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孝文朝改革

孝文朝改革

(一功孝文朝改革

和平六年(公元465 年)五月,文成帝拓跋}睿在26 岁时英年早逝,他玲岁的皇太子拓跋弘继承帝位,即献文帝。次年二月,拓跋i 睿皇后,时称皇太后的冯氏密定大计,诛杀专撞朝政的大尉、录尚书事乙浑.临朝听政。」年多后,冯氏归政于献文帝,但却~直发挥着她的政治影响。皇兴五年(公元471 年)八月,冯氏迪献文帝传位给他4 岁的毫太子拓跋宏(公元467 499 年),即孝文帝。延兴六年(公元476 年)六月,冯氏又杀被尊为太七皇的拓跋弘,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再次临朝听政,直到太和十四年(公元490 年)病死,她一直牢牢地掌握着朝政,死后溢为文明太皇太后。
文明太后冯氏(公元442 490 年),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属北燕皇挨。北燕灭亡后,其家族被任到平城。冯氏父冯郎

① 叱魏书》 卷悦《 文成帝纪分。

口回翻盆皿吐纽翅睡翻

拓跋鲜卑的汉化与北魏政治

官至魏秦雍屯州刺史.因罪被杀,冯氏因而被没入后宫为奴蟀.得到她的姑姑拓跋煮左昭仪的提携,学厂一些文化.14 岁时被选为文成帝拓跋i 睿的妃子。拓跋i 睿将立拓跋弘为皇太子,按照, ‘广贵母死”的惯例.杀拓跋弘生母李氏,冯氏遂被册封为皇后.使她有机会收罗一股政治势力,在拓跋嗜死后操纵政权。冯氏执政.所信霞的首光是她周围的宦官、恩幸及内侍.他门成为中央各部门的泞脑.许多人还被派到地方.控制重要州镇。i 马氏还利用他们监视百官甚至拳文帝.领给他们金书铁券.保证他们[l ]使犯罪也可免受极刑。宦官张洁、赵黑、王踞及恩幸E 氰甚至被封为上.张佑、王氰还进入入议,参与最高政治决策.优宠莫比,一些权势撇赫的鲜卑贵族在池们而前也得唯准诺诺。高层政治势力的变化.使冯氏有:J 能推行她期望的改革。冯氏崇尚濡教占训,她诛杀乙浑后第一次执政时,便将汉族于人中书令高允及中书侍郎高间召入宫中.参与决定大政,「令在全国各郡设段太学,选当地大族子弟入学,以复兴濡教。她第二次执政后.高允、高间、游明根、李冲等汉族上入极受重用,冯氏不仅依仗他们制定改革方略,还让他们以自己的名义撰写《劝诫歌》 、《 皇浩今等书籍,用儒教观念教育孝文帝及鲜卑贵族口冯氏还下令设立皇宗学,让皇族子弟入学读书.孝文帝因此被培养成为一个事多以儒经为准则的皇帝,一些鲜卑贵族子弟尤其是孝文帝的兄弟们也因此成为孝文帝日后进行汉代改革的得力助f .。
冯氏以女主执掌朝政.利用宦官、恩幸维系其权势,不太可能像北魏前代各位皇帝一样,带着人马往返于阴山与平城之间。在她执政时期,没有一次巡幸阴山的活动,率军防御柔然,镇抚北躺的仟务,最初委托给她亲信的朝廷大臣,后来又征调大量鲜

