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汤头歌诀白话解电子板》 (第 3 节)
汤头歌诀白话解(第 3 节)

2.桑菊饮(吴鞠通)  风温咳嗽。
  (《温病条辩》)
  【歌诀】
      桑菊饮中桔梗翘  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  热盛阳明入母膏
  【组成】桑叶二钱半(8克)  菊花一钱(3克)  杏仁二钱(6) 连
翘一钱五分(5克)  薄荷八分(2.5克)  桔梗二钱(6克)  生甘草八分
(2.5克)  苇根二钱(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症见但咳,身不甚热,口微渴,脉
浮数。
  【方析】外感风热轻证为本方主证。温邪犯肺,失于宣
降,故咳嗽较为明显,为次要症状。方中桑叶、菊花疏散风
热,宣肺止咳,为君药。连翘、薄荷助君药清热利咽,为臣
药。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芦根清热生津,为佐药。生甘草
助桔梗利咽化痰,并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为辛凉轻剂,
既可疏风清热,又可止咳。
  若肺胃热盛,可加知母、石膏清肺胃热。
  按:银翘散与桑菊饮均可用治风温初起,组成中同有连
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5味药。但前者用银花、荆芥
穗、淡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透邪,清热解毒力强,称为
辛凉平剂;而后者有桑叶、菊花、杏仁宣肺止咳之功略强,
各有侧重。

3.防风解毒汤(缪仲淳)  风温痧疹。
  【歌诀】
       防风解毒荆薄荷  大力石膏竹叶和
        甘桔连翘知木枳  风温痧疹①肺经多
  【词解】①痧疹:即风痧,因其形似“沙子”而得名。
冬春季流行,多见小儿。初起类似感冒,轻度发热,咳嗽,
特殊皮疹细小如沙,预后良好。
  【组成】防风  荆芥  薄荷  大力子(牛蒡子)  生石膏
竹叶  甘草  桔梗  连翘  知母  木通  枳实(原书无用量)
  【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透疹,清热泻火。
  【主治】大人小儿一切风温痧疹初起表证重者。
  【方析】风温痧疹初起表证重者为本方主证。热邪内侵
肺胃为其兼证。方用荆芥、防风透疹,为君药。薄荷、
牛蒡子、连翘助君药辛凉透疹,疏风解毒,为臣药。石膏、
知母内清肺胃;竹叶、木通清心利尿;桔梗、枳实宣降气
机,化痰利咽,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
合,透疹解表为主,兼清里热,以防温邪逆传心包。

4.竹叶柳蒡汤(缪仲淳)小儿痧痨。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歌诀】
      竹叶柳蒡干葛知  蝉衣荆芥薄荷司
      石膏粳米参甘麦  初起风痧此可施
  【组成】西河柳五钱(6克)  荆芥穗  干葛  牛蒡子各一钱
五分(各4.5克)  蝉蜕  薄荷  知母  甘草各一钱(各3克)
 玄参二钱〔6克〕麦冬三钱(9克)  淡竹叶三十片(1.5克)
 甚者加石膏五钱(15g)  粳米一撮(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透疹解表,清泄肺胃。
  【主治】痧疹透发不出。喘嗽,烦闷躁烦,咽喉肿痛
等。
  【方析】麻疹初起,风寒外束,疹出不畅,为本方主
证。邪热内侵为其兼证。方中重用西河柳入血分,善透疹;
牛蒡子、竹叶清泄上焦为君药。荆芥、葛根、薄荷、蝉蜕助
君药散风热,开腠理、透疹邪,为臣药。玄参、石膏、知
母、麦冬清里热,生津液;粳米加强石膏和胃清热之力,为
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方中西河柳发泄力强,用量
不宜大,疹点已透则不可用。

5.华盖散  风寒致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华盖麻黄杏橘红  桑皮苓草紫苏供
      三拗只用麻甘杏  表散风寒力最雄

  【组成】麻黄  桑白皮  紫苏子  杏仁  赤茯苓  陈皮
各一两(3克)  炙甘草半两(l.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症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呷有
声,脉浮者。
  【方析】外感风寒,肺失宣降,为本方主证。痰气不
利,为兼痰邪。喘咳为次要症状。方用麻黄辛温解表,宣肺
平喘,为君药。桑白皮、苏子、杏仁泻肺降气,止咳平喘;
陈皮、赤茯苓健脾理气,渗湿化痰,为佐药。甘草益胃和
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肺为诸脏之华盖,故名为“华盖
散”。
  【附方】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石去节
否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水煎服。
  功用: 宣肺解表
  主治: 感冒风邪。鼻塞身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
头痛目眩, 四肢拘倦, 咳嗽痰多,胸满气短等。

