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氏奇效舌诊与望舌用药内部资料(一)

我本人 吴雨霏 - 我本人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为“望、闻、问、切”四种诊查方法,统称为中医四诊。《难经·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在《伤寒论》中也曾说:“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

中医四诊以望诊为首,绝非偶然,而是别有深意的,正如上面所说。

今天我们学习望诊之中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独特的知识,李氏奇效舌诊及望舌用药法。

望舌诊病是中医四诊之中的望诊里面的最重要的一环,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

最早记录舌诊者是扁鹊(公元前407年 - 公元前310年,河北省任丘市人),扁鹊创立和发展了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查疾病的方法。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也将舌诊作为中医辨证论治法则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舌诊专著。

随着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兴起,在研究温热病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温病察舌”的方法,对温病的分型、分期、辨证用药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明·王景韩《神验医宗舌镜》中说:“内有是症,外有是舌”。

为什么通过舌相就能诊查获知全身各处的疾病症状呢?

中医学认为舌通过经络的循行,直接或间接的与五脏六腑相通,又与人体的四肢百骸相连。脏腑的精气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必然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应在舌象上,所谓“有诸内者,必形于诸外”(出自《丹溪心法》)。《黄帝内经》中也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者,当以观外乎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清·杨云峰《临证验舌法》论:“即凡内外杂证,也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 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谬焉。 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 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

又说:“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是以验舌一法,临症者不可不讲也”。

清·吴坤安《伤寒指掌》也说:“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必形于舌,故辨症以舌为主,而以脉症兼参之。此要法也”。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说“辨舌质可辩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深浅。”可见舌诊是中医学最独特、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从古至今,我国医学家都十分重视舌诊的临床应用。

《黄帝内经》中记载,心、肝、脾、肾等脏及膀胱、三焦、胃等腑均通过经脉、经别、经筋与舌直接联系。至于肺、小肠、大肠、胆等,虽与舌无直接联系,但手足太阴相配,手足太阳相配,手足少阳相配,手足阳明相配,故肺、小肠、大肠、胆之经气,也可间接的通达于舌。

舌为心之苗,为脾之外候。在脏腑中尤以心和脾,胃与舌的关系最为密切。舌质的血管丰富,与心主血脉的功能相关;舌的灵活运动可调节声音形成语言,又与心主神明的功能有关。所以舌象首先可以反应心的功能状态,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全身脏腑气血的病变必然通过心而反应于舌。

舌苔为胃气所熏蒸,所以舌象可以反应脾胃的功能状态。脾胃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舌象通过反应脾胃的功能状态,也代表了全身气血津液的盛衰,所以舌也是五脏六腑的外候。

所以从上述内容我们知道,舌是我们全身的一个缩影,舌就像一面镜子,全方位反映了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阴阳的盛衰变化,反映身体疾病病因的所在,反映疾病形成的原因。因此,舌诊就是通过对舌形、舌质、舌苔、舌络的观察,就能确定疾病的部位,疾病的性质及治疗的方法。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舌诊?

清·梁玉瑜《舌鉴辩正》有云:“辨舌较证脉稍易,脉隔皮而舌无皮也,寒脉不变热脉多变,而舌色则不乱也,切脉凭指涉于恍惚,而观舌凭目尤为昭著也,脉动之源根于心,每刻心跳若干次则脉动也若干次,以脉验心病颇显,以脉验他脏之病每易混乱,唯舌居肺上腠理与肠胃相连,腹中元炁熏蒸酝酿亲切,显露有病与否昭然若揭,亦确然可恃。小病以舌脉参判,久病及略重之病脉有时不凭者,则当舍脉凭舌,切勿拘执脉象”。

舌诊包含八纲辨证,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种辩证方法。如舌鲜明灵活为阳,晦暗呆板为阴,舌苔舌质分表里,舌红为热,淡白为寒,舌体高凸坚硬为实,凹陷软嫩为虚等;舌诊也包含脏腑辨证,如舌尖为心肺,两侧为肝胆,舌根为肾,舌中为脾胃,如果在相应的区域出现异常的舌象,则提示对应的脏腑可能发生了病理改变;舌诊还包含三焦辨证,把舌横分为三份,舌前部为上焦,舌中为中焦,舌根为下焦;舌诊也包含气血津液辩证和营卫气血辩证,如舌苔为气分,舌质为血分,舌的润泽程度又代表津液的盈亏等状态。舌诊还包含有六经辨证。像上面提到的《伤寒指掌》、《敖氏伤寒金镜录》以及《伤寒舌鉴》等著作,正是用舌诊来辩证伤寒的方法。如伤寒在太阳经,初则舌有白沫,次则白涎白滑。传至阳明经。则有白屑满舌。在少阳经者,则白苔白滑,用小柴胡汤和之。如白色少变黄者,大柴胡等。所以舌诊适用之广,广之无再大,各大中医辨证体系均可通过舌相来进行辨别。所以舌诊对于疾病的诊断、预后、用药、疗效评定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氏奇效舌诊和传统舌诊的区别?

