验题步骤应该写完整,尽量少涂改。
化学 方程式一定要写准确
实验设计方案或设计表述等,要把现象、依据、结论等都写明。有机物结构解释经常容易出错,扣分较多,因此在书写时尤其要注意,如纵向化学键应与相连的碳原子、氧原子对齐;而横向原子团表达也有要求。另外,计算题中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化学式下标数字一定要写正确。
生物 填空要看清题目不能答非所问
主观题分填空和简答两部分。填空时要看清题目,如有的学生会把“微生物代谢调节的特点”,答成调节的方法。另外,概念书写注意准确规范,从去年的试卷看,有的考生多写了反而被扣了分。另外少写错别字,有学生把显色反映中呈现出的“砖红色”写成“红色”就不能得分;一些化学试剂名称写错也不能得分。简答题要用书面规范的语言。表述现象时候要描述出现象背后的原理,这样会容易得分。
(李瑞文供稿)
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
宋玉萍
在学校中,高二作为一个特殊时期,学生的状况与高一和高三有不一样的地方。高一学生因为年龄小、入校时间短、环境不熟悉,相对来说还比较老实;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时间紧,问题相对来说较少;高二学生既没有高一的新鲜感,又没有高三学生积极用功的劲头,他们思想松懈、学习积极性下降,个别学生甚至想在学校中闯出自己的天下,不顾后果,跟老师斗智斗勇;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难度加大,班级管理更需要费时费力。在开学之初,领导们就确定了高二工作的宗旨,要求加强管理,“学生无小事”,做到务实不务虚,务细不务粗,使高二工作不再成为学校管理的难点,而应成为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亮点,改变高二学生的形象,打造明星级部,争创明星班级,树立明星教师,推出明星学生,为二中的进一步发展、为进入高三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些工作要求需要班主任和各科老师们共同努力,去实践,去落实。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特别注重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发挥理论的指导性作用,我就在《班主任专业化与班级建设》一书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了个人的理论水平;二是把工作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及时总结,形成有个性化的材料,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下面我把班主任工作中的体会和一些粗浅的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做个有心人,搭起心灵的桥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人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高尚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我们不妨认为,站在教育最前沿的班主任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引领者和塑造者。学生迈入高中时还是稚气未脱、懵懵懂懂的少年,经过三年走出时成长为踌躇满志、满怀激情的青年,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就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一条就是做好学生的心理调整工作,塑造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人生充满希望,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实现教育的目标。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进入高中以来,其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其心理发育不一定与身体发育相协调,甚至大大低于其生理发育,个别学生在心理上拒绝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普遍表现为对父母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独立生活能力较差,责任感欠缺;看问题较偏激,好走极端,情绪波动幅度大;愿听好话,听不进逆耳忠言,受挫能力较弱,叛逆心理较严重;出现问题时承受能力弱,自我调节能力差等。再加上课业负担重,考试、升学的压力,青春期成长的苦恼等问题,学生容易出现思想道德水平滑坡、学习动力不足、厌学、自我荒废、问题行为增多等现象。
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体现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理解、体谅学生的心理压力。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生理保健医生,在适当时机进行生理教育;更重要的还是学生的心理医生,能够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调整工作。
做好这一点,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做个有心人,搭起心灵的桥梁,才能有心灵的交流。班主任首先自己要做个有心人。要增强责任感,对学生有爱心、耐心、信心和诚心,对工作要热心、对班级要上心、看问题要细心、对学生要实心、多学习要虚心;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喜他们所喜,忧他们所忧,想他们所想,成为学生可信赖、可依赖的人;但如果教师付出了很多,却不能激起学生心灵的反应,教师与学生的心存在隔阂,教师的付出等于零,做的是无用功。因此还要教育学生做个有心人,要有良心、有信心和恒心。学生应有一颗对父母的养育、对老师的教诲的感恩的心,有一颗我青春、我努力、我拼搏、我的未来我掌握的火热的心,有一颗远离诱惑、耐住寂寞、守护平静的平淡的心,有一颗正确对待自身优缺点、得与失、成绩与挫折的理智的心,有一颗团结友爱、与人为善的和谐的心。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学生对父母感恩、对家庭负责任、对老师尊敬、对同学友爱、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激起感情的浪花,塑造学生的心灵。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密切师生间的关系,必须以感情作为基础。班主任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他们,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商讨问题,让学生从班主任真挚的情感中体会到希望之殷切、用心之良苦,才会对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才会有情感的共鸣、心灵的碰撞,心理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如果班主任不以积极的心态领会学生的思想,不去具体分析学生各不相同的品格差异和学习现状,不以科学的态度明确学生的心理需求,那么班主任的教育只能流于浅薄。