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色学校建设经验汇编
秀屿区召开中小学办学特色现场交流会
  本网讯 11月13日,秀屿区在莆田第十一中学召开办学特色现场交流会,标志着秀屿区办学特色进入一个新阶段。会议由区教育局副局长吴国忠主持,与会人员有区教育局局长刘天球、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吴明辉、72所创建办学特色校校长各中心小学校长以及教育局相关股室负责人等90多人。
  与会人员在福建省首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的莆田十一中,先后参观了该校以防震减灾教育为办学特色的一座高为2.4米的候风地动仪石雕、深度达147.4米且倾斜度达到国际深水井标准的观测井、面积约为52平方米的防震减灾科普走廊、省市区地震专家领导来校指导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图片与展板、安装水位及气象三要素数字观测仪器的数字化地下流体前兆综合观测站和科普活动室。
  在交流会上,莆田十一中、区实验小学、上塘小学、埭头中心小学、莆田十中、土头中学等校介绍了办学特色创建经验,前云小学、笏石中心校、南日万峰小学、私立笏石实验中学、东湖中学等校以书面材料进行了交流。吴明辉副校长高度肯定了各校展示各自的特色,凸现各自的亮点,并深刻阐述了特色学校的内涵,指出打造特色学校必须要有特色的校长;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有适应特色建设的文化氛围。最后,刘天球局长就办学特色创建工作做了前瞻性的指导,并作强调讲话。
  通过办学特色交流,让与会的各位校长从各自工作的实际出发进行参照、对比和学习,,提高了我们对办学特色的认识,使大家能在学习中有所收益,在交流中有所提高,在工作中有所借鉴,在思路上有所拓展。(林国富)
奎山小学办学特色
一、自然情况:
徐州市奎山中心小学坐落在美丽的故黄河边,淮海烈士纪念塔下。始建于1904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占地11907平方米。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50人,在编教师42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
二、学校印象:整洁  有序  向上
走进校园,整洁有序,书声朗朗,一派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景象。虽然规模不大,但发展的脚步铿锵有力。面向全体学生,开足上齐课程是学校运行的基调。北院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教育现代化系列教学活动,南院新的综合教学楼正在紧张地施工中,师生们各负其责,各就各位有计划的忙碌着,穿梭在校园的里里外外。学校“教学合一”的现代教学理念,伴着减负“堂堂清”的课堂改革,教学质量日益提高。目前,师风正浓,师德向上,课题、论文竟相斗艳。素质教育结硕果,学生各种活动奖项频频,阳光体育一小时快乐进行中。现在,学校正以昂扬的斗志,卓越的风采,乘上教育现代化的巨轮,扬帆起航。
二、办学特色:少先队活动  丰富多彩
学校少先队建队于1950年,是徐州市建队最早学校之一,在全国有一定影响。一直以来,少先队是学校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近几年,我们配合形势教育和课堂改革、学生思想状况,落实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标准,不断创新少先队活动内涵。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人生从这里起步》、《点亮诚信者盏灯》等,意义深刻。特别是我们从1987年开展的“淮塔小卫士”活动,影响力强,已成为学校一张德育名片。《徐州日报》、《徐州电台》等多家媒体进行过大量的报道,市委书记、老红军、英雄人物等多次签名、留影,数以万计学生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受到鼓舞,他们在欢笑的队旗下锻炼成长、成才。
三、学校亮点:异彩纷呈
2006年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凸显亮点。荣为“徐州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之后,国家、省、市、区领导多次莅临指导。2009年9月《中国民族报》记者来校采风,10月副社长杨连福现场即兴赠字:“民族团结开新花”。学校校长以《盛开的民族团结教育之花》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大会上经验交流。
体育活动势头正旺。从老田径传统校成功转向柔道项目传统校,连续六年在徐州市中小学柔道比赛中均获前三名,且三连冠。在江苏省“冬季三项”百日锻炼活动中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学校”。近几年,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获奖达300人次之多。体育运动已成为学校一种文化。
四、荣誉榜:铸就辉煌
徐州市实验小学
徐州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示范基地”
徐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徐州市德育先进学校
徐州市科技特色学校
徐州市示范家长学校
徐州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
徐州市体育传统学校
徐州市柔道训练基地
江苏省绿色学校
江苏省优秀教工之家
江苏省体育教育优秀学校
江苏省冬季三项百日锻炼活动先进学校(2007——2009)
全国百优十人桥中队
全国首届“英雄团队示范学校”
全国“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示范学校”。
扬中市实验小学办学特色介绍
江苏省扬中市实验小学位于市区翠竹路东侧,现有教学班77个,学生3800余人,教职员工200余人。校园环境优美,假山玲珑,春来杜鹃含笑,秋至丹桂飘香,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学校以“管理就是欣赏,教育就是欣赏,工作就是享受,学习就是享受”为办学理念;以将学校建成“求真的熔炉、求善的摇篮、求美的舞台、求新的乐园”为办学目标;以“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以生为本、以行为本”为办学思路。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合力育人、科技强校、体艺塑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充分彰显,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近年来,学校加快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步伐,建有标准化的语音室、微机房、科学实验室、塑胶跑道运动场、“红领巾广播站”、“小星星电视台”和千兆校园网。育才楼内设有科学实验室、仪器室,科学探究室、标本室和专用技术活动室。根据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学校目前共配置计算机439台,其中学生机351台,教师机88台,学生机房3个,1个课件制作室,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共有89套多媒体设备;书香楼内设有标准化的师生阅览室、5个藏书室,生均藏书量达20册;七彩楼内设有美术教室、准备室、陈列室;双馨楼内有音乐教室、合唱室、电钢室、舞蹈房、钢琴室和17个民族、西洋乐器活动室;健体楼内有体育训练馆,68张室内外乒乓桌,体育器材配备齐全,达到了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验收的标准。
全体教师发扬“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刻苦钻研业务,加强理论学习和基本功训练。学校有中学高级教师9人, 扬中市骨干教师13人,镇江市骨干教师11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2人。“学有专长,教有特色”已成为全体教师努力的目标,学校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的科研型教师群体。
学校大力开展教科专题研究,承担国家级课题2个,省教科课题2个,镇江市级课题2个,教科研成果三次参加国际论坛交流,六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多次荣获省、市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得“镇江市模范学校”、“江苏省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环保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模范学校”、“全国‘双爱’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雏鹰红旗大队”、“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墨池小学办学特色
发表于:大队部   浏览次数: 1604  发表时间: 2007-3-27 
    墨池,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临池作书,洗砚于此”而得名。翰墨飘香,绿杨掩映,1877年,英国人苏慧廉在墨池小学创办艺文学堂,奠定了墨池小学的根基,延续至今,已有128年。百年树人,英才辈出,清华大学教授胡显章、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其虎、中国名医陈梅豪等一大批杰出人士的成功就是从这里起步的。作为温州市最具悠久历史的小学,近年来墨小秉承“人文兴校,特色育人”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挖掘自身丰富的人文资源,逐步构建了国学和英语两大特色教育的办学模式,并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品位和突出的办学成绩相继被授予全国外语实验学校、浙江省百年名校、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教育实验单位、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课题立项单位、浙江省优秀校园网站、浙江省书法教育实验基地、温州市首批德育特色学校、温州市首批艺术特色学校、温州市国学启蒙教育基地、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小学英语教育实验基地,与少艺校、少美校等并誉为鹿城区五大特色学校之一。
注重特色   彰显个性   小班教育   成效显著
一、国学特色教育——融汇中国古典文化精粹,开设古诗词诵读、书法、国画、武术、国学欣赏等国学启蒙课程,让孩子直面经典,涵养气质,明礼修身。
二、英语特色教育——作为温州市唯一的全国外语实验学校和温大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实验基地,我们有扎实而富有特色的英语教学,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三、外籍教师加盟——我们聘请外籍英语教师每周三、五来校上课,让您的孩子在开放活跃的课堂上学到最纯正的英语口语。
四、小班化教育(每班32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关注个体,给每一个孩子多一倍关爱,多一份自信,让爱的阳光普照墨池学子。
五、精良的师资队伍——市名师、教坛新秀、高级教师,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师资团体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引领孩子走向健康成长之路。
六、丰富的实践活动——文学社、书法社、国画社、舞蹈队、武术队、合唱团、艺术节……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孩子特长,描绘五彩童年。
通过我校特色教育实践,墨池学子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捷报频传。仅2006年,我校就有220人次在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有86篇文章、书画作品和工艺制作刊登在温州各大报刊和杂志上。同时特色教育又激发出了师生更多的创造性因素,进而促进了学校在整个教育方向上形成育人规格、课程设置、教育科研等多方面的特色。
 
 
办学效益全面提高,文化校园响彻和谐乐章
 
——罗湖区布心小学近年来办学特色和亮点介绍
深圳 市 布 心 小 学
2002年罗湖区成为教育强区时,布心小学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四年多来,学校借教育强区创建东风,以创新办学效益为导向,超前规划和促进学校发展;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树立品牌特色为抓手,大力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为目标,大力营造高尚文化校园。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大幅提高,办学效益全面提高,各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展现出优质学校的勃勃生机和持久活力。
亮点一:凸现学校特色化管理————润物无声的小夜曲
亮点二:创新教育信息化应用————紧跟时代的进行曲。
亮点三:健康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海纳百川的交响曲。
亮点四:彰显教育科研强校实力———相得益彰的协奏曲。
亮点五:展露少年艺术教育新姿———洒满阳光的奏鸣曲。
亮点六:精心打造优质教学质量———升华品位的圆舞曲。
一、凸现学校特色化管理——润物无声的小夜曲
1、具有鲜明的办学思想。一是着眼一个“优”字,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中,运用最优化原则,评价各项工作,促进效益的最优生成;二是注重一个“实”字,就是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把具体工作做实做细,力求落实到每个细节;把握一个“活”字,就是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最佳组合形成最好效果;强调一个“整”字,就是把提高办学效益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多维目标整体设计,充分提升整体效果。我们树立的“享受教育,夯实健康人生基础”办学理念,确定的“营造高尚文化校园,建创新型优质学校”办学目标,体现了时代发展的主题,体现了学校科学发展观及和谐校园建的本质要求和核心精髓,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精”的特点。“享受教育”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心境豁达、快乐工作的人生观,是崇高的境界和追求。师生健康人生最重要的幸福和快乐从教育开始,从教育获得。人人树立一种积极的心态,教学相长,师生互为促进,共同分享成长的欣悦和惊喜。我们确定的“厚德敏行”校训,体现以德治校,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理念,反映加强师德建设与学生德育教育之内涵。“厚德敏行”要求教师具有高尚深厚的品德,成为学生灵魂的守望者,教师传道德为先,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培养公民道德,培养健康快乐的身心。
2、具有活力的管理机制。学校设立“四大中心”,即教育创新中心,教学指导中心,信息科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一改过去“校长—主任—教职工”管理结构,加强了中层职能部门功能的综合化和绩效化管理。“四大中心”重新竟聘中层干部,各设主任一名,外,5-8位中心组成人员大多为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这样一个管理机制发挥了广大教师参与学校各层面管理的主体作用,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起到群策群力民主管理的作用。最大的特点有利于整体功能的最优发挥,每个中心成员在主任的具体领导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教育创新中心的工作侧重于学生德育工作和少先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联系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个级组,每个班,每个学生,联系到社会与家庭,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的创新发挥了指导和管理作用;教学指导中心成员来自学科带头人和首席教师,侧重于常规教学和教务工作的科学管理,教师人力资源的调配,联系各学科备课组,有利于教学各环节的督促与评价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整合了人事、教导与教务职能,发挥学校的教学中心的综合指导作用;信息科研中心侧重于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管理、特色教育的设计、科研课题和课改等研究,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提高科研时效性和针对性,为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后勤服务中心成员除后勤人员外,也有乐于为教师服务的热心人,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起保障作用,人员安排有利于发挥各自作用,加强财务、校产、安全等管理,规范了后勤购物程序,使该中心承担为学校建设当好家、理好财的任务,确保教育经费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3、铸师魂练师能。学校在新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不仅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而且对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学生身体伤害事故发生的事情,在事前予以警示,如学校制订了《教师教育教学事故鉴定与处罚规定》。学校每周进行“文明班风”等三面流动红旗的评选,正面激励学生,从源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文明习惯。在罗湖区首届社区体育路经比赛活动中,我校教师组队作为东湖街道办事处代表队获得了优异成绩。每周教职工例会用3—5分钟时间
让有关教师介绍名曲名画集,开阔教师视野,陶冶情操,愉悦健康的心理,每间周由一位青年教师介绍一位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或教育智慧,使老教师的精神鼓励感召青年教师,新老合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校形成了和谐的合作氛围。每学年的寒暑假学校为教师布置作业,包括师德师风主题有关内容等。
亮点二:创新教育信息化应用——紧跟时代的进行曲。
1、教育信息化应用成为获奖大户。2003年至2006年连续三年获得“深圳市学生网络夏令营”最佳组织奖,2005年获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先进单位和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实验学校,2004年获罗湖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绩效评比”第一名,2004年至2006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在2006年7月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发明协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全国总决赛中,罗湖区师生获一等奖数量居深圳各区之首,占全国一等奖数量的十分之一,占全市的五分之二。其中布心小学师生获得5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校长宋声鹏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校长。据统计,近三年来布心小学仅信息化教育成果就达1378项,市级以上达655项。
2、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平台。信息技术深入课堂、深入学科、深入教育教学、深入管理等活动。学校为中央电教馆课题实验学校,率先探索多学科专题网站建设,开发整合网络资源,建立新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信息技术教育特色的内涵,拓展了信息化教育的外延。学校发挥综合网站互动管理作用,通过设立校长信箱,开通家校e移动平台,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及时进行学生心理辅导,了解师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意见。各中心工作实行办公电子化、无纸化管理后,工作更加有序、更为规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利用家校移动平台同家长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指导家长的教育行为。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走在前头。丰富的教育网络资源,深入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各个学科。 教师开发多个专题学习网站,并运用专题学习网站开展了如《勿忘国耻,爱我中华》、《我是小主人,我能行》等10多项主题探究活动。如信息技术与心理教育整合课例,让学生在网上与家长沟通,再把家长请到课堂,与自己孩子互动,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家长的距离,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承担的市“十五”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圆满结题,参与的多个省部级信息技术课题获全国一等奖。学校多次在省市区和全国有关交流会上介绍典型经验;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区各类表彰。2004年全国专题学习网站应用现场会在我校举行,提供的两个现场课受到全国各地专家好评。轻点鼠标,方寸之间,天高地阔。布心小学师生通过包罗万象的网络,正在走向多彩的世界,走向美好的未来。
亮点三:健康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海纳百川的交响曲。
近年来,布心小学把“健康”和“和谐”两大在当今时代的关键词珠联璧合,奏响了一曲优质校园文化的和谐乐章。走进布心小学,文化表现在校容校貌上,书写在师生的脸上,融化在师生的血液里,体现在师生的交往中。这里处处洋溢浓厚的高尚文化校园氛围,书声朗朗的“敏行园”、宽敞别致的运动场、包罗万象的植物园和异彩纷呈的“书画走廊”,恰似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02年、2003年学校分别被评为深圳市绿色学校,深圳市“园林式、花园式”单位,2004年被评为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国家“健康促进学校”(铜牌),2006年被评为国家“健康促进学校”(银牌),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同年获得由深圳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深圳市中小学办学效益奖”。《中国教师报》、《南方日报》2006年度特刊先后就布心小学创建文化和谐校园进行了长篇报道。
环境文化优化校园。布心小学利用文化资源的教育优势,让高尚文化体现到校容校貌上,深入到课堂、学科和教育活动中。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优化环境文化入手,做到校园区域文化布局合理,结构有序,功能分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效能,极力让每一处建筑都成为教育的阵地,释放出文化的能量,让有形的校园成为一笔无形的资产和一本活的教科书。每个时期的各种展览、宣传橱窗和黑板报定时更换健康教育内容,充分发挥了宣传阵地直观、方便、灵活的活动窗口作用。教学楼的楼梯和走廊,精心布置着体现学校办学风格、育人目标的师生作品和名言警句。一楼是儿童书画天地;二楼是摄影画廊;三楼是国画世界;四楼是个性绘画大全。每层的学科宣传展也都体现了健康向上的个性文化特点,期期翻新、期期有特色等。学校“健康小喇叭”广播,向学生介绍健康知识,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合作文化和谐校园。布心小学通过挖掘合作文化中无形的教育力量,形成了认识人、理解人、关心人、塑造人、激励人、提高人的文化氛围。在人际关系评价上,淡化挑剔,强化欣赏;在工作评价上,淡化个人竞争,强化团队合作,营造了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文化氛围,合作出效益,合作出质量。每周教师例会之前放一段音乐,让教师欣赏一段名曲和名画,提高教师的审美情趣;由青年教师介绍一位老教师的教育智慧等等,充实了会议文化的合作内涵。向老师提供温馨的人文关怀。为老师提供舒适的办公、生活环境,饭堂更换新的餐桌椅,使教师们在用餐时感到舒适愉快。每一位教职工过生日时,都会收到一份生日蛋糕和校长签名的生日贺卡,使教师们感到一份温馨。工会积极开展健身活动,组织老师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学气功、打球等。每学年组织教师进行1次健康体检。建立教师健康档案,对患有慢性疾病的教职工,提供咨询指导。
课堂文化激活校园。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倡导新型师生关系,提出要依据新课程理念建立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法律权利;二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学困生和问题学生;三要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保护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四要学会正确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体验成功;五要尊重家长,主动和家长进行沟通联系。通过校内示范课、研究课和竞赛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开展听课、评课交流,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赢得了社会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学科教育进一步规范教师健康行为,人人参与,人人享有健康。全面渗透健康教育,渗透率达100%。
社区文化辐射校园。我校与东湖水厂、武警边防支队、布心社区等单位共建了科技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等基地,定时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开展活动,定时请基地人员来校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基地的育人作用。学校开展送文化进东乐社区、大望社区文艺节目表演,参加东湖街道办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演出,参加学校社区周边“劳动光荣”清洁卫生活动。我们还先后请武警战士为学生表演队列,为六年级学生开展军训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纪律和意志力。请深圳特区检查站的国旗护卫队、军乐队表演。请戒毒所人员来校进行禁毒知识讲座,派出所法制校外辅导员熊教官每学期保证两次来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承办罗湖区妇联“爱心火炬”传递活动,东湖街道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歌咏比赛,我校获一等奖。开展“牵手”活动,健康教育进家庭。学校成立的家长委员会及时收集家长意见,开展沟通交流。为了提高家长教育水平,我们组织教育专家给家长上课,开展家长义教活动,如家长义教对六年级男女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给贫困学生赠送礼物,参加学校艺术节等大量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大手拉小手,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小手拉大手,孩子的健康言行也改变了家庭氛围,影响了家庭的和谐与美满。多次请社区民警来校为学生进行安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解决学生中的一些问题,处理多起家校教育纠纷,民警为学校健康平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校社区民警熊顺教同志还被评为市优秀民警。学校坚持举办全校性的家庭教育讲座,大型活动“德行天下”的开展让众多家长与学生互动,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家长教育孩子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大的收益者是学生。学校为社区服务、社区为学校作贡献,良性互动,达到了共同育人的目的。
健康文化阳光校园。我校十分重视抓住每一个素质教育的契机,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教育桥梁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心,培养阳光少年。,使他们懂得爱长辈,爱师长,爱同学,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与贫困山区的儿童开展“手拉手”活动,“交一元特殊队费、建一所希望小学”、为红十字会募捐、为学校身患白血病的同学捐款等等,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付出爱的劳动,体验爱与被爱的快乐。少先队大队通过“手牵手健康扶贫活动”主题队会、红领巾广播、关爱主题讲座、爱在我心中演讲活动、制作爱心小小报刊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健康手拉手扶贫活动的意义,每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为身患重症的学生点燃挽救生命的希望之光,为东南亚海啸灾难捐款、健康关爱行动“每日一善”储蓄罐发放。学校在“厚德敏行”校训的引导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风,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通过“一帮一”措施,促进了后进生转化。学校对特殊困难学生提供适当帮助,还与江西、贵州贫困山区的学校结为对子,支教扶贫,解决特困生的书杂费用。学校新建心理健康室。不断专人专职为师生健康服务指导,不少教师和学生经过指导,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较快。心理咨询室面向全体师生全天开放,辅导老师本着“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全心全意帮助师生解除烦恼,纠正不良行为。对于一些存在行为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和家长共同探讨解决办法。2006年10月中旬,罗湖区刚刚上任的鲁毅区长率政府领导视察我校,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们专门开辟心理健康室对学生进行指导,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校的做法值得认真总结和积极推广。目前学校形成了“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关爱教育为突破口,以体验教育为载体”的健康教育模式。
亮点四:彰显教育科研强校实力---相得益彰的协奏曲。
四年来,学校注重以科研为先导,引导教师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题带动,让教科研成为课改工作的助推器。我校承担的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有三个获省一等奖,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等课题研究10多项丰富多彩的网络主题教育科研成果得到专家好评。教师科研成果发表与获奖共达1122项,其中区级达754项、市级达182项,省级达131项,国家级达72项,国际奖3项。2004年获得全国“创新杯”英语说课、现场课两个一等奖第一名,2005年全区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教学竞赛,我校分别获得三个一等奖,2007年参加全区小学教师学科教学说课比赛,我校分别获得一等奖;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达1885项,其中区级864项,市级636项,省级、国家级259项,国际性比赛获奖26项。学校美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及其成果受到了中央教科所等专家的充分肯定。
2006年底,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布心小学承担的深圳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现场结题鉴定。参加结题会议的课题鉴定专家有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彦玲所长、颜辉副研究员,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研究员李均博士, 深圳市电化教育馆计算机研究室李静主任,福田区教研中心黄爱华副主任,罗湖区教研中心主任沈传忠、副主任付培之等专家和教师,罗湖区教育局江可志局长、刘剑虹副局长、教育科吴维民科长等领导来我校参加结题会议。市、区兄弟学校近80名科研负责人参加了课题结题鉴定会。专家组观摩了课题研究学科片断演示汇报,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宋声鹏校长的结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资料,通过提问、答辩、讨论,专家组对布心小学课题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课题研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法适当,研究管理规范,课题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显著的研究效果。一致认为通过课题研究,整体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布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品牌学校的形成和内涵发展,并产生了积极的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张彦玲所长解读课题研究报告,她说:我是充满敬意地走进这个现场,饶有兴趣地听完汇报和互动答辩讨论。她充分肯定了布心小学在课题研究中的科学精神和求实态度。在听完专家的鉴定意见后,罗湖区教育局江可志局长、刘剑虹副局长先后讲话,对布心小学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肯定与赞赏。刘剑虹副局长评价布心小学在宋声鹏校长领导下,学校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办学理念内涵丰富,科研氛围非常浓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江局长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布心小学课题研究工作与时俱进、富有创新,好好总结,将成果加以推广,继续保持学校科研工作的旺盛生命力,为罗湖的教育科研再作新贡献。
学校为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优质学校形成机制研究》实验学校、几年来,学校倡导文化立校、健康育人理念,深化课程改革,狠抓常规管理,教学质量又创新高,特色教育捷报频传,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成果喜人,办学效益十分显著。
亮点五:展露少年艺术教育新姿——洒满阳光的奏鸣曲
2005年 5月法国维芙纳国际音乐节绘画比赛的颁奖大会在布心小学举行,我校有一名同学的作品获此活动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2006年创作的校园童话剧《老鼠的尾巴》代表广东省在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07年被评为深圳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近年来,学校还获得第十届全国中小学书画作品比赛先进集体、深圳市少儿花会展演一等奖、深圳市优秀大队、罗湖区书画写字比赛一等奖。
学校领导对艺术教育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营造高雅校园文化看待,以“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体育健康节”和“科技节”四大传统节目为支柱,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文化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创建了美术专题学习网站《鼠标下的写意花鸟》,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探究天地。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学生作品汇报展,艺术欣赏讲座,举办了百米长卷画环保等大型公益活动,学生在艺术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学生的美术作品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多次获奖。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布心小学学生美术作品共计200余件获奖,其中,在罗湖区团委举办的“母亲节”心意卡少儿设计大赛中,有1人获特等奖,2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在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大赛中,有4人获铜奖;在罗湖区教育局举办的家居安全设计大赛中,1人获三等奖,2人获优秀奖,4人获纪念奖;在罗湖区教研中心举办的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摄影、书画展中,2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8人获三等奖;在罗湖区举办的未成年人漫画大赛中,1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在罗湖区连续三届科技信息节和深圳市网络夏令营等活动中,布心小学共有80多人次的电子绘画作品获奖;在深圳市文化局举办的罗湖区第二届学校艺术展演活动暨第七届少儿花会中,1人获特等奖,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在深圳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一届“发展校园卡杯”书法大赛软笔比赛中,1人获铜奖;在深圳书画院举办的深圳市第十届学道德少儿书画赛中,2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在深圳市科技节科幻画比赛中,1人获一等奖;在深圳市税法知识书画大赛中,1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在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美术书法大赛中,4人获一等奖,11人获二等奖,16人获三等奖。
2005年5月20日,法国维芙纳国际音乐节海报绘画比赛颁奖典礼在布心小学隆重举行。迎来了远道而来的法国客人,迎来了深圳市和罗湖区的领导,迎来了兄弟学校的领导、骨干教师,也迎来了深圳市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他们亲临布心小学,共同见证布心小学的这一历史时刻。全体来宾首先参观了布心小学美术作品展览,欣赏了高雅的校园文化。法方代表为获奖学生颁奖,并高度称赞罗湖区教育局和布心小学师生为这次活动所付出的努力。他们说:“真没有想到,这么多学生的一所小学竟组织了这么好的活动,一流的,不容易。”他们和师生合影留恋,久久不愿离去。参加颁奖典礼的市、区领导和外校的领导老师对布心小学这次活动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亮点六:精心打造优质教学质量——升华品位的圆舞曲。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的生命力在于教学创新。我校通过各种类型的教学研究,有力地推进了课堂文化的创新,课堂文化品位不断上升,全体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普遍上台阶。每学期分年级举行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请家长和外校教师参加听课,切身感受课堂文化品位发生的变化。从家长问卷反馈情况看,家长们对学校课堂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评价孩子更加全面,对学校评价的优良率达99%。他们表示将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关注孩子,教育孩子。学校品位文化的塑造已经成为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文明学生的一个举措,对于抓好师风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不断树立新的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对于加强学生管理、培养文明习惯都起到了应有的促进作用。。四年来,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集体奖达113项。在全区各个学科供卷考和调研考中,我校所有学科成绩都超过区平均分。培养合格毕业生,广泛赢得社会良好评价。近四年我校向市区两级学校共输送小学毕业生1200多人,每年输送300多名,其中向市区外语学校输送外语特长生多名。毕业生合格率达100%,参加全区调研考名列全区前列,进入中学后毕业生反馈情况良好,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均名列同类小学前列。所送毕业生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兴趣广泛、基础扎实、纪律严明、习惯良好,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仅2005、2006两届毕业生被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实验学校、深圳中学、罗湖外语学校、翠园中学等学校录取的学生就达120多人,被布心中学录取的学生中有80%以上考入实验班,超常班,多数学生担任团支部书记、班长和学习委员等职,中考成绩名列前茅。以上学校均以喜报或质量反馈意见书等形式对我校毕业生质量给予充分肯定。
创建教育强区以来,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效益十分显著,办学品位大力提升,办学特色全面凸现,教育质量连年上升,取得了一大批国际、国内有突出影响的成果。学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社会影响和效益不断扩大。学校多次在省市和全国有关学术交流会上闪亮登场,作典型成果经验介绍;多次接待国内外教育考察团;多次承担全国性课题研究教学现场;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区各类表彰。《中国教育报》、《经济前言》、《中外教育研究》、《深圳法制报》等报刊分别报道了布心小学办学特色。如今的布心小学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优质高尚文化校园展现出勃勃生机和持久活力。
办学特色
一、光启小学的历史:
2002年5月区教育局撤消了“汇南街小学”和“天钥桥路小学”,成立了“光启小学”。
1、原“汇南街小学”的变迁。
 “汇南街小学”的前身是天主教办的教会学校,名“若瑟院”小学。经查证“若瑟院”小学于1873年左右由天主教徒创办的读经班。
解放后1953年7月,徐汇区教育局接办外籍教会的小学,收回教育权,
“若瑟院”小学改为“汇南街小学”。
2、原“天钥桥路小学”的变迁。
“天钥桥路小学”是由原“培才小学”(1940年创办)、“达仁小学”(1949年创办)和“恩光小学” (1949年创办)这三所私立小学的基础上建立的。1956年改为公立时,定名为“天钥桥路小学”。
(1960至1964年,曾名“第五师范附属小学”)。
 二、关于“若瑟院”学校的历史。
   1、徐光启与天主教。
   我国杰出的近代科学家、天文学家徐光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最早的天主教徒。天主教在1607年进入上海。同年,徐光启从北京回到上海,主持父亲的葬礼,他以大学士的地位号召家乡父老入教。有此契机,开埠不久,法国天主教因为徐家与天主教的关系,决定将耶稣会的总部建在这里,在以后的二百多年里,徐家汇由此逐渐成为远东天主教的中心。
   2、天主教会办的“若瑟院”学校。
   19世纪60年代,天主教会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今东从天钥桥路、西至文定路,南起斜土路北抵华山路的1.5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土地,
相继建立了许多天主教堂,其中有一座名为“若瑟院”的教堂。
   1873年,“若瑟院”开了一所“若瑟学校”,招收当地教徒的子女,教师一般为神职人员。学校第一年开学时只有18名学生,到学期结束时却增加到了40名学生。当时主要的课程是:讲授圣经、传授初级的文化知识、教授各种手艺和技能。
    “若瑟院”小学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1953年改名为“汇南街小学”。
 
