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谭天宇:留俄手记之五十一——追寻卡巴尔达-巴尔卡尔人的历史足迹

 

由于要赶火车,1226日我们都起得特别早,6:30我们便都起床开始洗漱。在这一天我们将深入北高加索的核心区域进行参观。

旅馆给我们提供了美味的早餐,吃过之后我们收拾好行李,开始向矿水城火车站走去。在矿水城火车站的二号站台,正有一列电气火车在等待着我们。这列电气火车很短,只有四节车厢。而上车之后,发现车上的乘客更是稀少,一节车厢只坐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人。

刚到电气火车上没几分钟,火车便开动了。铁路的南侧是连绵不断的高加索山脉,而北侧则是广阔的耕地。时而从列车上能见得到这边的乡村,里面停着几台规模很大的联合收割机,其收割粮食的转轮达到了十几米长。现在正处于冬季的农闲季节,这些收割机全都在村子里停着。这边收割机的规模大,是因为其耕种的土地面积也相当辽阔,往往是广大的耕地边只有着几户农家。虽说如此,这也比笔者此前去过的很多俄罗斯的州人口稠密了,以前去普斯科夫、沃洛格达、叶卡捷琳堡等城市的时候,火车两边所望大都是根本就没有任何人工开垦痕迹的森林、沼泽与水域,而在北高加索地区,我们却可以望得见大片大片的耕地。究其原因,我们望了望天上的太阳就明白了——以前去过的那些地方都在东欧平原的北部,纬度较高,得到的太阳光照也少,自然也就不太适合很多农作物生长;而北高加索地区能得到较为充足的光照,而且此地土壤大多为黑土,非常肥沃。因此,不论在沙俄时期、苏联时期还是现在的俄罗斯联邦,这里都是国家的“粮仓”,提供着大量的商品粮。

“在这里坐火车,我真有一种回家的感觉。”秦艺芯望着车窗外的景色道。

“嗯?”我听着也来了兴趣。我并不清楚北高加索地区与她的家乡内蒙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你看”,她娓娓道来,“我们坐的这趟车左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而右边则是一连串的山脉。在国内的时候,我从呼和浩特坐火车到包头,也是右手边是阴山山脉,而左边则是辽阔的内蒙古高原。”

我只去过一次包头,对那边的自然环境印象也不是太深刻,经她这么说我才想起来,点着头说:“确实是这样。”

“不仅地形像”,秦艺芯接着说,“这里的植被也很像我家那边,我家那边有什么样的树,这里的路边也都有。大概这里与包头的纬度,也是很接近的吧?”

我翻开地图册查了一下,说:“还真是这样,纬度都是北纬40度多一点。”

“怪不得在这里有种回家的感觉呢。”

“不一样的大概只有建筑了”,我望着窗外的几户人家说,“我国北方农村的房顶一般是平的,上面经常用来晾晒玉米、大豆、被子什么的。而这边的房子,屋顶没有一座是平的,都是有坡度的,大部分住房的房顶坡度还挺大。”

“那是因为这边冬天经常下雪,我们家那边不太经常下雪吧。”

我们就这样聊了很久,直到我们在车窗边看见了一座高山为止。虽说我们的火车距离它很远,但仍然能够望见它高耸的双峰,西峰比东峰稍高一些。两座山峰上盖满积雪,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洁白耀眼,颇让人有一种神秘与圣洁之感。

“好漂亮啊”,秦艺芯望着说,“没想到这么远就能望见雪山了。”

“这就是厄尔布鲁士峰,欧洲最高峰。”

“它高得真像能连上天空一样。”

“接下来几天我们都在它的附近活动,无论是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还是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都能够望得见它。”

临近车的终点站纳尔奇克时,车上来了一群村民,主要是妇女和儿童,从她们的穿着上可以看出并不富裕。上来的还有两个穿着制服、全副武装的警察。这两个警察挨个检查每个乘客的证件,当轮到我和秦艺芯时,他们看得尤其仔细。看过我们的护照、签证和学生证之后,警察还问了我们要去哪里、此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都流利地进行了回答。

 
纳尔奇克火车站

按说被警察检查证件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但接下来这严肃的气氛被一幕滑稽剧给打破了。刚才上车的那群村民都没有买票,车上的检票员便要求他们补票。可是接下来那几位铁了心要当“逃票兔子”的村民们可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在这里顺便说一下,俄罗斯人经常戏称那些乘车逃票者为“兔子”,因为逃票者遇到车站检票的铁栏杆时,通常像兔子一样从上面跳过去。

“你这是一个大人带了三个小孩,你要补两张票,一共是124卢布。”检票员对其中一位中年妇女说。

“我没有这么多钱”,那位中年妇女摊开双手说,“明天我再还你行不行?”

