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蜀汉皇权无人抢争?

为何蜀汉皇权无人抢争?
 
?--兼论魏、吴官员政治性惩治事件远比蜀汉频繁之因

付开镜 董坤玉
 
     三国时期政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国家政权或皇权交接错综复杂。在曹魏,先是汉魏的禅代,然后有魏晋禅代;在曹魏内部,权力交接出现难题:曹操在选定接班人上出现困惑。在蜀汉,权力交接的矛盾比较小,但也存在三个集团间的矛盾——即刘备的新东州人、刘焉父子带去的旧东州人、蜀地土著三者之间权力分配的问题。在孙吴,权力交接问题主要表现为孙权废立太子,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继发的政治集团内争问题。因此,三国时期,受政治性惩治的官员数量甚多,政治性惩治甚为严厉。这是该时期的政治动荡与权力争夺的必然结果。不过,相对而言,蜀汉在政治性惩治案件的数量上、惩治程度上都远不及曹魏、孙吴,成为这一时期突出的政治现象。

 

一、曹魏与孙吴因皇权之争引发多次政治性屠杀惩治

政治性惩治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有人想夺皇权或中枢大权。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此类事件就不会发生或发生甚少。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就因权力之争引起多次政治性屠杀惩治事件。

先看曹魏。在曹魏政权内部,政治斗争激烈,皇帝或权臣时常对一些官员加上“谋反”类大罪予以惩治。可分三阶段来看:

一是曹操当政阶段。这一时期的政治性惩治主要围绕禅代展开,同时也存在着曹操称王后继承人即世子择定的问题。在魏建立的前后,对触犯谋反类大罪官员的惩治,曹操与拥汉官僚集团有过多次较量。曹操集团中的拥汉势力,多次发动针对曹操的政变和暗杀,但一一为曹操化解。真正因谋反而被曹操所杀的官员主要有董承、马腾(其子马超反)、伏完、金祎、耿纪、韦晃、吉本、魏讽等。而因有拥汉情绪或对曹操政权抱有敌意被曹操逼死或加以罪名杀害的官员有:荀或、杨修、孔融、许攸、娄圭等。

二是曹丕时代和曹睿时代。曹丕为维护帝权,杀了忠于曹植的丁仪、丁虞兄弟,正直的杨俊、鲍勋,还施毒杀害了勇猛的兄弟曹彰,并数贬曹植。明帝曹睿当政阶段,对大臣交游结党,宗室封王与京都人交通极为在意,废锢诸葛诞、邓飏等结党者。

三是齐王芳当政至魏亡阶段。皇权之争主要围绕司马氏集团与曹氏集团展开。在高平陵事变中,曹爽一党,为司马懿父子以谋反的罪名一网打尽。曹爽一些属官也受到牵连。但是,忠曹的势力依然大有人在。司马懿亡故之后,在中央有李丰等人组织的反抗集团,在地方又先后有“淮南三叛”反抗集团,但——为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翦灭。与高贵乡公一同讨伐司马昭的大臣还有尚书王经,也被诛杀。[1]成济因直接杀害魏帝,司马昭为掩人耳目,“夷济三族”。[2]司马懿父子在消灭“淮南三叛”的三个集团中,惩罚涉及多人。及灭蜀之时,又有钟会之叛。钟会为乱兵所杀,后司马昭又追究责任,其家族也受到一定的株连。同时,名将邓艾父子也被冤杀。

再看孙吴。孙吴的政治内争激烈程度与曹魏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孙吴政权没有出现过皇族为异族觊觎引发的血腥事件。

孙权当政的时间甚长,因维护江东大族政治权利曾严惩张温、暨艳、徐彪。田余庆先生曾说:“孙权严惩暨艳并及张温,正是为了维护江东大族特别是吴姓四族的仕宦特权。”[3]而与孙权继承人问题牵连者,是孙吴政治惩治的重点和难点。孙权为帝,不能妥善解决太子和与鲁王霸之间的矛盾,结果在政府内部形成太子和与鲁王霸两大集团。孙权对两大集团采取了全部打击的政策:“全寄、吴安、孙奇、杨竺等,阴共附霸,图危太子。谮毁既行,太子以败,霸亦赐死。流竺尸于江,兄穆以数谏戒竺,得免大辟,犹徙南州。又诛寄、安、奇等。”[4]因太子问题而为孙权惩治的还有顾谭、顾承、张休、吾粲、朱据、陆胤、陆逊、陈正、陈象、屈晃等多名高官。