 
东华门小学的办学特色
侯怀银
  “特色”一词在词典中的释义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后,“特色”这一概念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灵魂和基石,是决定学校办学的品位、层次和成色,是学校的优势所在。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中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追求特色几乎成为所有学校办学的理想和目标。
  东华门小学,这所建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座落在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一所原名不见经传的小学,今天能成为占地12630平方米,学生1600多人的一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的实验学校,是与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密不可分的。东华门小学正是在历任校长的领导下,着眼于社会需求,着重于挖掘本校的潜力与特长,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创建学校特色,实施特色战略,力争将学校办得与众不同,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东华门特色,为小学教育的改革树立了榜样。
  所谓办学特色,是学校据时代精神和学校自身的实际和传统,在正确办学思想和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全校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探索、实践和创新,逐步形成的对学校发展起主导作用,并已落实在学校的实践中的稳定、优质、独特的办学风貌和教育风格。学校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教育的行为方式和学校办学的环境与条件等方面。东华门小学深入贯彻“校长”负责制,由一把手牵头,以党支部为核心,实施“炼纲工程”,炼出了一届一届的“钢班子”,确保领导集体的团结性、协调性、一致性、合作性。校长全面抓好学校的特色化工作,其他领导分工负责,重点抓好若干侧面工作。做到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组织实施,跟踪管理,分类指导,评估总结,严格控制,有效管理,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保证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能和谐并有特色地向前发展。经过几任领导的共同努力,瞄准“人无我有,有且甚优,人有我优,优且甚强,人有我特”的目标,东华门小学形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办学特色:
  一、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理念是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管理者的教育思想、观念在办学过程中的集中体现。办学理念对于学校教育活动和教育形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体现并决定着学校办学特色的主旋律,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是学校办学特色的灵魂。东华门小学历任校长十分重视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从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这个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出发,深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有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精神,树立与21世纪人才培养规格相一致的、新型的终身教育学习观、教育可持续发展观、经济观、创新观、人权观和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观念等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以培养21世纪需要的合格小学生为目标,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根本任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塑形象、以管理促发展,突出实验性、示范性和先进性,坚持“科研兴校、科研促教”,倡导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确立“三本”教育理念,同心打造品牌学校,合力开创教育集团,不断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特色化发展,争创全国名校。
  (一)坚持“科研兴校、科研促教”
  “科研兴校、科研促教”是东华门小学十五年的改革探索出的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东华门小学多年来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以科研促发展,靠科研上层次。
  作为太原市最早进行整体改革实验的学校,东华门小学从1988年改革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六个春夏秋冬,扎扎实实的进行了三轮改革实验研究。
  1988—1994年,在教育科研还没有成为中小学教改大气候的年代里,学校初闯教育实验“盲区”,立足素质教育理念,开展了以“愉快 ·合作 ·成功”为模式的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坚持在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各要素的基础上,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积极化,总结出了课堂教学积极化的四要素:“愉快教学”“情境教学”“激励教学”“活动教学”,这是东华门小学的课堂教学摆脱传统填鸭式教学的起步阶段,虽然他们的路走得艰难而曲折,但正是这个阶段的实验探索,悄然地改变了教师眼中的课堂,“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成为学校走进课堂教学改革宝库的第一把钥匙。
  1994—1999年,在不少学校面对科研依然望而生畏时,本着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东华门小学又以“促进主动发展,深化素质教育”为主题展开了新一轮的实验探索和研究,建构了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愉快—合作—成功”的教育新思路。他们围绕学生的主动发展确定了“课堂教学积极化”“课外活动多彩化”“品德教育系列化”“学校管理科学化”四个子课题,全方位地展开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龙头的学校教育各要素的统整,探索出了四个“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合作教学、发现教学和分层教学模式,这几种教学模式的探讨虽然是初步的,但它促使教师开始关注和思考在课堂教学情境中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的重要性,并努力通过多方向、多层次的合作开启学生主动发展的大门。
  从新千年开始的,东华门小学又开展了对话教学研究。他们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学术交流中心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优质教育”研究课题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子课题的研究。从2000年10月开始,东华门小学开展了预期三年的研究。他们确定了“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人才”的专题,本着“整体着眼,局部着手”的原则,围绕着“情境情感——探究交流——联系运用”十二个字,对课堂教学过程展开了广泛而大胆的实践与探索研究。从理性的思考到感性的体验,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反思,从“对话教学”的含义、特征与原则到“对话教学”的实施与评价,初步形成了“对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框架,全校形成了了解对话教学、研究对话教学、反思对话教学的氛围。东华门小学正在构建实施对话教育的研究思路,力图将“对话”作为实施新课程的助动器。
  作为一个普通的区属小学,经过为期十六年的艰苦探索和艰难跋涉,东华门小学形成了教育研究人员、教育行政领导、教师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和科学研究共同体。无论外界情景如何变换,这个坚实的团体始终稳固地站在校本研究第一线,“咬定青山不放松”。东华门小学的发展体现了教师、专家、研究人员、行政领导构成的研究共同体坚实的探索足迹。十六年的改革,教育科研已成为东华门小学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方式和习惯,成为东华门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科研兴校,科研促教早已成为东华门小学发展的主导力量。
  东华门小学下一步的目标是:人人懂科研,人人有课题。做到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切实把科研工作贯彻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谋求更高效、更科学、更理想的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构建更加完善、规范、和谐,符合人文思想的素质教育平台。以科研为先导,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教师教育创新体系和校本管理体系。
  (二)倡导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
  创新是东华门小学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正如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学校的发展也没有固定的格式,不断创新才是永葆活力的根本。“创新”始终是东华门优质教学“三部曲”的主题。江泽民同志曾在第三次全教会报告中指出:“学校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这已成为东华门小学上至校长,下至教师内化于心的指导思想。他们不仅提出了以培养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理念,更是将创新的生命力焕发在校园内外,焕发在课堂、家庭和社会,焕发在十多年改革的点点滴滴中。
  (三)确立“三本”教育理念
  在以科研为先导,创新为核心的改革中,东华门小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三本”教育理念。
  1、“校本”——以学校为出发点,建造学校整体发展的先进的学校核心文化
  每一所学校都是独特的,没有完全照搬的理论和经验。只有立足本校,促进学校的自我觉醒,自我努力和自我提升,才能实现学校的发展;只有建立一种为全校师生所共同感知,认同并追求的文化传统,才能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东华门的改革者们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立足学校,发展学校,十五年的改革,从来没有离开学校独特的文化,没有离开自己的教师和学生。东华门小学积极挖掘学校的资源,开展以校为本的全方位建设。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到校园环境的建设;从教师队伍的培养,到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无不体现着东华门自己的特色。当然,以校为本,并非闭门造车,东华门小学的改革,不仅限于学校的力量,而是多次聘请校外专家莅临指导,参与学校的科研改革,为改革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2、“知本”——重视教师作用,塑造教师专业发展的优秀群体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生力军,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深刻关系着学校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改革的关键所在。而“小学教师搞科研”则是东华门知本理念的一大特色。科研并不专属于某一群体,在学校中,教师对学校、学生最为了解,拥有真正的发言权。让教师自己搞科研,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在把握规律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东华门小学非常重视学校的科研活动,在长期努力下,学校已形成了一批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生力军。同时,通过学校的校本培训方案,极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东华门小学真正成为了教师发展学校,赋予了教师主动权,使教师群体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策划者、实施者的同时,为自身的发展构建了绿色的平台。立足校本,打造精良师资,这已成为东华门小学的特色。
  3、“人本”——强调学生主题,构造学生人性、灵性、个性发展的教育氛围
  东华门小学明确提出育人为本,创设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和谐育人,为儿童编织幸福童年。赏识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都体验成功,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教师胸前值得夸耀的一枚奖章。
  “育人为本”是东华门小学三次改革始终如一的指导思想。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东华门小学的宗旨,被醒目地写在学校的墙壁上。无论课程的改革,还是教学模式的积极探寻,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世纪人才始终是学校的核心目标。东华门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实验校,深刻把握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不仅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发展,还密切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注重形成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独立面对世界的品质以及与他人、自我、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等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不仅关注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还重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
  (四)同心打造品牌学校,合力开创教育集团
  “学校创品牌,教育集团化”这样大胆的思维在基础教育中并不多见,然而,东华门小学现任校长贺慧琴锐意前瞻,把握小学教育发展脉搏,提出了这种富含时代精神的教育构想,并大胆实践,立足学校校情,以“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要怎样做”的理念,明确了学校的定位和改革方向。不仅悟道,还重在力行。注重学校行为系统的锻炼,从教育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到学校的具体章程;从组织机构的设置,到人员岗位的规范;从学校的宏观发展,到校园文化的建设,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革,使学校的品牌意识渗透其中,也使学校的品牌形象逐渐树立。全校教师在贺校长的带领下,以身作则,投身实践,紧紧围绕着“办精品学校,树金牌教师,育卓越人才”的目标,同心打造出了今天的东华门——21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质教育研究项目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基地校、山西省现代技术实验校、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工程全国优秀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等。东华门的品牌正在逐渐多了起来,然而,改革者的脚步永不停歇,东华门要将其形象树立在一个庞大的教育集团上。2002年,在杏花岭区委、区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东华门小学成功实施了优质教育拓展计划,将原建北小学,通过80万元的投资改造,建设成为“东华门实验小学”,成为杏花岭区第一所体制改革试验学校。改革的过程是艰辛的,改革者们也曾面对漠视和误解,然而他们坚定地相信:在时代日益发展的今天,教育要紧跟时代,敢于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学校要敢于树立超前的先进的办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二、敢为天下先的教育改革举措
  在学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行为方式,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外显形式。它包括学校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途径的选择、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等。东华门小学多年来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改革,这些改革举措被师生接受和认同,并转化为师生自觉的教育行为,成为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固化”在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中。
  (一)课程改革
  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也是形成学校特色的主要渠道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始打破统一化的局面,逐步扩大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自主权,这无疑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围绕学校的特色主题,优化学科课程,落实综合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优化整合,更好地促进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是摆在每个学校面前的新课题。
  东华门小学立足于自己的校情,改变了传统的课程观念。本着为学生发展的原则,他们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将学校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在保证学科课程的质量之外,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设置了艺术类、手工类、科技类、体育类等四大类二十四门活动课程,将其固定在课程表内,并配置教师,购置材料,做到了课程时空、课程媒体、施教人员及课程目标的四落实。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大胆调整课时数,给学生创造丰富的机会和广阔的空间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同时学校还非常重视环境课程的建设,充分发挥环境作为隐性课程的潜在性特点,一草一木的设计都渗透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三种课程有机结合、相互沟通、相辅相成、形成了东华门独特的课程思维。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打造教育品牌的核心驱动力,是教育质量的保证。这种创新首先是教学观念创新。东华门提出教学观念在以下五方面更新和突破,即变学科本位观为整合教学观;变师生授受关系为交往互动关系;变知识和技能的课程目标框架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整合的目标框架;变课堂运行的封闭和预设为开放和生成;变被动、个体、接受的单一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将新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演变为个体的个性化理念。
  在实施教学观念创新的基础上,东华门小学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十多年改革探索中,东华门小学已逐渐形成了多种积极的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合作教学、发现教学、分层教学以及现在正在推行的对话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新标准、新思维、新课型对话教学研讨课”活动。
  对话教学集中体现了东华门小学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独特探索。学校着眼于教师和学生生命和生活的共同成长,积极建构对话教学模式,通过言语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使知识在对话合作中生成,让“对话”赶走呆板的课堂,“对话”教学的新方式让全体师生首次尝试了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愉快、合作、成功的感受。
  在对话教学的开展中,学校提出了“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要求和目标,使对话教学有了可操作化的方案和评价标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平等对话、共同发展与新课标精神不谋而合。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人人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教师能从生活中提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课堂中看到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东华门小学“对话教学”的新方式给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注入了新鲜活力,但同时它的实施操作也是一项具体繁重的教研任务。经过多年实践,目前全校1年级到6年级已开始对话教学方式,其中以语文、数学、自然科学、音乐为主。此次教学方式的改革,对全校老师是一次极大的考验,目前全校30%-40%的教师已能完全承担对话教学任务,同时由于学校从1988年起就尝试各种教学改革,因此在这个学校,老教师观念不老,新教师积极活跃,具体到对话教学,学校专门配备了“三网”、“六室”,开通校园网站,鼓励教师通过网络资源充实教材,加大对教师的培训,通过课堂比演、电教示范、外出学习、重点激励等手段提高老师的素质,让对话成为教师基本的教学理念。东华门小学在15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最终孕育出这种“对话教学”方式,应该说它不是模式,不是万能,更多的是一种理念。
  (三)德法兼治,坚持德育为首,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
  东华门小学多年来德法兼治,依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学校范围内普及法律知识,使全体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认真落实“减负”、“制止乱收费”的有关规定,依法维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
  以德治校、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这是东华门小学的办学传统。东华门小学十分注重探索和积累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注重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细化、量化,深入到日常管理中,小中见大,常抓常新,切实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德育形式灵活多样,主要有:第一、国旗下讲话教育系列,把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作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逐渐形成了学校的特色。短短数十分,学生便能感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第二,学校还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系列活动,开展了“礼仪活动月”活动,使全校师生形成了“学礼仪、知礼仪、讲礼仪、行礼仪”的良好风尚。在一些重大的节日里,如清明节、五一、六一、教师节、国庆等,学校都举行节日纪念活动,将德育活动推向了高潮;第三、东华门小学一直利用驻地单位的优势,和山西省军区开展的“共建共育”的活动,建立“少年军校”,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训练。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标,因此建立了自律互动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积极设计的班级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自律、自强、自学、自理、自护。与此相辅的是,教师要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将学生的成长作为德育的切入点,这也是东华门小学的一大特色。
  在东华门小学看来,教育不仅仅在学校中,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也不限于课堂内外,家庭与社会也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开展了“快乐假日大转盘活动”,“特色家庭建设”,“家长学校日”等多姿多彩的教育活动,发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学校还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参与广泛的社会实践,感受社会的教育力量。多样化的方式使教育真正实现了立足学校,联系家庭,走向社会,发挥出了宏观教育的强大优势,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形象,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程度。
  (四)全方位地进行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只有把校长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是学校领导者达成的普遍共识。
  一名好的校长除了要充当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外,还要围绕学校的特色主题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团队学习,启发指导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培养他们成为学校特色资源的开发者。早在八十年代,东华门小学就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永远不变的工作重点”。在十多年的改革和探索中,东华门小学逐渐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新路。
  1、提出了建设——培训——应用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发展模式
  东华门小学十分重视培养一支思想觉悟高,积极进取、创新求实,触角敏锐、手段多样、教法灵活的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发展始终走着“科研兴师”的道路,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体,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依托,以超前培训,适时培训、分层培训相结合的教师教育途径,不断深化建设——培训——应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为教师开展了校本培训课程,以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探索出了课题研究、诊断反思,案例培训、研读一体化的培训模式,采取了演讲、赛讲、竞赛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师在理论的学习中参与课题的研究,在课堂的教学中实践研究的成果。在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还发展了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学校还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决策指导、拟定培养方案,并承担培训任务,整体推进了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在狠抓科研的同时,不忘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对教师提出了五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其中,要求100%的教师教学基本功要达标,100%的教师要一专多能等。还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五个一:定一份好计划;备一份好教案;写一笔规范字;上一堂最佳课;写一篇好论文。教师必须要写教学随笔,作为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总结。在常抓不懈的努力下,教师的基本功得到了强化。为了培养优秀教师,学校还推出了名师工程,以树立首席教师、明星教师,培养新秀教师为目标,建立了一整套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在最大限度上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2、加强师德建设,强调师生互动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重要问题。为此,东华门小学狠抓师德建设。对教师提出了“三要”、“三不准”的要求,以增强教师为人师表的责任心。还对教师师德进行双十考核,使师德建设制度化。学校倡导“爱生如子”的师德观,要求教师要爱事业、爱学生、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精心育人。倡导对孩子的赏识教育,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都成功的快乐为目标。在细微之处,体现师爱,学校的《激励性评语探究》一书,凝聚着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无限关心和热爱。融洽和谐的师生感情,不仅仅靠教师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师生的共同参与,互动共生,学校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落实了师生同读书、师生同写日记、师生同评比、师生同展览等几大活动,使良好的师德观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得以树立,并为学生所感知。
  3、实施“名优工程”
  东华门小学要求全体教师成为能够在新的教育观念下,成为掌握应用新课程标准和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进行创造性地教书育人的复合性教师。在这一目标基础上,提出要通过“名优工程”的实施,不断地推出“名优"教师,使100%的任课教师成为学生、社会、家长接受的学校名师;使50%的教师成为地区级以上名师,使30%的教师成为市级名师,同时要力争推出3名以上的省级、国家级名师。最终实现校以师名,师以校名,生因师名,师因生名的良性发展。
  (五)重视学校管理的创新
  管理的改革是试验的保证,为确保改革的顺利开展,学校十分重视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为了配合学校的改革实验,东华门小学制定了一系列学校规章制度,如业务学习制度、奖惩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科研工作制度、校本培训制度、体育卫生工作制度、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制度、教学研究制度等,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东华门小学管理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目标管理机制
  根据学年度的总体目标,制定月目标、周目标。并将分节落实 到各职能部门,划分出具体的责任目标。责任到人。由值周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进行日检周评月积累,为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积累材料。
  2、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
  通过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做好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备课管理。要注重实效,防止用单一的备课模式来要求所有教师。教案管理要注重激发教师的创造性,突出教师自身的优势,应有利于教师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对教科书内容的调整,要以坚持新课标为前提,不得随意拨高或降低教学要求。
  上课管理。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立、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我校的对话教学落到实处。作业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避免机械的重复训练,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实践性与操作性的作业。鼓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自己设计作业,注重多样化,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杜绝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学习辅导管理。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利用节假日和其他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3、评价制度
  建立激励性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多方法、多途径、多角度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评价中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教师中,建立三级评优标准。评选校级名师、区、市级名师和市级以上名师。每年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师教育目标,明确教师评价标准,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采取群众评议与领导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逐级评价。对校级名师不限名额,凡是能够很好地胜任和完成素质教育任务,成效明显的均可评为校级名师。谨慎有序地进行备课改革,鼓励“一案多改”、“教后反思”。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不断提高教师的评价制度。
  按照合格小学生的人才规格,改革学生评价的方法与途径,采用更科学化的、人性化的评价途径和方法。通过教科研手段不断加强评价机制的研究,从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的功能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构建适应21世纪合格小学生发展的新型评价体系。坚持并完善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等级评价,增加技能操作评价含量;重视学习过程和情意态度的质性评价,试点“成长记录袋”评定,探索统整取代量化评定的评价方式。坚持课堂随机评价,日常管理性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和学期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形式。通过“代币法”对学生进行常规评价,通过期末的总结性评价,评选合格小学生,优秀小学生和优秀小学标兵。
  4、教科研管理制度
  坚持教科研工作校长亲自负责制,由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设一名副主任专门负责教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资料收集与整理。加强对课题的形成性管理,制定阶段性实验计划,注意跟踪测量与分析和阶段总结,积累数据和资料,建立课题档案。积极参与上级科研部门的活动,并在活动中交流研究成果,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科研工作质量。
  三、追求一流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效,理想的校园是“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东华门小学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从布局到色彩,从形式到内容,重视人性化,灵性化,使人本的理念见诸于细微,不断地开发、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因素和资源,实现教育现代化。他们创设了优雅、宽松、现代的育人环境,创建了标准化校园,注重学校的净化,促进学校的美化。校园内的小花坛,盆栽花木,错落有致,加上四周高大的白杨和飘逸的垂柳,多姿的龙爪槐和百米彩绘的南墙相辉映,形成了美丽的花园景观。除了自然景观的熏陶外,学校还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在教学楼内分层装设了橱窗,有名人画像、祖国河山、古代诗词等独具匠心的宣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深厚的人文气息。在教学设施上,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增加教学设备,成为山西省最早实现纯数字校园网的小学。2001年学校投资100万元建成山西省中小学首家纯数字化校园网。该网络采用美国Cisco交换机,可实现全校60个点同时点播相同或不同的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文件,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解决了模拟设备无法解决的问题,实现了“三网六室一中心”的现代化办学条件,学校因特网的开通为学校办学水平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使学校走向了世界,让世界走进了学校。
  东华门小学凭借学校的特色,开辟出学校长远发展的前景,为基础教育的改革树立了典范。培植学校特色,打造教育品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永远成为东华门小学无限的追求。把握时代脉搏,追求自我创新,东华门小学这颗新星将在教育的星空闪烁光芒,不断走向辉煌!
  (2004年3月26日完稿,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阳春、王霞、李茜妹参加了本文的调研、讨论和初稿的写作)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
 