车上的乘客听到这话之后全都笑了起来,知道这无非就是她为逃票找的一番借口而已。列车上的检票员颇为无奈,只好把正在检查证件的两位警察给请了过去。见到警察来了,那几位不得不付了钱。

11:46,列车准时到达了纳尔奇克,这座城市的火车站建筑是白黄相间,上面覆盖着深绿色的金属瓦。在建筑上还有着镰刀锤头的标记,在顶部有一旗杆,上面飘扬着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的国旗。国旗上方为蓝色,中间为白色,下面为绿色,其中间图案是大高加索山脉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双峰。大山象征共和国是山川之国,白色表示厄尔布鲁士峰和大高加索山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境内的最高部分常年被冰雪覆盖。除共和国的地理特征外,国旗上的厄尔布鲁士峰还表明:正是在大高加索山北面的这一部分及与之相连的卡巴尔达平原形成了共和国的两个原住民族——卡巴尔达人和巴尔卡尔人。

我们走出火车站,拦了一辆出租车,到了我们预订的疗养院。在纳尔奇克市的西南角,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座疗养院。我们预订的疗养院名字叫做“梨园”(Грушевая Роща),它坐落在一座山丘的顶部,由两座住宅楼和几座平房所组成。疗养院周围为森林所环绕,环境显得较为幽静。在这座疗养院里居住的,大部分是老年人。或许是因为他们耳朵不灵,疗养院的工作人员说话都很大声,近乎是喊着说的,但是他们的服务态度都显得相当之好。在我们居住的那栋楼的一楼,有照片和文字向我们介绍这座疗养院的历史,它始建于1959年,大部分设施装备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在看来不少东西显得颇为老旧了。

 
我们居住的“梨园”疗养院

我们到了自己的房间,这仍是由一大一小两个房间所组成的一个套间。我们把行李放下后,便开始了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首府纳尔奇克的参观。我们乘车,直接便到达了这座城市的市中心。这里有一座博物馆,它的名字为卡巴尔达-巴尔卡尔民族博物馆。在博物馆的门口有着几座石人,它们大多有一米多高,呈石柱状。这种草原石人从我国的新疆地区,一直到中亚、高加索地区广有分布,它们的形制颇为相似,但也存在诸多的不同之处。在我国,这种石人雕塑主要分布在阿勒泰草原和伊犁昭苏草原上,与墓葬有关。说到这种石人雕塑,还不得不提到一种草原上流传很久的古老而又神秘的宗教——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以祖先崇拜为主的原始多神教,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后期。欧亚大陆中部草原地带的很多游牧民族都曾信仰过萨满教。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祖先的崇拜。他们相信人死了以后灵魂不灭,祖先们虽然已经去世,但他们的灵魂始终和活着的人在一起。草原上的石人雕塑,就是萨满教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仅是对英雄的崇拜,也是对祖先的崇拜。

接下来我和秦艺芯进入这座两层的博物馆建筑内部参观。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介绍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自然资源的展览。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地形多种多样,山地占了一半面积。山区矿产、森林资源丰富,处处是牧场和森林。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可以看到干旱的草原、鲜花盛开的盆地、茂盛的山坡草场、终年积雪的高山。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还有着丰富的淡水、矿泉水以及地热资源,探明并开发的矿泉水资源有27处。这里蕴藏着多种有色金属矿石——钼、钨、锑、铅、铝、铋、锡以及贵重的大理石建筑材料。由于地形多种多样,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的动植物种类也很丰富,栖息着众多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如岩羚羊、高加索野山羊、欧洲野羊、鹿、熊、野猪、高加索雪豹、黑鹫、胡兀鹫、兀鹫、金雕、鳟鱼等。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民族博物馆里的高加索野山羊标本

