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自浑浊我自清
历史爱好者世自浑浊我自清__海瑞

作者:yueyue8517 提交日期:2009-4-2 8:37:32  
  世自浑浊我自清
  
   你问我:生命如此艰难,生活如此苦涩,举世皆醉,我们还有需要坚持的东西吗?
   我说:有。善良,忠诚,刚毅,正直。
   你问我:善良,忠诚,刚毅,正直。你遍阅史书,可有一人,始终不渝地坚持着这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终其一生,无怨无悔?
   我说:有。
  
  最高道德的孤独者
   这个人,便是海瑞。
   海瑞是最高道德的孤独者,他不畏强权,浑不惧死,永不妥协,无私无欲,光明垒落。以天下为己任,胸有万民而无一己之利,几乎具备了一个道德圣者该具备的一切优秀品质。
   “母亲,那里的百姓受苦了,他们需要儿子去为他们说话。”
   是上任淳安知县前的这句话,让我动容。
   一个小小的从八品教谕,在即将退休的年龄被破格提升为七品知县,且所派的是远近有名的富庶的县城,他却完全没有去想得什么样的权,取什么样的利,甚至没有去想,如何去上下周旋,从此以后或可官运享通,平步青云,就算是做个清官,最起码也可名盛一时,留名青史,只是在离开已年近七旬的母亲时静静告诉母亲,忠孝不能两全,我要为百姓作主,必须离开母亲。
   “儿嗣后之日长,伺母之日短。”
   是对母亲的这句话,让我动容。
   在外作官的海瑞,每日的公务完后,不去外拉帮结派走关系,不和同僚花天酒地,不游山玩水,甚至,也不参与文人雅士的吟诗作赋,而是急急地回家,陪着已老迈的母亲说话,为母亲锤背、洗脚、梳理头发,几十年来,日日如此。当母亲催促年近50还无子嗣的海瑞与妻子多相处时,海瑞如是说道。拳拳之情,竟让人无法描述。中国人向来讲究以孝看忠,所以,尽管有那么多人不喜欢海瑞,可从没人对他的忠诚有过怀疑。
   “两京一十三省,皆是饥寒待毙之婴儿,刀俎待割之鱼肉。 君父,知否?”
   是沦为阶下囚后对嘉靖皇帝的这句话,让我动容。
   在升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后,已成京官的海瑞本可靠着食俸禄混日子就能一步一个台阶稳稳升官,可看着朝廷重用奸党、皇帝不察民间疾苦、所设官员无不视百姓为鱼肉,这么多的弊病,他无法坐视不理,于是,遣散了家人,买好了棺材,以生命为代价,给日日沉迷于玄修的皇帝递上了闻名于后世的《直言天下第一疏》,在书中,他毫无遮掩地指斥皇帝一手创造了“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的局面,“当今皇帝,不如汉文帝远甚”。明知皇帝必然震怒、自己必死无疑、却未必会被采纳,可他绝无迟疑。每一次读这份上疏时,我都会抚卷沉思良久,想象着当时的海瑞锒铛入狱的情形:在一身布衣走进诏狱的路上,肯定是淡定从容和视死如归的吧?因为他的死谏、他对皇帝的大不敬没有一丝一毫是为了自己,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切都是因为视君若父,是为了君父治下的江山和万民,他才喊出了那一声。
   “明天,给兵部送去六钱银子。”
   是这句平平无奇的临终遗言,让我动容。
   正直一生、清廉一生、为国为民奔走呼号战斗一生的海瑞,临终前竟没有一句豪情壮语,没有一句激动人心的口号和自我表白,只是知道自己活不过今日,叮嘱老仆人将兵部送来的六钱银子的取暖补贴退回去,不能占国家的便宜。而海瑞死后,家徒四壁,竟连入敛的钱,都是几个平日里要好的同事凑的。如果你知道,这个时候的海瑞已经是国家的二品大员,并曾任过当时最富庶的应天府的巡抚,你怎能不为他的一生清廉而肃然起敬?
   道德的圣者,也是孤独的行者。所以海瑞,行走一生,却并不为人所理解和支持。唯有他灵柩顺长江而下回到故乡的路上,那绵延逶迤长达100多里的哭泣送行的百姓,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道德可以散发出多么耀眼的光芒。
   海瑞作为道德楷模名垂史册。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悲哀。
   因为,海瑞追寻一生,要做的,不是仅具有象征意义的楷模,而是治国的良药。
  
