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气调神大论》一文学习笔记理解(转)

目录

第一章、学习《四气调神大论》整篇背景资料

第一节、《四气调神大论》一文学习理解

第二节、《四气调神大论》第二原文

第三节、《四气调神大论》白话译文

第四节、对于《四气调神大论》篇名的理解

第二章、《四气调神大论》一文各小节学习理解

第一节、四时,怎么会成为“四象”的模型?

第二节、四气的变化

第三节、《四气调神大论》第一段四气特点学习理解

第四节、十二地支表达是什么?

第五节、为什么说辰戌是生死之门?

第六节、为什么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

第七节、为什么到秋三月才提到鸡,而不是在春天提鸡?

第八节、古人为什么注重阳气,是否代表阴气不好?

第九节、如何做到顺应四气,来调心神?

第十节、《四气调神大论》第二段圣人从之学习理解

第十一节、什么是少阳、太阳、太阴、少阴?

第十二节、三阴三阳是什么?六经中的三阴三阳与前面讲的三阴三阳区别在哪里?《黄帝内经》对三阴三阳的论述?

第十三节、《四气调神大论》第三大段第一小节逆四气病变

第十四节、为什么肝气用变,心气用洞,肺气用焦满,肾气用独沉?

第十五节、《四气调神大论》第三段第二小节是谓内格

第十六节、如何理解四气之间的体用关系?


第一章学习《四气调神大论》整篇背景资料

第一节、《四气调神大论》一文学习理解

我把《四气调神大论》分成三大段,第一段从春三月~~~冬三月;第二段从天气清净~~~生气不竭;第三段从逆春气则少阳不生~~~不亦晚乎?

第一段,对应《上古天真论》里的“其知道者”解释,并且对“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关窍点加以细分,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在春夏秋冬里,依据不同的气象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养生。

也就是叙述了四时生长收藏的气候物候变化规律及特点,指出四季之中,一定的气候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发生有具体的内在联系,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各有特点,对于人体的影响也是各有不同。从而体现了《内经》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体应当顺应四时的变化规律,并且达到机体与自然界变化的相互协调而养生调神。简单说要求顺四时变化而积极调整作息、心神从而达到保养身体。

第二段,在一般情况下,自然界是清净光明而天气晴朗的,因而万物生化不止,健运不息。但是一旦阴阳升降失常,天地之气不相交通,则风雨不调,万物失养。也是《上古天真论》中“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的说明;

第三段,分为三个小节;

第一小节,阴阳升降失常情况下,从而相应发生“肝气内变”、“心气内洞”、“肺气焦满”、“肾气独沉”等病理变化。

第二小节,告诫大家四气调神是伴随人生的始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到知行合一,不要象愚人一样,身体好点,就忘记了四气调神,从而发生“天人交战”的情景。

第三小节,告诉大家圣人如何做到防止阴阳升降失常发生的思维方法。

《四气调神论》的中心思想:

一年划分为四季,通过四季春夏秋冬不同气象特点,提供了不同方法,调节自己心神,来顺应生长收藏的变化。

就是说人的五脏通应于四时阴阳,一旦违逆,则内伤五脏,并且在下一季节发生不同病变。

这个四气阴阳变化规律,伴随万物始终,是人生老病死的关键,养生就是顺应这个规律,治病也是依据这个规律,最后,告诉大家,圣人就是根据这个规律来养生,也是根据这个规律来避免生病。

我的理解:

《四气调神论》用发陈、蕃秀、容平、闭藏,八个字,生动形象表达了四气产生的不同气象特征,并且通过调神来养生;这个神表达什么意思?

《四气调神论》一文用的是“志”表达神,直接指向情志的变动与五脏的机能,情志是脏腑功能外化的一个表现。其与脏腑的关系概括起来即是脏生情,情调脏。就如肝贮藏血液调节血量,肝血充沛可藏魂,肝血充足以生心血,可助心养神。又如心主血脉,心血充足,脉道充盈,血液在不断滋养濡润全身脏腑组织的同时,也在滋养着神,使人的精神思维敏捷。"神、魂、魄、意、志五神均为心神所主宰,由心神化出而统属于心。正如张介宾在《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所说:"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赅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心是情志思维的主宰,心神通过统领脏腑,主持血脉,以调节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及维持各脏腑之间的平衡协调,适应内外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情志变化。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所以,这个神概括地称为“心神”来理解。调神就是通过心神来协调五脏的和谐相生。

举个例:平日生活中,人与人的情绪会相互感染;为什么人喜欢悲秋?看到秋天的落叶,凉风一发,人开始悲秋,没有悲春的,气气相感的道理即在此。所谓的抑郁无非是气闭了气降了,闭就是合,什么是抑郁?什么事都闷者,不爱跟人沟通、交流,抑郁症的人没有几个多气的,抑郁发展到极致就是“癫”,(“狂”是太升、太开,有癫狂一词)抑郁是“癫”的早期表现形式,抑郁症又叫自闭症,闭就是气闭,气当然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了,气都降下去了,有时候唉声叹气的。因为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大,方方面面的不尽如人意,人生的选择有时候不由自己控制,再加上社会大变当中人无所适从,失去了前途和目标,没有希望,没有奔头,气就升不上来,人就高兴不了,气就无从开,不做事气就开不了,慢慢的气不升也不开了,反而都去下降、闭合,也就不愿意接触人,得了忧郁症。到了冬天气合了,忧郁症就加重了,看到草木枯萎一点欣欣向荣的意思没有,就开始悲秋、伤冬,这就是抑郁症冬天易发的一个原因。

圣人如何调节心神的?《四气调神论》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如果我们当下做了违背养生之道的事,也许当下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有可能会在下一个季节里出现。换言之,我们当下得的病,也许是较早时期做了违背养生之道的事。圣人知道后就在较早期采取措施,避免损害的发生;

所以,平日里只要做到《上古天真论》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那么就“病安从来”。


第二节、《四气调神大论》第二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稿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第三节、《四气调神大论》白话译文

春三月,万物由无到有,从沉睡中醒来,开始生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个时候我们应多多利用这个时机,让我们的阳气符合天道的运行,去开达运化你的气机,借这个势,夜卧早起,在庭院当中来回踱步,让生机从足下起,并且把头发散开,使你的气机顺畅条达地生发生长。这种升达之气,只能顺畅条达充盈而不能削弱,只能靠自己而不能巧取豪夺,只能是努力的回报而不能是鞭挞获得;春天的人体内在的气机与外在的气机相应一致就在于使气升达,这就是养生之道;如果春天的阳气不能舒展升达就会损伤了肝条达,疏泻之气,到了夏天阳气更难以生长,阴气会做乱,会诱发很多寒性的疾病,所以说春天的生机不旺,导致夏天长不盛壮。

夏三月,天地之间草木茂盛郁郁葱葱,果实孕育成长;是因为天地气交,天以行云,云气上蒸,天气下降成为云雨,天地之气相互交通,所以,万物开花结果;我们多多利用这个时机使我们的阳气符合天道的运行,借这个势,夜卧早起,利用阳气长的过程,积极地做事,让自己精神健旺,容光焕发。但是也不能做过头,顺顺利利过度到秋三月结果的阶段,即使那些盛开的花朵受孕,最终成长为果实,也要让阳气得以盛达而通泄,即让精神充实饱满,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神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时人体内在的气机与外在的气机相应一致在于气长,这就是顺应夏三月养长之道。如果夏天的阳气不能通泄就会损伤了心的盛达于外之气,到了秋天阳气衰时,阴气袭之,会导致寒热往来的外感风寒的症状,影响卫阳不实,不能收引于内或收引于内少,到了冬天阳气就不能很好的闭藏,使人病重。

秋三月,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景象,完成一个由动转静,由阳生阴的过程;万物肃降,亦把地上之阳气慢慢受纳到地下。是因为天气要收引,阳气不在,但是地气仍然光鲜,昌盛,所以,地气变得更加清明,就象秋高气爽一样,云不施雨不降,不再天地气交;我们多多利用秋天阳气收敛,阴气渐盛,借这个势早起早卧;感应鸡的早起早卧生活习惯,做到心神安稳地享受胜利果实,减少秋天秋凉之气对人体的束缚而造成收敛之气的伤害;要收敛心神,将阳气受纳和平定下来,让五脏之气与秋季之气相平和;不要象夏三月那样心神舒畅向外,让最后一点在外的阳气用于果实成熟收获,即四肢百骸分布得以清匀;这时人体内在的气机与外在的气机相应一致在于气收,顺应秋三月养收之道。如果秋天的阳气不收引,就会肺气焦满,到了冬天经常溏泄,经常拉稀,接受的阳气不能很好的闭藏而消耗。

冬三月,大地的门户关闭了,阳气被藏匿于大地之下,藏起来,等待来年春天的再次“发陈”。由于天寒地冻,阴寒之气旺盛,不要再惊动阳气了,让阳气到地下闭藏。我们多多利用冬天阳气的闭藏,借这个势早卧晚起,不要把体内阳气随便的露出来,藏着掖着,不再向外索取索求,目的去寒就温保全自己,不要周身出汗,让汗泄伤了阳气,这时人体内在的气机与外在的气机相应一致在于阳气闭藏,这是顺应冬季的气候特点闭藏之道。如果冬天的阳气不能闭藏,就会损伤肾的闭藏功能,精气在冬天被耗散掉了,春天了就变成了痿厥的症状,使之阳气不能开达于外了。

天之气它是清净光明的,它施德于四方,德施普野,推动着万物的生化,永无止息。如果说天失常了就会导致日月不明,邪气就会切入天地间的这种“空窍”,导致阳气的闭塞而不再施于万方,地气只能冒充天之阳气,让万物呈现一片不能持续的旺盛景象,原因是天之阳气的不足,引发云也不行了雨也不施了,雾气昭昭的,对应天之气的白露也不下来,上下天地之气不能交通,万物也不能延续生机,很多花草树木都死了这种阴阳失调,是由于天地间(中焦)运化失常,引发恶气持续,风不调雨不顺,狂风暴雨,白露不下,树木繁荣不起来且枯萎,不时之风必然快速到来,暴雨必然快速发生,天地四时之气不能相照应,不相顺接,万物的生长规律失常,未来很多事情绝灭了。只有圣人会采取某些办法或原则而保全自己,做到身无奇病,要是万物也可用某些办法或原则而保全自己,那么它们的生命力也就不会衰竭。

违背春三月,养生之道,就是少阳的生机生发不足,抑制住了肝气的生机,发生肝郁等的变化;违背夏三月,养长之道,就是太阳不足,心气不盛,就会发生心气还在向外膨胀,引发它里面空虚,导致的心悸等症状;违背秋三月,养收之道,就是太阴不能收敛上焦之阳,心气向外膨胀过了头,阳气瘀阻于上焦,则会出现肺有热而满闷,从而得痨症的,肺痨的,咳出血的病;违背冬三月,养藏之道,就是少阴是阳藏于水中,少阴不藏,这个气就会马上耗散掉。

四时阴阳是气的运化规律,也是万物的生长收藏规律,也就是说圣人春夏应该感应升达之气,秋冬应该感应收藏之气,也就告诉你春夏应该顺应气机的升达之气,秋冬应该顺从收藏之势;顺从这个根本之道,就必然与万物一起效仿这个气机开阖的生长门户,违背了四时阴阳这个气的运化规律必然是危害了万物生死规律,衰弱五脏六腑的真气;所以说阴阳四时是万物生长的宗旨,也就是阴阳相随,开合升降互为终始。因此万物的终始也叫开合升降的终始,或生或死都在这个升降开合当中。阴阳混乱对你没有好处,阴阳四时之气不相保则灾害生,顺从阴阳之道,该生生,该长长,该收收,该藏藏,则事物大治,遂得道符合了天地之道了;这个四时阴阳的规律,圣人始终能够遵从它,把它们融入到生活当中执行;愚蠢的人只会背它,坐而论道,言行不一。

顺从阴阳收藏的道理则生,逆就没有好的结果,把这个顺的当做逆的来做那么你这个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气就会格格不入,互相不能交通,不能往来,不能相生只能相克,身体内部就会互相争斗,就像内讧一样,各个部们不协调,这种现象,称为“内格”。

所以,圣人知道“内格”道理,也就在这个疾病还没有出现之前,或者刚刚有端倪的时候,就开始给它进行干预治疗,让它复归于自然规律,没有等到乱的时候就把这个乱给消除了。

如果病已经成了之后再吃药,就像国家社会已经混乱了,再去想办法去治理它。这种情况就像渴了之后再去凿井,遇到战争的时候再去制造武器,不同样是愚人吗?


第四节、对于《四气调神大论》篇名的理解

什么是四气?什么是调神?所谓四气,开阖升降、生长收藏、春夏秋冬,这个是气机相生的一个大概的规律。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这是《周易》里的一句话。可见,交通、气往来变化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无非是四气、四时,这个我们观天象,法天时就可以发现这个大自然春夏秋冬给我们无限的启示,成住坏空、生长收藏、生老病死,无非是四气组成。春气生夏气长秋气收冬气藏,从四时中领悟到生长收藏的道理,对我们认识气机、我们的生理乃至我们的身心以至于我们的为人处世都是大有裨益的。

这个“四气调神”,它没有说“四气调形”也没有说“四气调气”说的是“四气调神”,这个就是《四气调神大论》的眼目、精华核心所在。所谓的“四气调神”,通过观察四气的生长收藏的变化使我们能够调御自己的心神,以符合自然运化的规律,这个就是“四气调神”。反之,通过心神,来调节自己的五脏六腑保健康。

这里面涉及到两个,一个是气,一个是神,通过观察整个万物气机变化,我们顺应这种变化来调节我们的心神,这个就是四气调神。

我们如何调神?神统气、气化神,这是一脉相承的。同样神依气、气归形这个又是互相依赖的,其次是调气,再次是调形。很多人练健美操也好锻炼身体也好都是在形体上下功夫,这是锻炼枝末,这个锻炼是低级的锻炼,但低级有低级的用途,高级有高级的好处,所以说我们不可偏废,既要锻炼形体同时又要调气机,更重要的是神气的保养。


第二章、《四气调神大论》一文各小节学习理解

第一节、四时,怎么会成为“四象”的模型?

