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人。觉人之诈,不愤于人。

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人。觉人之诈,不愤于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欲为苍鹰,勿与鸟争。

我们用辩证法分析这句话。

第一、受人之辱,不动于色

辱和荣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所以,这里面有辱,就可以补充荣。而之所以受辱,正是因为自己不荣,所以,要发展自己的荣——增长自己的力量,也即也即存在了增长自己力量的任务和需要。

所以,很多强人,就是默默的去做这个事情去了。而不是反辱以击、结果增加了自己夭折的可能性。

第一方视角

他辱了自己,它的反面——使他受自己的辱。那么自己有没有使他受辱的力量呢?所以,在自己有力量的时候,使他受自己的辱——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然,如果只是使他受辱,这么单一的目的,就显得自己这个行动太低效了,当然还要增加其他的利益,并使这个受辱服从于其他目的。

第三方视角

他辱了他人,它的反面是——他人辱了他。所以,在自己得势时,可以让他人去辱他。

这里没有要动色的,所以说——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如果动色,只会引得对方更加的侮辱自己,即——使侮辱从小走向大。

比如,

凯丰:“毛同志,你知道什么是马列主义吗?你会打仗吗?你不过是天天抱着《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学了一些古代的军事皮毛罢了。”

受人之辱,毛主席声色不动,只是理性的反问,

毛主席:遵义会议时,凯丰说我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是照着两本书去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孙子兵法》。其实,打仗的事,怎么照书本去打?那时,这两本书,我只看过一本——《三国演义》。另一本《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看过。那个同志硬说我看过。我问他《孙子兵法》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他答不上来。其实他也没看过。从那以后,倒是逼着我翻了翻《孙子兵法》。

翻了翻《孙子兵法》,这是增长自己的学问和力量。

比如,

毛主席:那时,给我戴的帽子就多了。说什么山上不出马列主义,他们城里才出马列主义,可是他们也不调查研究,我又不是生来在山上的,我也是先在城市里,后来才到山上来的。

受人之辱,脑回路是——我又不是生来在山上的,我也是先在城市里,后来才到山上来的。而不是立即反击。

第二、察人之过,不扬于人

过和功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所以,此时,需要补充功。过,又是错误的性质,错误和正确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所以,此时需要补充正确。

人,是个别的性质,个别和一般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此时,此时需要补充一般的性质,即让众人知道,即——扬于人。

过,对人造成的是伤害的性质,伤害和保护就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所以要补充保护——不扬于人,就是一种保护。

扬过的同时,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这就形成了保护、也可以使他从过走向功。

《后汉书 索卢放传》:使功者不如使过。

当手下人才不足时,就可以用这样的办法,使他成长。

所以,符合辩证法的做法是——把过扬于人,但不把犯过的人扬于人。同时补充正确的做法,补充能立功的做法。补充他曾经立过的功。并继续交给他任务。

如果自己力量小,犯过的人力量大,这种扬过——就是树敌、会招致敌对的态度,这就致自己于失败的地位。

比如,

毛主席:你们准备派两个团向南行动,现不适宜,谅已停止,如未停止请即设法停止退回来。

这就是察人之过,但不扬于人,甚至更进一步——不扬于他自己。

比如,

毛主席:林彪杨爱源二部在此区域,亦属暂时性质,无持久可能。判断该地域只能支持数千人的游击战争。

这就是察人之过,但不扬于人——甚至到不扬于他自己,只是提出正确的做法,供对方去比较。

第三、觉人之诈,不愤于人

诈,即欺骗的性质,即与设想的相反的性质。所以,不上人当、不受人诈的办法——让自己能对付相反的两种可能性。

人性本来就是欺骗,也就是欺骗具有必然性,也就是说,还会再发生。所以,对于必然的事,就不要对抗,而以之为现实——才能得到自己的自由。

所以,让自己能对付相反的两种可能性,才是自己该做的。

如果觉人之诈,就愤于人,那么除非降低自己的敏感度,否则就天天的愤于人了,使自己成为了一个被愤支配的人了。

与其说反人性,往往是反情绪的。对他人——顺彼人性做事,对自己——反己人性做人。

比如,

毛主席:并请注意蒋之命令是双关的,一面包含战略需要之积极意义,一面又难免不包含恶意在内。

这就是想办法积极应对——这恶意中的诈,而不是纯粹的愤怒。

第四、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器,即工具。人和工具构成了一组正反面,人要走向工具——人要用工具实现自己,也要使自己工具化——他人才能以之为价值。

