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文化】北京老城门的那些事

  ■馆名:正阳门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

 

  ■特点:以北京城门文化为主的博物馆

  ■建馆时间:1991年

  ■镇馆之宝:正阳门城楼

  古都北京设计对称匀齐,气魄之大,举世无比。而在北京众多的建筑中,最能显示古都雄伟壮观的,莫过于城门与城楼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的城门大都消失,内城仅存正阳门,现在正阳门内已被辟为城门博物馆。

  ■正阳门城楼讲述北京老城门

  老北京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北京的城门,外七内九皇城六"。说的是北京城,外城共有七座城门,内城有九座城门,而皇城的城门是六座。不过随着城市的变迁,北京的城门陆续消失了。现在剩下的城门,皇城城门只留有天安门一座;内城城门只剩正阳门;而外城的城门则全部消失了。

  正阳门是明、清时期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因其在皇城的正前方而被百姓俗称为"前门"。正阳门在北京内城的城门中,是最高大、最富丽堂皇的。在正阳门的左右,按照左文右武,左边是崇文门,右边是宣武门。内城其他几门是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共九座。

  内城各门按照同样的样式设计建筑,仅大小和细部略有不同。各城门的城楼建于城台之上,为一巨大楼阁或壮丽宫殿,三檐双层,每层环有围廊,并筑有可供登上城台的马道。城楼的前面是箭楼。箭楼用砖砌成,城壁倾斜,有两层屋檐和四层箭窗。箭楼和城门之间由弧形的瓮城相连。

  正阳门在元代和明初均称作丽正门,取离卦中"日月丽乎天"之意。明成祖迁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对北京城进行修缮、营建。并于永乐十七年,将元大都南城墙南移一公里,丽正门迁到了现在正阳门的位置。明正统二年(1437年),重修城楼,后改称正阳门。明清时期的正阳门,包括了城楼、箭楼、闸楼、瓮城、月墙、庙宇等,与内城南城垣连为一体,外有护城河围绕,形成了一组建筑群体。

  正阳门城楼建成后命运多桀,屡次被毁。最后一次被毁,发生在1900年。这一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正阳门城楼在义和团运动中,被八国联军的炮火给轰塌。此后不久,驻扎在城门内的印度军不慎失火,结果把城门彻底给烧毁了。内城的正门被毁,直接威胁到了皇城的安全,清政府立即组织了复建城门的工程。城门的复建历时近五年完成,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正阳门城楼是清末新建的。
 

  ■从城门大炮,说说正阳门的防御功能

  修筑城门本身就是为了保卫城池的安全,一般来说正阳门的城楼,相对其他城门,这种功能并不突出。但是遇到战时,正阳门城楼的防御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正阳门城楼具有悬灯示警的作用。正阳门距皇城很近,一旦失守就会危及到皇宫的安全。古代通讯不发达,发生战斗,如何向皇帝迅速报告战情是十分重要的。于是守城士兵就采取在城楼上,悬灯示警的办法,迅速向皇帝报告城外的战斗情况。城楼上悬一盏灯,表示敌人已接近城下;悬两盏灯,表示战斗激烈;悬三盏灯,表示城防将要失守。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入广安门,杀向皇城。正阳门守军看到大事不妙,立即在城楼上悬了三盏灯。崇祯皇帝看到后,带着随从亲信,本想杀出城去,可是当时城内一片混乱,谁还管皇帝不皇帝,城上守军一概"乱箭伺候"。崇祯皇帝出城不得,无奈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他带领太监王承恩,登上景山自尽了。

  正阳门城楼上,设有大炮,为的是保护城池的安全。古时候的大炮和现在的不一样,看起来十分简陋。过去的大炮,威力不大,而且射程较近,不过比起弓箭来,还是强了许多。正阳门上设有大炮,如遇敌军来犯,就可以炮还击,提高防御能力。现在正阳门博物馆内,还展出了一个炮筒,虽然它现在锈迹斑斑,但是当年可是威震沙场的"神武将军"。

 

  在正阳门博物馆的展柜里,摆放着一个银盒子,盒子旁边是金、银、铜、铁、锡五样元宝,还有红、黄、绿、黑、白五色线圈;红、白、黑、绿、无色的五色宝石;还有五谷。据工作人员讲,他们在整修正阳门城楼时,在房梁上发现了这些东西。当时它们都放在一个方形的银盒中。当初修建城楼时,工匠们将这些东西放在房梁上,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保佑建筑平安。过去,建筑没有避雷设施和防震措施,经常因为遭到雷击和地震而烧毁、倒塌。因此工匠们就想出了放置镇物的办法,保佑建筑物的安全。