太元二年(252年),孙权死,孙亮、孙休先后继立。二人称帝期间,吴国的政治内争依然比较多。因政治性原因而被惩治者有:孙弘、诸葛恪、孙仪、滕胤、孙宪、朱异、吕据、孙琳、全氏家族、孙英等。尤以诸葛恪被灭族影响巨大。

孙休死(264年),孙皓被迎立为帝,残暴至极。不少大臣,皆死于非命,甚至于诛及子孙。这时候吴国对官员的惩治,已谈不上官员是否犯罪了。

总之,曹魏、孙吴的政治性惩治事件极为复杂,两国的皇权与大权之争引发了众多血腥事件。

二、蜀汉皇权无人抢争的原因

蜀汉的政治内争与魏、吴不同。在刘备与诸葛亮执政时期,政府惩治的官员有张裕、彭羕诸人。张裕、彭羕语涉谋反,却没有行动,依然被杀。诸葛亮死后(234年),又有魏延被灭族、杨仪自杀等案件,也因为权力之争。总之,蜀汉因政治原因惩治官员人数很少。而且,蜀汉未出现皇族内部成员争夺皇权事件,也未出现权臣想抢皇权的事件。这与魏、吴两国因争夺皇权的惩治事件让不少官员卷入其中、死于非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何蜀汉皇权无人抢争?

1.蜀汉不具备皇族成员争皇权的基本条件

一个国家皇族内部出现皇权内争,必须有三个前提:一是皇室内部除太子之外,还有其他皇子或皇族成员也有做储君的可能条件,或有做皇帝之心。二是宗室中出现权力过强者,可依此危及皇权而产生皇权内争。三是大臣分群,形成不同的对抗性政治集团,各拥一皇子或皇族,以争夺皇权为目标进行对抗。蜀汉不具备魏、吴两国皇族成员争皇权的基本条件。这是因为:

其一,刘备的出身与曹操、孙权完全不同。从父祖的官位上看,刘备不如曹操、孙权。史称刘备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刘备的其他亲人,史书记载有其叔父,再记有同宗德然。德然父元起曾资助刘备读书并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5]这就是刘备的家族情况,是地道的寒士出身。虽然刘备是帝室之胄,但是,已早过了五服,在当时的汉皇室已没有任何血缘上的特权了。史称刘备:“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6]由此可见刘备年轻时因无家庭同胞血亲的相助,只好结交豪侠以壮大力量。

而曹操、孙权却不同。曹操出身于重要官员家庭。“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适顿丘令。”[7]虽然出身并不光彩,却并不能因此而看轻其参政的起点。因此,曹操可凭借其父祖的关系,轻而易举进入汉朝政界。孙权之父兄,均为汉朝高官,其父孙坚,参加过讨伐董卓的行动。“(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8]其兄孙策,曹操表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9]到了孙权,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因此,诸葛亮对刘备陈述隆中之策时,要求以其为援而不可图之。说明孙权称霸称帝的基础也比较好。因此,从父祖出身上讲,刘备是无法与曹、孙二人相比的,由于出身贫寒,刘备年轻时不可能广置妻妾,而妻妾多寡是影响后嗣多少的重要因素。

其二,刘备不但子女数量少,而且也无亲近的同族人。这与曹、孙也有较大差别。史书未记载刘备的兄弟姐妹情况,说明刘备无同胞兄弟,其家庭是小族。可见刘备为寒人,家族势力极小。再者,刘备仅有三子:刘禅、刘永、刘理。刘禅为太子,刘永封鲁王,刘理为梁王,且三人非同母。

