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红楼梦主题(上、下)

关于红楼梦主题(上、下)

(2011-03-09 10:57:34)

 关于红楼梦主题(上)

 
我对红楼梦主题曾撰文专门阐述过,题目就叫《千红一哭悼红楼》。谁知这二天有红迷朋友对我说了几句“不入耳”的红楼梦主题论,我有感于此,在新浪微博上发了几句话,算是对我的《千红一哭悼红楼》的补充吧。
 
红楼梦引子: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所以“怀金悼玉”是红楼梦主题。那么“怀金悼玉”我们该如何理解如何定位?“怀金”当是怀念薛宝钗,“悼玉”当是悼念林黛玉。在红楼梦里,薛宝钗、林黛玉分别代表着普天下两大类不同的薄命女儿,一类是程朱理学顺民,一类是叛逆,“合二为一”乃“兼美”。
“兼美”是秦可卿,是为天下美女。所以怀金悼玉总括《金陵十二钗》,总括普天下薄命女儿。我用七个字高度概括红楼梦主题乃“千红一哭悼红楼”。众多学者说红楼梦主题二元、多元,我认为不确。比如说贾府衰亡,那只能说贾府衰亡加速了天下薄命女儿走向薄命,走向死亡。我们不能据此说红楼梦主题二元、三元甚至什么多元。
我再举例:好了歌及飞鸟各投林。好了歌总括人间百态贾府兴衰,但飞鸟各投林却完全落脚于《金陵十二钗》,没有贾府事。详细解读请参阅拙文《好了歌注与飞鸟各投林》。我们再看甲戌本“凡例诗”:“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诗乃曹雪芹亲笔,“红袖”指宝钗,“情痴”指黛玉,“合二为一”正是天下美女。
甲戌本“凡例诗”里,“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正高度浓缩红楼梦主题,也是“怀金悼玉”之翻版。许多学者认为甲戌本《凡例》不是曹雪芹所写,我认为是完全错误的,至少除曹雪芹之外没人懂得“红袖”在红楼梦里是宝钗专属。我知道不过是因为我仔细研究红楼梦的结果。详细解读请红友参阅我有关论文。
 
附:关于红袖在红楼梦里是宝钗专属
“红袖”典出白居易《偶题五绝句》: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诗里,红袖指杨贵妃,即“薛宝钗”,而翠黛正好可指“眉尖若蹙”的林黛玉。--当然,这是曹雪芹惯用的“移花接木”,乃曹雪芹所长、所特有。“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清楚地点明了宝钗失去宝玉后年年哭泣,而黛玉情痴到底,泪尽夭亡(今本后四十回乃胡说八道,可至今还有人在鼓吹,在混淆视听,在误导读者,实令人气愤)。
 红楼梦里,“红袖”指宝钗;“翠黛”指黛玉;“翠袖”指湘云。--“女儿翠袖诗怀冷”,其中“翠袖”典出杜甫“佳人”诗。我们看杜甫笔下的佳人,岂不“就是”史湘云?!“翠黛”指黛玉亦毫无疑问,因为翠黛本是女儿画眉之墨(矿物),宝玉曾引《古今人物通考》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并因为黛玉“眉尖若蹙”而送妙字“颦颦”。至于“红袖”,据“典”是指杨贵妃,在红楼梦里,是指薛宝钗,此有何疑问?--红楼梦乃极其精巧的文章,我们不知其中奥秘,岂能得知“凡例”乃曹雪芹亲笔?说“谩言红袖”应该是指批者,“情痴”应该是指作者(曹雪芹)云云,纯属误解。试想,曹雪芹还活着,岂能咒他“抱恨长”?再说,“情痴”在红楼梦里乃黛玉专利,“情僧”宝玉何时又成了“情痴”?还有,宝钗、黛玉正是一张牌的正反两面,诗用腹联揭示了钗、黛乃“十二金钗”的最终命运,此实为“千红一哭悼红楼”之主题!我早说过了,目前红学家对红楼梦误解甚多,主要是因为不了解曹雪芹八十回后情节发展所致,故我们不能盲目迷信。
我们知道,宝钗后来是被宝玉“休弃”的,她年年重阳望雁,伤心不已,正可谓“红袖啼痕重”,而黛玉,是毫无争议的“情痴”,她在情榜上的考语,正是“情情”两字!她后来为宝玉“泪尽而逝”,可不是“更有情痴抱恨长”么?薛、林在《红楼梦》判词里,是合在一起写的,她们的“爱情”对象,均是宝玉,然而,其悲苦的命运,薛、林是一样的。有谁能说封建时代的宝钗守活寡比“泪尽而逝”死去的黛玉更“幸福”?!
白居易诗句中,《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如果对照红楼梦,岂不是正好!在红楼梦里,“红袖”与宝玉成婚,阴间里的“翠黛”理所当然会发愁。这种“巧合”,不是曹雪芹移花接木、妙手天成又是什么?不是红楼梦作者谁能想得到,又谁有此本事?!所以,我们能理直气壮地证明红楼梦凡例绝对是曹雪芹所为。
 
