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之文化

秦之文化
秦之文化
秦人本无其本身之文化传统,战国以来,凡所兴建,皆自东方移殖,而秦人又迄未能融以为己有,此已于第二节详之。然东土学术,本自有齐鲁与三晋之别。凡秦人所师受而信用者,特三晋功利之士耳。至于齐鲁间学者讲学,重历史文化精神,求为社会整个的改造之理想,则秦之君臣,固未之前闻,抑亦无情欣赏。而方列国争强,方宇割裂,诸家论学,异说竞鸣,初惟见其凌杂,乃不感其相互间之冲突。逮于战国晚世,则固已有恶此凌杂而求有以出之于一途者。如老子,叠裘盗少,如荀卿,如韩非,三子之著书,皆于此特加强调。荀卿虽久游樱下,熟闻东方学者尚文化重历史之高论,然卿本赵人,亦自不脱三晋务实际尚功利之流风。韩非李斯受其学而体究不深,则不免一切以趋于功利。及秦既统一,而天下学人萃于一国,于是相互间冲突之形势遂大显。则有称说上古三代以鄙薄朝廷之建设者,此等大率出于齐士。李斯得君行道,乃本其师说,以法后王之见2I
相绳。此实有合于秦廷向来对于东土文教不甚珍重护惜之态度,而于是乃有所谓焚书之事,此实中国史上一至值重视之事件也。
一、焚书
焚书之起,在始皇三十四年。博士仆射周青臣与博士齐人漓于越,辨废封建之得失。浪于越称说殷周,谓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始皇下其议。垂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三代事,何足法。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垂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人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此为当时李斯建议焚书理论。分析言之,约有两端。
一,深恨当时愚儒不明朝廷措施精意,不达时变,妄援古昔,饰言乱实。
22
第一章秦人=统立局二,鉴于战国游士嚣张,希复古代民力农工,仕学法律,政教官师不分之旧制。
今试平心衡论,始皇李斯在当时,能毅然推行郡县新制,不复封建旧规,此自一时之卓识。而并世之拘士,尚复称古道昔,晓晓争辩。政制是非,久始得定,急切相争,无可晓谕。此自可资惋叹,而无奈何者。李斯之见,谓三代事何足法,诸生不师今而学古,斯引以为大恨。此其蔑弃历史传统文化之观点,而一切以趋于当前之便利功实为主。其与演于越诸人思想上之冲突,其背景实即战国以来齐鲁学与三晋学之冲突也。且始皇李斯知古代封建旧制之不足复,而犹尚希慕于古者学术统于王官之成规。不悟此与封建,同一根底,皆由贵族阶级之世袭而来。今既无世袭之贵族,而欲尊王学于一统,以禁绝民间私家之学,其事要为不可久。则始皇李斯之识见,亦与其所斥当时之愚儒者,相差无多耳。政治家过于自信,欲以一己之意见,强天下以必从,而不知其流弊之深,为祸之烈也。然此等议论,自荀卿韩非著书,早已高唱极论。惩于游士之嚣张,不惜为一切之裁抑。蝙狭峻刻,早为秦廷焚书埋下种子。李斯亦不过实行其师门之主张,同情其友生之感慨而已。荀卿自视太高,韩非急于事功,两人议论,不期而合。亦不悟其身后流弊之深,为祸之烈,有如此也。盖齐鲁诸儒之病,或有陷于迁远,而三晋群士之弊,则不免流于刻急。此当时两派之得失也。至后世学人,乃专以专制愚民归罪秦之君臣,此亦未尝不是,然亦仅呵谴其外貌,犹未能2J
深探其内情耳。
至于焚书办法,李斯所奏亦有拟定。云:臣请
一,史官非秦纪,皆烧之。
二,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可见秦廷当时焚书,实分三类:
一,史官书,除秦纪外全烧。
二,诗书百家语,非博士官所职全烧。
三,秦史及秦廷博士官书犹存。
除焚书外,同时尚拟办法几项:
一,敢偶语诗书,弃市。
二,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三,令下三十日不烧,黔为城旦。
四,所不去者,医药卜筑种树之书。
五,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
此处有极应注意者,则秦廷当时禁令,实似并不以焚书为首要。故令下三十日不烧,仅得黔罪。而最要所禁制者,实为以古非今,其罪乃至于灭族。次则偶语诗书,罪亦弃市。良以此次焚书动议,本由于诸儒之师古而议上。偶语诗书,虽未必即是议论当时之实政,然彼既情笃古籍,即不免有以古非今之嫌。故偶语诗书,即明令弃市也。而谈论涉及百家,则并不在禁令之列,此实无从禁,且亦不必禁。因李斯动议本重以古非今,而百24
第一章秦人一统之局
