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雪芹和高鹗的贵族偏见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形象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也是让作者曹雪芹和高鹗都讨厌的人物形象。关于赵姨娘的结局,曹雪芹没有提及,但高鹗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为赵姨娘安排了一个结局:赵姨娘在贾母死后,竟然莫名其妙地死去。

在小说第一一二、一一三回,作者写贾政等人在贾母灵前辞别后,准备回贾府。赵姨娘突然病发,“只见赵姨娘还爬在地下不起。周姨娘打量他还哭,便去拉他。岂知赵姨娘满嘴白沫,眼睛直竖,把舌头吐出,反把家人吓了一跳。”[i]作者一会儿写赵姨娘被鸳鸯鬼魂附体,声称要“跟着老太太回南去”,并说“我跟了老太太一辈子,大老爷还不依,弄神弄鬼的算计我!”一会儿又变成赵姨娘自己的口气,说“我想仗着马道婆出出我的气,银子白花了好些,也没有弄死一个,如今我回去了,又不知谁来算计我!”大家以为赵姨娘被鸳鸯鬼魂附体,而赵姨娘自己却说道:“我不是鸳鸯。我是阎王老爷差人拿我去的,要问我为什么和马道婆用魇魔法的案件。”众人向贾政报告赵姨娘中邪了,贾政却冷淡地说道:“没有的事!我们先走了。”自己的小妾患病,贾政竟然不以为然。甚至赵姨娘的亲生儿子贾环,也准备离她回贾府。大家走后,赵姨娘不断说胡话,直至“蓬头赤脚死在炕上”。

从宗教文化的角度讲,赵姨娘因为勾结马道婆暗害贾宝玉、王熙凤,所以她的死是天理昭昭、因果报应。但以现代无神论的视野来看,高鹗这种写法显得特别幼稚,与小说的整体风格很不和谐。联系赵姨娘的出身和经历,她也是一个可怜人。而且赵姨娘的死亡出现得比较突兀,前后缺乏照应,过渡极不自然。尤其是她死亡时的情景是如此不堪和难以卒读,这就有理由使我们确信作者对赵姨娘存有某种偏见,并对赵姨娘的行为缺乏同情之理解。

高鹗对赵姨娘的偏见源于曹雪芹。首先承认,曹雪芹是伟大的,因为他创作了《红楼梦》。但若吹毛求疵的话,曹雪芹并非完全无可挑剔。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对曹氏家族的衰败是悲伤的,对造成自己家族衰败的原因也一直不断反思。曹雪芹声称他的创作原则是“大旨谈情”,对红楼女儿的不幸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对造成人们不幸的社会现实因素也进行了客观上的描绘。可曹雪芹在主观上显然没有意识到形成这种悲剧的更深层原因,如他对清代社会存在的婚姻制度、奴婢制度、妻妾制度等并不反感,反而多方加以维护,而这些社会制度其实就是造成红楼女儿悲剧的主要因素。例如像王熙凤这个形象,曹雪芹就多次批评她的妒忌性格,认为她害死尤二姐罪大恶极,但却几乎不对当时的妻妾制度加以批判,而且对贾琏的贪色一再宽容。另外,对于赵姨娘其人,曹雪芹更是厌恶至极,不断地对她加以丑化,甚至不惜违背自己一贯的写实原则。

根据小说的情节,赵姨娘乃奴婢出身,后来成为贾政的小妾。赵姨娘为贾政生了两个孩子:女儿探春和儿子贾环。然而按照当时的奴婢制度和妻妾制度,赵姨娘尽管生了孩子,孩子却不能称她为母亲,探春和贾环只能认王夫人为娘。在小说第二十回,赵姨娘大声责骂贾环,正好被王熙凤听到,立即遭到后者的反驳:“他现是主子,不好,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在凤姐看来,贾环是主子,自然有人去教育他,赵姨娘根本没有教育贾环的资格。该回名为“王熙凤正言弹妒意”,可知曹雪芹也认为赵姨娘就是奴才,是不可以对主子说三道四的。

以现代阶级斗争的理论视野来看,赵姨娘与王夫人、王熙凤和贾宝玉是处于完全对立的阶层。赵姨娘的奴婢身份并不会因为她为贾政生了两个孩子而改变,可是赵姨娘偏偏不愿意像周姨娘那样安于奴婢的卑微地位,所以她以两个孩子为资本向王夫人的主子地位发起了挑战,暗中联合马道婆用魇魔法算计贾宝玉和王熙凤。一旦阴谋得逞,贾宝玉被害死,赵姨娘将会母以子贵,很快改变自己的地位。人们会说赵姨娘的手段不光明正大,但王夫人和王熙凤那样明目张胆地欺负赵姨娘、公开地占有并控制贾府的财产也于理不通。从这个意义上说,赵姨娘的所作所为有其合理性。然而,曹雪芹并不这样看,曹雪芹是站在王熙凤的贵族阶级立场上对待赵姨娘的。像赵姨娘这样犯上作乱的奴才,曹雪芹是绝对不能饶恕的,因而他在小说中千方百计丑化她。由于这种阶级偏见,曹雪芹在创作时也失去了理性、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同时也失去了起码的同情心,于是将赵姨娘写成一个愚蠢的、可笑的女人。他无法像对待其他女性那样,以一种人性化的态度去理解赵姨娘,而是想方设法去诋毁她。其中原因不在作家的创作方式,关键在作家的世界观和阶级偏见。所以,曹雪芹一方面将赵姨娘写得如此可笑,另一方面却对间接害死金钏儿、晴雯的王夫人网开一面,在字里行间为其开脱并掩饰其罪恶。而后四十回作者高鹗延续了曹雪芹的阶级偏见,因此就有了赵姨娘莫名其妙死亡的情节。

当作家对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不喜欢时,往往会在作品的结局将这个人物“写死”。这样处理人物形象未必是错误的,但关键是要写出这个人物死亡的必然性与合情合理。就赵姨娘之死而言,高鹗的描述明显不够自然,过多地照搬了明清小说写坏人遭到恶报而死的惯常套路,有点投机取巧。出现这样的硬伤,归根结底与作家的人性视野缺失与贵族偏见有关。

我们以现代人的视野要求古代作家,批评他们的偏见,毕竟是求全责备。但换一种角度来讲,如果对他们的偏见完全熟视无睹,甚至因为他们的作品是经典而盲目崇拜,以至于无原则地接受他们的偏见,恐怕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1] 施耐庵.水浒传(李卓吾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姨娘害宝玉,为何没人追究她?事后发生的三件事,细思有点骇人
曹雪芹为什么要刻意丑化赵姨娘?
红楼梦:奴婢出身的赵姨娘在贾府日子过得怎么样?
王熙凤为什么不喜欢赵姨娘?除了地位差距,这一点很重要
贾政为何那么喜欢赵姨娘?原因很简单
品《红楼梦》——可恶又可悲的赵姨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