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拇外翻(大脚骨)


        足拇趾外偏大于15度即可定义为拇外翻,该诊断以临床症状得名,俗称脚孤拐,大脚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的日益提高,各种各样鞋子的出现,拇外翻的发病人数也是与日俱增。总的发病率在2~4%(即使在不穿鞋或赤脚走路的情况下),但在穿鞋特别是高跟鞋的情况下,发病率可增加至48%。其中妇女的发病率较高约占85%。拇外翻畸形的青少年(在儿童时期发病)通常与遗传因素相关,其中72%由母系遗传。

    在患有拇外翻的人群中,仅有不到一半的患者进行就诊,因为在发病早期,患者一般无足部疼痛症状。随着年龄的加大,畸形逐渐加重,足部骨骼结构改变明显,超出代偿。出现疼痛,前足变宽,拇趾以外的其他足趾畸形,骨性关节炎等等。最终难以行走。

如上图所示:拇外翻角大于15度即可称为拇趾外翻——拇外翻,正常人跖骨间夹角小于8度。拇外翻患者通常会大于12度。

        

   

如图所示,拇外翻患者拇趾外翻,对第2趾造成挤压,前足增宽,内侧缘有一较大骨突,与鞋帮内侧摩擦,产生肥大、红肿拇囊。足底局部有肥厚的老茧, 走路行走疼痛,需定期清除。

拇外翻发病因素:

内在病发因素主要有两种:遗传与脚的结构。

遗传学因素:较为复杂,目前具体原因不清,可能与韧带发育异常有关。

脚的结构异常:如内侧序列过长,包括第1跖骨较长或近节趾骨较长;外侧第2跖骨较短,或第1趾外伤缺失

外在病发因素:高跟鞋、尖头鞋、高跟尖头鞋、外伤等

其他因素:类风湿等

病发机制:


       拇趾外偏后,通过第1跖趾关节铰链机制,将第一跖骨推向内侧—第1跖骨内翻,因第一跖骨连接前后两个关节:第一跖趾关节;第一跖楔关节。跖骨内翻的结果造成第一跖楔关节在水平面活动度加大,同时拇趾进一步外翻,甚至1/2或2/1趾骑跨。另外第一跖骨内翻造成前足增宽,使得足底的拇收肌进一步牵拉拇趾,拇趾外翻加重。两者通常互为因果。这种结构性改变一旦发生,通常是不可逆的。

 

严重拇外翻及x线照片

      拇趾长期处于外偏,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关节囊及关节侧副韧带变得松弛,外侧挛缩。

关节同时处于半脱位或脱位状态,因拇趾外偏,外侧软组织挛缩造成关节外侧间隙变小,

局部关节软骨压力增大,内侧关节软骨因长期废用退化,甚至消失。最终导致骨性关节炎。

 拇外翻跖趾关节外侧软组织改变图示 

 拇收肌向外侧牵拉对拇外翻形成的影响

                             

          

正位片拇外翻足部结构变化图示

        由于第一跖骨内翻,前足增宽,但第一跖骨头下的两块籽骨并不随跖骨头向内侧移动。这样就造成籽骨—跖骨关节脱位,也就是说籽骨相对于跖骨向外侧脱位。行走推进时,跖骨头下应力发生改变。继发籽骨—跖骨骨性关节炎。

                                   

            

籽骨轴位像籽骨-跖骨关节正常表现

            

                

脱位籽骨-跖骨轴位像表现

                                    

             

  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表现

临床分期

第一阶段—拇趾外翻机械平衡:

拇趾外偏,但关节对合良好,籽骨未出现脱位,肌腱未出现力学异常(拇趾背侧的拇长伸肌腱无弓弦样改变)

第二阶段—拇外翻机械不平衡,但畸形能被动纠正:

拇趾外偏,籽骨横向移位-跖骨关节脱位,如将拇趾向内侧推挤,畸形可被动纠正,纠正后关节依然适合

第三阶段—拇外翻机械不平衡和被动纠正:

外侧软组织挛缩,籽骨向背侧、外侧移位,拇趾背侧肌腱出现弓弦状变形,跖趾关节可呈半脱位及脱位状态。被动纠正后,出现关节不适合情况

这种情况下,手术通常要进行关节外侧软组织的松解、内侧软组织的紧缩。同时进行跖骨的截骨,包括头颈部及基底干部的截骨矫正。

预防措施

      变形之前已不可逆转,在轻度(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潜在的)某些措施可能延缓拇外翻发展。如不穿高跟尖头的鞋子,而选用前面宽松的鞋子;或白天在拇趾与第2趾之间使用特制硅胶软塞,晚间佩带相应的足部矫形支具,如图所示。

      但这两种措施需要长期坚持使用,很难有患者能够坚持。或者将橡皮筋套在双拇趾上向外进行牵拉锻炼。上述这些方法只能够延缓拇外翻的发展,并不能阻止畸形发展。最终的治疗手段是进行手术矫形。

拇外翻症状

症状描述:

主诉:疼痛,行走困难。

其次为:在市面上买不到合适自己脚的鞋子。

再次为:足部外形难看。

疼痛一般主要集中于:1)踇趾内侧:局部红肿,肥大。2)足底:第2、3跖骨头下。3)小趾外侧:局部红肿,肥大。

       

拇外翻患者外观

足部外形:

1)前足增宽,踇趾于第2趾骑跨,或伴有2、3、4趾屈曲畸形。

2)有的患者或伴有足内侧纵弓下降

3)拇趾内侧或小趾外侧形成肥大滑囊

4)足底:在第2、3、4跖骨头下方有胼胝形成

5)另外可合并其他足趾的畸形,如2、3、4趾的锤状趾畸形

拇外翻患者图示

拇外翻的解剖学描述:

1)踇趾外翻,或伴有内旋、外旋,与第2趾骑跨。

2)第1跖骨内收伴外旋(多数),或内旋,造成1/2跖骨间夹角增大。

3)跖骨头抬高。籽跖关节脱位。

4)第一跖趾关节外侧关节囊挛缩,内侧关节囊延长,松弛。

5)或伴有第1跖揳关节松弛,足内侧纵弓下降等。

足部疼痛的原因:

足部畸形后,在行走时会产生足部生物力学上的改变。感到活动受限不适或疼痛的部位应该是踇趾内侧缘,而后是足底或足外侧缘。

1)前足增宽后,我们从货架上买来的鞋子的宽度是固定的,这样鞋帮与踇趾内侧或小趾外侧的摩擦力增加,为了乎缓解这种过度的摩

擦,身体自身会产生滑囊以消除摩擦力的增加。而拇外翻疾病发展进程并不会因此终止。这样压力及摩擦力过大就会引起疼痛。

2)人正常行走时都有一定习惯,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足部外偏,这与髋关节直接相关。正常人行走时的推进期,前足正常情况下为旋

前,以便使力量通过第1跖骨向地面传导,随着拇外翻逐渐加重,第1跖骨内收的加大,跖骨头抬高。第一跖骨失去原有的杠杆传导作

用,患者在推进期前足旋前失效,为了获得足够的前进动力,足外侧缘负重增加,以弥补第一跖骨内收,抬高所造成的传导不足。随

着时间推移,足外侧缘形成肥厚胼胝,而这种胼胝反过来会使足底应力更加集中,而产生疼痛。

拇外翻—青少年类型

拇外翻——青少年类型

    青少年拇外翻:通常有明确的家族史,拇囊炎可能在多年之后出现症状,但其发病可以早在lO岁或更早。青少年跚外翻畸形在许多方面与典型的成人拇外翻畸形不同。一般来说,青少年拇外翻畸形有一个较小的拇外翻角、跖骨间夹角及内侧突起;骺板通常未闭;有时,可有跖楔关节活动过度。畸形往往发牛在青春期前.一名有症状的患者主诉内侧突起处的疼痛与穿鞋有关:并常常会在从事体育活动时发生疼痛。缓解疼痛是一种合理的手术指征.而美观可能是难以如愿的。通常情况下,青少年跚外翻患者前足并没有明显增宽,与—般人群相比,跖骨内翻在青少年拇外翻患者中更多见。具有扇形足的患者也可能有小趾滑囊炎。而其他前足疾病如跖间神经瘤和其他足趾畸形.在少年和青少年患者中是比较罕见的。