家后起之说,则颇少称道先王也。然则秦廷此次焚书,其最要者为六国之史记,华浩念舞,“以其多讥刺及秦,且多涉及现实政冶也。其次为诗书,此即古代官书之流传民间者,以其每为师古议政者所凭籍也。又次乃及百家语,似是牵连及之,实不重视。而禁令中焚书一事,亦仅居第三最次之列。首禁议论当代政治;次禁研讨古代文籍;第三始禁家藏书本。其所谓诣守尉杂烧之者,亦似未尝严切搜检。当时民间私藏之事,以情事推之,不仅难免,实宜多有。自此以下,至陈涉起兵,不过五年。故谓秦廷焚书,而民间书荡然逮尽,绝少留存,决非事实。惟诗书古文,流传本狭。而秦廷禁令,又特所注重。则其遏绝,当较晚出百家语为甚。故自西汉以来,均谓秦焚书不及诸子,青鑫衡· 书解》 ,《 侠文》 ,《 正说》 诸篇,赵峡《 孟子题辞》 ,王肃《 家语· 后序》 ,T7 ;因容《 后汉· 天文志),刘舰《 文心雄龙· 诸子篇》 ,逢行理注《 华子》 叙等。人明术焚书而诗书古文遂绝,缓孟寨交暴麦数磊竹皋露之盖指此种状态而言也。
二、坑儒
坑儒事起于焚书后一年,为始皇之三十五年。缘有侯卢两生,为始皇求仙药,谓始皇贪于权势,未可为求,亡去。始皇大怒,日:“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25
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以炼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沃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滴徙边。据此,则此次诸生见坑之罪,总有两点。
一日诽谤上。
一日认言以乱黔首。
所谓自除犯禁者,即犯诽谤上及沃言乱黔首之禁,决非谓兴太平及炼求奇药为犯禁也。诽上之禁,即去年李斯奏请焚书所谓以古非今偶语诗书之类矣。鬓裂轰丸袋)生故日“使天下知之以惩”,正使皆惩于诽上与沃言,决不惩其望星气,炼奇药,为方术,及以文学兴太平也。后世乃谓秦廷所坑尽属术士,亦失其真。
秦廷之焚书坑儒,古今人尽非之。然实不知焚书一案,其注重者尚不在焚书,前节已论及。至于坑儒,其所重亦不在坑儒,而别有在。何以言之?夫一时所坑,限于咸阳诸生四百六十余人,而其意则在使天下惩之不敢为认言诽上。其一时未能尽惩者,后乃益发滴徙边。所滴亦必皆认言诽上之罪也。故坑2 石
第一章秦人一统之局
者四百六十余人,而滴者尚不知其几许。以秦之贪于刑罚,恐其数当甚巨。且亦不限于咸阳,政令所及,当遍全国也。故始皇长子扶苏谏日:“诸子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恐天下不安。”可见当时所滴实非属方士。所谓诵法孔子者,大率还以偶语诗书与以古非今两途为多耳。
三、博士官之设立
秦廷焚书,由于博士议政。其焚书令又明白规定非博士官所职皆烧。后人因谓秦廷只焚民间书,不焚博士官书。又谓六经掌于博士,故得不焚,无残缺。其实皆非也。考《汉书· 百官公卿表》 ,“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博士官名已起于战国。如公仪休为鲁博士。《 史记· 循吏传》 。贾山祖父祛,为魏博士。《 汉书· 贾山传)o 信于凳为齐博士等。《 说苑· 羊贤》 。大抵齐之樱下先生,乃秦代博士制度之所本,故涪于凳以樱下先生亦称博士也。博士掌通古今,即齐制樱下先生所谓不治而议论者是已。《续志》 :“博士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教弟子者,亦樱下先生先有之。如荀卿年十五,游学于齐,即为樱下弟子也。承问对,如秦群臣上尊号,称谨与博士议。二十六年。始皇渡湘江,逢大风,问博士,曰湘君何神。二十八年。及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之,皆是也。汉叔孙通以博士封樱嗣君,即谓其嗣樱下之遗风。又郑玄《书赞》 ,称“我先师棘下生子安国”,棘下27
生即樱下先生,以孔安国为博士,故称之为樱下先生。此皆汉人尚知秦博士官制源于齐樱下先生之制之证。齐之樱下,则承鲁缪公魏文侯养贤礼士而来。其演变所趋,则为四公子之门宾食客。惟自樱下以来,不闻专掌六艺,则秦博士亦必不专掌六艺,审也。惟其为博士者不专限于治六艺,故至汉文帝时,尚有所谓诸子博士及传记博士。其人于古今诸学,苟有一长,均得为之,如秦有占梦博士见三十七年。是也。至汉武帝始罢诸子传记,专立五经博士,而博士之制遂一变。然则秦不焚博士官书,不得即谓其不焚六经,此理甚显。
