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里的家乡(一)(序、城)

记忆里的家乡

(一)

 

在春节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无所事事,斜倚在沙发上度日的我,十分幼稚可笑的回味起了儿时曾经有过的欢乐,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记忆中的家乡。可是也不知咋的,一阵阵惆怅、惘然、惋惜、无奈和怀念,一种种略带忧伤的情绪,却不由自主的涌上了心头。可,你千万不要误认为这是一个长年漂泊在外、游荡于异土他乡的浪子在思念故乡。其实这只是一个赶不上趟的落伍者的恐慌,是对故乡沧海桑田的变迁,感到些许生疏后,产生的错觉,莫名其妙地感到自己似乎并不在自己的家乡。

 

其实,我一直都实实在在的生活在自己的家乡,并未离开她一朝一夕、一寸半步。如果你要问我的家乡到底在那里,那我就会十分骄傲的告诉你,西宁城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是我永远不离不弃的故乡热土,是我魂牵梦萦、回味无穷的家乡。在环绕西宁城垣四周的群山的守护下,在缓缓穿城而过的湟水河的滋润下,在无私奉献一切的这片土地的抚育下,在祖先的护佑和父母的养育下,我得以长大成人。西宁的每一条街街巷巷都记载着我记忆的音符,西宁的四季交替也必然会拨动我回忆的心弦。特别不能割舍的是,西宁的黄土埋藏着我祖先的灵骨,我那最最慈爱的母亲就长眠于屋后的山上,我感到她永远的在关怀注视着我的一切。

 

望着母亲的遗像,儿时的点点滴滴就像脱缰的奔马,一幕一幕的涌上了心头。可毕竟年代已经久远,记忆又是那样的杂乱无章,而且有些记忆完全有可能是错误的回放,正确与否时常连自己也拿不准。但不管是与不是,无论如何我都想说说,下面就让我艰难的展开过往的回忆。但如果你一不小心打开了这篇文章,那么实在对不起,耽误了你的时光!

 

              

在我模糊的记忆中,西宁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由于那年遭日本鬼子的空袭,当局为了疏散城里的人们出城防空,在东西南北四面城墙上新挖开了四个豁口。从此,城门由四个变成了八个。当然那四个豁口,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不能算作城门的,因为它只是一条通道。西宁人为了便于称呼,就用大小来区分,譬如大西门、尕南门儿。虽然这是日本人造孽造成的,但实际上也的确便利了人们出城的交通。可是这样一来西宁的城墙就支离破碎了,原本上去可以绕城跑一圈儿,但由于新开的只是豁口没有城门洞,过不去,孩子们也只有望着那些豁口兴叹了,不过上四个城门的甬道仍然畅通。但城墙毕竟是很少能够上去的,加之由于人小的缘故,总感到耸立在眼前的城是那样的雄伟和高大,而站在壕沟底部的我又是那样的渺小,所以城墙对我来说一直有一种神秘和崇敬感。

 

可笑的是也不知听谁说的,西宁城是唐朝的尉迟敬德督造的。想想那威风凛凛、手持钢鞭的黑脸,我着实感到过十分的了不起。甚至有人还说,拆东关的关厢时还挖出了一个神龛,里面供有敬德的牌位。长大了查看了一下资料,才知那是小孩子们的谣传。我记忆中的这座城,是明朝洪武19年,由长兴侯耿秉文督修的。他这次修的西宁城小,只有元朝西宁州城的一半。城周长九里一百八十步三尺,高厚皆五丈。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才修成“腹土肤砖”的砖包城。以后好像隔一段时间就在补修,到清雍正11年又大修一次,“内裒实土,外用砖,”东西南北门建有四个门楼,四个瓮城都有榨门。也不知是如何以讹传讹,小时候我们将榨门叫千金顶。据说当时城的四隅有四个角楼,城上面还有驰道、炮台等配套设施,据说当年还是金汤益固。想想可能也是那么会事儿,西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城必须坚固伟武。

 

先说说东门,东门外本来还有一个城,叫关厢,就是比西宁城南北窄一点,一直向东延伸到东梢门。关厢可能是民国年间修湟中大厦、湟光电影院和街对面的实业公司时拆除了。东门城楼上吊有一口大钟,老辈儿人说那是从北门大河(湟水)里淌下来的,淌下来的时候有两口,在相互撞击中一个发出西宁、西宁的声音,而另一个发出的声音是宁夏,西宁人便将属于自己的那口打捞上来,悬挂在东门城楼上了。日本人来空袭时大钟排上了用场,急促的钟声就是防空警报。想想我等同龄人的母亲们,小脚支撑着怀孕的身躯,是何等的步履蹒跚,有的还要尽力护佑襁褓中的你我,可以想像当年的她们在慌乱拥挤中跑出城门的狼狈。后来可能是经不住风吹雨打,那钟丢落后斜栽在城墙的地面上,可以钻进去几个小孩,我就是在那时和它进行过亲密的接触。后来东门拆除时,大钟听说放到了隍庙街的省图书馆院里,再后来就不知所终了。

