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警钟秘传浑元一气功之吞吐功

【编者】《少林与太极》改版伊始,特推出《金警钟秘传浑元一气功》系列功法。少林功法素有“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之说,其内壮外强、抗打排坚的护体硬气功为众多少林拳爱好者所追求。本文作者为金警钟大师第三代高徒,19岁起即习“浑元一气功”,功力深厚,见解独到。应本刊邀请,在《金警钟秘传浑元一气功》刊登过程中,作者将同步为读者释疑解惑,与同好共研。来信请发送:gf8341@163.com或寄本刊编辑部收。

“浑元一气功”,又名“一气浑元功”,此功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罗汉护体浑元一气功”。浑元一气功乃嵩山少林寺秘传硬气功,由妙兴大师首次外传。

妙兴功力深厚,人送绰号“金罗汉”,勇冠少林。妙兴学自恒林,恒林和尚也是少林功夫一代高人,大成拳宗师王芗斋老先生当年曾专程与之切磋共研,足见其功夫非凡。

妙师得意高徒金警钟先生,自1926年始三次前往嵩山求学,得妙师亲授,功力超群,人送绰号“金钟罩”,名驰武林,《国术名人录》上誉其“拳脚器械,无一不精。尤足贵者,则为‘浑元一气功’,先生之于此也,能铁尺排肋、贯顶开石,盖已登峰造极,而入化境矣”。

金大师是当时张学良东北边防军武术总教官,因而使浑元一气功得以在军队中大力推广,影响深远。金警钟徒弟中优秀者有张志华、张国栋、黄无恙、刘文敏、赵天午、甄诚、龙飞等,皆是武林俊秀,威震一时。

何谓浑元一气功?“功出嵩山,护体真传;直养横练,抗打排坚;一气贯通,内外浑元”,故名。浑元一气功属武功动功范畴,静练极少,重在动练,共分五大功法。①吞吐功:呼吸吐纳,丹田贯注,积气聚劲。②散气功:运意导引,周身贯通,布力齐劲。③排打功:自打自挨,坚实全身,不畏拳脚。④操硬功:贯劲抗硬,不畏重击,身如铁石。⑤调和功:理气顺息,祛火散淤,清滞除疾。

笔者应《少林与太极》之约,参照金师珍本,结合练教体验,把此功系统整理出来,供有兴趣者操作习练。但硬气功夫内秘细腻,内景微妙,文字难能尽言,练者若有不明之处可联系本人,笔者必尽所能帮助同好。为了明白易学,笔者把每式多动练法分解开来加以细述,并配以图片,其实每式动静都是连贯完整的,学者练习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对照。

吞吐功是浑元一气功的初步功夫,不可或缺。此功不成,余功必打折扣。吞吐即“呼吸”、“吐纳”之意。吞吐功通过“口吞鼻吐”,配合“闭口沉气”,注重练习丹田腹式呼吸,再以外动加力引导,能够增强呼吸力,增大肺活量,激活内元气,增加体能量,锻炼腰腹劲,提高四梢功,为气劲贯通打下根基。

一、养气数息式

养气式既是吞吐功的准备功,也是整套功的准备功,不可等闲视之。

1.身躯正立;两膝自然伸直不必用力,两脚左右离开宽约同肩,脚尖自然外斜;两臂自然伸开,五指自然分开(自然若常,伸而不挺,伸却有弯,名为自然掌。学者要注意这个掌形,以后会经常用到,可顺延参照),两腕略挺,虎口向前,掌心距股约有一拳宽;胸开张,肩后收,颈宜直,颚略收;两眼垂帘,目光下潜;舌轻上卷,微触上腭,闭口合齿,呼吸用鼻(图1)。

姿势做好后,外形不动,即可开始练习“数息”。渐渐排除其他念头,渐渐把心意收归丹田(位在下腹),脑中默记呼吸息数。从“1”开始,可少记,如到10、到50,反复默数;也可多记,如到600,一次完成。数息时不要忘记,不要死记,朦胧脑府即可,不要因此扰乱心神、破坏气机。

