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春面,“老上海白领”的最爱

  秦来来

  用“阳春”,这个书生气十足的名称来形容一碗面,是上海人的包容、宽厚,更是文化。“阳春面”是指一种不加任何浇头的汤面,也就是“清汤光面”,是老上海最大众化的面点之一。后来因为做生意的人忌讳“清”、“光”等不吉利字眼,就有文化人取古乐曲名《阳春白雪》的“阳春”二字,名其为“阳春面”。上海当时小有名气的馆子,如汉口路的“老半斋”、大自鸣钟的“四如春”以及老城隍庙众多面馆,都是吃“阳春面”的好地方。

  旧上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社会流行只认衣衫不认人。写字间先生处于贫富两端的当中,他们绝不会为了明天家中断粮而担心;当然他们也绝不会随意挥霍,而是处心积虑,为积攒每一个铜板而费心。当他们走近面店,堂倌(服务员)拉开店门,一声“张先生,请里厢坐”,听了浑身惬意。等到坐下来,堂倌拉开嗓子朝厨房间喊进去:“张先生阳春一碗,老样子宽汤重香头。”灶头师傅回一声“噢……”多少有面子!不多一会儿,一碗汤水略带牛奶色、上浇生青的蒜叶,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早点,放到了他的面前。钞票花得不多,兼有色、香、味大成的阳春面,令人胃口大开。

  等到一碗面吃完,堂倌过来帮他推开店门,一声招呼:“张先生走好!”这位先生拿出口袋里的麻纱绢头,轻轻地把额角边上一点点汗水揩一揩;随后紧一紧咯吱窝底下的皮包,对停靠在马路上的三轮车一招手,随后跳上三轮车,到写字间上班去了。

  必须强调一点,“阳春面”虽然价钿便宜,开面馆的老板还是非常重视它的质量。“阳春面”滋味的好坏,取决于汤水;汤水是用猪大骨、鸡壳子或者黄鳝骨等吊的。汤色好像牛奶一样,泛白颜色,味道极鲜,好极了。不像现在,很多面馆是用鸡精、味精冲出来。

  “阳春面”用的面也有讲究。每家面馆都有自己长期选的面,一般是一种介乎小阔面与龙须面之间的规格(老城隍庙松月楼用的是小阔面)。聪明的老板与轧面作坊有默契,在揉面和轧制过程中,会多轧一道两道,这样做出来的面,嚼起来更加有劲道。

  我记得小时候,老城隍庙西辕门(旧校场)口,有一家叫“月宾楼”的面馆,一开间门面,生意非常好。

  虽然“阳春面”是最起码的早点,上海人吃起来也有讲究。面有硬面、软面、烂面之分。有种人欢喜吃硬面,灶头师傅等面一入水就捞起来,吃的时候面芯子还是白的呢,它讲究的是有嚼头。汤分宽汤、紧汤,还有“干挑”,就是一点汤也不要,现在讲起来叫“拌面”。道地一点的面馆还会奉送一小碗汤来给你润喉。就连这碗不要钱的汤,也绝不会马虎,而是一碗蛋皮汤。“香头”就是生青的葱或蒜,对于经常光顾的老客人的爱好,堂倌刷刷清,“重香头”、“免香头”,灶头师傅就会抓上一把葱或蒜撒勒面上。“免香头”朋友当然不会摆放。

  老城隍庙的“春风松月楼”吃面,账台上还有一碟碟姜丝、一碟碟辣油,任由吃客各取所需。

  灶头师傅一面将面条放进灶头上一只水花翻滚的铁锅里,一面从边上一只熬高汤的锅子里舀一勺子高汤冲在盛面的碗里。接着,手势利索的,两尺长的竹筷将面条撩进竹笊篱后,一定要用劲地甩一下,以脱去面汤水,保持一碗面的纯正滋味。然后慢慢地,一折三反放到碗里。下面师傅这一手,当今的面馆里也已经很少看到了。

  现在,不加“浇头”,光吃“阳春面”非但无从寻处,还要遭受店家“翻白眼”。但我对当年的“阳春面”还是念念不忘,闭目如见其形,伸鼻犹闻其香,回味似留腮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人吃面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丨远去的那碗阳春面(袁文龙)
绿色周三 | 《上海老味道(第三版)》长销不衰的沪上美食开山之作
阳春面:穷到衣服脱光光的讲究
叶灵凤:阳春面之忆
[黄石文坛]佟炳文的散文《阳春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