 

南门城墙上很少上去,主要原因是害怕。一是,南门外面十分的荒凉,除了上坟的日子,那里真的是人迹罕至。再说,对小孩来说跨过城外那个很深的城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过了壕沟就是“大丫豁”(现在的红十字医院那儿),是西宁人扔死娃娃的地方,再往前就是望不到边的坟滩,听说晚上常有狼出没。二是,南门城墙上是西宁城每天放“午炮”的地方,届时闲人免进。每天的中午时分,南门城墙上就会响起嗵、嗵两声炮响,同时还能看见两股烟尘。这是西宁时间12点整,午炮响了,单位下班、学校放学。西宁与北京的时差大概有一个多小时近两个小时,也就是北京时间的13点多,快到14点了才放午炮。那时孩子们冬日的早晨上学,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摸黑的,估计到现在的9点多快10点才上学。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让西宁的孩子们受苦了。负责点“午炮”的人,因为谢顶孩子们叫“王电光”。他父子俩每人扛一个炮筒子上去,放在事前挖好的坑里固定好,然后他躲在一旁一边抽烟一边看手表,到时间用手里的纸烟卷点燃火。据说王电光戴的大罗马手表是西宁城里最好的。小孩们尤其崇拜他的儿子,可那家伙对这些小屁孩始终不睬不理。

 

西门那块儿我比较熟悉,每天上学放学都路过。出了城门洞先到瓮城,瓮城里建有一座小庙。由于庙门常年紧闭,也不知供奉的是那方神灵,有人说是关老爷。惊险的是有一次几个小孩打“毛蛋”(用毛线缠成的小球),不小心将毛蛋打进去了,胆大的一个翻墙进去找,发现里面有人被杀死,真正是吓的屁滚尿流,以后我们再也不敢靠近了。瓮城的城门南向,出了城门拐向西就是一个很陡的大下坡。由于这里是进出西宁城的主要通道,城坡的两边经常有小摊贩叫卖,特别那“干板鱼”(用青海湟鱼做的)的香味至今仍有所回味。不过城门洞里和城坡边上经常有乞丐,西宁人叫“要馍馍”的。他们那拉着哭音的么喝:“爸爸、婶子们哪,给上点啊!”至今还会响起在耳边,心里会涌上有一阵阵的凄楚。但是后来听人说,他们要上的馍馍太多,自己吃不完就拿到“海菜铺”(酱园)里换点心吃,也不知是真是假。

城坡的南面紧靠着城墙根是一块台地,那是一块郁郁葱葱的林地,粗大的松树榆树非常茂密,其中的一棵大榆树,枝繁叶茂至少有八个分叉,西宁人叫做“八仙树儿”。由于它非常的高大,便成为了西宁的地标之一。从南川、西川来西宁的人,望见八仙树就知道离城不远了。城墙根这块绿地的形成和西宁城的水源有关,西宁城里当时耕种所用的水是从南川河引来的,渠道一直通到城的西南角处的城墙根,在那里有一个进水洞口。真的是进水洞口先得水,在干旱少雨的西宁城,进水洞那儿由于水的缘故形成了难得的一块绿地。不过后来似乎又成为了一片陵园,长眠着当年牺牲在青海的国民革命军。49年后,将那一片松树林移栽到了现在的烈士陵园,我参与了这次劳动。先是在树干朝北的方向贴上红纸,然后将松树挖下来,抬到烈士陵园后再朝向不变的栽下去。看起来似乎还是顶科学的,但是那些树最终一棵未活,真的符合西宁人的老话“树移呵死哩人移呵活(俩)”。

 

北门和其他城门一样也是有瓮城的,瓮城的门朝东开,出了城门也是一个大下坡,好像早年间就是石板路。由于西宁城的整体地势是南高北低,为了城市地形大体上的平衡,当时在南门外挖了很深的壕沟,才确保了城的高度,而北城是建在一个高台上的。从北门城坡的底下看,城楼越发显得的高大,所以在记忆里北门是最雄伟的。而现在摆在那里的那个貌似城楼的东西,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大玩具,不伦不类。北门有一个全城最大的泉眼,大概有三米左右见方,四周用圆木砌起来,泉儿深的似乎看不到底。住在那一带的人家和城里有牲口的字号,都是到那儿取水的。围绕北城城根有一股很旺的地下水,形成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泉眼,一直延伸到水城门那一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襄阳城墙
青海:西陲安宁,西宁城
文化阳原 | 探究县治卧牛城的变迁
北京宛平城
【广顶*焦点都市*游园】2011年西安城墙上元灯会~~ - 焦点都市 - 同城友约 - 搜...
【古城·欣赏】平遥古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