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东师大教授:实现“高水准教育”,需要教师不断自我成长!

精彩导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变革,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基于简单技能的行业也逐步被社会发展所淘汰。

现在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而是在“知识与技能”基础上能够理解与设计“过程与方法”,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人,是具有应对社会深度变革的核心素养的人。

作者简介:

周彬,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办得最成功的学校,不一定拥有最好的教育声誉,甚至还受到大家的责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把学校办好了有什么过错,而是学校的办学水准太低。

在低水准的办学目标面前:

一方面是学校高质量地实现了办学目标,从而享有成功学校的地位;

另一方面是学校为实现低水准的办学目标不得不开展大量的低层次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受到大家的责难。

而且,往往越是成功的学校,开展低层次教育教学活动越多,把低层次教育教学活动做到极致的可能性更大,于是更容易成为大家批评的对象。

如果说,十年前我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那么今天我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成了如何提高学校教育的水准。

根据现行《教师法》规定,中师毕业生有了教小学的资格,专科毕业生有了教初中的资格,本科毕业生有了教高中的资格。

这不仅仅是获得教师资格的学历前提,也是我国当前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学历结构的主要构成。

之所以强调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学历层次,主要是考虑到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而不是考虑这个阶段教育对教师的专业需求。

中师毕业生教小学教材,专科毕业生教初中教材,本科毕业生教高中教材,从学科知识来讲,应该是看得懂也讲得明白的。

当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这样的学历结构应该是足够的。

可是,需要中师毕业生去教小学生、专科毕业生去教初中生、本科毕业生去教高中生时,也就是把原来基于“双基”的教学目标升格为基于“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时,对教师群体的要求不仅仅是努力程度要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力层次要得到提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变革,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基于简单技能的行业也逐步被社会发展所淘汰。

现在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而是在“知识与技能”基础上能够理解与设计“过程与方法”,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人,是具有应对社会深度变革的核心素养的人。

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科知识上站得更高,在人的发展上看得更远。

不能从高层面来看学科教材,那就注定了只能在知识传授层面求教学质量,而做不到在知识与能力层面要教育质量;

不能从远视角来看学生发展,那就必然将教育定位于学生眼前的成绩,而看不到学生长远的成长。

整个社会都在鞭挞应试教育,大家都在呼唤素质教育,但为何实施素质教育这么艰难?

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远不只是理念层面的更新,更不可能靠教育口号的呼喊,在最本质的问题上,还是需要教师群体能力层次的提升。

在最近十来年,全国中小学校办学硬件水平的提升基本完成,在校舍建设和硬件改造上都很自然地分享了社会变革的成果,但教师队伍建设依然停留在维持现状的质量提高时代,还没有进入到教育变革的层次提升阶段。

有了高规格的学校,有了高水平的教室,并不会为我们带来高水准的教育;要提高教育水准,依然要靠高层次教师的涌现。

因此,今天国家教师教育的核心任务,已经不再是“为低水准教育培养高质量的教师”,而是要“为高水准教育培养高层次的教师”。

推动基础教育的深度变革,前提是要深度改造我们的教师教育;没有教师教育的升级换代,就不可能看到基础教育的深度变革。

试想,没有高层次的教师,谈何造就高水准的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造“有魂”“有境”“有径”课程基地
教育论语之七
你们一直在说的“共同体”,到底是个啥?
学校教育品质向“理想”提升
“新基础教育”内生力的深刻解读 叶澜
课程变革如何以学习为中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