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汤头歌诀白话解电子板》(第 5 节)
 汤头歌白话解电子板(第 5 节)

         3.健脾丸   补脾消食。
  (《医才集解》)
  【歌诀】
        健脾参术与陈皮    枳实山楂麦蘖①随
        曲糊作丸米饮②下  消补兼行胃弱宜
        枳术丸亦消兼补    荷叶烧饭上升奇
  【词解】①麦蘖:蘖(nièe),音聂。树木砍去后又长
出来的新芽。麦蘖,即麦芽。
  ②米饮:即米汤
  【组成】 人参 土炒白术 陈皮 炒麦芽各二两(各
60克) 山楂一两半(45克) 炒枳实三两(90克)
  【用法】上6味共研细末,用神曲煮糊做成丸药,如梧
桐子大,每次服三钱(9克) 用米汤或温开水送下。
  【功用】健脾消食。
  【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内停。症见食少难消,脘腹痞
闷,体倦少气。
 【分析】脾胃虚弱,饮食内停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用
人参益气健脾,以补脾虚;用麦芽消食积,健脾开胃,共为
君药。以白术助人参益气健脾;山楂、神曲助麦芽消食化滞
以消食积,共为臣药。又佐以陈皮理气健脾和胃;枳实行气
导滞,消积除痞。诸药相合,共成消补兼施之剂,使脾健食
消。因本方君药有人参,故又叫“人参健脾丸”。
 【附方】枳术丸(《脾胃论》)引张洁古方)枳实一两
(30克) 白术二两(60克) 二药同研为极细末,用荷叶裹包陈
米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五十丸(6~9克),白开水送
下。
 功用:健脾消痞。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症见胸脘痞满,不思饮
食。
 按:本方亦为消补之剂,乃补重于消,寓消于补之中。
用荷叶烧饭为丸,是取其养脾胃而升发清气,助白术健脾益
胃,增强消化功能。荷叶与枳实相配,一升清,一降浊,清
升浊降,使脾健积消。

4.参苓白术散     补脾。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参苓白术扁豆陈  山药甘莲砂薰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  枣汤调服益脾神
【组成】人参 茯苓 白术 陈皮 山药炙甘草各二
斤(各1000克) 白扁豆一斤半(750克) 莲子肉砂仁薏苡仁
桔梗各一斤(各500克)
 【用法】上11味药共研细末,每次服二钱(6克),用大
枣煎汤送下。本方做成丸药(水丸)即“参苓白术丸”,每
次服6一9克,每日2次,用枣汤或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水
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兼补肺。
  【主治】脾胃虚弱夹湿。症见饮食减少,四肢乏力,便
溏,或泻,或吐,形体消瘦,胸脘闷胀,舌苔白腻,脉细缓
或虚缓等。
  【分析】脾胃虚弱为本方主证,夹湿为本方兼证。故方
中用人参大补元气,益气健脾为君药。白术、茯苓、山药助
君健脾益气,且白术可燥湿,茯苓渗湿,使湿有去路,共为
臣药。莲子肉、白扁豆补脾止泻;薏苡仁渗湿健脾止泻;砂
仁、陈皮醒脾和胃,行气化滞,且补气而不壅;桔梗为手太
阴肺经引经药,配入本方可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祛湿,又
载药上行,达于上焦以益肺气,所以方歌说“桔梗上浮兼保
肺”。用大枣煎汤送服,也是因它有补养脾气的功能,均为
方中佐药。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按:本方在(方剂学)中归属补益剂,为补气的代表方
剂。其组成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山药、扁豆、莲子肉、
薏苡仁、砂仁、陈皮、桔梗而成。方中无一消导药,而重在
益气健脾,是以补为消,脾胃一强,饮食自然正常。由于本
方兼有渗湿止泻及补肺之效,故适用于脾胃气虚挟湿之证,
亦可用治兼有肺气虚,短气咳嗽者,为“培土生金”法中常
用方剂。