看完了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自然资源的展览后,我们随后看到的展室介绍了北高加索地区远古人类和原始社会的考古发现。在北高加索地区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在一个名为科班的小村庄附近发现的。在1869年,在科班发掘了一座距今4000年左右的古墓葬,当时的研究人员就以科班文化来命名这处古墓葬所代表的文化。科班文化的考古发现很多具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性,它让北高加索地区的考古学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声名鹊起。在此文化中发掘的墓葬都呈长方形,用大块的条石或者鹅卵石覆盖其上作为墓石。墓葬中存有大量的铜器,主要为劳动工具及装饰品。较为早期的墓葬中并未有铁器,中后期科班文化墓葬中铁器出现并丰富起来。墓葬中主要的装饰品为铜制的金属牌,金属牌附近有烧焦的木炭。陪葬的生产工具中最为常见的是铜制的斧头,其形状多种多样。除此之外,陪葬品中还有已做熟的鸟类和兽类的肉,以及粘土和铜制的餐具。科班文化在形式上被认定为青铜时代的末期北高加索地区的文化。但是这种文化的创造者·已经知道了制造与使用铁器,这在发展生产力上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随后我们看到的是对于卡巴尔达人与巴尔卡尔人历史的介绍。卡巴尔达人的祖先原是阿迪格人的一部分,居住在库班河流域和黑海东部沿岸一带。十三至十四世纪时由西向东迁徙,定居在了现在的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同化了当地居民。巴尔卡尔人则是在十二世纪前后,以高加索中部地区原住民为主体,与外来的使用波斯语和突厥语的阿兰人、保加尔人、哈扎尔人等融合而成。两个民族在这一时期宗法封建关系占主导地位,同时还保留很多原始社会和奴隶制残余。他们主要从事半游牧业,饲养绵羊、马、家禽等,辅以种植业,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蔬菜等。

展室里很大一部分展现了卡巴尔达人与巴尔卡尔人的民族服饰。男性多戴着高筒的山羊皮帽,穿着长袍与高筒靴,冬季时往往还披着厚重的大斗篷御寒。这两个民族都是马上民族,大部分男子从小就会熟练使用马鞭、马刀与骑枪。他们的装束很多与后来的哥萨克相似,而且哥萨克中也有较多的卡巴尔达人与巴尔卡尔人。相比之下这两个民族女性的服装就显得很唯美了:贵族家庭的女子往往也戴着高筒帽,后面拖着纱,帽子上往往有很多珍珠去点缀。卡巴尔达与巴尔卡尔的女子往往穿着长长的连衣裙,裙摆一直垂到脚面,连衣裙以白色和红色两种颜色居多。她们穿的腰带上还有一些铜片来作为装饰。

看着看着,我们发现了一件颇为奇怪的东西——它由木头制成,从侧面看上去像一个俄语字母的“П”。前齿与后齿看上去有十多厘米高,而上面的木头做成了人脚掌的形状。无论是前齿、后齿,还是上面脚掌形的木头上都绘有精美的花纹。在它周围还缠着兽皮或棉线结成的条带。

“看上去很漂亮”,秦艺芯说,“这是做什么用的呢?”

“粗看感觉有点像马镫”,我说,“但是马镫应该套住脚呀?明显还不是……”

“看着还有些像修鞋匠使用的工具。”

我看了看博物馆里对于这件展品的说明,上面写的是“古代的鞋,贵族妇女穿上它来使自己显得身材更高”。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我们貌似猜的都不对,它是卡巴尔达女子穿的高跟鞋。”

“可是……这上面并没有鞋啊。”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一张摄于1887年的老照片,才知道了这双“高跟鞋”是怎么回事。照片中的卡巴尔达贵族妇女穿着一双软底靴子,随后把靴子绑在了上面脚掌样的木头上。这样一来,她就显得高了很多,与她身边身材伟岸的丈夫几乎没有差别。

 
卡巴尔达女子的高跟鞋

说起高跟鞋来,它确实是女人的最爱。不管在古代的中国还是西欧,都有过这样的发明,现在,我们在处于北高加索的卡巴尔达-巴尔卡尔民族博物馆里,也见到了这样的东西。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女子,对于美的追求却是极为相似的。尽管穿上这种鞋子会给行走带来很多不便甚至是痛苦,尽管曾有不少社会改良家和革命者呼吁要将高跟鞋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其中最为极端的,莫过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康帕内拉在其著作《太阳城》里提出的,要将穿高跟鞋来显示身材的女子处以死刑。可是不管这些,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女子们还是一如既往地钟爱着这种能让自己变高的鞋子。其原因,男人大概是永远无法想明白的。笔者认识的一位专门教礼仪的老师,要求她的学生每次上课都要穿高跟鞋,她是这样对她教的女学生们描述高跟鞋的奇功妙用的:“穿上它,世界变矮,大事变小,远方变近,底气变足。”

我们刚刚看完这间展室内的展品,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向我们招手说:“来我这间展室里看一看吧。”

