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峡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调研报告

河南省基础教研室课题办 杨伟东执笔

2010467日,由曲忠厚副主任带队,河南省基础教研室一行7人(地理曲忠厚、小学语文时广郑、小学数学刘富森、英语姚连荣、中学语文丁亚宏、中学数学骆传枢、中学政治杨伟东)赴西峡进行了有关实施“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情况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实地问卷调查、听课和座谈的形式进行。一共走访了西峡一高、城区二中、丹水一中、丹水二中、城区二小和丹水小学共六所学校;共发放教师调查问卷200份,学生调查问卷300;听课19节,其中县城学校12节,乡镇学校7节;召开小型座谈会19次,参与座谈的教师300人。

这次调研活动得到了南阳市基础教研室和西峡县教育局及教研室的全力配合和支持,市县教研员和县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全程陪同,调研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表1

任教学科

学校位置

人数

平均教龄(年)

实施模式年数

语文

城区

11

12.09

0.5

农村

19

9.68

1.7

数学

城区

38

12.37

1.2

农村

32

14.70

3.5

英语

城区

7

15.71

1

农村

7

14.86

3.1

政治

城区

10

13.80

1.6

农村

13

13.31

2.4

地理

城区

5

10.60

1

农村

4

8.50

3.5

音乐

城区

1

16

4

生物

城区

1

5

0.5

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教师问卷148,接受调查的教师涵盖城乡高中、初中和小学,共计7个学科的老中青教师,既有从该模式提出之初即进入实验的教师,也有刚进入实验的高中教师。

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的学生问卷269,接受调查的学生为:城区高中60人,城区初中60人,农村初中35人,城区小学58人,农村小学56人。可见,此次调查对象的分布且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和一定的典型性。

(二)“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在推广力度大,使用覆盖面比较宽,大部分中小学学科教学中都在使用。

  接受调查的教师约85.2%都选择与其一起执教同一班级的各学科老师都在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接受调查的学生约96.28%选择教自己课的各学科老师都在使用这种教学模式。

(三)师生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熟习程度和认同水平很高,家长和社会各界对这一教学模式也是持肯定和支持态度的。

回答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非常了解的教师约占63.7%、学生约占75.46%,其余的师生绝大部分回答“了解”,只有1.5%可能尚未进入实验的高中教师选择了“不清楚”。

表示对这一课堂教学模式非常喜欢的教师约占44.4%、学生约占63.57%,表示喜欢的教师约占54.1%、学生约占32.34%,可以说绝大部分调查对象都是比较喜欢这一教学模式的。我们设计的旁证问题的统计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回答“您的同事们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态度时,98.8%的教师选择“非常支持”或“支持”,只有1.5%的人选择“无所谓”;在回答“你的同学们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态度时,98.51%的学生选择“非常喜欢”或“喜欢,只有1.49%的人选择“无所谓”,几乎无人表示反对。

  在回答“您觉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态度问题时,近80%的教师选择了“非常支持”或“.支持”;在回答“你的家长亲友们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态度问题时,97%的学生选择“非常支持”或“支持”,仅有1例持“.十分反对”态度。

为什么西峡课改采用区域推进“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而且能够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呢?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使用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好。

2:师生对使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数据统计

调查对象

A.非常好

B.

C.一般

D.较差

E.很差

教师

45.2%

53.3%

1.5%

0

0

学生

73.61%

21.19%

1.12%

0

0

2.使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质疑、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3:师生对学生现在参与质疑、探究的热情和兴趣的评价数据统计

调查对象

A.非常高

B.比较高

C.一般

D.不高

E.很低落

教师

31.9%

54.1%

10%

1.5%

0

学生

46.1%

44.98%

8.6%

0

0

  3.使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4:师生对这一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进步的评价数据统计

调查对象

A.进步很大

B.比较大

C.没进步

D.下滑

E.下滑很多

教师

41.5%

57%

1.5%

0

0

学生

55.02%

43.12%

1.49%

0

0.37%

  4.使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师生对学生现在课业负担的评价数据统计

调查对象

A.非常重

B.比较重

C.比较轻松

D.十分轻松或感觉良好

教师

8.1%

40%

48.9%

9.6%

学生

3.35%

12.64%

38.66%

40.89%

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用在:A.完成作业(56.13%) B.预习复习功课(46.10%C.做家务(21.19%) D.运动锻炼(32.34%) E.上网游戏(4.46%) F.自由阅读(52.42%) G.其他(10.78%)。

另外,值得欣喜的是:通过使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的负担也得以减轻。他们感觉自身压力A.很大(39.3%) B.不大(43.7%) C.很小、很轻松(30.4%)。