而曹魏、孙吴皇权都有强大的宗室支撑。曹操妻妾成群,共为他生了25男,成人者十多人。这十多人中,有数人才华出众,远比刘备儿子能力强,成为曹操的得力助手。因为有数人才华超群,对曹操来说,也就使得继承人多了人选;对其儿子来说,也就多了竞争皇权的对手。曹丕也有9子。曹魏宗室著名者有曹仁、曹莼、曹洪、曹休、曹真等,这些人都具备治国带兵之才,为曹操父子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有夏侯氏——夏侯悖、夏侯渊等,也系宗亲,才能出众。在曹操时代,这些人多掌控国家军政大权,成为曹操政府中的核心阶层。曹操虽然唯才是举,但是,他最重用的人,还是以曹氏、夏侯氏血亲为主。曹魏政权中异姓人才,虽然有一流者,在曹操和曹丕时代,却少有掌握国家军事大权者。

孙权有7个儿子,其中,孙登、孙和、孙霸、孙休、孙亮等人才华明显高于刘备之子。孙权的宗室有孙河、孙静、孙贲、孙辅、孙绍、孙翊、孙匡、孙桓、孙峻、孙綝等。这些人,多握兵权,成为孙吴政权中的要员。

其三,刘备三子,皆为中材之人。这三子在刘备争夺天下时,年纪甚小,根本帮助不了父亲。刘禅弟刘永、刘理二人,无做皇帝之欲。史书未记二人在政府中担任官职。刘永因痛恨黄皓,与刘禅关系不好:“建兴八年(230),改封为甘陵王。初,永憎宦人黄皓,皓既信任用事,谮构永于后主,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余年。”[10]刘理,“建兴八年(230),改封理为安平王。延熙七年(244)卒,谥日悼王。”[11]二人对蜀汉政权没有什么影响。

由此可知,刘备要兴复汉室,没有同胞兄弟、儿子或宗室之人可依。故,刘备要建功立业,就只能求助异姓之人。刘备早年与关羽、张飞“恩若兄弟”,[12]也正好说明他无同姓兄弟时,只好求得异姓兄弟,通过这种无血缘的情谊,以加强自己力量的心思。刘备后来以刘丰为其假子,也说明其家族势小力弱,欲以同宗而强己之心理。

而曹操从没有结交异姓兄弟,因为曹操族大势强,无须结交异姓兄弟。孙权也是族大势强,“(孙)坚四子:策、权、翊、匡”。[13]坚、策二人,又爱结交江东豪杰,故及孙权掌握江东政权时,其可依靠之人除了同宗,还有其父兄结交的人才。因此,孙权也不用像刘备那样,以结交异姓兄弟来壮大自己的力量。相比而言,曹操、孙权二人的儿子,多有才华出众者,如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曹彰;孙权的儿子孙亮、孙霸等。儿子才华出众本是好事,却又是帝制时代的一把双刃剑。兄弟团结,则可兴国;兄弟相争,则可弱国,甚至于亡国。因此,曹操与孙权二人,儿子们才能杰出,反而成了帝位强有力的竞争者,儿子们为了争夺继承其位,都要拉拢大臣,从而在朝廷中形成不同的政治集团。竞争的结果,大批的官员受到毁灭性的惩治。

魏国曹丕与曹植争夺太子地位的斗争直接影响了曹魏后来的国策制订和政治走向,一批大臣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吴国孙权后期,鲁王霸对太子地位的争夺导致了前太子孙和被废和鲁王霸被赐死,同时一批重臣受到牵连。唯有蜀,刘备家族人少,子孙又少才华,使得蜀汉政权中缺少争夺皇权的人选,这反而成为蜀汉无皇权内争、国家安定的一大原因。

2.蜀汉不具备皇权外争的基本条件

皇权外争(异姓人争皇权),指的是异姓人(即权臣)争皇权,或欲掌控国家大权。前者是改朝换代,后者是图大权在握。异姓人要想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有一个较为强大的血亲集团,即家族势力要强大,二是已经握有一定的国家权力,尤其是军权。从这两点来看,在魏,有多个土族的存在,他们中的司马氏是觊觎曹魏皇权者的代表。这也是曹魏后期政治性惩治个案频频出现的基本之因。在吴,虽然无异姓觊觎皇权者,但权臣却在不断地干预着国家政权的走向,这也是吴国内部一直存在政治抢争的基本原因。