舌诊理论是中医诊断学的精髓之一,李氏奇效舌诊更是李芳祥先生在继承传统舌诊基础上,结合现代全息理念,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具有直观简明,诊断准确率高,可以减少问诊及脉诊所需时间,并且舌诊与望舌用药相结合,望舌用药,望舌验效,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临床疗效,并且李氏奇效舌诊具有简单易学,清晰明了,易掌握,处方用药疗效好的特点,而备受广大医患和界内人士的赞誉和喜爱。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了解到,舌诊可适用于中医各大辩证体系,如八纲辨证,营卫气血辩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等等。

后世中医过度玄化脉诊,殊不知《难经》有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在《伤寒论》中也曾说:“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其望诊为首,切诊为末,此排序即含深意。

现代无论是患者,还是医者,过度执迷于下工之术,使中医步入怪潭。这里需要说明的并非是脉诊不好,而是我们应明白中医所提倡的四诊合参的理念。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再深入研究四诊,方可诊病如神,万无一失。

李师说“ 有其脉,便有其舌,有其舌,就有其证,有其证,则用其药”。

这就是一个“全息”观念,从身体局部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器官,都可以反应出人体整体的功能状态,这就是全息论。

舌诊,脉诊,包括其他诊断的结果都是相通而绝对不会出现矛盾的。正如李师所言“舌脉相应”,所谓“有什么样的舌象就有什么样的脉象,有什么样的脉象就有什么样的舌相,有什么样的舌象(脉象)就有什么样的症候,有什么样的症候就用什么样的方药”。

脉分左右,左手脉代表人体的左半身,右手脉代表人体的右半身。舌也分左右,左半侧舌代表人的左半身,右半侧舌代表人的右半身。脉分寸关尺,寸为上焦,在脏为心肺,关为中焦,在脏为肝脾,尺为下焦,在脏为肾。舌也分上中下三焦,前中后三部,舌前为心肺,舌中为肝脾,舌根为肾。

比如舌中凹陷,关脉必虚,舌根凹陷,尺脉必沉,舌尖高凸,脉必上越,舌红脉数,舌白脉迟,舌苔厚腻,脉必见滑,两侧高凸,脉必见弦。其他舌脉相应的规律不再详细介绍,只要认真领悟其中的道理,必能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其他比如腹诊,也是可以从舌相上得到显现的,舌面高凸,其腹必胀,舌中凹陷,其腹必软。其他诸如脊柱诊断,也可以从舌相上获知,舌中线之前部看颈椎,中部看胸椎,下部看腰骶椎,中线不正,脊椎必然不正,中线侧弯,其脊柱必然侧弯,中线左偏,其脊柱也必然左偏。其他种种,均与舌诊逐一对应,于此,也不难领悟,为何圣贤会提出“望而知之谓之神”和“望而知之为上医”的说法了。其望而知之,其法最速,效率最高,信息最全,是其他诊断方式难以代替的一种诊查方式。

气的升降出入,也叫“气机升降”,是气机运动的最基本形式。人体脏腑、经络、腠理、官窍等都是气升降出入的场所。正如《黄帝内经》中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知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则不能用也”。

“故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香、舌不知味、筋痿、骨痹、爪退、齿腐、毛发堕落、皮肤不仁、肠胃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怫郁,玄府闭塞,而致津液血脉荣卫清浊之气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随怫郁微甚而为病之大小焉”。

李东垣曰:圣人治病,必本四时升降浮沉之理,权变之宜,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经谓: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升降出入者,天地之体用,万物之橐龠,百病之纲领,生死之枢机也。其在病机,则内伤之病多病于升降,以升降主里也;外感之病,多病于出入,以出入主外也。升降之病极,则亦累及出入矣;出入之病极,则亦累及升降矣。

李东垣曰:圣人治病,必本四时升降浮沉之理,权变之宜,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经谓: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升降出入者,天地之体用,万物之橐龠,百病之纲领,生死之枢机也。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般来说,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如心肺居于上焦,其气宜降,肾与命门居于下焦,其气宜升,肝胆脾胃居于中焦,为上下左右,气机升降之枢纽。

舌头是反映人体的一面小镜子,那么气机的升降正常与否也会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我们看下面这张图。