(四)对减轻师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益的意见和建议

1.大部分教师认为:应继续推行“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全体教师课堂教学过关,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注意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高效而非被动地学习,向40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杜绝课内损失课外补的现象;精心设计布置作业,做到少而精;学校少一些形式检查,减少教师不必要的抄写、记录类的工作,改革教师考核制度;要在招生制度上深化改革,才能真正让“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2.部分学生认为:“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课业负担减轻了,自由阅读的时间多了,尝到的知识也更加丰富了。”因此,实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是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减轻课业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五)师生眼中“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

1.不少教师觉得“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优点很多,其最主要的优点在于:这种模式更实用、更高效、更快捷,学生主动参与比被动接受效果要好得多。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学生敢于提问并积极回答,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探究、学习知识、做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这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2.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更有乐趣,上课时间过得很快,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一升再升,课业负担明显减轻。一位城区小学六年级学生说:“原来不敢举手发言的同学,现在敢于发言了;原来很内向、不敢说话的同学,现在变得活泼开朗了;原来我们不爱看书,现在一有空闲就看。运用了”三疑三探“,让我们敢发言、敢提问、敢评价。”

(六)师生眼中“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与改进建议

1.近半数的教师认为这一教学模式没有明显的不足,但也有不少教师提出,教学时间的把握往往与教师预设的存在差异,四个环节时间分配和过程调控有难度,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质疑再探、运用拓展环节时间不够用,总是很紧张;有的课型在时间分配上不太好把握,学生自探、合探的时间不够充分,时间不够用,任务难以完成。他们提出的建议是:质疑再探环节不要用过多的时间花在前面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上,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加强教师的调控和指导,留足时间让学生编题自练、运用拓展,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知识巩固、技能迁移要与学习同步进行,作业练习要进一步强化;套用教学模式不能死板僵化、只注重走形式,应该灵活运用,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要选择运用不同的教法。

2.大部分学生无意见。有一部分学生反映:运用该模式上课,时间总是紧张,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就到下课时间了;一些教师课讲不完就拖堂,挤占了学生的休息时间;有时候学生没有真正进入状态,教师没有及时加以引导。建议: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当堂训练,让每一个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各学科调研报告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西峡之行,分别听了一高孙永辉老师的《农业区位因素》、城关2中贾巧老师的《齐鲁大地》及丹水二中赵红江老师的《俄罗斯》三节地理课,内容分别涉及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与地理总论,由此可以看出,县教研室在听课年级安排上是做了精心准备。

通过听课、座谈,我们认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下几点值得肯定或者说推广:

1、构造“实”与“活”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节地理课,主讲老师均体现务实的态度,扎实的教风,使学生在“三疑三探”的不同发展阶段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从而使课程目标落实到实处。“活”体现在生成,教学过程是动态的、鲜活的,特别是在激“活”方法上,体现得更加到位。

2、开展了有效的师生对话

“三疑三探”的几个环节,时时无不强调师生对话,对话意味着互为陈述,互为补充,互为启发。学生有“疑”想问,有“疑”能问,有“疑”敢问,每节课都有数十名学生发问,部分学生有“疑”还会问,例如,老师在讲完《俄罗斯》让学生再探时,就有学生提出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为什么说是欧洲的国家等。

3、注重创造和谐课堂,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目前,主体教学模式中学生有效参与策略的研究还不很成熟,课堂教学中应通过设计有效活动,使学生在教学初→教学中→教学后均能积极参与。“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信心,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方面有所突破,如让学生登台填图,展示学生作业等。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所长或存在不足的地方,当然“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应用过程中也存在值得反思的问题,即:

1、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设疑自探、检测自学等环节,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守“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中、优等生评价”的原则,有疑、提疑、解疑的不能只靠几位“优秀生”。另外,地理学科强调“区域性”、“综合性”以及“空间”概念,要注重通过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三疑三探”各环节具体落实与衔接

综观三节地理课的教学设计,“三疑三探”都得到了一定体现,但各环节的具体落实应用有的还不很到位,如“自探”就应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再探”有走过场之嫌等,另外,各环节的过渡也显机械、呆板,缺乏“自然、有机”,更没达到“水到渠成”之水平。

3、“三疑三探”应用几“注意”

一是教材要创造性的使用,教师要在读懂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二是合探避免走形式,解“疑”要让学生真正钻到“疑”中去;三是对话不等于问答,师生对话要避免一问一答,或师问群答。

  (二)小学语文学科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调研报告

467日,在室统一安排下,小学语文学科赴西峡进行了有关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情况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听课和座谈的形式进行。发放教师调查问卷60份,学生调查问卷60份;听课两节,其中县城学校一节,乡镇学校一节;召开座谈会两次,计20余人。

