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线教研(四) | 统编小学语文教学问答三则

关于“写话与习作策略”“阅读策略单元”与“日积月累板块”三个教学话题。   

编者按: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顺应形势,在线研讨;线上问答,反思交流;服务教学,点滴努力。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抗击疫情,人人有责;网络推进教研,停课不停“研”;文字连接情怀,教研从不止步。一起相约:待到似锦开学时,一起丛中笑。

第一则:关于低年级写话与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策略

提问: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从低段的写话指导到高段的选材指导,有没有一些好的教学策略呢?另外,我们发现一直以来,批作文牵扯了语文老师很多精力,有时还会发现辛辛苦苦写了一大段评语却收效甚微,如何让习作评价省时又高效呢?

——提问人: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王艺璇、李赵鑫、朱志豪老师


北仲路第一小学语文骨干团队解答:


一、低段看图写话指导教学策略初探

低段看图写话主要以单幅图和双幅图为主,看图写话要求有:

1.写自己想说的话。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教学中要重点关注看图写话三个要点:

(一)看——对画面内容进行整体观察,再进行细节观察。

(1)单幅图看图写话:抓住图上都有什么,是什么样的。最重要的是抓住谁在干什么?怎么干的?干的怎么样?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2)多幅图看图写话:与单幅图不同的是,看图与图之间的联系。重点说一、两幅图,开头结尾简要说。其他与单幅图方法相同。(3)找出图中“人”、“事”、“时”、“地”。(4)看图要有顺序,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人到景,或从中间到四周。

(二)想——结合图片发挥想象,丰富图片的内容。

图上有什么事物或人物。一想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二想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看人物动作,神态,想他们在做什么,怎样做的,三想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

(三)写——把想过的内容用几句话完整写下来。

一写题目,二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三记得分段,把字体写工整,四写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当然,要让学生写好看图写话,把图意写明白,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除了以上教学策略,课下学生大量的阅读必不可少。可以为学生开拓视野,积累丰富的词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高段选材指导教学策略初探

(一)怎样选材

1.根据写作要求和目的选材 

每篇作文在写作之前都有一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又是为写好文章提供指导和服务的,有了要求,中心才能进一步明确。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有灵魂和血肉的,如果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组成文章的血肉。所选的材料要针对中心需要来确定,才能使中心表现得丰满,进而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

2.选择熟悉、真实的材料 

只有熟悉,才有深刻的印象。心存强烈的感受,才有话可写,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感人心者在于真”,文章要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那就要说真话、抒真情。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不能胡编乱造,夸大其词,违反客观实际。只有真实,才能给读者以亲切感。

3.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典型、生动 

新颖,是说材料要有新鲜感。我们不能老是用一些陈旧过时的材料。比如,一提起父母,不少人写送我上学、接我放学之类的材料;一提起老师,就是带病给我们上课,深夜加班批改学生作业、备课之类的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并不是不好,只是为大家所熟知,一点新鲜感都没有,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俗话说:“隔夜好茶不好喝。”有些材料人人皆知,用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选材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恰好又是别人不太注意的材料;人们熟知的、自己却有了新认识或新体验的材料;有新鲜的时代感的材料。

4.选择的材料要经过加工、润色 

平时,我们积累的材料很多,把这些材料写入文章时,不能照搬照抄,而应根据文章的中心表达需要来选材,选取后要进一步加工、润色,为文章所需,为我们所用。对所确定材料中的语言要进行一番推敲、加工、修改,纳入自己的主见,使之符合文章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文章的内容。

(二)材料从哪里来

1.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文才会得心应手。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1)处处留心生活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家里留心发生的或听父母讲过的一些趣事、伤心的事;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留心看到的景物和遇到的事情;在学校,留心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等景物的变化,学校和班内发生的事情;双休日或节假日,留心到过的地方,遇到的人和事。弄清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人们的所言所行,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些新鲜的人和事都会成为作文中丰富而生动的写作材料。

(2)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是练习文笔、积累素材、丰富语言的极好方法,也是记录生活、陶冶情操、加强自我修养的良好方式。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常常会触动我们,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这些材料就会从我们身边溜走,等到要用的时候却记不清楚了。

每天晚上写日记时,可以先回顾当天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然后有重点地从当天的记忆中选取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片断记下来,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大胆而自由地写出自己的观点,作为日后写作文的素材。也可以写观察大自然的日记,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江河湖海、亭台楼阁等,都可以收入笔端。