一升一降乃自然之大道。我们结合这张图片来一起分析和学习。

我们看这张图,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沿太阳的公转方向,都是自左向右的,也就是中医里说的“左升右降”。

不过这张图与我们所画的位置有些区别,对了便于观看,我们把此图右旋90度后,再来看一下。

这样再观看,就和我们前面创作的图位置是相同的了。这样,地球围绕太阳而“升降”旋转。就产生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寒热温凉,晴天白昼,风雪雨露等不同的变化。但是地球,还是那个地球,大气还是那个大气,这些四季寒热等变化因何而来,则完全取决于升降运转而已。

也就是中医里面说的,一气分阴阳,清者升,浊者降,阳升左旋,升到一半为春(温),升到顶端为夏(热),阴降于右,降到一半为秋(凉),降到底为冬(寒)。天人合一,放在人体也是一样的道理。一气(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春夏秋冬)。所以这春夏秋冬,都是一个地球的运行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象。也就是说肝、心、肺、肾,阴、阳、气、血都是一气的升降变化产生出来的。所以像什么金能生水,水能生木,气能生血等,他们是如何互生的?无非是一气运转到不同的位置,拥有了不同的命名而已。

都源于这一气,这一气就是脾土之气,所以,脾为四象之母,后天之本也。所以,繁而繁之,则宇宙万物,皆纳其中,简而简之,不过一气,不外阴阳,不出四象。

这张一气四象图,就是以一年四季为模板,囊括进了脏腑阴阳寒热五行气血等内容。这些顺序是按照人体的气机升降和脏腑位置来定的,如最上面是上焦为心,在令为夏,最底下是下焦为肾,在令为冬,左侧为肝,右侧为肺,即代表“肝升于左,肺降于右”的气机升降规律,这里主要是肝肺的气机的位置特点,而不是脏器实体的解剖位置。

我们知道了“肝升于左,肺降于右”的升降规律后,我们再来看舌相图。

有很多人会疑惑,这个图左侧的“左升”为何箭头却是向下的?右侧的“右降”为何却是向上升的呢?

这是因为大家所理解的升降,就是我们所谓的“上下”了,其实不然。我们来看人体的升降是如何升,如何降的?

我们先看左侧,我们自己观察着身体,左升是从左侧的下焦(肾)上升至左侧的上焦(心肺),是这样的吧?那么我们再看右降,是从右侧的上焦(心肺)降至右侧的下焦(肾)。

我们来取类比象,看这张舌相的脏腑分布图,我们先看左半部分。

我们一定要区分左右哦,不要左右不分。

看左侧,左升,是从下焦的肾,升至上焦的心肺。也就是这个箭头的位置。

右侧呢,就是从上焦(心肺)的位置,下降至右侧的下焦(肾)。这就是这个箭头的方向。

所以这个气机升降图的方向就清楚了,因为舌头是下垂的,所以他的升降方向,与人体的升降,箭头是相反的。如果再不明白,你就out了。

如果人体气机升降正常,其舌轮廓应该是圆顿流畅的,如果出现了高凸凹陷,齿痕缺损,就说明气机周流出现问题了。

我们看这张图,左侧舌尖部向下凸出来了。这就是“左升”太过,或者称为“肝升太过”。

如这张实例舌相。就是肝升太过的表现。

这左侧肝升太过,其左手肝脉,也必定弦实有力的脉象。

其左上腹也必定是腹肌紧张,触诊抵抗的表现。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一张图。

这不用多说了,这就是“右降不及”或者称为“肺气不降”的舌相特点。

这些都是右侧肺气不降的舌相。右侧的舌头主敛降,主右脉,左侧的舌头主升发,主左脉。上面这种舌相的患者,其右手脉象必定会上越有力。

其他不再逐一列举,只要认真领悟,仔细思考,定见真机,举一反三也。

李师说“ 有其脉,便有其舌,有其舌,就有其证,有其证,则用其药”。意思就是说“有什么样的舌象就有什么样的脉象,有什么样的脉象就有什么样的舌相,有什么样的舌象(脉象)就有什么样的症候,有什么样的症候就用什么样的方药”。

换而言之,有什么样的舌象,也就用什么样的方药。所以这是我们李氏奇效舌诊和望舌用药的基本理念。望舌用药,切脉用药,道理都是一样的,都是中医秘而不传之精髓,现在我把这一套绝技拿出来,希望我们在此微信平台中能给大家做一点拨和启迪,振兴中华医药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李氏奇效舌诊主要是从舌形、舌质、舌苔、舌底(舌络)四个方面去观察,尤以前三者最为重要。

