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禁止过度智力开发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半数诺贝尔奖

禁止过度智力开发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半数诺贝尔奖

2013年12月25日 10:00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分享剩下的一半。

德国宪法明确禁止设立先修学校。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与德国等欧洲国家相反,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而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我们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孩子们宝贵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总结欧洲国家教育,具如下特点:

一、不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道:“我儿子今年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外星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以往,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

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1.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2.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3.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例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


二、注重言传身教,并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德国小学生只上半天课。德国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非常重视家庭在塑造儿童性格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十分关注父母言传身教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

说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歌德的成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两三岁时,父亲就抱他到郊外野游,让歌德观察自然,培养他的观察能力。三四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就乐观向上、勤于思索和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语、德语、英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歌德成才的“名人效应”在很多德国父母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因此许多家长都坚信良好的家庭教育,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

在德国,所有孩子在上完4年小学后,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向有关家长建议,其孩子应该上哪一类中学,这就是德国特有的所谓“10岁定终身”的中学教育体制。

据介绍,德国的中小学校一般都是半日制,即只有上午上课,学生下午的活动由家长自管,这也促使许多家长,特别是母亲不得不半天工作,下午回家管孩子;而且德国教师在学校没有个人的书桌,都是在家备课,这也形成了家庭教育在德国孩子的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德国一位教育专家曾指出,如果将一个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所有投资以“1”为计算单位,那么父母就应将其中的50%投资在家庭教育上。

一位名叫奥古斯都的父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有一个5岁大的儿子,他的亲身体会是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最重要的不是去告诉他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因为他们的实践太少,有些要求对他们来说难以理解;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自己的言行对他们加以影响。


相关导读:

不夸张地说,在我们身边,像“智力启蒙”、“潜能开发”、“天才宝贝”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某《0岁方案》的广告语是“让您的孩子三岁前认识三千个汉字,达到小学毕业的水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紧迫感让早期智力开发成为最热门的教育话题之一。然而,不少国外教育专家对于人为地、过早地启动智力开发程序十分警惕。尽管我们面临的大环境有所不同,不过听听他们的想法和道理,或许能带来一些启发。 

过早的抽象学习,阻碍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 孩子天生就会对身边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会尽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发现周围的事物。当孩子还没有对真实世界具备足够的观察和体验时,如果过早地进行抽象知识学习,会把孩子的注意力认为地转向对抽象符号的关注,从而丧失很多在真实世界中的体验和思考。

2007年,美国社会学家发表最新的研究结果认为:“人为的干预可以在短期内把智商提高七八分,但是当人为干预消失后,这些被提高的智商基本上会降回来。” 

美国心理学家对“以学习知识为主导”和“以社会交往为主导”的学前班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在5岁时,前者比后者培养出来的孩子认识更多的数字和单词,但是到了6岁,这一优势就消失了,与此同时,在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上,后一组孩子具有明显优势。 

玛利亚·蒙台梭利说过“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


本空间QQ:1281342020 
【缘起文】

t小牛: 只说给光明觉照网听 


光明觉照网微信公众平台,每周定期推送【亲子教育】专题文集
打开微信搜索:【gmjz8com】或【光明觉照网】,一键关注。
就让我们同孩子一起长大吧:)
 
 

光明觉照网【亲子教育】精选:

把孩子培养成“普通人”!
孩子成长的十个方面不能靠老师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家长课堂:好父母的九大“岗位职责”
家长你在哪个境界?
简单的引导,成就不简单的孩子
姜文:给儿子最好的营养品是苦头
如果孩子有一天不可爱了,那是因为我们不会去爱,很久了
养孩子啐啐念【二】

光明觉照网.各栏目精选:

【修心养性】低头,向你摔上的那扇门道歉!
【修心养性】她们之中,哪一位是你的女儿?哪一位是你的妻子?
【修心养性】力克胡哲:我只不过没有手脚,有什么理由不微笑?
【修心养性】被劫持“的姐”说了句什么,竟让歹徒收起了刀
【亲子教育】你妈是我捧在手心的宝,你凭什么对她大喊大叫!
【哲理故事】是女鬼还是菩萨?
【哲理故事】我就是跑腿的!——这怒放的生命
【穴位详解】涌泉是我们生命的泉眼
【命运探秘】这世上有一种转运珠,它的名字叫: 行善积德

【哲理故事】二百两买你身上的肉好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国凭啥占据一半的诺贝尔奖?看幼儿园就知道,我们也许还差得远
德国承包近半诺贝尔奖,只因禁止智力开发,着重培养3点能力?
难怪德国人包揽世界一半的诺贝尔奖!看看人家0
智力开发,婴幼儿智力开发36
[转载]为什么德国人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中国家长的启发】
幼儿智力不宜过度开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