刘备集团成员多是社会中下层者,少有士族大家存在。外来者中,诸葛亮虽为权臣,却非大族;其他如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重要官员,皆为小族。这些人的后代也不多。黄忠无后,魏延被夷三族;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有后,但均无高才,也未成为国家权臣。蜀本地土著中的成员,也无极大势力的大族;刘璋系人物,大族也少见。因此,刘备集团成员的构成,没在出现一个为官者众多、势力超强、又有数名杰出人才的家族。因此,在蜀汉政权中,不存在夺取皇权的异姓大族。这也是蜀汉较少官员政治性惩治个案的基本原因。

5.蜀汉集团官员之政治人格高尚

刘备及其集团成员的政治人格从总体上说,比魏、吴两国官员高尚。

首先,刘备集团的高尚政治人格由刘备的用人方略而奠定。清人赵翼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后世尚可推见其心迹也。”[14]曹操以权术相驭,指的是曹操在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后对谋臣态度大变:此前,曹操可倾心利用各种人才,此后,对有才者多杀之或黜之。这与刘备有质的不同。刘备以心待人,故所用之人,人格多高尚者。像关羽、张飞、赵云、糜氏兄弟等人,都是在刘备寄人篱下时或事业受挫时倾心跟随者,忠诚之心不必细论。人格卑劣者,刘备也看不起。史载:“(建安)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以危亡在近,故不诛靖。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后在法正劝说下,刘备“于是乃厚待靖”。[15]刘备以诚意待人,及其死时,告诫其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6]也可证明其做人的准则。并告诫其子,敬重诸葛亮等人。

其次,刘备集团的高尚政治人格由诸葛亮等人巩固而完善。刘备虽死,但其任用者,多诚信之人,对后主忠贞不二。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掌握蜀汉大权以后培养了一批忠贞人才,如蒋琬、费祎韦等。诸葛亮死时,魏延、杨仪争权,引起一场内乱,但影响范围较小,对蜀汉的政治无太大的影响。这些人不像曹操强迫出仕之人或猜忌用之者,多存反心。如司马懿等,虽然一时被迫出仕,后来“三马同槽”,夺了曹魏的政权。

第三,刘备集团的高尚政治人格由后主刘禅巩固。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虽死,蒋琬、费祎、姜维等人都能忠于后主。刘禅虽然愚笨,却很忠厚,政府内部,不像曹魏和孙吴那样形成水火不容的政治集团。到后来,刘禅信任宦官黄皓,蜀的内政虽然有点乱,但没有出现政治上的屠杀大臣现象。刘备集团的成员政治人格主要体现为忠、廉、公、勤等方面。蜀汉官员的政治人格,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从政行为。因此,蜀汉官员也很少有贪污犯罪受惩现象。这也是诸葛亮等官员以身作则而起到的典范效应。

4.刘备预除了唯一可能争夺皇权的养子刘封

刘备养子刘封在刘备死前被除掉,是一重要的事件。刘封因与孟达交恶,造成孟达降魏,失掉房陵、上庸、西城三郡。“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17]刘封刚猛,是唯一可对刘禅造成潜在皇位威胁的人。史称:“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及先主人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为副军中郎将。”[18]可知刘封比刘禅能力要高了许多。其年纪才二十余岁,且有战阵经验。因刘封是随诸葛亮一起入蜀,诸葛亮当熟悉他的为人和能力,这才劝刘备除之。

刘封被杀,也不是纯然无故,而是他犯了一个重要错误,即不救关羽,对失荆州负有责任。当然,他即便出兵,也未必能救荆州。但这毕竟是他为诸葛亮劝刘备除之提供了机会。否则,诸葛亮可能还得另找机会。孟达曾有书给刘封,称:“今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闻也。自立阿斗为太子以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19]孟达的话,不可全信,但也不是毫无根据,说明有识之人已看到了刘封之强与刘禅之弱。因此,刘封被除,不过是早晚之事。

