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语言艺术之“草木寄情

红楼语言艺术之"草木寄情---红楼梦"

(2008-04-12 19:04:37)
标签:

杂谈

  《红楼梦》被曹雪芹一字一泪而成,环境描写中的一草一木无不在高超的语言艺术里寄托他复杂深刻的感情和精神本质.
  《红楼梦》的自然环境描写细腻丰富,具有巨大艺术感染力,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巨大烘托和渲染的作用.完整全面且富有情昧并真实地描绘出东西两院和大观园里的自然环境,构成一幅统一的优美画面,把几百个人物安排在其中居住生活,使得现实的悲剧从发生到结束.能够帮助读者通过直接感受和联想引起人物活动的真实感与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美.
  《红楼梦》里人物居处环境的设置更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曹雪芹把特定的环境和人物的性格命运紧密的联系到一起,通过人物的情绪、心理活动、行动与环境气氛交互作用的处理,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成为情节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小说的主人公宝玉及众姐妹进入园子分到各自的住所,也是纷繁复杂之至,一山一石,一水一桥,一草一木等,含盖着作者巨大用意,读来在感受美妙的同时,也可以理解曹雪芹创作的思想本质和感悟他的感情世界.
  共同欣赏学习林黛玉的潇湘馆,感受黛玉是如何被潇湘馆的景致衬托的.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图是"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别号潇湘妃子(取自潇湘斑竹典故),前世是绛珠草.
  十七回.潇湘馆的全景图.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第二十六回.潇湘馆近景.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湘帘垂地,悄无人声”,“一缕幽香,从碧窗中暗暗透出”。
  第三十五回.潇湘馆的景色.
  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窗外竹影映入纱窗,满屋内阴阴翠润,几覃生凉”,月洞窗外悬着鹦鹉架,架上一只会“长叹”,还会学着主人“吁磋音韵”念“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鹦鹉。
竹、梨花、芭蕉、竹荫、苔痕、石子甬路、鹦鹉等,构成了诗化的仙子颦儿的住所环境,与她融合在一处,在欣赏人与景共同形成的美图里,更能理解她的性格命运等,同时理解曹雪芹所寄托的情感和精神.
  一.竹林掩映:房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房后"盘旋竹下而出".
  历代艺术家眼里的竹:是坚韧高洁的君子的象征.美的体现、美的象征,傲霜斗雪,不屈不弯,高雅清洁,体现出黛玉执着地追求着一种朦胧的人性解放,虽然纤弱孤立,但搏风击雨,决不妥协.用竹子的高直有节,四季青翠来展现黛玉为了对宝玉的爱情追求而永不停止不变心的性格特征.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第二十六回宝玉大病之后来到黛玉这里接触到的情景,那茂密的竹叶有着美的形态,风吹竹叶发出的沙沙声响,就像箫笛轻奏出的优美乐曲.此时的黛玉正在回忆和宝玉同读的《西厢记》中表现莺莺相思之情的优美唱词,她是在背诵,也是在品味,在联想,在思索……此时笼罩在翠竹丛中的幽雅的潇湘馆是黛玉甜蜜心境的衬托,风吹竹叶的轻轻响动有如她喃喃的内心独白。
   “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打之后,黛玉在潇湘馆外的花荫下,看见贾母等人成群结队去看望宝玉,不禁“想起有父母的人的好处来”,因而伤感不已,“泪珠满面”。怀着这样的心情,她一走回潇湘馆院内便“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又感叹自己“命薄胜干双文”。满怀无以排遣的愁思走进屋内,坐在月洞窗下,“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覃生凉”,今日的竹影好像如影随形,无时无刻不在追随着黛王,竹影带来的满屋阴凉的感觉,正是黛玉此时心境的外化.