 此类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

1)拇趾外偏

2)第1跖骨内翻,1/2跖骨间夹角增大

3)跖骨头圆形,或伴有跖骨远端关节角(DMAA)增大

4)前足增宽

5)足底通常没有胼胝体

手术操作注意:在骨骺板没有闭合之前,尽量不要进行手术矫形,矫形时要充分考虑患者年轻的特点。

继发性拇外翻

1)多数的患者拇外翻发病与穿鞋不当有关,尖头鞋,高跟尖头鞋,由于鞋子前部的空间有限,行走推进时前足会被动增宽,受到有限空间的挤压,拇趾就会向外侧偏斜。久之,跖趾关节内侧关节囊松弛,内侧挛缩。形成继发性拇外翻。

拇趾内侧与鞋帮摩擦形成肥厚拇囊,产生疼痛

  图中红色区域代表压力增高区——疼痛位置

2)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由于足内侧序列较长,即使不穿这种尖头鞋,同样的机制,拇趾仍可向外偏斜。


3)创伤后拇外翻,第一跖趾关节受损或第2趾缺失,造成拇趾外侧不稳定,同样也可导致拇趾外偏。


4)类风湿性拇外翻:类风湿这种疾病通常是破坏关节为主,血管翳性病变导致关节囊挛缩,关节周围平衡失调,导致拇外翻。

类风湿病人足部及手的畸形照片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拇外翻患者均需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拇趾畸形程度,骨质情况、骨骼结构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拇外翻的手术治疗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截至目前手术方式多大200多种。最常用的近20多种。

按学术流派国内、国外各两种:小切口与传统手术。但国内与国外在小切口的操作上有本质的区别。

一、国内小切口手术:

所有患者,无论畸形程度如何,均适用同一种手术方式解决。采用磨钻,在足内侧皮肤上钻孔,将跖骨颈部截断。截骨后不使用内固定或克氏针固定,仅仅使用外部包扎,使拇趾被动矫形在内翻位置。

患者术后下地行走,在康复期间,由于没有内固定的保护,截骨处受到足底压力的影响,会产生移位,即截骨远端背侧畸形愈合。这样的患者可能术后发生转移性跖骨头的风险较高。

另外因为切口较小,内部的骨碎屑不易清理干净。

再次,磨钻直径较粗,截骨后可造成第一跖骨过分短缩,使足行走时有效力臂减短,推进不足而产生转移性跖骨痛。另外,拇趾短缩后,2345趾可能显得过长,在鞋子有限的空间内,这几趾受挤压呈屈曲状态,久之形成锤状趾畸形。

二、传统手术(国内外相同):

传统手术切开矫形+内固定,特点是操作规范,符合足部生物力学,矫形结果可靠,内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手术即可下地行走(使用特殊的前足面负荷鞋),大概2周伤口愈合,1个半月左右正常活动。一般的足踝专科大夫具有能力实施。

手术之前注意事项:

先明确拇外翻病理:第一跖骨内收,伴内旋或外旋,跖骨头上抬;拇趾外偏,伴旋前。导致这种病理的因素有多种,先天异常-韧带松弛。拇趾第一序列过长。近节跖骨基底异常—PASA异常。后天继发:穿鞋,外伤,烧伤等等。

手术治疗前,需考虑每一位患者拇指外翻的病发特点,以减少术后复发的机率。
1)临床分期

2)患者发病年龄

3)大脚趾畸形程度(拇外翻角度)

4)近节趾骨基底关节固定角度(PASA

5)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的夹角

6)第一和第二跖骨的相对长度

7)对第一跖骨头具体解剖倾斜角度(DMAA

8)第2和第3次跖趾关节脱位状态

9)其他相关如锤状趾畸形,爪形趾或槌状趾畸形等。

10)骨关节炎,关节炎。

11)第一跖楔关节过度活动

12)前足手否有整体内收

 

    许多外科医生使用所有的病人相同的技术,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不正确的。目前没有哪一种手术方式能解决拇外翻患者的所有问题。因此,在这里,我们提倡个体化治疗,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技术。

 

根据拇外翻病发的软组织特点,我们建议对患者进行相应截骨矫形之前,先进行跖趾关节周围软组织手术。具体如下: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足部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矫形鞋垫/支具在扁平足治疗中的应用 | 儿童扁平足专辑
『先天性足部畸形』影像诊断学(读过的人,都说很受益)
踇外翻
大脚骨
孩子“喜欢”踮脚走路?踮脚走路可能是—高弓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