这样长期坚持不懈积累素材,写作文的时候遇到某一主题,就可以从自己的日记素材库中提取到最新鲜的材料。

(3)善于体验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善于体验生活,只有通过亲自实践,亲自体验,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文章,才能避免文章空洞无物。因此,同学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养花、饲养小动物、到菜场买菜、帮助家长做家务等,都能为写作积累一手材料。这样写作文时不仅有内容可写,还会写得生动、感人、真实、具体。

2.从“生活语文”中找素材

当代影视、报刊、网络、书籍等媒体提供的素材,具有鲜活性、即时性和多向性,假如你是一个有心人,养成搜集贮存这类“活水”的习惯,那么写作时就会左右逢源。

3.从民俗中找素材

熟悉民间故事,走进民俗文化,了解通俗美学,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当代学生开阔视野、加强修养的必修课。这一课“修”得好,作文也就得益。

三、习作评价改革初探

1.简化总评,摒弃空话套话

    我们在习作批阅中会发现,同一次习作或者说同一题材、同一内容的习作,学生表现出来的习作优点和暴露出来的不足往往大同小异,有很大的共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研时就可以把整册教材中几次习作的不同要求进行优点和不足的共性梳理,并提前打印出来让学生贴在习作后面,老师在批阅时对这些共性的优点和不足打“√”选择即可,只对个性化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这样既摒弃了泛泛的空话、套话,还可以使我们腾出写总评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更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

2.细化眉批,加强具体指导

简化总评的同时,我们要加强眉批,充分发挥具体指导的作用。因为小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很弱,如果我们在眉批中标注“这段内容不具体”,很多学生往往自己读不出哪里不具体。因此,眉批中应具体指出修改建议,如“这里应加上对人物外貌的描写”、“这段缺少人物间的对话”、“你当时心里怎么想的?”或“要写出当时观众的表现”等,这样的眉批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修改,特别是习作水平中等及以下的学生。

3.重视面批,关注不同层面

众所周知,面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习作评价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做到人人面批,这就需要我们针对每次习作的不同情况筛选出个性突出或问题突出,确实需要面批的习作来进行面批,其他的进行集体讲评。在集体讲评时也是要讲究策略的,除了对本次习作的总体情况进行反馈,还要有针对性地分别选择优秀范文和具有典型问题的习作进行重点讲评,大家共同分析范文的优点和典型习作的问题所在,提出修改建议。同时,为了避免学生改成千人一面,还要注意修改建议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鼓励学生在吸收别人建议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思考。

4.关注二次修改,跟进效果

学生的二次修改是检验我们习作评价成效的有力佐证,因此,二次修改不可忽视。建议老师们让学生在修改后誊抄的习作中将二次修改的内容用横线标注,这样老师们在跟进修改效果的时候就可以重点看这部分内容,既省时又高效。

5.适度自评互评,培养能力

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文字鉴赏能力,因此每学期开展1-2次习作的自评和互评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次数过多。重要的是不管自评还是互评,我们老师要选择适合学生评价的内容,并给出学生明确的评价目标,1-2条即可,不能面面俱到,学生关注不过来。刚开始时,还要教会学生评价的步骤:通读全文——圈画出不通顺的词、句——围绕评价目标关注相关内容——写出评价建议和等级。长此训练,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和文字鉴赏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解答人: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杜芬、刘慧媛、马彩燕老师

我们团队的老师永远那么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即使身处在假期中,依然团队协作、集体备课、深入思考,老师们的解答相当细致精彩,不啻是拨云见日,让我们获益匪浅。刚才几位老师从经验与实践角度,给写话教学和习作教学提供了教学策略与路径方法,我们几位年轻老师在前面几位老师解答的基础上,又做了个人教学反思,以期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教师反思一】

对于一幅无声而静止的画面,要让学生看出“动画”来,这是一个难点,由此,低年级写话的培养首先应该是对写话的兴趣培养。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采用一些有趣的活动,引发学生愉悦的学习情绪,诱发学生“我要说”的强烈欲望,进而慢慢过渡到“我要写”。
此外,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使他们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理解无论是看一幅图,还是写一件事、一个景物,要抓住主要人和物、景色去写。在观察顺序上,要强调由主到次,由远到近,从上到下,从中间向两边等一定的顺序观察。
看图写话虽然作为一个主题开展,但它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日常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练习积累。让孩子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周边的事物,要多看书多读书,积累好词好句,回答问题时说完整话,利用课文内容合理想象大胆拓展故事情节,平时勤练笔,勤交流。