                  三、攻里之剂

  攻里之剂,即泻下剂。是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
便、消积的作用,用以治疗里实便秘证的方剂。便秘是一种
症状,指排便困难,,和排便时间延长于正常。由于致病因素
不同,有热结便秘、冷积便秘和虚性便秘的区别。根据“其
下者,引而竭之”,“其实者,散而泻之”(《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的原则,泻下剂又有泻热通便(寒下)、温阳通便
(温下)、润肠通便(润下)的不同分类。泻下剂易伤胃气,
故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1.大承气汤(张仲景)   胃腑三焦大热大实。
  (《伤寒论》)
  【歌诀】
      大承气汤用芒硝  枳实厚朴大黄饶
      救阴泻热功偏擅  急下阳明有数条
  【组成】大黄四两(12g)  厚朴八两(24克)  枳实五枚
(12克)芒硝三合(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若便通则停服第二次。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症见身热汗出,心下痞塞不通
(痞),胸腹胀(满),大便干燥(燥),腹痛拒按,大便不
通,或热结旁流,下利清水,其气臭秽(实),舌苔黄燥起
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等。
  【方析】阳明腑实,胃肠热结为本方主证。燥屎不通,
腑气不畅,故见痞、满,为次要症状。此时当急下热结,以
救阴液。方中大黄苦寒泻热,荡涤通便,以祛其实,为君
药。芒硝咸寒软坚,助君药润燥通便,以除其燥,为臣药。
厚朴苦温下气,消除胀满;枳壳苦辛破结,导滞消痞,为佐
药。四药配合,荡涤与润燥相伍,除痞与消满相合,泻下行
气并重,共凑峻下热结之效。本方急下热结,使之不再伤耗
阴液,故有“急下存阴”之说。《伤寒论》有数条讲此用法。

2.小承气汤(张仲景)  胃腑实满。
  (《伤寒论》)
  【歌诀】
    小承气汤朴实黄  谵狂痞硬上焦强
    益以羌活名三化  中风闭实可消详
    【组成】大黄四两(12克) 厚朴二两(6克)  枳实三枚
(9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若便通停服第二次。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症见大便不通,谵语潮热,脘腹
痞满,舌苔老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者。
  【方析】阳明腑实证为本方主证。痞、满仍为热结不通
阻塞气机而致的次要症状。较大承气汤证本方无燥坚现象。
故方用大黄泻热通便,为君药。佐以枳实、厚朴行气导滞,
消除痞满。而不用软坚润燥的芒硝。
  【附方】三化汤(《活法机要))本方加羌活组成。水煎
服。
  功用:通便散风。
  主治:类中风外无表证、内有二通不通者。但体壮之人
方可服用。

3.调胃承气汤(张仲景)  胃实缓攻。
  (《伤寒论》)
  【歌诀】
    调胃承气硝黄草  甘缓微和将胃保
    不用朴实伤上焦  中焦燥实服之好
【组成】大黄四两(12克)  芒硝半升(10克)  炙甘草二两
(6克)
  【用法】水煎温顿服。
  【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症见大便不通,恶热口渴,舌苔
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积热引起的发斑,口齿咽痛等。
  【方析】阳明腑实为本方主证。本方只见燥实,而无痞
满之现。故方用大黄攻积泻热,为君药。芒硝软坚润燥,为
臣药。甘草与大黄同煎,既可调和药性,又可保护胃气,为
使药。
  按:以上三方俗称“三承气”,均用大黄荡涤结热为君,
主治阳明腑实证。而大承气汤证,痞、满、燥、实俱备,方
中芒、黄、枳、朴同用,功在峻下;小承气汤仅有痞、满、
实三症,故减去芒硝,功为轻下;调胃承气汤有燥、实而无
痞满,故硝、黄并用,而大黄、甘草同煎,其功缓下。“三
承气汤”虽然均可用治阳明腑实证,但由于症状的细微变
化,而随之增减药物,使其攻下作用有峻缓之别。

