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汇集了60个特效秘方验方,专治各种疑难杂病,给自己收藏个吧。

​1.鼻咽癌

僵蚕、蜀羊泉各15克,苍耳子、辛夷、连翘、蒲公英、夏枯草各12克,白芷、川芎、黄芩各3克,半枝莲30克,牡蛎60克 水煎服,并冲服:木鳖子0.3克,全蝎1.5克,日1剂。能使头痛鼻塞等症状缓解,癌肿逐渐缩小。

2.唇癌

僵蚕、藿香、甘草、栀子各9克,全蝎3克,蜈蚣6克,防风、生石膏各12克 水煎3次分服,日1剂。同时用乳香、没药、雄黄各15克,轻粉9克,朱砂、巴豆霜各6克,冰片3克,蟾酥1.5克,麝香0.3克 共为细末,以陈醋调为蟾酥饼润敷癌肿了,隔日换1次。迄硬结缩小,溃疡修复。

4.乳腺癌

僵蚕、全蝎、咸灵仙、木鳖子各30克,红娘(糯米炒)4.5克,炙狠毒9克,阿魏、五灵脂各15克,蜂房21克,急性子24克,蜈蚣40条共为细末,水泛为软坚丸,每服1.5克,日2次。另用6克捣烂,水润湿外敷患处。能使癌肿软缩,溃疡修复。

7.祛风解痉,用于诸风痉搐

风热咽痛 僵蚕。荆芥。防风各6克,薄荷、生甘草各4.5克,桔梗9克 切碎,水煎服,为六叶汤。

8.脾风慢惊

僵蚕、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木香、白附子各3克,天麻、全蝎各6克 共研细末,早、晚分2次用温开水送服。

9.散结消肿,用于结核肿块

症瘕结块 僵蚕适量 用白马溺适量捣敷患处。重舌木肿 僵蚕3克、黄连(蜜炒)6克 共研匀,掺之涎出可消。

[药量] 煎剂:6~15克。丸散:0.3~9克。外用:适量。

10.产后身痛的食疗常选用

黑豆250克、僵蚕250克,酒1000毫升。将黑豆炒焦,以酒淋之,绞去渣,贮于净器中;把僵蚕投入酒中,经5日后取用。每次吃炒黑豆,饮僵蚕酒,一天二次,夜一次。每次温饮僵蚕酒50毫升。

功效:祛风。

11.僵蚕葱白茶

【出处】《太平圣惠方》

【组成】白僵蚕为末,葱茶适量。

【功用】通阳祛风,化痰止痛。

【主治】因痰浊上蒙清窍,清阳不舒之头痛或偏头痛。症见头痛昏重,其痛或偏左、或偏右、或痛连及目眶、齿龈,时发时止,发作时痛势较剧。

【制法】将白僵蚕适量研成细末。每服前先取葱白、绿茶各6克,置保温瓶中,冲入沸水泡闷1O分钟,去渣,兑入药末6~12克,盖闷15分钟后摇匀,分2~3次代茶饮用。每日1剂。

【宜忌】表虚多汗者忌服。

【按语】本方见《太平圣惠方》,用治“偏正头风并夹脑风,连两太阳穴痛”。方中白僵蚕为蚕蛾科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性味辛咸、平,功能祛风解痉、化痰散结。药理研究:白僵蚕具有抗惊厥、催眠、抑菌、降胆固醇、抗癌等作用,能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和调解(节)功能。欢迎关注行之医话微信公众号 葱白性味辛温,功能发表、通阳、解毒,张元素说它“专主发散,以通上下阳气”、“治伤寒头痛如破”。配以“降火”、“清头目”的茶叶,共奏祛风除痰镇痛之效,治疗因风寒久留、结而成痰、阻于手三阳经脉而成之头痛,确系佳剂。

12.僵蚕良姜茶

【出处】《百一选方》

【组成】白僵蚕(去丝、嘴)、高良姜等分。

【功用】祛风散寒,化痰止痛。

【主治】风寒头痛,其痛或偏一处,或满头作痛,其痛如收引,得热则减,遇阴逢寒则加重。

【制法】按原方用药比例,共研细末,混匀。每服取10~15克,加茶叶末6克,置保温瓶中,用沸开水适量冲泡,盖闷3O分钟后,分2~3次代茶饮。每日1~2剂。

【宜忌】非风寒所致者不宜用。

【按语】此方出自《百一选方》,用治头风。方中白僵蚕功能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玉揪药解》说它能“活络通经,驱风开痹。治头痛胸痹”;《医学启源》谓其可“去皮肤间诸风”。现代药理试验:人工白僵蚕煎剂有抗惊厥和催眠作用,并认为抗惊厥的成分是草酸铵。欢迎关注行之医话微信公众号 临床用其制剂——“脱脂僵蛹片”治癫痫有效率达77%。高良委性味辛温,功能温胃、祛风、行气、止痛,《本草求原》称它能治“头痛,风冷痹痛”。茶叶功能清头目。三者相伍,是治疗风痰头痛的有效方剂。

13.天麻僵蚕汤治疗眩晕症

配方:天麻15g,钩藤15g,法半夏15g,丹参15g,白芍15g,泽泻15g,僵蚕12g,陈皮5g,甘草5g。

加减:口干者加菊花15g,生地黄30g;头痛者加石决明30g;胸嗡者加柴胡10g,积壳15g;寐欠宁者加麦冬15g,山茱萸15g;颈椎病者加葛根20g,怀牛膝15g;高血压者加杜仲20g,桑寄生30g;脾虚者加党参30g,茯苓15g; 血虚者加当归15g,熟地黄30g。

