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嘉佑二年龙虎榜——千年科举制最闪耀的一榜
 寂寞江湖秋 2012-11-24 22:14:39
那一年,身居江湖而心忧庙堂的范仲淹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一年,蜀中有父子三人赴京赶考。
那一年,一名三十七岁的中年男子开始在汴梁城中,开席讲《易》。
那一年,写“爱莲说”的周敦颐的两名弟子也来到了汴梁。
那一年,王安石正在常州担任知州,看到了王朝的诸多弊端,却苦无人手相助。
那一年,大宋王朝似乎是走到了盛世的顶点,在位的官家,正是可以被称为千古第一仁君,死后庙号被冠为“仁”字的宋仁宗。
那一年,科举开考。
那一年,北宋嘉佑二年。
科举制从隋始而至清末终,基本上是每四年一次,间或有加恩试,若有战乱等非人力可抗因素除外,每次录取数百人数不等。中进士者,则由民身晋为官身,由浊流升为清流,由寒门变为高第,为历代统治者最爱,乃是调节社会矛盾,打破阶级壁垒的良药利器。我没有考证过自有科举制度以来,共有多少次科考,也没有考证过共有多少人鱼跃龙门,由白身而朱紫,但北宋嘉佑二年的这一届进士榜,却绝对值得浓墨重书。
北宋嘉佑二年龙虎榜,之所以号称为千年科举制最闪耀的一榜,是因为其对后世的影响,横跨了文学、思想、政治乃至军事多个领域。其将北宋文化的繁华推向了巅峰,却又埋下了北宋覆亡的根基。乃至深深影响了后世中华文明的发展基调,更有人叹出“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之语。
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年科考的主考官——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说的就是他了。当其时,朝廷科举最流行的应试文章被称为“太学体”。什么叫做太学体呢?估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学了无数篇让人头疼不已的古文,有骚、有赋、有策、有论、有诗、有词、有曲、有散文,却惟独没有太学体。为什么呢?因为太学体实在是太坑爹了,我们现在看古文感觉头疼,可太学体坑爹到连古人都觉得头疼。写太学体的要旨在于“险、涩、奇、怪”。换句话说,写得越好的太学体,越是没有人能够看得懂的。于是,欧阳修怒了,发起了古文运动,要求写文章要向两汉学,言以载物,文以饰言。可古文运动难以开展啊,因为关系到前途命运的科举要的是太学体。终于,欧阳醉翁同学当上了嘉佑二年的科举主考官,于是大笔一挥,所有太学体的考生,全部擢落,一个不取。于是,灿烂到让人炫目的嘉佑二年龙虎榜新鲜出炉了。
让我们看看究竟有哪些牛人在这一榜上出现。
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
我总共列了十个人出来。因为这十个人,都或深或远的对中华文明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我将其称为“嘉佑十子”。这十个名字,有偶像级的,如苏轼;也有让人完全感到陌生的如吕惠卿,但倘若对中国政治历史的影响,吕惠卿却远远超过了苏轼。他们之间,命运纠缠难休。嘉佑二年,他们成为同年,插花骑马游街赋诗共享琼花盛宴;十年之后,他们相互厮杀折磨,致死方休。如果让这十个人聚在一起,同唱一首“十年”,想必会非常精彩。
这十个人,有三人名列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苏轼、苏辙、曾巩”。
苏轼、苏辙,这两兄弟,真的不想在这里再描述了。唐宋八大家,这哥俩再加上他老爹,一门父子三人就占了三个名额,你让别的文人情何以堪。光是《六国论》,父子三人都各写了一篇,真正是标题党一派。特别是苏轼,更是雄霸词坛榜首千年不易,更留有东坡肘于后世,堪称中华文化的偶像级人物。与他相比,曾巩的知名度就低了很多。关于此次进士中榜,苏轼与曾巩却有另一番趣谈故事。曾巩是欧阳修的学生,既然能名列唐宋八大家,其文笔水准想来亦是超凡脱俗的了。当欧阳修阅卷之时,读到一篇绝妙好文,醉翁同志心想,能写出如此好文的,定是爱徒曾巩无疑,为了避免别人说他徇私舞弊,因此,不敢将此文点为魁首,仅列为第二。结果,苏轼同学屈居第二却是顶了曾巩同学的黑锅。
我们先将苏曾二人的这段公案放下,他们此时都还年轻,就算到了未来,他俩的纠缠也很浅。而我此刻,有点迫不及待的想推出下面三个重量级的人物了“张载、程颢、程颐”。
他们是亲戚,程颢、程颐是兄弟俩,张载是表叔。他们却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儒学思想家,甚至可以被后世读书人尊为准圣贤的人物。从他们以后,儒学被划了一道深深的红线,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就我个人感情来说,我是极其喜欢甚至于仰慕张载的,而对于程颢、程颐,我却是非常乃至于极度痛恨。“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些让真儒变为腐儒的话,就是由他俩开始说出来的。没错,中华文化中不得不提,却争议巨大的“程朱理学”中的“程”说的就是他俩了。