4.木香槟榔丸(张子和)  一切实积。
  (《儒门事亲》)
  【歌诀】
       木香槟榔青陈皮  枳柏茱连棱术随
       大黄黑丑兼香附  芒硝水丸量服之
       一切实积能推荡  泻痢食疟①用咸宜
  【词解】①食疟:疟疾的一种,由饮食不节,营卫失和
所致,症见善饥不能食,食后支满,腹大善呕,寒热交作
等。
  【组成】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广茂(莪术)
黄连各一两(各3克) 黄柏 大黄各三两(各6克) 香附子
牵牛各四两(各10克)
  【用法】上为细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
(6克),食后生姜汤下。
  【功用】攻积泄热,行气导滞。
  【主治】痢疾、食积。症见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食
积内停,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
  【方析】饮食积滞内停,生湿蕴热,肠胃热结,或痢
疾,为本方主证。大便不通,气机阻滞,故脘腹胀痛,或里
急后重,为次要症状。方中重用大黄、黑丑攻积导滞,泄热
通便,为君药。黄连、黄柏清热泻火,燥湿止痢,为臣药。
木香、槟榔、青皮、陈皮、香附行气导滞,消除胀满或里急
后重,莪术疏肝解郁,破血中之气滞,共为佐药。诸药配
合,攻下、清热、行气、活血并用,共奏泄热攻积,行气导
滞之功。

5.枳实导滞丸(李东垣) 湿热积滞。
  (《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
       枳实导滞首大黄  芩连曲术茯苓襄
       泽泻蒸饼糊丸服  湿热积滞力能攘①
       若还后重兼气滞  木香导滞加槟榔
  【词解】①攘:攘(rǎng音壤) 排除。
  【组成】大黄一两(9克) 枳实神曲各五钱(各9克)茯
苓  黄芩  黄连  白术各三钱(各6克)  泽泻二钱(6克)
  【用法】研为细末,用蒸饼泡成糊,和药末做成梧桐子
大药丸,每服五十至九十丸(6—9克). 温水送下。
  【功用】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主治】湿热食积。症见脘腹胀满,下痢泄泻,或大便
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方析】湿热食积,阻滞肠胃,为本方主证。积滞内
停,气机壅滞,故脘腹胀痛,为次要症状。食积不化,湿热
内停,也可见泄泻下痢。方中大黄攻积泻热,使积滞从大便
出,为君药。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痢,为臣药。枳
实行气导滞,消除胀满;神曲消食化滞;白术、茯苓、泽泻
健脾利湿,共为佐药。诸药配合,攻积导滞,清热祛湿,诸
证自愈。本方泄泻、下利,为“通因通用”法。
  【附方】木香导滞丸枳实导滞丸加木香、槟榔而成,
可治兼有后重气滞的湿热积滞证。

6.温脾汤(孙思邈)  温药攻下。
  (《备急千金要万》)
  【歌诀】
       温脾附子与干姜  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  脐腹绞结痛非常
  【组成】大黄五两(15克)  当归  干姜各三两〔各9克) 
子  人参  芒硝  甘草各二两(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寒积腹痛。症见便秘腹痛,脐下绞痛,绕脐不
止,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方析】寒积停滞为本方主证。脾阳不足,难达四末,
故见手足不温,为兼证。方用附子温补阳气,祛除寒邪;大
黄攻积泻下,二药相合,共成温下之功,为君药。干姜助附
子温中祛寒,芒硝助大黄泻下攻积,共为臣药。当归、人参
益气养血,顾护正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
药合用,寓温补于攻下之中,为攻下冷积之良方。

7.蜜煎导法(张仲景)  胃腑实满。
  (《伤寒论》)
  【歌诀】
      蜜煎导法通大便  或将猪胆灌肛中
      不欲苦寒伤胃腑  阳明无热勿轻攻
  【组成】食蜜七合(140克)
  【用法】将蜂蜜放在铜器内,用微火煎,时时搅和,不
能发焦,等煎至可用手捻作时取下,稍候,乘热做成手指
粗,两头尖,长二寸左右的锭状物。用时塞入肛门。
  【功用】润肠通便。
  【主治】津液不足,大便燥结。
  【方析】津伤便秘为本方主证。一味蜂蜜润肠通便。对
于内无热邪之虚性便秘,可用此法,免伤胃气。
  【附方】猪胆汁导法,是将大猪胆一枚,和醋少许,另
用一细竹管修削干净,并将一端磨滑,插入肛门,然后将已
混合好的胆汁灌入肛中,可润燥通便。