通过以上形式的调研了解到,西峡县自2005年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即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联系当地的教学实际确立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本课题围绕质疑的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及构建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善于思考、善于质疑、善于交流的学习习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至2007年,该课题通过实践和不断完善,最终衍生为“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的教学过程。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该县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流程为:

设疑自探

1.创景激趣,提出问题。

新课伊始,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本环节操作要领:

A、环境要适宜,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使学生放胆提问,没有心理障碍。

B、时间要充足,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提问。

C、范围要明确,是根据课题质疑还是根据课文内容质疑,是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还是课文中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问题都明确地告知学生,做到疑有所据。

D、问题有特色,因课而异,因人而异,避免模式化、程式化。

E、问题处理要灵活,不同的问题随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浅层次问题当场直接解决,稍有点儿难度的问题回到学生中随时迂回解决,确有难度的问题随后设法解决;必须改变“批评训斥”、“置之不理”或“糊涂应付”等不良做法。

F、探究的问题有价值,必须与解读文本的重难点及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

G、质疑过程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

2.自读自悟,探究问题。

问题来自学生须再回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进文本,凭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潜心于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寻找自己满意的答案。

本环节操作要领:

A、自学提示要明确,清楚地告诉学生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求、自学时间。

B、语文活动多样,如听、说、读、写、画、批注、想象、体验等,努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致力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C、探究氛围要宽松,让在学生自主、自由的语文活动中,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

D、自学时间要充分,具体时间根据中等水平学生自学的情况确定,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解疑合探 (多元导悟,解决问题)

在个体自我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探究收获。教师审时度势,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班级汇报等多重对话。在有效的对话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的答案,提升对文本的认识,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张扬个性的目的。

本环节操作要领:

A、选择“多元”中的若干元(“多元”指的是多策略、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多手段、多情景等),选择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并省时高效的策略。

B、利用好班级交流与小组讨论的时机。个体自学后的班级交流,主要让下等生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并引导学生善倾听、会评价、能辩论;班级交流时出现的共性疑惑需要小组讨论的,须做到“五有”:有任务、有分工、有时间、有反馈、有效果,忌形式主义。

C、把握好“导”。自探、交流、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要讲解;自探、交流、讨论后尚不够清晰的问题,就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变换方法,使“知其然”很清晰,“知其所以然”有深度。

D、处理好问题的答案,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赏识个性化的理解,但不能有悖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E、找准切入点,回归生活,把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

质疑再探 (回归文本,深化认识)

让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内容再次质疑,提出更深刻的问题,使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向课外,走向生活。

本环节操作要领:

A、要明确回顾的内容,避免质疑的盲目性。

B、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避免质疑的浮浅性。

C 、要慎重处理学生的问题,对那些与文本关系不是很大、但当堂课又解决不了、学生又感兴趣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课外探究。

D、要尊重学生,允许他们奇思妙想,倡导个性化问题,确保课外探究的趣味性。

F、要给学生创设和展示探究成果的机会,确保课外探究的有效性和自主探究的持续性。

运用拓展 (自主编题、实践运用

在自主探究、合作解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新学内容进行梳理,自主编题,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本环节操作要领:

A、根据学习目标及学情,引导学生再次总览文本,从积累语言、获取知识、习得方法、陶冶情感、提升能力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编题测试。

B、以学生为本,求实求真,不贪大求全,流于形式。

C、教师要放手,给足学生编题、做题的时间;要全面、仔细查看学生编题、答题的情况;要根据学段学习目标、单元训练点及课文的重点,参考课后“思考、练习”的内容及“积累与运用”中的题型,来补充、完善自测题,确保巩固检测扎实有效。

  在“三疑三探”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质疑方法的指导

首先帮助学生寻找质疑的切入点。1)在旧知识的固定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新知识的生长点上思考质疑;(2)在思维的起点处、转折处和发散处思考质疑;(3)在语文知识的源于生活和应用于生活的实例中思考质疑;(4)解完一道题后,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关键处、延伸处和发散处质疑等。其主要方法是:

1.对课题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精髓,是作者画龙点睛之笔,在课题处质疑,能帮助学生推想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学生会纷纷提问: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鸟的天堂”?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之中。

2.对重点词句质疑。

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深入理解这些重点词句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发现问题,层层递进,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将得到发展。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可引导学生围绕“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这句话质疑:“焦急”是什么意思?“耐心”又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放在同一个句子中有是不是矛盾?为什么?