一是看舌形,即舌体形状,舌体的厚薄软硬、大小胖瘦、高凸凹陷、齿痕裂纹、舌体及舌中线的中正与歪斜、舌体运动的灵活与呆板。

二是看舌质,即舌体所呈现出来的颜色,明暗深浅,瘀斑郁点等,反应整体气血的一个流通分布及盛衰情况。

三是看舌苔,舌苔分布的均匀与否,颜色特点,厚薄与剥脱,荣枯润燥等。

中医传统舌诊认为,舌质与舌苔在反映病证方面各有侧重,一般来说,舌质多反映五脏精气的盛衰;舌苔多反映病邪的性质及病位的深浅。这是因为舌质的色泽形态主要是依靠五脏所化生的精气上荣以维持,故五脏精气的盛衰也就主要表现在舌质上;舌苔由肝引肾水升发,经过脾肺等共同输布全身而成,若体内有邪气,常会影响水液的运行,而表现为舌苔的异常,故舌苔更侧重于反映病邪的情况。

由于中医发病学理论更重正气的盛衰,故相比较而言,中医望舌更重舌质的变化。对此,清代医家周学海在《形色外诊简摩》一书中明确指出:“苔无论何色,皆属易治,舌质既变,即当察其色之死活。”因此,一般而言,仅有舌苔的变化,病情较轻;从舌苔变化发展至舌质的改变,提示病情渐进;若舌质了无生气,则表示脏气已绝,病情危重。当然,舌质与舌苔的变化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故临证还要将它们的变化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一般多以舌色为纲,以舌苔为目,共成为舌象辨证论治的依凭。

另外,舌诊也要注意看“舌神”,这对疾病预后关系密切,舌神就是对前三者的综合状态的评定,即舌色鲜明润泽,活动灵活为有神,此时正气足,病易治;舌色晦暗,活动迟缓为无神,其病难治。

李氏奇效舌诊和传统中医舌诊的区别?

我们通过几个病例来说明一下,这答案就不说自明了。我们都学习过课本上的中医最传统的舌诊方法,之前我们曾列举的舌相也证明二者区别了,传统中医认为的正常舌,在我们看来都是不正常的,并且可以把症状说准确,这是我们更准确的理论优势。今天我们再通过几则对话,来给大家做一个对比,感受一下李氏奇效舌诊和传统的中医舌诊法的区别何在。

冀—沧州—中医:

苔白厚:上焦有湿有寒。舌质青紫:体内有瘀。

————这一句就是最经典的传统舌诊的结果了。我相信98%的人都不会听懂的。所以人们都认为中医“很玄”啊。要问患者具体有什么症状表现,这个传统中医也不知道,这种认识和诊断如何能赢得患者信任,如何更贴切的治疗呢。

我们运用之前讲解过的知识先来看一下这个舌象。

我把我给患者看过之后的内容给大家看一下,原理依据大家结合照片一看就能知道了,以后会慢慢的进行讲解。

舌质淡,阳气不足,舌苔厚,寒湿内生,微有齿痕,舌尖不规则,有不均匀红色,两侧边缘高耸,右侧为甚,心肝火旺,易致头晕痛,烦躁易怒,多梦,睡眠不佳,白天易困倦神疲,前端凹陷,胸闷气短,容易咳嗽,易腹胀,消化不良,腰背酸困,容易产生生殖泌尿系统炎症。

需要提前说明的,这些症状我之前与患者均没有做过任何沟通和联系,全部都是从舌相之中看出来的。那么结果是不是说对了,患者如何回应的呢?上面的传统中医舌诊法,对于我们的舌诊法又是持什么态度呢?

传统中医叹服了,患者反馈我所看到的列举的症状全部正确。

换位思考,如果诸位是那位患者的话,大家是信服我的诊断,还是信服传统中医的诊断?99%的人会信服我的诊断,因为我能说到患者心窝里去,我说的症状都是简明易懂的,接地气,患者一听就明白,和自己的症状感觉完全符合,所以患者会更信赖于我。这就是我之前说过的,要在治病之前先把患者震感住,今后的一切都好办,而李氏奇效舌诊是迅速赢取患者信任的一把利器。

这是昨天我们学员说的,学好我们的舌诊真的可以做到无人能及,诊断治疗底气十足。

李氏奇效舌诊对于诊断的神奇帮助:

例一:

例二:

学好我们的舌诊,就好比一台扫描仪,把患者的症状分析的一丝不差,患者一个都跑不掉,可以迅速的名满一方。

这是我们一个学员的患者。我从舌象之中大概看出了下列的问题:

腹胀 消化不良,肾虚 腰背酸痛,身倦乏力,易怒烦躁,胸闷。

腹胀,消化不良这从哪里看出来的?