  猛药,却非良药
   遗憾的是,于国而言,海瑞只是一剂猛药,而并非良药。
   医生医人,要对症下药,还要考虑到病人的身体情况,承受能力,视此开出药方,并且在服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观察,一有不妥,立即停药或是换药。
   医国,也是一样的道理。
   海瑞是最高道德的孤独者,他坚持道德至上,他认为,当时国家的主要弊病在于道德败坏,腐败猖獗,因此,他认为治国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要清除腐败,重振道德。于是,象一个勇敢的斗士一般,海瑞向一切腐败的行为开火了。
   徐阶家族,巧取豪夺,侵占民田,拒不纳赋,海瑞便将徐家土地强硬收回,退还于民,遗散徐家数千家奴,将徐阶的长子、次子和豪奴充军流放,三子革去官职。丝毫没有因为徐阶曾经天高地厚的救命之恩和知遇之恩而有所姑息和让步。
   吴淞江的治水工程中,三个吏员监工不力,海瑞二话不说就斩杀了这几句官吏,并把自己的办公行署设在工地,把他们的尸体用席子卷起埋在行署厅前。没有讲半分同僚的情面。
   在应天巡抚任上,海瑞下令:境内的公文,今后一律使用廉价纸张,文后不许留白,且官员每交上一张写满了的公文纸才可领到一张空白文纸,以免浪费;禁止官民佩戴奢华的首饰,享用甜美的零食,以杜绝贪欲之念;凡乡绅、举人、监生等到衙门拜见官员,或投递书信,必须进行登记,摘录要点,出行则要记载行踪和言论,过往官员也不例外,以整肃江南士大夫出入官府互通关节的风气。
   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海瑞的治国理念就是简单的善恶二元论:是善的就都支持,是恶的就都反对。
   这种做法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讲,无异于给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猛吃巴豆,结局如何,不言而喻。
   作为一名政治人物,想要在治国上有所作为,海瑞至少缺少两种必不可少的素质:一是对政治的深刻理解,二是“知行合一”的意识和能力。
   政治中没有善恶是非可言,只有利益胜败之分。所有的惩治腐败、诛杀贪官污吏,说白了,不是善恶之间的角逐,而是不同派系之间的斗争;不是善战胜了恶,而是这一政治集团战胜了另一政治集团。一个人,若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加入一个政治集团,为自己找到强大的靠山,然后才可以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可惜这一点,海瑞没有看到,他只是一味地靠道德来治国,相当于向整个官场宣战。
   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中,就不应讲究用什么方法什么手段,只讲究能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即可,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通俗点说就是“用卑鄙的手段达到高尚的目的”。古代的知识分子,读书的时候,学的是一肚子忠君爱国,仁义礼信节;进入官场以后,却要另学一肚子厚颜无耻,甚至一肚子男盗女娼。只有把这两门学问都学好了并很好地结合,才有可能在宦海自主沉浮。可惜的是,前一门学问已经够难学了,而后一门学问,和前一门学问完全脱节甚至悖逆,多数人一辈子都学不好也或者是不愿意学,所以官场里,人来来去去,多数做了炮灰。海瑞也不例外,他讲究道德至上,讲究光明垒落,而没有一个政治家该有的隐忍、适当的妥协、必要的观察和大局理念,所以,他的理想,注定不能实现。
   好在海瑞没有身居高位,所以这两种素质的缺失也只能导致两种结果:第一,雷厉风行的做法使他得罪了所有的官员,没有人支持他,也没有人支持他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目标,也就没有人帮助他实现他的理想;第二,以善恶定乾坤的简单思维使他成为了官场的棋子,他的肃清官风的满腔热情被各个政治集团利用,成为了不同派系砍向对方的武器,再也无法开辟出一条治国之路,实现自己的抱负。
   因此,我们该庆幸,海瑞没有被放到内阁首辅的位置,不然,以他的做法,无异于一剂猛药,会使这个已病入膏肓的帝国死得更快,海瑞的一世英名也将茫然无存。
  