他们三人虽然是亲戚,但张载和程颢、程颐两兄弟的思想体系完全不同。
张载,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号横渠先生。他所创立的气学,有着深刻的二元辩证思想,对《易》的理解非常深入,嘉佑二年,于汴梁城中开席讲《易》的就是他。可惜他死得太早,死后门人学徒均投入了二程的门下,气学就此失去真传,变成了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实完全不然,气学和理学可谓两种完全不同的哲学体系,理学更偏向唯心主义而气学更偏向辩证唯物主义。气学的“气”,倘若用现代汉语来注释,当是“物质”。气学,也就是物质学。
我之所以仰慕张载,因为张载用四句话,说出了儒学的真谛,那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振聋发聩的四句话,正是流传千古的横渠四句,为后世无数心系生民的真儒们所推崇,所引用。张载,真正的大儒宗师。在北宋那个“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时代,张载赋予了儒学新的生命和活力,倘若气学能够流传下去,必将突破儒学在故旧纸堆里寻找先哲只言片语的窠臼,从而推动中华文明走向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可惜,倘若仅仅只是倘若而已。
张载并非仅仅只是一名简单的思想家,其军事政治才能亦在当世难有匹敌。北宋名将种师道就是他的弟子。倘若想了解张载更多的事迹,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呵呵。
关于二程,程颢和程颐的事迹,因为个人好恶的原因,在此也不想多提了,大家也可以百度。关于他俩有个成语叫“程门立雪”,说的就是在他俩家门口罚站的故事。但若说对中华思想的影响力,不得不承认,二程远远超过了张载。程朱理学在南宋朱熹同学的努力下,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思想体系,并为明清两代的统治阶级采用。理学以超高的道德标准要求所有人,所谓的“礼教吃人”,正是由理学开始。人非圣贤,当无法达到理学的道德标准,却又不敢说出来时,自然也就只能成为伪君子。可以说,理学最大的作用,就是为社会培育了无数的伪君子。
所以,南宋灭亡时,数千士大夫争相蹈海而亡;而明灭时,却不见理学家们为江山社稷殉葬,反而转头紧紧抱住了满清的大腿。
讲完三名思想界的大宗师,让我们在来看看后面三位人物吧:吕惠卿、曾布、章惇。
吕惠卿,福建泉州人。曾布,江西南丰人。章惇,福建浦城人。我们可以将这三位称为改革家,因为他们都曾是王安石熙宁变法时手下的得力干将,堪称安石门下三走狗,也因此,三人都很荣幸的同列为《宋史》奸臣列传。名列奸臣列传的不一定是奸臣,就好比婊子也可以立牌坊,学雷锋的不一定就是雷锋。然而三人在仕途上,却远远得意过嘉佑二年龙虎榜的其余人等。此三人都或先或后的位列宰执之位,对于三个南方人来说,这是很了不得的成就。要知道,北宋太祖曾于禁中刻石留言:“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内臣主兵”。不得不说太祖此言很有先见之明,当徽宗当朝之时,蔡京(福建人)为相,童贯(唯一被封王爵的宦官)为帅时,北宋也就灭亡了。(竞猜:唯一当了皇帝的宦官是谁?呵呵~)
宋朝是“君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政治体系。北方的士大夫,是传统的大士族,以经营土地为业,而南方的士大夫,是中小士族,以土地兼经商为业。以现在流行的阶级划分法,北方的大士族,代表的是大地主的利益,南方的中小士族,代表的是中小地主兼手工业者和工商业的利益。在南方,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出现。
我们常说,治乱循环,300年一个王朝。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因为土地的兼并。在王朝早期,人少而地多,中国人都勤劳肯干,故只要不遇到一个千古昏君,几乎历朝历代都会出现盛世。而随着社会发展,则人多地少而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这就是王安石熙宁变法的背景。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王安石的熙宁变法触动的是北方大士族的利益,于是,司马光为代表的北方政治集团就和王安石干上了。王安石在传统的政治集团中找不到援手,不得不从南方中小士族中寻求帮助,于是,吕惠卿、曾布、章惇成为“幸进”之徒,成为了王安石门下走狗,宋朝的政治也就正式进入了“党争”政治。新党和旧党全面开火。
吕惠卿、曾布、章惇、王韶、曾巩属于新党,苏轼、苏辙、张载、程颐、程颢属于旧党。先是新旧两党互相攻讦,而后,新党为了实现自我的政治抱负,将旧党驱逐出朝堂,贬斥于外。也因此,“嘉佑十子”中的旧党,多长于“文学和思想”,而“嘉佑十子”中的新党更擅于政治。