3.对文章内容质疑。

为了更好地表达课文的中心思想,作者往往会运用环境描写、插叙、倒叙等手法。对这些内容,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质疑,进行深入理解,则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课文中心。

4.对重复语句质疑。

不少课文,作者运用重复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的强烈,在此处质疑,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从存在疑惑的地方入手质疑。

6.找出课文中与自已的情感认识不一致的地方质疑。

7.从文章中找出与自已的生活经验不符合的地方质疑。

8抓住课文中“自相矛盾”的描述处质疑。

如《草原》一课中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引导学生质疑:既然说是一碧千里,怎么会不是茫茫的呢?通过讨论、思考,学生会理解到:一碧千里,是说天底下一望无际的全是碧绿的草原,虽然一望无际,但远处的仍是那样清清楚楚,没有丝毫模糊的感觉,所以并不茫茫。作者这样写,把草原那特有的景色描绘出来了。

9.把重点句放入课文中,联系前后的句子质疑。

10.引导学生“反切质疑”。

如《凡卡》一课中凡卡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莫斯科,回到乡下去。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凡卡就是回到了乡下,他的生活会好起来吗?

11.抓关键的标点符号进行质疑。

如《鸟的天堂》一文,结尾处“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让学生细读这句话,提出疑问: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用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为何没有加引号?这两个鸟的天堂意思一样吗?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几年来西峡县以“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们特别是农村教师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教学抓手,初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力地助推了新课程的健康发展。目前,该教学模式已在全县实行,教师们不仅能接受,而且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该教学模式还须进一步完善。如其对教师的教学流程有一定的限制性;在“解疑合探”的环节教师还过于强势,学生还往往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其合作仅仅是流于形式;长此以往,教学过程就会显得硬化,对于不同的课文类型应该有一定的变式。

  (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调研报告——基于两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201046日~8日,我们几位省教研员在曲主任的带领下,到西峡县调研“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情况,现结合本人所听的两节小学数学课的有关情况,以及关于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汇报如下:

1、所听的两节小学数学课分别是西峡第二小学赵明军老师执教的“圆柱的体积”和丹水一小袁新灵老师执教的“圆锥的体积”,均属于概念教学课。两位老师都是参加“三疑三探”的实验教师,从课堂教学模式看,他们都较好的体现了“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在阐明“三疑三探”核心理念的同时,立足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本质,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动手实践,关注全体学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较好的利用了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导向功能,促使学生在和谐、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学习。

2、从两位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问题导向”在课堂伊始“设疑自探”环节的作用,“干什么?已知什么?注意什么?有什么异同?”简单的几个问题起到了一线串珠的作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就在这样的“问题导引”下展开,环环相扣、层次清晰。如赵明军老师执教的“圆柱的体积”一课,在简单的复习圆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后,直接将问题指向“圆柱的体积”,引发学生思考“怎么计算”圆柱的体积,要计算圆柱的体积“需要什么条件”,计算中“要注意什么”,它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有什么异同”,之后教师给出“自探提示”,让学生在自学教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接下来的“解疑合探”做了较好的铺垫。新课程以来,我们在课堂上确实很少看到教师引领学生学习教材的情况,一节课学生几乎不用教材,学生只忙于看老师展示的课件,教材成了摆着和附属的东西,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一度引起专家的质疑和矫正,在“三疑三探”课堂中,学生有时间学习教材,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当然,老师对教材的合理使用,“用教材教”的思想在课堂中也有较好的体现,这应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改善的一个方面。

3、从课堂教学观察来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比较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质疑再探”环节,两位老师都用了“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吗?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惑?请你提出来,大家共同再研究一下”的比较明确的引导语,使学生的学习指向再次聚焦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方面起到了回顾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了拓展延伸的作用,较好地调控学生的学习节奏和课堂学习氛围。从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编制试题中,我们也观察到学生是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学习内容的深度思考、对有关问题的把握等基本上达到了一定水平;再者,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方面请提出问题的同学自己解答,另一方面请其他同学回应,这也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对于课堂上还不能解答的问题,老师请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自然地把课堂学习延伸课下学习,为学生创造了较大的学习空间。

总之,在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课堂调研中,本人认为这是基本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明显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职初的青年教师来讲,他们有了一个课堂教学抓手,在这个模式的指引下,他们会较快的成长为一位合格教师;对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来说,他们会以课题实验研究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提升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魅力;对于年龄较大的老教师,他们会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融入到新的教学模式中,在发挥“传帮带”作用的同时,改善并力推新课程教学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