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有着不同的群体心理;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要认真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习比较优秀的,诚恳地客观地指明他们某方面的缺陷,他们会非常乐于接受;对于中等学生多从日常小事上表扬,如写的字好,画的画好,书排列整齐等,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注,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个人的修养;对待纪律不好的同学,更要分清时机,讲究策略,在他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认识到其错误造成的危害时,才严厉地提出批评;否则还是耐心教育,讲清道理更为重要,千万不要随意发脾气,以免引起逆反心理,给管理造成更大的麻烦。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换得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从而乐于接受老师向他们提出的教育要求,积极主动地配合班主任搞好各项工作。班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是否愿意反映给你,你的要求学生是否能够迅速贯彻落实,是衡量班主任工作的外在标准。在高一时,班里的学生在宿舍抽烟、喝酒,夜不归宿出外上网,拉帮结伙打架闹事,我基本上都是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做到了早知道、早预防、早处理,避免了事件的恶性发展,提高了驾御班级的能力。
二、搞好班级建设与管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
(一)搞好德育工作,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个班60多个学生,他们的情绪、气质、兴趣、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是,班级就是一盘散沙,俗话说,没有凝聚力就没有战斗力,一个四分五裂的班级如何去竞争?没有竞争又如何去生存?因此,我在组建班级的时候,首先讲的第一点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演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占压倒多数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对全班成员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
教育学生“先做人,再学习”。国家需要的是道德水平高、文化素质好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情感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的方法一方面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在学习、体育、文艺、纪律、卫生各方面都要求班级做到最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对班级充满自信,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另一方面,多个别谈话,对不同的学生提出适当的更高水平的要求,促使学生不断地向前发展。
我所带的高二、八班学习成绩比较突出,运动会上高二级部第一名,被评为精神文明班级,学生以在这个班级为荣,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班级的德育教育和良好的凝聚力、战斗力。在班级理念上,我主张这样一个积极的理念: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从第一天起我就把这样一个理念教给了全班的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相信这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受益无穷。
(二)、培养良好的班干部队伍,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培养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我经常研究班干部状况,对只有热情,但不会工作的,就既交给工作又教给方法;对有工作能力,但怕耽误学习,影响同学关系的,就对他们进行为同学服务的思想教育;对骄傲自满,办事不和同学商量的,就对他们进行群众路线方面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不脱离同学。另外,在各项活动中不断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扩大积极分子队伍。积极分子越多,班集体就越巩固,教育的力量也就越大,班主任的工作也就越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大核心,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班主任工作的随意性,在惩处歪风邪气、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1、制定班规班约,让学生的行为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
2、设值日班长,值日班长应以身作则、尽职尽责、严格公正地做好班级每天的常规管理工作。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实践中尝试与同学沟通,最终达到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3、评选“班级之星” 。目标是为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构建一种最优的和谐、健康的班级环境。
4、记好《班级日记》。《班级日记》是班集体成长和发展的见证,是集体弘扬正气的阵地,是集体良好舆论的导向,是师生交流、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
总之,班级建设和管理要做到以德治班与依法治班的有机结合,班主任必须提高个人的素养,以热情的态度、奉献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有魅力的人格和更多的时间投入给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学生真正成长为我们所期望的人才时,就是我们笑得最甜蜜的时候。
三、学习是班级全部工作的中心,是重中之重
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促使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任务,把学生输送到更高学府深造是社会和家长的共同期望。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德育教育,搞好卫生、纪律工作,建设班级制度和班级文化,都是围绕学习这一中心任务而展开。
