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岁参加长征,最小红军战士的生死时刻

海军东海舰队原副司令员、顾问、老红军李文模同志,因病于2016年12月16日逝世,享年92岁。一个多月前还在医院见到过李文模的我,这些天来沉浸在悲痛中,与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老红军相识并结下忘年交二十余年来的一幕幕往事,又重新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中……

十龄童随队长征,有过不同意见

1996年4月下旬的一个晚上,我来到住在鲁迅公园附近的李文模家,拜访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长征老战士。不久前刚住过医院并动过大手术的李老,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步入客厅时,一眼便看见了挂在墙上的一个条幅,是开国上将张爱萍亲笔书写,落款日期是1982年10月26日。趁李老给我倒茶之际,我抄录下了其中苍劲有力的两行:“创业艰难志凌云,团结战斗贵同心”。


应我的请求,李老向我回忆起他的革命经历。李老的家乡在四川省苍溪县老观场铺山村(现划归阆中县管辖)。该县当年是川陕革命根据地著名的红县,当时全县仅有30万人,参加红军的人数就有3万。李文模小时候家里赤贫,父母因实在养不起他,便将幼小的他送给别人家。1934年,红军来到了他的家乡,组织了各级苏维埃政府,年仅9岁的他参加了乡里组织的儿童团,跟着红军和赤卫队员一起斗土豪劣绅。李文模家所在区的区委书记叫淳家琴,李文模父母亲都认识,便拜托他照管年幼的李文模。淳家琴就成了李文模参加革命的引路人。1935年2月,刚满10岁的李文模在淳家琴的直接关怀下参加了红军,成了队伍中年龄最小的红军小战士。

李文模在老年时重新穿上红军服


李老至今清楚地记得:1935年春,当红四方面军决定撤离川陕苏区,准备开始进行战略大转移时,组织上对他究竟是跟随红军一起转移还是留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曾有过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是将他留下来,理由是他人太小,带着他可能会拖累他人,他本人的体力可能也难以支撑。另一种意见则是让他跟随红军主力部队一起转移,坚持这一意见的一些领导同志认为:李文模虽然人小,但他是一个苦孩子,自参加红军后,革命意志非常坚定,平时能吃得起大苦,又坚决要求跟随大部队走。对部队实行战略大转移后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他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若将这个娃继续放在部队这座大熔炉中经受锻炼,日后会成为一块好钢。若将他留在地方上的话,乡里地主恶霸都知道这个穷苦人家的娃娃参加了红军,绝对不会放过他。


持后一种意见的主要就是李文模所在部队的领导淳家琴。这一决定,对李文模后来的道路乃至对他一生,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1935年5月,十龄童李文模跟着红四方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靠着自己一双腿数度爬过雪山、越过草地,走完了历时约一年半的万里长征路。长征到达陕北延安时,他离12周岁还差几个月,创下了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李老对我说,新中国成立后,他有一次参加一个军队高级干部会议,解放军总政治部一位负责军队高级干部组织管理工作的同志向他讲起,据其所知,在全军高级干部中,当年参加长征的可能要算他年龄最小了。


是淳家琴将李文模带上长征路,年逾古稀的李老讲述这位引路人与自己的故事时,言词动情。虽然岁月流逝,但根植在他心中的这片深情变得更深更浓。李老说,引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这位老红军,当时(1996年)仍健在,大约有九十岁了,住在南京,离休前曾担任过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副厂长(2002年去世,编者注)。

铁索桥上踏空,大个子战士用绑腿带把他拉起

李文模在长征路上,曾先后两次被三位红军战士相救。


1935年初夏,他所在的红军部队来到了天险大渡河边。河水湍急,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越过这一天堑,必须从横架在大渡河上、由十余根光溜溜的铁索结成的摇摇晃晃的悬桥上通过。敌人为了阻挠红军渡河,先前便将铁索上的木板都抽掉了。红军指战员想尽一切办法向当地老乡借来一些木板和门板,但老乡都穷,木板数量远不能满足,从各处借来的木板长短宽窄厚薄不一,给铺设桥面带来重重困难。为了抢时间,部队因陋就简地采用“间隔铺设”法,每条木板之间隔半米左右。部队首长还决定,必须首先保证部队人员通过,然后让部队骡马等通过。