学校简介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于1971年建校,坐落于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地带,是海淀区乃至北京市所属重点小学之一。建校三十多年来,学校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教师高素质、设施现代化、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的市区“窗口”校。学校目前有中关村校区、华清校区、百旺校区3个校区。
  教育思想领先、师资力量雄厚是中关村二小的突出特点。
  学校办学理念:育人为本 、勇于创新、追求发展、服务社会;
  学校发展思路:以优质服务、高尚师德、精湛技艺、优美环境,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
  学校发展目标:创建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一流的现代化名校;
  教师发展目标:夯实基础、积淀内涵、修身养性、和谐发展;
  学生培养目标:德才兼备、学有所长、健康发展。
  学校核心任务:
  1、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2、不断培育“家园式”的学校文化;
  3、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
  4、积极实践“师生双赢”的办学目标。
  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雄厚的人才资源优势和教育实力,通过精心挑选、重点培养、考核聘任、选拔深造等方式,学校逐步造就了一支业务精湛,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汇集了一批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保证了高质量的教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5人,中心级学科带头人18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66人,教职工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7%,他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大多数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教职工中,75%先后受过市级区级荣誉奖励,35%的教师先后在市区各类教学竞赛中获一、二等奖。 
  学校积极参与海内外教育机构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各项科学研究,努力吸纳、转化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近年来我们先后申报、立项成功了国家级课题“主体教育研究”;市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创造教育研究”;区级课题“创新教育研究”。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构建了中关村二小的特色之路“人文思想+教学艺术策略+学科教学创新”。在课题研究上,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只数量足、层次高、后劲大的优秀骨干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推动学校朝着国际化、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先进的教学设施使中关村二小在进行教育改革、更新教学模式方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二小西校现有34个标准多媒体教室,三个标准网络计算机房,200平米多功能厅,两个200平米多媒体教室以及设施完备的电教中心,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师生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随着二小“名校效应”的进一步发挥,我们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的服务范围。 2003年,中关村二小华清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布局合理的教学楼处处体现着现代气息。宽敞明亮的教室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所有教室都配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可随时收看电视、播放影片、展示课件、上网浏览。师生在这一方肥沃的园地中,汲取养料,健康愉快地学习、生活。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优类校”、 “文明礼仪示范校”、“少先队‘星星火炬奖’”、“市民满意度最高的小学”、“海淀教育先进集体”、海淀区首批“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 海淀区和谐校园创建工作样板单位”、“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校”、“教学管理先进校”等一系列荣誉
 
办学特色
  在 “和谐育人”办学思想指导下,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构建“家园式”学校文化,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在德育工作中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特色育人,张扬个性,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以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尊重个性、全面发展为特色,以“三德育”即全员德育、课堂德育、平时德育为主渠道,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教学工作一直以“课题引路,课堂为主,注重反思,力求特色”为指导思想,在“师生双赢”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办学目标定位在要使学校成为培养孩子的沃土同时,还要给教师提供成长与展示才华的广阔空间,使师生在和谐、互动、提高的氛围中教学相长,由此而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双赢局面。
 
学校荣誉
  北京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电化教育优类校”、“百所好家长学校”、“少先队‘星星火炬奖’”、海淀区首批“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教育优秀集体”、“德育工作先进校”、“教学管理先进校”,"北京市十佳校长"等。
  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学校的金帆少年交响乐团是全国唯一一支由小学生组成的交响乐团,乐团成员都是学校1-6年级的学生。十多年来每年为人大附中、一零一中学、八一中学、北京四中、八中等重点中学输送了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其中许多学生获得了金帆奖及银帆奖,多次荣获全国、市、区一等奖和金奖,特别是荣获文化部最高奖——蒲公英金奖,多次应邀到国内外各地作演出交流。
  在体育比赛、数学竞赛上,学校保持了在全海淀区的领先水平。数学在北京市迎春杯、海淀区智慧杯比赛以及北大资源、清华同方、101圆明杯比赛中均取得好成绩。历年学校在全区的春季、秋季运动会比赛中均取得基层校前5名的好成绩。
学校开展英语特色教学已经8年,绝大部分学生已达到了英语口语3级以上水平,个别学生英语口语达到7级水平,相当于英语专任教师的口语水平,有的同学还达到了公共英语2级水平。
 
 
红旗小学办学特色
 
【时间:2009年07月22日 】 【来源:云南文明网】
   特色之一: 抓德育基地建设,为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搭建良好平台。
   从2003年起,学校先后建立了五个德育基地。即:在高炮旅建立了“国防教育基地”;在云南航天科技站建立了“青少年航天科技实验基地”;与云南省博物馆联合在省博物馆建立了“未成年人教育基地”;与云南消防总队联合建立了“少年消防教育基地”;与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联合建立了在草海建立了“环保实践基地”五个基地在落实以学生为本,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学生思想道德养成教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色之二:学校乒乓球网点。
   红旗小学乒乓球队是昆明市乒乓球网点示范,学校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确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学有所长,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多年来坚持课余训练所必需的五落实:分管领导落实、训练时间场地落实、队员落实、带队训练教师落实,学生家长配合落实,保证了学校课余训练大力开展和切切实实地进行。学校乒乓球队表现出色,从1990年至2008年连续获五华区中小学乒乓球比赛男团、女团冠军,体育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将学校教育工作引向更高的层面,做到“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特色的人才”。
   特色之三 :以《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课题作为切入口,形成了以“科研为龙头,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科教学为渗透点”的环保教育格局。
   多年来,学校始终把环境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促进了环保教育的纵课发展,并收到了显著效果。我校具有地方特色,这对于保护和挽救云南的珍稀物种意义尤其重要。
   1、以科研为龙头,开展系列环保课题研究。
   2、设置环保课程,继续对学生进行多学科的环保教育
   运用校本教材《绿色家园》在高年级开设环保课程,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及在生态教室的实地观察,了解学习珍稀濒危植物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做到第二套环保教育《生物的多样性》的编写、出版等工作。同时,在各学科教学中继续渗透环保教育,组织教师设计并实施环保教育方案。建立学校珍稀濒危植物信息资料库。借助外围力量,与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研究所联合,把其作为学校课题研究实施的外围信息保障。
   3、成为地区环保教育的窗口,举行了一系列活动。
   成功举办五华区第二届科技节——“绿色家园”系列活动,获社区活动特等奖。
   参加全国“废旧物品收集、制作”比赛获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
   接待美国、芬兰、越南、台湾、新加坡等国际有关组织到校交流、访问,受到良好赞誉。接待北京、海南、浙江等省内外近70所中小学幼儿园到校参观学习。
   成为昆明市科普基地,为新村地区提供青少年科普活动基地。
   办学特色之四:开发了红旗小学校本教材。
   《绿色家园》: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的美称,我校与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引种中心合作,将部分珍稀濒危植物引入校园,建立“绿色生态教室”。《绿色家园》对“绿色生态教室”中数种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了云南珍稀濒危植物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兴趣。在几年的实践中证明,该教材对学生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学生环保意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绿色家园》校本教材在全国“2007年科学教育校本教材”评比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安全知识读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带来机动车的增加,涉及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增多。无情的车祸夺走了一个个花季少年的生命,给许多受害学生和家庭带来痛苦、灾难。
   红旗小学地处昆明市的闹市区,学校门口街道不宽,车流量又大,交通的不安全隐患对学生的威胁比较大。为此,学校和昆明市五华交警二大队合作,共同编著并出版了《五华区红旗小学安全知识读本》,旨在教育小学生文明参与交通,注重对小学生安全知识的培训,更注重学生思想意识提高与自我防范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现代文明交通意识,让学生远离交通事故。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在接触教材的过程中,把如何走路,尤其是如何在街面上活动的规范中提高了自我防范意识。被誉为是小学生成长中的一部好教材。
西坑小学办学特色
几年来我校一直以“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为学生发展奠定最佳人生基础”的办学理念。努力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形成了我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一、以校园主流精神促进队伍的和谐发展。  
1、构建校园核心价值取向。  
培育队伍坚定的政治信念,把握正确的思想导向。每学期进行多次的师德培训,培育老师良好的师德师表。强化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为学生发展奠定最佳人生基础”的育人理念,从而培育了队伍合作、进取的工作作风、务实求效的优良教风。  
2、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为营造融洽和谐的工作与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努力从各方面消除队伍中不和谐的因素,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培育和谐共进的团队精神。屏弃家长式的教育管理方法,从尊重学生人格为起点,培育对等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明确划定学生教育红线。严禁体罚和明显的变相体罚学生现象,确保每一位学生不受教育伤害。以班主任为核心,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家沟通制度。要求每两周与50%以上的家长开展对等交流,培育和谐互动的校家关系。  
二、以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促进管理的和谐发展。  
1、为老师的工作生活创建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  
①、制订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岗位纪律要求,使人员的日常管理、学校的请假条例能够充分体现人性的关怀,实现队伍管理的人性化。  
②、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所有人员配置工作电脑和办公用台,各办公室装备空调通风系统,并严格管理办公室卫生工作,实现办公环境最优化。  
③、努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首先确保人员工资,按区要求定时发放,尽能力发放代课教师奖金。  
④、重视教师队伍健康问题,执行每周四下午全校教职工集体锻炼和饭堂用餐制度以及每期两次以上的校际体育活动交流制度。  
⑤、建立妇女节、青年节、教师节等节日的教师活动制度,通过集体活动,丰富老师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⑥、执行教师进修补助制度,支持帮助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⑦、充分发挥妇女、工会、团队等部门的沟通功能,加大对疾病、困难及退休教师的关怀力度。  
⑧、在办公室、校园挂设和布置人文性的宣传镜框及标语等。  
2、建设人性化的德育管理格局,促进全体学生德育素质的和谐发展  
①、以“以人为本”的思想武装全体教师,全力推进全体教师思想向人性化方面转变,培育人性化的教育方法。  
②、执行对生病学生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关爱制度。  
③、以思想工作为先导,推进班级管理的人性化。实现每个同学都能在学校快乐地、健康地成长,培育优良的班风。  
④、由学校德育组统一组织规划各班文化硬件建设。 
 
