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分析与实践性建议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分析与实践性建议

赵新桂

[内容提要]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2002年《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要“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这说明教师专业化正愈益成为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决策者和广大教师所关注的焦点。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还处在初级阶段,专业化水平不高,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要根据教师专业化的基准要求和我国目前在教师专业化现状,从观念意识、保障机制、教师个体三个层面予以整合,加快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以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现状    建议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综观世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历程,从17世纪末教师专业的始建、到20世纪50—60年代的教师专业步入高学历化、终身化、证书化,经历了一个由初建到逐步成熟的过程。早在196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就已经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1996年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的作用”为专题,再次强调教师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并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实施:通过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在教师的专业实践中运用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个人素质和在职培养提高其专业化;保证教师参与教育变革以及与社会各界保持合作关系。从此,教师专业化日趋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我国提出教师专业化的问题是近几年的事情,1995年国家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为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1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教师教育”概念首次出现在我们国家的正式文件中,体现了我国政府开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理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设计,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系统性、专业性、连续性、终身性的国家认可。2002年《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要“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这说明教师专业化正愈益成为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决策者和广大教师所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从教育内部来看,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还处在初级阶段,专业化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

1、知识结构比例失调,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据统计资料,我国现任中小学教师认为最欠缺的知识领域排序为:教育专业41.8%,学科专业24.09%,基础文化7.65%。表现在教育教学中,知道这个“知识”,但不知道怎样教;知道学生出现了问题,但不知道怎么进行教育,只了解本学科知识,其它学科知识了解甚少,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说明教师的知识结构比例失调,有资料显示,中、美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比例有显著不同,在“文化知识类课程”、“学科知识类课程”、“教育知识类课程”中,美国各占1/3,而中国分别是20%70%10%。知识结构比例的失调,导致教师素质不完整,表现在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视野狭窄、教学方法单一、教育科研能力差。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2、专业道德潜伏危机,教师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在《教师法》中对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育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并且1997年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重新修订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但教师职业道德仍潜伏着极大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不足;第二、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比较常见;第三、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差的学生;第四、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损害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3、教师学历明显偏低,专业训练有待加强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外大多数国家在教师培养目标与规格上强化了高标准的特点,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大都提升到大学教育阶段;如美国1976年小学教师受过4年高等教育的占99%,中学教师受过4年及以上高等教育的占99%。而我国据统计1977年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47.1%9.8%,经过20余年的努力到2001年我国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提高到96.8%88.7%70.7%。但即使我国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都达到了100%,同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小学教师学历起点仍然偏低。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4、继续教育步履艰难,培训观念有待转变制度有待完善质量有待提高

继续教育是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目前,我国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终身教育思想还未真正树立起来,表现在中小学校没把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继续教育,更有的学校不支持教师的外出培训;校本培训组织不力,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和教师更谈不上将教师继续教育看成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二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力度不够。作为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基地----教师进修(院)校,承担着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任,应该从设施到师资力量是本地区最好的学校,但长期以来,培训基地的建设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进行院校重组的过程中,虽然国家提出“不能削弱教师培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培训工作不同程度在受到了影响,由此增加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难度,降低了培训质量,阻碍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三是注重培训,忽视对培训的研究,至使培训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教条、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因此教学效果不佳,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中小学校不愿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中小学教师被动学习----培训教学效果不佳——对中小学指导意义不大 ----中小学校更不愿派教师参加培训。四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不强,中小学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知识欠缺,没有自己专业发展计划,不知如何完善自己的专业结构,没有掌握自己专业发展的主动权,总是处于被动无目的的发展之中。

(二)从教育外部来看,由于人们受一些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对教师专业性,还有错误的看法,认为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对教师的学术水平、从教能力、研究能力要求不高,认为教师是一个可替代的职业。目前,虽然社会、学生、家长对教师寄予很大期望,但也只局限在为自己的孩子找一个好班主任、好任课教师,但这个“好”主要体现在班主任能否把自己的孩子管严了,任课教师能否让学生考高分上,没有把期望真正落实到教师专业发展上。

以上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虽然,我国教师专业化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我国教师发展的一个方向,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加快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我国是教师专业化起步较晚的国家,目前,虽然从教师数量上能满足教育发展的低水平需求,但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推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根据教师专业化的基准要求和我国目前在教师专业化现状,应从观念意识、保障机制、教师个体三个层面予以整合,以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全社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确立教师专业人员的地位

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标志,1995年和2000年我国分别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从法律制度上开启了教师专业化的征程。虽然我国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认识在逐年提高,但对教师专业化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上包括教师在内对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教师专业化的意识淡薄。因此,全社会要彻底转变只要有文化就能当教师、教师就是“教书匠”等落后的观念,确立中小学教师既是学者又是专家的专业人才的地位;中小学校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成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为教师的终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坚强的保障;中小学

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专业人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树立教师的专业人员形象。