我们跟着她走进了这一间面积较大的展室,她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幅照片说:“我想向你们介绍的是我们卡巴尔达民族伟大的诗人,阿里·阿斯哈多维奇·绍根祖科夫(Али Асхадович Шогенцуков,1900-1941)。他虽然只活了41岁,可是却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作。”

我们从展厅里的展品和她的介绍中得知,绍根祖科夫于1900年出生于现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的巴克萨,1914年中学毕业。1917年他曾前往土耳其求学,并在那里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首诗作《祖母》。1919年他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在自己的家乡教授卡巴尔达语。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他经常在当地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与诗作,开始变得小有名气,1934年他加入了苏联作家协会。他在这一时期发表的著名作品有:《马金娜》(1933年)、《梨园》(1933年)、《捷姆博特的夜晚》(1935年),除了诗歌以外,他还写作有剧本《一普特面粉》(1931年)。他的诗歌与剧作大多取材于卡巴尔达人和巴尔卡尔人的神话传说与日常生活,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苏联红军,同年11月在白俄罗斯的战斗中不幸牺牲。

在这间展室里,我们看到了很多诗人曾经用过的物品。有趣的一点是,绍根祖科夫不仅是一个诗人,他在业余时还喜欢提笔作画,他的诗集中的不少插图便是自己亲笔所绘。当我们离开这间展室的时候,那位老太太还拿出了留言簿,我们有幸成为了第一位在上面用汉语留言的旅客,盛赞了当地自然风光的美丽和人民的热情好客。

我们参观的这座博物馆的最后一间展室向我们介绍了卡巴尔达人与巴尔卡尔人在二十世纪生活的变化。十月革命后不久,卡巴尔达与巴尔卡尔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9年一度被白军占领,1920年恢复苏维埃政权。苏联时期,在这里成立了卡巴尔达-巴尔卡尔苏维埃自治共和国。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工农业生产获得较快发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苏维埃自治共和国的国民经济中已经占主导地位,农业以生产谷物为主,是苏联玉米的主要产地之一。原从事半游牧业的卡巴尔达人与巴尔卡尔人多已转为定居,在集体农庄从事农业与畜牧业,不少人已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

参观完这座博物馆后,我们一起用了餐。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就陪秦艺芯参观她更为感兴趣的地方——服装店。秦艺芯很喜欢这里服装的样式,她说这里的不少款式比圣彼得堡卖的还要好看。我们买了一条她看上的长袖连衣裙。然后我们又一起去了附近的书店,里面有一间专门的房间,在这里出售的书全都是关于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及北高加索地区历史与地理的书。这里还有反映当地特色的冰箱贴,我们买了一些回去送给朋友和同学。

从书店出来,外面天色已经黑下来了。离这儿不远便是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的政府大楼,这座白绿相间的建筑在夜晚的灯光映衬下显得蔚为壮观。政府大楼门口前不远的广场中央,还布置了一棵十米多高的圣诞树,来迎接即将到来的圣诞节(17日)。政府大楼前的列宁大街上车水马龙,颇为热闹,这美好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政府大楼

我们乘坐公交车返回疗养院,夜幕已经降临,由于天太黑,我们分辨不清两边的景物。结果还没有到我们住的疗养院,提前一站我们便下了车。下车后又走了一段路之后,我们方才发现走的路不对劲。这里是纳尔奇克市的郊区,路灯每隔三四十米才有一盏,而且灯光也是相当昏暗,在下面连地图都看不清楚,而路的两边就更是一片黑暗了。

正当我们都为往哪里走而迷惑的时候,驶来了一辆小汽车。秦艺芯拦住车,问司机道:“您好!请问到‘梨园’疗养院怎么走?我们认不清路了。”

“你们上车吧。”司机热情地对我们说。

于是我们上了车,没多久便回到了“梨园”疗养院。我想给司机一些钱作为报酬,但司机坚持分文不取,我们对他说了很多感谢的话。

回到疗养院之后,我去楼下的桑拿浴室预订了第二天洗浴的时间。这一天我们比较疲惫,晚上九时多便休息了。


在下一期的《留俄手记》里,笔者将会带领大家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继续进行游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今世界那些正在闹独立的地区之二十二: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俄罗斯)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
俄罗斯从德国引渡一名公民 曾赴叙利亚为武装分子作战
高加索语系的东北、西北、南支系
车臣武装首领安佐耳·阿斯特米洛夫(Anzor Astemirov)被击毙
俄南部城市遭袭 70余人死(2005-10-1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