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征中最关键的一战,比飞夺泸定桥更艰险,毛主席:三天必须攻下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最激烈的一次战斗,甚至比飞夺泸定桥还要惊险。

这也是毛主席下达的,长征路上最为迫切的指令。

他告诉聂荣臻:三天之内,必须攻下此地。

那么这场如此重要的战役究竟是在哪里发生的呢?

红军此行为何如此急切?在这个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就连聂荣臻都不禁感慨:

“此战要是打输,就没新中国了!”

点点关注和爱心,今天七叔就用一篇文章。

带你看完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腊子口战役。

一、生死存亡之际,毛主席当机立断

1935年8月,包座战役的胜利打开了通往陕甘的大门,红军决定按原计划继续北上。

而张国焘却拒不执行中央的指示,计划向西康和青海的少数民族地区进军。

经过毛泽东等领导人的讨论后,决定先脱离危险地区,往甘肃境内移动。

1935年9月,红军方面到达甘肃俄界,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召开了“俄界会议”。

会议上毛泽东决定北上进入甘肃,打破敌人的封锁,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与此同时,蒋介石派遣各路军队围追堵截,并向甘肃地方军阀鲁大昌部下达命令:

在腊子口、氓州一带阻击红军。

前有阻碍后有追兵,现在红军面前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就是往西边走,绕过青海这个地方。

可问题是,红军刚刚从爬雪山、过草地中艰难脱身,已经损失惨重。

选择这条路无疑是自寻死路,以红军现在的状态,根本无法安全渡过。

第一,沿着白龙江往东走,绕一圈再北上。

但是这条路上驻扎着胡宗南的主力部队,两方相见少不了一场恶战。

况且我军并不具备优势,保存体力才是现在最好的做法。

最后一个选择就是,继续向前经过腊子口。

这是最直接了当的方式,也是艰难的一场战役。

对此,七叔觉得三条路的过程和结果都差不多,看的其实就是时间的差异。

往东或往西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拖着一个疲惫不堪的大部队,要考虑的事情可就多了。

现在的红军他们拖不起,也等不起,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蒋介石的追兵紧随其后,延长战线有可能被人乘虚而入。

另一方面,张国焘一意孤行,坚决带队南下,还企图分裂红军,如果再继续纠缠只怕是越陷越深。

毛主席当机立断,决定往陕甘宁地区挺进。

在这个过程中,腊子口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红军的领导人们深知攻占腊子口的重要性,但是这个决定太重要了。

一念之间就能决定红军的生死,最后还是毛主席当机立断:

“尽快突破腊子口,打开红军北上的关键通道。”

想要渡过这最后一道天险,就需要克服两个难题。

一个就是腊子口的地理位置,这是一个非常险要的通道关口,以其险峻而闻名。

光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了,在藏语中它被称为“山脚的深谷”。

近距离观察,你就会发现,不仅有崇山峻岭环绕,还有悬崖峭壁。

腊子河从山中奔涌而下,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隘口。

由于地形复杂,腊子口易守难攻,因此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面对这个天然的屏障,红军的险境比背水一战有过之而无不及。

背水一战尚可退,但腊子口志在必得。

如果无法攻下这个关键点,红军将无法继续向北,被迫改变行进方向或陷入被动防御。

二就是腊子口的防守不简单,国民党军队和当地藏族土司的地方武装合力扼守,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鲁大昌为了防止红军偷袭也是煞费苦心,不仅在腊子口的木桥处安排了士兵。

还大规模修建碉堡,用来存放粮食和弹药,看来是要准备和红军打持久战了。

就在这双重困境下,红军为了最后的希望,展开了艰险的腊子口战役。

战士们都表明了“宁愿战死在腊子口,也不倒退回草地”的决心。

二、屡次进攻均未见效,停止攻击撤出战场

1935年9月14日,根据俄界会议的决定,毛泽东指派红一军团二师作为前卫部队。

红四团担任先头团从旺藏寺出发,执行毛主席下达的“三日内攻占腊子口”命令。

9月16日上午,红二师四团先后进行几次试探性的攻击,但是都以失败告终。

毛泽东在黑多村和前线通话,亲自指挥这次的战斗。

很快,林彪和聂荣臻带来了更坏的消息,鲁大昌和藏兵的援兵已经在路上了。

现在红军的处境非常危险,毛泽东再次下达了紧急命令,并反复强调:

“天亮前必须攻下腊子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毛主席的同意,这个任务就交给了红一军团第二师的第4团。

这支队伍骁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从南昌起义开始就一直为红军保驾护航。

由他们开路,一定能让这场战役大获全胜。

抱着这样坚定的想法,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开展了部署工作。

最终决定第 6 连主攻,配合第2营进行正面突击。

他们的任务就是夺取木桥,占领隘口,让后方的队伍可以快速通过。

孙子兵法上有云, 偷袭是最容易成功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就能轻松获胜。

但如果是正面突击呢?

只能说没有十足的把握还是不能轻易尝试,正面突击相当于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眼前。

但是这是红军唯一的策略,即使困难重重也要努力完成任务。

这就是红军的长征精神,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坚定,不怕牺牲不怕困难,更不畏强敌。

所以即便前路困难重重,这些战士们都没有退缩和犹豫。

为保护党和人民,他们背着大刀,手拿长短枪,腰间别着手榴弹,趁着夜色出发了。

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营长张仁初带着突击营的勇士们开始强攻。

敌人借着地形的优势,躲在桥头堡后射击。

还不断扔下大量的手榴弹,在附近50米内形成了一片火海。

面对这样的情况,红军战士们奋勇前进,接连发动了好几次进攻,但都被敌人挡住了。

这一番操作下来,非但没有攻破敌人的防线,红军还有了比较明显的伤亡。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亲自坐镇指挥部,电话连线腊子口阵营战斗,并下令:

“如果天亮前还不能攻下腊子口,我们就会暴露在敌人面前,到时援兵已赶到,我们只能退回到草地了,今晚是最关键的时刻,一定要突破这一关。”

很快,第2营就调整了战略,分成两路夺取独木桥。

但是红军的这次进攻也没有奏效,敌人凭借碉堡的优势再一次击退了红军。

当战士们准备再次出击时,却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大家都十分不理解,难道就这样放弃攻占腊子口的计划了吗?岂不是辜负了已经牺牲的战士们?

其实不然,而是红军调整策略,制定了新的计划。

战士们在听过新的战略后,纷纷表示毛主席英明,突破腊子口有望了!

经过反复观察,王开湘和杨成武找到了敌军的弱点。

为了方便防守,敌军的碉堡并没有做盖顶,从上方看,俨然就是一个巨大的开口。

如果能够从这里攻击,那么敌人的防线就能被突破。

红4团当即决定,派出第1营组织的两个连,攀上悬崖绕到敌后方突击。

配合第2营发动攻势,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计划的设想非常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他们遇到了困难。

因为腊子口两边都是悬崖峭壁,又高又陡。

在没有任何装备的情况下,徒手爬上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人群中传来了一个声音:“王团长,我能爬上去。”

顺着声音望去,人们看到了一个瘦小的身影。

他表示自己经常攀岩,有一定的经验,所以主动请缨,团长同意了他的请求。

这位苗族的小战士就这样出发了,只见他拿出铁钩长杆。

先是勾住附近的树根和岩石缝,确认牢固后,再顺着竹竿一点点往上爬。

很快,一条绳子就从崖顶扔了下来,就是借助这条绳子,战士们得以绕到敌人的后方。

此时的敌军毫不知情,已经被红军的正面进攻所吸引。

随着总攻信号的发出,战士们犹如神兵天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扔下手榴弹。

敌人被吓得赶紧跑出了碉堡,一时之间,惨叫声、炮弹声和射击声充斥着腊子口。

没过多久,独木桥就抢占成功。

这个“拦路虎”也被红军彻底“驯服”,这道通往甘肃的大门也向他们敞开。

只可惜,那位苗族的小战士还没来得及留下自己的名字,就壮烈牺牲。

人们只能叫他“云贵川”,至今他的事迹还流传在这里。

三、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腊子口战役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在这个陌生的地区,红军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