5.枳实消痞①丸 (李东垣)  补脾消痞①。
  (《兰室秘藏》)
  【歌诀】
       枳实消痞①四君②全  麦芽夏曲朴姜连
          蒸饼糊丸消积满       清热破结补虚痊③
  【词解】①痞:痞(pǐ),音匹。是胸腹间气机阻塞不
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本方所消之痞,乃是心下痞满(即胃脘
部堵闷不舒)。
 ②四君:即指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
草)。
 ③痊:痊(quán),音全。即痊愈。
 【组成】枳实 黄连各五钱(各15克) 半夏曲人参各三
钱(各9克)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麦芽各二钱(各6克) 干姜
一钱(3克) 厚朴四钱(12克)
 【用法】上10味共研细末,用汤浸蒸饼成糊与药末和
匀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药,每次服五、七十丸(6一9克),温
开水送下,日二次。亦可做汤剂,水煎服。
 【功用】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症见心下痞满,不欲饮
食,倦怠乏力,或胸腹痞胀,食少不化,大便不调等。
 【分析】中脘气滞痞满为本方主证。常因脾胃虚弱,升
降失司,无形之寒热中阻,则气壅湿聚,痰食交阻而成。故
方中以枳实行气消痞为君。厚朴行气燥湿除满为臣。君臣相
配,加释消痞除满之效。黄连清热燥湿而除痞;半夏曲温胃
化痰,散结和胃;干姜温中祛寒;三药相合,辛开苦降,调
其寒热,助枳、朴行气消痞。麦芽消食去滞;人参、白术、
茯苓、炙甘草(即“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加强脾胃消化
吸收功能,共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药,兼有调和诸药之用。
制丸用蒸饼,乃因其是用面发酵后制成的,能养脾胃,助消
化。诸药相合,有消积除满,清热破结,补虚的功效。
 按:本方所治之痞满,乃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热重于
寒,实多虚少之证。故方中枳实、厚朴用量独重,意在行气
消痞。且黄连用量大于干姜。临证可依据虚实寒热程度不
同,酌情调整用量。
  因方中枳实、厚朴用量大,气滞是主证,故有的(方剂
学)将本方归入理气剂,是有一定道理的。

6.鳖甲饮子(严用和)   疟母①。
  (《重订严氏济生方》)
  【歌诀】
        鳖甲饮子治疟母①  甘草芪术芍芎偶
        草果槟榔厚朴增    乌梅姜枣同煎服
  【词解】①疟母:疟疾久久不愈,致气血亏损,瘀血
结于胁下,出现结块(多见于左胁下),名为疟母。类似久
疟后脾脏肿大的病证。
  【组成】醋炙鳖甲 土炒白术 川芎酒炒白芍槟榔
煨草果 厚朴 陈皮 甘草各一钱(各3克) 炙黄芪一钱半(5克)
 生姜三片 大枣一枚 乌梅少许。
  【用法】水煎服。
  【功用】软坚散结,行气活血,祛湿消癥。
  【主治】疟母。症见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结块,胁腹胀
痛。以及癓积结于胁下,腹中疼痛,肌肉消瘦,饮食减少,
疲乏无力等。
  【分析】疟母为本方的主证。由于本证因疟邪久留不
去,正气日衰,气血运行不畅,寒热痰湿与气血搏结,聚而
成形,留于胁下所致。故气血亏损,正气不足为本方兼证。
方中以鳖甲为君,咸寒入肝,软坚散结消癥,又滋阴补虚清
热。用川芎行气活血;槟榔行气攻积;草果燥湿散寒,除痰
截疟;陈皮、厚朴燥湿除满,下气消痰,共为臣药。黄芪、
白术、甘草益气健脾,使气旺以促血行;白芍益阴养血柔
肝;加姜、枣调补脾胃,以助生化之源,少许乌梅,与芍
药、甘草相配,可酸甘化阴,又能引药入肝,以除瘀结,共
为佐药。诸药相配,使气畅血行,湿去痰消,攻邪而不伤
正,扶正以助除疟母。

