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凉灵台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灵台县城镇化建设总体情况


  近年来,灵台县城镇化建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五化”要求,认真贯彻“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方针,坚持把城镇建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突破口,立足县域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全县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止2013年底,全县总人口2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44万人(具有非农户籍的人口2.55万人,在城镇长期居住并从事二、三产业的农业人口2.89万人,另一数据就从业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城镇人口已达8万多人,城镇化率36.9%)、城镇化率23.43%(这里城镇化率是省统计局根据抽样调查推算的数据)。建成区面积10.62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4.02平方公里,小城镇建成区面积6.6平方公里,县城区道路铺装硬化率、亮化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了100%,绿化覆盖率达到了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4平方米,城市燃气普及率18.9%,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5%。城镇化建设布局进一步优化,按照“规划一次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聘请高资质设计单位,先后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13个乡镇集镇规划、52个专业性详规和154个村庄规划编制,全县规划面积达到170平方公里,县城及重点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集镇规划均实现了全覆盖,村庄规划覆盖面达到83%。在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什字等4个镇为重点,以上良等8个乡为延伸,辐射全县各中心村庄的城镇体系,加快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县城及重点小城镇的发展规模明显增加,按照“统一规划,分年实施,重点突破”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城镇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和各类市场开发上,每年集中精力抓建几个重点项目和大型工程,加速城镇扩容。县城建设通过建大桥、筑河堤、拓道路、修广场,实施了东城区开发、西城区开发等一批重点工程,使发展的空间达到5.5平方公里;4个重点小城镇也都因地制宜,调整完善了城镇布局,进一步扩大了小城镇规模。中心村庄建设全面提速,按照“三为”(即以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为支撑)、“六化”(即规划组团化、建设生态化、功能配套化、服务社区化、管理民主化、农民新型化)的建设思路,高起点、高标准建成了独店姚李、西屯店子、上良杨家庄、新开寺底等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极大地改善了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014年,全县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80项,投资44.4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9项,投资16.31亿元;新开工项目60项,投资27.29亿元;预备项目1项,投资0.86亿元。至目前,已开工建设47项,开工率58.8%,完成投资2.1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81%。列入全市“十大工程”重点调度考核项目23项,计划完成投资28.4亿元。目前已动工建设15项,开工率为65.2%,实际完成投资1.2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5%。拟推荐省上观摩项目4项,具体进展情况为:秦宝牧业.灵台县万头现代肉牛产业园建设完成投资120万元,一期工程正在进行办公楼和宿舍楼装修,二期工程制订了产业园建设行事历,完成了规划设计和场地平整。灵台县邵寨煤矿建设完成投资3500万元,主井井筒见煤后已进入井底车场施工,风井、副井已完成冻结正在进行正常掘进施工;地面“四大建筑”正在进行装修;排水及场区围墙工程已建成;为了办理采矿许可证,在邵寨煤矿西部补充勘探钻孔4个,正在进行修路和平整场地。灵台县中行世融(北京)投资公司寿光模式蔬菜生产示范园建设完成投资80万元,完成蔬菜种苗培育240万株。灵台海升现代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完成投资660万元,完成了土地流转、示范园建设规划以及水、电、路、宽带“四通”工程和园区封闭,搭建篱架1560亩,完成滴灌主管道铺设,订购进口苗木12万株,整修矮化砧木圃地块200亩,正在进行栽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我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做法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把以“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项目、高新技术经济实体”为主的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推动全县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资源配置、财政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围绕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灵台项目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加快煤炭资源开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全力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规划先行、政策扶持”的原则,以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以构建现代商贸体系和打造“商周皇甫人文之都·灵台针灸养生胜地”为目标,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总动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区域合作,全方位、跨区域、开放性配置资源,增强发展动力,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1.继续落实和深化各领域改革。以保障规划顺利实施为目标,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推进各项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改进政府管理经济活动方式。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快农村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改革,健全水权分配和配水用水定额管理制度。推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改革,推进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迁移制度。进一步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主导力量来抓,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消除政策歧视,改善服务和监督,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经营和市场环境,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受公平待遇。采取宣传发动、行政推动、项目拉动、利益驱动、典型带动等多种形式,制定完善鼓励民资投入的政策,激发民资投入的意愿,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开展民营企业家、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复退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能人“六大创业行动”,到2015年,建立灵台县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孵化中小企业15家以上。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提升县域经济总量为目标,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按照“抓大项目、引大集团、招大企业”的思路,紧扣优势特色产业开发,突出抓好产业招商。注重选商引资,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项目,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促进灵台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