水煎服,每日1剂。

14.肿瘤

配方:全蝎10g,僵蚕10g,蜈蚣2条,丹参20g,川芎6g,地龙10g。

功能:化谈通络、软坚散结、清热熄凤。

主治:恼部肿瘤。欢迎关注行之医话微信公众号

用法:每剂用清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2次,共600ml,日服1剂,分早晚2次温服。

15.脚气

白僵蚕30克,清水滚化,稍温,频洗患处数次,如汤冷,将原汤再温再洗,即愈。

治脚气,用晚蚕砂以米醋拌炒,令热,棉絮包熨之。

16.僵蚕止咳茶

原料:白僵蚕30克、好茶末30克

制作:白僵蚕30克为末,放碗内,倾沸水一小盏,盖定,临卧温服。又米白糖500克,猪板油120克,雨前茶60克,水四腕。先将茶煎至二碗半,再将板油去膜切碎,与糖一起加入茶中,熬化听用、每次用白滚汤冲数匙服之。

服法:一日数次。

功效:消厌止咳,喉痛如锯,不能安卧。

17.治疗面肌抽搐

处方:炙僵 蚕10 g,全蝎5 g,地龙10 g,蜈蚣1条,白附子10 g,制南星10 g,天麻10 g,白蒺藜10 g,赤芍、白芍各10 g,龙骨、牡蛎各30 g,夜交藤10 g,合欢皮10 g,炒枣仁10 g,茯苓15 g,炒白术15 g,甘草6 g。7剂后,面肌抽搐有所减轻,头昏心悸及睡眠状况有所改善。遂将原方中炙僵蚕、白附子改为5 g。5个疗程后,面肌抽搐诸症消失,随访1 a未见复发。

18.二陈汤

健脾除痰,合全蝎、僵蚕以熄风通络解痉。

阴痫多呈小发作症。癫痫小发作多见于小儿,为短暂的意识丧失、眼神一时发呆、直视或头向前倾。治疗时以熄风止搐、活血通络为主。

方药:钩藤5g,法半夏3g,全蝎1.5g,南红花5g,桃仁3g,天麻6g,僵蚕6g,生侧柏叶10g,珍珠母10g,煅牡蛎9g,茯苓9g,半夏9g,陈皮6g,胆南星9g,炒白术6g,知母5g,当归6g,龙齿10g,朱砂0.5 g(冲服),本方主要用于理气健脾,豁痰熄风。若头晕目眩重者,加天麻以疏肝风;夜寐汗出者,加糯稻根、小麦、龙骨、生牡蛎敛液止汗、滋阴潜阳;胃不思纳,加厚朴花、佛手、荷梗以调和胃气。

如发作频繁,发病前惊恐烦躁,舌淡脉细者,常用柴胡加龙骨特蛎汤加减:柴胡15g,半夏15g。黄芩10g,酒大黄10g,桂枝10g,茯苓20g,生龙骨25g,生牡蛎25g,灵磁石50g,丹参30g,生姜10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待发病次减少、症状缓解后,继服五味止痫散。

方药:全蝎、僵蚕、丹参、蜈蚣、蝉蜕各等份,研细末,每次3g,早晚各1次,儿童酌减。

19.肝汤加味:(龙胆泻肝汤化裁治疗阳痿)

龙胆草9g,栀子9g,黄芩12g, 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15g,生地黄18g,当归9g,甘草3g,僵蚕12g,苍术9g,柴胡9g, 陈皮 9g 枳壳 9g。

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胸闷烦躁口干大减,晨起阳具举而不坚。因恐苦寒药通泄太过,上方龙胆草、栀子、木通减为6g,黄芩减为9g,并将苍术改为白术12g,生地黄改为熟地黄12g,去僵蚕改为蜈蚣3g,另加山药15g,隔日1剂,2周后治愈。

20.颜面神经炎

(1)风邪袭络:突然口眼喁斜,面部感觉异常,或有虫蚁行走感,或面肌松弛麻木,兼有头痛、鼻塞,颈项发紧不适,或耳周胀痛,面部烘热,脉浮,苔薄白或兼黄。

治法:疏风散邪,解表通络。

方药:白附子6克、全蝎3克、僵蚕12克。如兼有风寒者,加桂枝9克、细辛3克、防风9克、生姜3片;兼有风热者,则加入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桂枝9克。

(2)肝风内动:口眼喁斜发作突然,面部潮红,耳根胀痛,肢体发麻,头重脚轻,眩晕,舌淡红苔黄或苔少而干,脉弦数有力。

治法:平肝熄风解痉。

方药:天麻24克、钩藤15克、桑叶12克、菊花12克、全蝎3克、僵蚕12克、白附子6克。

(3)气血两亏:口眼喁斜,面肌松弛,眼睑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方药:黄芪、当归各30克,川芎、桃仁、红花各6克,全蝎3克,地龙、赤芍、僵蚕各10克。

(4)风痰阻络:口眼喁斜,面肌麻木,语言不利,喉中痰鸣,舌体僵硬感,时有流涎,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缓。