  
  国,非可医之国
   退一万步讲,即使海瑞具备这两种素质,并身居内阁首辅,他也不可能力搀狂澜,扶大厦于将倾。
   因为当时的大明帝国,已不可救药。
   历代文官集团的两大弊病——贪墨和派系斗争,在明嘉靖和万历两朝已经演化得极为严重,整个官场已渐渐地演变为了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带着国家走向灭亡。任何一人,只要一进入到这个机器中,就会被不由自主地被它带动,与它一道,向着它既有的方向运转。即使有时,你并不愿意。
   你不愿意和它一起转?行,还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被它绞死,要么把它卡烂。以一个零件来对抗一整个机器,能把它卡烂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自己又不愿意无谓牺牲,因此,绝大多数官员只能随着它共同运转,使得这台机器越来越庞大,越来越不可对抗。
   而根源却在上层。
   徐阶政治集团在扳倒严嵩政治集团时,用了非常下作的手段,他们投嘉靖皇帝所好,在参倒严嵩的那个折子上,丝毫不提严党的贪污腐败、鱼肉百官、把持朝政、陷害忠良、奴役百姓等罪大恶极的罪名,而是为严嵩拟了“侵占有王气之地,勾结倭寇,图谋不轨”等莫须有的罪名,靠此一举消灭了严党。
   一个政权,要靠着如此下作的手段来惩恶扬善,无论如何,已经透出了几分诡异和乖戾之气。
   张居正集团搞倒高拱集团的手段也丝毫不见光明垒落,他把高拱在为隆庆皇帝哭灵时所说的一句话“十岁的天子,如何治理国家”变为“十岁的孩子,如何做得天子?”传到了后宫,使两宫太后震怒,并与宦官冯保勾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高拱赶出内阁,自己取而代之。
   一个政权地位的确立,要借用到女人和太监的力量,这事情本身已足够说明,帝国的文官集团气数已尽。
   而万历皇帝收拾张居正的手段更是残忍,张居正的家财被抄得一干二净,长子在所谓“追赃”的过程中自杀,弟弟和两个儿子被送到烟瘴地面充军,已经死了半年的张居正,差一点被挖出来剥皮戮尸。张居正是否真犯有结党营私、把持朝政等罪名另当别论,至少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他当政期间,推行一条鞭法,富国强兵,整饬吏治,万历得意了一辈子的“三大征”,花去的巨额费用的银子,就都是张居正给挣回来的。
   一个政权,能够如此对待一名这样劳苦功高的当政者,它的宽容度已经为零,其暴戾和不理性已不言而喻。
   而在一个诡异、乖戾、不理性、宽容度为零、已无可救药的政权下,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治国、救国、强国,如果仅凭个人的力量,即使是圣人,也无能为力。
   于是,出现了海瑞,也出现了张居正
   两人都是同样认真的人,也是同样有治国抱负的人。
   张居正,身居要位,拼死一搏,仅为帝国带来了短短十几载的回光返照,却搭上了自己全家的性命声望,还有几十年的骂名。
   海瑞,官职低微,拼死一搏,却连死的资格都没有,被摆到了帝国的门面上,作为楷模流芳百世。
   悲乎!
   于海瑞,一位评论家曾说过,“海瑞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未真正起过什么作用,也没有挽过什么狂澜,但每隔十几年,他就会被重提一次,因为他是一种象征,而人心需要寄托。”
   是的,他让我们看到,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上,自有这样的人,坚持着自己的正直、忠诚、刚毅和善良,纵使无用,也一生无悔。
   让我们能够一直一直坚持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明王朝的最后两根“救命稻草”
万历十五年|帝国近黄昏
润溪生||1587年,中华帝国三个男人的悲剧
张居正为什么终生不重用海瑞?1
张居正为何坚决不用海瑞
张居正打压海瑞的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