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主讲嘉宾:姜鹏

  姜鹏,师从朱维铮教授。专门史专业中国学术史方向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任教。

  本版整理 周怡倩

  如果我们从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有纪年的来看,近3000年时间里有多少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不可以忽略的?我想,汉武帝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长河当中,出现过的史学类著作,有几万种应该没有问题。在这几万种传统的史学著作当中,前三名,十个史学家里大概有九个半会同意就应该这么排:第一是《史记》,第二是《汉书》,第三是《资治通鉴》,这就是中国传统史学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三部著作。

  非常巧,这三部史书当中有一个重合,就是有一段历史《史记》记载了,《汉书》记载了,《资治通鉴》也记载了。哪段历史?就是秦末战争刘邦兴起,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一直到汉武帝的这个时代,三部史书都记载了。我们发现,同样这样一段历史,也就是同样一个汉武帝,他在《史记》当中的、在《汉书》当中的和在《资治通鉴》当中的形象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可能大家会产生一个疑问,是不是这里面有虚假的成分?一个人怎么会有三张面孔呢?是不是哪位史学家在虚构、甚至是在撒谎?接下来我们就要解释为什么在历史学家并没有主观、随便去装扮历史、篡改历史的情况下,还是出现了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我把司马迁比作是“身在此山中”的人。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他和汉武帝可以非常近距离的接触。这种经验是不可替代的。这就像他是在一座大山里看大山,他看到的是最最生动、最最细腻的东西,可以细微观察到每一片小的树叶是什么样子,一滴露水在这片树叶上面形成哪种形状。这是他的优点,但也是他的缺点,身在此山中,跳不出来。你要是问他,这座山的轮廓、形象是什么样子,一个身处其中的人是无法向你描绘的。

  班固和司马迁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班固生活在东汉早期,汉武帝是西汉的皇帝。东汉和西汉有一种微妙的关系,历史学家都是把它分为两个时间段来看的。但是作为东汉的皇帝,尤其是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来说,他的观点是:我是西汉政权的合法继承者。所以,班固和司马迁的不一样在于,司马迁还在“山”里面,班固正好走出这座“山”,在出口上,没有走多远,回过身来再看这座山,这座山最俊伟、最崇高的形象,就出现在你眼前,这就是班固眼中的汉武帝。

  然后司马光,我们还是以看山来打比方。司马光生活在宋代,离汉武帝大概1200至1300年,这是什么概念?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汉武帝的存在,对于司马光来说是没有任何切身利益、切身关系的,他只是一个存在。司马光看汉武帝,就像今天我们看司马光一样,离我们那么遥远,甚至比我们离司马光还要遥远。对司马光来说,汉武帝的这段历史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司马光是站在另外一座山峰上看这座山,看出来的形象、角度又不一样。

  我在《汉武帝的三张面孔》这本书里的第19讲中专门叙述了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李陵事件。如果我们看《史记》,会发现《史记》里面对李陵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非常清楚,文笔非常简洁。这件事的起因是因为汉武帝要打匈奴,又想让他的大舅子贰师将军李广利立功,所以让李广利带了三万骑兵作为主力部队去打匈奴。但汉武帝又担心所有的匈奴人都围攻李广利,怕大舅子吃亏,就让李陵带了5000人马去做李广利的援军,希望吸引匈奴人的注意力,减轻李广利的战场压力。绝就绝在汉武帝派给李陵的是5000步兵,完了,最后匈奴单于亲自带领8万骑兵,把李陵给包围住了。李陵的5000人马都是步兵,没有一个是骑兵,几乎最后被单于全歼。李陵无奈之下投降,投降的消息传回来之后汉武帝勃然大怒,就把李陵全家杀了。《史记》里两三百字就把这件事交代完了,虽然简短,但是来龙去脉非常清楚。读完之后大家什么感觉?用小朋友的话讲,汉武帝是个坏人,小朋友的语言是最真实的语言,汉武帝真是个坏人。