精英小学办学特色吸引区内外学校参观学习
    日前,北仑博平小学、镇海庄市中心学校的领导班子分别在其校长的带领下,到镇海精英小学参观、学习。这是两所小学为形成办学特色,提高管理能力而各自精心安排的一次访学活动。
    访学团一行到精英小学后,都先参观了学校教学楼、专用教室及走廊、宣传窗等特色阵地,他们对校园优美的环境、科学的布局、人文化的设计赞叹不已。随后周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发展史,并提出了“全面发展打基础,个性培养育特长”、以“开放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思路。学校各部门负责人也相应介绍了各块的特色工作。工会室介绍了学校和谐促发展的规划和在市区都知名的“聊聊吧”活动;教导处介绍了关注细节,追求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思路和教科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情况;德育处汇报了礼仪教育特色,播放了礼仪教育的学生DV作品;教科室介绍了学校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在科研过程中注重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展示了省市重点课题的成果和及其探索过程,并给予了兄弟学校课题研究的各种资料。在互动环节,双方进行了热烈、深入地交流、探讨。
    几年来,精英小学依托教育科研,先后在德育领域、学科领域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上的开放性研究和探索,形成了精英小学“开放教育”的格局。学校自编了开放教育的各种教材;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开放教育网络;形成了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学生自我育人于一体的开放教育机制。
    北仑博平小学、镇海庄市中心学校老师对精英小学的“开放教育”的品牌,对各部门的特色工作表示高度赞赏,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表示,要和精英小学加强交流,争取在办学上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著名小学办学成果现场展示活动体会
 
                             同江市第二小学        杨玉艳
 
     2009年11月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由金局长、曹局长带队的赴苏州“第十三届全国著名小学办学成果现场展示”活动。重点参观了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苏州吴江舜湖学校、苏州碧波实验小学、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四所有代表性的名校。通过学校校长的经验介绍,实地参观学校的硬件设施,亲身感受了江南名校的师生风采、教改风貌和辉煌的办学成果。面对座座大气的建筑、宽敞洁静五十年不落后的校园,面对个个是教育家的校长,面对人人都倡言发展的师生,那前沿的理念、准确的内涵、人文的关注、师生的风度、办学的方略,处处都透出一种名校的品位和精神,面对那校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累累的硕果,给了我思想上强大的震憾和冲击,通过学习和反思,办学思路上得到了较多的启示,受益匪浅。
一、校校办学有特色,各校特色异彩纷呈。
   1 、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13年,现有教学班33个,学生1515人,教职工96人,大专毕业以上占81%。学校把“宁朴勿华”作为学生培养目标,突显 “双语教学” 办学特色。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一、二年级侧重听、说训练,三至六年在训练听、说的基础上,侧重读、写训练。学校建有两个标准的语音教室,配备12名英语教师,还请外教定期到学校授课,全校学生英语基础比较牢,整体水平比较高,多次在省、市、全国的各项英语竞赛活动中获奖。学校也因此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争得了更多的生源。学校发展有后劲。
  2、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这是一所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投资新建的规模最大的全日制公办学校,也是一所现代化小学。占地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12000平方米。38个教学班,1672名学生,教职工123名。学校建有信息、科学、音体美等专业教室16个,建有可容纳近400多人的报告厅,3057平方米的室外操场和250米塑胶跑道,还建有攀岩墙、网球场等先进的体育设施和陶艺教室等劳动实践场所。学校图书馆建成了苏州市一类图书馆。以“全心享受品质教育,为人生奠基”为办学思想,营造“重思考的学校,爱学习的群体”校风,倡导“用童心拥抱童心,用爱心滋润爱心,用智慧涵养智慧,用人格感召人格,用心灵晤对心灵”的教风。是一所富有文化气息的现代化学校,是一所没有历史但用心谱写历史的新建学校。
  3、苏州市碧波实验小学。是一所焕发着青春活力的示范校,窗口校。占地32000多平方米,校舍面积15000平方米,36个教学班,1500名学生,114名教职工。建有高标准的现代化的会议中心、演播厅、报告厅、图书馆、科学宫等63个专用教室。学校办公、教学、科研设施一流。学校彰显了书香校园的浓浓气息。师生图书存量丰富,图书阅览室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操作方便。设有一条阅读长廊,长廊的墙壁上设有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图书,方便师生课间阅读。走廊、墙壁、棚顶每一个角落都是启发、引导师生读书的名言。营造了厚重的文化氛围。
   学校以机器人、科技教育为主要办学特色。学校设有科学宫、生物园、天象厅、科普互动室。机器人训练室、搭建室、编程室。学生模具操作室、手工制作室,还有价格不匪的进口手工制作工具箱等等。所有这些无不引导和启发着全校师生实践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研究科学的指导思想。学校成为国内首家《教育机器人培训研发基地》。在2005至2008年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十届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金奖。也因此两次受到区政府的特别嘉奖。
  4、苏州市吴江舜湖学校。学校建有三座教学楼,34个教学班,1520名学生,150名教师。按国家校准,配备电脑房、机器人实验室、陶艺教室、钢琴房、舞蹈房等17个专用教室。建有可容纳600多人的报告厅,11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塑胶运动场、网球场、门球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具备了较大的空间。这是一所公建私助的学校,在管理上有一些自主空间,在收费政策上有其特殊性。学校以培养“秀外慧中的阳光儿童”为教育目标。在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上形成了科学体系和独特的风格。
   通过三个特长、一门课程,为学生撑起一把把个性张扬的大伞。低年级学生人人弹钢琴和制陶艺(一、二年级)。学校有钢琴30架,有一个设备齐全的陶艺教室。悠扬的琴声陶冶了学生 情操,浸润了学生的心灵。手脑协调的陶艺制作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得到性情的陶冶和愉悦的情绪。中年级学生个个会溜轮滑和做模型。轮滑课程由校外社团承担,学生在跌倒、爬起的重复训练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体能与意志的锻炼。学校投资10多万元购进了八大类型的万能机床,四年级学生开设万能机床课,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打磨出模板,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拼接出自己设计的模型。这培养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想象力和细心耐心的品质,更让他们了解工人工作的辛苦和不易。高年级学生人人塑形体学礼仪。五年级开设的形体课,通过走、坐、行的身形塑造让女孩姿态更优雅,男孩体形更阳刚。六年级的礼仪课,让孩子听名人故事,看启智文章,辨社会现象等,培养学生文明交际,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做准备。
   一门课程:“红领巾慧心社活动课程”,课程设立艺术、科学、体育、文学四大体系。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每门课程都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慧心社活动”让学生学习成为最大乐趣,让终身学习在这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思办学特色从建校开始
    这次到苏州学校参观考察,和名校的领导有一些交流。经校长介绍,苏州后期新建的学校,在建校初期就成立筹建委员会。成员由教育行政人员、学校校长、工程建筑专业人员等构成。建校前就确立了学校发展方向,办学特色,建筑风格,和实现的功能。整个设计、施工按筹建委员会确立的规划思路进行,这样每建一所学校都彰显不同的办学特色,都有可能发展为全国名校。
三、第二小学办学特色设想
     理论支撑:一所名校必须是独特性(个性)和普遍性(共性)、独特性和优质性高度统一的学校。一所办学有特色的学校,必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遵守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才能形成特色。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时代的呼唤,社会要求教育提供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
学校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是一蹴而成的事情,必须摒弃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既有长远规划,又有短期安排,一年一年地、一届一届地、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其成为一种优良传统,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确立学校特色,要对各种办学环境因素进行全面地分析,以利用优势,改革弊端为起点进行突破。要科学决策,找准关键,对创办什么特色、通过什么途径形成特色等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
   办学特色涵盖了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在思想观念、价值规范上的特色;二是学校制度、模式、结构等行为方面的特色;三是学校在物质环境、校园建设等方面的特色。确立办学特色,质量是基础  校长是主导  教师是关键  学生是主体  教研是动力。一个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理论”用以指导其办学行为,这样才能确保学校特色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特色设想一、以双语教学为特色
分析:
1、新建的第二小学将会有校准化的语音教室,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硬件保证。
2、学校现有英语教师3名,今年新招的特岗教师中还有一些英语程度较好的专业学校毕业的教师,可以调整补充到我校做英语教师。这样师资有了保障。
3、同江学生的高考,英语学科一直是倍受社会和家长关注的学科,希望本学科高考成绩有所提高,这也是有考生的家长的一个愿望。
4、随着同江经济的发展和口岸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同江教育事业环境也要有较快的发展,满足入住同江各界人士对教育的需要。
主要做法:
一至六年每周至少开两节英语课,一、二年级以听说为主,三至六年级在训练听、说的基础上,加大对读写的训练;开设英语特长活动班,满足孩子对提高本学科的需求;有条件时可考虑聘请外教;在学校环境建设中创设英语学习氛围;举办相关活动,适时奖励突出的学生,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特色设想二、以培养读书习惯为特色
认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重视读书的民族,必将是一个大有希望的民族;而一个重视读书的个人,必定是一个富有理想的人。江总书记指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知识。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人们多读书,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如果十二亿人民中,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我们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就大有希望。”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几乎每一本书都在我的面前打开一个新的世界的窗口。”德国杰出作家哥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可以立志向,读书可以增才气,读书可以明事理,读书可以知古今,读书可以陶冶心性,读书可以使人有品位。读书永远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读书过程中能学会热爱学习、学会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社会、学会关心人类、学会关心生命,读书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国家和人类的人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学校要创造条件,让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精华读物进入孩子的视野,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鉴赏文化精品,提高审美情趣,充实精神营养,完善人格塑造,最终将这些文化精华转化为自己人生的火炬,将来使自己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承者。
分析:
1、学校有图书阅览室,有一定量的藏书,可以基本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
2、学生家庭条件赿来赿好,对子女的教育也更加重视,大多数家长对孩子读书会有正确的认识。读书活动会得到家长的支持。
3、小学生功课负担不是很重,每天1—2个小时读书时间可以有保证。
4、少年儿童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多还是靠读书,所以多数孩子还是喜欢看书的。
5、少年儿童思想比较单纯,注意力容易投入到书中,记忆力又比较好,小时候读的书一生都很难忘记,一生都受用无穷。
主要做法:
    保证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且品种丰富的藏书;班班设图书角,学生把读过的书1至2本带到班级来和学生交换阅读;学校在适当的区域开设读书长廊,开放图书馆;学校每周固定开设阅读课;教师每周上一节讲评或交流、赏析、指导课,引导孩子会读书,喜欢读书;学校定期举办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读书之星汇报会等,促进学生读书成果的交流;给家长开列各年级阅读图书目录,督促家庭增加图书量;建立奖励机制,对读书突出的师生进行表彰奖励等。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读书水平的提高,为孩子发展奠定终身受用的基础。
特色设想三: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特色
 分析:
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也飞速发展起来,世界正面临着高科技产业化形成的知识经济的时代变迁。它大大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并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学校具备了计算机,网络等软硬件设备。
3、学校有专业信息技术教师,给学生学习上的指导。
4、家庭,公共场所计算机逐渐普及。
主要做法:
1、每周开设二节信息技术课。
2、网络、多媒体教学达到班班通。
3,学校计算机室课余时间,周六、日向学生开放。
4、开办课外活动学习小组,让有更高需求的学生有更深更广的研究。
5、举办多种竞赛活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让学生学习、了解、使用更多的应用软件,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引导学生向更广、更高的层次探究。
评价一所学校的优劣标准有很多,而且总是处于动态之中。但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学特色往往是转变学校形象的突破口,世界著名学校不是因为学校在各方面都非常强大或综合实力超越一般的学校,而在于它们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在某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使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了教育的成功。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准确定位,科学实施,共同努力,也会办出自己的特色。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办学特色]桂花岗小学办学特色来源:网络文章作者:匿名 2009-06-12 14:56:08
[标签:教师 心理 诊断活动 启蒙教育]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老师,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社会”。办学目标是:“办‘规范+发展’的学校育‘合格+特长’的人”。学校以科技、德育为龙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航(海)模队、无线电测向队、电脑机器人队连年参加全国科技比赛均获得冠亚军的优异成绩,电脑机器人队还曾代表中国参加2001年国际奥林匹克电脑机器人运动会比赛获得亚军。少先队工作的先进经验在广东省及全国少工委全会上作介绍,并作为全国唯一基层学校向全国少工委四次全会展示雏鹰中队队活动,推介学校开展争章达标活动的经验。学校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促进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创新培训模式》、《教师专业素质与综合实践活动》;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编写与实施探索研究》;学校确立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和《小学生(后进生)心理辅导对策研究》作为区域性课题《越秀区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研究》的子课题开展行动实践研究,获得成功,参加市心理健康论文评选获一等奖;市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选获一等奖。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校一直重视科技教育的开展,初步形成科技教育的特色。在培养兴趣,发展学生个性中,我们找准着眼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各项科技项目成为了我们的“拳头产品”,我们坚持在课堂渗透、利用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提高普及率,坚持竞赛队伍的训练。近几年来,各个项目的竞赛队伍多次在国际、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们扎实开展科技教育有系列,形成体系:普及——提高——特色
 健体又健脑 全面有特长——北仑区大碶小学个性化办学特色巡礼
作者:大碶小学 发布日期:2010-9-29 8:50:46 阅读次数:1056 来源:大碶小学  保护视力色:        
关键词:大碶小学 特色办学 巡礼
--------------------------------------------------------------------------------
大碶小学于2003年9月1日正式建校,现有教学班30个,全面实行小班化教学。校园占地面积24020.64平方米,共有教学楼、教辅楼、科技馆、后勤服务楼、体艺馆等三楼二馆组成。
经过全校师生七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教育质量快速提升,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小学、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I类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宁波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宁波市绿色学校、宁波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宁波市卫生先进单位、宁波市先进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宁波市小学科学优秀实践基地、宁波市中小学示范图书馆,以及区级文明等二十余项集体荣誉。
凸显学校育人特色,不断优化教育环境
大碶小学根据特色育人需要,不断优化教育环境,教学班全都实现多媒体化网络化,教学楼、教辅楼现有标准的科学研究用室、艺术用室、多媒体室、语音情景室、信息技术室、图书阅览室、教研训研讨室等共28间,内部设施齐全,深受师生喜爱。同时,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演播厅,建成了校园音响、闭路电视、信息网络、通讯联络、红外线警报等五大系统,以及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的多媒体点播、课务管理、财产管理等子系统。另外,学校还建有高标准的科技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跆拳道馆、塑胶田径场、排球场、篮球场四馆三场体育锻炼活动场地,以及快乐体育设施等,给学生提供了快乐健身的好场所。
彰显课题引领魅力,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建校7年以来,学校始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提出了培养“健体又健脑,全面有特长”的发展型人才的育人理念。办学目标则是集教育力量之大成,把学校办成家园、花园、学园、乐园,师生都得以健康快乐成长的现代化学校。根据学校实情和学生实际,近几年大碶小学以课题引领,开展了“学校教育社区化研究”、“异地文化对学校教育影响研究”、“小班化教育中个性培养研究”和“自助式科学创新教育基地建设与使用研究”等。现在正在开展“小学选择教育策略和实践研究”,进一步丰富小班化教育内涵,深层次推进学校轻负高质的课程改革。
积极倡导教学民主,全力打造选择教育
学校以小班化实验为载体,倡导教学民主,还给学生学习选择权,鼓励教师开展个性教育研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学习热情。
 
探索一:实行个性编班
我校创新性地打破了原有固定编班模式,在新起始年级,主要根据学生个性及兴趣爱好,兼顾学生性别、地区、身高等编班,给孩子提供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其他等五大类选择内容,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自愿选择,把“志同道合”的学生共同安排在同一个班级,使编班更为科学。
学校在每学年开学前,让每位教师进行校本课教学意愿选择,然后结合教师自身专业特长和学校需求,对教师进行课前适当指导。上岗教师根据学校确定的办学目标和班级个性建设方向,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探索二:试行弹性换班
在1~3年级内,每学年允许一部分学生根据个性发展需求更换班级,打破了分班后不能换班的传统“脸面思想”,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选择权。
探索三:开展特长走班
如果把起始年级的个性编班作为学生初次选择个性教育,弹性换班是二次选择,学校开展特长走班则是给学生第三次选择教育的机会。
特长走班弥补了个性班培养的单一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让其深度的学习欲望得到更好满足,潜能和特长得以更好发挥。
探索四:尝试量力择学
在同一个个性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仍然存在差异。如何让同一班内有差异的学生能更好地发展?我校教师会与学生一起互动选择,共同制定有效的学习任务。对教师布置的学习教学和学习目的,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学习能力进行适当选择;教师因生而宜地布置学习任务和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搭建学习大舞台,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需求
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和学校特色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目前,学校已经为学生搭建了多系列、多层次的文体、科技等特长发展和锻炼平台,基本形成了三大个性化特色基地,五大活动锻炼展示平台,推动了学校课外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
(一)  建设三大个性化特长基地
——强体基地优势凸现
本着健体健脑的校训,学校的强体基地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本,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现已经形成以田径为基础,以跆拳道为推进器,以排球为校球,羽毛球和乒乓球为两翼的体育格局。
跆拳道作为我校强体基地的龙头特色项目,自2003年开始起步,走过了“先竞技、后大众,竞技带动大众,竞技和大众两条腿走路”的发展历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4年底被宁波市体育局评为跆拳道传统项目学校,2006年升级为宁波市级跆拳道训练点,2008年被浙江省体育局命名为浙江省跆拳道特色学校。学校跆拳道队连续6次荣登宁波市中小学跆拳道比赛的团体冠军宝座,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省市乃至全国比赛中屡屡获金奖。2007年由北仑区青少年宫、大碶文化宫、大碶小学和北仑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发起成立了北仑区跆拳道协会,总部办公室设在大碶小学。协会的成立促进北仑跆拳道项目蓬勃发展,2009年全区跆拳道培训人数有2500多人次。
 