【教师反思二】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灵活地选择材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步骤,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实践,要对学生有所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习作的乐趣。
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材料,让学生熟读材料,并根据材料与命题或中心的联系是否紧密决定取舍,这样训练后让学生懂得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写作文时要把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舍弃。也可以先写出命题,再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命题的内涵,然后让学生围绕命题去尽可能多的列举材料,并指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比较筛选,把最为理想的材料定下来,为写作服务。还可以给学生一段话,已交代某件事情的起因或结果,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推测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或起因。再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为理想的情况写作。
此外,还有我们经常进行的单项作文技能的训练。具体做法是给学生几个作文片段,包括人物描写、事物与场面描写、动作和静态的描写等,让学生根据命题或中心进行选择,然后组合成文。
在训练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灵活使用,从而激起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为整个作文教学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教师反思三】

关于习作评价改革,我认为如果能够将其落到实处,真的能将老师从撰写习作评价的禁锢中解脱出来,让评价更省时,更高效。
1.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的写作程度不同,批语应该有所区别。对程度好的学生作文,宜多用启示性的批语。教师提出问题,指出错误所在,让他们自己思考、认识、改正。对程度一般的学生,批语要明确、具体。低年级重改;高年级重批。字词句段以至篇章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对低年级学生,既要做示范性的修改,还要加上学生容易理解的批语,对高年级学生,则酌情多批少改,主要让学生自己认识是非,判别正误,思考自改。
2.要两点论,不要一点论。批改学生的作文,也要坚持两点论。不管是程度好的还是程度差的学生,对他们作文中的缺点,都要诚恳地指出,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文章的毛病,找出改正的办法。他们作文中的优点,也要充分肯定,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使其得到巩固和发扬。
3.改:一是改通,二是改好。通过反思,让我明白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分别处理。如果文章语言方面的毛病较多,就只求改通。着重从用词造句方面来改,其它问题先不多管,不宜越俎代庖,如果已经达到通顺明白的程度,就要在字、词、句、段以及篇章结构方面多加推敲,改得更好些,使学生看后有所领悟,得以继续提高。有关基本功方面的问题,应从严要求;涉及方法技巧的问题,宜从宽要求。有两种作文宜于发还学生自改:一种是写得潦草、文面很乱,不应有的错别字、病句和不合事理的话语较多,这样的作文,可以用符号划出错误所在,批一下,发还自改;一种是写得比较好但尚有些小缺点的作文,可以批出改进办法,发还自改,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这样做,对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好处。
此外,每次批改作文时我们可以写一写批改笔记,把全班每个学生作文的主要优缺点及其所记述的典型事例简明扼要地记下来,以备讲解和辅导用。如果我们在平日注意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为不断改进作文教学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从而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我们自身的习作评价和指导能力也会日渐提升。

——反思人: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王艺璇、李赵鑫、朱志豪老师


第二则:关于“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与思考”

刘倩老师:

    您好!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什么要从三年级开始创设专门的策略单元?这个单元教学的价值所在,它整合拓展的生长点在哪里?看教师怎样高效利用单元现有的语文素材开展教学?

——青岛上清路小学于静

于静老师:

    您好!

    现就您提出的关于阅读策略单元的问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做一点简单的交流,期待您的进一步思考。 

阅读策略单元是常用阅读策略学习和应用的特殊单元,被安排在每个年级上册,分别是三年级“预测”,四年级“提问”,五年级“提高阅读速度”和六年级“有目的地阅读”。这四种策略都是小学生日常阅读中经常用到的,对于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都是非常必要的。这些策略学习的序列、梯度是在继承之上的延展,同时又体现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体现了单元、年级、小学阶段的系统且整体的编排。