舌中部位(中焦脾胃的反射区)舌苔厚腻(脾被湿困)加上中间凹陷,代表脾虚(运化不好)。所以会出现腹胀(痰湿容易阻遏气机,气机郁滞,饮食物不容易向下走,所以容易腹胀), 消化不良(脾虚不运)。另外脾气亏虚也会导致四肢乏力,因为脾主四肢是也。这些结合藏象学说的内容分析就可以。

当然这个患者的舌象,还不是特别红也没有明显的小点点,所以肝火还不是特别大,所以我在列举症状的时候,就列举了最基本点肝火大的症状,就是性急易怒。

当然这个患者的舌象,还不是特别红也没有明显的小点点,所以肝火还不是特别大,所以我在列举症状的时候,就列举了最基本点肝火大的症状,就是性急易怒。

所以我们看舌象,在向患者提供列举症状的时候也要根据舌象来把握一个尺度,并不是症状罗列的越多越好。这种技巧,需要大家根据我们的知识,在临床之中多多练习,熟能生巧。

这个患者我还说了他有胸闷的症状,和上面患者舌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我们需要明确指出一下。这个胸闷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我们看患者舌头最凹陷的是什么部位?脾虚凹陷,舌前部位(肺反射区)更加凹陷了,也就是胸中总是处于扁扁的状态,气吸不满,胸廓不能鼓起来,气不足以息。所以患者会出现胸闷的症状,是肺气虚导致的胸闷,四肢乏力也证明了气虚的存在。

再看这个舌象也是肺区的凹陷。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会造成胸闷,那就是肺这个区域,特别的高凸,这说明胸腔能量积聚在一起,不流通了,患者不但胸闷,还会四肋胀满,好像胸部像吹的鼓鼓的气球一样。这种情况属于实证导致的胸闷胀满(如下图),虽然下图对话中没有提及胸闷的症状,但是就舌相特点来看,是存在明显的胸闷胁胀症状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症状是我们之前没有讲过的,那就是我说明了患者存在“肾虚,腰背酸痛”。

那么,这些症状,我们又是从哪里看到的呢?这又是我们今天的一个新的知识点。

肾虚,不得不提到的肾,肾的反射区在舌头的什么部位?下焦,舌根部位。

何以看虚,何以看实?这里记住一个原则“高凸为实,凹陷为虚”,像上面讲的胸闷的舌象,肺区的凹陷和高凸都会出现胸闷表现,一个是虚证的胸闷,一个是实证的胸闷,实证就是能量太实满壅塞,治疗需要泻(实则泻之),疏散为主,如用丹参,赤芍,黄芪等药物治疗,凹陷的是肺气大虚,不足以息,这时候要补(虚则补之),使用党参,白芍,香附等药物治疗。那么我们就知道了,这位患者舌根部位是凹陷的,所以证明这位患者是肾虚的,也就需要使用一些补肾的药物治疗,如杜仲,牛膝等。

另外,舌根部位的舌苔也是厚腻的,寒湿较重,寒主痛,湿性困重,加上肾虚有哪些症状?腰为肾之腑,定会有腰酸背痛,腰部发冷,酸困劳累的感觉。肾虚的其他常见症状还有头晕耳鸣,脱发,性功能下降等。

那么,我们看出来的症状到底对不对呢?学到的知识必须得到验证才有意义。

这是我们学员的处方,顶部有其在诊治过程中采集的病史记录。

腹胀,消化不良。胸闷,腰膝酸软,头昏,乏力甚,

还有精神抑郁,口眼干,耳鸣,阳痿,睾丸下垂。

精神抑郁,说明其肝郁火旺,肝气不舒,脾气不好,口眼干也是肝火旺的表现,头昏耳鸣,性功能不好也是肾虚的表现之一。结合上面我们列举出来的症状,证明我们分析的是非常准确的。

图解:A:舌尖内陷 B:舌中焦凹陷 C:舌根高耸有郁点 D、E:舌两边高耸,右侧为甚 满舌郁点,B、C:舌苔较厚,中下焦为甚。

我们根据望舌象的一个原则“高凸为实,凹陷为虚”。在不同部位凸起和凹陷,就代表着相应部位脏器的虚实。这个舌象和上面相似,都是舌中部位有明显的凹陷,我们知道了这是脾胃虚弱导致的舌体中间的凹陷,根据中医治疗原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通过加强健脾益气的药物,就可以纠正舌象脾区的凹陷,在纠正舌象凹陷的过程中, 身体症状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通过上述讲解,我们知道了舌中间的凹陷,代表了脾胃的虚弱(因为舌中属脾胃)。脾气虚弱,无力运化水谷,所以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表现。