在《周易》有一句话“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交通、气往来变化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无非是四气、四时,并且与四象少阴少阳太阴太阳相对应;法天时就可以发现这个大自然春夏秋冬给我们无限的启示,成住坏空、生长收藏、生老病死,无非是四气组成。春气生夏气长秋气收冬气藏,我们能从四时中领悟到生长收藏的道理,对我们认识气机、我们的生理乃至我们的身心以至于我们的为人处世都是大有裨益的。

《周易》中的四象概念,是对“阴”和“阳”进行深入一步的变化类比,得到自然之道的理论细化,然后再细化得到八卦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奠基。

这个四时四象,少阴少阳太阴太阳相对应,相当于在八卦中,刨去乾坤,少女配少男、老头配老太太一样的,中年人中男配中女,也就是从阴阳二气上始终在关注阳气生长壮老已,阳气的生灭,把阴气的生灭作为阳气生灭的从属来处理;你就能够充分理解古人在写《周易》的时候是怎么把阳气的生灭作为重点来论述的。

四时,可以说把一天或一年分成四段,气之生者为少阳,气之盛者为太阳;气之降者为太阴,气之沉者为少阴,

四时四象中,少阳就是在阴阳混合体中,阳气生而阴气退,也就是少阳为主,阴为从;太阳就是在阴阳混合体中,阳气生而阴气退,生到极点,阴气升起;,也是从太阳为主,阴为从;反之,同理,以太阴、少阴为主,少阳、太阴为从;循环无端。

四时四象只是一个介质,而并不代表实际的存在,就像一条河流一样,我们人为分成上中下游,其实河流是一个整体,只要知道水流和水纹的变化就可以了,自然就理解了四时四象是什么意思,没有必要死抠四时四象的具体含义。


第二节、四气的变化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气的生生不息,流演无穷,内外交通和上下相应。想象有一团生机勃勃的气,里面充满了生机和变化,所谓一气之流行,一气之赢缩,这团气不是死的,而是和外面的气相互交通,同时里面的气也是相交通的。再例如看到的一个人,比喻为一团气,一团运动的气,这个人不断的呼吸吐纳,气就不断的盈缩变化:心肾之气相交,肝气上腾,肺气下降,心气布于表,肾气至于里,脾胃为中转流运之气;下面的气重浊,重浊和轻浊之气二者相交,这就是气道中医整个的理解方式。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灵枢·决气》),人身之气如雾露之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这都是气,不要认为只上焦才是气,只不过上焦容易变成无形的东西,下焦容易变成有形的东西。没有气就没有形,形气相和、相依,形也是由气变化而来,只是有一个偏向,《周易》讲气再成像,像者建立星辰日月,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理解。古人讲“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变幻莫测,很多人是倾尽一生甚至几生都在悟这个道理。

凡是一团气完成吐纳功能的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吐,心和肺完成吐的功能,肝和肾完成纳的功能,注意,绝不是“呼”是心肺,“吸”是肝肾,这里用呼吸来代替吐纳。任何一个气团不可能只纳不吐,也不可能只吐不纳,在吐纳的过程中完成新陈代谢。《内经》上说“心布于表,肾布于里”以心肾来对待,来表示二者立极,一个立的是表极,一个立的是里极;一个立的是吐极,一个立的是纳极,就像任何人身有男女一样,男主外,女主内,分清浊。“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这里也是有争议的,肝肾同源,从形式上言肝肾主纳,但从功用上言肝吐,肺纳,这里涉及到了五脏吐纳、体用的关系。从体上来讲肝肾是纳,心肺是吐;而从用来讲心肝是吐,肺肾是纳。

单说肝肺,肝体在下,其用在上,它往上走!肺其体在上,其用在下,它往下行,处高原之上而往下行,处高原之上肯定就是“吐”,往下行就是“纳”,体用的吐纳。心肾就不用详细说了,肾其体其用都是纳,心其体其用都是吐。用四时来理解少阴少阳和老阴老阳:少阴少阳是肝肺,老阴老阳是心肾。肝体阴而用阳,体柔而用刚;肺也一样,体阳而用阴,体刚而用柔。所以任何事情都有性情,任何一团气都有感受,有感受就有性情,有性情就有体用,有体用就有动静,所有东西都是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这里的“呼”、“吸”不要理解成真正的呼吸,而要理解成吐纳,这里说的呼吸心肺和肝肾是从体上来讲的没从用上讲。

《内经》讲:“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胆者,中正之官”,是肝气精华所化,为肝所包裹,处在人身体比较中间的位置分泌胆汁。“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并不是说胆是司令员,所有人都得听它的,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十一藏的气机都要胆来盖章,付诸于行动。心是大主,想做这件事情,发布命令十一藏都答应了,这时候需要胆来盖章。胆气不足那人就没有决断力,想做而不敢做,犹犹豫豫,只有胆气足的人才可以当机立断,果敢执行。所以说“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浊者下沉,清者上蒸(蒸发的蒸),因为有清浊所以产生了变化,清气轻浊气重,由于惯性产生了上下的对待,在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过程中产生了上下的交流,这就是四象。在脏腑就是心肾肝肺,在四季就是春夏秋冬,春天清气上蒸;夏天清气直接蒸腾而上,万物华实,阳气在上就产生了夏天;万物不可以终极!到了秋天蒸气将尽,肃杀之气开始盛行,草木悲秋,落叶纷纷就产生了降;降而不已沉而下坠最终就产生了沉,沉潜之意,这就是万物收藏的冬天,草木黄落,只剩下枝干,看不到一点生意,候鸟南飞,四季分明。所以说浮沉阴阳要放到自然环境中在整个大环境运化规律中去体现。浮沉于生长之门,或浮或沉,从而产生了所有的变化,这里大家可以去细细体味自己的生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如果从位置上言,那气左边升右边也升,左边降右边也降,不可能左边升右边降,否则形体上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左边和右边就是两回事了。只是无法用言语来准确形容气机升腾和下降的方式,所以简而言之左升右降,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实指。而要理解为气之中,气之上者心也,气之下者肾也,气之左为肝,气之右为肺。左右不是位置的左右而是气场的左右,不是左边肝右边肺,这样理解浅显没有体会到气机的深层含义。

少阳主肝,也可以说主胆,就是生气之阳,在卦上是震卦。脏腑,藏精而不泄者是脏,运化而不停者是腑;脏是体,腑是用;脏藏精,精是精微之气,精微之气都藏在脏腑,气分五,心肝脾肺肾,五种气的状态化而为精藏于五腑,气无形不托,形是依于气的,气是托于形的,形气是不能分离的,没有了形气就容易散失,形体一毁灭气马上就散掉,必须有结结实实的形在,就像有房子人才能住进去,没了房子人就走了。同样,形体要靠气来充养,就像房子没人住就很容易坏,人在里面修修补补形体才能存在。我们讲气道,但绝对不鄙视形体,没有形体气无以立;物质和精神(或者说气)是相互关联的。同样脏腑也一样,五脏之精藏于五脏,运化之精化为六腑去运化,运化什么?吐纳,吃了吐吐了吃,我们可以把二便的排泄叫吐。所以说腑外在一些,脏更在里面一些,腑就是工厂,脏就是办公室,工厂很热闹,气血充沛,必须要做,这只是讲这么一个关系,生机旺,表面旺就是数,就是腑;生机藏在里表面静就是脏,脏者藏也。

一脉十变。应在五脏,肝脉就是升的,心脉就是开的,肺脉就是降的,肾脉就是闭的,也就是张景岳说过的“五脏之中另有五脏”,五五二十五脏,二分之法,任何一点都是一个太极,那就有升降开合,心脉本身也有升降开合,例如心脉开太盛就是心之开;心脉开得不及叫心之闭;心脉开中带升这叫心之升;心脉开而降开得不及叫心之降,整个的气机就更加丰富多彩。

气机的运动是因呼吸而出入,理解为广义的呼吸,不仅有口鼻的呼吸还有皮肤的呼吸或者说整个身体和外在气场的交换这都叫呼吸,只不过主要以口鼻呼吸的形式来体现;

如果肾气好则能推动整个气机的流转,顺畅而周备。肾之气从肾中发出到达肝,肝气如果调达的话能够很顺畅的推到心,从心推到肺,从肺再推下来,脾胃斡旋当中。很多人体衰乏力秃顶神昏气短,很多都是由于肾气不充盈导致气机减弱造成的。如果是气机推动不畅肾精肾气衰惫不能把其推达至头顶导致的秃发,用外在的涂法抹法百无一效。还有肾气往上推动,由于肾气衰微推不到面部上导致的面部黄褐斑、皱纹用化妆品也是没有效果的。

没有条达分散向四周伸展,所以说双臂是主开气的代表。常年不顺的就去锻炼这种开气,不断地做伸展运动,上举运动或者是上臂的舞蹈健身,去做这方面的努力和尝试,对大家开这种生命之气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谓的养气,就是要掌握养气的规律;第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张一弛都是养气的过程,不是永远的运动叫养气,也不是永远的休息就叫养气,休息和劳作结合,四时要调顺掌握了养气的规律才能养气;第二、什么东西都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养气的规律就在于各种方式的有效结合,第三、养气是内养和外养,所谓内养气就是通过身心的安定和舒畅以及锻炼和适度修养达到养气的目的。外养气就是根据周围的环境和我们工作生活的方式使我们处于一种适于养气的环境当中;第四,我们必须学会舍而不是得,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养气的环境,这也是我们的重点。如果整天只知道获得,不断地消耗自己的气机、精华去得到这个那个名色财力的话,我们不可能有一个很好的气机,也不可能通过上面几点就达到养气的目的,那就是南辕北辙了;第五点,也是最后一点了,养气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一年两年三年五载的事情,人活一辈子都处于不断养气的过程当中。

最后,所谓“意领气”,意念带领着气,意念是什么状态气就是什么状态,意念在长期压抑的状态下气也就处是在长期压抑的状态下。所以,四气调神关键在于运用自己的心神,来引导身体里升降开合四气。


第三节、《四气调神大论》第一段四气特点学习理解

原文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一段写作特点:从时间上划分出四季,四季代表四气,四气名字,表达了上面气象特性,即天地怎么样,万物怎么样,我们的作息应该怎么样,具体的应该做些什么事情,这个一脉相承,井然有序,四气的变化,在外、在里、在上、在下、是开、是合它坏了之后则邪气凑之,不一定是寒气,寒气主要是外在的影响,外在对身体的影响。

本节主要叙述了四时生长收藏的气候物候变化规律及特点,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各有特点,对于人体的影响也是各有不同。人体应当顺应四时的变化规律,并且达到机体与自然界变化的相互协调而养生调神。

人的五脏通应于四时,一旦违逆,则内伤脏气,并且在下一季节发生不同病变。这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如果我们当下做了违背养生之道的事,也许当下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有可能会在下一个季节里出现。顺应一年四季自然变化之规律,乃养生之道的精髓所在。

四气调神”对应的是什么?就是五脏气协调。“四气”讲的是春、夏、秋、冬,生、长、收、藏四气,人体五脏,春对应肝,夏对应心,秋对应肺,冬对应肾,看四时的变化我们就知道了整个气机的变化,以后都用这种思维去分析学习《黄帝内经》,用四时来模拟四气,四气反映最明显最宏大的也就是四时的变化,用横着来比较:

1、春三月叫发陈,夏三月叫蕃秀,秋三月叫容平,冬三月叫闭藏,这四个名称是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解释了气机的四气变化的气象特征。春气生故发陈,夏气长故蕃秀,秋气成故容平,冬气藏故闭藏。

(1)      什么叫发陈?两种理解,第一要从陈旧当中重新生发出来,就是从陈旧当中而生发,第二种陈当陈布、疏布讲,把东西陈列、摆列出来,叫发陈,可以当发生而布展,即发生而不展,象小苗生出来,从地理拱出来叫生,小苗舒展开来叫展,这是生气的总称。

(2)      什么叫蕃秀?蕃是繁茂,秀是华秀。是冬气藏起来之后,万物繁盛种子都发芽天地一片繁荣这个叫蕃,秀是这个东西开花了叶子都很条达,这个叫秀,所以说蕃秀两个字充分表示气机如何条畅长养,从原先小苗破土生长到非常茂盛,这叫蕃秀。

(3)      什么叫容平?拆开来讲,容是成而有物,平是平布开衍,就是说这东西已经长成了,容容然,可以藏物,一个器物可以容物,因为已经长出来了,叫做容,容而大,大而显。平就是平均分布开来,这就是疏布的一个过程,象肺,肺大,两肺叶中都可以容空气叫做容,肺气条达百脉,升降气机,呼吸吐纳,使气机平均分布全身,这叫平。

(4)      什么叫闭藏?拆开来讲,闭,使气闭起来,藏是闭后坚藏,闭后气机坚藏起来,不再出来,象种子一样,树木落了种子,种子埋到泥土当中闭藏不出,这就叫闭藏。

2、四气变化生长收藏如何对应人体开阖升降?春三月发陈是生,万物开始生长,夏三月蕃秀是开,气机开达所以成繁茂华秀的景象,秋三月降,气降才能容平,冬三月闭,气合才能闭藏,是符合我们气道开阖升降的机理。

(1)      春三月发陈,天地俱生,有一个生,气机已升。

(2)      夏三月天地气交,天以行云,云气上蒸,天气下降成为云雨,天地气交,它必须在开的状态下才能气交。

(3)      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这个什么意思?天气要收引,地气由于天气的收引使天气变得更加清明,地气以明,因天气急而明,就象秋高气爽意思一样,不再天地气交,天地气交则云行雨施,云行雨施就不会地气以明,天气一收,云不施雨不降,万里晴空秋高气爽,这个地气才以明,天气以急,收引了不再相交了。

(4)      到了冬三月,水冰地坼勿扰乎阳。这时气机收敛,太阳角度很低热量不够,水冰地坼,勿扰乎阳,就是不要再惊动阳气了,阳气已经休息了,到地底下闭藏起来了,就象种子一样,如果再扰动阳气,让种子在非其时的时节发芽,对种子是一种摧残。

3、看这四小节行文的规律:首先是月份,月份最大的气象特点是什么下了个定义,然后告诉你原因,即天地怎么样,再告诉你万物怎么样,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1)      春三月天气俱生万物以荣,天地之气开始升达,万物开始发芽呈现出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

(2)      夏三月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华就是开花,实就是开始结果,一派蕃秀景象,万物华实。

(3)     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万物开始结果。

(4)      冬三月水冰地坼,勿扰乎阳,万物凋零。

4、古人把阴阳合体的气机叫做阳气,并不是说孤阳,而是整个和谐的气机,古人统称为阳气,并不是只是阳气走阴气相离;任何物体都是阴阳须臾不相离的,阴阳相合的状态。有了天地,有了气机,有了万物,天地万物以应这个春夏秋冬产生变化,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做到顺应四气养生规律?