7.葛花解酲①汤(李东垣)   酒积。
  (《兰室秘藏》)
  【歌诀】
       葛花解酲香砂仁   二苓参术蔻青陈
       神曲干姜兼泽泻   温中利湿酒伤珍
  【词解】①酲:酲(chéng),音程,即喝醉了神志不
清。解酲,能解除酒醉。
  【组成】葛花 砂仁 白豆蔻仁各五钱(各15克) 木香
白茯苓 猪苓 人参 陈皮各一钱五分(各5克) 青皮三钱(9克)
白术 神曲 干姜 泽泻各二钱(各6克)
  【用法】上13味共研极细末和匀,每次用白开水调服
三钱(9克)。
  【功用】分消酒湿,温中健脾。
  【主治】饮酒过度,湿伤脾胃。症见眩晕呕吐,胸膈痞
闷,饮食减少,身体疲倦,小便不利,或泄泻。
  【分析】饮酒过度,酒湿停积为本方主证。脾胃虚寒为
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甘平无毒能解酒的葛花为君药,使燥
热从肌表而出。用神曲解酒消食;砂仁、白蔻仁行气醒脾和
中、开胃消食;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使湿热从小便
去,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使酒湿从内外分消。又佐以陈
皮、木香、青皮理气化滞;干姜温中;人参益气健脾;白术
健脾燥湿。
 按:本方善治脾胃虚寒,中阳不振,饮酒过度之证。故AAAAAAAAAA
方歌说:温中利湿酒伤珍″。若湿热盛而见面赤烦热,口渴
饮冷等证,又当减去辛燥之品,改用清热祛湿之品。
八、理气之剂
  理气之剂,即能调理气机,治疗各种气病的方剂。
  气为一身之主,升降出入,周行全身,温养内外,以维
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若因情志失常,或寒温不适,或饮
食失调,或劳役过度等因素,均可使气机升降失常,而产生
各种气病。概括归纳常见的有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
闭等证。其治疗分别运用补气、行气、降气、升陷、开闭等
方法治之。气虚证的治法与方剂,已见于补益剂中,理气之
剂多以理气药为主组成,治疗气滞、气逆等证。因此,理气
剂主要分行气和降气两大类。

1.补中益气汤(李东垣)   补气升阳。
  (《脾胃论》)
  【歌诀】
       补中益气芪术陈    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①功独擅  亦治阳虚外感因
       木香苍术易归术    调中益气畅脾神
  【词解】①内伤:伤于饮食劳役七情六欲为内伤。
  【组成】黄芪(病甚,劳倦热甚者一钱(15~20克) 炙甘草各
五分(5克) 人参 白术各三分(9克) 橘皮升麻柴胡各二分
或三分(6克) 当归身二分(9克)
  【用法】上8味药切碎,水煎一次,去渣,空腹稍热
服。亦可照本方做成蜜丸或水丸,即“补中益气丸”,每次
服6一9克,每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胃气虚。症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
少气懒言,面色光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
 (2)气虚发热。症见身热,自汗,渴喜温饮,气短乏
力,舌淡,脉虚大无力等。尚可见头痛恶寒,动即气喘。
 (3)气虚下陷。症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便血
崩漏等。
 【分析】脾胃气虚,气虚发热及气虚下陷均为本方的主
证。头痛恶寒,气喘为本方次要症状。故方中用黄芪补中益
气,升阳固表止汗为君药。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助君药补
脾益肺固表,共为臣药。当归身补血:陈皮理气健脾,且使
补气不壅,共为佐药。使以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清阳;炙
甘草益气调药。诸药合用,使脾胃强健,中气充足,诸证自
除。
 按:本方在(方剂学)中归属于补益剂。为补气的代表
方剂,治疗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中气虚弱而致发热,食少
便溏,四肢乏力,少气懒言,口渴多汗及脱肛、子宫脱垂、
胃下垂等证均有较好的疗效。如果是阳气虚弱的人感受了外
邪,可以在本方中加入适当的解表药,乃有益气解表之功。
方歌中言:“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即是此
意。
 本方为李东垣“甘温除热”之方,此热就是气虚发热,
时发时止,通过甘温益气可解除。
  【附方】调中益气汤(《脾胃论》)即本方去白术、当
归身,加木香6克.苍术9克,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调中祛湿。
  主治:牌胃不调,胸满短气,饮食减少,四肢倦怠,口
不知味,以及食后呕吐等症。
  按:本方加木香可升可降,善行脾胃气滞,兼能健脾消
食;苍术燥湿健脾,故更适于脾胃气虚,湿阻中焦、气机阻
滞者。