红军抢渡大渡河


铁索桥上的木板数量显然不够,部队过桥时只得排成单路纵队慢慢向前移动。许多战士都是第一次登上摇晃不定的悬桥,若在桥上往下望上片刻,奔腾咆哮的大渡河水会使人感到头晕目眩,走到桥当中时,铁索桥晃动得更加厉害,铁索桥两侧两根间隔很宽的铁索是唯一能攀扶的东西。个别体弱的战士站立不稳,便从几十米高的桥上掉入湍急的河流里,顷刻间被无情的激流卷得无影无踪。


李文模回忆说,在快要轮到他过桥时,淳家琴关切地问:“小鬼,你自己单身走铁索桥行吗?”他虽回答“行”,但心里很不踏实。毕竟才10岁,人又长得十分瘦弱。淳家琴夸奖了李文模,说他是好样的。“不过,你毕竟现在年龄还太小了,为了保证你能安全地过大渡河铁索桥,我还是给你上个保险吧!”啥叫上保险?不一会儿,淳家琴叫来两个身材高大的红军战士,郑重其事命令他们把李文模安全带过桥去,“只要你俩在,你们就要保证这个小鬼人也在!”两位大个子战士庄重地向首长行了军礼,用斩钉截铁的语调回答:“请首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李文模不知说什么好,两行热泪扑簌簌滚了下来。


两位大个子战士合计后,打算过桥时一前一后保护,让李文模在中间走。走在他前面的那个大个子战士将自己的绑腿带子迅速解了下来,将绑带一头在李文模腰间牢牢地围了一圈,另一头则紧紧系在自己粗壮有力的手腕上,让他上桥。他一边在前面走,一边叮嘱:“小鬼,你好好地看着我,一步一块木板地走,千万不要向下看,心里也不要害怕,走稳些。”而另一个大个子战士走在李文模后面,始终与他靠得很近,一步不舍地护卫着。


位于桥中间的那段低垂的铁索晃荡更为剧烈,由于李文模人小步子小,一只脚向间隔较大的前方木板跨过去时,竟一脚踩空,一下子失去重心,身子往前跌去。回神过来时,他整个身子都已悬在寒光凛凛的铁索之下的半空中,脚底下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似乎马上要将他吞噬掉。李文模的两只小手紧紧地攥着一段光溜溜的铁索。千钧一发之际,他猛然间感觉到自己已被悬空的身体正被人重重地往上拉着——大个子战士通过手腕上的绑带,硬是将李文模拉回了桥板上!李文模后面的大个子则用他那双有力的大手将他搀扶起来。李文模的双腿已有些软了,两位大个子战士毅然决定采取三人并排前进的方式,全然不顾靠边的危险,在两边搀扶住小红军,最终安全通过百来米长的铁索桥,到达彼岸。惊魂未定的李文模还没来得及向两位大恩人表示感谢,他俩已带着疲惫的笑容,匆匆告别,往前面追赶自己的队伍去了。


“当时那两位救了我一命的大个子战士,我竟未能将他们的姓名留下。每当想起,便觉得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不管岁月怎样流逝,他们的高大身影永远不会在我的脑海中消失!”

过雪山倒地陷入绝境,被一双温暖大手拉起

1935年秋天,李文模随红四方面军的长征队伍来到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一座大雪山下。这座名叫夹金山的大雪山山顶终年积雪,气候奇寒。当李文模跟着队伍爬到半山腰时,身子渐渐地支持不住了。一些年龄比他大的战士见他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便叫他拉着一头背上驮着行囊的骡子的尾巴,向山上走。照着吩咐去做,李文模顿时感到轻松了些。


快要接近雪山山顶时,李文模的两条腿有些不听话了,两眼视线也变得模糊起来,头脑昏昏沉沉。他的腿突然被脚底下的硬东西绊了一下,跌倒在雪地上,原先抓着骡子尾巴的手此时也松开了。他想挣扎着爬起来,却怎么也使不上力气。用小手在雪地里拼命地乱抓,触摸到将自己绊倒在地的那个硬东西时,才发觉这是一具红军战士早已冻僵了的尸体。“趴在一尺多厚的雪地里再久一些,面临绝境的我可能会永远地躺在那里,再也爬不起来。”李文模回忆此情此景,如在眼前。