(1)      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即白天劳作的时间多,起居作息,作则阳气振奋,息则阳气归藏。春夏是阳气发陈、条达、生长的时候,应该多多利用这个时机使我们的阳气符合天道的运行,而不应该过多的睡觉使阳气闭藏。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春天正好人的大的周期的气机运行的时候,要随着太阳的蓬勃生长去开达你的气机,你一定要借这个势,去早起去运动、活动;如果你懒洋洋的,也不锻炼身体,而昏昏欲睡,那么由于春天的生机没有很好的建立,那接下来的夏天秋天冬天你都不可能有一个很好的气机底子去运化你的阳气。

《黄帝内经》上说过,卫气行,人眼睛一睁开,卫气就从里面鼓动出来,卫气从哪出,从眼睛上出,卫气象沐浴一样走遍全身,这时候你眼睛一闭上,卫气又缩回去了,长此以往,对你的卫气和整个身体的运化非常不利。所以利用这种阳气升达、阳气长的过程,春夏少睡反而清醒,使你精神健旺。

(2)      秋三月,早卧早起;也就是秋天阳气收敛,阴气渐盛,那么这时候要早点儿睡。因为秋天哪,阳气在外,阴气在里,所以仍然可以靠在外的这点阳气让人早起,

(3)      冬三月,早卧晚起;这时候太阳落得早,我们就要睡得早,太阳升起得晚我们要起得晚;

5、这叫顺天时,应天道。我们一定通过自然的规律来悟道理,同时应用于我们的周身。也就是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的道理,与"贤人法则天地,象似日月"道理一样;向大自然这个母亲学习,模仿自然规律。

(1)      春三月,广步于庭,被发缓行,这时候我们要在庭院当中来回踱步,并且要把头发散开。因人的阳气从足生,生机从足下起,所以这时候,我们要经常运动我们的腿脚,使阳气从足下起,所以叫广步于庭。就象你说是这个运动,那个运动,它叫广步于庭,广当阔讲,步当足讲,阔足,在庭院的当中,使阳气生长出来。广步,广字广阔,是足的运动的一个态势的描述。因为原先,冬天我们气机闭藏,到了春天,要通过使你的足加快运动使阳气升腾起来。

什么叫被,就是披发。把头发散开,古人不剃头发,都盘结起来,拿一个簪子插上,这时候要把头发披散开来,被发缓行,缓行是指周身放松下来,不要那么闭藏了,缓达以使气生,披发由原来卷缩的状态,使整个头发条达开,这就象种子的小芽,蜷缩在两个子叶当中,遇时而发,伸展开来,不断地向外生长,那么这个也是应了头发,你把它散开,使你的气机升达,从这儿也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对气机造成影响,头发盘结使气曲,头发散开使气散,那么披发缓行,就是使形体和缓舒畅,使生机顺畅条达地生发生长。

(2)      夏三月,还有夜卧早起、无厌于日;这是一起的,就是作息,什么叫无厌于日?就是要勤劳,不要厌倦白天的劳作,叫无厌于日,这时候,要积极地做事,不要忧伤,不要忧愁,不要疲倦,让我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充分享受夏天带给我们的阳气充盈的乐趣,这叫无厌于日。

(3)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雄鸡一唱天下白,赶阳气振奋之时而鸣叫,鸡通过打鸣的方式,告诉我们早晨阳气出来了。阳气通过一天的扭转,重新又升达开了;鸡叫不一定是太阳出来了,是太阳从地平线以下开始发动的时候。

(4)      冬三月,必待日光,这个时候水冰地坼,白天短晚上长,这个时候阳气闭藏,不要随便的露出来,就像蛇和熊冬眠一样,这个时候你给他叫醒了,它没有食物吃,那天气那么寒冷,很容易冻死。这个时候人也要这样,一定要等日光出来,证明阳气这个时候露头了,再小心谨慎的再起来,晚上太阳落下去,赶紧的收拾回到家里,不要再做任何大的事情,也不要周身出汗,尤其冬天不要汗大泄,汗泄伤阳气。

6、四气:生长收藏,调神是调我们什么神?就是我们的心志,这个志不是肾气的志,而是心气的志,也就是心神,所谓四气调神就是春夏秋冬四气如何调悦我们的心神,这个是一个核心,神当然就是思维意识、想法观念,

《四气调神大论》的神代表的是心神,不是一个思维的问题,是感受!脑主思维,可以这样理解,肾主志,这个志就是思考的意思,上通于脑,脑就是志的执行机关,肾虚则记忆力、思维都缓慢下降,但神不会受到影响,所以说神还是从心中发出,春三月,以使志生,夏三月,使志无怒,秋三月,使志安宁,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1)      春三月,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夺,赏而勿罚:春天要使心神生,也就是我们要很高兴,要使精神随着春天万物生发而舒展,这个叫做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那么意思就是说,一定要保有这个阳气的升达之气,这种升达之气,只能顺畅条达充盈而不能削弱,只能靠自己而不能巧取豪夺,只能是努力的回报而不能是鞭挞获得;

(2)      夏三月,使志无怒,就是养志,什么叫无怒?春天已经很好的享受了阳气给你带来的好处,但不能过了头,不要再往上顶了,物极必返这叫使志无怒,就是不生气,但是说的不是生气,说的是怒发之意,不过分的意思,使志不要过分的意思,

(3)      到了秋天了气该敛藏了,使志安宁,这时候要享受胜利果实了,要安稳而宁静,不能再燥扰了,不然的话生气受到损伤,那么会对你这个生气造成损害。

(4)      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若伏若匿就是藏起来了,不在外边做任何事情猫冬,若有私意,什么叫私意?就是怀揣了一个元宝一样谁也不愿意给,藏着掖着,若有私意,不再赏不再生不再予了,若有私意,这个就是藏之道,若已有得,这个东西得到了,不再向外索取索求,在养生方面,就是去寒就温,保护自己。

7、天地万物以应这个春夏秋冬产生变化,春天要使气生,夏天要使气长,秋天要使气收,冬天要使气藏;怎么来做都是要符合这个规律,如果逆乱了就是违反天时,这个人身体要受变,做事事情要遭殃;顺应春夏秋冬四时之气的变化,并不是一年四季我们都要一致的做事,要懂得张弛之道。就是说人体内在的气机与外在的气机相应,五脏之气分为生长化收藏,而不是说春天的时候只肝气长其他四脏不长,只是春天生长的时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处于生长的状态,只不过有程度的不同和主副的不同,肝为主,肝要担负生长重任,肝主条达,肝主疏泻,所以说强调逆之则伤肝,而其他五脏六腑也皆伤,肝她受到的损失最大而已。

(1)      “春三月,养生之道,逆之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天的人体内在的气机与外在的气机相应在于使气生,要让人体的生气生机勃勃起来,因为春天肝为主,肝要担负生长重任,肝主条达,肝主疏泻,当肝气不生那么到了夏天阳气更难以生长,因为小苗春天播种的时候,错过了播种的季节,那么到了夏天庄稼长的就不好,因为春天没生长就谈不上夏天长出来的。

夏为寒变:阳气不生,到了夏天阳气不长,则阴邪相乘,夏天阴生,夏天阴气顶上来,这个时候阳气衰了,这个阴气会做乱,所以夏为寒变,夏天阳气气开,气开则人内虚而外实,往往人容易得拉肚子的一些疾病,肠胃不好,夏天容易得肠炎,而且到了夏天容易人们怕热,喜欢吃一些寒冷的东西,如果这个时候阳气不壮的话,会诱发很多寒性的疾病,所以说夏为寒病;

奉长者少,什么叫奉长者,就是能够继承下来的少,就是说你这个没有小苗那么夏天想长的更高更壮是不可能的。

(2)      夏三月,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若所爱在外,夏天因阳气盛达于气开;这个痎疟不是我们现在所指的疟疾,而是一种寒热往来、一种外感症状,这个主要由于什么造成的?这由于夏天的阳气不盛伤了心气了,到了秋天阳气衰,阴气袭之,袭人体表所以导致寒热往来的外感风寒的症状,夏天因阳气盛达于外所以不会痎疟,太热了不可能再受风寒,但是容易拉肚子,吃瓜果梨桃内气虚所以拉肚子,到了秋天凉风一发,到了户外不适,就容易外感风寒导致痎疟,“奉收者少”就是说卫阳不实,不能收引于内,所以说“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到了冬天阳气不能很好的闭藏,使人病重,一定要看阳气之所在即正气之所在来理解这些话。

(3)      秋三月,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那么不只伤肺,五脏六腑皆伤,因为肺又是收气的代表,所以说主要伤肺。冬为飧泄,什么叫飧泄?可以理解经常溏泄,经常拉稀,肠胃的寒变,大肠寒变,那么这个时候要看一下,逆之则伤肺,肺气受伤,气机不能固外,所以寒气因此入里,感于肺而传入大肠,所以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那么这个时候这个气继续收引于内,藏于肾,所以奉藏者少,一直在走两点的路,第一个就是阳气,顺之阳气固,逆之阳气则疏。第二个就是说阳气在外衰,则寒邪感于外,阳气里气虚,则感于里,它一直说阳气衰微而致其病变。

(4)      “冬三月,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那么这个时候阳气在里,藏肾中,所以说失去养藏之道,使肾精受损而伤其肾,其实五脏六腑皆伤,只是伤肾更严重一些,“春为痿厥”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了藏了一点精气在冬天被耗散掉了,精气不能生长发达,这样就像种子坏掉了一样,春天不能长出小苗来,那么春天了就变程了痿厥的症状了,四肢不用了,阳气不能开达于外了,所以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小苗长不出来了。

白话译文

春三月,万物由无到有,从沉睡中醒来,开始生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个时候我们应多多利用这个时机,让我们的阳气符合天道的运行,去开达运化你的气机,借这个势,夜卧早起,在庭院当中来回踱步,让生机从足下起,并且把头发散开,使你的气机顺畅条达地生发生长。这种升达之气,只能顺畅条达充盈而不能削弱,只能靠自己而不能巧取豪夺,只能是努力的回报而不能是鞭挞获得;春天的人体内在的气机与外在的气机相应就在于使气升达,这就是养生之道;如果春天的阳气不能舒展升达就会损伤了肝条达,疏泻之气,到了夏天阳气更难以生长,阴气会做乱,会诱发很多寒性的疾病,所以说春天的生机不旺,导致夏天长不盛壮。

夏三月,天地之间草木茂盛郁郁葱葱,果实孕育成长;是因为天地气交,天以行云,云气上蒸,天气下降成为云雨,天地之气相互交通,所以,万物开花结果;我们多多利用这个时机使我们的阳气符合天道的运行,借这个势,夜卧早起,利用阳气长的过程,积极地做事,让自己精神健旺,容光焕发。但是也不能做过头,顺顺利利过度到秋三月结果的阶段,即使那些盛开的花朵受孕,最终成长为果实。也要让阳气得以盛达而通泄,即让精神充实饱满,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神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时人体内在的气机与外在的气机相应在于气长,这就是顺应夏三月养长之道。如果夏天的阳气不能通泄就会损伤了心的盛达于外之气,到了秋天阳气衰时,阴气袭之,会导致寒热往来的外感风寒的症状,影响卫阳不实,不能收引于内或收引于内少,到了冬天阳气就不能很好的闭藏,使人病重。

秋三月,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景象,完成一个由动转静,由阳生阴的过程;万物肃降,亦把地上之阳气慢慢受纳到地下。是因为天气要收引,阳气不在,地气仍然光鲜,昌盛,所以,地气变得更加清明,就象秋高气爽一样,云不施雨不降,不再天地气交;我们多多利用秋天阳气收敛,阴气渐盛,借这个势早起早卧;感应鸡打鸣方式,告诉人们“阳气起来了”你要起床了,做到心神安稳地享受胜利果实了,减少秋天秋凉之气对人体的束缚而造成收敛之气的伤害;要收敛心神,将阳气受纳和平定下来,让五脏之气与秋季之气相平和;不要象夏三月那样心神舒畅向外,让最后一点在外的阳气用于果实成熟收获,即四肢百骸分布得以清匀;这时人体内在的气机与外在的气机相应在于气收,顺应秋三月养收之道。如果秋天的阳气不收引,就会肺气焦满,到了冬天经常溏泄,经常拉稀,接受的阳气不能很好的闭藏。

冬三月,大地的门户关闭了,阳气被藏匿于大地之下,藏起来,等待来年春天的再次“发陈”。是因为天寒地冻,阴寒之气旺盛,不要再惊动阳气了,让阳气到地下闭藏。我们多多利用冬天阳气的闭藏,借这个势早卧晚起,不要把体内阳气随便的露出来,藏着掖着,不再向外索取索求,目的去寒就温保全自己,但也不要周身出汗,让汗泄伤了阳气,这时人体内在的气机与外在的气机相应在于使气藏,这是顺应冬季的气候特点闭藏之道。如果冬天的阳气不能闭藏,就会损伤肾的闭藏功能,精气在冬天被耗散掉了,春天了就变成了痿厥的症状,使之阳气不能开达于外了。


第四节、十二地支表达是什么?