当然,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需要继续探讨、继续研究或者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在“质疑再探“环节中,对于学生提出的课堂上又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做好跟进再探,不至于使问题越积越多,进而失去“质疑再探”兴趣?又如:如何解决广大教师积极实施“三疑三探”与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之间的问题,不至于使这个模式“程式化”?等等。

以上是自己基于听了两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与老师们交流他们的一些见解和困惑后的一点认识和思考,不当之处请指正。

  (四)中学语文西峡调研报告

中学语文学科在西峡听了三节课,召开了三次座谈会并同时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西峡一高听《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人教必修3),在西峡城区二中听《窗》(苏教八上),在丹水二中听《议论文专项复习》(九年级复习课)。听课学段全――初、高中两个学段,课型多样――阅读教学课和专项复习课,涉及文体多样――说明文、散文和议论文。现将听课和座谈所反映的情况总结如下。

  优点

1.教学目标明确。三节课分别用口头表述或多媒体展示等不同方法,向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有方向、有目标地学习。

2.注重启发诱导,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设疑自探环节,三位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充满情趣的导语,引导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3.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自学质疑、探究的时间。初中的两节课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其中《窗》一课,45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教师给学习自主、合作、质疑的时间将近20分钟,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较充分,思考较深入,所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况较好。

4.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1)在学生正式进入文本阅读前,教师能提出具有阅读导向的要求,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窗》一课,教师要求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能围绕小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这样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质疑角度,避免生成太多与文本学习无关的问题。为保护学生的个性解读和创新思维,该教师在“质疑再探”环节,让学生充分提出自己还没弄懂的各种问题。(2)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强,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在处理学生生成的问题与教师预设的教学主问题的关系上,三位教师都能较好地加以引导归纳;在点评学生的发言时,能及时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过难,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能及时分解难题,恰当引导。

5.学生养之有素。从课堂上看,三个班的学生学习素养很好,会自学,能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会提问,能根据教师要求、教学内容主动提出对文本学习有价值的问题;会展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会倾听,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会评价――能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客观评价;会说话――在自己的发言时能先肯定别人发言的优点,然后自然地转入自己的观点,口语交际能力较强。从学生的养之有素,可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教育功效。

不足

1.运用拓展不足。运用拓展本是“三疑三探”的重要环节,是检测学生本节课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很遗憾的是,从听课情况看,三节课的“运用拓展”进行得都不充分,有的甚至没有时间进行拓展。

2.学生参与面不广。从学生课堂活动来看,学生质疑、解疑的人次虽然很多,但多是那几个或十几个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发言。很多学生还都是处于“听”“看”的状态。

3.合作学习体现不够。其中有两节课,在教学中都遇到了学生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完全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疑,但很可惜的是,两位教师可能是因为教学时间紧而没有安排讨论。

3.语文教学的特点体现不足,文本解读不够深入,语言品味不足。除《窗》一课外,另两节课在文本解读、语言品味和思考的深度方面做得不够。

建议

1.加强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

从听课情况看,三位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都很不错,粉笔字漂亮、普通话标准、教学重点把握较准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但是做为语文教师,三个人在文本解读、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深度、对“课程改革”的理解深度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进一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困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课堂无“闲人”,人人都成功。

总之,与其他地方的课改课相比,我们在西峡所听到的这三节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课,能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方面很见成效。

  (五)西峡调研中学数学听课简要汇报

西峡“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改变了数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

数学教学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学课标的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这些数学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数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由学生的“控制者”变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师能以新的课程意识和课改理念为依据,对其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及时反思等。

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不足;二是“三疑”的提出(具体的数学问题)与教材内容是否衔接(有些内容很发散,需教师调控等)研究不够;三是感到数学课时间不够用(拖堂,或内容讲不完);四是大班额的教学班进行分组合作交流很困难,教学中也有满堂灌的现象。

改进建议:

中学数学知识对一节课而言,“三疑三探”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侧面来进行的。中学数学新课程则强调课程知识要尽量体现超文本的特点。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在西峡,教师、学生在对课程文本的理解和学习中,总要融入个人独特的经验,开成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对“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作出某些创造性的改变。

“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动态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教师、课程之间要突出自主的、互动的、交流对话等形式。

  (六)英语学科调研报告

优点

1.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习惯

英语学习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的第一探——设疑自探,在学习新课以前,首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进而深入地对学习目标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思维活动中。

2、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的第二探——解疑合探,完全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的理念,学生在与同伴、与老师合探的过程中,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记)”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决了语言知识中难题,也与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了积极向上的社会关系。

3、培养了学生的用于挑战的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每一个教育者重视与关心的目标棵。“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的第三探——质疑再探,鼓励学生用于挑战权威,敢于深入探究的意识,是非常难得可贵,对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奠定的很好的基础。