——吹管基地独领风骚
铜管乐作为我校艺术素质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 期间承担过区、市多次迎宾任务,响誉区内外。学校铜管乐队自2003年成立以来,由最初的四五十人发展到了如今六个班级、呈梯状发展的管乐班。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2004年下半年,师资队伍在原有两位专职音乐老师的基础上,聘请宁波市资深专家邱老师为长期艺术指导,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学校和东海舰队管乐队签定“军民共建”协议,由部队官兵义务为学生定期进行辅导,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水平。
——科普基地异军突起
学校自办学初就把科普教育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并联合大碶街道成立了社区科普教育基地。目前我校拥有丰富的科普设施和活动资源,有利用各种场地设计布置的科普景点,如宇宙探索大厅、生态标本馆、蝴蝶饲养暖棚、柑桔品种示范园、岩河果园、航模池、沙子探究地、科普知识长廊、小小气象站、卫星接收站、绿色能源站……近年来我们还建设了科普阅览室、无线电台室、手脑风暴厅、创新实验探究室、数字星空室等新颖的活动场所,以形成不断创新的研究性学习氛围,让学生时时浸润在校园的科普文化之中。
我校是北仑区第一批被评为科普特色的学校,学校科普基地被评为宁波市第一批优秀科普实践基地。2007年学校引进了无线电测向运动,培养了一批无线电爱好者。现在我校形成了从旗语、无线电测向到无线电通联的系列化通讯探究的科普文化。业余无线电集体台获得宁波市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展示评比一等奖。至此,根据办学目标,打造一流的“运动科技、创新科技、休闲科技”新理念的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形成。三年来,全校20多人次取得过全国前六名的好成绩。
(二)  搭建五大锻炼展示平台
——大课间活动平台
从2006年起,北仑区教育局确定我校作为区样本学校,先行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全校师生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基本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课外文体活动制度。
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坚持100%学生参与。以“体艺2+1项目”和个性特长培养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由学校课外文体活动领导小组每学期排定活动内容、活动场地和指导教师,由学校教导处实施过程调控、管理和评估。
——社团活动平台
学校在开展特长走班时,一般采用社团组织管理的模式。具体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大队部协同配合的方式开展各类活动。拥有航模、车模、无线电通讯、旗语、跆拳道、美术、铜管乐等十多个社团组织。分别由体育、音乐、美术、科学和电脑等教学专长教师负责指导。这些社团都会组织各类特长学生参加区市级比赛,屡屡捧金夺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节日活动平台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五大校园节日(即体育节、读书节、英语节、科技节、艺术节)活动,为每位有特长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现自身才华的舞台。每个节日时间短则一周,长则一月,节目丰富精彩,学生参与面广。
其中,每年“六一”节所在周为校园文化艺术节。这个节日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施展才艺的舞台。每年九月的第四周为学校体育节,校园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班级文体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社区活动平台
早在2004年4月,学校就与所在社区签订了共建协议,携手创建了北仑区第一个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把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同时,社区也把校外资源供学校使用,实现双赢的目标。
社区组织带领我校学生和广大青少年,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科普等活动。特别是寒暑假时段,每年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参与各类活动均达数千人次,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同时,在社区的组织下,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区,参加各种系列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与社区共同组织的“小手牵连大手,快乐一加一——高田王社区居民素质提升工程”为主题的五大社区活动、“1+1”无线电测向比赛、“军营生活之初体验”军事夏令营、书香家庭系列竞赛、家庭三人组合羽毛球赛等。此外,社区还为学校牵线搭桥,共建了许多校外科辅基地,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特长展示的平台。
——协会活动平台
北仑区羽毛球协会和北仑区跆拳道协会先后将我校确定为协会的训练基地,这两项运动在本区域内的佼佼者,为我校开展羽毛球和跆拳道活动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一批优秀的协会会员成为了学生的义务教练,为全校开展这两项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07年我们利用浙江省无线电运动协会和军民共建的优势,成立了省内小学首家业余集体电台,使BY5CB电波遍布东南亚等地区。
附件:健体又健脑全面有特长
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办学特色及综合荣誉 
作者:韩传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3    更新时间:2010-1-17
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施课程改革,确立 “以文化人  发展个性” 为办学特色,努力将校园打造成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动乐园。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学校积极寻求一条富有农村特色和师生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丰小人大胆尝试,反复论证,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版画引入课堂,成为特色中的“闪光点”。学校花大气力加强研究,请专家指导,培训教师,将剪纸、版画开发为校本课程。老师们边学边教,孩子们动脑动手,想象无限,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在剪刀的灵活转动中巧妙诞生。学校相继建起了剪印坊作品陈列室和剪纸工作室。从此,这门民间艺术在我校生根发芽,蓬勃生长,且成为学校艺术教育中初具魅力的靓点,彰显着“以文化人,发展个性”的特色追求。05年以来师生作品多人次在省市级参展、获奖。05年12月,祝安同学版画在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07年3月,在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师生美术比赛中,我校3幅作品被大赛组委会推荐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08年9月,学校应邀参加了“中国宁夏”第四届国际剪纸艺术展,并被评为优秀组织奖。09年7月江苏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选送的剪纸版画2幅作品分获金银奖。09年9月我校选送7幅剪纸版画作品参加全国第七届少儿美术杯年度艺术展评全部获得一等奖。09年11月江苏省民间美术进课堂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校对全省美术教师和教研员展示了近年来我校在“剪纸”特色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博得与会老师的一致赞赏。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内涵发展,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参加省市级各项比赛均获得满意的成绩,学校也获得了丰硕的荣誉。
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办学特色简介58.213.124.* 1楼
城市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市直重点小学,现有教学班54个,在校学生4300多人。至1992年学校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以为首批规范化学校 后,又先后获得省级教学示范校、山东省先进实验小学、山东省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示范校、山东省绿色环保学校、山东省家庭教育现代化先进单位、全国少先队劳动实践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两次荣获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称号。
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以深化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轻负担、高质量、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办学特色,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记教育叙事、名师工程”等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他们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常年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性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特别是他们开展的道德课程,围绕“父母养育恩、师生帮助恩、亲朋支持恩”开展各项德育实践活动,如“给长辈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学会一项生活技能、写一篇感恩日记或体会,并按低年级学会穿衣、吃饭;中年级学会叠被、洗衣、整理房间;高年级学会生活自理,能当一天或几天家庭小主人”等等,为学生学会“感恩”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育实践活动“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被《中国教师报》作为典型进行了宣传报道。
在教学方面,他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精神;拓展学科课程,建立校本课程,学校开发的”学生智能训练、“珠心算”、“古今诗文诵读”、“周末艺体教育”、“扩大阅读,快速读写”、“三孟社会实践”等七大课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对学生评价方面,改变定名额的方法,学校规定“必修课达到优秀,其它指标达到良好水平的,均可评为三好学生,每学期评选的三好学生人数都占学生总数的75%以上,各类小金星80%左右。这个做法使更多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一项或多项技能的发展。
利民小学办学特色
1、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以“长城中队” 为标志的少先队工作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85年由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命名的“长城中队”,在上百位共和国将帅和军地领导的关注下,开展了一系列极富意义的活动,迄今为止已进行了二十四期大型的授旗活动,在诸家报刊、电视台报道,被选入全国百名英雄中队,列入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成为市区一大亮点。
2009年6月30日,桥西区利民小学在工作文化宫举行“红领巾心向党、争当四个好少年”优秀童谣诵读比赛暨少先队“长城中队”第二十四期授旗仪式。图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耿尚增为少先队长城中队授旗。
2、继续开展阅读进课堂,课上指导阅读方法,课下学生按要求完成阅读积累,按时开放图书借阅。除必读书目外,还向学生推荐新书好书,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读好书、畅理想”竞赛,“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成语链接”、“阅读交流”,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培养了学生从小爱读书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图书利用率。我校申报河北省二级图书馆顺利通过验收,现正准备通过一级验收,超市型借阅一体化图书馆成为了利民小学一大亮点。
3、保持艺术教育市区领先优势,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发掘和培养艺术人才。在市区美展中,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作品多、质量高受到领导和专家好评,学校合唱队在市区艺术节上多次获金杯奖,出色地完成了各种大型演出任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2010年6月2日,利民小学举办了庆“六一,我们的生活多美好”主题美术作品展。
展出学生绘画剪纸作品300多幅,学生硬笔书法60多幅,教师书法作品20多幅,共计有380多幅美术作品。
美展分:大好河山,秀美的山川,爱我们的家园,家乡变化大,我们爱运动,巧手剪出红绿花等九个主题。
本次美展具有参加人数多,美术作品数量大,参展人选品质量高等特色。展出的作品里从学生大量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中精心选出的。即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有内容丰富等特色。主题明确鲜明,充分展示了利民小学师生的精神面貌和对美的追求。
2010年6月9日上午,利民小学在工人文化宫隆重举办了“利民小学第十四届艺术节暨第二届‘太阳花杯’小歌手比赛”,节目时间两个半小时,节目形式以歌为主,以助演、才艺表演为辅,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台上台下相互呼应,形成了歌的海洋学生的舞台,本次活动的举办达到了让艺术走进学生,让艺术美化学生,让艺术之花永远在学生心中开放。
4、加强体育工作,继续保持区领先优势,坚持上好两课两操,按规定开展好大课间活动,每年举行一次校运会,参加区“体育健康达标运动会“获优胜单位,体育大课间活动获特等奖。
上海小学办学特色简介
2004-09-26  作者(来源):校长室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始创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由上海县人李曾柯、姚文楠等筹资,在上海南市半段泾刘公伺创办。前身名为二十二铺小学堂,后曾为龙门师范附属小学、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江苏省立上海中学附属实验小学。1934年开始独立,改名为江苏省立实验小学,学校迁址上中路。抗战期间,学校辗转多处。1945年复学并恢复了校名——江苏省立上海实验小学。解放后,学校改名上海市上海小学,上海市上海县上海小学。1984年学校随上海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划入徐汇区管辖,改名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 系徐汇区政府辖下的一所大型公办小学。
 
2001年学校的校舍改造被列入徐汇区政府实事工程。2002年,焕然一新的校舍落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座落在上海市西南面的上中路200号,毗邻闻名遐迩的上海中学。校园占地面积30余亩,校内古树参天,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环境怡人。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学生1380余名,教学大楼4幢,住宿楼一幢,建筑面积共达11000多平方米。97年学校恢复寄宿制,现有寄宿生200余名;2005年起开办外籍班,现有外籍学生近30名。
 
上海小学至今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学校 素以“爱国、文明、勤奋、创新”为校风。首任校长盛朗西,毕业于原东南大学教育系,是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学生。他所提倡的“在做中学,从学中做”的办学思想及特色,在历届继任校长中得以传承。一百多年来,学校以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一百多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桃李遍布各行各业,大江南北,四海内外。中科院于光远院士,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冯纯伯院士,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穆端正等等都毕业于这座声望极高的学校。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校率先试行教育教学改革。在市区及全国专家及同行们的关心及指导下,学校以《小学语文感悟型教学研究》为学校教改的龙头,并领衔在区内尝试使用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教材。通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以人为本,以读为主,联系生活,整体感悟”的语文教学思想,并成功地将此思想迁移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的历届毕业生普遍受到高一级学校的欢迎。
 
近年来,在“全面加特长”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注重为学生搭建各类展示个性及才能的舞台,让他们施展才华,发展兴趣爱好,形成特长。目前,以田径为特长的学校体育工作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舞蹈书画合唱及少先队活动为见长的艺术教育为形成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以电子制作,电子测向等为特色的科技活动成了“小小工程师”成长的摇篮。学校的英语教学增加视听和阅读培养学生形成纯正的语音语调,为学生能以更宽阔的视野了解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还大力发展现代科技信息教育,学校不仅开设课程,让全体学生学会用计算机,并尝试有效地将计算机技术与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进行了整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学校还开通了学校网站,建立了每个班级的班级主页。为学校,班级,和社会家长间的联系通道更为畅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在学校“全面加特长”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学生在科技、体育、艺术等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其才能也得以充分的展示。多年来,屡屡在全国、市、区的各级比赛中获得团体、个人的等第奖。为此学校多年来一直荣获“区艺术特色学校”、“区书画特色学校”、“区科技特色学校”“区体育特色学校”“区文明单位”的殊荣。
2007年,学校的语文学科,信息技术学科被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列为重点建设学科;学校的“电子制作”作为品牌项目在建设之中;学校每年以“上小杯”冠名举办电子制作和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区内享有良好的声誉。
通州区小学办学特色建设年启动大会召开
 
    3月27日,通州区小学办学特色建设年启动大会在玉桥小学召开。会上,区教委小教科负责同志宣读了《通州区教委关于推进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深化办学特色工作的意见》,后南仓小学、第一实验小学、永顺镇中心小学和玉桥小学分别就本校办学特色的进展情况及今后工作设想作了大会交流。随后,与会人员参观了玉桥小学围绕“博雅教育”开展的系列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区教委副主任张立芳对下一阶段我区小学办学特色建设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并要求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办学特色的实践与探索,为实现全区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宋京璋,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孙玉起、副主任袁静华出席会议,区教委相关科室负责人、全区各小学校长及主管教学、德育工作的副校长120余人参加会议。
扬行知精神 办特色教育
——嘉兴市行知小学办学特色简述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博大精深,研究和运用好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素质教育的真谛,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发展。我校开办伊始,就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及学校实际,确定学校以“行知”为名,将学习、运用和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贯穿于办学的全过程。在“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努力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整合,寻找陶研、教研、科研的结合点,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特色及内涵
    1、特色:“陶行知”特色教育
    2、内涵:学校实践和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培养一支富有敬业、奉献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培养一大批说真话、求真知、办真事、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小真人;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为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 特色追求的目标:
    1、 在德育方面,通过对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营造开放的道德教育环境,构建以自治为特征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以扬善为主要特征的道德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2、 在教育教学中,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小学生活化教学”操作体系,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终身教育的人,有创造力的人。
    3、 在学校管理上,树立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把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重视人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尊重每一位教师,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让每一位教师在不同岗位上都能发挥积极作用,注重培养培训,不断提供再提高的机会,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三、特色形成和发展的举措
    1、 课题引领特色创建
    学校始终坚持把陶行知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整合作为研究的主题,从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以科研(陶研)课题为抓手,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2000年9月,以市级立项课题《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的实践与研究》为学校的总课题来统领学校工作。从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的内涵出发,以德育、教学、管理三大块作为研究和实践的主阵地,每个部分又设置了若干子课题和小课题进行共同研究,形成全方位、系统化、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真人教育思想实践与研究的体系。2002年6月第二轮课题《真人教育思想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被中陶会列为“十五”规划课题,同年9月被列为市级立项课题。此课题深化了“真人教育”思想,使学校的特色教育向更深更具体的方向发展。第三轮课题《生活教育育真人》正在酝酿和申报中。
    2、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1)编纂校本教材《古今诗文》。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博大精深,陶行知的诗歌富有哲理又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把陶行知诗歌、文论节选和行知故事等编进校本教材《古今诗文》中,让学生走近行知,真正认识行知。并且把校本教材列入活动课程用书之一,在诵陶诗、讲行知故事中,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努力做个陶爷爷所期望的“说真话、求真知、办真事”的小真人。
    (2)《礼仪教育读本》是我们进行真人教育的又一校本教材。把陶先生的“真人教育”思想渗透到学校德育中,通过开展礼仪教育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方式大胆地追求个人的美。通过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打下“做人”的基础,努力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3、 开展特色主题活动
    学校少先队围绕“真人教育”的培养规划,每学期组织开展“体验陶诗系列活动”和“陶花节系列活动”。
    (1)体验陶诗活动。陶先生的诗简洁生动,寓意深厚,是“真人教育”的最佳读本。我们以“陶诗”为切入点,开展“诵陶诗、赛陶诗、写陶诗” “体验陶诗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诵、赛、写中获得“真”的体验,“真”的感悟。
    (2)陶花节系列活动。 “在实践中感受成功,在体验中收获希望。”——陶花节的活动口号植根在学生心田。陶花节是行知人的节日,是学生们快乐体验的日子。如“绿色大行动”;“家务新体验”;为校园绿化带里的石头命名,让石头说话;给自己班包干区中的植物设计名片等等,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辛酸。
    4、 学科渗透特色教育
    各学科重视学生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充分挖掘素材,发挥学科优势,实践和运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如:语数学科,结合课题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科学学科结合《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指导策略研究》进行教学,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为起点,以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实践活动为策略,借助于“经历、体验、探究、感悟”等这些重要的行为来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习得的过程。
    5、 特色教育向社区、家庭辐射
我们注重为学生营造一种统一和谐的社区、家庭教育氛围,并以此为目标开展了许多活动。
    (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家校合力。通过宣传资料、家长学校及亲子活动,让家长感受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学校的办学理念,学到更多亲子沟通的技巧,走进孩子的心灵,体会孩子真正的需要,并处处为孩子做好“真人”的榜样。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A、通过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造福、为人民服务,培养了队员能力,为少先队全面活跃发展打下了基础。B、暑期学生进社区。每年暑期,组织学生进社区参加暑期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如: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开展“健康文明,你我同行”教育;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开展“社区大家乐”活动等等。
四、特色形成和发展的举措
    1、 特色工程促进了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取得明显效果。
    通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地深入研究与实践,我校的德育、教学、教育科研等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1) “真人”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以市级课题《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为载体,通过实践体验活动,营造了开放的道德教育环境,构建起以自治为特征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了以扬善为主要特征的道德激励机制,使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2)实施生活化教学见成效。我们在省级课题《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并逐步把研究成果辐射到其他学科,努力形成学科教学生活化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紧密地联系生活现象,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生活经历,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得到锻炼。
    (3)研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积极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研讨活动,并把陶研、教研、科研融为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结合《学校发展计划》和《教师培养规划》找准坐标,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确定努力方向,每位青年教师均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以市级立项课题《参与式校本培训实践与研究》为抓手,积极开展符合学校与教师实际需要,能使教师主动、积极参与的校本培训,让教师在亲身体验中更新观念,使教师在进入角色中发展。同时,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师徒结对、教学展示等措施,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一支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队伍基本形成,部分教师已开始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2、学校的特色创建硕果累累。
    2005年5月,学校获中陶会“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奖”,并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2005年12月,被嘉兴市陶研会评为先进集体;近年来,学校多次荣获区教文体局“办学水平、教育质量”考核优胜单位。2006年2月在区教文体局首批特色学校评比中荣获“陶行知”特色教育学校荣誉称号。学校多次在省、市陶研会上作陶研工作经验介绍,有100多篇陶研类论文发表或获奖。
    德育工作在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指导下,成效明显,并富有特色。2002年12月,在区德育工作会上,我校作了“生活教育育真人”德育工作经验介绍;2005年9月,学校被评为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的“陶行知”教育实践课题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的实践与研究》获嘉兴市第三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真人教育”思想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获中陶会十五规划课题成果二等奖,嘉兴市第四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获嘉兴市第四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年12月,中陶会全国“生活教育”研讨会暨浙江省陶研工作现场会在我校举行,中陶会新会长、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及中陶会老会长方明,对我校的陶研工作及“真人教育”的实施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朱小蔓会长高兴地为学校题词“爱满校园,陶花盛开,陶果累累”。
市教育局举办全市小学办学特色建设工作现场观摩活动(图) 
文:yce   来源:www.yce.cn   时间:2008-5-5 17:50:53   点击:2540
--------------------------------------------------------------------------------
 
    4月29日,全市小学办学特色建设工作现场观摩活动在盐城市建军路小学举行。此次活动以“写字育人”为主题,着重研究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内涵的问题。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基(初)教科长,各省级实验小学和市直、开发区小学校长,2002年以来经市教育局批准确认的15所市级写字育人“特色学校”和“特色项目学校”校长,以及各县(市、区)教育局推荐的部分小学校长计120余人参加了观摩活动。全体同志上午观摩了建军路小学提供的硬笔(铅笔、钢笔)常态课和软笔(毛笔)提高课课堂教学情况,观看了该校“写字育人” 办学特色建设工作专题片;下午还观摩了建军路小学气势恢弘的千名学生写字现场,听取了建军路小学、大丰市第三小学、亭湖区永丰小学、盐都区马沟小学、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等5所学校的经验交流。建军路小学将办学特色建设工作纳入课程管理轨道,通过构建科学的教学(训练)体系和完善的课程实施保障制度,以及进行深入扎实的教科研攻关等手段,有效提升办学特色建设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做法和经验,受到全体观摩代表的一致好评。市教育局陈爱华副局长参加了下午的观摩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前讲话。 
这里,星光灿烂:园区星海小学办学特色扫描
 
作者:佚名 提供人:网校工业园区分校 阅读:117 评论:0 时间:2010-12-3 9:58:15  【大 中 小】
 
在苏州城东工业园区,有一所把"人人成功、人人成星"作为办学理想的现代化小学。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率性与共性和谐发展。它,就是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在校长洪亮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团结合作、开拓创新,如今这所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
 