十二地支是中国很独特的一种纪年的方式,或者说用天干的十位和地支的十二位相互交错,互相匹配形成六十甲子循环不已,一种纪年的方式,一直延承下来几千年,现在仍然沿袭不变,就是阴历。

十二地支,也可理解为把一年分成十二块,按顺序来分,用四季来解释十二地支更形象,也可把一天分成十二块,来解释事物的运化规律,如果把十二地支当作有生命事物来讲,就是在那内部和外部互相交通,内部的交通无非是开合升降,外部的交通无非是吐纳。

从气道中医的角度理解十二地支的规律和道理,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就是一个气的从生到死的一个过程;因为气是所有事物的包含,任何事物它只要存在它就有生和灭,其中生灭就是整个中间的过程的生长壮老已,春夏秋冬四季有生死,昼夜有生死,四季的生死就是春夏秋冬万物的繁盛和凋落,昼夜的生死就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人的生死就是人的生老病死,即便一块石头都有它的生死,它的生成和破碎消亡。这样可以笼统地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所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就是表示任何事物把他理解成一团气这个气的生老病死。

(1)      子时这个子是万物生长的根基,子中生万物,就是种子的子一样,里面蕴含着生机,含苞待放或者种子沉潜没有发芽,这个种子就像咱们妇女怀孕,古代就叫子。《周易》里面有一句话叫十年不子,就是十年还没有怀孕。种子都代表生命在其中孕育,而生命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就是没有开出来。所谓的开就是它有一个生长的过程,种子没有发芽,氤氲化醇,所有的事物都在氤氲当中,就像怀胎一样,这个就叫子。

对于一团气来说,这团气在子时的时候它是无形象的一种状态,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混沌太极的一种状态叫做子。天开于子,天地在生成的时候是从子时开始的有了天地,先开天后开地,或者说天地同时而开。如果说是星云,一个星云它在没有形成星系时就是一团云,这个就是子时的状态。

(2)      到了丑时这团气它是扭结,丑者扭也纽扣。子时一点萌动之气,这个后天的真阳在里面要萌动,开始要发越但是受到丑时之气的扭结,或者说是“固化”,使这个萌动之气不能发育,也就是不可能长成,从种子发芽,受到一股气势的压制,这就是丑气。丑者扭结不通,象征孩子在腹中,欲出而不得出,你可以说是母亲临盆前的一个试胎的过程。

(3)      寅时是一个决定性的时辰,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见于寅,古人是这样来说的,可以用一个更形象的说法,就是寅时草木开始发芽破土而出,种子它的子叶顶破了它的外皮,从土壤中蓬勃地生长起来,这个就是寅时,人建于寅,也就是说所说的正月。

寅什么意思,隐隐然,这个植物就开始长起来了,这个寅时长需要一种冲破力,象小鸡破壳一样,如果它的喙不能把这个壳啄开,那么小鸡就会死在里面,那小鸡必须用它的喙把壳啄开,小鸡就破口而出。你想这个天光乍现,小鸡一下看见了这个外面的景象,种子一下子冲破了土壤的束缚挺出土地,见到了阳光和外面的世界,所以说这个是寅时,寅时是一个决定的力量,它使整个气冲破而出。

(4)      卯时这个草木从地中蓬勃而出之后开始迅速地生长,因为见到了阳光和雨露,所以说主一个调达舒畅之气,指万物可以不断地生长发越,这个时候就象小孩一样,它开始长身体,这个身高不断地开始变高,这个就是卯时的气机的变化。

(5)      辰时之气代表它这股气又受到了一股阻滞,因为万物不可能都能顺利地生长壮大,其中必然受到某股力量的阻挠,这个就是辰时之气的代表,辰者又是水库,在十二时当中,就是说整个的子时在五行当中属水,这个水气到达辰时开始入库,不再发挥作用,所以阳气在辰时不断地积蓄力量之后,终于冲破这种阻挠,来到巳时。

(6)      巳时整个太阳已经日立中天,整个阳气的势力达到了一个顶点,万物开始纯阳,因为巳时是纯阳之气,这股气达到了,如果说是王朝的话就达到了一个开元盛世的局面,阳气完全为用,阴气退居二线不再起阻挠的作用,这就是巳时之气。

(7)      午时,那么阳气继续象前挺进,达到了整个这个上面的气机一派繁盛,但是就在这个鼎盛的时候阴气来复,从下面一条阴气就孕育当中。周易里面有一个卦叫做姤卦,所谓姤卦是阴阳相遇的卦,是阳气在达到了极点之后遇到了阴气,那么我们可以看一下子、丑、寅、卯、辰、巳、午到午的时候整个是阳气生长的过程,到了午阳气到了极盛而阴气从底下开始复苏,姤者遇也,那么接下去之后,就是阳气不再状盛生长,而是开始走向了衰弱,象一个人一样达到了他的生理的整个人生的一个顶点之后开始下滑。

(8)      未时这个阳气开始衰弱,但是这个衰弱之气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只是事态有向衰弱之气下滑的这个趋势,这个时候阴气自下而上开始缓慢生长,阴开始销阳,这个是未时。

(9)      从未时到了申时那么阴气从下面开始健壮,是《内经》上说三十还是四十阴气自半,就是阴气慢慢地开始从下面袭了上来,阳气居在高位而不化,阴气在下位而凝重,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否卦,否卦,天地否,否塞不通,阳气仍然占据它的主导地位,但是下面所有的根基为阴气所销蚀,什么叫做销蚀?它不断地蚕食你,就像一个苹果一样,它已经被虫所打洞了,核心已经被这虫子掏得差不多了,这叫申时。

(10)    从申时到酉时这个阳气继续被消亡,同时阴气不断地从下面蒸腾向上,这叫做阴销阳的一个过程,这个阳销阴是泰卦,地天泰,到了酉时就完全是一个否卦的一个过程,周易里面是这样来说的,这个否卦,大亡而小来,什么是大?古代一直认为阳气为大,阴气为小,所谓大亡小来就是阳气走了,阴气来了,这叫大亡小来,在人事上来说是君子退而小人进,正直的人慢慢地退居二线,而小人不断地从下面顶了上来,但是这个时候把持其位的仍然是君子而不是小人,但小人对君子形成了合围之势,下面一些中层的一些重要的位置被小人所把持,这个是酉时的一个状态。

(11)    从气道上来讲从酉时到戌时是一个阳气最后反抗的一个过程,因为阳气越来越少,阴气浓重,阴气完全包围了阳气,阳气可以说是最后的一个根据地,在戌时体现出来,戌有戍边的意思,是抵抗的意思,这时配这个戌时就是阳气做最后的抵抗。

(12)    从戌时到亥时,由于天时的规律,阳气最终要灭亡,为阴气所蚕掉吃掉,那最后一个据点就是戍边的最后一个据点被阴气拔掉,也就是终于退位于小人,君子失政小人得政,天地一片昏暗,这个就是亥时。

万物不可以终绝,这个阳气也不可能完全消亡,因为阳气如果完全消亡为阴气所食那么事物没有发展前进的种子和基因了,阳气从上面掉到了下面,藏于民间再重新孕育下一个机会,就是又回到了子时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个十二个时辰它所讲的无非是一阳消长的一个过程,从生到死它体现了阳气,主要是体现阳气运化的一个规律;可以这样说,阳气孕于子,扭结不通于丑,开于寅,长于卯,壮于巳,而盛于午,这个是整个子、丑、寅、卯、辰、巳、午这个阳气变化的规律。那么接着是从午时阳气衰,阳气开始退于未时,衰于申时,破于酉时,战于戌时,有人如果读过《周易》的话就会知道了,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个战在哪儿啊就战在戌时,西北乾地,战于戌时做最后的抵抗,然后灭于亥时,变不可终灭就回到子时,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地这样的进行。

拿一天来举例,这个子时太阳在我们的脚底下,虽然大地一片漆黑,但是阳光在我们的地下孕育,到于丑时整个的太阳开始偏转,朝着我们有利的方向前进,到了寅时,如果夏天会有这个太阳就会有亮光了,卯时太阳真正地出来,万物开始复苏成长,到了辰时这个天光完全放亮,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巳时气温开始升高,到了午时日立中天,未时太阳开始西垂,申时酉时太阳没落,最终到了亥时完全不见日光,也就是亥子丑三时是不见日光的。日光开于寅时,大家记住虽然阳气孕育在子时,但是阳气是开于寅时的,我们就是拿太阳来做这样的比喻,阳气开于寅时,盛于寅时,灭于戌时,在戌时做最后的抵抗奋战,戌时阳气马上就要绝灭了,到亥时是完全绝灭。

复卦肯定是子时卦,复卦它有一句话说的是:复见天地之薪,复卦是上边五个爻都是阴爻,最下面一个爻是阳爻,这一个阳爻代表整个天地万物的种子,也就是天地万物之薪,这个薪就是阳气,一阳来复,从下面腾上来,升腾上来一股阳气,这个阳气以后要长成壮大最终居于君子之位,居在五爻,那么现在它还在初爻,所以说不远复。易经上有个不远复,不要走得太远,太弱小走得太远容易被阴气所吞噬,这个告诉我们在种子的时候,如果环境不具足这个种子不要发芽。比方说倒春寒的时候这个种子一旦发芽之后,来了倒春寒这个种子一下被寒气所袭,这个种子就完了,那这个种子混沌的时候不发芽的时候,它能经历几百年上千年,但是如果一旦要发芽,那么你必须有适合的环境,如果没有这个环境这个种子长出来这个芽,马上就被摧掉了,所以说子时是勿用之时。

这就是对于十二地支大概理解。

第五节、为什么说辰戌是生死之门?

读过《周易》的话就会知道了,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个战在哪儿?就战在戌时,西北乾地,战于戌时做最后的抵抗,然后灭于亥时,变不可终灭就回到子时,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地这样的进行。

辰时之气代表它这股气又受到了一股阻滞,辰者又是水库,在十二时当中,就是说整个的子时在五行当中属水,这个水气到达辰时开始入库,不再发挥作用,所以阳气在辰时不断地积蓄力量之后,终于冲破这种阻挠,大地才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把辰戌形象地比喻为地户、天门;所谓地户,地主阴气,阴气的门户,戌是阳气的门户,门都是能够开关的,从一个境界到另一个境界的一个关键。这个辰戌是生死之门。因为都是相战,辰是阳气战胜了阴气,阴气从地户消灭而死亡,所谓的地户就是相当于这个地气或是阴气绝灭以后进入的门户,进入表面一片阳光,但是马上他又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午中受胎,这中间巳位是纯阳,阴气哪里去了?同理,在这个戌位,阳气做最后的抗争而灭亡,亥位一片纯阴,到子位阳气受胎,这个过程阳气哪儿去了?这就是一个从死到生的一个过程,中间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所以说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地循环往复的,不可能生死只是一个阶段。

说的通俗一点,十二地支它反映的都是地上部分,就是树的地上部分,而树的地下部分正好是地上部分的一个倒影,观察事物一定要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结合起来看,也即是地上部分的不断消亡,就是地下部分的不断生长,同理,你也可以颠倒过来,地上部分不断生长地下部分就不断地消亡,你用一棵植株来理解,一棵树,基本上它上面树的高度和地下根的深度是相对应的,而且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是互相交通的(通过这个干)。为什么一个叫天门一个叫地户?都是生死进进出出的门户。所以说中国传统哲学博大精深,是非常的耐人寻味的,这所有的我们可以用这个气道的整个的气团,它整个的生长的过程我们去想象,这十二地支它所建立的关系是反应了古人的一种思维观点,这种观念可以用在《内经》上,也可以用在《伤寒》上,它就是气道的观点。


第六节、为什么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

为什么古人把老鼠排在第一位,牛排在第二位,虎排在第三位,不断地往下排,最后是猪这个排法。没有学过传统文化的话很难理解。如果从气道的角度来讲,可以很好的理解古人用心良苦的用意。

十二生肖也是中国很独特的一种纪年的方式,或者说是与十二地支相匹配的一种(纪年)方式,所谓十二生肖就是用十二种我们熟悉的动物与祖国独特的十二地支相匹配循环不已。

这个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主要是反映气道的整个的生命的历程,用气道理论来解释比较合适,把任何事务看成一团气,这团气可大可小,可卷可舒,可以卷起来,可以舒展开来,它里面的活动是有生命的,它有头有尾有中间,有里面的核心,有外面的外延。我们也可把十二生肖十二种动物理解成一团气,进入气的世界来体会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的配属关系。

1.  老鼠在晚上出来活动,老鼠体型小,滋溜滋溜地跑来跑去,象种子一样,万物生长,还有老鼠是鼠头鼠脑的,见人就躲,老鼠会打洞,打洞下面是阴气,这一点阳气聚在阴气之下,正好是阴气包藏阳气,孕育待生的一种指向,这个就是子时孕育之阳的形象的代表就是老鼠;老鼠同时具备子时的几个特性。

2.  牛时配丑,牛能驮很重的东西,可以理解持重远行,你看牛拉车,它不善于健走,但慢悠悠的能拉很多东西,有一个持久力,僵持力很强,你跟它僵持,这种力量很强,同时牛脾气很倔,代表一种固执,又很厚重,所以丑配牛气,牛这种厚重固执之气放在了丑位来阻止阳气的奋迅、蒸腾,这是最合适不过的;牛在这个地方代表一种持重一种固执的象征,使这个子气是不可能冲破这终阻碍破土而出,这是一个蓄积之象。

就像八卦中的艮卦放在这个位置上,艮又是主牛,阻止、止、停止,因为天寒地冻二月,这个种子不可能发芽,这个时候你一定不要做事,要知止,要保护好这一点阳气待时而动,等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你才能出来去做事,也就是说我们在事业当中或者在其他的一些生活当中遇到不顺时的情况下或者说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一定要知止,不要莽然出动如果说你贸然的一下子出去的时候很鲁莽的话,可能产生一些不可预期的后果。

3.  寅时配虎,寅时是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是小鸡通过自己的喙啄破蛋壳而出的过程,也就是说你淘到第一桶金的过程(对做买卖来说),那么需要很大的力量去做这件事情,并且还要有一种彪悍的劲,也就是《周易》所说的地出乎震,必须破土而出,所以说配虎,用虎这个力量彪悍勇猛放在这个寅位来代表这股气是如何破土而出的。

从气道的规律来理解,其他的只是附会,古人知道寅这个万物太阳蓬勃升起,小苗破土而出,那么这个用什么动物来表现这种气象?想来想去想到了老虎,因为虎啸生风,老虎在自己吼叫的时候显示了强大的魄力,这种力量足以破土而出,虎又是百兽之王,这种王者之气从寅时而出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而且这个虎是地中之王,龙是天上之王,它从下面往上面砸,需要虎的力量去激发,就像乾卦三爻,龙越于渊,一下蒸腾而出,或越在渊,或者跳上去了,或者掉下来了,是处在一种关键期,这时你要破土而出,如果没有成功那就直接死在蛋壳当中,或者直接就是种子没有长出来,所以说非常关键,这个时候必须有决绝的勇气和力量去做这件事情,寅时在卦中是配《周易》的第三卦是屯卦,万物难生就是从这个难生当中你能够生长出来需要有虎的魄力。