  4、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的地位

  学生在“三探”之后能有针对性地遍写一道练习题,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个挑战,学生在遍题的过程能够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缺漏,老师发现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所学的知识有诊断,对今后的学习有预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议

1.注重对每一个环节的细节性的研究,在质疑再探与运用拓展之间要注意加强练习的梯度与层次,以便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学习规律。

2.重视对学生语音、语调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利用录音、广播等手段加强对起始年级的学生的语音和语调的训练,克服地方音对英语发音的影响。

3.希望每一个英语教师都讲普通话无论何时何地。

  (七)政治学科西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调研报告

2010467日,在室统一安排下,政治教研员杨伟东再赴西峡(去年4月曾随省厅义务教育课改调研组到西峡调研)进行了有关实施“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情况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听课和座谈的形式进行。本人先后听了西峡一高高一教师黄灿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城区二中九年级教师明金竹的《专题复习:我们崇尚公平正义》和丹水镇一初中七年级教师赵安彩的《自立自强》三节课;发放并回收教师调查问卷30学生调查问卷180份;召开座谈会次,40余人。

通过以上形式的调研了解到,西峡县自2005年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即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学科《课程标准》中有关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联系当地的教学实际,逐步探索出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的教学2007年起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校和学科实施区域推进;20099月,县教研室主任杨文普调任西峡一高任校长后,当年10月份,经宣传发动、教师自愿报名、教研室培训后,在西峡一高高一年级设立了4个“三疑三探”课改实验班

时隔一年,再访西峡,尤其是再次到城区二中听明金竹老师的课,令我感慨良多。就所听三节课来看,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采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点,具体表现在:

1.这一模式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因为《纲要》中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疑探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四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的课堂导入常常是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而西峡的课堂导入是由学生提出问题,而后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传统的课堂练习多是由老师出示题目,老师评价,而西峡的课堂练习则是由学生自己编题,学生评价;传统的课堂,老师预设的问题多,生成的问题少,而西峡的课堂,课前精心准备的老师常常被学生出其不意的质疑“问住”;传统的课堂,老师常常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布置作业,而西峡的课堂则不倡导学生课前预习,不提倡课后布置作业。

这也十分符合《纲要》中对教学过程的要求,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西峡的政治课堂教学在“解疑合探”环节中,明确要求“学困生”先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点拨总结,能够充分激发各层次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不同学力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而且要求“生不讲,师不讲”、“生生合探前教师不讲”,教师不再是主演而是导演,虽然主导整个课堂教学,但已让步为“平等中的首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得以充分的显现。

2.西峡的政治教学很好地实现了课程实施取向的转变。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同时课程实施也是检验课程方案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经过课程实施,才能验证课程方案的优劣,并在付诸实践的过程及时调整、修订方案,使之不断臻于完善,走向常规化或制度化。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对课程的认识不同、所持的课程价值观不同,导致其具体做法千差万别,因此,课程实施取向是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课程实施取向体现了特定的课程观念,课程实施取向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效果。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实施。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课程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使课程方案或课程改革的实施富有成效,具体的课程实施者特别是政治课教师,就必须克服以往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弊端,超越以往的、不合理的课程实施取向,转变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取向

西峡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备课十分认真(耗时长、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生怕有闪失被学生问住),但教师并不觉得压力很大,而且精神饱满,既消除了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又完全摒弃了课程实施中的得过且过取向。由于是由学生设疑、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而且是学生编题自练,很好地体现了课程实施中的适应取向,甚至是由师生合作积极地创生课程。因此可以说,西峡的政治课教学是有效转变课程实施取向的一个范例。

3.充分体现了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学习方式得以建立。在西峡的政治课堂上,学生通过预习、设疑自探,可以解决教材文本中的一般性问题,解决了学生的现在发展区问题,而通过、解疑合探、质疑再探和运用拓展,则可以有效地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师生既忠实地解读教材文本,又不拘泥于教材文本的内容,不再是死扣教材、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很好地体现了用教材教和学,而非单纯地教教材、学教材。学生的学习扭转了被动地接受学习的状况,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开始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但就所听的三节课来讲,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

1.在前三个环节耗时过长,拓展运用环节时间明显不足,有的老师一笔带过,或布置为课外作业,起不到当堂训练、巩固强化的作用。

2.这一教学模式的普及和提高有待加强。一些教师只是机械套用这几个环节,对其精义、灵魂未能深刻理解,具体操作上不能收放自如。

3.政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少,在政治课教学上知识和能力底蕴不够深厚,视野不够宽,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强。

有鉴于此,我的建议是:

1.加强对四个环节中后两个环节的研究,质疑再探环节要强调教师的调控作用,拓展运用环节要留足时间,练出实效。

2.“咬定青山不放松”,长期坚持,精心打造,不断提高。

3.县教育局、教研室可通过教学质量达标验收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等方式,树立典型引路,激励广大教师熟谙教法,人人达标,争创一流。

4.义务教育阶段立足于巩固提高,普通高中实现创造性的运用,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成为高中减负、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有力武器。

5.积极迎进来、走出去,尽可能多地吸收外地、他人的优秀研究成果,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切不可固步自封、思想僵化,要鼓励教师在大一统的前提下,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运用好这一教学模式。

附录一:本次调研听课的小学语文教师教案

14. 最佳的路径

西峡县城关二小 代建伟

教材简析:

课文记叙了迪斯尼乐园临近开放之际,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其景点之间的路径设计焦躁不时,却由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的做法获得启示,采取提前开放,按游人踩出的痕迹铺设人行道的做法,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的荣誉,表现了他聪明机智的品质和顺应游客意愿的思想作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

感悟迪斯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设计过程

教学难点:

感悟人物。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设疑自探

  1、揭题,板书课题“最佳的路径”。

  2、绕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这条路径是怎样设计出来的?为什么说是最佳的路径?)

  3、自读探究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默读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在文中作出记号和批注。

  二、解疑合探

  1、解决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指名说说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引导学生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然后结合句子来理解。)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这条最佳的路径是根据什么设计出来的?

  (1)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是根据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设计出来的。)

  (2)最能说明设计根据的句子是什么?

  指名读句子。(她这种……迎刃而解。)

  (3)“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体现在哪里?

  指名读句子。

  (卖葡萄的老太太的做法。)

  (4)从哪里看出这件事困扰了他很久?

  指名读句子,并引导学生结合句中的主要词语谈谈自己的看法。指名交流,指名评议。

指名反复读句子,体会人物的非同一般。

  (4)“迎刃而解”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读出有关的句子。(小路的铺设方法。)  

  4、为什么是最佳的路径?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来回答。)

  (2)读出文中的句子。

  三、质疑再探

  1、课文学习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预设:格罗培斯还有哪些出名的设计作品?

  2、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

  1)自由设计,比比谁的设计最精彩。

  2)交流自己的设计。

  3)小练笔: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板书设计: 

 14.最佳的路径

大伤脑筋

深受启发

迎刃而解

最佳路径

示 儿

西峡县丹水一小 杨文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诗句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进一步训练学生质疑解疑、自探批注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什么?

课时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直接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板书:陆游)

2、交流陆游的资料。

3、了解陆游生活的时代背景。

4、师过渡:同学们在这一历史时代涌现许多优秀儿女,他们与金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陆游则是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85岁高龄的诗人在临终前写的,相当于 遗嘱。(板书:示儿)

5、引导质疑:同学们,看到这个诗题,你想知道什么?

问题预设:

(1)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自主探究

师过渡: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两个问题,老师进行了细化和整理,形成了我们今天的自探提示。

(1)出示自探提示:①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并借助注释或想象画面等方法试说诗意。②自主品读、潜心批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二、解疑合探

解疑合探(一):知诗意

1、指名读古诗,学生评价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停顿是否恰当。

2、交流诗句大意

(1)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听评补充。

(2)提醒学生注意:“元”是通假字,同原来的“原”,讲本来的意思,“但”在这里讲“只是”,属予古今字意不同。

(3)指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解疑合探(二):悟诗情

交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

(1)在学生交流前两句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配乐描述画面,并与南宋的社会现状作对比,使学生明白诗人为什么如此渴望九州同。

(2)师过渡:这就是陆游看到的啊,一个被金兵贱踏得满目疮痍的九州,此情此景使人怎能不悲呢?透过这个“悲”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在从这个“ 悲”字体会诗人此时那种悲伤、悲痛、悲哀、悲愤的复杂情感。

(3)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前两句。

师过渡:临终之际,诗人内心仅仅是“悲”吗?还有什么情感蕴涵在里面?

(4)学生交流:体会到了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之情。

(5)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少年,65年啊,诗人整整盼了65年,780个月,23739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啊!