             增辑

1.芍药汤(张洁古)  痢下赤白。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歌诀】
      芍药芩连与锦纹①  桂甘槟木及归身
      别名导气除甘桂    枳壳加之效若神
  【词解】①锦纹:大黄之又名。
  【组成】芍药一两(5克)  当归  黄连  黄芩各半两(各
9克) 大黄三钱(6克)  木香  槟榔甘草各二钱(各5克) 
桂一钱半(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调纠气血。
  【主治】湿热痢。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
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腻微黄,脉弦滑数。
  【方析】湿热壅滞肠中为本方主证。积滞不通,气机不
畅,故里急后重;湿热熏蒸肠中,气血不和,故下痢赤白,
均为次要症状。方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苦寒止痢,治湿
热成痢之本,为君药。臣以大黄泻热祛积,清肠除瘀,为
“通因通用”之法,助君药止痢。芍药调和气血,缓急止痛;
木香,槟榔调气以除后重;当归、肉桂行血则脓血自愈二共
为佐药。诸药合用,使湿热祛,气血和,积滞除,痢疾自
愈。
  按:本方为清肠止痢常用方,故现在《方剂学》中多归
入清热剂中。
  【附方】导气汤(《证治准绳》)是本方去甘草、肉桂,加
入枳壳三钱(9克)而成。
 功用:清热解毒,行气导滞。
 主治:湿热痢疾。症见里急后重,便脓血,脘腹作胀
弋滞较重者。
2.香连丸(杨士瀛)  赤白痢。
  (《兵部手集方》)
  【歌诀】
      香连治痢习为常  初起宜通勿遽①尝
      别有白头翁可恃  秦皮连柏苦寒方
  【词解】①遽: 遽(jàu),音距,急,仓猝。
【组成】黄连(用吴茱萸同炒令赤.去吴茱萸不用)二十两(600克)
木香四两八钱八分(145克)
  【用法】共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
丸。或按比例水煎服。
  【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主治】湿热痢疾。症见脓血相兼,里急后重
  【方析】大肠湿热,积滞内停,为本方主证。方用黄连
清热燥湿,厚肠止痢,为君药。木香行气止痛,为佐药。
  【附方】白头翁汤((伤寒论))  白头翁二两(15克) 
柏  黄连  秦皮各三两(各12),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
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3.更衣丸津枯便秘。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更衣利便治津干  芦荟朱砂滴酒丸
      脾约别行麻杏芍  大黄枳朴蜜和团
  【组成】朱砂五钱(15克)  芦荟七钱(21克)
  【用法】滴好酒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二钱
(3-6克),温水送服。
  【功用】泻火通便。
  【主治】肠胃津伤。症见大便不通,心烦易怒,睡眠不
安。
  【方析】肠胃燥结为本方主证。肝火偏旺,故心烦易
怒,为其兼证。方用芦荟苦寒润下,兼泻肝火,为君药。朱
砂性寒下达,清心安神,为臣药。
  【附方】麻子仁丸(《伤寒论》)麻子仁二升(20克)芍
药半斤(9克)  枳实半斤(9克)  大黄—斤(l2克)  厚朴一尺(9克)
杏仁一升(9克)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十丸,日三服。
    功用: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 脾约证。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
频数。

       四、涌吐之剂

  涌吐之剂,即涌吐剂。是以涌吐药物为主组成方剂,用
于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等证。涌吐剂主要使停蓄在咽
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毒物,根据“其高者,因而
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原则,从口中吐出,属于
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证。涌吐剂作用迅猛,易伤胃气,
应中病即止,年老体弱、孕妇产后当慎用。