2.乌药顺气汤(严用和)   中气①。
  (《济生方》)
  【歌诀】
       乌药顺气芎芷姜  橘红枳桔及麻黄
       僵蚕炙草姜煎服  中气厥逆②此方详③
  【词解】①中气:中(zhongˋ),音众,作中伤解。中
气,此指因怒动肝气,气逆上行所致突然昏倒,不知人事,
牙关紧急,身体四肢逆冷等症。
  ②厥逆:即四肢逆冷。
  ③详:即周密完备。
  【组成】乌药 橘红各二钱(各6克) 麻黄去根节川芎
白芷 炒枳壳 桔梗各一钱(各4克) 炮姜僵蚕炙甘草各
五分(各2克)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功用】顺气、祛风、化痰。
  【主治】中气证。症见突然昏厥,不知人事,牙关紧
急,四肢逆冷,脉沉伏等。或中风而见遍身顽麻,骨节疼
痛,步履艰难,语言謇涩,口眼喁斜,喉中气急有痰者。
  【分析】中气证(大怒引动肝气上逆))为本方的主证。
中风有痰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乌药通调气逆,为君药。
陈皮、枳壳助君药理气,以调顺逆气;麻黄、桔梗宣通肺
气,与枳壳相配,升降并用,调畅气机,共为臣药。白芷散
风;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气逆会生痰,故用僵蚕祛风
化痰散结;炮姜温经通阳;生姜大枣和营卫,共为佐
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配,共奏顺气祛风化痰之
功。
 按:严用和所著《济生方)》中未见此方。而《和剂局
方)》有载,各药用量有不同。

3.越鞠①丸(朱丹溪) ) 六郁②。
 (《丹溪心法》)
 【歌诀】
       越鞠丸治六般郁  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苍香附兼栀曲  气畅郁舒痛闷伸
       又六郁汤苍芎附  甘苓橘半栀砂仁
 【词解】①越鞠:鞠(ju˙),音居,同“郁”。越鞠,即
发越郁结之气。
 ②六郁:指气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
 【组成】川芎 苍术 香附 栀子 神曲各等分
 【用法】上5味药共研细末,用水做成丸药如绿豆大,
每次服三钱(6一9克),温开水送下。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
情增减药量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
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
 【分析】气郁为本方主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
食郁均为本方兼证。故方中以香附行气开郁,以治气郁,为
君药。川芎为血中气药,行气活血,即助香附行气解郁,又
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为臣药。苍术燥湿健脾,以治湿
郁;
共为佐药。痰郁多由气郁而湿聚痰生,亦与气、火、湿、食
诸郁有关,诸药合用,气机流畅,五郁得解,痰郁自除。
  按:本方为治郁证之大法。临证应用时,可根据六郁的
偏重灵活加减。如气郁甚的,可再加木香、槟榔。食郁甚的
可再加山楂、麦芽、砂仁。血郁甚的再加桃仁红花。痰郁
甚的可加南星、半夏、瓜萎。火郁甚的可再加青黛、黄芩。
湿郁甚的可再加茯苓。若兼有寒者,也可加干姜、吴茱萸祛
寒。
  【附方】 六郁汤(《医学正传》卷二引丹溪方) 川芎
醋炒香附 赤茯苓 橘红 制半夏 山栀各—钱(各 3克)苍
术 砂仁 甘草各五分(各1.5克)
  用法:诸药切细,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祛湿化痰。
主治:与越鞠丸相同。

4.苏子降气汤   降气行痰。
  (《太平惠民和剂局才》)
  【歌诀】
       苏子降气橘半归  前胡桂朴草姜依
       下虚上盛①痰嗽喘 亦有加参贵合机②
  【词解】①下虚上盛:又称下虚上实。下虚,是指肾
阳虚乏;上盛,是指痰涎上壅于肺。
  ②合机:即符合病机
  【组成】紫苏子 制半夏各二两半(各9克) 川当归 橘
红各一两半(各6克) 前胡 厚朴各一两(各6克) 肉桂一两半
(3克) 炙甘草二两(6克)
  【用法】上8味药共研成细末,每次用二、三钱(6~
9克), 加生姜三片同煎温服。照本方制成的水丸,即“苏子
降气丸”,每次服3一9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症见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
闷,或腰疼脚软,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
等。
   【分析】上实(痰涎壅肺,肺气上逆)为本方主证。下
虚((肾阳虚乏)为本方兼证。故方中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
咳为君药。半夏降逆化痰;厚朴、橘红、前胡皆可下气消
痰,降逆除满,4药合用,助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以治上
实,共为臣药。肉桂温肾壮阳,纳气平喘;当归养血补肝,
同肉桂以温补下虚,《本草经》又谓当归“主咳逆上气”;加
生姜可散寒祛痰止咳,共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为使。诸药
相配,上下兼顾而以治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喘咳自平。阳
气太虚者,可加入人参以大补元气,但量宜小。