  4.鼓励城镇化建设政策措施。一是土地优惠政策:新办企业使用土地,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实行“统一规划、政府统征、确定基价、分档批租”的原则,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方式提供。二是税收优惠政策:投资者新建的30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企业,在5年内,按当年上缴地方财政税收总额20%的比例,以以奖代补的形式返还给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三是财政扶持政策:对在县工业集中区内投资2000万元以上、乡镇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商贸物流项目,由县级财政以企业支付的土地投入的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该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比例按投资额大小实行“一事一议”;对产业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有利于培植财源的国家鼓励支持类项目,加大政府对贷款的协调力度,并争取有关贴息;对在县内投资1000万元以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项目(除房地产、矿产开发项目),自投产运营起(农业项目免税期满后)3年内,由县财政按照企业上缴的各种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四是配套服务优惠政策:外来投资者兴建的各类项目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土地使用、计划项目申报、各类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申请等方面与本地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其子女入学、入托、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等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所有招商引资项目行政性收费县级保留部分全免,事业性收费减半收取,工商注册只收注册登记费;投资企业所需水、电、原材料、通讯配套设施建设等均按当地企业收费标准计收费用,并给予优先安排;


  三、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初步构想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


  根据我县实际和最近国家出台的《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我们初步提出:到2016年,充分体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内涵和要求的全县城镇体系规划全面完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邵寨、独店、什字、朝那4个镇为重点,以上良、百里、星火、西屯等8个乡镇为延伸,辐射全县各中心村庄的新型城镇体系建设基本完成;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布局,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新农村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环境卫生等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劳动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7.5%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4.4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9万人以上,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县城区常住人口达到3.8万人以上。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城镇排水排污管网覆盖率和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95%以上,城镇垃圾、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到2020年,全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条件大为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将我县真正创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明和谐、协调发展的宜居生态城镇。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21.6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4.3万人以上,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7.8平方公里,县城区常住人口达到7万人以上,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3.81平方公里。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和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分别达到95%、95%、100%和30%以上;城镇排水排污管网覆盖率和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98%以上,城镇垃圾、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点


  1.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和基础性作用,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统筹协调发展,着眼于工业反哺农业、城镇带动农村,按照各展其能、功能互补、要素互动、衔接协调的原则,指导城乡规划建设有序开展,严格实行城乡一体规划,做好城乡统筹发展的顶层设计,提高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导向性。一是强化规划编制。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与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相衔接,突出抓好新一轮县城总规和小城镇规划修编,完成城镇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各类建设工程修建性详规和中心村庄规划编制,到2015年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以村庄整治建设为重点,以农民适度集中居住为导向,因地制宜推进自然村合并及撤村设居、撤乡设镇,积极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合理确定中心村的数量和布局。二是健全规划管理机制。建立规划建设部门牵头,县直相关部门相互衔接和协调配合的规划管理体制,形成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规划编制工作体系。城镇新区、开发区,各类园区的开发建设,必须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统一管理。农村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纳入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健全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完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为全县城乡规划建设提供保障。强化规划执行,加大对违反规划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切实加快县城区建设。坚持把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点,按照功能完善和产业发展并重、扩容提速和品质特色兼顾的原则,以东部工业集中区、南部仓储商贸服务区、西部多功能现代化新区、北部文化旅游区等组团开发建设为着力点,科学功能分区,合理建设布局,充分发挥要素聚集效应,将县城建设成为生产要素集聚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一要快速拓展城市空间。坚持老城提质与新区提速有机结合,以县城中部商业综合生活区为圆心,全力实施东西扩展、南北完善工程。到2016年前重点抓好三大项目:①西城区开发三期工程建设,新增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建成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商贸物流、生态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新区;②老城区改造提质工程,依托古商周文化和皇甫谧文化资源开发,丰富内涵,完善功能,配套设施,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③集中区建设,按照县城总体规划,依托煤电资源开发,向东建成集仓储、物流、加工为一体的工业集中区,向南建成仓储商贸服务区。二要完善城市功能要件。完成城南教育产业园区、高档住宅小区、孙家沟和碑子沟保障性住宅区建设,启动实施城市商圈、医院、酒店、市民活动中心、公园广场等功能要件项目;注重车位配置,完善城区道路、给排水、天然气利用、集中供暖、城区防洪、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和集聚力。三要促进园区、新区互动协调发展。树立产城融合、互动发展理念,将园区建设与新区开发相结合。加快完善能源、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交等公共服务,推进一体化发展。积极发展专业性、综合性市场,通过商贸、餐饮等小微企业培育集聚,吸纳农村人口转移,促进充分就业,带动城镇发展。