    开放校园:
    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
    在传承中创新,在借鉴中圆融,是星海小学优良的办学传统,也是星海文化建设的原点。在这里,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传承着文化;通过弘扬传统,积淀着素养;通过国际交流,拓宽着视野。
    关键词一:经典诵读
    自2000年建校起,星海小学就非常注重通过诵读经典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作为国家级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学校通过古诗文考级、星海娃读书成长手册、经典诵读进课堂等一系列活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经典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诵读方式浸润孩子的内心。如今,背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在星海蔚然成风,"诵经典诗文、享阅读人生"已成为星海校园一张靓丽的名片。历经千年的经典在这里又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每年一届的校园读书节活动中,千人齐诵已成传统,学生们声情并茂地诵读《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众多经典诗文,场面壮观,气势非凡。
    关键词二:传统素养
    在弘扬传统方面,星海小学的写字教育、民间艺术校园行、"侯爷爷进星海"星海革命传统教育等系列活动都是响当当的品牌。为了进一步打造诚信校园,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学校创设了"诚信无人监考考场"。在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里,星海娃们诚实地面对自己,守住了内心的戒律,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诚信答卷。这些举措"炼"就了星海娃大气、灵动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三:国际交流
    根在传统,目光和视野却是国际的。积极组织孩子们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探索国际理解的教育,已经成为星海小学一道独特的风景。
    星海小学与加拿大渥太华教育局、哈利法克斯教育局及其下属学校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孩子们在修学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增强了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另外,星海小学和新加坡南洋小学互派浸濡的项目也积极促进了中新双方孩子的交流和理解。学说苏州话、体验桃花坞木刻年画实践、民族舞蹈、中国国画创作、学画甲骨文、剪纸艺术、书法欣赏与实践、中新联谊会等文化交流课程增进了国际理解,建立了深厚的国际友谊。
    星海小学与新加坡崇辉学校的校长借助互联网视频技术,缩短国际空间距离,及时传递双方学校领导对于教学合作的有效信息。两所学校的学生,也通过网络视频(Based on Skype)进行主题交流,开心地进行"对话"。网上虚拟课堂的建立,有效培养了孩子们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双语运用的能力,而且也为中新两国文化交流拓展了新的空间。
    智慧校园:
    人文与科技交相辉映
    学生是不断变化的个体,他们需要的是尊重、信任和春风拂面的关怀。因此如何将常规要求合时、合性、合理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成为一种人性的内需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一:环境育人
    校园草木皆有情。让每一块墙壁、每一处景致都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已经成为星海小学的一项常态化教育工作。大到校训"星光灿烂,海纳百川",用宽厚的胸怀激励师生奋进;小到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根柱都成为无声的人文教育载体。 "诗华廊"是诗文的长廊,展示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古诗文;"立志墙",展示的是孩子们用废旧光盘和毛线制作的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言篇章;"科技墙",展示的是齿轮传动的模型、机器发电的原理等……甚至每幢教学楼的每一级阶梯上,都会有温馨的校园规范提示语:"微笑,是最美的语言。 ""退一步海阔天空"……校园的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会说话,营造优雅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关键词二:社会课堂
    孩子是社会的个体,星海小学鼓励孩子们更多地关注社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关注新课程改革进程,与学校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让社会这个大课堂的建设焕发长久的生命力。星海的孩子有着较强的公民意识和持之以恒的环境保护意识。他们在老师的协助下,开展了一系列关注自然的活动。参与国际教育组织"保护大象"活动,认识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意义,唤起对动物的友好和热爱。关注苏州的母亲湖,踊跃捐款,开展了"小生命大行动--放养花白鲢,呵护阳澄湖"的活动。 "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用独特的方式欢度自己的节日。他们走上街头,发起"绿手帕"活动,宣传"低碳童年,乐活演绎"的环保理念,将自制的棉布手帕赠送市民,成为苏城最美的"绿色志愿者"。
    关键词三:科学涵养
    都说星海的孩子兴趣广泛,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以外,学校更多地拓展其科技与人文的视野,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科技活动,经常动手操作,大胆探索,培育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创新能力,丰厚学生的科学涵养。星海也由此成为孩子们进行科技活动的大课堂。
    学校专门成立了三模(车模、海模、空模)兴趣小组。 2010年4月,在苏州市"文昌杯"中小学车辆模型比赛中,星海的孩子们不畏强敌,通力合作,胆大心细,共获得团体及个人第一名5个,第二、三名10个,其他各类奖项8个。学校五年级孩子还以班级为单位自发成立了"星海娃"科学研究所,听听这些名称:"企鹅研究所"、"动物科学研究所"、"沙尘暴科学研究所"、"气象——环境科学研究所"……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课余时间兴趣盎然地扎进了本班的"研究课题"。
    星海小学还是苏城远近闻名的"天文观测点"。学校依托先进的天文观测设施,引导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天文观测和研究活动。 "日全食"、地震观测……孩子们的观测报告和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生态校园:
    率性与共性和谐发展
    星海小学作为一所现代化的高起点优质学校,建校以来一直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并为之努力实践。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弘扬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知、在合作中求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锻炼和收获,使每个孩子的特长得到发挥,打造"人人成星,人人成功"的学校特色。
    关键词一:兴趣活动菜单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学校把一些传统的活动形式以更丰富、生动、更富有创意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原来兴趣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又新增了击剑、轮滑、民间手工艺术等十多个兴趣活动小组。四十多个种类的兴趣活动课,让两千多星海娃有了更多的选择。各活动组认真思考,集思广益,精心设计,拿出了各具特色的活动方案,做到每周都有活动,每周都有颁奖。各种形式的才艺展示,让星海娃获得了更多的成功体验。
    关键词二:特色校园活动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校通过学生才艺展示这一平台,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走出一条特色办学、助推发展、提升质量的成功之路。
    在2010年的春季运动会上,原本传统的体育技能比赛演变为一种趣味游戏的运动,成为星海娃的展示台和新课堂。学生小戏迷、身着太空服的击剑队、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还有节约水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环保方队……这些方队的展示,让参加观摩的家长、媒体记者与社区群众在称赞的同时也感受到很多社会热点已经被融入到学校的生活中。
    洪亮校长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趣味阵营中来,和孩子们一同奔跑、跳跃……他说:"这是学校实践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精神的一份精彩答卷,通过举办趣味运动会,将环保、绿色、健康的理念在师生家长当中传递,使孩子们在小小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
    近年来,学校社团在园区、苏州市和江苏省的各项比赛中频频获奖,合唱队、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击剑队……所到之处,星海娃们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神奇
    关键词三:家校多方联动
    近年来,苏州市教育局在全市掀起了"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的教育高潮。为了让每一位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真正达到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学校还举行了家长半日开放活动,诚邀星海实验中学的老师开展有效地中小学衔接活动,聘请家教专家现场指导家长,邀请成功人士面对面交流经验……
    对于这样生动新颖的活动形式,家长们普遍反映都非常满意。 "收获"、"感谢"、"启发"、"非常好! "成了家长们反馈意见的关键词。
    辛勤的耕耘必然带来丰厚的回报。同学们交流着"争当三会好少年"种种心得体验:一(8)班金晨怡同学走进"2010春天的呼唤——爱心第一拍"慈善助学活动的现场,奉献爱心;二(3)班雏鹰小队陈奕乐(队长)、王奕帆、王悦好、何思骐、王玺涵、吴晨、殷天馨同学到二郎巷社区托老所慰问孤老活动,得到了广泛赞誉;四(6)班程家怡同学带领本班十二位小小绿色公民,组成了星海娃团队,组织了"健康生活绿色环保"假日小队活动,在金鸡湖边倡议做减法生活,做一个绿色公民……这些活动,从计划制定,实施,心得体会,资料整理,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体现了星海学生高度的自主教育能力。
    此外,社区小公民行动也热火朝天,社区小巡逻、废品回收、社区安全小红帽等实践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给孩子们增添了信心,促进了孩子们健康向上人生观的形成,从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办学特色之路是农村小学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2010-10-19 21:54:17)转载标签: 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3月,《农村小学办学特色研究》课题组成员走访了运城、朔州、长治、大同等地的几所农村小学,在和那些工作在农村教育一线的领导、老师以及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源流失日益严重。在走访的这几所小学中,有两所小学以前曾经有小学部与初中部,而现在却只保留了小学1-3年级,且每个年级只有20个左右的学生;有三所学校保留了3-6年级,但学生也是寥寥无几。这些小学因生源不足,只有开复式班,给一个年级上课,另一个年级的学生就做作业,孩子们的听课时间大打折扣,且两个年级之间相互干扰,孩子们无法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还有一所比较好的镇办小学,1-6年级都有学生,但是每个年级人数只有30个左右,这些学生中几乎没有本镇的,大都是来自镇附近农村或离县较远农村的寄宿生,本镇的孩子几乎都流到了县城的小学。小小年纪便要在学校寄餐或寄宿,而且农村小学的住宿条件较差,学生的安全以及学校的责任成为一个新问题。据这几所学校校长介绍,学生流失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随着人们家庭收入的提高,为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千方百计送孩子到镇或县城教学质量好的地方读书,许多到外地打工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外地就读,造成生源流失。学生人数太少的学校难以合理配置师资,不能保证正常开展各种规范有序的教学活动,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师资队伍水平偏低。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的短缺似乎不应该再是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普遍偏低,年龄结构普遍偏大。教师中多数是中师毕业生,还有部分是民办转正的,普遍缺乏专业素养。因此,教师所从事的教学与其专业不相吻合,大部分小学并没有专业的音乐与美术教师,老师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就只得让学生临摹一些书上的图画,上音乐课时只让学生听一下磁带上的歌曲。还有的学校连语文、数学老师都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只不过这些教师已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个别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当有了一定的名望和资历后,也想方设法转为公务员或转向其它行业。在我们走访的各农村小学中,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法落后等问题,这种情况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大了农村与城区学校间的差距,
(三)教育经费特别是学校公用经费严重紧缺。近些年, 尽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多方筹措资金, 增加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部分学校的校舍和教学设施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微机、液晶投影片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常规设备。但大部分农村小学仍然是经济境况窘迫,入不敷出, 处于“要一点给一点花一点”的被动境地。因为没有经费,校舍和教学设施改善的速度十分缓慢。走访的几所小学中,少数鎮办学校条件较好。多数小学依然是简陋的校舍,陈旧落后的取暖设施,不达标准的操场,黑板加粉笔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实验仪器、图书、教学设施等极度匮乏。并且教师的待遇偏低,导致了一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更不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使基础教育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因经济的原因,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已经很不公平,教育差别在农村已经显现。
在访谈中,一所学校校长这样说道:“现在农村办学,没有资金,无法配备高素质的师资。学校很想办出自己的特色,但是缺乏资金。学校要针对校情制定发展自己的发展战略,没资金还是不行。比如说搞新课程改革,开发学生智力,但是最后还是以考试定能力,教师年终绩效工资的评定也只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作为评定优劣的标准,这样就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难以调动”。我们不难发现,学校资金的短缺致使学校办学有想法没行动,有小学没学生。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改革时不应该只把重点放在城镇小学,农村小学的建设同样也需要我们的不断关注。
(四) 教师职业倦怠,造成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低下。教师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由于经费紧张,教师外出考察、学习锻炼机会非常少,很难接受到新思想、新观念,再加上年龄偏大,学习自主性较差等诸多方面因素,造成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低下,同时也加大了城乡学校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二、农村小学如何走办学特色之路
(一) 要有一位具有现代意识,有创新精神的校长
在进行农村小学特色创建的过程中,校长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校长是学校之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没有特色的校长就没有特色的学校。所以,农村小学校长必须有现代意识、有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必须对特色办学有充分的高度的理论认识,特色办学是《纲要》的要求,是现代市场经济呼唤多规格人才对学校的要求,是国际教育的大势所趋。校长要把这种认识转化成全体教师的认识,使全体教师形成特色教育思想,带领全体师生坚定不移地投入特色学校的建设。
(二)挖掘优势,凝聚特色
 尽管农村小学存在基础教育投资比例偏小,校园硬件建设资金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但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只要去挖掘总会发现它特有的优势。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每所学校都蕴藏着自己的优势。
1. 传统优势。大部分学校在学科教学和学校日常管理这两个方面有着很好的传统优势,个别学校的优势还体现在在德育活动、艺术活动方面;
2.校园文化独特之处。大部分学校校园文化独特之处表现在办学思想和科研制度两个方面;
3.学校最强的学科。所有学校最强的学科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这几个学科的师资队伍比较强大,教学手段比较灵活,尤其是集中了校级以上的骨干教师;
4.学校管理特色。大部分学校的管理特色主要表现在教学方面。
5.学校为社区居民服务。学校为社区居民提供最多的服务是安全教育和硬件设备方面,此外还有家长学校,均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学校没有特色,“千校一面”,导致不少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舍近求远,择校上学,使得生源大量流失,被动实施“小班化”教育,本来就不充裕的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办出特色就是把学校办成具有个性化的学校,如果找到了学校个性的优势资源,也就找到了适合学校发展的战略之路。如果找到了适合学校发展的道路,那么,这个学校的活力就被激发了,学校的面貌就改变了,甚至这个学校的命运也就被改变了。所以,学校特色要有系统的规划,要从校情、师情、生情出发,加以谋划并建设,要把特色建设与实施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既要体现稳定的特点,又要体现创新的特性,既要重视历史的积累与积淀,还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新的增长点。
 (三)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1.创造学习条件。学校要积极争取机遇、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以更新教育理念,开阔教育视野,培养教育科研能力;同时建立有效的校本培训制度不,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设备,加强对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激发教师在较高层次上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养成学习的习惯。
2.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学校管理者要完善教育科研的评价机制,将教师的教育科研评价工作放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框架中进行,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在科研成果的评价方面,倡导原生态的实践性研究。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虽然是“草根式的研究,但毫不低档,正是这种源源不断地实践探索,才使专业研究有了真实的素材,更接近教育的本质。而过于专业化、规范化的硬性规定会使不少一线教师望而生畏,所以,完全没有必要用学术标准和规范操作模式生硬地进行约束。
3.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目标激励,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建立不同的科研目标,对教师的发展既进行个体的纵向比较,又进行群体的横向比较,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进行精神激励,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中,加大教科研分值比例,激发教师科研积极性。
(四)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学校特色
所调查的几所学校中,具有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的优势,学校拥有生物园地、劳动基地和校园周边的美丽环境,这些资源可以丰富儿童生的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以,农村小学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打破“为升学而读书”的传统观念,结合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编撰独具特色的乡土教材,适时给学生传授一些与当地经济发展及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知识,这样可以为教师提供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为学校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运作平台。有利于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校更有特色,教师的教学更有特点,学生的发展更有特长。
(五)改变育人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会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多年来, 由于教育经费不足, 投人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微不足道, 运动场地、实验仪器、体育器材等配套不齐甚至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 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发挥。我国教育人数最多在农村, 基础教育难点在农村, 农村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因此, 要搞好农村基础教育,使农村学校办出特色,必须得增加投人, 使学校的设备、配套其全, 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之,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农村小学要想得到生存和更好发展,要想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使学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办出学校的特色,走办学特色之路是农村小学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农村小学只有开展特色创建,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出具有特色的小学, 才能真正调动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的办学积极性,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大幅度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
小学办学特色
--------------------------------------------------------------------------------
  发表日期:2009年10月9日          【编辑录入:admin】  
西大公村小学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把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创造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作为发展方向,着眼于未来人才素质的提高,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中心;以培养“科研型”教师队伍为途径,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标;教学中将常规管理作为基础,组织教师深研教材,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狠抓课堂教学效率,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以此为切入点,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一宗旨,走民主治校、文明美校、质量兴校、创新强校、从严治教的发展之路。
学期初,学校先后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制定了学校今后发展规划,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特色。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全面育人
办学宗旨――面向生活育人 面向社会树人
办学目标――提升教育品质 构建优质学校
办学特色――美丽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
一、    特色办学思考
任何事物之所以能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是因为它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别之处,即特色、特点;事物因其特色而独立、闻名于世。作为一所学校,因其人、财、物、境等具体办学因素的不同,自然决定其会显现出不同的办学特色。
 
教育是教化人、培养人的工作,其工作对象本身自然决定教育要“以人为本”。既是“以人为本”,我们就应该实施人文教育,实施以学生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基于这种思考,我们提炼、确立了“美化校园”、“人文校园”的办学特色。
教育又不仅仅是育人,教育工作更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学生还得在社会上生存、生活、学习、工作。因此,教育还必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谐教育、和谐校园自然成为我们的一个办学追求,“和谐校园”建设因此成为我们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形成了小杏花小学“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体系。
二、特色办学实践
(一)美丽校园建设
西大公村小学小学今年进行了加强了校园美化,设计立足点是:紧凑合理的总平面功能布局、简洁、活泼的建筑形象和丰富的绿化设计。认真搞好绿化,使配置的树木与花草构成一副优美的风景画。使学校的主建筑及各种场所、各类设施,尽量体现自然美与传统美的结合,清新优美。让人一进校园就能产生清爽、亲切和无限愉悦、恬美的感受。
突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创设校园文化环境。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是会说话的老师,学生随时随地都会受到感染与熏陶。”因此,学校构建了动人的多元的与教育计划紧密结合的教育走廊,精心设计了校风、校训、标语等,如校训镶嵌在学校醒目的位置上,便于师生警示和铭记。校园宣传栏内陈列新闻时事、安全教育、手抄报、优秀活动成果展等栏目,开阔学生视野,发展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教育功能。言简意深教育标语布置在墙壁上,点缀于绿荫间,既烘托育人环境的气氛,又改观校园整体布局。同时注重师生学习、办公室环境的创设。学习环境与办公环境要求做到“静、敬、净”,“专、思、主”。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布置设计,创设出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二)人文校园建设
1、德育工作始终贯穿“以人为本”思想。
以“学会做人”为核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志向高远、品德高尚、个性鲜明、创新尚美的现代文明小公民。学校的德育工作、教育教学活动、文化艺术熏陶、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尤其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无不渗透“以人为本”思想。
2、 因材施教,“人本教育”的特色。
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让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根据学生特长和自愿,开设各类兴趣小组:美术、合唱、舞蹈、体育、信息技术……一年一度的“六一”文艺汇演,学生特色“书信大赛”让学生大显身手。学校开展校本课程“西大公村小学”更是一大特色,丰富多彩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特长的平台。
3、建立为学生服务的群团体系,关爱学生。
公平教育,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现。行为困难生,经济困难生,心理、生理缺陷学生,在我校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关爱。学校成立“关心青少年成长工作委员会”,对各类学生排查、摸底,定期和不定期对这些学生谈心、学习、组织活动、心理咨询。设立校长热线电话及谈心工作箱,及时听取学生、家长、社会和教师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调整工作情绪。
学校党员、骨干教师 ,对学困生长期实行“一帮一”或“一帮二”的结对子活动。
(三)和谐校园建设
“和谐”是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点。和谐校园,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是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基础。
1、 和谐的干部队伍,是和谐校园的核心。
学校干部团结协作、依法治校、以德治教、以诚管校、以爱助人、处事公平,遇事不缩头、不因人论事,在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上阳光作业、校务公开,突出管理的教育性、民主性、开放性。听取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起到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2、 和谐的教师队伍,是和谐校园的基础
师德高尚、素质优秀、结构合理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工作的目标考核,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校重视感情激励,尊重和信任教师;主动关心、真诚理解教师在工作、生活学习方面的正当合理需求;设身处地的为教师着想,审时度势把握宽严尺度;激发其主人翁意识,促“他律”为“自律”;以制度和奖励形式促进教师成长、提高;努力为教师创造和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和谐的师生群体是和谐校园的目的。 德育是和谐师生群体的重要方法。为达到这一目的,我校富有特色的开展“赏识”教育。同时,教师做到“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改作、认真辅导、认真考核);引导学生做到“三个善于”(善于学习、善于守纪、善于珍重)。从自信心、责任感、意志力的培养入手,关爱、激励学生,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建设和谐班集体。学生干部竞选产生,任期轮换。设立文明值日岗,教育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宽容、谦和待人、待自然,让诚信、爱心充满校园。
3、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保障。
学校千方百计使学校环境美化、亮化、现代化。从校园布局设施到周边环境的融合,既渗透人文理念,又体现和谐情趣。
安全健康环境,保障了学校的和谐发展。牢固树立“以生为本,安全第一”思想。建立健全并贯彻各项安全措施和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自救教育,清除安全隐患,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问题学生开设心理辅导和咨询,给予心理疏导,让学生以平和心态对待生活,对待社会。要求教师优化自己情感,以健康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杜绝师与师、师与生矛盾,任何时候有义务和责任化解任何方面的矛盾。
净化周边环境,加强安全保卫,杜绝校园暴力。坚持行政值日,节假日巡查周边环境,对网吧、游戏厅巡查,严禁黄、赌、毒、迷信侵害师生身心健康。拒绝校外无关人员进校,环境和谐有力保证了校园和谐。
4、 营造和谐校园文化
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语录牌、座右铭、名言警句、宣传栏、校报校刊、广播站、艺术节、各种知识竞赛、师生才艺展示各得其所,构成了文化立体环境,营造了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5、 和谐的融入社会,走进家庭
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合作的教育体系,利用家庭教育独具的优势,指导帮助家庭营造育人第一环境。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时开好家长会。
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和文明建设活动,做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学校倡导师生的和谐关系。强化服务意识,强调诚实守信。教师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引路人、帮助者、可信赖的良师益友。
三、特色办学成
2008-2009学年度徐水县正村乡中心校综合评估一等奖
2008-2009学年度徐水县正村乡中心校成交工作一等奖
2008-2009学年度徐水县正村乡中心校安全德育工作一等奖
农村小学办学特色有哪些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6 天 4 小时 | 提问者:xglzpl
      