治法:化痰祛风通络。

方药:葛根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蜈蚣3条、僵蚕12克、川芎6克、羌活10克、秦艽10克、’防风6克。

(5)肝气郁结:口眼喁斜常随精神情绪变化而出现,或因精神刺激而加剧,伴有太息,胸胁苦满,不欲饮食,悲痛欲哭,苔薄白,脉眩。

治法:疏肝解郁,调和脉络。

方药:柴胡、枳壳、僵蚕、白芍各12克,香附、郁金各10克,陈皮、川芎、炙甘草各6克。

(6)针刺治疗:取穴:攒竹、睛明、颊车、地仓、迎香、瞳子寥、翳风、合谷,也可用电针、穴位注射。

21.口眼歪面正汤

组成:明天麻(冲)10克、全蝎(冲)10克、炙僵蚕10克、生甘草6克、羌活10克、蔓荆子15克、大川芎15克、全当归20克、白附子12克、防风12克、白蒺藜15克、蜈蚣二条、钩藤12克地龙15克。

功能:祛风活血、化痰止痉。

主治:骤然口眼歪斜或左或右,饮食言语不利,舌强不能转动司味,泪多井流口涎,双目闭合不全,面部作麻抽搐,苔腻或白,脉象细浮或迟或滑。

用法:上药加水750毫升,浸泡20分钟,细火水煎第一次50分钟,第二次40分钟,取汁400毫升,饭前温服,一日二次,每天一剂,禁忌酒、辣、烟等。

方解:中风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别,或左或右,风痰阻于头面经络,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隧不利。筋肉失养,故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气血尚能运行,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牵引,故口眼歪斜。方中明天麻能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治眩晕;全蝎、炙僵蚕能祛风止痉,其中炙僵蚕有化痰作用,全蝎善于通络;生甘草能调和百药;钩藤清热平肝息风止痉;羌活,蔓荆子、大川芎,白附子有怯风作用,其中羌活善治上半身疼痛,蔓荆子散热清利头目,大川芎为上行头风止痛要药,白附子能化痰止痉,并长于治头面之风;全当归有祛风活血,平肝息风通络之功效;防风能缓急祛风,解痉;蜈蚣。地龙息风止痉,其中蜈蚣能治痉挛抽搐,地龙能治肝阳上亢之血压高;白蒺藜能祛风明目,疏肝治眩晕。诸药合用,并能祛风化痰活血,通经络止痉挛,使风去痰消经络通畅则病证可愈也。

22.软肝缩脾方

[组成] 柴胡6克 黄芩10克 蝉衣6克 白僵蚕10克 片姜黄6克 水红花子10克 炙鳖甲20克 生牡蛎29克 生大黄1克 焦三仙各10克。

[功能] 行气开郁,活血化瘀,软肝缩脾。

[主治] 早期肝硬化,肝硬、脾大。

[用法] 上方每周5剂,每剂煎取500毫升左右,分2~4次温服,服3个月后改为每周3剂分服维持。 

[方解] 肝硬化早期表现为胁痛、腹胀、徵瘕等症,(迁延日久,后期多成膨胀,属中医“四大危症”之一)其形成,气、血、食、湿之郁是关键。诸郁不解导致血瘀结聚,形成徵瘕。同时,气血脏腑受诸郁所伤,功能失调,正气渐弱,多数属虚实夹杂之证,根据阶段不同,各有所侧重而已。肝硬化早期,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但总以肝硬、脾大为主要见症。治疗时,不宜因虚而纯用补剂,否则瘀结日甚;亦不可攻利太猛,劫伐正气,与病无益。治以行郁活血,软坚散结,调整阴阳为法,达到软肝缩脾的目的。方中用升降散(蝉衣、僵蚕、片姜黄、大黄)开通内外,平调升降,受理气血;柴胡疏达肝胆之经气,解除肝气之郁结;黄芩苦寒,善清少阳郁热,并清因诸郁而蕴生之内热;水红花子活血且能利水,除血滞,化水湿;焦三仙化积滞以疏导肠胃;鳖甲、牡蛎 咸寒软坚,以散瘀结。诸药合用,针对肝硬化早期以肝硬、脾大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可收到调气开郁、活血化瘀、软肝缩牌之功效。 

[加减运用] 胸胁满闷,喜叹息,脉沉而滞,气郁显著,加佛手片10克、香附10克;厌食呕恶,胁肋不舒,舌苔白腻,湿郁为甚,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姜半夏10克;心烦失眠,急躁易怒,舌红起刺,火郁之象,加川黄连6克、丹皮10克、龙胆草3克;气频作,食后脘堵,积滞明显,加保和九10克,冲服;腹壁青筋暴露,肝掌、蜘蛛痣等特征明显,舌有瘀斑,血瘀之征,重用鳖甲、牡蛎各30克,加莪术6克、三棱6克,或配服鳖甲煎丸每日1丸; 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脉象沉细软弱,虚象为主,当区别气血阴阳之偏重,酌加补益之品,气虚者,舌淡脉虚,加白术10克、太子参6克;血虚者,唇淡面黄,脉细,加阿胶10克;舌淡苔滑,脉象濡缓,中阳不足,加干姜3克、吴茱萸3克;舌红尖绛,少苔且干,下焦阴亏,加生地黄20克、拘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 