红军过雪山


然而,李文模又一次绝处逢生。从他后面走过来一位疲惫不堪的红军战士,发现雪地里身子还微微动弹着的李文模,迅速将双脚挪向他身边,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将他慢慢地从雪地里扶起来。李文模重新站立起来时,这位战士用温暖的手牵着李文模,另一只手则紧紧地扶着他的身子。李文模感觉自己几乎是靠在他的身上,艰难地走到了雪山顶上。


李文模慢慢地缓过气来了,脚下也开始感到有点力气了。从记忆中回过神来,他带着遗憾说:“因年幼,我还是未能清晰地记住这位战士的面庞。”

听周副主席教诲,最终圆梦蓝天

“还有一位教导我学习文化的指路人让我终身难忘。他便是当时军委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副主席。”


李文模深情回忆说,他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并聆听他的亲切教诲,是在跟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延安之后不久的1936年岁末。“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将军派了一架小型军用飞机,准备将周恩来由西安送回延安。此时李文模正在延安的红军大学学习,得知消息后,便于周恩来到达延安的前一天半夜里悄悄地起了床,约了两位同学,从桥儿沟步行到达延安飞机场。“我一方面想亲眼看看降落在地上的飞机,另一方面想亲眼见见自己心中久仰的周恩来副主席。”一直等到上午9点多,周恩来乘坐的那架军用飞机终于出现在延安的上空。

李文模获得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飞机降落后,李文模和同学连忙奔去。周恩来副主席从机舱里走了出来,一边向大家招手一边问好。“我很快来到了他的面前,一个劲地叫着:'周伯伯,您好!’ 周副主席也向我说道:'小鬼,你好!’亲切地握了握我的手,并用温暖的手抚摸了我的头。在与周副主席同行的路上,他慈爱地看着我,亲切地问:'小鬼,你是哪个单位的?’我回答:'我是红大的,今天天刚亮我就到这儿来了!’他似乎猜着了我的心思,便问:'你是来看飞机的吧?’ 我回答说:'飞机我确实想看,但我最主要是想来迎接和看看周伯伯的。’”


李文模继续问周恩来:“周伯伯,我长大了能开飞机吗?”周恩来爽朗地笑了,一边夸他有志气,一边以十分肯定的语调对他说道:“能,一定能!不过有个条件,你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文化才行!”


那天晚上,李文模迟迟未能睡着,从此决心一定要下苦功夫学好文化,争取将来能驾飞机上蓝天。李文模不仅认真听讲,课后也坚持用小木棍在沙地上练习,甚至晚上睡觉时仍常用手指在肚皮上比划,温习生字。1939年秋,14岁的李文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他被批准进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学习。每当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便用周恩来鼓励他的话来鞭策自己。他在航空学校学习时先后立了两次功,并以全优成绩毕了业。毕业之后,驾驶着我们自己的飞机,如愿地飞上了祖国的蓝天。

2006年,李文模(右一)、张宜步(中)等老红军来到上海长征小学为红领巾们讲述长征故事


我从李老给我的有关资料中获知:他于上世纪50年代初驾驶飞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在空战中击落了敌机,立下战功,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李文模还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1955年,他被授予上校军衔;1962年,被授予大校军衔。作为一名10岁时便参加红军及长征的老红军,他在戎马一生中立下了许多功绩,而这一切,都与1935年那个红色起点联系着。李文模在人生的黄昏,依然念念于他人生道路上那些知道名字或者不知道名字的面孔,那些拉住他的有力大手,与那些为他注入生命力量和人生信仰的滚烫话语……


组稿、编辑:伍斌 题图为上世纪50年代李文模驾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立下战功。  本文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征到底有多苦,年轻人应该熟记的共和国史
不一样的童年
1934年一个乞丐到瑞金求见周恩来,3天后红军开始长征,他是谁?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炸毁,红军可能全军覆没,刘文辉为何没炸?
飞夺泸定桥,为何要22名勇士组成敢死队飞夺奇绝惊险的铁索桥?
1936年,周恩来说:我们都要感谢一个人,没有他长征不会顺利会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