且博士官所掌,亦非有一定。即如汉武立五经博士,( (书》 有欧阳,其后又有大小夏侯。《 春秋》 则公羊,其后谷梁则屡立屡废。则博士所掌,尽可有增除。故伏生治《尚书》 ,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伏生逃而壁藏其书。可知伏生初以治《 尚书》 ,得备位博士,其事当在始皇三十四年前。及焚书议起,偶语诗书有禁,《 尚书》 决不再立为博士。故伏生亦亡去,而壁藏其书矣。然则秦代焚书前博士所掌,与焚书后决不一致。即如博士涪于越,为焚书一案起因之主要人。观其议论,殆亦儒生,以习诗书而得为博士者。然伏生尚失职,治于越定不得仍为博士。故据秦有博士,遂断六经无残缺,不免为粗略之论矣。博士额定七十人,其制亦袭樱下先生七十人也。龚霍克李全李步秦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称博士七十人前为寿。《说
第一章秦人一统立局苑· 至公篇》 ,亦称博士七十人。三十五年,侯生卢生相与谋,尚谓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是焚书令后,博士员数未有减,仍为七十也。重竺旱纂焚轰里璧重少《汉书· 艺文志》 :儒家《 羊子》 四篇,班注百章,百疑名之讹。故秦博士。又名家《 黄公》 四篇,班注名疵,为秦博士。作歌诗,在秦《 时歌》 诗中。又始皇三十六年,使博士为仙真人诗。京房称秦时赵高用事,有正先者非刺高而死。孟康曰:姓正名先,秦博士也。《汉书· 京房传》 。此皆秦博士姓名之可考者。而其人似多在焚书后。《 说苑· 至公篇》 :“始皇召群臣而议,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云云,疑令之亦博士,亦主古以非今,与搞于越诸人同其见解者。
四、儒生及方士之采用
秦自六国时,其接触东方文化之范围,大体限于三晋。齐鲁东方之学,则少所染涉。至吕不韦著《 春秋》,使其宾客人人著所闻。其间始多东方学之色彩。即如十二纪,即多取燕齐阴阳家言。然辜较言之,要仍以三晋为主。及不韦自杀,秦廷逐客,特严三晋。然秦既一统,其于东土之学,终不能长拒。于是秦人亦遂稍有取于燕齐邹鲁滨海之学者。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即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此秦廷采用燕齐方士学之第一端也。始皇即29
帝位三年,二十八年。东巡郡县。祠邹峰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是秦廷垂意邹鲁儒业之第一端也。是年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三神山事。始皇信之,遣徐市人海求仙人。三十二年,始皇之竭石。使燕人卢生《说苑》 云齐客。求羡门高誓,又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三十四年,博士涪于越议政,其人齐籍。伏生挟书亡去,亦齐人也。三十五年,始皇谓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以炼求奇药。盖文学士大体出邹鲁。谓欲以兴太平者,儒生治礼乐,讲究封禅巡狩诸礼,即兴太平也。方术士则多出燕齐,人海求仙炼药为长生。此二者亦皆东方之学,与中原三晋之士多言功利法制者不同,而秦廷两用之。然苟其以古非今,讥切时政,则焚烧坑滴,不稍忌惜。此可以规秦人对东土文化之态度矣。
五、秦代著述
秦世亦有著述,其可得而言者,据《 汉书· 艺文志》 ,除前举羊子黄公皆以博士著书外,复有成公生,与黄公等同时。李斯子由为三川守,成公生游谈不仕,著书五篇,列名家。又有零陵令信著书一篇,列纵横家,难秦相李斯。近人章太炎据此论秦法非必以文学为戮,见《秦蔽记》 。然其书既列名家纵横,知与邹鲁儒生称先王道古昔者不同。然余颇疑秦世著述,亦有属于儒30
第一章秦人一统之局
生经术者。如汉世所传伏生《 尚书》 二十八篇,以《 秦誓》 终,当为秦博士所增。或是东方儒者增此以献媚秦廷,而始得列于博士。要之非秦前书也。《史》 称缪公既报般之役,乃誓于军云云,《 书序》 则谓系败殷还归而作。若依《 书序》 ,则何以不替废也。孟明,而自称己过。又何以云伦伦勇夫,我尚不欲。若依《 史记》,则未有既报般耻,得志于晋,大功未赏,而转斥勇夫,谓我尚不欲之理。且《 誓》 文后半如有一个臣以下,全与赛叔孟明般事不涉。其非缪公时文字,灼然易知。以秦之文化言,其时亦不能有此典雅之誓浩。然则今《尚书》 终《 秦誓》 ,明为秦并天下后东方儒者所编次。循此推论,今《 大学》 终篇引及《 秦誓》 若有一个臣一节,亦不能不疑其书出秦时人或扰在后。所著录也。至于《中庸》 为秦时人统一后书,昔人已多论者。其称华岳,显为居秦而作。又日:“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皆秦统一后事。又曰:“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此则涪于越之徒所以议复封建,而遭焚坑之祸也。《大学)( (中庸》 两篇,极为后来宋明理学家推崇,然其书则成于秦时人之手,此皆齐鲁诸儒以之媚秦而自显,非秦廷之宏奖儒术而有此也。余又疑今所谓先秦著述,其间由秦人一统之后,始得从容编纂撰述以成书者,尚多有之。若果精心裁别,自秦一统至下令焚书,其间前后尚九年。当时天下初定,学士撰述,于数量上宜必有可观者。