23.铁枵消疹饮

组成:丹皮15克、赤芍15克、紫草6克、生地15克、防风10克、银花藤30克、地肤子15克、全蝎6克、蝉蜕10克、僵蚕10克白藓皮15克

功能:凉血祛风,清热利湿

主治:各种湿疹(包括湿性过敏性皮炎)。

用法:水煎服.1日1剂,分3一5次服。

方解:湿疹乃湿热之毒,深入血分,化燥生风所致。本方故以丹皮、赤芍。紫草、生地凉血解毒为君药;银花藤、地肤子、白藓皮清利湿热为臣药;全蝎、蝉蜕、僵蚕息风止痒为佐药;防风祛风而走皮毛为使药。所以用凉血药为君者,本“治凤先治血,血行凤自灭”之理。所谓治血息风也有两类:一是血虚生风当养血息风,一是血燥生风,当凉血息风,湿疹若用养血息风,反会加重病情。

24.化瘤汤

组成:全蝎10克,僵蚕10克,蜈蚣2条,丹参20克,川芎6克,地龙10克。

功能:化痰通络、软坚散结、清热熄风。

主治:脑部肿瘤。

用法:每剂用清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2次,共600毫升,日服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解:脑瘤多由痰湿之邪凝聚于脑,脑部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所致。在其病变过程中,痰瘀互结、脑络痹阻,日久化热动风,风火相煽,从而出现剧烈头痛、头昏目眩、耳鸣等表现。遵奉《内经》“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瘀者行之”之旨,取化痰通络、软坚散结、清热熄风为基本治法。以全蝎、僵蚕、蜈蚣、丹参、川芎、地龙为首选药,因其具有活血祛痰、化痰散结、熄风止痉、通络止痛等作用,对消散积块,缓解抽掣样头痛、肢麻、抽搐、癫痫等有明显的效果。方中全蝎、僵蚕以其燥化湿痰、解痉镇静为此方之主药;取丹参、川芎活血祛瘀为此方之辅药;因川芎辛温升浮,为血中气分药上行头目,活血散郁除风;佐蜈蚣取其化痰散结、熄风止痉;地龙取其通络止痛之功。诸药合用,共奏化痰散结通络熄风之功。

加减运用:头痛甚者选加藁本、蔓荆子、白芷、菊花;呕吐者加姜竹茹、姜半夏;视力障碍者选加青葙子、密蒙花、石决明、石斛夜光丸等;颅内压增高选加葶苈子、通草、葛根、桑白皮、车前草、川牛膝;便秘者加大黄、番泻叶;多饮多尿选加生地、花粉、石斛、桑螵蛸、远志等;多汗者选加糯稻根、浮小麦等;对于手术、放疗后或术后复发者,基本上仍以熄风清热、化痰散结、祛瘀通络之法为主;对于手术、放疗引起气血津液亏损(白细胞、血小板减低症),酌加太子参、炙黄芪、生熟地、黄精、玉竹、枸杞、虎杖根、薏苡仁、赤小豆等药物,以益气增液。

禁忌:忌酒、鸡、鱼等辛腥肥腻之品。

25.三叉神经痛

验方一

组成:钩藤24克白,芷10克,秦艽15克,丹参15克,川芎9克,僵蚕12克,全蝎6克,地龙24克,白芍20克,木瓜12克,大枣12克。

功用:搜风祛毒,凉热通瘀。

主治:面颊痛、症见面颊一侧阵发剧痛,每因洗脸、刷牙、进食、说话引起疼痛发作。痛时面颊灼热,痛如刀割,且因疼痛而致面肌抽搐,可见闭目、歪嘴、咬牙、流泪、流涕以及口角流涎等。疼痛1次,经过数秒至数分不等,1天发作数次至数10次,未发痛时一如常人。

加减:如风毒顽踞者,加蜈蚣2条,以加强搜风逐痹力量;久病气虚者,加黄芪30克,以扶正驱邪;荣血不足者,加生地15克,以养血通瘀。

验方二

组成:羚羊骨18克,全蝎6克,蜈蚣3条,僵蚕15克,川芎12克,天麻12克,羌活9克,钩藤18克,石决明30克,毛冬青30克

功用:平肝潜阳,化痰通络。

主治:三叉神经痛。症见阵发性面部剧痛,呈烧灼样,或针刺样、撕裂样、电击样,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自行缓解,间歇期无任何不适,每日可发作数次至数十次。发作时痛侧面肌痉挛(痛性抽搐),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流泪、流涕、流涎等。

加减:属寒者宜加制川乌、细辛;属热性者宜加水牛角、生石膏;如阴虚内热者宜加龟板、鳖甲;面肌抽搐发作频繁者加白芷、白附子、珍珠母。

26.癫痫

组成:天麻30克,川贝母15克,胆南星15克,姜半夏30克,橘红15克,茯苓30克,菖蒲15克,全蝎18克,僵蚕18克,蜈蚣5条,白矾18克,皂荚18克,天竺黄30克,朱砂12克(另研)

制用法:上药共为极细末,以姜汁30克,竹沥30克,加水稀释后,泛丸为绿豆大,装瓶备用。成人每日服3次,每次6克,小儿酌减。

主治:癫痫大发作。

加减:如素体虚弱或久病不愈,正气亏损者,加人参15克;病情顽固者,加雄黄12克,另研细入前药,以助药力。

27.中药美容验方

1、痤疮:

白芷、桔矾,轻粉各10克,白附子7克,僵蚕5克 共研末,调入珍珠霜搽擦患处。

2、雀斑:

僵蚕,白附子,白芷,山柰,硼砂各10克,冰片2克,研成极细粉,每晚睡前用水或牛乳调匀,搽面部。

28.扁桃腺炎

组成 银花18克,连翘15克,薄荷3克,归尾9克,赤芍9克,山豆根15克,陈皮6克,芦根24克,生栀子9克,川军3克 猪苓9克 车前子(包)9克 竹叶9克 僵蚕9克

功用 散风清热,解毒利咽,活血渗湿。

主治 乳蛾(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症见发热咽痛,头痛身倦,吞咽困难,口干口渴,尿黄便干。舌苔黄厚,脉弦数。

加减 高热不退者,加大青叶、生石膏、荆芥;大便干,加火麻仁、郁李仁、元明粉;口干、口渴明显者,加元参、石斛、麦冬、生地,或加用羚羊角粉。

29.康肩丸

药物组成:当归、白芍、党参、黄芪、茯苓、生地各20克,僵蚕、全蝎、地龙各10克,蜈蚣2条,姜黄、桂枝、防风各10克。寒重者去地龙、生地加制川、草乌各6克,湿热盛者加防已、蚕砂各15克。

上药为末,以蜜为丸,每丸10克,日服3次,饭前温开水送下,每次1丸,1个月为一疗程;病程长者可连服3个疗程,不间断。症状急重者可按上方水煎服,每2日1剂,疗效更佳。

30.益肾通络汤

组成:生、熟地各30g,炙黄芪30g,土鳖虫6g,水蛭6g,全蝎2g,娱蚁2g,广地龙10g,僵蚕10g,制胆星10g,石菖蒲10g,白茯苓10g,怀牛膝15g,巴戟天10g,丹参15g,赤芍30g,甘草15g。

功效:益肾通络,化痰熄风。

主治:缺血性脑血管病。

用法:每日1—2剂,水煎2次,6小时服1次。1个月为1个疗程。亦可做丸服。

方病述略:缺血性脑血管病,广义包括脑梗塞、脑栓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但本方主要用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本病病因和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病变部位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同。一般认为,多为50岁以后起病,男性较多,主要为脑动脉内膜病变,由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病,或脑部各种感染、头颈部外伤、红细胞增多症等,引起血管腔狭窄、血液成分改变以及血流缓慢,而导致血管闭塞所出现的偏瘫等神经症状。脑血栓形成后,病变血管所供养的脑组织发生梗塞,局部水肿,周围组织充血,渐至肿胀、缺血坏死和软化,甚至形成出血性梗塞,并可留下疤痕组织。然而,50岁以前患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休克、晕厥、失水、产后出血、疲劳和睡眠以及患胶原性疾病、各种动脉炎的年轻病人,也可发生本病。即便是高血压病多见于老年人,而本病发作时血压也常常不高;至于动脉硬化,也有认为并非单纯由于胆固醇的有害作用,而与巨细胞病毒亦密切相关。因此,诊断本病要从多方面结合考虑,切忌仅凭某一方面印象而轻易作诊断。综上所述,在治疗思路方面,应当考虑既要增强自身抗御能力,又要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在治疗时间方面,要紧紧抓住3周以内,特别是1周以内的治疗用药。此往往是防止再次复发和免除留下后遗症的关键。

32.星白赤豆汤(原名红脚兰赤豆汤)

组成:星宿菜(俗称红脚兰)干者15g或新鲜者30g,赤小豆10g,白牛胆(俗称毛将军)6g,僵蚕(俗称山葡萄)干者15g或新鲜者30g,茯苓皮10g,川地龙5g,滑石5g,葶苈子5g,大腹皮8g,游虫粪10g。

功用:祛风化湿,行气利水,活血解毒。

主治:水肿的阳水证候,症见遍身浮肿,或面目先肿,或眼睑及脐腹部先肿,继而全身,皮色光亮,按之凹陷,尿少而赤,色如浓茶,舌苔腻等。本方亦适用于阴水夹感风邪,或水毒夹瘀内闭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炎型、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症状严重者上、下午各煎服1剂。或可将星宿菜加水3碗,煎取一半后,加红糖分多次饮用,余药另煎服。以上剂量适合6~10岁儿童,其余年龄酌量增减。

方解:水肿之病,以阴阳别类。阳水者,病势急骤而速变,其因有风、湿、热、毒,而湿为其要害,其证可有风水、湿重、湿郁热盛之异,其病变因于肺、脾、肾功能失调,故有“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之训。本方意在治湿,星宿菜性平味甘淡微酸、涩,有清热止咳、利小便、活血行瘀、消肿毒之功,与赤小豆、白牛胆、大腹皮共同祛风除湿、消肿解毒,为主药;佐以茯苓皮、滑石利水祛湿,使皮肤之湿从小便出;僵蚕、游虫粪善走窜,能破气,通行经脉,凉血解毒,有矫阴换阳之力;葶苈子泻肺行水、肃降肺气以开壅滞。诸药合之使湿去毒解而肿消。