(一)打造班级文化,塑造班级精神,促进学生的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建设独一无二的班级文化,应当有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避免传统的班级精神的口号冗长、模糊、大而无当,让人难于把握、无所适从的缺陷。我们需要的班级精神,应当如广告学上所说的企业的标识一样,一定要简明扼要,一看就明,但同时它也必须体现学生的精神风貌,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们的班级精神有两句话,一句是“把功夫用在平时”,一句是“向前冲,让我们与众不同”。这两句话是最切合我们实际的。我们是特班之后的普通班,大多数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不会学,学习无方法,学习效率低,常立志而不是立长志;学生缺乏自信心,学习劲头不足;因而我们当前最需要的,一是学习的方法,二是学习的冲劲。告诉学生一个取得成功的人可能不是一个最聪明的人,但肯定是一个为了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一种班级精神,在“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学生内驱力”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发挥。很快,我就见到了这种精神给我们班带来的巨大改变:我们班每天迟到的人数是最少的,我们的课堂、纪律是最好的!我们的同学,已经无形地赋予了一种特有的自豪和长足的干劲,不是要考试前才想到要学习,而是平时就在努力,因而在历次考试中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积极开拓班级的管理渠道和空间,提高学习成绩,建设和谐班级
学生无小事,学习无小事。教师的工作要有热情,要有干劲,但仅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要下功夫、讲技巧、早打算、善总结。教师与学生组成一个共同的班级,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教师与学生互相鼓励,互相促进,才能共同进步。
班主任工作要实实在在,开学之初做哪些计划,每周有什么打算,周末做什么安排,考试前怎样发动,考试后怎样调整,分阶段、有步骤地把工作想到细处、落到实处。围绕学习这一中心任务,多讲名人逸事、名言警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改进学习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是学校、班级、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的生命线。
班主任工作要勤字当头,平日里多到教室走走,多到宿舍转转,多找学生谈谈话,问问家里的情况,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感觉到你的存在。例如:课间和放学后,我经常到教室去看看,跟学生说上一句半句话,让他感觉你关心他,给他以无形的动力,晚上熄灯前到宿舍去坐坐,你会发现他们有许多闪光点,从而在班级管理中以他们的优点来攻克他们的缺点,效果非常好。吃饭时间,有时去看看他们的伙食情况,让他们感觉到在生活上你也很关心他们。作为一个班主任,所有的这些空间都可以利用,只要能利用好,一定会有利于促进学生与班级的和谐发展。
(三)协调好与任课教师、家长的关系
为了班级的全面发展,我十分注意利用好高二级部搞的班级教学组协调会,在每周一次的碰头会上及时向任课教师们了解班级的动向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同时也把掌握的学生情况通报给任课老师,与老师们协商怎样抓好尖子生,促进中间生,稳定后进生,争取全班能够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经常与家长联系,共同研究交流学生的情况,争取家长的有效配合,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有一个“针线理论”概括了班主任的工作。国家和学校的教育要求,社会和家长的期望,班级和学生的发展,是来自不同方向的千丝万缕,班主任是把这千丝万缕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根“针”,“”小小一根针,担子千斤重“”。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社会以高考衡量教育,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最前沿,学生时刻需要你的教育,怎样把这上上下下的千丝万缕理顺,要求班主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细致的观察力、深刻的领会力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把抽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要求,与学生具体的教育现状相结合。既要注重理论学习,解开教育思想上的小疙瘩,解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小疙瘩,还要时刻准备好解开学生这一条条线上的各方面上的小疙瘩;必要时还要用针去刺一刺学生,一针见血,改变其麻木的地方,激发其迅速调整状态向好的方面改进。班主任要善于穿针引线,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以点带面,以面联结全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搞活搞好教育事业。
总之,班主任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但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的把班主任工作当成一种崇高的“事业”,而不仅仅是生存的“职业”,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班主任工作方法,就一定会做得更好。以上是本人学做班主任以来的几点真实的体会,尽管也曾得到过学生和家长的一定肯定,但我想,偏颇和肤浅在所难免。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中,“班级文化”和“人文精神” 越来越成为班级管理理念中不可避免的两大热点。今后,我愿虚心学习,更加努力,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作更多更加有益的探索。
变则通,学中悟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心得
袁胜男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诠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使其成为高中教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如何适应时代发展教好语文成了许多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给语文学科本身和语文教师都带来了多方面的冲击。古语云:“变则通。”要想“通”必须要变。同样要适应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也要“变”。这种变是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在原有基础上结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过程,是循序渐进、不盲目追赶潮流的过程。新课程改革一年来,做为青年教师,身处教学一线,我感触良多。本文就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材分析与教学方法两方面来谈谈我的切身感受。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那种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控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授之以渔”,要还课堂主体地位于学生,找到教与学的黄金分割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马上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也不意味着教师要立即放弃自己对课堂的控制权力。因为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时机。