数息不是单纯地数呼吸次数,而是用此法养心养气,所以数息时要求“数动丹田”, 即数一下,丹田感一下、应一下、动一下,吸气时自然舒腹,呼气时自然涵腹。这样练习下去,意念和呼吸相合了,呼吸和丹田相合了,就会形成浑元一气功所要求的“气随意注”、“丹田呼吸(腹式呼吸)”、“气贯丹田”,长期练习,则内气充盈,体能大增,意气合体,内外浑元,自有妙用。

养气顾名思义,重在滋养温养,因而不能使用“武火”,要用“文火”,即意念和呼吸都要柔和淡然。刻意和猛烈,必伤内气,必出偏差。

数息有利于入静,入静有利于数息,两者相互作用,练久了意念自趋安定,自然专注,数息更易进行,功效更加显著。所以初学者即使杂念丛生(这是练静功时常见的现象),也不要太在意,更不能因此急躁,否则遇乱再乱不可收拾,只需渐数渐进,以“数”代之,以“渐”制之,日久自平。习练者若感意念太乱,实在无法坚持,则可干脆停练,或改练下式动功。

数息初练时要采用自然呼吸法,即呼吸的频率同平常一样。有基础后,呼吸速度会渐渐慢下来,呼吸长度会渐渐增上去。练久了,呼吸气息自然变得缓慢、悠长、均匀,这是渐渐适应的结果,不是刻意调节的结果。如此练法可避免偏差,可养脏腑、祛诸病,尤对初学者、体弱者、有病者更为重要。

初学者一般总练一二百数即可,有基础后可以加至五六百数,以六百为度。而功夫深者每次练功又变多为少,以一站心平、气息顺遂、丹田充盈、底气笃实、身上生劲即可,不必多练。如专为健身者对此大下功夫,另当别论。

2.练到息数,即正睁两眼,炯目前视,用嘴长呼。用嘴长呼时,牙关轻合,舌尖放平,嘴唇微微张开一条缝,气从牙尖缝间悠匀呼出。意念上有将体内浊气全部呼净之感更佳,身心感觉轻快舒适。意念注重呼气,吸气时用鼻长吸配合。呼吸三四次后接练下式(图2)。

“数息”、“养气”好懂、好学、好练,通过呼吸数数可“以一念代百念”,达到心意入静、丹田呼吸、蓄养内气的功用,收效非常迅速,不易出偏,不易出乱。

二、举掌下按式

1.承上式(也可直接从本式开始练习),身体其他各部不动,只将两手翻转,使掌心朝向前方;用嘴吸气;肩后收,胸开张,眼平视(图3)。

用鼻吸气,叫作“文吸”,也叫“文吞”,俗称 “闻气”。相对而言,用嘴吸气,叫作“武吸”,也叫“武吞”,俗称“吃气”、“喝气”。文吸较为平和,武吸较为强烈。本吞吐功注重武吸,息法独特,别开生面。

武吸方法:嘴唇微微张开,舌尖微抵上腭,牙齿轻开微缝,气从牙尖中缝(上下牙中间缝隙,而不是每个牙齿间的细缝)缓慢均匀吸入。

武吸要点:吸气不能过松,过松则无力;不可张嘴过大,过大则气粗,气粗力无根;不可吸气过快,过快则气猝,气猝力必断;不可用力过猛,过猛则气伤,气伤则力伤,重致伤身;也不可咬牙过紧(牙齿要虽开似合),过紧气息从牙齿细缝进入,吸气必细,太细则力滞。学者必须好好体会并学好这一“武吸秘法”,总以缓慢均匀、气充力蓄为要则。

2.嘴吸不停;同时两脚跟随吸气之势轻缓提起,离地约一拳高度(不必过拘,不要因此自乱心神、扰乱气机)。脚跟上提到位时,气也正好吸好(图4)。

吸好是多少?吸少吸多都不算好,只有适度为好。吸少了,底气不足,蓄力不全;吸多了,过犹不及,丹田不灵,力反拘滞。各人根据个人适应程度可自行控制、自行把握,当然功夫深了自然气长量多。

3.气吸好,闭嘴合唇,停止吸气,闭气;动作不停,身体随即下落,两脚跟借上身沉劲着地,两膝稍曲,两肩下沉;同时顺势向下沉气,使气贯注丹田,下腹向前适度舒展,丹田有力(图5)。