临床运用:兼有外感者酌加连翘、荆芥、前胡;血尿明显酌加黑栀子、黑茜根、黑茅根、大小蓟;腹部胀大酌加车前子、茯苓、商陆,并重用大腹皮;兼咳喘者加麻黄、杏仁;便秘者加大黄;兼眩晕头痛者酌加黄芩、菊花、钩藤、珍珠母(或石决明);久病体虚者酌加黄芪、党参、白术、桂枝(或肉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发作浮肿者酌加椒目、焙附片。肿退后再辨证论治以善其后。(陈先泽)

33.除面瘫

药物组成:钩藤15克、鸡血藤20克、白附子6克、白芍20克、白芷15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炒地龙15克、全蝎10克、蜈蚣(另包)2条、防风10克、川芎10克、黄芪30克。

用法:上药除蜈蚣外,水煎2次兑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蜈蚣放瓦上焙焦,研为细末,分2次用药汤冲服。

组方中选用防风、白芷、白附子、钩藤祛风散寒,增加组织代谢,减轻炎症和水肿;用蜈蚣、全蝎、僵蚕、蝉蜕、地龙加鸡血藤祛风通络;用白芍、川芎养血活血;黄芪益气扶正祛邪。诸药相合,使邪去正复,风寒得除,经络得养,血脉流畅,面瘫乃愈。

生南星(大者)1个,白文3克,生草乌(大者)1个,僵蚕7个,研为细末,用生鳝血调成膏,敷患例脸部。病愈即洗去。

全蝎1.5克,僵蚕1.5克,蓖麻仁9克,共捣烂置于膏药中心贴患侧。

白附子、蝎尾各15个,僵蚕3 0克,共研细木,酒调涂于患处,一日1次,直至痊愈。

34.治疗发烧

处方:生石膏30克 竹茹15克 栀子10克 滑石快15克 鲜芦根30克 桑叶10克 薄荷5克 杭菊花10克 杏仁10克 僵蚕10克 全蝉衣5克 忍冬藤30克 连翘15克 羚羊角粉0。6克 服三剂痊愈。

33.四逆散治疗瘾疹

柴胡6g,香附10g,枳壳10g,白芍10g,赤芍10g,生地黄25g,当归6g,何首乌20g,防风8g,牡丹皮10g,僵蚕15g,刺蒺藜10g,甘草6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皮肤瘙痒减轻,搔抓后起小片红色风团。继予上方加皂角刺10g,土茯苓20g。服3剂。

三诊:睡眠好,心烦等症状缓解。继服3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瘾疹相当西医的“荨麻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由于引起瘾疹的因素很多,治疗亦比较困难。因此,黄教授在临证诊治时,强调要重视寻找病因,认真辨证。本案为中年女性,精神因素是中年妇女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黄教授认为,本案患者情志不遂,闷郁不舒,肝气郁结,失于条达;兼感风邪而致郁久化火,外犯肌肤而成,故见全身瘙痒,皮肤干燥;肝火上炎故见心烦易怒;气郁血滞故而月经不调。针对此证,以柴胡、香附、枳壳舒肝理气,生地黄、牡丹皮、皂角刺凉血清热,当归、何首乌、赤、白芍养血活血,防风、刺蒺藜、僵蚕祛风止痒,全方共奏舒肝清热,养血祛风之功。

36.小儿惊风散

【处方】全蝎130g,僵蚕(炒)224g,雄黄40g,朱砂60g,甘草60g。

【性状】本品为橘黄色或棕黄色的粉末;气特异,味甜、咸。

【功能与主治】镇惊熄风。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神昏。

【用法与用量】口服,周岁小儿一次1.5g,一日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袋装1.5g

37.癫痫

1、天南星100克,僵蚕120克,白附子100克,红花120克,法半夏、全蝎、桃仁、天竺黄各60克,天麻50克,黄莲30克,蜈蚣50克。以上药物共同粉碎后研为细面,加粉合剂压片,每片重0.3克。

1—3岁,每次服4片;4--7岁,每次服6片;8—14岁,每次服8片;成人每次服10片,均为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

本方平肝熄风,化痛止抽,适用于肝风偏胜的癫痫。

2、水蛭12克,虻虫9克,桃仁10克,大黄、癀虫各9克,地龙15克,僵蚕9克,全蝎6克,蜈蚣2条,花蕊石20克。水煎服,日l剂,分2次服。

本方化瘀活血,适用于外伤癫痫。

38.血府逐瘀汤治疗过敏性紫癜

药用:生地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赤芍6克,川芎6克,柴胡3克,枳壳6克,甘草6克,防风12克,僵蚕12克。若腹痛者加五灵脂9克,蒲黄9克,延胡索9克;关节疼者加秦艽9克,木瓜9克,桑枝9克;便血者加槐花9克,地榆12克;血尿者加白茅根12克,小蓟12克;鼻齿衄者加山栀9克,藕节炭6克;尿蛋白者加土茯苓12克,益母草12克;皮肤瘙痒者加蝉脱6克,白藓皮9克;有虚火症状者加丹皮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知母9克;气虚者加黄芪20克,龙眼肉9克。