我们也困惑过,其实孩子在上三年级之前已经具备了某些阅读经验,比如一二年级,特别是绘本阅读时,老师、父母引读中有意的渗透,孩子自读中无意的思考,其实已经开始运用“预测”和“提问”这些策略了,那为什么要选择三年级这个节点引入策略单元呢?一二年级原生态的海量阅读是量的积累,三年级开始引入策略单元就是系统阅读、高效阅读质的飞跃。将孩子们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梳理,形成策略单元,帮助他们架构起“策略”的概念,有意识的将阅读策略转化为阅读习惯,这就是统编教材策略单元编排设计的初衷所在。

策略单元是系统学习的起点,它并不孤立,也不只局限于这一个单元的研究、引导、运用。正是统编教材内容的系统编排,所以阅读策略的学习和使用要从策略单元走向普通单元,要从精读课文走向略读课文,要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要从一篇文章走向整本书阅读,要从课堂学习走向生活实践……这样才能实现策略单元的设计价值。教材中只提取了四种阅读策略的学习,但这绝不是全部,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要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已有认知特点、文本特点、孩子们的需求等随时进行补充和总结。借助单元,学习策略点;随时补充,充实策略库。

有的老师提出了策略单元前置的想法,这是未尝不可的,老师完全可以综合学生的学情、班级教学实际等件进行适当调整。在学生已有经验成熟的前提下,选择调整策略单元的学习实践更符合学情需要,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加突出。将策略单元的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等相结合,很好地体现了“生活化语文”的概念。整本书阅读、家委会伴读、学科拓展实践、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些活动都很好的丰富了策略单元的学习内容,夯实了学习效果。

怎样用好策略单元的语文素材?如何设计教学呢?首先“关注导语明确策略”。每个单元的导语页要充分用好,作为整个单元的导入,明确阅读策略是什么?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学习? 

其次“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策略单元都会安排2-3篇的精读课文,这几篇精读课文在同一策略的前提下,会各有侧重的进行方法指导。教学中注意课题下的阅读提示、课文批注、课后练习等,都会有非常明确的方法指导。

以四年级上册“提问”单元为例:

《一个豆荚里五粒豆》课后第2题:仿照问题清单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清单中的问题可以针对部分内容或针对全文提出”,这就给孩子们一个提问的指向:围绕什么提问。

《蝙蝠和雷达》围绕“提问”进行了课文批注。课后第1题: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给了孩子们一个小试牛刀的机会,他们可能会根据前一课的学习进行内容或针对全文提问,对上节课的学习策略进行实践。课后第2题:问题清单讨论,受到什么启发?第二次出现问题清单,孩子们发现除了上节课提到的提问方法,还可以从课文的写法、获得的启示,联系生活经验等提出问题,再一次拓展了提问的范围。课后第3题:阅读片段尝试不同角度提问,紧接上一内容进行练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延续《蝙蝠和雷达》的教学思路,第三次出现问题清单,帮助学生明确要甄别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这三篇精读课文的层层深入,帮助孩子明晰了提问什么?怎么提问?怎样有价值的提问?将“提问”这一阅读策略进行了系统的提炼与整理。

第三“略读课文使用方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是关键,策略单元都会安排1-2篇略读课文供孩子们阅读练习。关注阅读提示,尝试提炼阅读任务,并将本单元所学的相关策略进行实践,可以通过“回顾整理-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总结反思”完成略读课的指导。

最后“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交流平台是每单元语文园地的第一板块,也是整个单元的总结归纳。这个版块不能前置,作为导课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这样就破坏了学生梯度学习的过程和策略经验的积累,切不可本末倒置,无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在整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孩子们反过头再来梳理总结这些策略方法,交流平台就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策略集锦,继而转化为实践指导。

经历了无知时的茫然若迷,学习时的如沐甘霖,反思时的受益匪浅,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聚焦策略单元教学,我们探寻到了以语文要素为核心概念的信号,以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为统领的信号,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的信号……硬核所在,无不让我们为之振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人:青岛市上清路小学刘倩  

第三则:关于“活学日积月累,巧承传统文化”

温根洪老师:

    统编版教材中的《日积月累》栏目,大量增加了多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如:古诗、歇后语、民俗谚语等。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如何体现教学形式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提问人:于都县实验小学张芸老师


张芸老师:

您好!