(二)、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不断落实保障机制

教师专业化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国家要制订一系列的政策和保障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一,要加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的制度建设。首先要提升教师的工作动力和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除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外,还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经济地位,近几年教师的工资待遇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相对于国民经济12个行业来说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对大多数的教师来说,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在“对影响你发挥教育才能的主要因素”的教师调查中“待遇低”列所有因素之首,占52.7%;因此,要制订符合教育工作特点的教师工资制,提高教师工资收入,以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从而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教师的工作动力,使教师职业成为人人都羡慕的职业。其次,把好教师的入职关,虽然我国在《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中规定了教师的资格标准和条件,但只是对学历、普通话有了硬性的要求与标准,而对作为教师职业所必需的相应的教育专业知识未做硬性规定,因而,我国实行的实际上还是“学历证书制度”而不是“资格证书制度”,从而弱化了教师的专业性;因此,国家必须规范与完善确认教师资格的标准,使之形成一个较完善的“过滤器”,以保证入门教师的质量。对于入职后的新教师,试用期满后要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对新教师进行“复检”;多年来,我国虽然很重视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但实际工作中对新教师的“复检”没有一个具体可行的“复检”标准,在“复检”时又流于形式,因此,没有起到“复检”的作用。再次,要建立“教育教学事故追究制度”。目前,我国已对教师体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进行了有关规定和追究,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其它“教育教学事故”还没有具体的追究制度,如由于教师的原因,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违背职业道德在学生中造成不良的影响等事件,应该受到追究,因此,要建立一种像医务部门“医疗事故责任追究”那样的制度,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最后,国家要逐步增大教师专业自主权,教师专业化要求为教师提供专业自主权,像医师、律师等其它专业人员一样,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做出重要决策的权利,虽然我国在《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中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专业权利作了规定,但从教师专业的角度来看,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还是受到了限制,因此,要逐步增大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为教师提供宽松的专业环境,使教师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以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专业潜能和创新能力。

(三)、调整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构建合理的教师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据全国各省市对师范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师范毕业生知识面狭窄,组织管理能力差,不能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不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水平较低、科研能力差,教学缺乏个性,缺乏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各种教学能力。在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对于几种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调查中,中青年骨干教师对“教育理论知识”、“科学人文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三类知识掌握的优良率分别为29%27%72%,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不合理应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借鉴世界各国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比例,加大教育知识类课程和文化知识类课程的比重,并在逐步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完善与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在职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措施。我国经过多年的在职教师培训,特别是自1999年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以来,中小学教师的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我国教师继续教育起步较晚,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合格教师的数量始终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水平还很低,因此,完善与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第一、必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我国对教师职业道德历来很重视,199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实施‘工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作为首要内容。”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全员培训,虽然教师的师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部分教师的职业思想、专业的热爱程度、工作的积极性等方面仍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要把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和动机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抓紧抓好;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在教师专业活动与行为中的作用,坚持常抓不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

第二,必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我国《教师法》中规定了中小学教师达标学历,但起点过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要求,中小学教师要逐步达到大学或研究生水平,最终使中小学教师全部由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担任,同时,在中小学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的过程中,高等院校特别是成人高等院校一定要严把教学质量关,真正使参加学历进修的教师达到应有的水平,但目前有的成人高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使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低劣,参加进修的教师虽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但实际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这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的重视;另外,中小学教师参加学历进修要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特别是小学教师要选择“小学教育”等对口专业,国家要有对各科中小学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的专业规定,使中小学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成为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第三,进一步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教师培训机构承担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任,目前,我国教师培训机构主要是省、市级教育学院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据统计,全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但独立设置的教师进修学校只有2037所,据我所知,在这2037所进修学校中在硬软件建设上能满足教师继续教育需要的不是很多,特别是培训机构的师资素质不高,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培训机构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培训机构的建设力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培训机构建设的意见》,制定本地区培训机构建设的方案,逐步将培训机构建设成为本地区集培训、科研、教研、管理于一身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第四、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校本培训是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提高教师的素质为着眼点,由学校自己组织和安排,目的在于满足学校每一位教师实际需要的培训活动。它有利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分离,强化教师专业的实践性,它强调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的建立,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我国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探索“校本培训”,进入21世纪,这一培训模式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推广,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加以完善,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一是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校本培训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制定切合实际的校本培训规划,并付诸实施。二是正确理解“校本培训”的内涵、特点及实施策略,使其能正确地操作“校本培训”,最大限度地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三是进一步探索适合本地区、本校的“校本培训”实现方式,使之更加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五)、中小学教师要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自觉促进自我专业成长

中小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主动力,只有中小学教师具有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他们才会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结合自己的现状,制订自己专业发展的规划,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状态,有意识将自己的发展现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线路进行比较,及时调整自己专业发展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安排,以至最终真正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因此,作为中小学教师:第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改变目前被动专业发展的局面,树立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有相应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定,引导教师自觉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第二,中小学教师要把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进行反思,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进行定位,最后根据专业发展的理论结合自己的现状,制订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使自己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自觉状态;同时,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要把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理论包括教师专业结构、发展阶段、实现模式、自我专业发展等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项必修课程,使中小学教师了解教师专业成长和成长为优秀教师的过程,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以增强他们专业发展的信心和提高驾驭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第三,中小学教师在自我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自我反思经常化、制度化;反思中对照教师专业结构,找出自我专业发展较弱的方面,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予以补救;特别地要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关键事件”进行记录与反思,可采用写“案例”的办法,通过撰写“案例” 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发现某些问题域,并进而澄清有关问题,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中小学校要为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充实图书、报刊资料,开通远程教育网和计算机互联网,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切便利。第四,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相互合作交流,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寻求与同事的合作与帮助;同时,中小学校各专业(教研)组织,要形成定期交流制度,可每月安排两次,每次半天,通过交流,使自己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也通过解决其他教师的问题,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总之,只有中小学教师真正具备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才能更好地在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自觉谋求专业发展。

 

(此文获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趋势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加强我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孙国虎工作室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校长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
英国教师专业发展的那些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