上药水煎服,1日1剂,连服15天。嘱患者治疗期间饮食应富于营养而易于消化,避免香燥、辛辣之物以及鱼、虾、蟹等腥味之品。

39.面神经麻痹

1、生南星(大者)1个,白文3克,生草乌(大者)1个,僵蚕7个,研为细末,用生鳝血调成膏,敷患例脸部。病愈即洗去。

2、全蝎1.5克,僵蚕1.5克,蓖麻仁9克,共捣烂置于膏药中心贴患侧。

3、 白附子、蝎尾各15个,僵蚕30克,共研细木,酒调涂于患处,一日1次,直至痊愈。

40.恶性淋巴瘤

1. 川贝30克、生牡蛎30克、玄参30克、僵蚕30克、海蛤壳30克、海浮石30克。

共研细末,每服3克,每日两次。

2. 党参30克、茯苓12克、夏枯草30克、白术15克、苡仁30克、川贝10克、僵蚕15克、露蜂房15克、陈皮15克、甘草10克、生姜5克、大枣30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主治非何杰金淋巴瘤体弱者。

3. 制首乌15克、炒白术15克、象贝母10克、僵蚕12克、橘叶10克、半夏12克、制南星12克、夏枯草24克。

水煎服,每天一剂。

41.四逆散治疗瘾疹

柴胡6g,香附10g,枳壳10g,白芍10g,赤芍10g,生地黄25g,当归6g,何首乌20g,防风8g,牡丹皮10g,僵 蚕15g,刺蒺藜10g,甘草6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42.普济消毒饮加减

柴胡6克,升麻9克,连翘12克,薄荷6克,僵蚕9克,牛蒡子9克,板兰根15克,马勃9克,黄芩12克,桔梗9克,丹参15克。

水煎服,1日1剂。

43.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

马钱子、菟丝子、淫羊藿、川芎各90g,木瓜、制狗脊、丹参各180g,人参、附子、姜黄、蜈蚣、全蝎、天麻各30g,川乌、草乌各9g,络石藤300g,怀牛膝、僵蚕、蕲蛇各60g,当归120g,蜂蜜1500g,研末制成3000粒。1-2岁每次1粒,3-4岁每次2粒,5岁以上酌增,每日3次。(《浙江中医杂志》1980;(10):436)

44.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生马钱子6000g,土鳖虫、川牛膝、甘草、麻黄、乳香、没药、全蝎、僵蚕、苍术各7200g。将马钱子炮制后使占药物总量的40%,共为细末,分装胶囊,每粒含0.25g。每晚睡前服1次,以30-60ml黄酒加适量温开水送服,从5粒开始。

46.苦寒祛风汤

羌活、茵陈、苦参各15g,防风、当归、黄芩、白芷、僵蚕各12g, 豬苓、泽泻、知母、蝉衣、炙甘草各10g,升麻、苍术、葛根、白朮各6g。

47.面神经麻痹

白附子三钱 防风三钱 僵蚕三钱 白芷二钱 北细辛二钱 天南星三钱 羌活二钱 全蝎二钱 天麻五钱 当归二钱 川芎二钱 共为粗末,每日纱布包煎服三钱,饭后服。或炼蜜丸,每丸重三钱、饭后含化。

48.头痛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养阴,疏肝祛风,镇静安神,祛瘀通络。主治头痛。

[处方及用法] 生石膏25克、郁金10克、白芍15克、菊花15克、僵蚕10克、蔓荆子20克、炒枣仁20克、夜交藤50克、龙骨30克、山栀15克、石斛2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阴虚内热盛者加知母,并重用石斛清热滋阴;肝胆火盛者加龙胆草清热泻火;阳明胃热盛者重用石膏、山栀;血淤者加桃红、赤芍活血祛瘀通络。

49.参犀龙蒸猪肉

配料:鲜猪瘦肉150g,黑玄参24g,犀牛角1.5—3g,地龙干24g,紫草根12g,牡丹皮9g,大白芍12g,金银花9g,连翘壳9g,蒲公英15g,山栀子9g,生地黄15R,黑稽豆30g,淡竹叶9g,麦门冬12g,天花粉24g,僵蚕9g,红枸杞15g,水发银耳30g,葱白2个,美味酱油,味精,食盐,天花粉蜂蜜各少量。

制法:先将紫草、丹皮、白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山栀子、竹叶、麦冬、僵蚕,加清水适量,水煎2次,每次煎40分钟,用)争纱布滤取药液2大碗备用。将猪瘦肉洗)尹沥干,切成斜片,放入陶瓷罐内,加入玄参、地龙干、生地、稽豆、天花粉、枸杞、银耳、葱白、酱油、味精、盐,加入清水适量,倒入以上药液;再放进屉笼内用旺火蒸至2小时熟透入味,揭盖取出,淋上蜂蜜15ml;将犀角磨成粉,倒入随药膳汤调匀即可供食。每剂分3次服,喝汤去掉肉和药渣。3剂为1个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清营凉血,平肝熄风,养阴生津。

主治:感受伏气瘟疫热邪,热毒炽甚,侵犯营血,逆陷心包,内动肝风,邪盛正衰,耗损真阴,灼伤肝肾之阴津所致艾滋病。其症见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神志不清,抽搐,眩晕,口舌千燥,欲饮冷料,吐衄,斑疹色黯紫,噪扰发狂,心烦,腰腿酸软,头晕眼花,耳鸣,汗多,溲赤短少,大便于燥或便秘,舌质降红苔黄糙而干裂纹,脉象细数或洪大无力。

50.破伤风

主治:新生儿破伤风

处方:白附子6克,蝉蜕9克,鼠妇3克,大蜈蚣1条,全蝎3克,僵蚕6克,川木瓜3克,吴萸3克,地龙6克,生姜1.5克,玉真散0.6克(冲服)