这是一种工具化思维,即把事物进行工具化。对对象进行工具化,是对对象的一种保护、使对象能长久。

待时,即时机。时机,一般的表现为,

1)一组正反面中,在敌人只有一面的时候,此时敌人不健康。

2)自己是正反面兼具的时候,此时自己往往是健康的。

3)自己处在正面,敌人处在反面时。

4)敌人只准备了一种可能性的时候。此时,以敌人未准备到的可能性,打败敌人。

……

时机,又分为两种,

1)走向死亡,救死的机会。

2)走向淘汰,取代的机会。

也即是生和死的正反面——从生走向死,即存在了救死的机会;有和无的正反面——从有走向无,即存在了被取代的机会。

在大势不利的时候,藏器于身——坚持学习,

毛主席:党内出右派的时候,我就是左派。党内出“左”倾机会主义时,我就被称为右倾机会主义。啥人也不理我,就剩我一个孤家寡人。我说,有一个菩萨,本来很灵,但被扔到茅坑里去,搞得很臭。

毛主席:他们还说我“一贯右倾机会主义”“狭隘经验主义”“枪杆子主义”等等。那时我没有事情做。走路坐在担架上,做什么呢?他抬他的担架,我看我的书。

在这段被孤立的日子里,研读了大量马列著作,使自己能够写出《矛盾论》和《实践论》这样的经典著作。

在遵义会议时终于动作——待时而动,奠定了自己第一代领导人的地位。

毛主席:后来,在长征中间,我们举行了一次会议,叫遵义会议,我这个臭的菩萨,才开始香了起来。

此时可以以对方的马列主义理论击败对方了。如果没有那个时间里的研读,那么,在对方马列主义理论的防卫下,只怕重蹈之前被击败的覆辙,这个会议也便不能开得成功。

他有很好的教养,内部是钢,有坚强的抵抗力。毛从来不是教条主义者。他是灵活的,愿意变革和学习,而最重要的,是忍耐——一直到那个转折点上。”

一直到那个转折点上,这就是待时而动。

第五、欲为苍鹰,勿与鸟争

争——这是得与失,欲为——这是需要。也就是说,要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不要从得失出发。

得失中的一个病——患得患失,就会使自己陷入恐惧的心理。恐惧会使人失去行动能力,从而导致不健康。

需要和可能构成了一组正反面,从需要出发,就会去可能性(技术、方法等),这是最容易化不可能为可能的。

得和失构成了一组正反面,从得失出发,当遇到不想失去的时候,就会使自己陷入困境——此时就需要狠。如果对自己不够狠,就会使自己止步于此,再无更大得的可能。

比如,

毛主席:不管任何派别,都与其进行外交谈判。

不管什么鸟,都与其谈判。

比如,

毛主席:应坦白地向李宗仁、白崇禧说明,只有以抗日民主与蒋比进步才能生存发展,如以军阀政策与蒋比前后,则只有失败。

正所谓是欲为苍鹰,勿与鸟争!

商鞅:所谓强者,使勇力不得不为己用。

不是与鸟争,而是使鸟为己用。不是与鸟争,而是使鸟不得不为己用。这才是真正的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人。觉人之诈,不愤于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欲为苍鹰,勿于鸟争。
很喜欢司马懿的一段话,“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众,觉人之诈,不愤于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欲为苍鹰,勿与鸟争。”
单位里,要懂得这段话: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人;
遵义会议上,有人一顿炮轰:“毛泽东懂个啥?他懂得什么马列主义?顶
特别喜欢司马懿这一段话: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人;觉人之诈,不愤于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欲为苍鹰,勿与鸟争。
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众。觉人之诈,不愤于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欲为苍鹰,勿与鸟争。早安吉祥,阿弥陀佛。 | Ai交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