4.  卯配兔子,卯阳气开始不断地生长调达向上的时候,事业步入了正轨,孩子也加快了生长的速度;就是说卯时阳气特性:跑得块、二是卯木是柔木、再有就是快主调达;兔从大的方面来看,兔子就像雨后春笋不断地加快它的生长的速度,兔子的繁殖力是非常强的,正好代表阳气加快它的繁殖速度,形象地说明阳气整个全面地开花发展;可以通过兔子繁殖能力的表达来形象说明加快阳气整个的输布,充分体现了卯时阳气不断地生长调达向上的特性;虎和兔代表整个的阳气生长的过程,

5.  辰时配龙,阳气的生发要靠阴气来养,辰本身就是水库,它里面就像水库一样,它是一个蓄水,龙虽然是一个阳气的代表,但是它能够施雨,是一个阴阳既济的过程,就是说这里面虽然是阳气行进的路线但是无时无刻阴气也是在里面发挥作用的,也就是阳唱而阴和,男唱而女和,孤阳不长孤阴不生,生长都是互相配合的,分阴分阳,叠用柔刚,有阳的地方一定要有阴,有阴的地方一定要有阳,互相为用,互相既济,这样的事业才能够生长发展,所以说辰时是变化之位是决定之位,所以说是配以龙。

6.  巳时配蛇,巳时应该是一个接近纯阳的一个时辰,而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进化到了没有手足,非常完完全全的就是一个身子,

7.  午时配马,马在中国传统上都代表健运不息,《周易》中尤其强调马代表阳气,阳气代表尊贵代表运动,代表阳光,因为到了午的时候这个阳气达到了它的人生的顶点,坐在了最终的宝座上,用马来代表最合适不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就是阳气,天是不断地健运不息的,所以是通过马的不断地奔跑来代表天气的健运不息和阳气的生生不息,各家经典中的马都是强调它的健运之性,没有指一阴从下面侵蚀的特性。

8.  未时配羊,午时是阳气极盛于上而阴气就从底下出现了,阳极必阴,然后接下去阴气开始向上长而受到了阳气的阻挠而配于未,这时候这属相是羊,羊比马个头要小,所以说阳气开始衰弱,但是阳气有一个阻扰阴气的继续发展,(羊是指山羊),这时候还是阳气的天下,虽然阳气有稍微的衰弱,然是整个气机的继续旋转,到达了申位;

9.  申时配猴,申位阴气取得了突破,开始快速的生长,阳气被排挤到表象,失去了根基,这时候配于猴,猴在树上蹦蹦跳跳,基本不用这个腿跑,腿的能力被削弱,不能象马一样奔跑,下面是根基,这马他能奔跑,兔能跳跃,这都是根基不失的表现,猴子已经失去了根基,只能挂在树上荡来荡去,就是说浮阳已经在外了,阴气虚于里。

10.      酉时配鸡,阴气继续生长,阳气继续衰微,完全被排挤在外边了,核心被阴气所占,这时候配以鸡,所谓的鸡它就是阳气的退化,因为鸡是从鸟变来的嘛,鸟是会飞翔的,所以代表阳气之用,在天空上自由的飞翔,代表阳气为用,但她退化成鸡,变成鸡之后它只有华丽的外表而没有飞翔的能力,所以配酉。

11.      戌时配狗,它是生死之门。在戌位上,阳气做最后的抗争而灭亡,亥位一片纯阴,到子位阳气受胎,这个过程阳气哪儿去了?这就是一个从死到生的一个过程,中间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所以说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地循环往复的,不可能生死只是一个阶段。

12.      亥时配猪,用猪来表示阴气的来复,你看这个姤卦初爻说的,“羸豕,孚,踟蹰。” 就是说那个小猪很瘦弱的小猪跑来了踟蹰或前或退、或进或退,不断地往前蹭,就那个小猪不断地往前蹭,代表阴气从下面侵袭而上慢慢地往上蹭,姤卦,女壮,勿用取女,说的就是这个女子她会不断地健壮,不要娶这样的女子,也就是说对阳气衰微的一个警示。

在古代猪是配坎卦的代表水畜,表明猪代表阳气入里,只有里面有些阳气外面一派水寒之气的一种相就,因为猪不善跑懒懒,猪很肥都是肥膘,肥膘是主阴气,猪是又戏于泥途,喜欢在污泥当中玩耍,猪耳朵很大,耳朵通肾,这种阴性的体质表现得很充足,眼睛很小,有人说猪肉是养心肾的为水。

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时气生,所谓的气生主要指的是阳气,其实阴气阳气都可以说,阳气很小弱生于子,然后在丑位被丑位扭结、阻挡住,使这个子不能生发,种子不能生发也说明环境不成熟,到了寅位,气开于寅,这阳气开于寅,在寅位得到了突破,就是小草长出来了。

这个子时是说主潜藏的阳气所以配老鼠,老鼠小而且夜间出来主幽暗,到了丑这个牛的固执之力啊扭结使阳气扭结而不出,到了寅时用老虎的威慑力和勇猛魄力使这个阳气由寅位开冲出土壤,开于寅,然后长于卯,这个气像兔子一样不断的繁殖蹦蹦跳跳,在卯位不断的生长、繁衍,然后战于辰,这个辰是阳气不断壮大,与阴气做最后的决断战于辰,所以用龙来显示其中的变化和阳气的勇猛奋迅。之后阳气取得绝对的胜利,而盛于巳,这个盛就是完全纯粹意思,这时候配蛇,你也可以理解蛇的纯粹进化,后者理解阳气极刚之后变成了曲曲的蛇形蜿蜒的状态。然后这个阳气极于午,午时这个阳气配于马,象征着这个马健行不息,古代历来把马比作阳气的代表,这时候这个阳气极盛于午,这时候阴气从底下来袭,午时是阳气极盛于上而阴气就从底下出现了,阳极必阴,然后接下去阴气开始向上长而受到了阳气的阻挠而配于未,这时候这属相是羊,羊比马个头要小,所以说阳气开始衰弱,但是阳气有一个阻扰阴气的继续发展,(羊是指山羊),这时候还是阳气的天下,虽然阳气有稍微的衰弱,然是整个气机的继续旋转,到达了申位,申位阴气取得了突破,开始快速的生长,阳气被排挤到表象,失去了根基,这时候配于猴,所以猴在树上蹦蹦跳跳,基本不用这个腿跑,腿的能力被削弱,所以不能象马一样奔跑,下面是根基,这马他能奔跑,兔能跳跃,这都是根基不失的表现,猴子已经失去了根基,只能挂在树上荡来荡去,就是说浮阳已经在外了,阴气虚于里。然后接下去阴气继续生长,阳气继续衰微,完全被排挤在外边了,核心被阴气所占,这时候配以鸡,所谓的鸡它就是阳气的退化,因为鸡是从鸟变来的,鸟是会飞翔的,所以代表阳气之用,在天空上自由的飞翔,代表阳气为用,但她退化成鸡,变成鸡之后它只有华丽的外表而没有飞翔的能力,所以配酉。

当阳气在戌中作最后决战而最后覆灭之后,去哪儿了?你可以理解这个阳气跑到另一个世界了,或者说另一个相对的空间,在里面走一遭,然后脱在子位。

古人非常重视十二时,这个十二地支它是如何反应整个生长壮老已的一个过程?尤其重视从死到生,并不一定要说从死到生是跨时空的,所以说这一块更加的微妙,所以辰配龙,戌配狗,它是生死之门。就像一棵植株他的生长,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我们讲的这个十二地支,这一个盘它反映的都是地上部分,就是树的地上部分,树的地下部分正好是地上部分的一个倒影,所以说我们这个观察事物也好,去理解很多规律也好,一定要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结合起来看,也即是地上部分的不断消亡,就是地下部分的不断生长,同理,你也可以颠倒过来,地上部分不断生长地下部分就不断地消亡,你用一棵植株来理解最好理解了,一棵树,基本上它上面树的高度和地下根的深度是相对应的,而且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是互相交通的(通过这个干)。

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主要是反映气道的整个的生命的历程,所谓的气道就是一团气,从生到灭一个过程,我们要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还有一个从死到生的一个过程,中间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所以说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地循环往复的,不可能生死只是一个阶段。


第七节、为什么到秋三月才提到鸡,而不是在春天提鸡?

雄鸡一唱天下白,赶阳气振奋之时而鸣叫,动物基本都知时,各自有各自的体现,鸡的身体感受到,它通过打鸣的方式宣布阳气胜利了。阳气通过一天的扭转,重新又升达开了。鸡叫不一定是太阳出来了,是太阳从地平线以下开始发动的时候,感应到鸡的身上,鸡就打鸣了。

关于母鸡打鸣,这个历史书上都有报道,这个是种不正常的现象。因为母鸡是阴气所化,阴气打鸣证明气机逆乱,我们观察这个鸡的打鸣,有的鸡打的非常响亮,这是阳气振奋畅达的一种表现。这里面说的是“与鸡具兴”告诉人们“阳气起来了”你也要起床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顺其道、很好的汤药吗?它一叫同时也感应你身体的阳气振奋,这个是物物相感,像一个好人跟一个坏人相处,好人可以感染坏人,坏人同样也是可以感染好人,同气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说的还是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水流湿,火就燥”水是往低处流,火往高处燃烧,“水流湿,火就燥”,火就燥你也可以理解成干燥的地方容易着火,湿地的地方水容易流入。

为什么这个秋天提鸡而春天不提鸡?鸡他早上要打鸣,早晨又是春天的象征,有人就问了,为什么不是春三月“与鸡俱兴”,为什么把这个条文与鸡俱兴拿到秋天呢?春三月,广步于庭,这个步字是足,所以配春天,诸如此类,万物华实,天地气交,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名词都是精准的论述气机的状态,那么在这里面也是一样,古人仍然有他的正确的解释方法,称秋天与鸡俱兴是有古人的深意的。

鸡为什么配秋天,同时为什么鸡又司晨主春,那么这是不是矛盾的?如果说鸡他这个早晨阳气一升达他鸣叫代表阳气,那么应该放在春天来说,但是这个恰恰相反他放在了秋天来说。

如果学过《周易》知道,把这个鸟比作离,为什么?因为鸟在天空飞翔,处在高处,他的用要在两只翅膀上,中间身体狭小,用在两边,所以说主离,鸟主离,鸡主巽,离降一点巽,表达这个鸡退化了,阳气不能完全用在外,像离,所以说鸡飞不起来,飞不高!他的象是阳气衰退示外的一种表现,鸟是阳气俱足蒸达天空的一种表现,所以鸟是离,鸡是退化的意思,但是他有很漂亮的羽毛,又是鸟退化来的又具备鸟的特征,两个翅膀还能扇,但是这个阳仍然衰微在外,外表光鲜,内里是糟粕,离卦,鸟是内外都通明,你也可以说是内暗,但是咱们主要从用上来说,这个鸡是退了一步,所以说鸡是离卦的退卦是巽卦,那么阴气升阳气退,这个是巽卦的一个特点,鸡就有这个特点是鸟的退化,鸡用巽卦,属金,金就是阳气收隐,阳气在外,而里面阳气动力不足,就像秋天有瓜果的熟了但是没有生长的动力了,不会再生长了,就是阳气的收隐了,天气以急了,春天夏天都耗光了,到了秋天只是收藏,就像到了晚上空气清鲜了,但是阳气没了,都是阴气了。同样鸡也属于这种气机的状态,他不会飞了,失去了飞腾的能力了,但是他还有一身光洁的羽毛,尤其那个雄鸡,长的很漂亮,所以说他是阳气衰老的表现,就像秋天一样,所以鸡真正的配秋天,是秋天之气的象征。鸡或者鸟的羽毛可以用装饰,这个都代表华其外败其内的一种象征。就像有些人能说会道,衣服光鲜,但是其实心中没有谋略,没有胆略一样,只会说不会做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就像很多软件一样,做的很封皮很漂亮,包装很漂亮说明书很漂亮,但是使用起来不好使,这只是外表没有内质,这个鸡也就是这个特点。,所以说这个鸡应秋天这个是必定无疑的。

那么鸡为什么司晨?晨是春气是木气,是升达之气,是早晨,升达的时候怎么和金气发生关系?万物相感,一是同类相感,二是对类相感,什么是同类?就是我是小孩你也是小孩就是同类相感,你是老师我也是老师能说到一起去也叫同类相感。还有一种相感就是对类相感,什么是对类相感,小孩和老人,老人慈爱孩子依靠老人这叫对类相感,男人和女人相感这叫对类相感,大与小,上与下相感,高与低相感,长与短相感,高下相倾,长短相形,音声相和这种相感是对类相感,坐在我对面我会跟他发生感应,太阳跟月亮要感应一样,这个感应是存在于万事万物当中的,而且随处都会发生这种感应,像男女一样,任何男女擦肩而过都会发生感应,这个不可否认的。像男人有男人圈女人有女人圈,同时男女之间也要相感产生男女圈,这个是宇宙的大理,也就是气机一条重要的法则,像同类相感像对类相感,那么说到这问题就水到渠成了,鸡是巽卦,象征金气,他会感应木气的变化,早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前,气机就感应到了鸡,那个鸡是巽,巽与震相感,震卦是早晨之卦,就产生了感应,他通过自身的感应而产生的鸣叫,也就是本身鸡不是木,是通过相感,他告诉人们他感应到了木气而鸣叫,也就是一个男孩子看到一个女孩子他说很好,说出这么一句话或者会心的一笑,或者说是大声的呼喊出来,这就是跟鸡一样,这个卦?这个震和巽相配,叫风雷议,什么叫议?,就是长男长女互相感应而产生争议,那么就能不断繁衍下去,这事情越来越好,男女相悦,而且长男长女有各自的本位,同时又产生相互争议的事态,这叫做风雷议,所以我们通过风雷议卦就能很好的知道,巽卦的鸡为什么在震卦的晨时产生了一种鸣叫。就如妻子等待丈夫回来,一看丈夫回来了高兴的唱起了歌一样,当时看到了对方过来,这也叫做夫唱妇随,音声相和。

这个涉及到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问题,这个一个是以体言一个是以用言,巽卦本身是应该在西南,体上讲是在西南,用上讲这个巽卦是在东南。任何事物都有体用,在哪是体,我想干什么是用,这又分出了两方面,很简单,先天八卦一个是体一个是用,你从这方面理解就很简单。鸡在东南体现了他的用,鸡在西方是体,震与巽嘛是相互为用的,他们主宰整个生机的蕴化,一个是阴一个是阳,两口子过日子。以阳为主,所以震在东,阴为辅,所以说在巽的东南,这是在用上面,这一定要明白。酉金是阳气衰弱之地。

酉鸡指的她的体,巽鸡指的他的用。巽为鸡,这是从用上讲,十二地支鸡为酉是从体上讲,体用一对。

鸡者气势衰也,因为他已经不是鸟了,飞不起来了,阳气衰,阳气弱所以应在酉方,他是体不行了,为什么又是巽?因为鸡还有羽毛,气道畅也,畅达之气应在东方,其实正应不是应在东方,应在东南方,东南者气之畅也,万物齐乎巽。万物这个畅快的生长,这股气应在鸡的性情和羽毛上,所以他能打鸣,能闪动翅膀,气畅。


第八节、古人为什么注重阳气,是否代表阴气不好?