JI
六、同书文字之制
( (本纪》 称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书同文字,琅娜刻石亦
言之。后汉许慎说此极详。其言日:
宣王太史箱,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 ,皆以古文。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垂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领篇》 ,中车府令赵高作《 爱历篇》 ,太史令胡毋敬作《 博学篇》 ,皆取史箱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说文解字· 树。
是谓秦时文字,凡有四种。一曰大篆,即秦篆所本。谓之史糟书者,( (说文》 :“摘,读也。”摘书为史之专职。昔人作字书,其首句盖云太史摘书,以目下文。后人因取首句史摘二字以名其篇。许氏误以为太史名箱,其实非也。盆轰霖粤津l 齐,然班氏《 艺文志》 仅谓《 史摘篇》 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又《 史J2
第一章秦人一统之局
摘》 十五篇班注云: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是至班氏尚不以摘为太史人名,其误乃始许氏耳。至其书果否出宣王时,则亦无据,不可深考。二曰古文,孔壁经文与左氏《春秋》 皆以古文书之,而字体与大篆不同。三曰小篆,多本大篆,略有省改。又云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则当时虽六国文字异形,其与秦文,固有合有不合。东方六国间,亦互有合有不合。李斯《仓领》 诸篇,乃整理统一其字体。非六国文字与秦文字全不合,亦非李斯尽罢六国之文字,尽使改从秦文字也。然则当时六国文字,大体亦当与大篆秦篆为近,而与孔壁古文及左氏《春秋》 字体相异可知。四曰隶书,则特狱吏趋约易而用之,非当时通行正字也。大抵文字形体,不能历时而无变。而字体之剧变,则因使用之骤盛而起。古者学术统于王官,文字之用,及于民间者殊少。战国以来,王官失统,家学并起。文字之使用既繁,字体之迁改自速。故古今文字之异体,实由于当时社会贵族平民学术升降一大关键而起。今推而论之,六国新文,流用民间,其对古文体之改易必多。惟《诗》 《 书》 为古代官书,犹行于邹鲁,相传为儒业。师师相授,简策相连,传统不绝,为变较少。盖犹多《 春秋》 旧文。而六国文字,虽称各自异形,然其时交通频繁,文学游士,或朝秦而暮楚,或传食于诸侯。如翟下先生,平原宾客,皆广罗异材,不止一地。田文兼相秦魏,荀卿遍游天下。吕不韦著书,大集诸侯之士。均不闻有文字异形之碍。则七国文字,同为时体,虽有异形,实无大乖异也。秦人同书文字,六国了了
今文,以同时相通而多见存。《 春秋》古文,以异时相隔而多见废,亦势所必然矣。且古文大体,存于《 诗》 《 书》 ,传于儒生。秦自始皇二十六年书同文字,至三十四年焚书,自此禁习《 诗》 《 书》 ,摈斥儒业。古文传统,因之而斩,亦其宜也。《史记· 太史公自序》 谓:秦“拨去古文,焚灭《 诗》 《 书》 ”。扬雄《 剧秦美新》 亦谓:“始皇划灭古文,刮语烧书。”皆以烧书与灭古文并言,职以此故。然遂谓《诗》 《 书》 古文与战国晚起新文形体绝殊,亦复未是。良以文字有渐变,无骤易。即《 诗》 《 书》 传写,虽曰存《 春秋》 以前之旧统,亦不能无染于战国以下之新风。其不能古今相别,截然各成一格,盖亦可知。惟大体言之,则可谓春秋古文与战国现行文字为殊体耳。此在秦时而文字已有今古之别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焚书坑儒简介,焚书坑儒的影响
钱穆《国学概论》-嬴秦之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时 曾留有完整备份 历史回顾
焚书
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到底烧了哪些书,坑了哪些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