  过去我听老人说,修建正阳门时,曾经放置过镇物。但是谁也说不清是什么,放在了哪里。现在正阳门博物馆展出了这些镇物,才知道原来是五色宝石、五色线圈、五色元宝和五谷。

  其实,不光正阳门城楼有镇物,紫禁城的大殿在修建时也放置镇物。就连普通人家建房时,也会在房梁上放枚铜钱,作为镇物。
 

  ■博物馆里复建的关帝庙

  在喜仁龙先生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一书中称,前门建筑群最漂亮的建筑,是正门两侧的两座黄顶小庙。东为观音庙,西为关帝庙……庙内黄顶白碑,树木参差,灰墙环绕,环境宜人。

  明清时,北京城有九门十庙之说,在内城的九座瓮城内都建有庙宇,除德胜门、安定门是供奉真武大帝外,其余各门均供奉关帝。其中规模最大、香火最旺盛的当属正阳门关帝庙。每次皇帝去天坛或先农坛祭祀后,回来时必来此庙上香。

  正阳门关帝庙俗称"老爷庙",建于明万历年间。明、清两代,关帝庙在正阳门的瓮城之内,民国时瓮城被拆除后才露出真容。

  正阳门关帝庙之所以被世人推崇,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此处的"关帝签"十分灵验。北京城一直流传着"灵签第一推关庙,更去前门庙里求"的说法。在《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李若农当年参加咸丰已未科会试时,曾经在考前来正阳门关帝庙求签。他求得的签语是"名在孙山外"。李若农看后很是失望,以为会名落孙山。没想到发榜时,他竟高中进士。李若农逢人便说,此签实不灵验。等到殿试发榜,状元为孙家鼎,榜眼名孙念祖,李若农得了个探花,实列二孙之后,与签语正巧合。李若农叹服不已。诸如此类的传闻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奇,以至正阳门关帝庙的"关帝签"有了天下第一灵签之称。

 

  清代每月初一、十五,正阳门关帝庙各开放一天,每当开庙时,庙里庙外,坐满了道士,他们手抱签筒,接待求签香客,不下百余摊。每年除夕开正阳门时,关帝庙里更是香客如云。

  1967年正阳门关帝庙被拆除了。不过现在正阳门博物馆里有复建的关帝庙,您还可以一睹当年关帝庙的风采。

  ■朱启钤的银镐,讲述民国正阳门改造往事

  民国以后,前门大街不光商业发达,更是戏院、电影院等娱乐场所云集的地方。到前门逛街的,看戏的摩肩接踵。前门一带的行人、车辆经常拥挤不堪,交通堵塞严重。后来前门东的京奉铁路火车站、前门西的京汉铁路火车站相继建成,南来的,北往的旅客,使本来就拥塞的交通更是不堪重负。

  1914年,内务总长朱启钤提出了《修改前三门城垣的方案》,得到了袁世凯的批准。袁世凯为此还特赐朱启钤一枚银镐,作为改造前三门之用。1915年6月6日,朱启钤手持银镐,刨下了改造正阳门城墙的第一镐,拉开了正阳门改造的历史帷幕。

  正阳门改造首先是将瓮城拆除,露出箭楼和城楼之间开阔的广场。瓮城内外,除关帝庙和观音庙以外,其他建筑一律拆除。同时在正阳门城洞的东西两侧,打开两个门洞,东门洞直通户部街,西门洞通往西皮市。在瓮城的外侧还修筑了两条宽阔的马路,与前门大街相汇。

  在拆除瓮城的同时,朱启钤还请来外国的建筑设计师对箭楼进行了改造,在箭楼的射孔箭窗下,增建了汉白玉抱柱和栏杆的悬空眺台,在每个箭窗上方,还加饰了水泥制成的西洋式的弧形华盖。箭楼下的城墙部分,增建了东西"之"字形的登城马道,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在近代城市规划建设中,正阳门一带的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正阳门博物馆内,展出了朱启钤当年拆除,正阳门瓮城城墙所使用的银镐,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阳门箭楼和城楼——历经劫难的北京城楼
就在今天!北京前门居然还有这功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前门
正阳门:北京城唯一保留完整的城门
前门关帝庙有什么特别,光绪皇帝竟拜了64次
北京老城故事丨三朝“国门”大前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