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晓谈应试阅读的3234黄金法则

其实,语文考试的差距主要是在阅读,作文是难点,但拉分并没有阅读严重,不跑题,顶多拉上三五分,但阅读就可能拉十几分,甚至20分之多。学生们并非不会阅读,而是阅读的方法不正确,阅读意识不强,所以就很难得高分、得满分。

针对少丢分,力求得高分、得满分,林晓老师对学生们应试阅读失分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阅读的“三个步骤”、“两大秘诀”、“三种能力”和“四类题型”,即应试阅读的3234黄金法则。

从广义的层面理解,阅读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称之为欣赏或鉴赏式阅读,另一种叫作应试性阅读。欣赏或鉴赏式阅读,更多要将“读”与“写”结合起来谈,即读中悟写,写中学读,我们在后面专门再做一个专课来讲。

这里我们请林晓老师集中力量谈一谈应试性阅读,它和鉴赏性的阅读有联系更有区别,既然叫“应试”,那就有应试的一些技巧和要求,林晓老师把这些技巧和要求归纳成四个数字——3234,也就是他所说的“应试阅读的黄金法则”。

应试阅读的黄金法则之一:

3——科学阅读三步曲

在分析了很多学生的失分阅读试卷,调查了学生阅读的答题习惯和步骤之后,我发现了学生丢分的原因主要在:

1、有的学生拿到阅读试卷不读文章就看后面的题目,然后在文章中支离破碎地找答案;

2、还有的学生虽然草草读了文章,但内容没有吃透,看到后面题目,就根据自己的印象一知半解地答题;

3、当然也有严谨的学生,认真读懂了文章,也把题目与文章对照着找了答案,但是答了题还是被老师扣了分,原因是什么呢?没有细致组织语言、注意答题格式等。

学生们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步骤,即使丢了分还不知道为什么。步骤一错,自然就出现了答题不准确、观点不全面、格式不正确,甚至语言不通顺等问题。

所以,在这里我首先要讲一讲阅读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扫读。

扫读就是拿到阅读,先把文章读懂。

有很多学生拿到阅读试卷,不从整体阅读文本开始,这是南辕北辙,冥思苦想都是徒劳无益的,因为这样是脱离了源头的“水”,是没有根本的“木”。

扫读时,还要有效克服心理障碍。千万别把阅读文章看作“高深的、冷漠的阅读文章”了,你要把它看成是“一篇亲切的习作例文”、“一篇自己的习作例文”,试想如果把一篇文章读透了、理解了,甚至达到了能被自己仿写的例文,或者说变成了自己的习作,那还有什么问题我们不能回答呢?

以上说明了扫读的重要性。

扫读的方法很多,只要能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读懂文章的方法,都应该算作好方法。其实,扫读就是根据文章的写作规律,或者说构成规律来剖析文章把文章读懂,因为出题原理就是按照文章的构成来命题的。

有效的扫读方法有:

1、透过题目看构思;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

3、发现文中标志性词(句);

4、寻找文中对应性词(句);

5、进入语境,互换角色情感体验;

6、把握文章的材料组合与构思方式等。

第二步,对读。对读就是将题目与文章对照着读,找到答题区间,锁定答案核心词句,或者题目与题目对照着读,比较、推理、联想、判断答案的要点。

对读,重点做好两个工作:

一是找准答题区间。

可以看题目中的自然段标示,或其中的关键词句,这是寻找答题区间的依据,或者说叫标志性的字眼。

二是锁定答案或提炼答案。

答案的锁定和提炼很精细,直接决定了答题的精准性,它可能在还原文章中的题干中、题干前或题干后,锁定答案时,我们要善于敏感地捕捉一些标志性的标点或字眼,如冒号、破折号,再如“因为”、“由此可见”等词语。

对读能否顺利与扫读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扫读是阅读的前提,对读是阅读的保障。

第三步,精准答题

做到了以上两步,为什么有些同学在阅读中还是以遗憾的结局告终——得不到高分,得不到满分呢?