古人非常注重阳气这个运化的规律,阴气是随着阳气生长壮老已而变化的,就象周易里面讲的一样,阴气是无成而有终的,搭配,什么叫无成而有终?成事是由阳气来成,但是终事是由阴气来终。咱们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说做事一样,男人去做事去赚钱,女人去守钱,不要让女人去赚钱,这个男人有男人的特点,女人有女人的特点,它不会有一个纯粹的平等,但是它有一个对待,也有一个互相的补充,男人做男人擅长的事情,女人做女人擅长的事情,也就是阴气做阴气擅长的事情,阳气做阳气擅长的事情,但这有一个前提,阳气主动阴气主静,一般都是阴从阳而动,这个阳守于阴中,这个是老子讲的,知其白,守其黑。这个白就是阳气,你知道了这个白,这个阳气,你可以运用这个阳气,但是你要知道你的根基是立于阴气,这个整个这个古人他划的整个秩序,你看天在上,天无所不覆,地无所不长,天在上表现一种阳气的覆盖,覆盖整个世界的一种特性,地气在下面,没有任何不愿去承载的,体现了天地阴阳二气之博大,这个宽广,所以说我们不可能说是重阳气而轻阴气,阴气阳气同是重要,但是有一点阴气无成而有终,必须在阳气而得其成,所以说我们在这个十二个时辰来讲是讲阳气的循环,其实也可以讲阴气的循环,阳气是带领阴气来走这么一圈的。


第九节、如何做到顺应四气,来调心神?

如何做到顺应四气,来调心神?

1、春季养生调神方式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以使志生”这是本篇“调神”的关键。即有一个良好的适应春天生机勃勃的心态,这个心态就是要使人保持一个为争取幸福生活的旺盛的斗志。从而引导全身机能如春芽一样,在解冻的大地上破土而出,生发开来,整个体质和生理机能在气血充盈的滋润下,充满活力,生机勃勃,都要生发出新的东西。总之,在春天里是充满生机的,主生是其主要的特点。生就是为夏季由生到长打基础的。

②“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这三句是调神的三原则。对“志生”而说,是指春天要使心神生,也就是我们要很高兴,要使精神随着春天万物生发而舒展;志的生发,要象春天幼芽和嫩枝嫩叶一样,那样的生机勃勃,自由地舒展向上。

对于自己心神舒展,愉悦的获得,只能靠自己,所以一定要保有这个阳气的升达之气,这种升达之气,只能顺畅条达充盈而不能削弱,只能靠自己而不能巧取豪夺,只能是努力的回报而不能是鞭挞获得;

2、夏季养生调神方式

①“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

使志无怒:不过分的意思,使志不要过分,使阳气的生长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巩固。

使华英成秀:华英就是指在春季里生发出来的全部新的神机,在夏季里都应象作物一样,枝叶繁茂,硕果累累;调神也应该这样,使身体的全部神机更加丰茂健运,容光焕发

使气得泄:夏季因阳气太强,就不能形成细致紧密的气机,阳的卫外也就因此失去作用,而导致外邪长驱直入,侵入机体,损害阴精。为保持身体内气机畅通无阻,渲泄无碍,有的放矢地泄失一点汗等,

②“若所爱在外

让各种兴趣爱好,志向,向外扩展,就如万物生长一样,枝枝叶叶都在向四周伸展,扩展自己的外部空间。我们也要在外部世界里去寻找乐趣和生活。在整个夏三月中,千万不可郁闷,忧郁,完全沉浸入个的内心世界里追求什么,在夏季里患抑郁病是最大的忌讳。

3、秋季养生调神方式

①“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让人的神志安祥宁静,以减缓秋天气燥、肃杀之气对人体的束、加害和影响。

②“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秋天是收割采摘的季节,我们调神也应适应这一气候的特征,要以收敛为主旨,要将夏季里施放的神情收回来,以心理内向一些为主,这是秋天里我们应着重建立起的心态之二,这样做是为了适应秋天“容平”,即平和的生命特点。

③“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夏季是“若所爱在外”,而到了秋天就要相反,要“无外其志”。这与前面的“收敛神气”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这一句话讲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在秋天里,最容易伤感,形成一种古人所说的“悲秋”的心理。为什么会这样,这时因为人的心理条件反射所造成的。

秋天里,万物凋谢,一片荒凉,触景生情,人也会因此产生伤感,产生一种特有的秋思、愁绪。“无外其志”,就是劝人不要这样触景生情,不要这样去随意地联想,在秋季里,越要乐观向上的生活,要看到秋天里黄灿灿,沉甸甸的果实;要看到秋山红叶;要登高望远,看到秋天明静清彻,妩媚秀丽的起伏山峦、碧水蓝天和云彩。

4、冬季养生话调神方式

①“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若伏若匿:冬季是万物封闭收藏的季节,人们不仅穿棉衣棉裤,还要戴帽、围巾、手套等,总之全身几乎都要被厚厚的保暖物遮盖起来,必须裸露的皮肤区极少。人的神情、神气、神色等,也要“若伏若匿”,就是要隐伏,也要有躲藏起来的意思。

若有私意:冬天里的隐伏、躲藏,阳气就如一个人的隐私一样,要深藏于里,永生都不可轻意外露让人知知晓。

若已有得:就好似得到一样自己十分想要的东西一样,无比珍爱,乐在心里。

这“三若”是从几个侧面来说的,但基本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冬季调神要向内,而不是向外。为什么要反复地重复这样一个意思,即人体的外形,在冬天,皮肤腠理相对紧闭;毛孔相对闭塞;肌肉组织相对收缩;血流相对凝聚,流动缓慢;整个机体也是相应收缩,而不是舒展向外张扬的。基于这一生理的变化,所以人的神色机理也应相应的内收内聚,以适应冬天里形体生理的这一变化。不仅如此,由于天寒地冻,人们畏寒怕冷,在整个冬季里,人的外形还有许多人类所有的变化,如人们的户外活动要相对地减少,如东北人的“猫冬”,躲在屋里不出户或少出户;由于衣物厚重,人的形体活动也要相对减少,动的幅度也会减弱,为抗外寒,全身是紧缩内收的。

这些外形的变化,其实内神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人的整个心态会变得好静、求稳、内向。这种因冬季气候原因,使形神发生这类统一的变化,不是主观的原因,而是客观环境所迫。

②“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这是从人体生理机能上来说调神的。人体在冬天里要防寒,要注意保暖,别让身体冻着。“无泄皮肤”,就是指不要让身体受冻之意,其中包括有穿衣不足,或在户外太长而受冻伤了神气等。为什么要说“无泄皮肤”?因为,中医认识到人的皮肤就是身体的保护层,也是内外气体相交的重要通道,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综气、营气、卫气等,它们的运作都是在皮肤的保护、勾通下工作的。如果在冬季里,不注意“去寒就温”,让身体受冻,就等于是皮肤的外泄,就等于是让寒气侵入机体,这样的结果是,身体内的阳气必然要出来阻挡御寒,为此,使身内的阳气因而受损。如果太过了,就会使身体内的阳气不断地受损,这就是“使气亟夺”,而因此伤神。


第十节、《四气调神大论》第二段圣人从之学习理解

原文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稿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意思是天之气是清净光明的,在上边以施德于四方,德施普野,老天之德与地气相交!如果说一定要藏德,就是说大德不德,也就是孔子说的,“天何言哉,草木生也”,天地不言而信。“藏德不止,故不下也”,“藏”指的是收藏,“德”指的是推动自然万物生化的这种作用和力量。“藏德不止”指的是蓄藏着生化万物的力量和作用,永无止息。所以四气的运行才永远不会停下,可以长盛而不衰。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天是日月的衬托,天失常了就会导致日月不明,然后就会“邪害空窍”,邪气感应人各个关节、窍穴,使人受伤,这个时候就会“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阳气闭塞了,不再施于万方,地气则向上侵袭了光明的阳气,简单的理解逻辑就是阳气不足阴气凌之;“地气冒明”,冒:冲突欺凌也,天气不足闭塞住了,地气则阴气又冒了阳气的名了,“云雾不精,”云也不行了雨也不施了,雾气昭昭的,不精当不正常讲。

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云雾不精,”云不能变雨下降,雾不能上升变云,可理解为人体中焦;白露代表什么,天对地的恩泽,天气恩泽于下叫白露,古人说天降甘露,天降甘露则天施德!天施德于地叫做白露,上面白露也不下来了。“交通不表”就是上下天地之气不能交通了,阳气闭藏了,地气冒明了,天地之气不能交通了。

“万物命故不施”万物也不兴了,那么“不施则名木多死”就是如果万物不流通那么名木多死,也可理解成很多花草树木都死了。

“云雾不精,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可以解释为长夏,就是土气失常了,那么四季——春、夏、秋、冬一定是乱的。春夏季本来是“升达”之气,天地气交,风调雨顺,现在变成“恶气”,没有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秋冬季本来是收敛、闭藏之气,现在变成“风雨”交替,干扰阳气,春夏秋冬之气失常,白露不下,主要是土之气没有正常运化,调整好,导致郁结干枯,整个人体的“五气”之乱。由此引申出来,“四气”里边有一个“土”气来负责协调斡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说土气要是协调好了之后,其他的都能协调好。

“恶气不发”,不发可以理解成大发,阴阳失调了,恶气持续大发;

“风雨不节”就是风不调雨不顺,狂风暴雨,白露不下了,“则菀槁不荣”你就理解这个树木繁荣不起来了,跟前面的名木多死对应起来了。

“贼风数至”什么是贼风?不时之风、就是突然之风,非正气之风叫贼风,冬天应该刮北风,却刮了南风,春天应该刮东风,却刮了西风,风应该是和缓之风,却刮了暴风,大风狂风,主要是折断树枝这样的风,或者是空气乱窜,或刮的黑风,尘土飞扬,沙尘之风,这叫贼风数起。

“暴雨数至”,什么叫暴雨?暴雨也是和贼风相对应的,总之不是和风细雨。

“天地四时不相保”,什么叫做保,就是相交通相照应,天地四时之气都不相照应,不相顺接了。“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这个时候就说事情不好办了,很多事情绝灭了。

“唯圣人从之”,这个从之可以理解唯圣人采取某些办法或原则而保全自己“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要是万物用某些办法或原则而保全自己,那么它们的生命力也就不会衰竭。

白话译文

天之气它是清净光明的,它施德于四方,德施普野,推动着万物的生化,永无止息。如果说天失常了就会导致日月不明,邪气就会切入天地间的这种“空窍”,导致阳气的闭塞而不再施于万方,地气只能冒充天之阳气,让万物呈现一片旺盛景象,原因是天之阳气的不足,引发云也不行了雨也不施了,雾气昭昭的,对应天之气的白露也不下来,上下天地之气不能交通,万物也不能延续生机,很多花草树木都死了这种阴阳失调,是由于中焦运化失常,引发恶气持续,风不调雨不顺,狂风暴雨,白露不下,树木繁荣不起来且枯萎,不时之风必然快速到来,暴雨必然快速发生,天地四时之气不能相照应,不相顺接,万物的生长规律失常了,未来很多事情绝灭了。只有圣人会采取某些办法或原则而保全自己,做到身无奇病,要是万物也可用某些办法或原则而保全自己,那么它们的生命力也就不会衰竭。


第十一节、什么是少阳、太阳、太阴、少阴?

少阳、太阳、太阴、少阴是周易在阴阳两仪的概念基础上探索,将“阴”和“阳”进行两两排列,就得到下面四种可能,它们分别是:阴阴、阴阳、阳阴和阳阳。分别命名为:太阳、太阴、少阴和少阳。

  

《内径》把一天或一年分成四段,依据《周易》的四象与其对应,分别定名为气之生者为少阳,气之盛者为太阳;气之降者为太阴,气之沉者为少阴。

其内部规律:少阳就是在阴阳混合体中,阳气生而阴气退,也就是少阳为主,阴为从;太阳就是在阴阳混合体中,阳气生而阴气退,生到极点,阴气升起;,也是从太阳为主,阴为从;反之,同理,以太阴、少阴为主,少阳、太阴为从;循环无端。

所以,少阳、太阳、太阴、少阴只是一个介质,而并不代表实际的存在,就像一条河流一样,我们人为分成上中下游,其实河流是一个整体,只要知道水流和水纹的变化就可以了,自然就理解了四时四象是什么意思,没有必要死抠四时四象的具体含义。


第十二节、三阴三阳是什么?六经中的三阴三阳与前面讲的三阴三阳区别在哪里?《黄帝内经》对三阴三阳的论述?