5.蜀汉的弱小令诸葛亮等人重视团结官僚集团

三国中,蜀与魏、吴两国实力比较:其一,人口最少。蜀汉人口,在其被灭时,仅百万左右。而吴国人口,在其被灭时,有二百余万,魏更有四百四十佘万人口。[20]其二,领土范围小。蜀仅占一州之地。吴占二州并有荆州一部分。魏却占有中国当时大部分州郡。其三,国家财政与军事实力,蜀最弱,吴稍强,魏最强。这可说明两点:其一,蜀民少,官也就少;官少,受惩治的官也可能少。其二,蜀汉国小民弱,兵少将寡,且又在不断北伐。如果发生内争,可能出现立刻亡国的危险。这是蜀汉上下都看得很清楚的。诸葛亮也看出了这种危局,他对后主上表时说道:“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1]因此,在这种形势下,蜀汉上下一心,团结对外,减少了官员内争引发惩治个案,相应地,也就增强了国家实力。

三、蜀汉皇权无人抢争的意义

就整个魏晋南北朝来说,各朝政治性惩治的个案和人数一般都甚多,像蜀汉这样较少者,皇权没有内争者,在其他国家是见不到的。曹魏、孙吴不用再说,两晋、南朝北朝,或者十六国,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现象。蜀汉皇权无人抢争意义重大:

第一,蜀汉虽小,但因无人觊觎皇权,统治集团内部团结,自下而上政治稳定,少有血腥屠杀式的政治性惩治事件,有利于在三国鼎立局势中长期生存。蜀汉在对魏的长期战争中,多处于主动地位,其因固多,但基本的一点就是其内部稳定。它使得蜀汉以弱小之国得以与魏、吴抗衡鼎立四十余年之久。而同时期的魏、吴两国,却因为皇权争夺,不少官员受到惩治,国力消耗严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能聚集全部国力,对外进行有效的战争。

第二,蜀汉的政治成为三国时期最为温和的政治,官员因政治原因而死者,在三国中最少,这有利于当时整个社会的稳定。

第三,蜀汉君臣关系为后世效仿树立了榜样。蜀汉虽小,却因君臣关系和谐、政治温和存在了四十余年。蜀汉的君臣关系,受到后代君主的重视,并产生了榜样效应。后世的帝王,多有以刘备与诸葛亮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关系为楷模者。

(责任编辑 张 灵)

 

 

【注释】*付开镜,历史学博士,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董坤玉,历史学博士,北京市文物局工作。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chool of History,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Dong Kunyu,Beijing Historical Relic Bureau

[1]陈寿撰:《三国志》,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04页。

[2]房玄龄撰:《晋书》,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37页。

[3]田余庆著:《秦汉魏晋史探徽》(重订本),中华书局2004版,第304页。

[4]陈寿撰:《三国志》,第1370页。

[5]陈寿撰:《三国志》,第871页。

[6]陈寿撰:《三国志》,第872页。

[7]陈寿撰:《三国志》,第1页。

[8]陈寿撰:《三国志》,第1096页。

[9]陈寿撰:《三国志》,第1104页。

[10]陈寿撰:《三国志》,第906页。

[11]陈寿撰:《三国志》,第908页。

[12]陈寿撰:《三国志》,第939页。

[13]陈寿撰:《三国志》,第1101页。

[14]赵翼撰:《廿二史札记》,王树民校证,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40页。

[15]陈寿撰:《三国志》,第960页。

[16]陈寿撰:《三国志》,第89页。

[17]陈寿撰:《三国志》,第994页。

[18]陈寿撰:《三国志》,第991页。

[19]陈寿撰:《三国志》,第992页。

[20]杜佑撰:《通典》,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45页。

[21]陈寿撰:《三国志》,第919页。

 

转自:北大法律信息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压倒刘备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帮派化
曹操、诸葛亮和司马懿为何不称帝?与汉代一项举措有关
为何蜀汉皇权无人争抢?侧面解读魏、吴“黑暗官场”给蜀汉的启示
魏蜀吴晋分别对应什么动物?蜀汉霸气,东吴最无争议
三国十大英年早逝的人物,周瑜第三,第一年轻的是他太可惜
刘备孔明为何要借刀杀关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