从某种程度来说,少不了甘南西藏的各少数民族的支持和帮助。

尤其是卓尼土司杨积庆的援助,起到了关键作用。

杨积庆土司是国民党的挑眠路保安司令,他接到命令后派遣兵力防守腊子口。

同时被要求对红军进行狙击,然而,这位土司的做法令人出乎意料。

就连红军战士们都不敢相信,生怕是敌人的诡计。

1935年,红军到达了崔谷仓,经过长途跋涉后,他们已经饥肠辘辘疲惫不堪。

打算和当地的藏民们换取一些粮食,但是他们看到的只有空荡荡的村落。

看起来是有人居住的迹象,但是却没有看见村民。

原来国民党已经先来过了,为了抹黑红军,他们还给附近的群众灌输了错误的理念。

所以他们纷纷离家而去,就连粮食和物品都被藏了起来。

红军无法得到物资补充,难道就要饿着肚子继续前进了吗?

天无绝人之路,好在,杨吉庆土司在附近有一处保存良好的小粮仓。

在他的授意下,红军得以开仓分粮。

在这样的时刻,战士们谨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教诲。

在获取到粮食后,他们留下了借条和银元,还把详细的信息写在了粮仓的门板上。

当地的居民也响应杨吉庆的号召,帮助红军修复被破坏的栈道和木桥。

对红军来说,杨吉庆的举动无疑是雪中送炭。

这些粮食不仅提供了重要的补给,也使他们能够度过困难时期并继续前进。

其实,杨吉庆土司杜宇红军的援助不止这一次。

在1936年红二、四方面军经过时,他“故技重施”。

给红军提供了大量的麦粮补给,而红军们同样秉持着一贯的做法,留下了两捆纸币支付粮款。

红军离开后,杨土司没有配合国民党进行'清乡'行动。

反而保护了一些负伤的红军士兵,为革命保存了一批力量。

这个举动也引来了鲁大昌的警惕,他顺理成章地将腊子口战役失败的责任推给杨土司,并诬陷杨土司与红军有勾结。

因此,在1937年杨吉庆土司及其家属被鲁大昌杀害,这一事件也被称为'博峪事变'。

杨吉庆土司的行动不仅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支持,也是对人民利益的关心和保护。

他的行为体现了少数民族群众和共产党的共同利益,是甘南地区少数民族抗击国民党的一个缩影。

充分体现了人民团结互助的力量,在艰难环境下共同战斗的重要意义。

那么为什么这位杨吉庆土司会愿意帮助红军呢?

在当时国民党的抹黑下,西藏人民对待红军犹如洪水猛兽避之不及。

而这位土司却千方百计地帮助红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其实七叔觉得,这和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离不开关系。

红军在甘南地区实行了平等待遇、宗教自由和各民族自治的政策。

用真诚的话语和行动,打消了藏族人民的怀疑和顾虑。

赢得了群众的坚实口碑,促进了民族团结。

毕竟真诚才是必杀技,有谁会不喜欢这样一位赤诚忠厚的朋友呢?

腊子口战役不仅让红军北上抗日方针得以实现,还粉碎了蒋介石国民党军队企图消灭红军的阴谋。

同时也让张国焘分裂红军的企图落空,确保了红军团结和最高领导权的稳定。

在这场战役中,红军将士们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他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敌人的进攻时毫不畏惧,而是坚定不移地向前,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这场战役展示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弘扬了红军的英勇形象,也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腊子口战役红军奇兵突袭成关键,而身为土司的他同样功不可没!
长征过程中彭德怀、林彪、刘伯承三人各自指挥的最重要一场战役
长征中最后的难关,一旦攻不下则革命失败,主席下令:三天攻下
毛主席下令三天必须攻下,聂荣臻说:此战要是打输,就没新中国了
红军长征刚出草地,就有人送来40万斤粮食和2000斤盐,是谁给的?
腊子口战役:长征关键一战异常凶险,竟被一个小战士轻松化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