1.瓜蒂散(张仲景)  痰食实热。
  (伤寒论)
  【歌诀】
      瓜蒂散中赤小豆  或入藜芦郁金凑
      此吐实热与风痰  虚者参芦一味勾
      若吐虚烦栀子豉  剧痰乌附尖方透
      古人尚有烧盐方  一切积滞功能奏
  【组成】瓜蒂一分(1克)赤小豆一分(l克)
  【用法】将二药研细末和匀,每服1一3克,用豆豉9克
煎汤送服。不吐者,用洁净翎毛探喉取吐。
  【功用】涌吐痰涎宿食。
  【主治】痰涎宿食,壅滞胸脘。症见胸中痞硬,懊侬X不
安,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者。
  【方析】痰涎、宿食停于上脘为本方主证。方用瓜蒂味
苦,善吐痰涎宿食,为君药。赤小豆味酸,祛湿除烦,为臣
药。佐以豆豉煎汤调服,宣解胸中邪气,并可和胃。方中瓜
蒂苦寒有毒,易于伤胃,非形气俱实者慎用。
  若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必须涌吐时,可用人参芦一、
二钱(3—6克)  研末,开水调服催吐。
  【附方】(1)三圣散(《儒门事亲》)防风瓜蒂各三两
(5克)  藜芦或一两,或半两,或一分(3克),研成细末,每
次用热水煎服五钱(l克) 取吐。还有一方瓜蒂、郁金共研细
末,用韭汁调服后,再用鹅翎探吐。
  功用:涌吐风痰。
  主治:中风闭证,失音闷乱,口眼歪斜或不省人事,牙
关紧闭,脉浮滑实者。
  (2)栀子豉汤(《伤寒论》)  栀子  香豉各三钱(9克)水

煎服。
  功用:清热除烦。
  主治:身热懊浓X,虚烦不眠,胸脘痞满,按之软而不
硬,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红,苔微黄者。
  (3)乌附尖方  乌头和地浆水(在土地上掘一坑,将水
倒入,搅拌后澄清,取上层清水即得,有解毒作用)煎
服。
  功用:涌吐痰涎。
  主治:寒痰食积,壅塞上焦者。
  (4)烧盐方(《备急千金要方》)  食盐。将盐用开水调成
饱和盐汤,每服2000ml,服后探吐,以吐尽宿食为度。
  功用:涌吐宿食。
  主治:宿食停滞,或干霍乱,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
泻,心烦满者。

2.稀涎散(严用和)   吐中风痰。
  (《济生方》)
  【歌诀】
      稀涎皂角白矾班  或益藜芦微吐间
      风中痰升人眩仆  当先服此通其关
      通关散用细辛皂  吹鼻得嚏保生还
  【组成】猪牙皂角四挺(15克)  白矾一两(3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2--3克温水调下。
  【功用】开关涌吐。
  【主治】中风闭证。症见痰涎壅盛,喉中痰声漉漉,气
闭不通,心神瞀闷,四肢不发,或倒仆不省,或口角似歪,
除滑实有力者。
    【方析】中风痰厥为本方主证。方用皂角辛能开窍咸
能软坚;白矾能化顽痰,二药合用,具有显著稀涎作用。
  【附方】通关散(《丹溪心法附余》)用皂角、细辛共研
细末,吹入鼻中。
  功用:通关开窍。
主治:突然昏倒,气闭不通的实证。

                   五、和解之剂

  和解之剂,即和解剂。是采用调和方法,用以治疗少阳
证、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等病证的方剂。和解剂原为张仲景
治疗少阳半表半里证时,不可发汗,不可泻下,不可涌吐,
而只可用和解一法表里同治而得名。后世认为肝脾不和与寒
热错杂证,用药治疗必须多方面照顾,故也归入和解剂。中
医有“疟属少阳”之说,故治疟方也纳入本剂。
  和解剂虽然用药较为平和,但终为祛邪而设,辨证认病
有一定标准,切不可盲目使用本类方剂。

1.小柴胡汤(张仲景)  半表半里和解。
(《伤寒论》)
    【歌诀】
     小柴胡汤和解供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  少阳百病此为宗
    【组成】柴胡半斤(12克)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各三
两(各9克)  半夏半升(9克)  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 舌苔薄白,

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
而弘少阳证者。
  【方析】邪入少阳为本方主证。胆热犯胃,失于和降,
故见心烦喜呕,不欲饮食,为次要症状。方用柴胡疏邪透
表,轻清升散,为少阳经专药,为君药。黄芩苦寒泻火,善
清胆经,与君药相配,一治半表之邪,一清半里之热,为臣
药。人参、生姜、大枣益胃气,和营卫,扶正祛邪,为佐
药。炙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胃,为使药。诸药合用,清透
同用,和解少阳,扶正祛邪,是一首代表方剂.

