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级管理中要重视考试的调节功能

 

考试的功能应具有双重性,即考查性和调节性。当今在中国,以个人的成长总是伴随着一次次考试,通过每一次考试的成功与失败,进行自主、不自主的调节,达到自己的预定目标。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中,如果能充分注意,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考试的调节功能,必能促进班级管理水平更上新台阶。
一.抓住考前教育,形成巨大的向心力。
    每个学习阶段,都有很多次的考试,班主任如能及时抓住每次考前教育机会,就能使教育效果扩大。心理学认为,集体成员有相同的观点和信念,有共同的价值观,就会加强成员间的心理相容。考前学生一般总能形成统一的认识,积极复习,以期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样就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教育容易深入人心。但这是相对的如果班主任一味强调知识的学习,片面强调同学之间的竞争,就会走向反面,导致班级成员的关系紧张,形成隔阂,不仅削弱了平常的教育效果,而且为后期教育带来困难。正确的考前教育,应坚持正面引导、全面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集体荣誉感教育。在一个班集体中,考试不应只视为个体行为,应把考试当作一次集体活动,班级是一个战斗小集体,没有班级的荣誉,个人也得不到荣誉。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是班级主人翁,确立并增强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自觉形成考出好成绩为集体争光,班级考好我光荣的理念。
    (2)班风、班纪教育。利用针对考风考纪的教育时机扩大引申,大张旗鼓地进行端正班风,强化班纪的宣传,形成考风促进班风,班风带动考风的联动效应。
    (3)差生转化教育。由班集体大环境的影响,差生也能萌发一时学习的热情,班主任要能及时发现,加以引导利用,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延续其学习冲动的时间,给其创造成功机会,寻找转化的契机。
    (4)学习方法、习惯的教育。组织如何复习的讨论,加强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目的性,通过复习寻找平时学习上的漏洞和弱点,分析反思产生知识漏洞、弱点的原因,改进平时学习方法、习惯,为进一步端正学风打下基础。
    (5)加强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考前虽然时间紧张,但仍需花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除了解复习情况,还要在认识上加以引导,防止把前次考试情绪带到下次考试中来,如骄傲、自卑、焦虑、急躁等。
二.正确看待考试成绩,进行心理疏导。
    每次考试后总能区分出成功者与失败者,班主任除进行常规考后总结,如要求学生横向比(与全班同学、全年级同学比较)、纵向比(与自己以前考试成绩比较),分析考前准备的得与失,检查平常学习中的问题等。但考试毕竟是对某个阶段知识的总结,考试成绩是对学生这一阶段学习情况的直接反映,有一定的片面性,若要扩大教育效果,还要做一些其他的分析工作:
    (1)摒弃“成绩等于能力”的错误观点。大量的事实证明,考试成绩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学生平时学习质量及刻苦程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要改变由成绩待人,而为由人分析成绩的工作方式,把考试当作塑造人的一次机会,要透过成绩努力向学生揭示其性格、人格上的一些缺陷。如①拚命死学而成绩又总得不到提高的内向型学生,②次次成绩都差,放弃努力的自暴自弃型学生,③成绩优秀,心理压力沉重的脆弱型学生,④玩耍成性,聪慧而不踏实的浮躁型学生等等。班主任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针对性剖析,促其改善。
    (2)允许学生犯错误。考试中学生常犯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不要一棍子打死,考试毕竟不是机械性的劳动,而是创造性的劳动,害怕犯错误的人是不可能大胆创新,激情创造的,允许甚至鼓励学生犯错误,就能给学生思维松绑,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起到真正的智育的目的。
     (3)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契机。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当代中学生只能品尝成功的甜蜜,不能接受失败的痛苦;习惯于一帆风顺,经受不住挫折;有远大的抱负,缺乏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有强烈的成人感,生活上却过于依赖,不能自强;乐于接触社会,又没有适应能力,不能明辨是非。因此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与同学的成绩,对于成绩上升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并设奖给予表彰,但要提醒他们仍然要保持冷静心态,不要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要做到看到成绩树立信心,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班主任要指导他们调节心理,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对于成绩没有进步,甚至退步的同学要更耐心帮助,首先要使他们冷静下来不要盲目地全盘否定自己,失掉信心,而是找找自己有进步的科目(甚至是某一种题型),看到自己的潜力,同时也要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造成错误的原因,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定出下阶段的目标,在指导和帮助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与家长统一步调。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还应重视协调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因为他们的言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利用家长会和家访的机会,要求他们要有一个冷静的心态,要实事求是地正确评估自己孩子,对孩子要求也要适当,如果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考试时家长比孩子还紧张,如此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欲速而不达,还会制约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期望值过低(特别是一些极差的学生家长),就会任其发展,发弃对孩子的教育,这样也会使孩子放松对自己要求,而不求上进,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瞄准大目标,进行宏观调控。
     在每个学习阶段都有很多次考试,要求学生每次都发挥出色,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心理学上讲求一个状态调节的问题,西方经济学中有一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其含义是随着消费者连续增加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他从该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感呈递减趋势,考试对学生有一定的鞭策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一次次的运用,其效用也越来越差,因为这是对分数的消费已成习惯,每次考分相差无几,对优秀生一次次表扬奖励,开始能从心理上获得一定的满足感,逐渐就会下降甚至陷入麻木状态,对中等生的促进作用也会越来越小,每次考试,因为少有赶超优生的机会,逐渐产生厌学心理,陷入后进生的行列。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分清考试性质,采取“舍卒保车”的策略。如中考、高考最为重要,其次是期中、期末考试,然后是月考、单元测验等,我尝试把月考、单元测验的成功机会尽量让给中等生甚至差生,考前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对于优生不进行指导动员任其自行处理解决,这样可以达到如下几个效果:
    (1)打破“优生不败”的神话,鞭笞他们进一步觉悟,从而以更大精力投入学习,迎接下次考试,发挥将更出色。
    (2)让中等生找回信心,看到希望,由于优生的麻痹大意,中等生名次有可能突破,从而找到信心,激励自己努力去学,逐渐向优生靠拢。
    (3)有助于师生进一步沟通,经过如此调节,激起了波澜,学生心理会有很大触动,这样教师的教育才更让学生信服,也能深入人心。
    总之,充分运用考试的调节功能,可以促进班级整体的进步,实现教育面向全体的目标,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最希望老师在家长会上讲什么
班主任优秀德育论文
复读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策略
尖子班学生的思想教育
实用:做有心、有“新”的教育| 班主任要抓住的几个关键节点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2)班主任工作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