很多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阅读答题训练,或者说没有规范答题的意识,就自我地认为:反正文章读懂了,答题区间也找到了,抄上去或填一些文中的相关文字上去就是答案了。

其实,这样往往会出现——答案不准确、不全面,甚至语言不通顺、卷面不整洁、格式不规范。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阅读的第三步:精准答题主要是靠细节来成就完美的,完美的答案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1、规范。答题要注意格式规范,须抓住下面的四个要素:

(1)给阅卷老师的见面问候——写答和冒号;

(2)给阅卷老师的座谈导语——抄写题目中的题干;

(3)给阅卷老师的座谈要点——写出核心词句;

(4)给阅卷老师的再见道别——打句号。

2、准确。认真审题之后,抓住核心词汇或高频词汇,找准答题角度,基本形成答案。

3、全面。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多角度思考,分步骤答题,必要时用序号或标点符号标示分隔多个问题的答案,让阅卷老师一看就知道你是按步骤答题的。

4、通顺。答案写下之后,回读是十分必要,这不仅是自我检查的过程,更是修正完善的机会。所以说,这一步是最容易丢分,也是最容易得分的地方,更是阅读拉分的关键所在。

应试阅读的黄金法则之二:

2——应试阅读的两大秘诀

我在这里给大家谈应试阅读的“两大秘诀”,其实是在“故弄玄虚”地引起大家注意,改变应试阅读容易丢分的两个问题,建立两大正确观念。

秘诀一,杀鸡要用宰牛刀

人们常常说:“杀鸡焉用宰牛刀?”针对阅读,杀鸡就要用宰牛刀。

来自阅读阅卷老师的报告反映,他们希望看到的阅读答案是观点准确、全面,语言流畅,卷面整洁,如同一个十几字的小作文一样,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而大多数学生对待阅读有轻敌表现,认为作文难,需字斟句酌;阅读,就是写上答案,忽略了阅读的人文性,有明显的理科化倾向。

因此,对待阅读应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应把阅读当成作文一样去审题,去措辞组织答案。如此来看,阅读相对于一篇大作文来说,不是小菜一碟了吗?

所以,实际上,这不是个秘诀,而是个观念问题。

秘诀二,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有教育家曾谈到小学数学的学习时,认为: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就足够以后生活和算账需要了。但为什么还要学习呢?其实,是在训练学生的一种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一种细致、细心的习惯和品质。

所以,在阅读教学时我特别强调这八字秘诀——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它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

第一,遇到问句较长、难度较大、需要自己归纳的题目时,切忌做了“两个傻子”,要认真细心地“两步”走,千万别着急!

我在课堂中与学生调侃的“两个傻子”就是——

一是,一看到题目就冥思苦想的人,这种人就是“傻子”,因为你自己为难自己呀,没有借助语言环境来帮助自己理解答题。如果你先不动脑筋把题干在文中找到用横线划出来,再联系上下文,不很容易找到答案或找到答题的启示了吗?

二是,如果你已经从文章中找到了题干中的核心词汇或句子,用横线划出来了,还不去动脑筋思考:到底答案在哪里,随便抄了一句就了事,那就是真正的“傻子”了。

那应该怎样做才不算“傻子”呢?

首先,在题干中找到核心词汇或句子,再在文中将这个核心词汇或句子用横线标记出来;然后,将核心词汇或句子的前、后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进行比较,判断哪个是答案,最后进行整理;如果前后都不是答案,那就在题干中圈出关键词汇,围绕这个关键词汇和文章内容来思考答案。

第二,下笔作答要心细。在应试阅读中,大多人的头脑中并没有严格的格式意识,答题时只写出了核心词句,格式不规范,表达欠完整,导致得不到满分。

我将阅读答题的格式规范概括为“A+B+C+D+E”原则。A,即写“答”和冒号;B为抄写问题的题干部分;C为答案的核心词句;D是句末的句号;E是答案写出来以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字词正确、语句通顺。完整、规范作答包含这五个部分,缺一不可。