配制及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51.风热感冒头痛

处方:杭菊花30克 蔓荆子9克 西防风6克 白芷6克 川芎6克 北细辛4.5克 桂枝4.5克 僵蚕6克 山栀9克 生地6克 生石膏12克 藁本7.5克 川牛膝7.5克 甘草9克 生姜7.5克。

用法:水煎服。

52.消斑

配方:丝瓜络10克,僵蚕、茯苓、白菊花各10克,珍珠母20克,玫瑰花3朵(后加),红枣10枚。

制法与服法:

将上述原料煎汤20分钟,在煎汤停火前3-5分钟时加入玫瑰花。装杯备用。每日分二次早晚饭后服用。一般10天可见效。食疗期间,可在洗脸水中加两匙食醋;外出时注意遮挡强阳光,避免对面部的直接照射;少食姜、葱、辣椒等食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疗效。

功效与适应症:

丝瓜异名很多,为胡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鲜嫩果实,营养丰富,瓜实性平、味甘、无毒,食药多用,功效有祛风化痰、凉血解毒、通经络、行血脉,还有杀虫、下乳汁等作用。此方与各中药食用,可减轻色素沉着,适于蝴蝶斑等症。(文/伊迪文化传播供稿)

53.僵蚕二黄散

组方:僵蚕、远志各10克,姜黄、蝉蜕各6克, 合欢皮15克,天竺黄3克。

功能:化痰解郁, 升清降浊,调畅气血,安神宁心。

主治: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各种顽固性失眠,以痰气交阻、气郁化火为主证。

方解:方中僵蚕化痰散结;姜黄内行气血;天竺黄清热豁痰,凉心定惊,二黄寒温并用,痰害行气血,调畅升降之机;蝉蜕除肝经郁火;远志安神定志,散瘀化痰,并可交通心肾;合欢皮解郁安神和血。诸药合用, 可收化痰解郁,升清降浊,调畅气血,宁心安神之效。

54.小儿感冒发烧

[处方组成]全蝎80g,胆南星70g,防风70g,羌活70g,天麻60g,麻黄50g,钩藤50g,薄荷50g,猪牙皂50g,青礞石(煅)50g,竹黄40g,陈皮40g,茯苓40g,甘草40g,琥珀40g,僵蚕(炒)20g,蜈蚣5g,珍珠40g,朱砂10g,牛黄10g,麝香10g,冰片5g。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镇惊,息风。用于小儿感冒发烧、痰涎壅盛,高热惊风,项背强直,手足抽动,神昏不醒,呕吐咳嗽。

[适 应 症]小儿感冒发烧。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周岁以内酌减。

[剂型规格]每丸重1克。

55.丝瓜络汤治蝴蝶斑

[用料] 丝瓜络10克,僵蚕、白茯苓各10克,白菊花10克,珍珠母20克,玫瑰花3朵,红枣10枚。

[制用法]将上述各味加水煎煮浓汁2次,混合。分2次饭后服扰用,每日1料,连服10天见效。

[功效]通经活络,清热,和血脉。有消斑的功能,用治蝴蝶斑。

56.中风后遗症

制当归、白附子、僵蚕、全蝎各3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饭前),用热黄酒送服。

57.消斑食疗汤

配方:丝瓜络10克,僵蚕、茯苓、白菊花各10克,珍珠母20克,玫瑰花3朵(后加),红枣10枚。

制法与服法:将上述诸料煎汤20分钟,在煎汤停火前3-5分钟时加入玫瑰花。装杯备用。每日分二次早晚饭后服用。一般10天可见效。食疗期间,可在洗脸水中加两匙食醋;外出时注意遮挡强阳光,避免对面部的直接照射;少食姜、葱、辣椒等食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疗效。

功效与适应症:丝瓜异名很多,为胡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鲜嫩果实,营养丰富,瓜实性平、味甘、无毒,食药多用,功效有祛风化痰、凉血解毒、通经络、行血脉,还有杀虫、下乳汁等作用。此方与各中药食品,可减轻色素沉着,适于蝴蝶斑等症。

58.亨特氏综合征(风眩)

白菊花(9)克, 蝉蜕(6)克, 白僵蚕(9)克,荆芥(5)克, 板兰根(12)克, 钩藤(12)克, 代赭石(8)克, 地龙(9)克, 炒山栀(9)克, 竹茹(10)克, 白芍(9)克

59.风湿性脑血管内膜炎

生石决明(10)克, 磁石(15)克, 生牡蛎(25)克, 胆南星(7.5)克, 牛膝(1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 红花(7.5)克, 黄芪(20)克, 甘草(5)克, 鳖甲(10)克, 钩藤(10)克, 生地(15)克, 全蝎(2.5)克, 僵蚕(10)克。

60.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天麻(4.5)克, 钩藤(6)克, 防风(4.5)克, 泰艽(6)克, 僵蚕(6)克, 伸筋草(9)克, 川牛膝(9)克, 川续断(6)克, 金银花藤(9)克, 侧柏叶(9)克, 南红花(3)克, 生地(9)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小儿麻痹证(痿证)秘方(方4首)
面神经麻痹(面瘫)效验方
再来55个特效秘方验方,专治各种疑难杂病,给家人收藏个吧
85面神经麻痹
国医大师的7首面瘫验方
朱良春讲稿《虫类药应用治疗疑难病的经验》|名医心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