附二 白居易《宅西有流水墙下构小楼偶题五绝句》

伊水分来不自由,无人解爱为谁流。
家家抛向墙根底,唯我栽莲越小楼。
水色波文何所似,麹尘罗带一条斜。
莫言罗带春无主,自置楼来属白家。
日滟水光摇素壁,风飘树影拂朱栏。
皆言此处宜弦管,试奏霓裳一曲看。
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
应是遥闻胜近听,行人欲过尽回头。
独醉还须得歌舞,自娱何必要亲宾。
当时一部清商乐,亦不长将乐外人。


关于红楼梦主题(下)

 
前几天,我在新浪博客发表了一篇博文,题目叫《关于红楼梦主题》,其本意不过是表达我对红楼梦主题有我独到的看法。我坚持认为红楼梦主题是“千红一哭悼红楼”,不存在二元、多元,也就是说一个中心。我认为承认多中心其实就是等于承认无中心,这就好比一个省一个国家,政出多门岂不喧宾夺主?那样,整个省整个国家都要乱套。另外,因为我文章是对我多年前所写的“千红一哭悼红楼”之补充,所以文章极单薄极潦草我也就不在意,因为一在意,势必冷饭重炒。但为了增强文章说服力,我把甲戌本凡例诗中一句“主题”引入文章。这句“主题”就是“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诗中,“红袖”指宝钗,“情痴”指黛玉,合二为一乃天下美女全部薄命。
我文章写得够精细,拼尽全力、引经据典,证明红楼梦里“红袖”是宝钗专属,“情痴”是黛玉专属。按理说这可以证明甲戌本凡例乃曹雪芹所写,更重要的是可以证明红楼梦主题乃“千红一哭悼红楼”。谁知节外生枝,有红迷朋友认为这不过是巧合而已。唉,我真是无可奈何欲哭无泪。我心想,人们先入为主的成见一旦钻入脑子,你要想改变它真是比登天还难!然而,令人庆幸的是这种“巧合”实在太多,并非孤证难凭。
我们看六十三回,麝月所抽花名签,乃荼麋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而旧诗云:开到荼麋花事了。注云:在席共饮三杯送春。
注意,“开到荼麋花事了”出自宋代王琪《春暮游小园》诗: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糜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原诗意谓:梅花谢了,海棠又红,荼糜花开,花事已毕,莓苔墙上,仅余天棘。
但我们知道,红楼梦里,妙玉正是梅(媒),因为妙玉住处四周,遍栽梅花。而“海棠”,正是宝湘姻缘,由贾芸所送。根据我红楼梦探佚成果,确知妙玉为宝湘作媒并为之献身,此正关合“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尔后,宝湘姻缘破灭,不久贾府又被抄,贾宝玉在甄宝玉引领下重登太虚幻境,即“登仙”。此情节发展,实紧扣“开到荼糜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读者如果认真仔细地把我的红楼梦探佚成果对照王琪《春暮游小园》诗,内容岂不是严丝合缝?我的红楼梦探佚,有关宝湘的情节发展,故事走向,正严格“依据”王琪《春暮游小园》。难道说这又是巧合而已?这充分证明曹雪芹固有构思与王琪《春暮游小园》紧密相关,也充分证明我的红楼梦探佚成果其成绩斐然、不同凡响!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麝月本意实乃镜子。所以麝月所抽花名签关系自己的其实并不多,主要倒是关系元春命运以及贾府浮沉。换句话说,麝月在此“代表”元春抽花签!而我们知道,红楼梦书名之一乃风月宝鉴(关于对麝月花名签的详细解读,请红友参阅拙文《再探贾元春之死》)。
我的红楼梦探佚成果还告诉我,探春远嫁爪哇国,袭人泪洒桃花源。一个是逃到了国外桃花源,即爪哇国;一个是逃到了国内桃花源,即红楼梦里紫檀堡。探春、袭人,她们两者之间正好是对比、对称。如若不信,我们看六十三回,袭人抽到“桃花源”后,小说还特意点名让探春陪袭人喝一盏呢。你看红楼梦文章有多精细、精巧!
但探春、袭人“桃红又见一年春”,也就是说她们各自好日子仅得一年,或者一年都不到。道理很简单,因为世上没有桃花源。这一点,惜春曲子说的很清楚: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句中夭桃指袭人,杏蕊指探春。她们都没“把秋捱过”。
顺记一笔:探春远嫁之地乃爪哇国,距探春上船地点南京恰好三千海里。而爪哇国又是无影无踪之意。所以探春远嫁爪哇国应该是没有任何疑义的(当然探春远嫁爪哇国的其他证据还有许多)。
我以上说到探春袭人是什么意思?意思只是说红楼梦里“巧合”太多,伏笔太多而且又天衣无缝。我们只能惊叹于曹雪芹艺术构思之极其精巧,而不能随意用“巧合”两字来解读、来搪塞、甚至来自欺欺人。
 
王根福
2011.3.13
2011.9.5已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大名著欣赏《红楼梦》
三百年后红楼梦(附红楼梦原声插曲全集,一次听够)
台大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全部笔记
红楼品茗_红楼文库-红学公案
【重读红楼3】《红楼梦》确实已基本完成
论《红楼梦》中的日常生活描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