有人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秘诀二,其实就是个习惯的养成,仍然属于观念问题。

应试阅读的黄金法则之三:

3——应试阅读考察的三大能力

阅读和作文是语文的双翼,互为支撑,互为促进,我们常说——阅读是理解吸收,作文是理解表达。阅读三大能力的考察,其实也间接地考察了写作的基本功,所以说阅读不能与写作割裂,否则会事倍功半,如果能真正读写结合,就一石三鸟,事半功倍了。看来,读写能真正结合就是阅读的窍门,就是高效的阅读,也是高分、满分作文的根基。

应试阅读重点考察的三大能力是:

一、概括能力。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在培养中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

虽然,概括题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题,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卷不在,但对于“概括”这种看似简单的思维方式,学生的解答却不尽如人意,要么概括不准,要么概括不精炼。

概括能力是阅读“理解”的基本功。阅读中的概括,就是要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它既以阅读分析为前提,又为阅读迁移打基础。分析透,才能概括准;概括准,才会迁移对。

从操作的角度来讲,概括题又是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可以说是读写结合的最常用形式。对于概括能力的考察通常在以下题型中来体现:

1、  概括文章或段落的主要内容;

2、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3、  拟标题。

二、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应试阅读考察的重要方面。通常考察的是理解文中词、句及文章标题含义,以问答题与选择题两种形式出现较多。

如:2010年外校考试阅读欣赏最后一题:

3.请选择与文章题目“月亮情怀”内涵一致的一项是(  )。

2007年外校考试阅读欣赏最后一题:

4.文章结尾说“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引用它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此类考察理解能力的题目,主要有三种方法:

1、  抓住文章中心;

2、  抓住文章内容;

3、  抓住关键词句,如:有比喻义和象征义的词、文章前后矛盾的词汇、点睛句、中心句或抒情议论句等;

在考察理解能力的题目中,大多学生容易以本义代替文中义,或者将表面意义误认为寓意,此类错误多是因为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没有抓住文章中心和内容,或是忽视了对读,直接凭借印象答题而理解错误。

结合语境是“理解”的一个关键,所以在扫读的过程中就应该对于文章的中心和内容有所把握;继而在对读时,回到题干关键词句在原文中的位置,深入分析、联系语境来理解。

三、感悟能力。

感悟能力是一种将书面文章迁移到实际生活的能力,是学生将文章与自己生活联系起来,谈感受、写启发的能力。

阅读中的感悟能力考察,其实就是一种思想升华的过程。应试阅读通常是选取蕴涵深意或者意境深远的佳作,使学生在做题中进一步领悟文章深意,在自己的理解、消化之后,由此产生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对于感悟能力的考察通常采用开放式题型,这类题的特点是:形式上以问答题出现,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答案要点,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常出现的题型有:

①感悟启发类。例如,2008年外校考试阅读欣赏《虾米不是米》的第4题:

《虾米不是米》这篇文章一定引发了你很多的思考,我们应如何面对现成的结论呢?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认识。(3分)

回答此类题有三步:观点+联系文章+联系生活。首先,开门见山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完整作答。

②建议拓展类。联系文章去想,联系自己去写,是回答建议拓展类题型的两步思路。

③情感体验与鉴赏类。例如,2009年外校考试阅读欣赏《小泽征尔的两次下跪》的第3题:

假如小泽征尔在指挥中央交响乐团演奏《二泉映月》之前,先听到了姜建华的二胡演奏,你认为他还会演奏这首乐曲吗?为什么?(3分)

情感体验与鉴赏类的题型,要求学生唤醒情感体验,走进文章的情境中,简单联系文章内容、重点联系自己实际作答,我归纳这类题目回答“一步半”,即联系文章(略写一句话)+联系自己(重点阐述,能说出自己的观点)。

总的来说,面对考察感悟能力的开放性题目——

首先,读文章时应该带着“两股文”的思想去读,即:

1、文章写了什么事情;

2、作者的感悟是什么?