丹田是自然前舒,自然向前迎合,不是腹部腰部一齐前挺,也不是用劲硬鼓,更不能因此显形。沉气要适度,度小则感受不到丹田内气活力,度大则身体死气僵力,要保持“丹田灵性”。

4.气贯丹田,不呼不吸,气要暂闭;此时再向上、向里缓举两掌,刚开始时掌心相对,两掌举至头顶变成掌心向下,双掌适度离身,不要紧贴身体,掌指微接(稍稍离点也无妨,不必太过死板,但也不宜相距太远);两膝也渐渐伸开(随着手动,顺势自然伸开);闭气结束,紧接下动(图6、7)。

闭气要自然,嘴鼻要自然,身体要自然,神意要自然。不要强力憋气,保持住闭气前原有力度、意识即可,身体运动也不必因此加力使劲、妄加乱念。

初练闭气时,初学者往往不适应,或有气短、胸闷、头晕、头涨等不适,可以通过加快动作、减少力度、练短呼吸、闭少气息等方法解决,功夫深了自然适应。

5.随即向下用力缓按两掌,掌心向下不变;同时开始用鼻呼气,呼气要缓慢、均匀、适力,呼气与按掌力量、速度相合一致,丹田贯力(即下腹随按掌之形、呼气之势逐渐内合、收紧、生劲、通力)(图8、9)。

6.鼻呼不停,下按不停,臂腕渐渐加力,丹田贯力渐渐增强,待双掌按至下腹前(双臂适曲)停止呼气。此时呼气度、双掌下按力、下腹内合力共同达到峰值(图10)。

停止呼气后,喉间立即咽气一下(喉头向下翻动,适度用力,舌牙嘴配合,如咽东西,意念觉得气咽到丹田,短促自然)。咽气后不可随意再行呼吸,要待练习下式时方可开口吸气。

初习者不必全力,健身者不必用力。练习者要自行掌握强度,以自感适应为度。但须韧性使力,缓慢加力,渐渐加力,不可过急,不可过猛。学者要多加体悟“丹田韧性”的妙用和使力方法。

初习本式,两臂骨节不见响动,且酸痛异常;习久功深,则骨节啪啪作响,气随意注,顿觉腹坚如石,手劲臂力加增。

注意:用嘴吸气时双掌不用力,用鼻呼气时双掌用力。“不用力”,是指不必再刻意加力,但也不是无力,还得有一定的力度;“用力”,就是在一定基本力的基础上,再适度加大用力,目的是通过用力锻炼来增强功力。

吞吐功以下几式里有与本式类同的练法及要求,不再细述,不明白处自可相参。

三、合掌提爪式

1.紧接上式。身体其他姿势不动,待喉间咽气一口后,即用嘴吸气(方法同上);嘴吸同时,两脚脚跟轻缓提起(图11)。

吸气时要适当缓一下意、劲,即丹田、掌臂适度减劲,不宜始终用力,但也不能丧失弹劲,这样利于气息吸入与再次贯力。吞吐功以下凡两式连接时吸气要点皆同此,不再一一提醒。练者多加体验,自可明白。

用嘴吸气和提脚跟的方法和要点同上式“举掌下按式”,自请参照,不再细述。

2.气吸好后,两脚脚跟借上身之沉劲落地;同时两膝稍曲,两肩下沉;闭嘴沉气,贯注丹田(图12)。

3.闭气;两臂向外转腕,下伸双掌,掌尖向下,双掌相合,位高同裆(图13)。

4.然后双掌变爪,爪心向里,虎口向前,用力上提,缓慢韧劲(不可过快,如提重物);两臂渐渐弯曲,双膝随爪动渐渐上起;同时鼻中呼气,顶头开胸,丹田贯力(图14、15)。

5.呼气不停;待两爪提至小腹前时暗用分劲,向左右分提,两爪爪心渐渐向上转起(虎口渐转向外);双膝也随着爪动渐渐伸开;肩愈下沉,胸愈开张,下腹愈有力(图16、17)。