中国魏晋甫北朝政治史

卑武士和各地京族充实拓跋点时创立的北边镇戍,使之成为足以抵御外侮的军事重镇口冯氏还厂令在平城北边修建她死后安葬的陵墓,孝文帝也在其旁边预建自己的坟莹.云中金陵因此被抛弃。北魏政权终于摆脱r 阴山南北地区这个沉重的政治包袱.政治重心因之完全移到平城,并向中原转移。
政治重心的变化.意味着北魏前期那种游牧、t , t 猎及劫掠性的经济失去了依据.以前那种对群臣大规模的赏赐活动也不可能继续实行。太和八年(公元481 年)六月,1 :令改革前此百官没有傣禄的旧制,远遵《 周礼》 .近循汉魏,颁行傣禄制度,每户百姓增收绸二匹,谷几解九斗,作为傣禄的财政来源,百官按任官品级每季度领取一次。次年,制定皇族的傣禄。太和十年,又规定州、郡、县等地方官吏依据所统民户多少享受傣禄。太和八年颁禄诏令还规定,傣禄制推行后,官吏贪污布帛匹,将被处以死刑。不久,鲜卑贵族临淮王拓跋提因贪污被发配到北镇为兵,章武王拓跋彬因此被免除王爵,汝阴王拓跋天赐与南安王拓跋祯均因贪赃枉法被贬为平民。他们虽因属皇族术被处死.却也表明r 冯太后惩治贪污的决心。
要使北魏政权在新的政治形势下获得稳定的经济基础,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沿用汉魏政权通行的办法,抑制豪强兼井,重建小农经济,以保证斌税摇役的来源。太和元年,冯氏便下令百姓尽力农耕,规定一个成年男子必须耕种40 亩上地;太和五年.又制定包括5 个条款的户籍制度。随着改革的不断蕴酿,太和九年到干年间,均田制、三长制、州郡制等相互关连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均田制规定全国15 岁以上的男子、妇女分别耕种40 亩及20 亩上地,如当地土地富有.还可以加倍甚至加两倍耕种,领受均田的百姓每户须交纳丝绵或麻布一匹、粟二石,还得

拓跋鲜卑的汉化与北魏政治

负担兵役和谣役口为r 遏止豪族荫占人日,增加小农数量,使均困制得以推行,每五户百姓置一邻长,合五邻置一里长,合五里置一党长,即所谓二长,北魂前期实行的宗主督护制被废止.地方基层组织逐渐建立起来。太和十年,北魏下令在全国设置38 个州,裁撤镇戍,全面推行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以有利于设置三长,编定户籍,实施均田令。太和十一年至十六年间,遍布关陇地区的镇戍基本仁被州郡取代,这表明三长制及均田制陆续在全国各地得到推行,十六国以来各少数族在汉化过程中逐渐定居农耕的成果也由此被肯定下来,北魏政权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也日趋缓和。
冯氏在北方推行均田制等项改革的同时,还下令对平城带内陆区居民实行分并改组.使斌役有定准,并罢除阴山南北的公家园囿,将其土地分给百姓耕种.令北镇地区整修渠道.实行农耕口通过这些办法,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逐渐从游牧射猎经济中摆脱出来,与汉族一样定居农耕。
朝廷礼仪与社会风俗方面的汉化改革也是冯氏改革的重要内容。她执政之初,即下令禁止贱民奴隶升任高官,除非他们有特殊功绩,并重申文成帝拓跋i 睿关于王公贵族与汉族士人不得与卑贱者通婚的禁令。太和七年,下令禁绝鲜卑旧人同姓婚娶的旧刁,太和十一年又令各州在党、里内推举年老而有德行的人.用濡家礼义教导其乡人。太和于年以后,北魏政权还制定了上至皂帝、下至地方长官的礼服样式,以革除以先穿“羊皮垮”的旧俗,儒家经典宣扬的明堂、辟雍、圆丘、方泽等礼仪建筑也相继在平城建造起来。这些都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汉化改革创造了条件。