中国的教育改革已经经历了几代人,现有的教学模式是在前苏联教育体系上构建起来的,是吸收国外教学经验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失中国传统的教育风格。这种教育模式更注重基础知识、文化底蕴,更注重教师的教。面对此种教育模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马上退隐幕后,“还政”于学生,那么必然导致学生不知如何学,不会如何学,使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非常迷茫、不知所措。此时我们的教育就会走向误区。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角色转换需要时间,更需要时机。
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大多数学生都已适应跟从老师学的这种被动学习方式。所以新课程改革要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为了获得实效,教师与学生都要转变观念。首先,教师要变。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变。这一过程需要时间。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首先树立主体意识,增强自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思考问题,水到渠成的完成思想领域的转变。然后让这种新的观念指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去学习。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教师把握好时机。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转变、观念更新要同步进行。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践的关键。其次,新课程改革中提到的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辅助地位之间的这种关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教学实际需求发生变化。所以不要过分强调教学中究竟谁占主导地位,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收放自如、张弛有度。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方法
孔子在教学中提倡“因材施教”。我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同样需要“因材施教”,不过此处的“材”指教材,“教”指教学方法,即针对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至五册必修教材中,可以将文本分成文言文和现代文两大类。
1、文言文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
这五册教课书中共有20多篇文言文,可以分为哲理论文、抒情美文、史实文学、
人物传记、山川游记等多种文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针对性地对各种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授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理性的民族。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含哲理的论文。比如选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天论》、《六国论》、《齐桓晋文之事》等等。它们分别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兴亡的关系、君与民的关系等等。这些文章内容与形式并重。它不仅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哲理世界,更体现出一种结构形式严谨的逻辑美。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一味的采用新课程改革中经常提到的合作式或探究式学习方法,那么我想学生不仅不能扎实的学好文言基础知识,更不可能体味到文中深层的文化意蕴。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正在成熟中的青少年,他们的领悟能力还不能够独自品味文本精髓。让一群同层次的学生去合作探究更高层次的哲理问题,他们对文本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文本的表象上。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落实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对其形成感性认识。在逐步学习的过程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此时再放手让学生去合作、去探究。使学生在这个理性平台上构筑起自己的个性天地。比如在《六国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直接讲解或辅助材料的方法落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去揣磨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形式。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由表象到本质的认知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感性的民族。这种感性可狭义的理解为某种情感的挥洒或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比如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腾王阁序》、《报任安书》、《离骚》等课文。此时应尤其重视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然要通过语言传达出来,所以诵读成为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文意,更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中华语言文字的音韵美与节奏美。对于这些课文的学习,我认为可以放手给学生自己完成,因为这些文章不是语言简明,就是课下注释详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如屈原报国无门的一生、司马迁忍辱负重的苟活、王勃怀才不遇的苦闷,真正达到“知人论事”,使学生更全面的理解课文,从而在思想领域与作者产生共鸣。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支柱部分,以上仅从哲理论文与抒情美文两类文体的教学进行了论述。总之,我认为文言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应建立在基础知识落实到位之上。
2、现代文教材与教学方法
如果说新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有很多来源于老教材,那么现代文文本则充满了时代气息与革新意识。新教材中出现了很多专业性强或理论具有前瞻性的课文。如《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从美学角度看数理科学》、《敬畏自然》、《论无性造人》、《黑洞旅行》等等。当然教材中也保留了许多经典篇目,如《祝福》、《雷雨》、《再别康桥》、《为了忘却的记念》、《荷花淀》等等。