   "两边翠竹夹路":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游赏潇湘馆时,“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甬路”.这样的描写或许就是对黛玉命运的预示和写照.
  “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第四十五回和宝玉已经定情,但是她的疾病却日益沉重起来.黛玉于日落黄昏之时躺在病床上,不想竟“淅淅沥沥下起雨来”,那天空是“阴得沉黑”,更“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这秋夜秋风秋雨中的青竹,是那样的孤独,凄清,“情哀则景哀”,“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此时潇湘馆窗外之竹,是对被疾病折磨而且婚事茫茫前途不可预测的林黛玉凄苦的象征,承风承雨又承愁,从竹梢上流下的点点雨滴,正如黛玉“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的不尽的苦泪。
  总之,潇湘馆中的竹,随着人物心境的不同,季节的变换,也都渲染着不同的情绪色彩,变换着情志,好像竹也通情,时时都在为它的女主人传情写照。
  二.大株梨花:“白”是梨花最大的特征。它素淡雅洁,冰明玉润,馨香淡远。梨花从另一个侧面强化了林黛玉冰清玉洁的孤高性格。黛玉一生好“洁”,“目无下尘”,孤高自傲,不向污俗陈规低头。她自己最终也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坏净土掩风流”,宁为玉碎,孤魂儿独自去寻“天际香丘”。“白”是一种清冷淡默的冷色调。这色调正适宜黛玉的人品与心境。黛玉是一个“冷”多于“热”的人。由于她的聪慧早熟,使她过早清醒地看透了人生。黛玉对世事俗务表现得很冷淡。
  三.大叶芭蕉:对世俗的孤洁淡漠,只是林黛玉性格的一个侧面。她性格里最大的特点是由于人生的痛苦,婚姻的无望而形成的“愁”旧常的主要表现是爱流泪。潇湘馆后院植的“大叶芭蕉”,很好地渲染了这一点。黛玉如一首哀歌,芭蕉就如伴歌的琴韵,二者是那详的和谐统一。蕉叶承雨,清愁点点,正是黛玉终日泪光闪闪的真实写照。黛玉所处时代大环境和贾府小气候都视少女怀春之情为大禁,而黛玉却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爱的温馨与焦渴。这个多情的纯洁少女深知自己的感情为世所难容,所以只好疑惧重重地偷埋心事。
  芭蕉“听雨”,第四十五回“风雨夕闷制风雨词”所写:“又听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芭蕉听雨的意境渲染进一步丰富了林黛玉的悲剧形象。
  四.苔痕:潇湘馆院内的“苔痕”,突出的是林黛玉遗世绝俗,孤独寂寞的生活境遇。
  五.鹦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只移情于“物”,与她月洞窗外挂着的鹦鹉为友。当她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调逗鹦鹉做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教与他念”。(第三十五回)。天长日久,鹦鹉也学会了黛玉的“吁嗟音韵”,会“细声长叹”,还背熟了“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诗句。鹦鹉对于黛玉是“人前偏解语”的好友。人少知音,语于鸟类,更反衬出黛玉的极度寂寞孤独。
  曹雪芹把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刻画水乳交融,自然而不雕琢,含蓄而不直露,轻松又娴熟。优美、哀怨悲凉、浪漫诗意,是曹雪芹给潇湘馆环境的特点,潇湘馆有如一幅抒情意味很浓的仕女图,主角是林黛玉。给读者哀婉、凄美、清丽、和谐的感觉,能或多或少的享受到《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之美。
  同时,读者也可以感悟到曹雪芹的情感世界。
    说明:为了红楼语言艺术的学习,本文是学习摘抄《人物性格的外化与延伸——略论《红楼梦》 中潇湘馆的环境描写》作者:尹振华。
    少部分学习“略谈《红楼梦》自然环境描写的美学特征”【作者】林彤。
请博友共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燕子证明,林黛玉是勤劳、风趣的姑娘,潇湘馆是和睦幸福的大家庭
小说红楼梦中潇湘馆是给元春建造的,为何黛玉会在此居住?
寻“梦”大观园
《红楼梦》中林黛玉死时,贾宝玉到底在哪里这才是真相
潇湘馆除竹子,为何还有大株梨花兼芭蕉?看林黛玉真正结局就明白
潇湘馆的风水与林黛玉的悲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