6.呼气不停;待提至两爪心向上、虎口斜向后、两大臂贴肋、两小臂外分如八字时,停止呼气;此时双膝已经伸开(图18)。

喉间咽气一口,不可再随意呼吸。要待练习下式时,再行用嘴吸气。

四、变掌下按式

1.紧接上式。待喉间咽气一口后,即用嘴吸气;嘴吸同时,脚跟轻缓提起(图19)。

2.脚跟落地,两膝稍曲;闭口沉气,气贯丹田(图20)。

3.不呼不吸,气要暂闭;爪变为掌,向上、向里缓举;双膝也随着掌动渐渐上起(图21、22)。

4.动作不停。仍然闭气;两掌渐向内合,待两掌指节微接于头顶上时掌心向下;两膝渐渐伸开(图23)。

5.用力缓按两掌,渐渐加劲;同时鼻中呼气,丹田贯力;待两掌按至下腹前时,停止呼气,并咽气一口(图24)。

五、提转分掌式

1.紧接上式。待咽气一口后,用嘴吸气;嘴吸同时,脚跟轻缓提起(图25)。

2.脚跟借上身之沉劲着地,两膝稍曲;闭嘴沉气,气贯丹田(图26)。

3.两臂向里翻腕,掌心向前,指端相对,两掌从胸前上提外转;沉肩,落肘,头上顶;双膝也随着掌动渐渐上起;同时鼻中呼气,丹田贯力(图27)。

4.待转至肩位时,两掌再向左右平直伸开(肩须松开,两手掌心向下,指端向左右极力伸开);双膝也渐渐伸开,呼气不停。臂、掌、膝全部伸开后,停止呼气,并咽气一口(图28)。

六、双手翻掌式

1.紧接上式。待咽气一口后,用嘴吸气;嘴吸同时,脚跟轻缓提起(图29)。

2.脚跟着地,两膝稍曲;闭嘴沉气,气贯丹田(图30)。

3.两腕里屈渐渐外转,两掌指端也渐渐向前下方转动,两手掌心由下转向里、再向前、再向上,两臂微收配合;双膝也随着掌动渐渐上起;同时鼻中呼气,丹田贯力(图31、32、33)。

4.待转至两腕平正、两臂伸直、掌心向上与双膝伸开时,停止呼气,并咽气一口(图34)。

七、收举按掌式

1.紧接上式。待咽气一口后,用嘴吸气;嘴吸同时,脚跟轻缓提起(图35)。

2.脚跟着地,两膝稍曲;闭嘴沉气,气贯丹田(图36)。

3.仍然闭气;两手向上举,掌心向内;双膝也渐渐上起(图37)。

4.两掌举至头顶,两手指端轻接,掌心向下;双膝已经伸开(图38)。

5.两掌渐渐加力下按;同时鼻中呼气,丹田贯力。两掌按至下腹前时,停止呼气,并咽气一口(图39)。

八、提掌下分式

1.紧接上式。咽气一口后,用嘴吸气;嘴吸同时,脚跟轻缓提起(图40)。

2.脚跟着地,两膝稍曲;闭嘴沉气,气贯丹田(图41)。

3.两掌从下腹前向上提起,掌心向前稍向下;两膝渐起,同时鼻中呼气(图42)。

4.呼气不停;两掌提至头位时再向左右分开落下,分别落向两股外;两膝渐开(图43、44)。

5.两掌分至两股外侧(避免两掌紧贴两股,但也不宜相距过远,同“举掌下按式”开始姿势),掌心向前,五指伸开,虎口向外;膝已伸开;同时停止呼气,并咽气一口(图45)。

九、双爪按腹式

1.承接上式。左腿向前稍跨一步;两手掌心变为向下,掌指向外,虎口向前;同时用嘴吸气(图46)。

2.两膝稍曲;闭嘴沉气,气贯丹田,下腹前拥(图47)。

3.两手变爪,爪心向里,强按下腹,下腹也用力向前迎合,两下相抵,渐渐加力;同时鼻中呼气(图48)。

4.上为左式,右式与左式方向相反,其他相同(图49、50、5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震天泣鬼三式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罗汉卧功法
大力壮阳术
太极五息功
采日光健身养气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