推荐答案
 
一、确立办学理念,培育“三大特色”
1、坚持办学理念,打造德育特色
2、实行“三分”模式,构建教学特色
3、 以校为本,构建校本课程特色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抓好每周的集体备课、研修课、随堂听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
2、坚持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3、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广泛开展教育科研.
4、切实抓好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学习培训。
5、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专著,
6、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考察学习,如每学期安排青年教师到安庆石化一小学习。
7、鼓励教师撰写科研论文,总结科研成果。
三、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学校品牌。
传统积淀,文化氛围,办学理念,学风、教风等要素构建起了学校品牌的根基。要打造学校品牌,就是要以人为本,树立品牌意识,定准学校位置,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贯彻和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创特色,以特色求强势、以强势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以人为本”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就是“以师为贵,以生为本”。
1、学校发展靠教师,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人翁,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学校坚持把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2、学校以平等、宽容、友善、博爱和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尊重他们,服务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3、学校通过文化引领、制度约束、人文关怀,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和谐发展。学校四、以活动促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小杏花小学办学特色(二)
一、    特色办学思考
任何事物之所以能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是因为它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别之处,即特色、特点;事物因其特色而独立、闻名于世。作为一所学校,因其人、财、物、境等具体办学因素的不同,自然决定其会显现出不同的办学特色。
教育是教化人、培养人的工作,其工作对象本身自然决定教育要“以人为本”。既是“以人为本”,我们就应该实施人文教育,实施以学生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基于这种思考,我们提炼、确立了“美化校园”、“人文校园”的办学特色。
教育又不仅仅是育人,教育工作更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学生还得在社会上生存、生活、学习、工作。因此,教育还必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谐教育、和谐校园自然成为我们的一个办学追求,“和谐校园”建设因此成为我们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形成了小杏花小学“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体系。
二、特色办学实践
(一)美丽校园建设
小杏花小学今年进行了加强了校园美化,设计立足点是:紧凑合理的总平面功能布局、简洁、活泼的建筑形象和丰富的绿化设计。认真搞好绿化,使配置的树木与花草构成一副优美的风景画。使学校的主建筑及各种场所、各类设施,尽量体现自然美与传统美的结合,清新优美。让人一进校园就能产生清爽、亲切和无限愉悦、恬美的感受。
突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创设校园文化环境。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是会说话的老师,学生随时随地都会受到感染与熏陶。”因此,学校构建了动人的多元的与教育计划紧密结合的教育走廊,精心设计了校风、校训、标语等,如校训镶嵌在学校醒目的位置上,便于师生警示和铭记。校园宣传栏内陈列新闻时事、安全教育、手抄报、优秀活动成果展等栏目,开阔学生视野,发展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教育功能。言简意深教育标语布置在墙壁上,点缀于绿荫间,既烘托育人环境的气氛,又改观校园整体布局。同时注重师生学习、办公室环境的创设。学习环境与办公环境要求做到“静、敬、净”,“专、思、主”。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布置设计,创设出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二)人文校园建设
1、德育工作始终贯穿“以人为本”思想。
以“学会做人”为核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志向高远、品德高尚、个性鲜明、创新尚美的现代文明小公民。学校的德育工作、教育教学活动、文化艺术熏陶、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尤其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和《杏苑周刊》,无不渗透“以人为本”思想。
2、 因材施教,“人本教育”的特色。
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让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根据学生特长和自愿,开设各类兴趣小组:美术、合唱、舞蹈、体育……一年一度的“春芽杯艺术节”文艺汇演,学生特色作业展让学生大显身手。学校开展校本课程“杏小”更是一大特色,丰富多彩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特长的平台。
3、建立为学生服务的群团体系,关爱学生。
公平教育,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现。行为困难生,经济困难生,心理、生理缺陷学生,在我校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关爱。学校成立“关心青少年成长工作委员会”,对各类学生排查、摸底,定期和不定期对这些学生谈心、学习、组织活动、心理咨询。设立校长热线电话及谈心工作箱,及时听取学生、家长、社会和教师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调整工作情绪。
学校党员、骨干教师 ,对学困生长期实行“一帮一”或“一帮二”的结对子活动。
(三)和谐校园建设
“和谐”是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点。和谐校园,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是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基础。
1、 和谐的干部队伍,是和谐校园的核心。
学校干部团结协作、依法治校、以德治教、以诚管校、以爱助人、处事公平,遇事不缩头、不因人论事,在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上阳光作业、校务公开,突出管理的教育性、民主性、开放性。听取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起到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2、 和谐的教师队伍,是和谐校园的基础
师德高尚、素质优秀、结构合理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工作的目标考核,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校重视感情激励,尊重和信任教师;主动关心、真诚理解教师在工作、生活学习方面的正当合理需求;设身处地的为教师着想,审时度势把握宽严尺度;激发其主人翁意识,促“他律”为“自律”;以制度和奖励形式促进教师成长、提高;努力为教师创造和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和谐的师生群体是和谐校园的目的。 德育是和谐师生群体的重要方法。为达到这一目的,我校富有特色的开展“赏识”教育。同时,教师做到“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改作、认真辅导、认真考核);引导学生做到“三个善于”(善于学习、善于守纪、善于珍重)。从自信心、责任感、意志力的培养入手,关爱、激励学生,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建设和谐班集体。学生干部竞选产生,任期轮换。设立文明值日岗,教育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宽容、谦和待人、待自然,让诚信、爱心充满校园。
3、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保障。
学校千方百计使学校环境美化、亮化、现代化。从校园布局设施到周边环境的融合,既渗透人文理念,又体现和谐情趣。
安全健康环境,保障了学校的和谐发展。牢固树立“以生为本,安全第一”思想。建立健全并贯彻各项安全措施和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自救教育,清除安全隐患,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问题学生开设心理辅导和咨询,给予心理疏导,让学生以平和心态对待生活,对待社会。要求教师优化自己情感,以健康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杜绝师与师、师与生矛盾,任何时候有义务和责任化解任何方面的矛盾。
净化周边环境,加强安全保卫,杜绝校园暴力。坚持行政值日,节假日巡查周边环境,对网吧、游戏厅巡查,严禁黄、赌、毒、迷信侵害师生身心健康。拒绝校外无关人员进校,环境和谐有力保证了校园和谐。
4、 营造和谐校园文化
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语录牌、座右铭、名言警句、宣传栏、校报《杏苑周刊》、小记者站、广播站、艺术节、各种知识竞赛、师生才艺展示各得其所,构成了文化立体环境,营造了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5、 和谐的融入社会,走进家庭
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合作的教育体系,利用家庭教育独具的优势,指导帮助家庭营造育人第一环境。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时开好家长会。
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和文明建设活动,做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学校倡导师生的和谐关系。强化服务意识,强调诚实守信。教师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引路人、帮助者、可信赖的良师益友。
三、特色办学成果
山东省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单位
临沂市市级规范化学校
兰山区区级先进单位
《沂蒙晚报》小记者站
南坊街道办事处先进小学
南坊街道办事处德育工作突出单位
平湖市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会议在乍浦小学成功召开
作者:港区社发局    发布于:2010-05-11 09:16:06    文字:【大】【中】【小】
摘要: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市的特色教育工作,4月28日下午,以“主导性课题推进,特色化内涵发展”为主题的平湖市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会议暨乍浦小学“科技特色教育”现场研讨活动在乍浦小学成功举行。
      平湖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平湖市科协领导、研训中心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全市各中小学校长及分管领导、幼儿园园长等参加了本次活动。会议首先由教育局对第二批特色学校、第三批特色项目学校和首批幼儿园特色项目进行了命名表彰。然后由乍浦小学和广陈中学的校长进行了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的经验介绍。乍浦小学还进行了科技创新活动的现场展示。首先由“九龙山少年科学院”的部分小院士向各位来宾汇报了“气象研究所”和“航天科技研究所”的实践成果;接着各位来宾参观了乍浦小学的特色阵地:少年科学院、沙画制作、植物园、科技创新作品陈列室等。教育局王副局长对乍浦小学的特色创建作了高度评价,认为学校理念到位、措施有力、经费保障、活动创新、成效显著、特色明显,值得各校学习和借鉴!
    在会上,平湖市研训中心的领导就主导性课题推进学校特色建设作了重要讲话。平湖市科协李良观副主席也在会议上谈了活动的感受,同时对今后科协和教育局如何作进一步合作、融合提了很好的建议。会议的最后由教育局王副局长作了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全市特色学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希望各特色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率先垂范。并对全市创建学校特色工作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目前我市特色学校创建的现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建议。要求各校凝聚理念,整体设计,科研先导,创新开拓,积聚优势,分层拓展,真抓实干,持之以恒,为特色建设提供强大的保障等,努力使全市的特色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场会洋益着科研与科技教育的浓重氛围。
徐州市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会议在丰县人民路小学召开
作者:贡志刚      来源:本站      录入:admin  
    4月2日,徐州市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会议在丰县人民路小学召开。会议由市基教处处长赵锡安主持,全市各县(区)基教科长参加了本次活动。
    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创建各类特色学校,是我市进一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高学校内在的品质、品味和品牌的重要举措。本次会议旨在引导学校确立“特色兴校”的理念,帮助引领更多的学校走上特色发展之路,推进我市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推进徐州教育内涵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人民路小学校长李长周将本校特色建设向各位领导做了汇报。
    赵锡安处长对人民路小学在写字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该校能有计划的开展写字教学,并将写字教学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专题活动;有专项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能指导并运用于学校的特色教育实践,写字教学这一特色丰富了学校内涵,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会后,领导们观看了学校师生书法作品展及部分师生现场书法展示,考察了学校环境,他们认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及学校环境氛围很好的突出了学校特色建设,写字教学将更好的推动人民路小学办学层次的提升,育人质量的提高。
品味教育诚意 创新办学举措 打造学校品牌教学管理 2009-09-19 17:41:51 阅读74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实验小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实小人创造了一段精彩的历史。“三年打基础、五年求发展、十年创辉煌”是实小升级更名后的十年发展战略。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努力传承学校在发展中逐渐积淀下来的那种质朴务实与开拓进取相整合的创业精神,全力打造实验小学的“4S”品牌,即名教师、名课程、名特色专业项目、名校园。让校园成为学校领导引领师生张扬个性、放飞希望、诠释生命永恒的精神乐园。一年来,在教科局的坚强领导下,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学校“质量与创新”主题年和教科局“质量提升年”活动,努力创新办学举措,构建“绿色质量”框架,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两支队伍素质为保证,扎实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潜能挖掘的关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学校工作,学生的过重负担得到了有效控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提炼理念,引领教师,品味教育诗意。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办学校是为什么?小学教育的基点在哪里?这是我们早就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真正的教育必然回归教育的原点——人,教育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塑造美好的人生奠定基础。我们办学校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接受规范的、全面的教育,让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通往幸福人生的道路。为此,我们进一步提炼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把“为每一个孩子的美好未来奠基”确定为实小的教育理念,并诠释了理念的内涵:我们把“理念”分为几个词:“为”、“每个”、“孩子”、“美好未来”、“奠基”。首先是“为”,表明学校和教育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学生,学生是目的,是出发点,最终由学生来检验学校和教育的全部价值。第二是“每个”,不是个别,一群,而是每一个;“每一个”与“所有”不同,“每一个”强调个体及其差异性,而“所有”可能突出每一个的综合与共性。第三是“孩子”,我们没有提“学生”,而是提“孩子”,是学校不仅将学生视为“学习者”和“教育对象”,而更是“人”,是可亲可爱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到学校来度过六年的时光,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学习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第四是“美好未来”,孩子的美好未来是指他们未来的“人生”,学校应该帮助他们每一个人创造美好人生。那么怎样帮助他们创造美好人生呢?那就是我们提出的“奠基”,那么,在小学阶段应该为孩子们奠哪些基呢?或者说小学阶段应培养孩子哪些重要的素质呢?我们认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好方法。因为,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天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将决定明天的我们。为此,我们提出“尚德·启智”的校训。尚德,就是崇尚道德;启智,就是启迪智慧。实小人就是要崇尚美好道德,做聪明有智慧的人。要实现这一目标,最佳途径就是培养每个孩子的良好习惯,这既考虑到了孩子目前的实际需要,也是对孩子的一生幸福负责。
把“以人的发展为本,奠学生成才之基,铺教师成长之路,树学校特色品牌”确立为学校的办学思路。这是因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在21世纪中,人的自身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因此教育工作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学校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发展。
奠学生成才之基:学校各项工作,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铺教师成长之路:学校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平台,重视教师的校本培训,不断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倡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习,不断进取教学反思,努力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和自主发展空间。
树学校特色之牌:学校全体人员有强烈的精品意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共同创造校风优良、环境优美、管理优化、教育优质、与众不同的特色学校。
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我们把学校的发展定位为“市一流省知名”。“做最好的自己,办更好的教育,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已成为全体实小人执着的追求。
二、抓实班子,带好队伍,打造优秀团队。
1.以班子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一年来,以创建“四好班子”为载体,把造就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教师满意的行政班子为目标,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重学习,加强理论建设。本学年,学校行政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通过学习努力提升治校的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和管理经验,通过学习接收先进的教育思想,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以致用,不断研究学校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进学校工作的新举措和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
(2)炼思想,加强思想建设。学校行政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政治思想素质决定了学校办学的基础,每一个学校行政在政治思想上都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以求稳定、求质量、求发展为第一要务,牢牢把握“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的精神,在工作中自觉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到严谨务实、开拓创新、恪尽职守、依法行政、认真履职,带领好全体教职工树好学校形象。学校坚持每周召开行政会及行政扩大会,通过工作小结、部署工作重点、理论学习、专题讨论等形式,树立服务意识、学习意识、师表意识、忧患意识。同时牢固树立“一碗水端平”的行政观;关心教职工疾苦的群众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苦乐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工作观;虚心好学,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行政能力的进取观。
(3)严纪律,加强组织建设。每位行政与后勤管理干部做到廉洁自律,正确行使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自觉约束好自己的言行,用正确的思想、过硬的作风感染和带领好广大教职工,行使好教育教师、管理教师、培养教师的的职责,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好学校的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教育。
2.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师能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做到两手抓,一方面要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另一方面要以师能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岗位练兵,加强业务技能的培训,这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
(1)贯穿师德教育一条线,加强作风建设。师德是对教师最根本的职业要求,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和标志,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我们一是通过职业道德新规范和教育法规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二是开展读书活动,强化教师的师德,一年来,全体教师阅读了肖川博士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好教育好人生》,提高了教师的师德水平,使全体教职员工面对学生都能做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堪为人师。
(2)突出技能训练一个环,提高教学技艺。“学高为师”、“打铁必行砧子硬”,这充分说明了教师业务技能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继续通过校本培训、进修学习、开展校际交流、“传、帮、带”活动、岗位大练兵活动等,想方设法地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帮助教师学习进修,帮助他们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水平。
(3)抓住绩效考核一根弦,调动教师积极性。本学年,为了更科学的考核教师工作,我校开展沙龙研讨活动,修定完善了《青神县实验小学教师职级制方案》、《青神县实验小学值周导师工作考核方案》,从常规工作、教学成绩、论文发表、特殊贡献等方面全面考评教师。通过考评,教师们将自己一年来的工作绩效进行盘点,反思发现不足,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
三、整合课程,面向学生,推进素质教育。
课程是教育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的直接体现物,是决定人才发展方向、水平和素质结构的关键因素,是教与学的依据。人们把课程喻为教育的“心脏”。大课程观,就是在新课程精神引领下,转变观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建立课程立交桥——即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形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新模式。
课程理念:昨天的教育是充满作业的劳役和考试的恐惧的教育,明天的教育是充满求知的渴望和欢乐的教育;昨天的教育是诱导学生在课堂里拼高分的教育,明天的教育是让学生在课堂、在社会、在人生中获得成功并且不断获得成功的教育;昨天的教育是两点一线、闭门读书的教育,明天的教育是使学生能关注民族发展,认同多种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教育。
运行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严格执行部颁计划,适当整合《品德与生活(社会)》、班会、劳技课,保证基础性课程的相对稳定;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开设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优化整合校园素质教育因素,促使学生人人都有项目可参加,人人都有“长”可扬,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最大程度的发展。
1.适当整合学科课程。
(1)整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校教导处组织语文骨干教师在全面研读古诗词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季节特色,自编实验小学学生校本诵读教材。每周星期二早上,开设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形成全校齐诵古诗词的良好氛围。如今,朗朗的吟诗诵词之音已成为实小最动人的音乐。(2)整合语文教学与口语培训,开设“口语交际训练课”: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交际的习惯与能力,我校在校内大力推广市级课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每周二中午,开设“口语交际训练课”,以讲故事、课本剧表演、新闻发布、演讲、辩论等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学会方法,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如今,落落大方与人交流已成为实小学生最美的仪态。(3)整合生命教育与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课”:“5.12”地震后,学生已产生严重的地震后遗症,遇“震”即慌。为防止学生形成恐惧心理,学校每月以“七色光电视台”为平台,以知心姐姐讲座的形式,为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如今,实小娃已全部走出地震的阴影,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
2.适当增加活动课程。
适当增加活动课程内容和活动时间,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渠道。本学年,学校以青少年宫为基地,通过特长班和兴趣小组等形式,包容全校所有学生,在活动时间上予以保证,纳入课表。全员参与,全面开展,全方位启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1)学科类活动课。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成立“七色光文学社”,创办了教师刊物《智慧泉》和学生刊物《彩虹桥》,开展了现场作文大赛、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教师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数学课教学活动中,每学期开展一次数学知识竞赛、学教具制作展评等活动;在自然课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模型、标本制作等活动,并将每年的三月定为科技活动月,每年的科技活动月都有新的主题。(2)开展兴趣类活动课。本学年,学校以少年宫为训练基地,开设了书法、绘画、合唱、鼓号、田径、舞蹈、篮球、科技、器乐、航模等兴趣活动小组。学校现已组建了全县独一无二的管乐团和四百余人的器乐演奏队。(3)德育类活动课。我们始终坚持以“五爱”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八荣八耻”为重点,结合少先队雏鹰行动开展,努力培养学生做人、求知、生存和劳动的能力。①设立红领巾监督岗,让学生轮流参与对班级的清洁卫生、行为习惯、组织纪律等方面的评价,及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②设立值日生工作日、推行班队干部轮换制,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管理,为他们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③设立红领巾广播站、七色光电视台,让学生自己采访,自己组稿,自己广播,自己组织班队主题活动以及一些针对性的德育大讨论;④引入竞选机制,公开选拔少先队大队部组成人员、小记者、小主持人、小小领操员;⑤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活动设计有“感恩卡制作比赛”“我为老师献份爱”等形式。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真情,懂得亲情、友情的珍贵。
3.建立环境隐形课程——环境课程
环境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我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校风、班风及教风、学风建设,挖掘了校内外环境中蕴含着的潜在的课程体系,努力营造了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健康乐学的人文环境。(1)美化校园。高标准绿化校园,新种植草坪4000平方米、绿化带50米;暑假,学校校园环境改造第一期工程已结束,学校更换了门窗,粉刷了墙壁,置换了教室内电视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在美丽舒适的环境中,陶冶了情操,促进了健康向上的心理的成长。学校将于本学年内进一步打造高品位的校园环境,真正让校园显性文化成为一种隐形的教育资源。(2)通过园林文化、楼道文化、班级文化的展评,强化了学生审美情趣、丰富了学生人格教育,加强了学生意志、毅力、习惯和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了儿童人格、个性和谐健康发展。(3)形成了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网络。学校每期召开家长会,坚持课堂教学开放周制度,建立校长信箱,努力构建学校、家长、社会立体教育网络。(4)建立校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自来水厂等地参观访问,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5)开展军训活动。每年的上学期,我校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带领学生到西龙小学创办的少年军校进行为期三天的军训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了学生国防意识。
四、打造精品,构筑体系,构建绿色质量。