  但是《汉书》对李陵事件也有非常详细的记载。我们去把《汉书》里面的前因后果仔仔细细看一遍,你会发现,司马迁《史记》里讲的全是事实,但是,司马迁同时遗漏了很多事实。一开始汉武帝把李陵叫过来说:我派给你一个任务,李广利带军队上战场了,你的都是步兵,所以派你们押运粮草,押运大军辎重,后勤部队。李陵说,这个事情我不干。为什么?因为我手下的5000个战士都是勇士,都是空手可以和猛兽搏斗的勇士,我们宁可光荣地死在战场上,死在和匈奴对拼对杀当中,但是我不愿意为李广利去押运粮草。汉武帝是很聪明的人,一听就明白了,就问,你是看不起李广利吧。李陵默认了,对,我就是看不起李广利。但汉武帝说,如果你要上战场,我没有骑兵给你,因为仅有的3万匹战马全给李广利了,还有一些马种不能派出去,我没有骑兵给你,你5000步兵上战场和匈奴人对阵是不可能的。但是李陵豪气冲天,说我只要这5000步兵就够了,我带着他们照样给你打一场非常漂亮的仗。一看这个情绪压不住了,那好,你去试一试吧。其实汉武帝在这件事上做得还是非常周到的,他知道李陵这5000步兵要去对抗匈奴的骑兵,或者被匈奴骑兵主力碰到非常麻烦,就说你到哪里为止就可以回来了,去打一个前哨,探听一些消息,不要再往前走了。汉武帝还派了另外一个将军——伏波将军路博德,吩咐他说:派给你一个任务,你负责接应李陵,不要让李陵成为孤军深入的部队。

  但悲剧发生了,发生在什么地方?第一,李陵没有听汉武帝的劝告,带着部队越走越远,碰到匈奴单于的主力了。第二,路博德出问题了。什么问题?就像李陵看不起李广利一样,路博德也看不起李陵。李陵看不起李广利,觉得李广利你是靠裙带关系上来的。我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神箭手,名门之后,威望非常高,我凭什么给你李广利押运粮草?路博德为什么看不起李陵?路博德说:李陵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要我来接应你?我路博德何许人也?我当年和你爷爷一起打仗的,不去。这下就坏了,李陵的队伍被单于一包围之后,这叫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困死了。这是《汉书》里面记载的李陵为什么会战败的前因后果。

  我们前面讲到,《史记》里面记载,李陵投降的消息一传回来,汉武帝暴跳如雷,把李陵全家杀了。事实是不是这样?大家去看《汉书》,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李陵投降,到李陵家人被杀,中间隔着一年多近两年的时间。为什么?我们可以从种种迹象上来看,汉武帝是比较喜欢李陵的,而且没有对不起他。为什么?很有可能跟李广的死有关。我们知道,李广之死是非常悲怆的,也有一些悲凉。他一辈子打仗,用他自己的话讲,束发与匈奴战,大小70余战。从十几岁开始和匈奴人打仗,打到70多岁。但李广这个人“点儿背”,从来没有打过一次漂亮的胜战,尽管他名声非常大。所以他一辈子没有封过侯,有一个成语叫“李广难封”,最后一次和匈奴打仗,是和卫青一起去,由于受到卫青的打压,李广非常不满,在大将军幕府里拔刀自刎了,非常悲怆。李广死了之后,李广的儿子李敢很愤怒,就去打了卫青一拳。碰上卫青这个人又是性格非常柔的人,一看李广这么死的,李敢打他,他也不计较了。传说李敢是被霍去病一箭射死的。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少年名将,心高气傲,受不得半点委屈。因为李敢去打过他舅舅,有一次和汉武帝一起打猎的时候,霍去病的箭本来对着一头野兽,一看李敢在那里,一箭把李敢射死了。可能汉武帝觉得对不起他祖父两代,所以李陵从小是被养在宫里的。为什么后来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回来之后,汉武帝会非常愤怒?这就像邻居家的孩子做错事情,和你自己家的孩子做错事情,你的情绪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道理。如果是一个汉武帝平时没有怎么接触,对他也没有什么恩惠,不怎么了解的人投降了,汉武帝可能还不会这么生气,以前投降的事也不少见。现在是李陵,就像是你最信任的人把你出卖了,这时候你的情绪就不仅仅是愤怒,你还有悲伤、伤心。伤心,是最难处理的情绪。汉武帝面临的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如此信任、如此宠爱的李陵竟然投降了,汉武帝当时的情绪很难控制,当时满朝文武低头不语,一句话都不敢说,唯独司马迁他敢发表言论。《汉书》里面有两个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司马迁当时发言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说司马迁欲如何,而是司马迁“盛言”,汉武帝情绪如此复杂的情况下,文武百官一声不敢吭的情况下,司马迁,一位掌管天文星相的太史令,既不管行政,也不管民事,更不管军务,这样一位低级官僚他敢“盛言”,当然我们可以推测,司马迁和汉武帝的关系可能不太一般,但是显然他的这番发言不合时宜。所以,后来汉武帝在盛怒之下把司马迁处以宫刑。