  3.着力增强小城镇集聚功能。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生态良好的原则,以设施配套、产业聚集为重点,结合小城镇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集中打造邵寨、独店、什字、朝那4个重点小城镇,示范带动其它乡镇快速发展。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缺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全面加快4个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构建全县小城镇建设的四个支撑点,突出抓好镇区道路硬化,给排水、污水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气及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解决以街为市、功能残缺、设施老旧等问题,提高城镇运行保障能力。推动小城镇信息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广播、电视、互联网、通信等网络,促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要注重城镇特色开发。小城镇建设要发挥比较优势,凸显地域特色。规范开发建设行为,切实保护好古遗址、特色民居和各种自然、人文风貌;努力探索住宅小区化、服务物业化、农村社区化的管理模式,鼓励创建国家级、市级各类名镇。三要培育镇域优势产业。按照“一镇一业”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工矿、旅游、商贸、加工、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构建集群优势产业带。邵寨镇要围绕煤田开发形成以煤电化工为主的工矿型城镇,独店镇要围绕皇甫谧产业园建设形成以旅游业为特色的综合型城镇,什字镇要围绕果品加工交易形成以商贸服务为主的工贸型城镇,朝那镇要围绕畜牧养殖贸易和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以商贸、旅游为主的综合型城镇,其余乡镇形成以农副产品贸易为主的农贸型城镇。


  4.加快推进中心村庄建设。按照“三为六化”的发展思路,坚持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产业开发与基础建设相配套、生态建设与新风养成相适应,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是把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迁村并点相结合,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安置,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每年抓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3处;二是强力推进项目到村工程,重点抓好道路、给排水、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广场、图书室、医务室、超市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村镇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努力提升村镇公路等级,逐步提高三级以上公路的里程和比例,提高村庄道路的硬化率。把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全部纳入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加大旧宅改造力度,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助推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


  5.注重发展绿色城镇。注重人居环境改善,以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对生态、绿色、环保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打造天蓝、地绿、水碧、气爽、宜人的美丽新灵台为目标,突出抓好县城面山、城镇公园、绿色通道、生态林地等建设,大幅度提高林木覆盖率和城镇建成区绿地率。积极争资立项,加快城镇垃圾、污水处理,排水排污管网等环保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引导基层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净化美化环境。


  6.着力培育城镇主导产业。坚持把城镇建设作为一种产业运作,把城镇产业的培育开发作为城镇建设的重头戏。①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政策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灵台项目示范区、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产业园药品器械生产区和区域性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集聚区,逐步形成以煤电化工产业为引领,新型建材、现代生物制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统筹推进的工业经济格局。到“十二五”末,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34.5%。到“十三五”末,全县煤碳产量达到2000万吨,工业总产值达到74.3亿元,工业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65%以上,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万个以上。②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牛果菜主导产业优惠政策,继续加大引导、投入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活化经营机制,完善产销加链条,按照产业互支互促、循环一体推进的思路,大力度推进牛果菜主导产业扩量提质增效,提升农业主导产业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不断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渠道。到2016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0万吨,建成全省农区优质肉牛繁养基地、全省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全省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全市干旱山塬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市循环农业示范区。到2020年,全县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建设新格局。③第三产业比例大幅提升。围绕皇甫谧文化和商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打造皇甫谧针灸养生基地,加快养生旅游经济发展步伐。依托牛果产业和煤电工业,加快煤电化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快速发展,提高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到2016年,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6000户,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达到200户,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0亿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


  7.积极推进城镇管理现代化。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城管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推进城镇管理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和专业化。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大力实施美、洁、亮、绿、畅五大建设与管理工程,全面提升城镇品位。加大城管综合执法力度,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推动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从县城向乡镇延伸,逐步提升集镇管理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落实社区监管责任。加快城市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法制化、专业化、人性化水平。推进城镇文明建设,着力倡导“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文明、礼让、遵规、守序的好风尚,促进社会和谐。


      四、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们在城镇化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省、市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


  1.县域经济总量小,财源建设后劲不足。农业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财源处于负增长;工业经济总量小,对财政的贡献份额偏低,建设资金投入受到制约,使一些好的项目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新项目不能迅速得到开发,形成了“财政越困难,越无资金建设;越无资金建设,财政越困难”的恶性循环现状。


  2.财政自给率低,收支严重失衡。持续稳定增长的财政收入是公共财政履行政府职能和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根本保证,但是灵台县由于缺乏规模税源,税基不稳,财政收入增长后劲明显不足。2013年,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9573万元,财政总支出完成139166万元,财政自给率仅为6.9%。从近几年财政收支情况看,用地方财政收入安排的支出不到全县财政支出的10%,财政支出的90%以上来自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及专项补助,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


  3.财政自身保障能力较弱,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程度特别高。近三年,全县上级转移支付收入平均占到一般预算支出的95%以上,县级占比则在5%左右,特别是在民生保障领域,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更高,可用于公用支出及事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财力更是十分有限。


  4.城镇化建设项目规划良好,但是发展后劲不足保障不力。一方面我县基础条件差,特别是交通瓶颈制约因素突出,保障发展能力不强,扩大开发、加快发展的基础较弱;另一方面我县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业增产增效的难度较大;其次是煤炭资源相对富集,但煤炭产业开发刚刚起步,产业链延伸不够,产业规模偏小,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庆市大足县城镇化发展规划
加快城乡统筹 推动科学发展
关于麟游县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的调查
华亭县人民政府 | 华亭:加快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县
解密“固安速度”
关于全县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