学校的办学质量体现在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本学年,我校积极倡导绿色质量,努力构筑绿色管理体系,创建绿色教育模式,打造教学精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德育精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打造科研精品,促进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抓好主体工程,打造教学精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体工程,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年,学校通过组建“教学质量管理部”,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研究、指导课堂教学,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1.树立精品意识。
教师要上出精品课,必须首先树立精品意识。为此我校要求教师做到坚持“六项原则”,实现“四个优化”,构建“六种课型”。
课堂教学坚持“六项原则”——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原则;改变教师讲为主,以书本为中心的应试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揭示问题和亲自实践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的能力。
课堂教学实现“四个优化”——即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优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保证“四个优化”的落实,学校各教研组加大研讨力度,采用教师集体“备课”、“说课”的方法,让说课教师说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引导方法及板书设计等,以保证优化教学。
课堂教学构建“六种课型”——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六种课型”的教改方案,即艺术型、思维型、活动型、学法型、综合型、训练型。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侧重不同课型的教学研究,总结、提炼出每种课型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效果,使学生爱学,学得生动活泼,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做精教学常规
良好的教学常规最能体现学校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因此,本学年,我校教学质量实施层级管理办法,充分调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的积极性,做实、做精教学常规,实现了教学常规出精品。
“十字方针”认真落实。本学年,各教研组认真落实了学校提出的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把“十字”方针作为我校强化教学中心意识、狠抓教学质量、走素质内涵发展的道路、形成办学特色的重大举措。从组织的教学常规检查来看,效果非常明显!课堂上,实小教师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努力追求着“人人乐学,人人会学为特征,以人人发展,以人人成功”的教学目标。执教的过程中把读的时间、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议的机会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评的权利还给学生。构建了引导学生观察,优化“看”的过程;指导学生表达,优化“说”的过程;调控学生讨论,优化“议”的过程;启发学生思维,优化“想”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优化“悟”的过程。
课堂调研持之以恒。本学年,学校组建教学质量管理部,经常深入教师课堂听课、评课,指导教师教学。教学质量管理部重点调研班级学风建设情况、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和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等,主要实施“五”看:一看师生是否做好课前准备,有良好的课堂常规;二看学生是否认真参与教学全过程,积极性是否得到调动,是否养成良好的倾听、讨论、合作、交流、作业的习惯;三看教师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板书是否规范合理,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处理课堂偶发问题是否灵活巧妙;四看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五看班级其它教学元素是否具有教育意义,比如卫生工具的摆放是否整齐,教室内张贴物是否规范,小书架布置是否美观等。
3.打造精品课堂
加强研讨,力争常态课出精品。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校以各个备课组为单位组成集体备课小组,形成了“个人自备——集体交流——组长点评——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模式,教学设计做到了“六有”,即有提炼准确、表述明确、可检可测的教学目标;有具体而准确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有设计精美的板书。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间相互信赖、取长补短,发挥了教师群体合作的优势,以团体形式进行研讨学习,最终实现了“资源共享”,并提高常态课质量。
认真打磨,市县教研课出精品。近几年来,在学校行政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在骨干教师队伍的带动下,我校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本学年,我校以省、市、县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成立磨课小组,打磨精品课堂,对外献课受到国家、省、市、县教育领导和专家高度赞赏。其中,陈雪梅老师在全市英语教材培训会上上示范课一节,她标准的语音语调,新颖的教学设计吸引了上课学生、听课教师和外研社专家,最后,外研社专家将全课教学实录作为小学英语示范课在全国巡回播放;暨08年我校杜亚群老师作为专家组成员前外会理讲学以来,今年,我校余冬梅老师再次作为支教专家前往会理县开展支教活动,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受会理县教育局领导和会理县听课教师一致好评;兰红英老师在市十校共同体上献课一节,被誉为诗意课堂。另外,我校还有6位老师在县教研会上献课,均得到教研室领导高度评价。
(二)拓宽德育渠道,创新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年,我校进一步确立德育为首的意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拓宽德育渠道,创新德育活动,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打造德育工作精品。
1.构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体系
(1)构建与完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体系。按照《纲要》的精神,我校在道德教育实践中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把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与小学不同阶段的道德教育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分年段确定实验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体系,形成了规范系统的校本教材。小学六年的基本要求是:①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②写好规范字、说好普通话。③观看爱国主义电影、传唱爱国歌曲。④知母校、爱母校、护母校。⑤知道并热爱领袖,并向其学习。⑥完成学习任务,做合格加特长学生。
(2)构建与完善习惯养成教育方法体系。有位哲人说过,“任何说教的方式都是苍白的,对学生的教育只有通过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养成习惯”。在教育中,我校教师把抽象的教育理念逐一进行分解、物化为学生看得见、做得出、理解得了、体会得到的具体行为,以讲故事、召开班会、组织主题队会的方式,让规范深入学生心灵。事实证明,这种教育形式的效果是十分显明的,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很快。“爱国主义教育”从说好每一句普通话、写好每一个规范字字、唱准每一句国歌开始,到一笔一画、一句一声、逐一落实到位,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融进每一个动作中、每一句歌声里。“遵纪守法教育”是从队列训练开始物化的,要求学生举手投足都要完全达到规定标准,使每一个动作都要规范到位,不达标准决不放弃。通过严格规范的训练,学校已做到无论是举行升旗仪式、做课间广播体操,还是大型集会,全校一千五百多名学生基本上达到了令行禁止、犹如一人的较高境界。
2.拓宽德育渠道
(1)构建与完善课外设岗育人的渠道。我校除上课以外,还有丰富的各种活动,存在着诸多的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机遇。这里最关键的是给每位同学设置岗位,赋予责任和权利,使学生在履行岗位职责中自己教育自己,各种优良品德得到培养、弘扬。
(2)构建与完善家庭育人的渠道。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的经济地位、家长的职业状况、家庭的文化氛围和道德水平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许多时候是自发的、随意的、无序的、缺乏选择的。开展创建“文明小卧室”、“我为父母过生日”、“跟着父母上天班”等活动,让孩子了解家长的工作与生活,从而学会感恩。
(3)构建与完善社会育人的渠道。学校的德育建设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我校的社会实践方式主要是在学校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如综合实践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
(4)构建与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学校教育必须努力营造出一个面向全体、能体现个性差异、公平合理的教育教学竞争环境。改革学生评价制度,采用个性化的评语。从2006年开始,我校学月之星评选活动继续坚持,明星分为爱国星、勤奋学习星、科技创新星、环保星、艺体特长星、文明星等。明星由学生自己进行申报,班级推荐,学校考评的方式确定。对评出的明星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辟明星专栏、七色光电视台介绍等方式让他们星光璀璨,令人羡慕。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公平合理的“人人都能参与,个个都能成功”的良好成长环境。
3.创新德育活动
我校坚持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发展,开展了“快乐童年”为主题的系列成长教育工程。努力把单调、枯燥的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1)“书韵飘香”读书节系列活动
突出阅读特色,营造书香校园,打造师生亮丽的精神底色。本学年,学校以读书节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是学校为学生的阅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学校为每个班级设计并安装了“小小书架”,各班成立了“读书超市”;二是为学生阅读提供时间上的保障,每周增设一节阅读课,由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指导;三是落实语言的积累,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四是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编辑出版学生作文集、评选“十佳读书少年”等活动,以奖带读,全面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2)“我运动我健康”体育节系列活动
我校充分发挥布局合理、设施齐备、规范平整的运动场的优势,以“我运动我健康”体育节为契机,大力开展少儿广播体操比赛、趣味运动会、田径运动会、校园集体舞展示活动。并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我校的研究课题,着力突出我校优势,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护航。另外,我校还以少年军校为依托,开展军训活动,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3)“七色光”艺术节系列活动
我校以艺术教育为依托打造学校品牌,以“多才多艺,做生活的主人”为主题,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广大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一是加强学校艺体兴趣小组的组织和艺体社团的建设;二是每年的五月、六月,学校都举行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开展大量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现场书画赛、手工小制作、“六一”文艺演出等,让实验小学真正成为艺术的殿堂。本学年,学校以“人人参与,享受艺术的快乐”为主题,开展大量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至少参与一项活动,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刚刚过去的6月,我校组织的艺术节汇报演出,配备齐全的管乐团和四百人大型器乐联奏首次亮相,赢得了陈万忠书记等各级领导和家长们高度地评价。
(4)“小手拉大手”城乡环境整治我参与系列活动
今年,全县人民都积极投身到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我校全体学生以“小手拉大手,文明跟我走”为主题,开展了大量活动,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贡献了一份力量。3月31日,我校1500名师生齐聚美丽的青衣广场举行隆重的《青神县实验小学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暨誓师大会》,会上,全体学生一起宣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净化环境,见纸就捡,见污就擦,见脏就扫,共同携手,让青神更亮,让家园更美!4月24日,我校鼓号队和彩旗队共200人参加了“你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城乡环境整治巡游活动。在综合整治活动中,我校学生始终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管好了自己的口、手、脚。我校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能够服务社会,影响社区,成绩突出,学校所负责的责任片区和实验小学住宅小区分别获得优秀称号,受到县委、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三)增强科研意识,打造科研精品,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每个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挑战面前,教育科研是教师生存的土壤,成长的路径。我校明确规定,凡男教师55岁以下、女教师50岁以下,必须参与一项课题研究。现在,我校已拥有省级科研课题一项,市级科研成果两项,县级科研课题一项,校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已形成了“人人有科研课题,个个搞行动研究”的良好局面。
1.完成省、市政府教学成果申奖工作。本学年,我校重组课题研究小组,对我校已结题的市级课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进行总结提炼,完善了原研究报告的内容,丰富了该课题的佐证材料,撰写了成果简述书以及申奖的其它相关材料。本成果的提炼得到了县教研室理论室杨主任的高度赞赏,有望在省、市政府开展的教学成果评奖活动中获得较好奖项。
2.立项省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语文阅读学习对中小学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是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我校从实际出发,申报了“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子课题研究工作,以期在以学校为单位的微观环境下,拓展、创新“阅读学习”的操作性实践应用模式,营造书香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3.积极参加县政府举行的教学成果评奖活动。今年,县政府将开展教学成果评奖活动,我校教师以此为契机,积极搜集材料,提炼总结,为申奖做准备。如今,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共四个课题成果已完成申奖工作。
五、彰显特色,突出业绩,提高办学效益。
1.突显办学特色
英语教学特色——我校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通过英语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感恩卡制作比赛、外籍教师助教等活动,学生练就了标准的口语发音,大方的英语会话,英语能力居全县前列。2009年6月21日,全国第六届英语技能大赛四川赛区总决赛在成都草堂小学举行,我校学生以标准的语音、语调,幽默夸张的肢体语言赢得了评委老师的高度赞扬,共有6人获得北京总决赛资格,其中郑婉丽荣获四川省特等奖,这是眉山市所有参赛选手唯一一名特等奖。2009年7月18日,第六届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总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层层选拔,我校张顺舟同学,以四川省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全国半决赛,入围前十强,并在总决赛中以全国B组第二名的骄人成绩获得全国一等奖。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在狠抓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是筹措资金,扩建运动场,完成校园的绿化、美化建设;二是购置钢琴、电子琴、收录机等必需的艺术教育设备。三是配备了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音乐、美术专职教师。四是按部颁计划开齐音乐、美术课程,开足课时。五是在对全体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开展艺术特长训练,对在音乐、美术方面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培养一批潜质较好的有一定基础的艺术特长生。六是经常开展群众性的艺术活动,如歌咏比赛、器乐表演、现场绘画比赛、美术作品展、七色光文艺演出等,激发师生的艺术兴趣,增强师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七是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艺术教育,把器乐、美术引进课堂,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艺术性,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八是开展艺术教育课题研究,把感性的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2008年11月,我校顺利通过市教育局评估,被命名为“眉山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语言文字规范化特色——我校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我校已形成“人人说普通话、人人写规范字”的良好局面,普通话已成为校园语言,规范字已成为学校的名片,校园文化的内涵品位也进一步提高。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行为美了,举止美了,谈吐也美了。现在走进实验小学的校园,你会听到值勤学生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向您问好,会感受到校园里浓浓的文化氛围。2009年6月,我校顺利通过市教育局和市语委的考核评估,并以全县五所受检学校的最高分,被命名为“眉山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2.取得显著成绩
一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动静结合,内外相融,夯实基础,培养特长,注重发展,教学设施在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更新和转变,教学实力大有长进,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日益增多,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办学知名度也不断提升,学校多次获得上级党政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1)2009年2月,学校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是眉山市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学校。
(2)本学年,我校科研成果申省级奖励1个,市级奖励2个,县级奖励4个,省级立项课题1个。
(3)2008年10月,我校杜亚群被四川省教育厅命名为“小学语文省级骨干教师”,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4)2008—2009学年,我校刘小琴、文君被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游玉君被评为“优秀支教教师”,杜亚群、雷旭颖分别被命名为“县语、数学科带头人”。
(5)本学年,教师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篇,县级刊物发表论文15篇;国家级获奖9篇;市级一级奖6篇,市二、三等奖三十余篇;市级交流3篇。
(6)2009年5月,校园集体舞比赛获县一等奖;小百灵比赛获县一等奖;学生参加四川省教育厅举办的“群星杯少儿书画赛”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参加县少儿书画赛获一等奖4人,二等奖12人。
(7)六年级学生参加县统一考试,总体成绩再次名列全县第一,考青中、县初中人数再创新高。
(8)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少儿英语技能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全国第二名)1人,省特等奖1人,省一等奖2人,省二等奖4人,市一等奖15人,市二等奖若干。
……
六、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
1.城市化进程加快,学校的硬件发展滞后于适龄学龄儿童人数的增长,目前,实小生源爆满,部分班级人数仍然在60——70人,挤占了办公室,无音、体、美等专业教室,学校无力扩班招收新生,无力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进程。
2.德育工作“三结合”网络构建难度还较大。面对开放的社会,面对新时期学生的身心特点的新变化,面对部分“难教”的学生,学校虽然增添了富有实效的教育措施,但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及“三结合”教育网络作用的发挥、形成教育的合力还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坚信:天道酬勤!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地读懂教育、读懂管理,成就教师、成就学校。我们将努力抓住机遇,舞动“制度”与“人文”双色飘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务实创新,争创一流,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实验小学办成眉山市一流的、有特色的、高质量的、省知名的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实现学校发展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石马中心小学办学特色
“以军校为载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解读
学校特色是办学经验的积淀,办学优势的弘扬,办学个性的彰显。每所学校都有一定的办学优势,如何把优势变成特色,以特色形成文化,以特色彰显个性,我校在十三年的特色建设过程中以“特色创新、科研先导、形象传播”为策略,不断深化学校少年军校教育特色。
一、特色创新: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机制。
特色是一事物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并形成优势的特征。特色源于创新,“创新”是形成和发展学校特色的不竭动力。
1、特色选择上的创新。学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一所学校不可能把学校的方方面面都作为发展的重点,只有在发展的基点上有所侧重,才能有所突破。一九九三年,在“三加”思路(学校加常规加特色)的影响下,我们确立了以“加强国防教育,办好少年军校”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当时基于以下几点思考: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国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中的一个方面,很多学校都在开展这一方面的教育,但很少有学校以此作为学校特色。我们做这项工作就是做其他学校没有做过或没有重点做的事,就容易形成自身优势。二是 “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我校有着丰厚的国防教育资源,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烈士陵园、驻军部队等,我们镇江也有着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在自然资源上,我校四周群山环绕,非常适合开展军事演习活动。三是“促进发展、整体优化”。特色不是“标新”,也不是“作秀”,特色建设必须把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和前提。学校的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对学生的国防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了纪律集体观念;通过军训又可以增强体质、磨练意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国防教育又具有延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可以实现以特色项目带动其他工作,以其他工作促进特色优化,使局部特色发展为学校整体的个性风貌。
2、特色运作中的创新。特色具有稳定性,但特色不是固定在一个状态和水平不变。学校特色的生命力在于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就要求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对特色进行优化和升华,使之和谐发展,并带动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我校的特色建设分几个阶段:
八五起步:确立了以“国防教育”为学校的办学特色,组建了“少年军校”,开展了少年军校军事夏令营,聘请教官进行军训,实际当时的学校特色还只是停留在少年军校的层面,还是比较单一的。九五发展:开始由“少年军校”向其他方面拓展,提出了“四结合”(国防教育与德育工作、学科教育、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相结合)为途径,形成了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十五深化:建立了国防教育基地,组编了《校本课程》,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把国防教育列入校本课程,并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拓展了国防教育的途径。
二、科研先导:特色学校发展的内涵所在
创建学校特色是一个长期探索,逐步形成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在特色形成的过程中,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为载体,进行科学研究,不断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办学特色,巩固和发展学校特色。
1、构建课题,拓展特色发展内涵。学校特色建设,应是有组织、有计划实施的系统工程。把特色工作当作课题来做,一方面有了理论的支撑,使特色建设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另一方面通过课题完善的管理,使其更有计划性,从而区别于一般的常规性工作,能够在较高层面上运行。
近十年来,我们通过三个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拓展新的内涵,保证了特色建设的深入开展:
“九五”课题——“少年军校对少年儿童自强品质的培养研究”:形成加强国防教育、开展少年军校的基本思路,通过建立“少年军校”,举办军事夏令营,并以“四结合”实现向学校工作的全方位拓展,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三个层面中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十一五”课题——“少年军校对少年儿童文明礼仪培养的研究”。结合颁布的《国防教育法》、《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条例》以及学校、学生的实际,进一步明确开展少年军校对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分阶段目标,积极探索新的活动载体,努力创设新的活动形式,使军校教育在方法与途径上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在近五年中,我校将着力研究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在少年军校创建茅山老区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的研究”。从“文化”的角度定位军校特色的建设,从“环境文化、课程文化、学生文化”三个层面着力构建“军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实现学校发展从特色明显走向全面优质。
2、加强管理,提高特色运行质量。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强化课题的过程管理。一是注重目标导向。我们制订了学校特色建设发展规划,以及每学期的军校教育计划,把宏观思考和微观操作相连接,从而使大目标具体化,小目标能落到实处。二是开展实践研讨,我们按照计划开展各项活动,定期召开课题组例会,总结阶段工作,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部署下阶段工作,三是注重总结提炼,重视对实践中碰到的问题的理性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发表交流。
我们觉得,实施“科研先导”战略,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建特色学校的重要举措。教育科研有助于学校在更广阔的视野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实现学校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三、形象传播:特色学校魅力个性的体现
特色就是品牌,学校特色的打造除了内涵强化,还应该注重形象传播,以提高知名度与认同感。
一是形象塑造。我校十分注重军校氛围的创设,学校的环境资源得到全面的整合和优化,通过文化设施的设立、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等,使每个踏入学校的人都能真切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军校教育文化气息。
二是文化融合。学校特色一旦形成,其办学理念、办学策略、办学行为、办学风格、办学成果就自然化作一种校园文化传统。特色学校所拥有的各种个性特点总会潜移默化并实实在在地于学生的个体发展中打上烙印。
特色需要外显,但更重要的是内化。特色内化为素质,就是融入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一种精神,成为一种风格,成为一种文化。特色内化为素质,需要文化的提升。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国防教育这个主阵地,对学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悉心体察、恰当引导,努力塑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培养坚韧不拔、顽强无畏的意志品质,形成方正严明、一丝不苟的行为规范,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小战士般的品质与风采。
三是活动展示。我们通过活动来展示学校特色,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每天的军体拳训练、每学期的会操表演、每年的国防教育周和军事夏令营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国防意识在活动中得到了强化,师生素养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近几年来,《镇江日报》、《镇江教育》、镇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我校开展国防教育、举办少年军校的情况,学校的品牌形象得到了提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xx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全面实施儒雅教育 努力打造特色学校(简报)
漳平市永福菁华小学书法办学特色建设方案
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思考
孝南区实验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17)
武晓明同志在全市特色学校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