《内经》之中经常偷换概念,比如阴阳,有的所指的只是表里、寒热或者其他,如果直接理解为阴阳就永远不知道什么是阴阳。同样,如果只理解为三阴三阳也就永远不知道什么是三阴三阳。因为三阴三阳只是一个介质,并不代表实际的存在,就像一条河流一样,我们人为分成上中下游,其实河流是一个整体。所以,只要理解三阴三阳什么意思,就没有必要死抠三阴三阳的具体含义了。

但三阴三阳大致有规律可循。理解为把一年分成六块,按顺序来分,用四季来解释六经更形象,一年四季三百六十天,正好三阴三阳是六处,相除各得六十天,一年三百六十天有六个甲子,每一个甲子配三阴三阳中的其一。气之生者为少阳,气之长者为阳明,气之盛者为太阳;气之降者为太阴,气之沉者为少阴,沉到家了要向上返了是厥阴(厥者逆也,物极必反,逆而要向上了就是厥阴的代表),大致是这样分段的。如果以人生来说,则少阳指少年,阳明指盛年,太阳指壮年;太阴指四五十岁这个由盛转衰之年,少阴指晚年,厥阴指人之将终之年,就是这样的循环。

阳明,就是阳气隆盛,昌明在外,一派文明;少阳是阳气刚升,由少阳而转阳明,就已经昌盛到了极点,就像乾卦一样,三阳已经充满。太阳就是阳气衰老,太是老的意思,少阳是震,阳明是乾卦,太阳是艮,这个是一条路线。三阳是少阳为生,阳明为盛,太阳为衰,

少阴就是从下面生起,从属运动阳气就是太阳。太阴,就是说这个阴气向后撤退,继续衰老,并且开始散开,有瓦解之势,从属的阳气开始盛就是阳明,阴阳各半,相和相伴;厥阴,就是说这个阴气达到了鼎盛,物极必反,走下坡路了,开始往后退了,还有抵抗的能力,并且占有一定的统治地位,从属的阳气开始升起就是少阳。

所以阳气直接叫少阳阳明太阳,表示阳气的由盛到衰,阴气叫做厥阴太阴少阴;之前讲的的三阴三阳与六经中的三阴三阳差异在于它们阴阳配不对称的。一个是阴阳的气态强弱的循环无端的三阴三阳概念,另一个是需要配属,表达是表里关系,即内在进退,进行阴阳流转交替关系;不是外在的这种相依相和的关系。

内在进退的关系,通俗例如讲:一个公司有两个派,甲派和已派,这个基本上这么两大派别,那么在今年甲派开始占上风,已派开始退了,原来一直是已派把持着整个公司的局面,那么这回已派开始衰,甲派开始上,那么甲派往上的升的那个势态就是少阳,已派往后退的那种势态就是厥阴,这个应该好理解,对一个公司来说,也就是阳进则阴退,阳退则阴进,也就是势不两立的,互为进退。

三阳是少阳为生,阳明为盛,太阳为衰,三阴从属于三阳,从配属来讲;所谓的配属,把阴阳和合作为一个气团来考虑,比如说有少阳之气的时候,少阳之气也必须跟一个气相合,产生一个气团,那么它和谁合的?跟了厥阴合。同样阳明和太阴合,太阳跟少阴合。就是一具体事物里面分阴阳,阳气生而阴气退,那么这个阳气就是少阳,退的这个阴气就是厥阴,它们是在内部凝聚的阴气和阳气的状态,它对于一个个体跟外在的个体相配属的时候,不是一回事!

少阳和厥阴相配,理解为这个厥阴阴气达到了鼎盛,开始往后退了,也说厥阴已经阻碍了整个局势的发展进程,物极必反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而这个上升的就是少阳,少阳气从上升顶上来,厥往后退。

阳明和太阴相配,阳气继续往前挺进,阴气向后撤退,并且开始散开,阴阳各半,相和相伴,阳气进一步顶上来,天下越来越有光明,阳气越来越充沛,把这里的阳气叫阳明;阴气继续衰老,并且有瓦解之势,但是还有一定的势头,这个时候叫做太阴。简单说阳气的进一步隆盛、充盈,阴气开始瓦解,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少阴和太阳相配,阳气进一步纯满,这个时候阴气从下面顶上来,导致阴气从下面生,那么叫少阴,阳气物极必反开始走下坡路了,叫做太阳。

《黄帝内经》对于三阴三阳论述,直接为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

什么意思?气有开合升降,这个气完全开达于表,就叫开,所以太阳,太过头了;气由凝聚的状态转向全身的状态,就叫做太阳。阳明为合,气聚在里,能够腐熟水谷,为后天之本,为合,所以阳明燥性,容易得大小承气汤证和诸多阻碍之证,这是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一头是合,一头是开,它从合到开,那么少阳是枢,就像门轴一样,直接调节合和开的状态,关了门了,就是阳明,开开门就是太阳。

同理,三阴也是这样,气开开就是太阴,就是脾经,脾经主缓,开开则气缓;合则气急,那么肝苦急,也主筋,也符合这个特性。少阴为枢,它在开合的中间,主持两头。

合气:厥阴是合气,阳明是合气;阳明容易得腐食之证,厥阴容易得抑郁之证,这都与合得太过有关系。

开气:太阴脾经是开的,太阳是开的,它们的气都是周布于全身的。太阳开在外,太阴开在里,所以主运化,和主持诸阳之气。

枢:少阳和少阴,整个是开合所在,这样它们整个的变化,应两头发生变化。

最后总结一下:三阴三阳讲的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三阴三阳的气态强弱的概念,我们应该与它建立外在的相依相和的关系。二是内在阴阳配属关系,可以知道内在发生了什么。三是如何简单直接运用三阴三阳。


第十三节、《四气调神大论》第三大段第一小节逆四气病变

原文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春天气机升达的时候,阴气阳气俱升达,秋天收引的时候,阳气阴气俱收引,并非是说春天养阳气,秋天养阴气。而是说春天要顺应升达,秋天要顺应收引意思。

关于春夏秋冬四季,逆之则如何?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这个和前面的春三月那段相接非常的恰当,逆春气,夏为寒变。你看这里边肝气内变夏为寒变,肝气不能内变,否则气机不能生长,到了夏天奉长者少,则夏天拉肚子,那么它这里就强调了肝气内变,肝脏会起变化,抑制住了生长,往往有肝郁的,那么夏天太阳不长。

春主生,是少阳从内向外发出,这时的自然环境还处于一派寒凉景象,如果少阳虚弱,生发不足,则肝气被寒所郁滞,而出现内变;所以古人认为春天应该舒展,应该“披发缓行,广步于庭”,比如去踏青,经常出去爬爬山,让人体的气能疏解、疏散,这就是与自然相应;肝气内变,是跟春季不相应的这样一种身体状况。

夏季太阳生长,如同心火在上,主神明,统一身之阳,如果太阳不长,心阳不足,表现为心中阳气内成空洞;洞就是空虚、空洞的意思。“心气内洞”指的是心气内虚不足,夏天是什么状态?应该是“藩秀”的状态,就是人体的阳气完全蒸腾于外,就是讲春天气长上来之后,夏天心气要盛,这个时候太阳不长的话心气不盛,那么它还要向外膨胀,那么它里面没有东西,还要向外膨胀,形成内虚外盛,引发心悸,一般性就是过分的意思,是心有余力不足的状态。

秋季太阴出生,开始收敛上焦之阳,太阴寒凉性属金石,遇气则敛而化水以降,如果太阴不收敛阳气,阳气瘀阻于上焦,则会出现肺有热而满闷;也就是夏天烈火焚烧,到了秋天烈火应该将熄,收引起来,像煮粥一样,要开火煮,煮好了就不要熬了,再熬了就焦了,而且再熬就沸了,先沸了再焦,沸了就是满,熬糊了就是焦,就是事情过了头,肺气主肃降,也不收引那么就像煮过了头的粥一样,扑的哪都是这叫满,扑完了又烤焦了叫焦,这个不是燥气太盛;简单说理解就是气不下满闷在胸中,叫满,这种满化热导致肺又焦,叫焦。像很多得痨症的,肺痨的,咳出血这都属于肺焦满,痨症还有很多是肾虚导致的,还有一种就是外感风寒使肺气不开,淤里化热,很多高热肺炎,它这样的容易导致肺气焦满,把肺给烧了,相当于这个意思。所以古人认为到了秋天不要往外疏泄,要使志安宁,要收敛神气,

冬季属少阴主收藏,少阴是阳藏于水中,如果少阴不藏则肾水独沉。什么是独沉?就是泄,肾气本来应该是往里藏,但是它慢慢泄了,疏散出去了。也就是为明年的春天播种做准备种子少了或没了。我们看到《内径》中,有“肾藏志”、“恐伤肾”,惊恐伤肾气等等。所以古人认为到了冬天要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春天肝气用的变,心气用的洞,肺气用的焦满,肾气用的独沉,为什么这样来说?肝气长,肝气生,如果不得其长马上小芽就捭掉了,就产生了激烈的变化,苗没了,叫变。那么到了夏天,阳气开闸在外,里面结实,如果阳气不足里面马上就空了这叫洞。到了秋天要收,如果不收反长,那么马上化火产生焦。到了冬天气要收藏起来,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精气马上叫会耗散掉,为什么用独,藏在里面就一个东西,所以用独字,

白话译文

违背春三月,养生之道,就是少阳的生机生发不足,抑制住了肝气的生机,发生肝郁等的变化;违背夏三月,养长之道,就是太阳不足,心气不盛,但是心气还在向外膨胀,引发它里面没有东西,导致的心悸等症状;违背秋三月,养收之道,就是太阴不能收敛上焦之阳,心气向外膨胀过了头,阳气瘀阻于上焦,则会出现肺有热而满闷,从而得痨症的,肺痨的,咳出血的病;违背冬三月,养藏之道,就是少阴是阳藏于水中,少阴不藏,这个气就会马上耗散掉。


第十四节、为什么肝气用的变,心气用的洞,肺气用的焦满,肾气用的独沉?

肝者气急,它是从闭气而生的,从肾中的封藏之气生起,从闭到开往上走,如果肝气出了问题,他的生机受到阻滞,他又回到了闭气的环节,容易出现四肢满闭,四肢怎麽可能满闭?他是借四肢之气说明满而闭,为什么满?气上争而不上而淤下作满,同时闭藏而不开叫四肢满闭。如果不从气道来解释,你无法解释什么叫四肢满闭。转筋,肝气淫气于筋,肝气内变则筋气为之转,所以叫转筋。

就是肝脏会起变化,抑制住了生长,叫做肝气内变。

心气不盛,但它还要向外膨胀,因为它里面没有东西,还要向外膨胀,这个现象叫做心气内洞

原因:春天气长上来之后,夏天心气要盛,这个时候太阳不长的话心气不盛,但是,由于是夏季它还要向外膨胀,它里面没有东西,里边空了,本身的力量不强。

焦满像烈火一样,夏天应该烈火焚烧,到了秋天烈火应该将熄,收引起来,此时却肺气不能肃降、收引,肺气烈火被火气烤焦了,把这个肺烤焦了,也因此产生逆而向上产生焦满而不能宣散,叫做肺气焦满。不像教材书都是间接用词,肺中有火,火气刑金,木气刑金,

原因:有可能是心的问题或是肺本身的,心阳过盛,肝气过盛,肝气往上顶,顶到肺,使肺气不能肃降,肺气停止中焦,使肺气不能下降。总之就是气,或者是肾气不纳,使肺气没有很好的力量肃降,易实易虚,它导致肺气的用不能表现出来,一直有人在从中作梗,或者本身的力量不强。

肾气独沉,这个沉字不一定往下沉,说明这个气如果不能及时收起来,就沉散掉了,也就是消耗掉了,所以叫做肾气独沉。

简单说:,肝气长,肝气生,如果不得其长马上小芽就捭掉了,就产生了激烈的变化,苗没了,叫变。那么到了夏天,阳气开闸在外,里面结实,如果阳气不足里面马上就空了这叫洞。到了秋天要收,如果不收反长,那么马上化火产生焦。到了冬天气要收藏起来,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精气马上叫会耗散掉,为什么用独,藏在里面就一个东西,所以用独字,由此可见古人用词之讲究。


第十五节、《四气调神大论》第三段第二小节是谓内格

原文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这句话既是纲要也是套话,四时是四气的运化规律,阴阳是二气的运化规律这个四时阴阳,只是代表气机的状态,春夏应该生达,秋冬应该收藏,也就告诉你春夏应该顺应气机的升达之气,秋冬应该顺从收藏之势,而不是春天养阳气,秋天养阴气,这就是“养”的要诀;这里把“养”和“补”差异作了说明。即“养”是指从小养大,是顺其生理状态。“补”是指修补,逆其现在的状态,针对病理状态。

实际上,春天气机升达的时候,阴气阳气俱升达,秋天收引的时候,阳气阴气俱收引,并非是说春天单单养阳气,秋天养单单阴气,如果一定强说春天养阳气,秋天养阴气,那这里阴阳本意代表什么?升达就是阳,收引就是阴。

经文中在总结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前,提到顺应自然规律的必要性,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天地日月的运行规律是对应合一的。如果背道而驰,不顺应自然规律,则会反映在人体阴阳各个阶段,表现出各阶段的不同病症。

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自然规律而助人体生长与收藏,而不是针对病人的阴阳不足的病理状态而加以补益。简单说春夏是身体生长最快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活跃的季节。“秋冬养阴”是在秋冬之际自然界的万物处于收藏状态,其性质属阴,对应人体这时期的储藏相对旺盛;用现代语言,“春夏养阳”,就是增强脏腑的功能,即顺应外部阳气旺盛之时,让五脏六腑,功能强劲,将人体的精微物质气化为精气,或者转化为功能,而不能化气的精微物质将形成残留物质堆积于体内而生形。

总之,“春夏养阳”是指顺应自然规律,在春夏之际加强运动,以求增加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中医称之为“养阳”;“秋冬养阴”是指根据秋冬季节特点,多摄取少发散,多睡觉,多收藏,但并不是说秋冬之际不能锻炼身体,而是尽量选择在白天锻炼,运动时注意保暖,防止身体精气过于耗损,而且一定要确保睡眠时间足够长。

“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个根就是四气之道,要顺从这种根本之道,升起来则随之,气开则我开之,气收则我收之,也就是春夏秋冬要怎么做。沉浮什么叫沉浮,气开则沉,气收则浮,我们也应该一起效仿。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者:解释为这个根或规律;这个规律伴随着万物的生长收藏,也伴随着人的生老病死;什么叫终始?,阴阳相随,开合升降互为终始,那么万物的终始也是开合升降的终始,阴阳四时也就是气机升降开合的典型代表。

“死生之本”,万物或生或死都在这个升降开合当中。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阴阳混乱,也就是阴阳四时之气不相保则灾害生,顺从阴阳之道,该生生,该长长,该收收,该藏藏,则事物大治,遂得道符合了天地之道了。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佩你理解成背什么都一样,告诉你愚者知行不一,圣人能够遵从它,把它们融入到生活当中执行;愚蠢的人只会背它,坐而论道。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顺从阴阳的规律就能够生存,违逆了阴阳的规律就会死亡、消亡。这里的“生”和“死”不仅仅是代表着生死这件事,而是代表着一个是昌盛,一个是消亡、衰败的意思。“生”指的是昌盛,顺从阴阳规律而养生,身体就会强壮、健康、昌盛,反过来,与它违逆身体就会衰弱,就会得病,甚至死亡。

“从之则治,逆之则乱”,顺从它就会天下大治,“治”就是太平的意思,“逆之则乱”,违逆了它就会混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你把顺的当做逆的来做,那么你这个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气不相保。什么叫格?格格不入,互相不能交通,不能往来,不能相生只能相克,内格就是身体内部互相争斗,就像内讧一样,各个部们不协调,你乱我我说你这样,五脏应该顺相生不能逆相克,那么反顺为逆。

“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所以,圣人知道“内格”道理,也就在这个疾病还没有出现之前,或者刚刚有端倪的时候,就开始给它进行干预治疗,让它复归于自然规律,没有等到乱的时候就把这个乱给消除了。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如果病已经成了之后再吃药,“乱已成而后治之”,国家社会已经混乱了,再去治理它。这种情况就像“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就像渴了之后再去凿井,快要去战斗的时候,遇到战争的时候再去制造武器,“不亦晚乎”?不是太晚了吗?