我们知道了这个“高凸为实,凹陷为虚”的舌诊原则,我们看一下他的舌尖部位也是向内凹陷的,所以他的“心(脑)”也是虚的,“虚”就是“不足”的意思,这主要是心阴不足,睡眠也是不足的,多见于习惯熬夜或失眠患者(失眠也会暗耗心血,熬夜不睡和失眠的危害是一样的,都会暗耗心血),但在临床上遇到很多舌尖凹陷的患者,代表睡眠不足或睡眠不佳,有些患者就会说“我睡眠很好,一觉到天亮”,特别是年轻人,这些人往往都有熬夜的习惯,熬到困得挺不住了才去睡觉,那肯定会睡眠“好”的,不过是一种假象,如果按正常的睡眠时间休息,他就会睡不着了,这是因为熬夜掩盖了睡眠不佳的症状,但是在进行舌诊的时候特别是遇到年轻人就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要详细询问一下患者的作息时间以资鉴别,我们在用药的时候按舌用药就可以了。如果舌尖内陷中度,就伴有心阳不足了,就会表现出嗜睡的症状了,程度再大的凹陷就代表腰痛了(如下图),这是一个特殊的表现,我们会在以后的课程中逐一详细讲解。

上面我们说了舌中凹陷是脾胃虚弱的表现,那么我们再看上图这个,这舌中部位与前面相反,是高凸隆起来了,这也是“高凸为实”的表现,中间部位能量垃圾太多了,壅塞不通了,你见舌头有多胀满,患者肚子就有多胀满了,这种舌相的患者肯定会容易腹胀的,胃肠蠕动缓慢,与上面正好形成一个虚实对比。还是一个虚性的腹胀,治疗就偏重于补,用药如白术,党参等,一个是舌高凸的实性的腹胀,治疗就要疏散,要泻,用药如苍术,炒槟榔等。

我们再讲一下这个舌尖的凹陷什么时候代表睡眠不好,什么时候代表腰痛。

我们看这个舌尖,就代表腰痛,睡眠可以正常,也可以不正常。

像这两个舌尖就代表睡眠不好,他们的特点一是凹陷的程度小,二是就像苹果咬掉一块一样,形成不规则的缺损。

像上面的腰痛的舌尖凹陷程度很大,并且凹陷处非常的光滑,就像很自然的长成的那样子。

就像这个很光滑的苹果底部一样(也像人的臀部)。

另外,其舌尖部位(脑与心的反射区)颜色比较红,这里其实有很多红色的郁点的(照片可能不一定很清晰),从舌两侧可以看得更明显一些,这就是心肝郁火不能通降,就是中医通常所说的“相火不降”、“心火涣散”的表现。郁火在心肝与头脑之中,会有哪些表现呢?这舌象特点的患者就会表现出容易烦躁易怒、睡眠不安、头痛头晕等表现。

那么这个郁热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因为他的脾土虚弱,脾肾有寒气。见上有热,下必有寒。肾居下焦属水,主寒,心位上焦属火,主热。而脾在中焦,为上下二焦沟通之枢纽,就是水火既济的枢纽,其枢纽功能正是通过脾升胃降的功能实现和完成的。如果脾胃虚弱之后,升降枢纽不利,肾水上不来,救济不了心火,心火下不去,温煦不了肾水,这个时候就心肾不交了,就会造成上热下寒,虚火上炎之心火独热于上,肾水独寒于下的结果。

下面是我和学员们的对话截图,叫大家再次感受一下李氏奇效舌诊的优势特点。

下面这张舌相有哪些问题,大家是否能够看得出来了?

大家先用所学的知识先自己看一下,然后再和下面对话里面的“答案”来验证一下自己的诊断结果吧。

舌中线的诊断价值和意义:

对话 1:

舌中线与脊柱的关系图(李氏奇效舌诊)

这个患者主诉背部总是凉飕飕的在里面钻风样的感觉。

我们对应脊柱的反射区位置看,裂纹主要在胸椎的位置,也就是背部的位置,所以会有背部的不适症状,背部都开了口子了,能不在里面钻风嘛。

这一个中间的裂纹也是后背胸椎的位置。

这个主要也是腰椎处的裂纹,腰椎的位置也有问题。

上面这个图,就复杂一些了,整个脊柱都有些问题。

通过这些图,结合全息脊柱的对应图,根据位置来判断是哪一块出现问题就可以了。

对话 2:

验证结果:

在用药方面呢,颈椎部位的裂纹或凹陷及隆起等改变,加葛根治疗,胸椎段出了问题加羌活,或者葛根,羌活合用(葛根也可以治疗后背部的问题),腰椎段出现异常加独活治疗。

一般药量都是30克,羌活对胃有些刺激性,胃部不好的容易引起恶心想吐,胃痛等表现,就减量使用,15-20克左右。

独活 片姜黄 对胃 有刺激性吗?