其次,读完文章后要迅速思维:

1、文章使你联想到了哪些生活实际;

2、你能就这篇文章谈下自己的感受吗?

通过以上的思考准备,作答时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文,言之有序”,那么,得高分甚至满分就自然不在话下了。

应试阅读的黄金法则之四:

4——应试阅读的四种题型

历览大部分的阅读试题发现,其实应试阅读考察的题型可以归纳为四大类:

第一种题型:基础题

应试阅读的出题顺序是循序渐进的,基础题无疑是第一道“开门题”。通常是以拼音、字、词、句作为考察对象,主要题型有:

1、根据拼音写汉字,辨析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

2、结合语境理解字词含义;

3、辨析近义词与反义词;

4、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5、标点的使用和特殊标点的作用;

6、修辞及特殊修辞手法的作用;

7、重点句式的变换和理解;

8、修改病句;

9、关联词的使用;

10、仿写句子等。

基础题拿高分,甚至拿满分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基础题中丢分最多的就是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需要大家注意。对于词句的解释必须联系上下文,抓住文章中心和关键词,切忌脱离文章而主观猜测,或者以字词的本义代替其语境中的含义,这也往往是大家丢分的原因所在。

第二种题型: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的题目

此类题型,在低中年级主要是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在高年级主要是体会特殊字词句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用,通常有下面四种模式:

1、选词填空;

2、补写词句;

3、抓住对应性词句填空;

4、回答指代词的指代义。

针对此类题,第一步必须回到文章中,联系上下文,并抓住标志性词句和文章中心。一般而言,可以在文章原文的基础上,通过提炼加工,用“加一加”或者“减一减”某些字词的方法能够得到答案。但是,也有一些题目需要高度概括、归纳总结得出答案。

无论是摘取原文还是自主归纳,形成的答案都必须通顺完整,哪怕你已抓住答案要点,但如果表达不清楚,就做了无用功。

第三种题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题目

并非所有的阅读题目的答案都能在文章中找到,有部分题目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了文章内容和中心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它同时考察了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阅读中的概括题出题角度丰富,其中大量的是正面出题:

1、概括文段的中心或文章的主旨;

2、概括文章或事件的内容;

3、概括文章的思路或段意、层意;

4、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5、概括事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

6、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特点。

另外,也有一些题目是从侧面入手进行考查。它们似乎不是考查“概括”,但必须经过“概括”这一环节才能答题,实质上也是概括题的出题方式,如:

1、为文章拟题目;

2、为文段拟小标题;

3、要求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

4、一些“根据文章内容简答”、“根据文章内容简述”之类的题。

第四种题型:文体常识与写作技巧题

解答此类题型必须有写作常识的积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作答。

记叙文是应试阅读中考察较多的文体形式,通常会考察:

1、记叙文的六要素;

2、记叙的顺序;

3、文章中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

4、写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如,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烘托、衬托等。

日常学习中要了解一些必要的文体常识,并能自然地把自己写作的经验和常识迁移到阅读中来,对理解和解答第四种题型是非常有效的。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林晓老师基于学生的语文学习难点——阅读,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小学生应试阅读进行了简明扼要、一语中的地总结分析,得出了应试阅读的3234黄金法则,为学生在阅读中得高分、拿满分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当然,成功没有捷径,只有下苦功夫。林晓老师为大家总结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师傅领进门,还需学生们自己勤加练习、多多实践,为提高自己的应试阅读能力而不懈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 答题模板,寒假背一背,语文提升20分
怎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讲座回眸】阅读教学漫谈——阅读素养和应试能力
【舆论 】语文阅读理解题为什么被集体吐槽?
[转载]高考语文应试技巧点拨全程(一)
探索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