课本中出现的那些专业性强或理论具有前瞻性的文章,往往能引发出师生教学的兴趣与兴奋点,但如果处理不好,同样也可以使语文教学变得枯燥、难懂。所以教师不仅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切入点,灵活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更是必不可少。比如专业性很强的《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一文,学生的第一感觉就是深奥、难理解。此时教师如果从文章的脉络结构入手,可能会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全文。因为本文脉络非常清晰,即总体论述“空灵与充实是艺术精神中的两元”,然后分别论述什么是空灵,什么是充实。教师在讲解这类文章时最好是从形式到内容、化繁为简。
专业性强的课文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变理论为实践,而一些理论具有前瞻性的文章则需要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来完成。《论无性造人》是一篇紧随时代潮流的文章。它论述的是一个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学生对此不仅好学,而且乐学。这非常符合青少年现阶段对新生事物感兴趣的心理。所以教师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合作搜集资料。比如什么是克隆技术,它何时产生,目前国际上克隆技术有哪些科研成果,人类社会对克隆技术的态度,它对人类社会有哪些影响与作用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讨论,针对文章发表见解。这类文章是最适合使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视野、培养学生能力。
《祝福》、《雷雨》等特定历史时期的经典篇目,尽管可供占有的教学资源很多,但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空间、时间造成的距离感。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涵与作者的创作意图就必须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要让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和感悟文本。只有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才能真正体味出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只有认识到资产阶级惟利是图的本质,才能认清周朴源的本性;只有深刻体会到家园惨遭蹂躏的痛苦,才能感受到荷花淀人民的可敬可爱之处。这种历史的视角要具有时代性,要与我们所处的当今社会有所联系。
中国的教育要发展,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就一定要更新。新课程改革阶段的教学,如同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在干中学,在学中悟,用悟出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再用实践去检验我们悟出的教学理论。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相信经过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洗礼,我们的教学理念会更成熟,我们的教学方法会更科学。
由一个不等式所想到的
王树磊
[背景] 已知 a,b,c∈R+,并且a<b 。求证: >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不等式的证明问题,但若仔细分析和观察,根据目标的结构特征,改变一下考察问题的角度,或同时对目标的结构作些调整、重新组合,却有很多现实意义:
(1)两点(b,a)、(-m,-m)的连线的斜率大于两点(b,a)、(0,0)的连线的斜率;
(2)b个单位溶液中有a个单位溶质,其浓度小于加入m个单位溶质后的浓度;
(3)在数轴上的原点和坐标为1的点处,分别放置质量为m、a的质点时质点系的重心,位于分别放置质量为m、b的质点时质点系的重心的左侧。
这样,我们就把一个简单的“封闭”题转化为一个开放题。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使社会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由于社会时刻在发生着变化,因此,一个良好的社会人必需具备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用现成的方法解决现成的问题仅仅是学习的第一步,学习的更高境界是提出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因此首先必须改变那种只局限于教师给题学生做题的被动的、封闭的意识,为了使数学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选择了数学开放题作为一个切入口,开放题的引入,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于开放题目前尚无确切的定论,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
有了开放的意识,加上方法指导,开放才会成为可能。开放问题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问题本身的开放而获得新问题,其二是问题解法的开放而获得新思路。根据创造的三要素:“结构、关系、顺序”,我们可以为学生构建由“封闭”题“开放”的如下框图模式:
〔例〕用实际例子说明
所表示的意义
给变量赋予不同的内涵,就可得出函数不同的解释,我们从物理和经济两个角度出发给出实例。
1、x表示时间(单位:s),y表示速度(单位:m/s),开始计时后质点以10/s的初速度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m/s2,5秒钟后质点以20/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10秒钟后质点以-2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直到质点运动到20秒末停下。
2、季节性服饰在当季即将到来之时,价格呈上升趋势,设某服饰开始时定价为10元,并且每周(7天)涨价2元,5周后开始保持20元的价格平稳销售,10周后当季即将过去,平均每周削价2元,直到20周末该服饰不再销售。
函数概念的形成,一般是从具体的实例开始的,但在学习函数时,往往较少考虑实际意义,本题旨在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给出函数的实际解释,体会到数学概念的一般性和背景的多样性。这是对问题理解上的开放。
“所有的画都是以只有3种原色的方式构成的。每当我们把某样东西说成是新的时候,我们真正谈论的是现有元素独特的存在方式。”具备对“封闭”题“开放”的意识的学生,事实上就有了创造意识,这种意识驱动下的实践自然会使创造力得以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教师招聘面试常见问题(含答案)
班主任如何在学生面前树立权威
“班级有效纪律管理的方法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学校2012届高三工作研讨会发言稿选编
《班主任成功教育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在高三教师动员会上的励志讲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