白话译文

四时阴阳是气的运化规律,也是万物的生长收藏规律,也就是说圣人春夏应该感应升达之气,秋冬应该感应收藏之气,也就告诉你春夏应该顺应气机的升达之气,秋冬应该顺从收藏之势;顺从这个根本之道,就必然与万物一起效仿这个气机开阖的生长门户,违背了四时阴阳这个根本也同样是危害了万物生死这个根本,衰弱五脏六腑出真气;所以说阴阳四时是万物生长的宗旨,也就是阴阳相随,开合升降互为终始。因此万物的终始也叫开合升降的终始,或生或死都在这个升降开合当中。阴阳混乱对你没有好处,阴阳四时之气不相保则灾害生,顺从阴阳之道,该生生,该长长,该收收,该藏藏,则事物大治,遂得道符合了天地之道了!这个四时阴阳的规律,圣人能够遵从它,把它们融入到生活当中执行;愚蠢的人只会背它,坐而论道,言行不一。

顺从阴阳收藏的道理则生,逆就没有好的结果,从之则治,逆之则乱。你把这个顺的当做逆的来做那么你这个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气就会格格不入,互相不能交通,不能往来,不能相生只能相克,身体内部就会互相争斗,就像内讧一样,各个部们不协调,这种现象,称为“内格”。

所以,圣人知道“内格”道理,也就在这个疾病还没有出现之前,或者刚刚有端倪的时候,就开始给它进行干预治疗,让它复归于自然规律,没有等到乱的时候就把这个乱给消除了。

如果病已经成了之后再吃药,“乱已成而后治之”,国家社会已经混乱了,再去治理它。这种情况就像“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就像渴了之后再去凿井,遇到战争的时候再去制造武器,不同样是愚人吗?


第十六节、如何理解四气之间的体用关系?

万物是阴阳的结合体,都是说内外,你可以是体内而用外,不是体阴而用阳。所以这样来说肝体阴而用阳使人就摸不着头脑,也无从下手,如果说肝体阴而用阳,那么肺就是体阳而用阴,肾体阴而用阴,心就是体阳而用阳,这无非是四时,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气的整个的状态。

例如肾主闭藏,气闭在下,心主运化开在上,心开心只有开通过不断地搏动,把这个气血输布到全身,是一个发动机,是一个发条,这就是一个开的状态,它开不是整个开开,是处在动的状态,可以说是动,健运不息,心脏一旦停跳,这个生命就没有保证了。那么介于两者之间的肝就是从闭到开,所以说体是闭,用是开,所以它主怒,怒是从孕育而爆发,从闭藏而爆发,它的爆发力非常好。所以肝气好的人爆发力好,肝气弱的人爆发力差,肝郁气滞的人不敢怒,肝阳上亢的人善怒,这个都是体质的问题。那么肺就是由开放的状态又回归于闭藏的状态,皮毛主收,若肺气不好的话他的皮毛过于开散,这个人容易招外邪,肺气主皮毛,把所有的气敷布于全身,又通过皮毛约束回来,它敷布于全身并且要通调水道的时候,它是开的状态,当他敷布到全身之后,通过皮肤收紧向下输布,那么它是闭的状态,最终从开的状态走向闭的状态,与肾气相合。

这是四脏的开合法则,可以说肝体闭而用阳,体闭而用开,也可以这样来说,肝肾都是位置在下,心肺位置在上,但是肝气徐徐向上而走,像个烟囱一样,或是像个蒸笼一样,气氤氲向上,肝气直上达于脑目,头脑和眼睛。可以说是肝在下位而趋上,这也是体阴用阳的代号,肝气这么理解。肺气是相反的来理解,它位居上位而其势在下,所以说肺主肃降,所谓肃是肃杀之意,降是宣降之意,所以说主肃降,肺气要向下,他不能向上,如果说肝气、胃火、心气向上蒸腾,使肺气不能肃降,那么形成了肺中焦满,《内经》里讲的肺气焦,什么叫做焦,他应该向下,像雨露一样滋润全身,这时候由于下面的火气上腾,克制住它的肃降之气,使肺气反而上逆,产生了焦糊,烧焦了的感觉,肺中作咳或呕吐脓血,或咯中带血,肺痨肺结核,或者是阴虚性的,肺阴虚的病症叫做肺气焦,肺中之气不能向下肃降而被下面的火气上来而烤焦,叫做肺气焦。

所有的病症和一些生理现象,用气道来理解,活泼而生动,就用一个道理始终贯穿于整个的知识体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本于内经、本草、伤寒。

关于体用,再打这个比方,它不是绝对的上和下。拿肺来说,肺体在上,所谓的用在下不是一下子就到下边去,所谓的用不是位置的下,而是它往下去,但是往下去它有一个过程,它由上而下这个过程都是它的用,而不是它的用就是定在下边。肺在上如果它所有的表现都在下的话那肝肾干什么去了?它整个的行程过程还是由上而下的,当然这个由上而下不仅仅是一个状态的由上而下,比如说肺,它的气是开的,肺者气开,它从开开始向外,向外而用事,就像这个总理他在这个位置上。相傅之官,它是俯仰而治万民,他不能头仰着治万民,他要俯身。这个俯身而治万民,这个俯身这个动作就是肺的用,它的目的是把万民都制化了,这个万民就是下,其实它不可能是肺跑到下面去。所以这个用和体大家一定要搞清楚,用是神,体是位置。所以说肺者,相傅之官。你看这个小孩往上瞅这个用在上,但是它没有说它上去,他不可能上去,他一直在下面待着,但是它的神气是往上走的,所以说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肺者肃降,不能焦满,中医上讲。你看这个咳喘,咳逆上气,他有可能是心的问题或是肺本身的,心阳过盛,肝气过盛,肝气往上顶,顶到肺,使肺气不能肃降,肺气停止中焦,使肺气不能下降。总之就是气,或者是肾气不纳,使肺气没有很好的力量肃降,易实易虚,它导致肺气的用不能表现出来,一直有人在从中作梗,或者本身的力量不强。

《内经》所说的“肺气焦满”,古人说话非常直接地去反应气机的状态,现代人不好理解,说肺中有火,火气刑金,木气刑金,这些用词都是间接用词,不如肺气焦满用词好,焦是烤糊了的意思,满是充满、郁满,肺气焦满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肺中之气被火气烤焦了,满闷在胸中不能宣散。有很多外面中寒气了,或里面有内伤了,导致肺气不能宣散,聚在胸中化热,肺叶不是娇嫩的吗,把肺叶烤焦了,满闷在里面又不能宣,就是肺气焦满,再往上顶就是咳逆喘促,或者是咳血,胸闷,胸痛,两胁痛,鼻干口燥,吐黄痰或者带血的痰,很多的肺痨,总之,“肺气焦满”这个词用得恰如其分,都是用最简练的方式把气机的状态表达清楚。

如果《内经》热伤皮毛,可以这样来解释,皮毛是宣散之气,热是蒸腾向上之气,蒸腾向上之气顶这个宣散之气,火克金,导致这个肺气焦满,不要把皮毛理解成皮毛,理解成宣散之气。也可以理解成热气在外面包裹着,太热了,导致着肺气宣散开阖不利,中暑了。如果“热”换成“寒”字还能解释通,寒伤皮毛,寒主收引,寒主收,肺气主开,开收是不两立的,肺气不开而变成收,皮毛主开阖,直接的风寒之气中于肌表,导致着一个麻黄或者桂枝汤证,也能解释。要是燥伤皮毛,燥和皮毛是本气,燥是病理上的燥气,病燥之气感到皮毛之分了,这个燥不是我们讲的清明之气了,水气亏少,肺气失宣,导致整个肺气通调水道,输精于皮毛失常,导致皮毛失去营养水分,“秋令燥热,反伤皮毛”可以这样来解释。“寒胜热”当然是用清热法来治疗。解释经文的目的主要是把大家气机的思路打开,能够有另一种方式来思索。

气开则沉,气收则浮,我们应该一起效仿。气升上来之后就浮于表,降下去就沉于里了,所以说“浮”是阳气上蒸的一种状态,“沉”是整个气机下降的一种状态,这里说的阴阳就是想讲明升降开合气机之后的表现层次。

为什么没有把“浮沉”作为气团内部运行的机理呢?因为浮沉是状态是结果,不是气机,气蒸腾向上而变成浮,气沉郁下降而变成沉;开合也一样,气开于表就浮出来了,气闭于里就沉进去了。

想象有一个气团,里面有两股气在不断的升降开合,从而产生了沉浮,你沉我浮,这就是整个的阴阳气机变化的道理和表现形式。气开于表,人吸气的时候气怎么运动?大家吸一口气看气作什么运动,是不是感觉气往上提?我们平常会说提提气,精神精神,这就是吸一口气,一下气提起来了,明显气机是升的运动;垂头丧气、哀叹一声,气就沉下去了。很简单的道理:人高兴气在表,不高兴气往下沉,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看你弯腰塌背、垂头丧气的,一点精神打不起来,气都去哪了?都沉下去了。所以说气由人的情致和呼吸、运动所调节,一高兴、一运动、一吸气马上就提上来了,腹肌一收,胸脯一下就鼓起来了,这时人就感觉很舒服。这是升降,开闭也很好理解,举个例子:喝一碗热面汤之后很快出汗,什么是出汗呢?人所有的毛窍都开开了,汗液往外排,如果是冬天,那一团蒸气往外蒸腾,连额头上都浸出汗珠,头发都湿了,头发中的热气往上蒸发,这就可以说气开了;气正开着,为风寒之气所击,所有毛窍为抵御外寒的侵蚀迅速关闭,汗一下就止住了,浑身鸡皮疙瘩起来了,只打冷战,汗也不出了,毛窍也不开了,人缩成一团了,这叫气闭。气闭是主动防御,如果防御不及时为寒气所击,寒气藏于腠理,那这时的闭就是病理上的关闭了,气闭在表,里面蒸蒸然发热,这就是人感冒发烧的病机所在。人气开合升降、吐故纳新,里气为寒气所闭出不来所以化热,人的体温马上就升上来了,对治之法就是“气闭者开之,气开者收之”。人的气开合有度、升降有节,人才会四气调和、百病不生,如果气机的一处环节出现问题,人就马上得病。比如大小便失禁或者腹泻,这就是下部的气开而不闭,人二阴一般情况下是闭的,排泄的时候要开,开合不利就导致气机错乱,下面闭不起来,腹中的气就升不上来,也就是俗话说的“好汉架不住三泡稀”,拉了三泡稀后,下面的气开得很敞都漏了,哪还有气升上来?气升不上来就开不了,开不了人就没有办法做事,气升上来再开开才会肌肉精神都有劲,事情才可以做。下面气泄了,升不上来,就无气可开,人就四肢乏力,精神困倦,什么事也做不了了。同理,下面气闭上了也不行,比如承气汤证,阳明腑实腹中有燥屎,解不下大便,气要开合有度,升降有节,如果气闭而不开,那该降的气降不下来,该收的气收不回来,里面气闭住了,要开开之后才能再闭,无开则无闭,要闭的气闭不上,人就寻衣摸床弃衣而走,狂妄谵语,出现了一些精神上的问题,有阳明燥屎在里。

所以说开合要有度,升降要有节,大家临床治病的时候不要见虚就补,见实就泄,一定要认清升降开合四气哪出了问题,然后引而调之。比如气闭在里,下之则闭气开,之后气才能收摄回来,升降开合四气才能周转运行;如果是泄那要收,当然首先要明白泄的原因,是有邪客之还是本身有寒或者里虚。看病第一点要认清整个气团的状态和里面升降开合四气的不调是哪出了问题,然后引而治之,这就是气道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

所有气都是相互感应的,它悲伤我也跟着悲伤,它高兴我也跟着高兴,都是互相影响的。那么四时是不是也是一团气呢?春夏秋冬也是一团气也有升降开合:春天气升,夏天气开,秋天气降,冬天气合,和人身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有时空的问题。根据气气相感的理论,秋天气降,冬天气合,感应到人身上,人身之气也会相应的配合而降、合,因为人生活在四时之中,四时对人影响非常巨大,所以秋、冬二季人身之气也是肃降、合。

升降开合、吐故纳新,《内经》是把这两条合在一起讲了:吐故纳新简称吐纳,吐纳就是出入;升降开合就是升降,升的极致就是开了,不可能永远往上升,升到一定程度就开,就像树木生长一样,长到一定程度就要开花结果。人身是一团气,也不能一味的往下降,降到极点就合了,闭合住了,就像种子一样,结的果实去降,里面的种子掉到地上去合,重新开始一个新的生命。所以《内经》讲的升降出入就是这里讲的升降开合加上吐纳,出就是吐,入就是纳。加上所有气都是融合的、感应的,我们可以说升降开合吐纳都是一体的。

四气,在脏腑就是心肾肝肺,在四季就是春夏秋冬,春天清气上蒸;夏天清气直接蒸腾而上,万物华实,阳气在上就产生了夏天;万物不可以终极!到了秋天蒸气将尽,肃杀之气开始盛行,草木悲秋,落叶纷纷就产生了降;降而不已沉而下坠最终就产生了沉,沉潜之意,这就是万物收藏的冬天,草木黄落,只剩下枝干,看不到一点生意,候鸟南飞,四季分明。所以说浮沉阴阳要放到自然环境中在整个大环境运化规律中去体现。浮沉于生长之门,或浮或沉,从而产生了所有的变化,这里大家可以去细细体味自己的生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三十二
中医气论
《摄生消息论》译注
德明健身带你读经典---四气调神之逆四气之祸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