现就您提出的教学问题作一简要交流。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作家李准在《观察生活和塑造人物》中也说过:“如果想写诗,起码要背一千首,没有这个训练是不行的。”这些都说明了背诵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科书“语文园地”特地安排了“日积月累”这个模块,目的十分明了,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体现教学形式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呢?”我个人认为可以突出“三个结合”。

一、师生结合

“日积月累”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如果老师能够参与效果会更好,因为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你强迫学生“死记硬背”,他们不乐意。如果你带头背诵,“身先士卒”作表率,学生会“心悦诚服”跟着来。孙移山教授在谈写作时举过一个例子:有位教师,他家离学校不远,上下班只需步行大约二十分钟。他就利用这一时间背书,每天在家里用块小纸片抄一首唐诗,装在兜里,上下班路上边走边背,一年差不多背下了《唐诗三百首》。他的榜样作用非常好地熏陶着他的学生。
几年前的一天,我去石城三小听课,那次听了一位教师的古诗教学,在课后点评时我说到了背诵的重要性,尤其是学生这个时期。顺便也说到了自己年轻时很喜欢背诵古诗词,唐诗啊,宋词啊,《红楼梦》里的诗词曲赋啊,等等。特别是说到《红楼梦》里较长的《葬花吟》现在稍作回忆,也许还能背下来时,全场响起了掌声,这分明是要我当场一试的鼓动。试一下也可以,反正背错了他们也未必能发现,我这样想。一口气背下来,赢得了好一阵掌声,尤其是一个教师站起来说“非常正确!”时,我既得意,又像是找到了知音,我说:“你也能背啊!”他说:“不是,我用手机对照了。”我一惊,忘了他们手中还有手机。庆幸不是吹牛!这事,虽有点悬,但现身说法,还是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所以说,只要教师积极参与“日积月累”,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更能营造一个积极背诵,竞相积累的浓厚氛围,这也是我三十多年前积累的经验。

二、内外结合

“内外结合”就是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一)要重视课内用好教材中的“例子”。对于教材中的“例子”,第一要务就是记忆,其次是理解。当然,理解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记忆。如何记忆?机械记忆肯定不是最好的。对于小学生而言,要辅之以形象记忆和趣味记忆,如图画、故事等。比如,有不少的古诗、名言、成语,会涉及到一些人和事,我们可以收集与这些人和事有关的故事同学生分享,增加趣味,加深理解。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课文)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的蒲州(现在的山西永济),有一个员外为人谦和,乐善好施,口碑很好。

有一天,他家门前来了一个乞丐,员外友善的给了他一些食物和银两。乞丐很感动,走了一段路程后又返回来了。

他这次回来不是乞讨,而是心存感激的要告诉员外一个秘密:九月九日这天,员外家会有大灾难——家中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会死去。员外听了很吃惊,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问他有什么办法吗。

乞丐告诉他:九月九日那天的子时,全家人带上一天的食物,坐一辆马车向南而行,到太阳升起来时,每人头上插一朵茱萸花,爬上附近的一座高山,等到太阳下山后再回家,可保无虞。  

员外句句照办,那天天黑回家时,果然如乞丐所言。

从此,为了感谢和纪念这个救命恩人,员外每年的九月九日都这样去做。他的这一行为也带动了周围的其他人,后来在当地就形成了一个风俗——九月九日这天,人们插上茱萸花去登高。

这个故事不仅突破了诗中兄弟们为什么要“登高处”和“插茱萸”的难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箭双雕。

(二)要重视课外适度延伸。“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果与浩瀚的优秀传统文化相比,“日积月累”中的一点点内容就是“沧海一粟”。因此,紧盯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向课外拓展延伸。可以围绕作者而拓展,可以围绕题材而拓展,可以围绕主题而拓展,可以围绕里面的词句而拓展等等。

三、背用结合

虽说诵记是“日积月累”教学的重点,但不是最终目的。“日积月累”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积累,做到“厚积薄发”,优于表达。

因此,教学中不能止于诵记,还要创设情境,学习运用。

如何创设情境?可以用语言描述情境,可以用表演展示情境,可以用图画呈现情境等等。如何运用?可以给文章拟标题,可以给人物画像,可以给图画题诗等等。如根据下面的图意,题写古诗一首:

总之,“日积月累”的教学也应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喜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供参考。谢谢!

                 解答人:石城县教研室温根洪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教材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专题:新旧教材衔接教学 | 缺学的阅读策略和习作单元衔接教学建议
徐轶在统编教材培训会上关于统编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讲座(文字讲稿 PPT)
落实语文要素,达成学段目标
统编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