中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史

太和十四年九月冯太后病逝后,孝文帝才获得r 一个皇帝的全部权力,由于冯氏长期的熏陶,这个鲜卑族人的皇帝对汉族文化典籍和儒教礼仪异常熟悉和热心,极其鄙视本民族的种种旧俗。他在冯太后葬礼一事上大作文章.坚决表示要按儒教古训,为冯氏服丧三年,反对鲜卑贵族要他遵守鲜卑族举行葬礼后即穿平常服装即所谓‘’国家旧事”的{日意见,宣称先祖自拓跋硅以来虽进入中原,但均’‘锐意武功,未修文德”,自己要遵照文明太后的教诲,沿着她开创的文治道路,“稽参古式,宪章旧典”.使“四海移风.要荒革俗”.超越魏晋,“佯踪轩害”l - x 。于是,改革进一步向前发展。
太和于一五年正月,议定北魏在五行中的位次.将东晋、南朝宋、齐及十六国政权定为膺伪,北魏远承西晋金德为水德,为中华正统;四月.改建太庙,重新议定祖宗庙号,尊最先率拓跋鲜卑进入中原的拓跋佳为太祖;五月,议改律令,新的法律条文于次年颁布.十月.大定官品,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察.加以提升或贬默。太和十六年正月,废除西郊祭天旧俗;七月,以尉元为三老,游明根为五更,宣扬孝顺之道。太和十七年六月,颁行《职员令劳.新职令基本上废除了北魏前期沿袭鲜卑旧俗创立的各种官名,沿用魏晋制度,上有三公、九卿,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掌政务.地方则以刺史、太守、县令等主事,官员均被分列为九品二经过近三年的改革,孝文帝认识到鲜卑人族居的平城使他难以在汉化改革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而洛阳为周公创始.

长魄l ; ,卷几二八找礼志

半又辛迁都洛阳与汉化改革

拓暇鲜卑的汉化与北魏政治
1 85

东汉、三国魏及西晋旧都.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又深深地吸引着他。如他所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靖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太和十七年(公尤4 关年), 孝文帝率平城鲜卑武士及从全国各地召集的军队共100 多万人.以讨伐江南齐国为名南进,于八月到达洛阳,当时阴雨连绵.兵士劳苦不堪,大家都不愿再向南进军,于是孝文帝以迁都浩阳作为停止南伐的交换条件,迫使鲜卑贵族就范。随后,孝文帝任命大臣修建新都,自己返回平城,向留守百官解释迁都的原因,将太庙祖宗神位及平城居民一并迁到洛阳.在平城及其附近地区设置恒州.于平城设代郡。太和二十年,恒州刺史穆泰等一大批反对迁都及汉化改革的鲜卑贵族合谋.企图拥立喜爱平城的皇太子拓跋询,建立割据政权。孝文帝采取坚决措施,废拓跋询,派兵将蕴酿中的叛乱势力扑灭,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口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旨在消除拓跋鲜卑和北魏政权的民族特征。主要内容有:
( 1
)制定姓族
源出游牧民族的拓跋鲜卑本无姓氏、籍贯,唯以部落名称相互辨识,而北方汉族世家大族自十六国少数族政权统治以来,始终以姓族、地望相标傍,两者间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他f ( l 难以迅速结合在一起。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令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河南洛阳为籍贯,死后葬于洛阳北边的邝山,于是原鲜卑‘国人”成了“河南洛阳人”,对于鲜卑贵族来说,京城成为他们的地望。同年,又下令依据鲜卑贵族祖先在原拓跋鲜卑部落联盟中的工暇魏书余卷十九.! ,炙拓践澄传奢。

中国魏,南北朝政治史

地位及北魏政权创立以后的仕宦情况制定姓族.分别门第,高者为姓,低者为族.同时又规定世家大族也根据他们的名望及在北心魏政权中的任官情况分别为甲、乙、丙、丁四姓,使二者相比配,汉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荣阳郑氏及陇西李氏与鲜卑励贵穆、陆、贺、刘、楼、于秸、尉八姓地位相同。其实质“· 方面是在阶级分化完成的基础上完成拓跋鲜卑的封建化。另一方面则是使门阀化了的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合流,以便消除矛盾.加强合作。对于汉族士族和非士族豪强,又是和鲜卑贵族一起在新形势下,制定新的标准,重新编制门阀序列。”优新的门阀序列制定后,孝文帝再次强调鲜卑贵族只能与汉族士族高门通婚,并指定他的几个弟弟分别娶陇西李氏、荣阳郑氏、范阳卢氏及鲜卑勋巨八姓之一的穆氏家族的女儿为王妃。太和二十年.孝文帝又宣布将鲜卑多音节的部落名号改为汉语单姓,拓跋氏改姓元氏,取万物之首之义。其他或取其中一音,如丘穆陵氏改姓穆,步六孤氏改姓陆;或取其意,如是楼氏改姓高,土难氏改姓山.
通过设籍贯、定姓族高下,改鲜卑部落名号为汉语单姓,鲜卑贵族逐渐士族化,与汉族世家大族融为一体。
(劝禁绝鲜卑服饰和鲜卑语言
冯太后执政时,已制定了官员的制眼,作为礼仪场合使用.而鲜卑族百姓及鲜卑贵族平时仍编发左i 任,穿皮制衣服.戴鲜卑帽。孝文帝于太和十八年颁行按汉族服饰制定的衣帽式样,令鲜卑人按样缝制,放弃本民族服饰,并亲制督促,制止违令的情况发生。次年六月,禁止百官尤其是年纪在30 岁以下的官员在朝