其他药对胃没有刺激性。

另外补充的就是舌中线上还有气管咽喉的反射区。

一般的气管部位与颈椎节段差不多,一般患病多呈局部凹陷的改变,像很多慢性咳嗽的患者都可以在颈椎附近出现气管部的凹陷,就像我说的肺区的凹陷,严格来说是气管的凹陷。

当然气管部位也有呈现裂纹的时候,大部分会有两条裂纹出现。

一般诊断咳嗽气管部位的凹陷诊断咳嗽比较可靠,裂纹呢,可以进行问诊鉴别,一般像这种颈椎也有问题,气管也有问题。

咽喉的反射区位置一般比颈椎更靠近舌尖的部位,如果裂纹或凹陷由颈椎处向上延伸,就表明他的鼻咽喉部位也有不适症状,一般多见于鼻咽炎(鼻部与咽部相通,一般的鼻炎的患者也有咽喉炎,咽喉炎的患者也有一些鼻炎的症状)。

像这种咽喉部的改变我们可以加桔梗治疗,一般用10-15克。如果舌尖部有红色郁点诊断鼻咽炎更准确,舌尖的郁点加薄荷15克。

我们学习了李氏奇效舌诊的基本常识也见识了望舌用药的疗效,现在我们详细的分区域一步步的进行学习。

我们先学习望舌苔。

通过前面的知识内容我们了解到,舌苔是附着在舌体上的薄白色绒状物。舌苔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我们从传统中医的认识角度去了解。

传统中医说舌苔为胃中生气所现,还有说舌苔是胃中浊气熏蒸而成。

这几种说法并不是十分准确,我们先看第一个,舌苔若是胃中生气充足的表现,那么舌苔厚腻又如何讲,岂不成了生气非常足了吗。

如果舌苔是胃中浊气熏蒸所成,那么传统中医认为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那么按人体理想的气机升降来说,胃主降浊,胃中浊气应该向下走,上升的应该是脾之清气,不应该胃中浊气向上熏蒸,如果浊气上行岂不是胃气不降的病理状态了。

按这种说法,如果胃气全部下降的话就应该无苔了,但无苔又确属病态,所以这种说法也不合适。

那么舌苔是如何生成的呢,我们如果看舌象看得多了就会知道了,舌苔是由下向上长的,十有八九的患者都是舌根部舌苔较厚越靠近舌尖部越薄,甚至有的少苔,也会在舌根部位存在一些舌苔。

我们从这个八卦图可以看出来,舌根部位是下焦肾的反射区,是水之位,主北方。就像北方常年的寒凉积雪一样,歌词里写到”大河向东流“”昨日像那东流水“,从我国的地理环境来看,江河湖泊的水都是由西北部流向东南方的。

也就是由舌根流向舌尖的。

舌苔位于舌头的最上面,就像天空的云朵一样,白色而纯净。

我们换个角度去理解,云朵是如何形成的呢?《黄帝内经》中说过: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也就是说,地面上的水分经过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至天空形成云朵,当水蒸气上至天空凝结成水滴形成云朵,当云朵的含水量过大,云朵变成雨滴又降落到地面上。

在我们的舌上,舌根部位就是下焦,就是大地上的水,肾水的位置吗,主一身之水。

舌尖呢就是天空,是巅顶之上,最近太阳(太阳就是心)。

所以闲话说了这么多,舌苔到底是如何生成的呢?舌苔是肾水经肝木之气的升发,顺着气机的升降,脾胃的枢纽,心肺的输布来灌溉周身的。

如果舌苔厚腻,那就是灌溉的水分太多了。内涝了,我们就说他是痰湿过重,水湿积聚。

如果那里出现剥苔,就是阴虚了,缺少水分,像很多糖尿病患者大多都会出现阴虚舌红苔少,有裂纹(津亏)的舌象。

如果哪里出现了舌苔薄厚不均,舌苔厚的厚,薄的薄,又有苔厚腻的地方,又有剥苔的地方,这就是肝气被郁,水液输布的不均匀导致,气机不调畅。知道舌苔原理和病因了,治疗也就不是难事儿了。

上面讲了舌苔的生成,就好比是地面上的水,经过蒸发气化升至天空形成的云朵,然后云朵会变成雨再落下地面,这样形成循环,所以舌苔也是在不断循环和变化的,这俗话说得好“风调雨顺”,什么叫风调雨顺呢?这雨水不能太多,太多了肯定内涝,像夏季南方地区基本上年年发洪水,年年涝,梅雨季节,一个月得有二十多天阴雨绵绵,满天乌云。雨水太少也不行,大地缺水,干旱,土地都龟裂了。从舌苔上的表现呢,正常的舌苔就像天空的云朵一样,薄白苔,舌苔不能太多,太多了是水湿太重,也不能无苔,无苔就是体内缺水了,满舌裂纹。