(6)指导学生带着体会读后两句。

(7)教师创设情景:一个人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话语是千头万绪的。同学们想象一下,此时常人会说什么,而诗人只说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整首诗。

(9)引读诗人的代表作,感悟他的爱国情怀:同学们,诗人陆游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岂止是临终前的流露,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疾苦而忧,为国都破碎而悲,为统一祖国而战,他在20岁时,就立下了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从军是他的梦想,直到40多岁时,才做了一个小小的参军,但他却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一直渴盼九州大同,等啊,盼啊,一年又一年,在他52岁时,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68岁的他被贬还乡,在偏僻的山村,他依然幻想着重返沙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如今他85岁了,北方还未平定,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悲伤和无尽的期盼:死去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质疑再探

学了这首诗,课前提出的问题你都明白了吗?你心中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2、教师补充作业:出示《题林安邸》比较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总结:一首诗是对历史的折射,一首诗反映了诗人的情怀。国富民强,匹夫有责,让我们铭记这首诗,让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附录二:本次调研所使用的两份调查问卷

西峡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情况

教 师 调 查 问 卷

尊敬的老师

好!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特设计此问卷,占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调查了解“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以便于深入研究,提升认识水平,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课改先进经验,扎实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请各位老师如实回答下面2页问题(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选项序号上打“”),对所填写的内容,我们将为保密。

谢谢合作!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基本情况:您的学校所处位置:A.城区 B.农村     您的教龄:  

   您任教的学段:A.高中 B.初中 C.小学   您任教的学科是:     

   您所教的年级:A.一 B.二 C.三 D.四 E.五 F.六

   您使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的时间:  

1.您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A.非常了解 B.了解 C.不清楚

2.和您一起执教同一班级的各学科老师都在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吗?

   A.是 B.不全是(未使用的学科有:                   

3.您认为使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较差 E.很差

4.您对这一课堂教学模式

   A.非常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E.十分反感

  5.您的学生现在参与质疑、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A.非常高 B.比较高 C.一般 D.不高 E.很低落

  6.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下,您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

   A.进步很大 B.比较大 C.没进步 D.下滑 E.下滑很多

  7.您的同事们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A.非常支持 B.支持 C.无所谓 D.不支持 E.十分反对

  8.您觉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A.非常支持 B.支持 C.无所谓 D.不支持 E.十分反对

9.使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您感觉自身压力

   A.很大 B.不大 C.很小、很轻松 

10.您感觉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 

   A.非常重 B.比较重 C.比较轻松 D.十分轻松

11.您对减轻师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益有何意见和建议?

12.在已有现成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您是如何“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的?对于从“设疑自探”到“运用拓展”这四个环节,您是如何分配教学时间的?

13.当发现上课时学生“设疑”或“质疑”的问题与县教研室编写的教案差异很大时,您是如何处理的?

14.您觉得“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其最主要的优点是什么?

15.您认为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应如何加以改进?

  16.除了上述问题以外,对于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您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老师、同学、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于新课程实施,目前关心、议论的焦点是什么?

十分感谢抽出宝贵的时间回答上述问题!祝您身体健康、工作愉快、教有所成!

西峡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情况

学 生 调 查 问 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特设计此问卷,占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调查了解“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以便于深入研究,提升认识水平,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课改先进经验,顺利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请各位同学如实回答下面2页问题(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序号上打“”),对你所填写的内容,我们将为你保密。

谢谢合作!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基本情况:你的学校所处位置:A.城区 B.农村

   你所处的学段:A.高中 B.初中 C.小学

   你所处的年级:A.一 B.二 C.三 D.四 E.五 F.六

1.你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A.非常了解 B.了解 C.不清楚

2.教你课的各学科老师都在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吗?

   A.是 B.不全是(未使用的学科有:                   

3.你认为使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较差 E.很差

4.你对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感觉

   A.非常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E.十分反感

  5.你现在参与质疑、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A.非常高 B.比较高 C.一般 D.不高 E.很低落

  6.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下,你的学习成绩

   A.进步很大 B.比较大 C.没进步 D.下滑 E.下滑很多

  7.你的同学们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A.非常喜欢 B.喜欢 C.无所谓 D.不喜欢 E.十分反感

  8.你的家长亲友们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A.非常支持 B.支持 C.无所谓 D.不支持 E.十分反对

9.你的课余时间主要用在

   A.完成作业 B.预习复习功课 C.做家务 D.运动锻炼 E.上网游戏 F.自由阅读

   G.其他:                             

10.你感觉现在的课业负担 

   A.非常重 B.比较重 C.比较轻松 D.感觉良好

11.你对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益有何意见和建议?

  12.你觉得“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哪里?

13.你认为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存在哪些不足?应如何加以改进?

  15.除了上述问题以外,对于学校的新课程实施,你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老师、同学、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于新课程实施,目前关心、议论的焦点是什么?

十分感谢你抽出宝贵的时间回答上述问题!祝你学习愉快、天天向上、金榜题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模式
目前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何提升灵动的课堂教学能力
中小学有效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