5.四七汤(陈言)   开郁化痰。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歌诀】
      四七①汤理七情气②    半夏厚朴茯苓苏
      姜枣煎之舒郁结        痰涎呕痛尽能纾③
      又有局方各四七        参桂夏草妙更殊
   【词解】①四七:方由四味药组成,用以治疗七情病,
所以叫四七汤。
 ②七情气:即由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影响而致的气郁。
 ③纾:纾(shu˙),音书,即缓和,解除。
  【组成】制半夏五钱(15克)  姜制厚朴三钱(9克) 茯苓四
钱(12克) 紫苏叶二钱(6克)
   【用法】4药切碎,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降逆化痰。
   【主治】七情气郁,痰涎结聚。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
吐不出,吞咽不下,胸满喘急,或咳或呕,或攻冲作痛。
  【分析】气郁为本方的主证。痰涎结聚为兼证。或咳或
呕或喘均为次要症状。故方中用半夏降逆化痰,散结开郁,
且又可和胃止呕,厚朴下气除满,两药共为君药。茯苓健脾
渗湿,以杜生痰之源,助半夏化痰祛湿,为臣药。苏叶质轻
辛温,芳香疏散,可宽中散邪解郁,与君药相配,则升降并
用,有利于气机条畅,更增强宽胸畅中,行气解郁之功。加
生姜可助半夏降逆和胃止呕,辛散化痰结。大枣可助茯苓健
脾,且又可养血柔肝,皆为佐药之用。
  【附方】局方四七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
肉桂 炙甘草各一两(30克) 制半夏五两(150克)
  用法:共研粗末,每次服三钱(9克),加生姜三片同煎温
服。
  功用:温中解郁,散结化痰。
  主治:七情气郁,痰涎结聚,虚冷上气。症见心腹绞
痛,不思饮食,膨胀喘急等。
  按:本方原名“七气汤”,以治七情气郁证,故名之。
因气郁日久,正气不足,故用人参、补气健脾;肉桂辛热,
散寒疏气止痛;郁久生痰,半夏、生姜辛散化痰;炙甘草调
和诸药,又助人参补气健脾,所以本方更适合郁结偏寒兼有
气虚的证候。若绞痛过甚的,可加延胡索同煎,疗效更好。

6.四磨①汤(严用和)  七情气逆。
  (《济生才》)
  【歌诀】
            四磨亦治七情侵  人参乌药及槟沉
            浓磨煎服调逆气  实者②枳壳易人参
            去参加入木香枳  五磨饮子白酒斟
 【词解】①四磨:方中四味药非久煎不能出性。但煎
煮过久,又会使芳香的气味散失而疗效减弱,因此采取四味
药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沸的方法,故名四磨汤。
 ②实者:指身体壮实人。
 【组成】人参 乌药槟榔沉香各等分。(各3克)
 【用法】四药磨浓汁后和水煎三四沸,温服。
 【功用】行气疏肝,降逆宽胸,兼益气。
 【主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逆不降。症见胸膈烦
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等。
 【分析】肝气郁结,气逆不降为本方的主证。病人体弱
气虚为本方兼证。故方中乌药行气疏肝解郁,为君药。沉香
顺气降逆以平喘;槟榔行气化滞以除满。沉香、槟榔都能降
气,配合君药调逆气,共为臣药。又恐三药耗损正气,又佐
以人参益气扶正,使郁结散而正气不伤。
 按:本方是以行气降逆为主,兼以益气扶正,是邪正兼
顾,治疗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横犯上逆诸证。若为体实气
足的人,可不用人参而用枳壳,以加强行气降逆之功。此即
方歌所言“实者枳壳易人参”。
 【附方】五磨饮子(《医便》)即本方去人参,加木香、
枳实各等分(3克), 用白酒磨汁服。
 功用:行气降逆。
 主治:大怒暴厥(即因大怒而致气闭假死的“气厥
证” ),或七情郁结等。症见心腹胀痛,或走注攻痛。
 按:本方与四磨汤均能行气降逆,主治气滞气逆证。但
四磨汤有人参益气扶正,兼顾其虚。本方全用行气破结之
品,力猛势峻,故仅适于体壮气实而气结较甚之证。