正常舌苔要不薄不厚,以隐约看到舌质的颜色为佳。

这是比较正常的一个舌象,按标准来说呢,中后部舌苔能薄些就更好了。

能透过舌苔看到淡红色的舌质颜色最为理想,即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像这一些舌苔呢,就太厚了,属于痰湿过重,体内水湿太多了。

舌苔增厚呢容易形成腐腻苔,什么是腐腻苔呢。苔质颗粒粗大疏松,如豆腐渣堆积舌面,一刮就能刮掉,称为“腐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不容易刮掉,上面像罩了一层油腻状粘液,称为“腻苔”。

腐苔多见于食积,胃气不降,食糜腐化后的浊气向上熏蒸而成,多见于小儿,小儿脾胃功能差,很容易形成食积,治疗主要以消食助运,通便泻腑为主。加些槟榔,山楂,神曲,莱菔子,大黄之类的都可以。

平时见得最多还是厚腻苔为主,多属于脾肾亏虚,痰湿内生,阳气被遏所致。

舌苔厚腻会有哪些表现呢?我们结合我们的基础理论的病因学说中湿邪的致病特点联想一下,湿邪致病有哪些特点症状呢?

(1)湿为阴邪,易遏气机:

”遏“就是遏制阻滞的意思。

这里就是说湿邪容易组织经络,使气机不通出现胸脘痞闷,小便不利,大便不爽等症状,湿邪为水为阴邪,易伤阳气,五脏之中 脾喜燥恶湿,所以湿邪最易损害脾阳,脾阳被湿所困,导致水湿留于肌肤而出现水肿,流溢肠胃而出现腹泻。

(2)湿性重浊,其性粘滞:

重即沉重,重着的意思,如湿邪外袭肌表,导致头重如裹(脑袋像戴着帽子一样的沉重昏沉不清醒,像阴天一样的状态),四肢困倦(像身上灌了铅一样的沉重),浊即秽浊之意,即湿邪为病的患者分泌物容易秽浊不清,如面垢(像没洗脸一样的发乌发脏,洗脸后也一样不干净),眵多(容易生长眼屎),大便溏泄秽浊小便混浊,妇女白带增多且秽浊腥臭等。

湿性粘滞:

即粘腻,停滞之意。 粘滞表现在两点:

一是症状粘滞,如大便黏滞不爽(黏马桶,不易冲走),排不尽(排便量少,便意多),易留宿便;小便滞涩不畅,舌苔粘腻厚浊等(舌苔增厚是痰湿重的典型表现);

第二是指病情的缠绵性,湿邪为患,发病缓,病程长,久治不愈,易于反复。

我们在讲全息体质论里面提到过,人体中70%都是水分,从上到下都是如此,就像这个自然中的地气不断地上升,天气不断地下降,这样的气化才会形成大气供我们呼吸和生存。在人体这个小天地中也是肾水不断地经过气化,输布周身,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所以人患病,就会导致水液气化和输布的异常,形成痰湿水饮,尤其是现代人,患者十有八九都是舌苔厚腻。

舌苔厚腻我们如何治疗呢?如果舌苔厚腻看不到舌质颜色,但厚腻程度并不严重的话,我们李氏奇效汤基础方中有桂枝汤和二陈汤等成分即可有效治疗。

这个组方也是针对现代人痰湿重的体质而制定的,所以改善湿性粘滞,久治不愈的问题,所以采用李氏奇效汤治疗疾病见效才会快,痊愈后也不易复发,就是因为李氏奇效汤改善了其湿性粘滞容易反复的性质。

就像下面这位患者一样,阳痿久治不愈8年余,用李氏奇效汤治疗5副药内天天见晨勃。

今天就讲到这里吧。

时间不早了,明天再继续讲解舌苔厚腻的用药治疗。


如果您读完后觉得从中受益,欢迎您在文章结尾处给我们“ 点赞”,您的鼓励是对我们最大的动力和安慰,如有宝贵建议或疑问也欢迎在窗口直接留言给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奇效舌诊】李芳祥:奇效李氏舌诊法
李氏全息舌诊与用药(三)
《奇效舌诊》舌形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讲座【附视频】
浅谈中医舌诊
李芳祥《奇效舌诊舌形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讲座高清版 第一节
[转载]《奇效舌诊》舌形篇,李芳祥,北京中医药大学讲座 2017年05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