世庸长孺,论北挽孝文帝定姓族净,载么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中华朽局.19 3 5 少]敬。

一一一一

拓践鲜卑的汉化与北魏政治一18 ?一廷中讲鲜卑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① ,“北语”即鲜卑语,“正音”即洛阳地区汉族所讲语言。通过这两项改革,鲜卑人和汉人逐渐趋于一致。
( 3
)改革官制
太和十七年,孝文帝颁布《 职员令》 ,对北魏前期胡汉杂揉的官制进行整顿,但他对这个职员令并不满意.当时就表示还需加以改正.迁都洛阳后,随着汉化改革的进展,特别是新的门阀制度的确立,更需要对官制进定调整,并吸收南方汉族政权的某些制度。新的职员令在太和二十三年孝文帝死前完成,随后颁行。新令将官员分为九品,各品有正品、从品二等.四品及其以下正、从二各品又分为上、中、下三阶.共九品妊阶。新令废除了太和十七年令中仍旧保留的中散宿卫统、千人督、高车虎贪将军等北魏前期官职。当时南朝官分清、浊.职轻禄重,迁任迅速的所谓“清官”大都为高门士族把持,而寒人大多只能作职事繁重,傣禄寡少而极难升迁的所谓“浊官”。孝文帝极赞同这种作法.声称北魏前期崇尚质朴,“清浊同流,混齐一等,君子小人,名品无别,此殊为不可”。② 因此,新职令中,九品蛇阶官员为士人所作之官,号称九流,而其四品及以下各品官员又分辨清、浊,并在清官下注明属于第一清官还是第二、第三等清官,四品以下武官大都为浊官,士族人士多不愿担任。‘’三清九流”外,又制定了七个等级的“小人之官”,由非士族出身的人充任。③
通过孝文帝改革,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经济基础上完全转

① 叉⑧ 第1 期。

‘魏书姿卷二十一食元招传》 .
(魏书》 卷五十九《 刘翻传》 。
参张旭华老从孝文帝清定流品看北魏官职之清浊盖,载暇北朝研究李1 夕夕2

中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史

变为汉族传统形式的政权,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也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孝文帝本人及北魏政权都由此受到汉族士人的衷心拥戴,卜六国以来北方民族融合进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过,孝文帝虽以强制的方式让迁居洛阳的鲜卑人完全接受了汉文化,平城及其以北即所谓六镇地区的鲜卑族人却仍处于缓慢汉化的过程中。孝文帝推行的士族门阀制度及分别清、浊的官制不仅使迁居洛阳的鲜卑武士对鲜卑贵族与汉族世家大族合流而出现的门阀士族深怀怨愤,而且增强了因丧失昔日政治地位的北镇武人及北方酋庶对洛阳政权的离心力,这又成为北魏末年大动乱的一个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魏文明冯太后
知识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北魏虽极力汉化,但鲜卑族和汉士族之间,却有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北魏前期汉族士人心态初探
五分钟博士论文:拓跋与士族:胡与汉的博弈
徐成:北朝制度革新为隋唐大一统创造条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