7.旋覆代赭汤(张仲景)   痞硬①噫气②。
  (《伤寒论》)
  【歌诀】
       代赭旋覆用人参  半夏甘姜大枣临
       重以镇逆咸软痞  痞硬噫气力能禁
  【词解】①痞硬:此指胃脘部胀闷难受,如有物堵住。
  ②噫气:噫(yi˙),音衣。噫气,又称“嗳气”。即饱
食之息,其症状为胃中似有气上冒,微有声响。
  【组成】旋覆花三两(9克) 代赭石一两(6克) 人参二两
(6克) 半夏半升(9克) 炙甘草三两(6克) 生姜五两(12克)
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代赭石打碎先煎(20分钟),再放入余6味
药,旋覆花布包煎,用水煎服,分3次温服。
  【功用】降气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症见心下痞硬,噫气不
除,舌苔白滑,脉弦而虚等。
  【分析】痰浊内阻,胃气上逆为本方的主证,胃气虚弱
为兼证。故方中旋覆花性味咸温能下气消痰涎,降逆以除
噫,软痞硬为君药。代赭石苦寒,体重而沉降,善镇逆气上
冲,助君降逆面止呕噫;生姜、半夏温胃化痰消痞,和胃降
逆止呕,共为臣药。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而补虚,共
为佐药。炙甘草又调和诸药,兼有使药之用。诸药合用,使
痰浊得消,胃虚得补,气逆得降,则心下痞硬得除,噫气自
止。
    按:本方又名“旋覆代赭汤”。

8.正气天香散(罗知悌)顺气声经。
  (《绀珠经》)
  【歌诀】
      绀珠①正气天香②散  香附干姜苏叶陈
      乌药舒郁兼除痛      气行血活经自匀
 【词解】①绀珠:绀(ganˋ),音干。绀珠,即罗知悌
所著(绀珠经)的简称。
 ②天香:天,指天台乌药(天台为产地,天台产者为
佳)。香,即香附。因本方的君药为乌药与香附,故方名
“正气天香散”。
 【组成】香附八两(240克)乌药二两(60克) 紫苏叶 干
姜 陈皮各一两(各3克)
 【用法】上药研成细末,每次服五、六钱(15一l8克),
水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主治】女子肝郁气滞,郁气上冲心胸之间。症见胁肋
刺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
 【分析】肝郁气滞,郁气上冲为本方主证。血行不畅,
月经不调为兼证。方中重用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乌药
行气散郁止痛,为君药。陈皮助君药理气解郁,为臣药。紫
苏助香附理血分之气;干姜温中散寒,通经活血止痛,共为
佐药。诸药相配,使气行郁解,气行则血行,月经也就恢复
正常。
 按:本方以行气为主,兼有温胃散寒之效,故适用于气
滞寒凝诸痛。

9.根皮竹茹汤(严用和)   胃虚呃逆①。
  (《济生方》)
 【歌诀】
       橘皮竹茹治呕呃  参甘半夏枇杷麦
       赤茯再加姜枣煎  方由金匮此加辟
【词解】①呃逆:因胃气上逆而发出的呃声。是气逆
上冲,喉间呃呃作声,连续不断的症状。
  【组成】橘皮 竹茹 半夏 枇杷叶 麦冬赤茯苓各
一两(各30克) 人参 甘草各半两(各15克)
  【用法】上8味药共研粗末,每次用四钱(12克),加生
姜5片,大枣3枚同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降逆止呃,清热和胃。
  【主治】胃虚有热。症见口渴,干呕呃逆等。
  【分析】胃热呃逆为本方主证。胃虚为本方兼证。方中
用橘皮理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降逆止呕,共
为君药。枇杷叶助竹茹清降胃热,降逆止呕呃;半夏、生姜
和胃降逆止呃(生姜为呕家圣药),共为臣药。麦冬养胃阴,
清虚热;人参、大枣、甘草益气补虚和胃;赤茯苓降心火而
清虚热,共为佐药。甘草兼调和诸药为使药之用。
  按:本方是严用和在《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橘
皮、竹茹、生姜、大枣、人参、甘草)的基础上加枇杷叶、
麦冬、赤茯苓、半夏而成。二方均可治疗胃虚有热,胃气上
逆之呃逆证。但《济生》橘皮竹茹汤更适用于胃中气阴俱虚
之胃热呕呃证,临床多治久病虚赢,虚火上逆之呕逆。若是
虚寒性和实热性干呕呃逆,均不宜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汤头歌诀白话解
【《汤头歌诀》 白话版】
方剂歌诀详解——四君子汤
方剂歌诀详解——枳实消痞丸
六和汤汤头歌诀方歌与配方组成
方剂歌诀详解——小柴胡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