其实,并非新党都是小人,而旧党皆是君子。仅仅是屁股决定脑袋而已。倘若后来修《宋史》的不是旧党而是新党的话,只怕旧党诸人俱会被列为《庸臣录》。
但是,话又说回来,吕惠卿,新党的第一干将,王安石同学的头号打手人品确实非常有问题。首先,私德有亏;吕惠卿同学治家不严、贪腐有道。其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并且在变法中期对王安石落井下石,意图取安石而代之,以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王安石变法,可以说成也吕惠卿,败也吕惠卿。吕惠卿个人的才华、乃至政治智慧、施政手腕都是非常高超的,所以,在吕惠卿的强力推动下,新法能够持续推广开来,以至于大宋的国库终于扭亏为盈,国力强盛,方才有后面王韶对西夏的熙河大捷,拓地数千里。而后,由于吕惠卿于变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任用小人,让许多利民之举变为了残民之暴,也直接给了旧党攻讦新法的借口,让新法终于功亏一篑。
曾布是第一个看穿吕惠卿私德有亏的,于是,在关于《市易法》的调查中,曾布和吕惠卿分道扬镳,却为王安石所误会,被贬斥出外。
章惇是个奇人,嘉佑二年中了进士,却因为不满自己仅为二甲,而其侄儿章衡同在嘉佑二年中取了状元,于是,干脆辞而不受,于嘉佑四年重考了一次进士,再次获中,名列头甲。现如今,大学重考的同学有很多,而进士重考的,我却仅知有章惇一例,大概是因为我比较孤陋寡闻吧,故深感惊奇。章惇和苏轼在青年时期即为好友,章惇位列副相时,苏轼因为反对变法被贬斥在外。那时,章惇还经常写信安慰苏轼。而等到旧党复辟,章惇被贬时,苏轼却又上去了。章惇因此而和苏轼绝交,估计是心理不平衡吧。终于,新党又占了上风,这次章惇下了狠手,将旧党全部贬斥,而且全是蛮荒之地,苏轼甚至于被贬到了惠州和海南。当然,相信惠州人民和海南人民是很感谢章惇为他们送来了苏轼的。可以说,章惇和苏轼的纠缠,是一生的,是至死方休的。更离奇的是,章惇的儿子还是苏轼的学生。实在是难以理解这两个男人之间的基情啊。
章惇和苏轼之间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两人一起旅行,到了黑水谷,那里有一条深涧。深涧两侧绝壁万仞,道路断绝,下边湍流翻滚,只有一条横木为桥。章惇胆子大,要苏轼走过去,到那边的悬崖上题词。苏轼两腿发软,不敢过,章惇却无动于衷地走过去,从容在石壁上写下:“章惇苏轼来游”,完了又走回来。苏轼拍章惇的肩膀说:“子厚(章惇字)必能杀人!”章惇问为什么?苏轼说:“连身家性命都不顾的人,还怕杀人吗?”
最后咱们再来看看王韶。王韶最大的成就熙河大捷,可以说是北宋一朝最大的一次对外军事作战的胜利。做为一个文人军帅,(范仲淹、韩琦、司马光、文彦博等北宋名相都曾做为使相领兵在外)王韶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一位。取得了范仲淹等皆未能取得过的好成绩。真可谓是谋必胜、攻必克。熙河之役,拓边二千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恢复了安史之乱前由中原王朝控制这一地区的局面。收回被吐蕃侵略的二十万平方公里故土,史称:“宋几振矣!”。由于熙河大捷的胜利,让北宋重新占据了对西夏积极进攻的有利态势。王韶本想继续宜将剩勇追穷寇,继续蚕食甚至平灭西夏,只可惜,王安石被旧党攻击,不得不下台,让王韶失去了新党的支持,也终于,北宋失去了最好的平灭西夏的机会。
终于介绍完了“嘉佑十子”,倘若对他们有兴趣,可以都去百度一下。最后再总结一下,文学上,苏轼、苏辙、曾巩之后,骈文开始退出了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散文大兴。而苏轼,更是独领风骚千年,于文学上,立下了一座几乎无法超越的丰碑。思想上,张载、二程对中华哲学史做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而程朱理学,更是决定了中华文明的走向。个人认为,是中华文明近代走向衰败的罪魁祸首。政治上,变法虽然失败了,可其毕竟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的首次萌动,只可惜,后面陷入了党争。北宋政治的君子之争就此消失,仅剩下了党争政治。只求目的,不求手段,只看立场,不看对错。而党争政治,正是北宋灭亡的真实原因。军事上,王韶同学,您是我的偶像。
嘉佑二年,真是独特的一年。嘉佑二年龙虎榜,千年进士第一榜。
(终于写完了,后面越写越疲倦,想说的还有很多,却因为见识不足,尚不能完整的表述清楚,留待后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年科举第一榜、科举制的最高峰、北宋嘉佑二年进士榜
游酢
科举史上两大高峰,宋嘉佑二年和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榜
史上最牛一届科举,嘉佑二年龙虎榜群星璀璨,千年科举第一榜
宋朝的这届科考榜单 直接亮瞎你的双眼
(宋史连载130)欧阳修一榜收尽天下英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