2.四逆散(张仲景)  阳症热厥。
  (《伤寒论》)
  【歌诀】
       四逆散里用柴胡  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邪成厥逆  敛阴泄热平剂扶
  【组成】炙甘草  柴胡  芍药  帜实各十分(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证热厥,手足厥逆,但上不过肘,下
不过膝,久按则有微热,脉弦。
  (2)肝脾不和,腹中痛,或泄利下重。
  【方析】热厥乃由热邪入里,阳气被郁,不达四肢而
致。或肝气内郁,阳气不得发越,亦可成气厥,症见手足厥
逆。本方也常用于肝脾不和,泄利下重之证。方用柴胡升阳
透邪,舒肝解郁,为君药。枳实下气破结,与柴胡同用以升
降气机,调和肝脾,为臣药。枳实下气破结,与柴胡合用,
照顾肝之本性“体阴用阳”,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健脾,调
和诸药,为使药。四药配合,去邪解郁.肝脾调和,清升浊
降,气血畅达。

3.黄连汤(张仲景)  升降阴阳。
  (《伤寒论》)
  【歌诀】
      黄连汤内用干姜  半夏人参甘草藏
      更用桂枝兼大枣  寒热平调呕痛忘
  【组成】黄连  炙甘草  桂枝各三两(各3克)  人参二两
(3克)  半夏半升(9克)  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寒热平调,和胃降逆。
  【主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
者。
  【方析】胸中有热,胃中有寒,为本方主证。胃失和
降,故见呕吐,为次要症状。方中黄连泻胸中之热,为君
药。干姜、桂枝温胃中之寒,与黄连同用,使寒热调和,为
臣药。半夏和胃降逆;人参、大枣益气和中,升降复常,为
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使寒散热消,升
降复常,诸证自愈。

4.黄芩汤(张仲景)。 太阳少阳合病下利。
  (《伤寒论》)
  【歌诀】
           黄芩汤用甘芍并   二阳合利枣加烹
           此方遂为治痢祖   后人加味或更名
           再加生姜与半夏    前症兼呕此能平
           单用芍药与甘草    散逆止痛能和营
  【组成】黄芩三两〔9克〕芍药  甘草各二两(各 6克) 
枣十二枚(4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肠止痢。
  【主治】泄泻或下痢脓血,身热不恶寒,心下痞,腹
痛,口苦,舌红苔腻,脉弦数。
  【方析】湿热痢疾为本方主证。湿热阻滞,气血不和,
故心下痞,腹痛,为次要症状。方中黄芩清热燥湿,为君
药。白芍、大枣缓急止痛,为佐药。甘草益气和胃,调和诸
药,为使药。四药合用,为治疗热痢腹痛之良方,有“治痢
祖方”之称。
  【附方】(1)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伤寒论》)是本方
加半夏三钱(9克)  生姜(3片)。水煎服。
  功用:清热止利,降逆止呕。
  主治:黄芩汤症兼见呕吐痰水者。
  (2)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芍药三两(9克)  甘草二两
(6克)。
  功用:缓急止痛。
主治:胃气不和腹中痛,或误汗后脚挛急等。

5.逍遥散   散郁调经。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逍遥散用当归芍  柴苓术草加姜薄
        散郁除蒸功劳奇  调经八味丹栀着
  【组成】 当归  芍药  白术  柴胡各一两(各9克)
炙甘草半两(4.5克)
  【用法】加烧生姜一块切破, 薄荷少许,水煎服。亦有
丸剂,每日2次,每次6一9克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脾虚血虚。症弘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囗
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脉弦而虚。
  【方析】肝郁血虚为本方主证。脾虚不运,故神疲食
少,脉虚无力,为兼证。方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当
归、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与柴胡配用,补肝体养肝
血,助肝用行气郁,共为臣药,白术、茯苓、烧生姜健脾益
气;薄荷助柴胡散肝郁,透郎热,共为佐药。甘草补中益
气,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肝郁得疏,肝血得养,
肝脾同调,气血兼顾,
  【附方】加味逍遥散本方加丹皮、栀子名“加味逍遥
丸”,或“丹栀逍遥丸”,临床多用于肝郁血虚有热所致的月
经不调,以及经期吐衄等。

参考资料:中药大辞典、汤头歌诀白话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汤头歌诀》 白话版】和解之剂、表里之剂
汤头歌诀白话解
中医十大名方
11、汤头歌诀--祛寒之剂
中医汤头歌白话解(全文)
汤头歌诀 10 祛风之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