  那么,接下来的事情是不是像司马迁讲的那么简单?我们发现不是的。汉武帝一开始并没有去杀戮李陵的家人,而是恰恰相反,汉武帝曾经派出过一支队伍,想要通过努力把李陵接回来。派去的这个人,名字叫公孙敖。但是出问题了,公孙敖回来和汉武帝说,我们别去接他了,接回来没意思,人家在那边过得很滋润。

  第一,单于把女儿嫁给李陵了,李陵现在是匈奴单于的女婿,这件事很早就传回来了,汉武帝早就知道,并没有因为如此,汉武帝就杀李陵的家人。关键是公孙敖汇报说,李陵现在正帮匈奴人排兵布阵,针对我们汉朝军队的特点,帮助匈奴人训练军队,专门对付我们汉朝军队。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才最终下决心要以儆效尤,要把李陵的家人杀了,杀了他的母亲、他的妻子。

  有意思的是后来班固又带了一笔,这件事其实又搞错了。毛病出在公孙敖的身上,公孙敖弄错了,那边当时的确有一个姓李的叫李将军,针对汉朝军队的特点训练匈奴军队。但是那个李将军不是李陵,那个人叫李绪,公孙敖不愿意完成汉武帝派给他的任务,道听途说,听到这件事马上就回来了。但是,我们不去讲这些枝节,《史记》和《汉书》同样是讲李陵事件,有什么区别?你说司马迁撒谎了吗?没有。司马迁告诉你的都是事实。汉武帝打匈奴,是事实吗?是的。李陵带5000步兵上战场是事实吗?是的。当时的主帅是李广利,是事实吗?是的。李陵被匈奴骑兵主力包围了是事实吧?是的。李陵后来投降了是事实吧?是的。汉武帝后来杀了李陵的家人是事实吧?是的。但是个中因果关系不是。

  文字,它经常给我们一种暗示,这也是事实,那也是事实。读者经常会轻易根据这些文字建立一种因果关系。然而,这背后有很多问题要问,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的司马迁记的是不是事实?全是事实,没有一句是谎言。关键是他把其中一些细节给删掉了。所以,导致我们读者得出一个不正确的因果关系的结论。很多读者会问,司马迁固然有这个动机,因为他在这件事当中受害了。但是你怎么保证班固讲的事情就是真的呢?难道班固没有美化汉武帝的嫌疑吗?这种可能同样是存在的。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旁证,通过其他的证据来证明班固讲的这个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依据。班固和老刘家,和西汉的皇帝是亲家,这当然是一个缺点,因为是亲家,他可能美化。班固的姑奶奶,也就是他爷爷的一个姐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班婕妤,但他因为这个身份拥有了一个优点。当年他有一个叔祖,因为是班婕妤的弟弟,以这个身份参与了当时汉成帝时候组织的宫廷藏书、宫廷文献的整理工作。整理完了之后,汉成帝因为宠班婕妤,于是就给他们老班家送了一份厚礼:宫廷藏书的全套副本,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第一,在那个时代看书就是很难的事。不像今天,你要找一本书很容易。那时候,很多书还是写在竹简上的,很沉很难,知识交流、沟通不像今天这么容易。而且又是宫廷藏书,数量之全、机密性之高。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汉书》里面的很多细节在《史记》里是没有的。历史学家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同样一件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不是合不合理的问题,有时候甚至是必然的。如果每个人看同一个问题,看出来的都是一样的,那才是不正常的。

  更多公益讲座信息请点击www.jiangzou.or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一个汉武帝,为何有三张“面孔”
司马迁舍命为其求情的人,是忠臣还是叛徒?
读史|司马迁之死
司马迁被宫刑冤不冤?
李陵之祸:司马迁冤还是不冤?
成一家之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